靈感範文站

淺談國小語文朗讀教學

第一篇:淺談國小語文朗讀教學

淺談國小語文朗讀教學

朗讀是重要的閱讀基本功,課堂上學生琅琅的讀書聲是校園裏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所以,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琅琅讀書聲賽琴聲”。朗讀,就是要用規範的普通話,聲音清楚、響亮地把課本中的書面語言轉化爲有聲語言的再創作活動。它是閱讀的一項重要技能。朗讀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可謂是舉足輕重。

英國有位文學家說過:“書寫的藝術,哪怕在文法上修飾得再好,在表達語調時卻是無能爲力的。”可見,朗讀的重要性。如果能把好的文學作品作爲語言的橋樑,利用標準的普通話表達出來,繪聲繪色地傳達給聽衆,就能達到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的境界。

(一)、朗讀有助於發展學生的語言。

“國小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學,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的能力,通過熟讀、背誦,使書面語言內化爲學生自己的語言,纔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理解、運用語言的能力。”一般來說,愛好朗讀的學生口語發展比較快,說起話來條理清晰,自然流暢,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能召之即不來,呼之欲出。

(二)、朗讀有助於學生分辨善、惡、美、醜,運用語言文字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自己的感情,從而發展語言。

如:在語文教學中,有許多描寫自然風光景物的文章,這些文章有的描繪了山川河流的秀麗柔美,有的描繪了事物的形狀、顏色、聲音、味道等,有的描繪了事物的姿態,動靜特點等,使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通過朗讀就能很好地品味大自然的美。

(三)、朗讀有助於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培養較好的習作能力。

朗讀不僅有利於學生積累發展,發展語言,而且有利於學生提高寫作能力。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感悟、朗讀,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把文中內容的寫作技巧轉化爲自己的技巧,從摹仿到內化到自創,能自然而然地“文思泉涌”“信手拈來”了。如很多人都能在若干年後對小時候爛熟於心的名家名篇,回憶起來仍然能夠記憶猶新,達到“妙筆生花”的境界。

“一羣小鳥在枝頭歡唱,清脆的聲音,聲聲悅耳,讓人陶醉。晨風從人們耳邊輕輕拂過,讓人精神振奮,心情舒暢``````”我班上的王昆同學在他的習作《最美是春天》中這樣表達他的感受,從他的這段描繪中讓我們讀懂了快樂,讀懂了欣賞。正是因爲該同學平時常誦讀優美文章,常領略自然風光,才能描繪得如此美麗動人。

好的朗讀,可以達到聲情並茂,意味悠遠的效果;可以攝人魂魄,耐人尋味;可以把人帶到一幅幅優美畫卷中去,一首首動聽的歌中去;可以讓人領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亦可以讓人體會“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的境界。正如古人所說:“讀之而喜,拍案叫絕,起舞旋走;讀之而悲,涔涔淚落,脈脈欲述;斯時不知古人爲我,我爲古人,但覺神入文,文入心,永不失矣,日後動筆輒合,在已亦不知何來。”

那麼,在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如何抓好學生的朗讀,使學生從朗讀中加深對課文的記憶和理解,從而受到美的薰陶,有美的欣賞能力,能生成美,創造美呢?我認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一、 讓學生明白朗讀的好處,從而激發學生良好的朗讀慾望。

1、首先要樹立學生講好普通話的信心,爲朗讀作初步的準備。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普通話讀音準確、規範就會爲朗讀打下十分良好的基礎,所以一定要抓好讀音這一關。

2、教師自己範讀課文,經過自己精心的準備,深入地體(本文來源本站:)會作品的豐富的內涵後,教師爲學生範讀,給學生樹立一個愛讀書、愛朗讀的好榜樣,學生會十分喜歡模仿教師的朗讀語氣、語調、表情、手勢等。

