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英語課堂互動教學的現狀及必要性研究論文(共4篇)

英語課堂互動教學的現狀及必要性研究論文由本站會員“四季色彩紫儀”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以下多篇範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英語課堂互動教學的現狀及必要性研究論文(共4篇)

第1篇:英語課堂互動教學的現狀及必要性研究論文

希望你能喜歡這篇英語課堂互動教學的現狀及必要性研究論文範文。

摘要:課堂互動教學力圖創設和諧的課堂氛圍,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充分顯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獲得兩方面的意義:教學上,通過激發學習興趣、加強思維訓練、強化教學參與,打破接受性教學和發現性教學的界限,使二者走向互補和融合,從而最終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發展上,通過培養學生的社會性品質和促使學生人格的成長,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最佳程度的發揮,從而促使學生主體本身得到發展。

關鍵詞:英語課堂教學互動

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以教師爲主導,教學以教師講授知識爲主,採取“傳授知識-接受知識”模式,重教而不重學,忽視了英語作爲交際的本質屬性,忽視了學生自我發展的主體地位,忽視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影響和作用。英語是學生素質教育重要組成部分,正確引導學生英語的學習、促進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教師教學的關鍵,而英語課堂是重要的途徑和重要部分。

一、意義

互動式教學是教師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啓迪學生智慧的一種教學方法。課堂互動教學是培養與提高生英語應用能力的有效教學方法與途徑,有着重要的意義。

1.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活躍課堂氣氛,豐富課堂內容,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與強烈的學習動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並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變過去的“學會”和“苦學”爲“會學”和“樂學”。此外,在課堂互動中,學生能主動地獲得和輸出信息,學生的獨立性得到了提高。

2.在互動教學模式下,建設良好的集體生活氛圍,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學生的上進心、自信心、協作與競爭能力,鍛鍊學生交流思想的能力和表達能力,學生能更自由地表達自己,形成語言的有效輸出,促進學生的個性全面而和諧地發展。使我們培養的學生不僅是“知識人”和“智能人”,更是“社會人”。

3.進一步錘鍊教師的教學機智,提高課堂教學駕馭能力,以及如何在集體方向性、團結性、自我組織性和活動的整和性上來確立良好的師表形象,全面提高教師素質。

二、理論基礎

互動教學模式的直接理論依據是littlewood的交際教學法。它強調語言的多種用途和學習外語的多種目的,強調教學應以人爲本,課堂組織應以學生爲主,教師的責任是給學生提供交際情景、場合,幫助學生創造性地、自由地表達,交流自己的意念和思想。其哲學理論基礎來自於馬克思主義關於個性充分的自由發展的觀點。事實上,人的全面發展就是指個性的全面充分發展,這裏的“全面”指數量和廣度“,充分”則指質量與深度。心理學動機理論也告訴我們:在智力、能力、個性等方面,由於遺傳、環境與教育的影響不同而存在着差異,但每個智力正常的學生都蘊藏着一定的學習潛力。針對這些各自有着不同發展水平與特點、但又有着巨大潛力的學生,必須努力提高他們的成就動機。其中自我提高的內驅力是學生成就動機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謂自我提高的內驅力,即是學生爲了得到教師或上級的讚許而表現出來把工作做好的一種需要。在進行課堂互動學習時,具有不同的智慧水平、知識結構、思維方式、認知風格的學生可以互補,也有利於學生自尊自重情感的產生,因爲當小組成員爲了一個共同目標而工作的時候,團結互助所表現的力量是非凡的。這些爲互動教學提供了心理學方面的理論依據。

認知理論則爲課堂互動教學提供了三大假設。第一,krashen輸入假設。在輸入假設中強調了可理解性輸入,並指出了語言教學中的“i+1”原則,“i”指的是學生的實際語言能力,“1”指的是語言課堂學習的內容難度應略高於學生的實際能力但不應過難,否則學生無法進行可理解性輸入。第二,swain輸出假設。swain提出的“輸出假設”認爲:一方可理解的語言輸入就是另一方可理解的語言輸出。可理解的語言輸入雖然是語言習得的重要條件,但並不是必要條件,學習者必須通過有意義的語言運用才能真正掌握語言結構和語言的實際用法。語言的產生不是孤立的,其產生必須在交際語境中,學習者需要大量的機會來輸出語言。這一假設強調了輸出這一環節在語言學習中的關鍵作用。在英語課堂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說,在不斷操練之中提高學生語言使用的流利度和準確度。第三,long互動假設。long的“互動假設”認爲可理解的語言輸入在語言習得中起重要的作用,同時還特別強調意義協商中的互動調整對語言習得的促進作用。long認爲“雙向交流”比“單向交流”更有利於語言習得。