3、播放錄音,讓學生欣賞別人的“朗讀作品”,從而加深對課文的印象,有了朗讀的衝動。

二、創設情境,設計各具特色的朗讀形式。“課堂教學要多讀精講,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練習朗讀;指導朗讀,不要單純從朗讀技巧上指導,使朗讀和理解密切相結合,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朗讀準確表達課文的思想感情。”是啊,在學生學習生涯中,朗讀能領略到自然美,入情入境地讀,就能喚起美的共鳴了。

1、默讀是重要的閱讀基本功,指導學生學會一邊讀一邊想,在獨立閱讀和思考中培養閱讀能力。因此,能在短時間內默讀課文顯得十分重要。

2、朗讀形式常見的有齊讀、指名讀、分角色讀、配樂讀、小組比賽讀、表演讀等等。如人教版國小語文第十冊第一課《燕子》一文,可以通過配樂朗讀,讓學生充分感受春天萬物甦醒、生機勃勃,感受小燕子的活潑機靈、矯健敏捷,從而讓學生受到了美的陶冶。又如《草原》一文,文中那藍藍的天,綠綠的草,白白的雲和羊羣,熱情好客的蒙古同胞,課前讓學生做好頭飾、道具等,課堂上表演讀,體會草原的大、綠、動和美,體會喝奶茶,吃手抓羊肉的愜意,從而深深地喜歡上了朗讀,喜歡上了課文。

三、在比賽中激起學生的朗讀慾望,讓他們體驗獲得成功的喜悅感。

1、利用閱讀課進行背誦古詩、背誦優美片段等朗讀比賽活動,並設立相應的獎勵制度,以此激起學生有感情朗讀的興趣,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

2、要特別重視每天的早讀課時間,除了要求學生都有要放聲朗讀之外,教師也和同學們一起朗讀,既可以起示範作用,又能提高他們朗讀的積極性,何樂而不爲呢?教師和學生進行朗讀比賽,可謂有創意。

3、進行積累大賽,讀完一課後,讓學生說說積累了哪些優美的詞句或片段,看誰積累得又多又好,並能用自己的朗讀形式背出來,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的積累能力,又增強了朗讀水平,真是一舉多得了。

通過以上幾種朗讀方式的指導,就能在國小階段使學生朗讀水平有質的提高。“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教學中,讓我們用朗讀去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和愛美的情操吧!

第二篇:淺談國小語文朗讀教學

淺談國小語文朗讀教學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從一所級起就應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注意培養朗讀興趣”。由此可見國小語文教學就是訓練學生讀書能力的過程之一。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得熟則不待解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我個人認爲一節成功的語文課,必定要充滿朗朗的讀書聲。我在教學中進行了“以讀帶說,以說促理解,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試驗。收到一定效果,下面淺談認識和做法。

一、教師範讀 感染學生

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的範讀十分重要。因爲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有些地方不讀好就不能理解好課文內容。有時朗讀還可以營造氣氛,讓課堂氣氛達到最高點。這就需要教師本身研究朗讀,朗讀好課文,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師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進入角色。當然,教師範讀時要讓學生邊聽邊想,邊看邊畫,正確聽出切奏、停頓和速度,輕後果緩急,讓學生進入意境。特別像《十里長街送總理》和《再見了,親人!》這類感情色彩很濃厚的課文,更應該通過朗讀來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

二、依據教材 指導朗讀

朗讀作爲一項閱讀基本功,就必須依據教材,根據不同文體的課文進行朗讀指導。而朗讀指導也要講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組織訓

練。在課文分析的基礎上,要讓學生多讀,讓學生自己去咀嚼,品嚐。同時還要指導學生用恰當的感情去朗讀課文,訓練語感。在指導朗讀過程中,一定要結合教學內容充分發揮朗讀在理解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如教學《草原》中“那裏的天比別處的天??表示我的愉快”時,可從兩方面着手:一是要正確地停頓;二是要讀出重音。“那裏的天/比別處的天/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通過這樣的朗讀指導,學生將會感受到草原的天,由於沒有遮攔,顯得格外開闊,也叫人特別愉快。有了這種體會,就自然而然地進入了這種意境,就會無拘無束地讀出作者那種對草原的熱愛之情。

三、以讀帶說,以說促理解

低年級的學生,語言正處在發展階段,掌握的語言材料不多,不易完整地表達他們的意思,更難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我先引導學生讀出課文中的語句,在反覆熟讀的基礎上,再教給他們按照回答問題的形式用文中的語句引導回答。這樣學生回答問題表達得確切,說得流利,暢通,幫助學生在讀流利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又在理解課文內容基礎上進行說的訓練,做到朗讀與理解課文內容有機結合,讀說相得益彰。如我教《坐井觀天》時,先讓學生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思考:(1)小鳥和青蛙都說了些什麼話?(2)小鳥都飛過了哪些地方?看到過什麼?(3)青蛙爲什麼不相信小鳥的話?以問促讀,問讀結合,讀中有思,讓學生帶着問題讀書思考,讀而後答,教學中所設計的問題一定要有利於學生的讀說訓練,以讀帶說,以說促理解。

總之,閱讀訓練的方法還很多很多,這就需要我們在長期的教學活動中去發現去積累去實踐,才能找到最爲理想的途徑。

第三篇:淺談國小語文朗讀的教學

淺談國小語文朗讀的教學

(一)讓學生在讀中培養語感

語感就是人們對語言材料的感知,人們在長期的語言活動中形成的對語言材料特有的、近乎直覺的、敏銳的感受能力。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手段,是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主要途徑。我在教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的《荷葉圓圓》一課時,覺得那篇文章寫得實在是很美。“荷葉圓圓的,綠綠的。小水珠說:‘‘荷葉是我的搖籃。’’小水珠躺在荷葉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這段話無論是遣詞還是造句,我認爲都是值得學生們去學習和體會的。於是,我就讓他們反覆地去讀。結果,他們很快地就領會了其中的“滋味”,達到了訓練語感的目的。再如《春雨的色彩》一文中這樣寫道:春雨,像春姑娘紡出的線,輕輕地落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小燕子說:“春雨是綠色的。你們瞧,春雨落到草地上,草就綠了,春雨淋在柳樹上,柳枝也綠了??”像這樣的段落,我想唯獨讓學生們在充分地朗讀後才能領略到它的美。請學生事實豐這種感情讀一讀,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後,引導學生再仔細朗讀,品味文章的妙詞佳句,欣賞文章的語言情境,使學生的語感在讀書中不斷加強、鞏固。朗讀課文,抓住關鍵詞語仔細品味,既可提高對詞語的感知能力,又可訓練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習的興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讓學生在讀中積累語言

比較是人們認識事物的重要方法之一。而在朗讀比較中我們同樣能揣摩出課文中語言文字運用得是否精妙,從而達到學習、積累和運用語言文字的目的。如《柳樹醒了》一文中這樣描寫柳樹:“春雷跟柳樹說話了,說着說着,小柳樹呀,醒了。”把“醒了”換成“綠了”、“軟了”、“高了”等詞語好不好?行不行?我是讓學生們反覆去朗讀,然後比較體會,逐步培養他們對詞語的敏感性。再如《小夥伴》一文中,“安娜又說:“你大概是丟在公共汽車上,忘記拿了。以後可保管好自己的東西。””句中加點的詞語,能去掉嗎?如果去掉,效果怎樣?通過比較,朗讀,學生髮現加點詞語在文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這個詞很恰當表明了安娜當時不僅沒有用實際行動去幫助瑪莎解決中餐的難題,還在一旁無端地猜測和說教着。

(三)讓學生在讀中去發現,去創造,產生新的思想。

朗讀,就一般意義上講,就是其實把書讀熟,但讀熟了還能怎麼樣?要有創造,要發揮想像。這就要求,老師要在朗讀的訓練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提出問題,通過通過朗讀來解決問題,在朗讀中發現並有所收穫,這樣朗讀就會成爲學生的樂趣的源泉。在教學《科利來的木匣》一課時,學生通過讀最後一段,弄清了課文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周圍的一切,不是都在起變化麼?”此刻,我並沒有就此打住,而是又引導學生再讀課文,思考:“媽媽又是怎麼找到自己的箱子的?這能說明什麼呢?”學生通過閱讀課文,發現媽媽還是數了三十步,就找到了自己的箱子。說明什麼呢?學生髮現了,原來生活中也有不變的事物!你能在找到這些不變的東西嗎?學生興奮了,太多了。與前面的話,合起來怎麼說?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但也有些事物暫時沒有發生變化——這可是哲學上動靜原理啊,學生們卻能發現它,多讓人激動。

第四篇:國小語文朗讀教學反思

國小生語文 朗讀教學之反思

參加工作三年,今年是第一次接觸語文教學工作,以前總認爲語文教學工作開展起來很容易,畢竟我們身邊有這樣一個耳濡相染的語言環境,但當我真正接觸到實質的語文教學工作後,才發現其中的各種不易,即使是學習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我,也着實有些“夢想不能照進現實”,教學工作中存在很多疑惑和急需解決的問題,就拿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教學來說吧,雖然在平時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對於朗讀方法的指導、朗讀習慣的培養、朗讀過程中情感的滲透引導,進行過一定的訓練,但一學期過去了效果卻不明顯,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下面我將教學中存在問題、疑惑做一總結,以此進行深刻反思,改正不足,繼續前進,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語文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小部分學生不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朗讀活動,如:隨意的自我的毫無目的完成朗讀任務,有的甚至不願意張開嘴巴大聲的進行朗讀。朗讀習慣不好,坐姿不端正,不用手指指着朗讀內容,朗讀時不知道做出重點標記,如:帶拼音的生字生詞、重點詞句、優美詞句、特殊詞句,篩選重點信息。朗讀過程中語音不標準,語調不優美,輕讀重讀不明確,停頓不恰當。中間停頓過多過長,朗讀不流利經常加一些“恩”,“呀”的語氣詞,或是自行加字少字。最嚴重的是朗讀時沒有投入感情,與文本融爲一體。學生在教師的要求下,經過若干遍的朗讀感悟之後,仍然讀不出課文人物或作者的感情色彩,朗讀效果乾巴巴,聲音生硬千篇一律拖音現象尤爲嚴重。學生在教師的要求下,經過若干遍的朗讀感悟之後,仍然讀不出課文人物或作者的感情色彩,朗讀效果乾巴巴。還有教師要求學生“大聲地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結果,整個課堂果然是書聲琅琅,非常熱鬧。但學生不能夠監控自己的朗讀,往往到最後就從自由讀演變成了不規範的齊讀。

其二,對學生朗讀的指導表現出空泛和缺乏實效性的特點。朗讀要求經常只是籠統的“要讀出感情”或“把??感情讀出來”,而沒有就如何讀出這種感情提出具體的指導。

教師對於學生朗讀的評議也比較籠統,“好,他讀得真有感情”,或者“讀得真好,大家鼓鼓掌!”,其結果是,學生對於怎樣讀纔算“有感情”或“好”,至多隻能形成一些朦朧的感受。

二、 改進措施及今後教學設想:

首先在朗讀教學過程中先要掃清字詞障礙,借用工具書,幫助解決生字生詞,要讀得“準”,讀得“正確”,這就要以必要的識字量和正確的普通話語音爲基礎。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意自現”,讀得多了,語感、語調也就出來了,朗讀有助於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掌握,精湛的語言文字對於國小生有時難理解和掌握,這就需要試着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讀,多讀,來幫助消化理解。在初步理解課文之後,要留足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準、讀流利,讀出感情,讀出韻味。課堂上不能一味地“講—問—答”,必須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有針對性地朗讀,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讀讀—想想—品品。這樣,通過足量的時間,多樣的方式,加強了朗讀的訓練,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充分調動了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其次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自己眼前的每一個學生有無開口大聲朗讀。

在讓學生大膽開口朗讀的基礎上,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注意音量適度、儀表大方。有意識地訓練學生髮言響亮,讓全班同學都能聽到。引導學生感知、理解和運用有感情朗讀的基本技能,如重音、停頓、速度、節拍、語氣、語調,以及表情等等。正確地斷句,不能讀破句,這主要表現在停頓和氣息的一些處理上。學生的口語經驗已經使他們對句子結構和語句節奏等形成了一些感性知識,教師仍需引導學生正確感知處理。其次教師要正確引導培養好的朗讀習慣,那就是“眼到、口到、心到”,需要學生對自己的眼、口、耳、腦進行協調配合。學生在朗讀中常常表現爲能以比較快的速度和正確的讀音“唱”出全文的文字,但對自己在“唱”什麼卻缺乏必要的知覺和監控。

朗讀時側重情感表達引導,讓學生聯繫自身經驗,理解和體會特定角色或自己在特定

情境下的思想感情,以及表達這些思想感情的可能方式,然後把相應的表達方式在朗讀中表現出來。這主要表現爲感悟式的朗讀指導。教師可讓學生通過模仿和練習來掌握運用語氣、節奏、音高等表達不同情感的具體做法,輔助學生讀出課文人物的語氣和語調。

第五篇:淺談國小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淺談國小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姓名:劉紅欽

身份證號:

單位:睢陽區勒馬鄉開荒學校412322196503215717

淺談國小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朗讀是把文章念出來,是將訴諸視覺的文字轉化爲有聲的語言”。在學習文章時,只有進行反覆朗讀,用心體會,才能真正感受、體悟文字所蘊含的深厚思想感情。

朗讀能穩定兒童閱讀時的注意。低年級兒童由於剛剛進入國小階段讀書,閱讀時注意力不夠穩定,如果出聲地朗讀能刺激聽覺系統,使他們對閱讀材料的主意能保持穩定。朗讀有助於對課文的記憶。日常教學中常常把朗讀當成一個貫穿新課教學的線索,或者說是訓練的環節。其實,通過朗讀可以表達出不同的觀點,意味着學生理解的差異。因此,朗讀在國小階段的確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學校和教師也傾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學生的朗讀上,這更突出了朗讀的重要性。從朗讀教學的現狀看,有些專家、優秀教師爲我們總結了許多經驗性的教學方法,爲我們提供了有效的指導,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何優化國小語文朗讀教學就是一個急需迫切解決的問題。

一、朗讀教學的現狀

目前教學中,大家都在強調朗讀的重要,強調朗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對朗讀的安排並不夠到位,比較隨意、簡單化。其實,有一種錯誤的思想在主導着人們,多讀總沒有壞事,多讀反正有好處,所以,出現了一種令人擔憂的局面,就是在整堂教學過程中,學生一路讀過來,教師也用了比較多的朗讀方式要求學生讀,讀完,分析完,文章就講結束了。有的時候,感覺老師佈置學生朗讀是目

的不夠明確,也看不太出每一次朗讀都起到了什麼作用。

二、朗讀教學現狀的分析

從現狀看來,國小朗讀教學中或多或少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能會採取讓學生多種形式的朗讀方式,如:男、女生讀,開火車讀,小組比賽讀、分角色朗讀等。看上去比較熱鬧,但學生只是爲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爲讀而讀,沒有用心去讀,更談不上用情,只是有口無心地“唸經”;此外,教師總是有選擇性地盯着一些朗讀較好的學生,其他學生都是規規矩矩地當聽衆。這樣的朗讀教學事半功倍,而且還容易導致學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其次,還有就是教師對學生朗讀的評價過於單調,教師的評價語往往就是“讀得真好”、“讀得真流利”、“讀得真有感情”。課標中還強調“評價學生的朗讀,可以從語音、語調和感情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查,還應注意考查對內容的理解和文體的把握”。還有,教師的朗讀指導機械,單調的情況通常出現在教師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通常指導學生在朗讀課文時,強調有感情地朗讀某一部分或者把文中某個人物形象地語氣讀出來,這樣的指導方式不能融理解、感悟爲一體,也就達不到朗讀的目的。再如,當學生朗讀一些感情比較強烈的句子時,就認爲這些句子應該讀得重些,而事實上,有時候一些句子重音輕讀,反而更能突顯出句子的感情效果。

三、關於優化朗讀教學的幾點思考

根據兒童的認知水平和和教學目標來看,不同學段的兒童有不一樣的朗讀特點,教師作爲教學的引導者,應結合不同學段的特點,

以學生的興趣爲出發點,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從而達到優化朗讀教學的目標。下面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論述。

(一)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只要仔細觀察便可發現,凡是兒童感興趣的活動,兒童總是在這方面表現出某種潛在能力。兒童在某項活動中由於表現好,得到老師的讚揚,他將對該項活動表示出興趣,如此良性循環,因能力而導致興趣,因興趣而導致滿足和能力的提高。其次,教師的引導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教師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尊重學生,創設適合學生文化發展的環境,傾心營造與學生心靈相通的情境,讓滋潤學生語言、生命發展的陽光灑進課堂,使課堂呈現出春光燦爛,讓學生想讀、樂讀,讓他們在朗讀中快樂,在朗讀中宣泄情感。此外,如何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是困擾我們老師的一個問題。我想,教師恰到好處的激勵評價也是必要的。學生朗讀的興趣與教師的評價也密不可分。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總是希望自己的朗讀得到教師的肯定或讚揚。

(二)結合學生的學段特點

“心理髮展的年齡特徵是各個階段表現出來的質的特徵,表現在智力發展水平和語言發展水平。”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都提出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只是側重點有所不同。積累、體驗、語感等關鍵詞也表明朗讀是最好的方法之一,其地位被提到前所未有的位置。

(三)分析文體特點,合理運用朗讀技巧。

人教版國小語文書共有12本,其中包括記事類文章、童話、寓言、說明文、詩歌等體裁。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文體類型,指導學生採用不同的朗讀技巧。經思考與整理,筆者將國小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大概分爲四大類,以便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朗讀。

1.童話和寓言

教材中,這兩類文章主要出現在低中年級的課本上,大多是通過故事告訴學生一個道理。童話和寓言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很鮮明,每一篇文章至少有兩個人物形象,多是擬人化的小動物形象。處於這個年段的國小生,很善於模仿小動物說話的口吻,並且展開自己的合理想象,能夠分辨美與醜、善與惡。因此,教師在基本指導的基礎上,可以請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重視學生個性的張揚。

2.說明文

說明文在國小階段並不多見,我想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知識,體會語言的客觀性,學習說明文的說明方法,還可以激發學生對說明類文章的閱讀興趣。這類文章需要培養學生快速蒐集信息的能力,而非體會感悟文章的語言,所以這類文章的可讀性不強。

3.寫景類文章

記景類文章節奏比較舒緩,語言文字優美、波瀾起伏,是比較適合朗讀的文章類型。

4.詩歌

國小語文教材中,詩歌是最適合學生朗讀的。不論是現代詩、童謠還是古詩,都富有音樂性和情感性。,學生讀起來琅琅上口。教師

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應選擇恰當的語勢,把握好節奏,運用正確的朗讀技巧。國小語文教材中有五言詩和七言詩。古詩文字簡略,讀起來琅琅上口,但學生初讀時並不一定能完全體會詩的意思。所以教師在教學這類古詩時,要講究古詩的韻律和節奏,特別要注意學生不能個性地朗讀古詩。首先要解決的是生字問題,然後正確讀出這首詩,先不強調分音節,在理解古詩的意思後,再劃分音節,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朗讀教學是國小語文中一種傳統而有效的教學方法,但要注意不同文體的朗讀會帶來不同的感受。朗讀凝聚着語文教學的精華,是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我們必須繼承和發揚。在新課程改革的如今,朗讀教學也同樣引起了人們足夠的重視。筆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不足之處還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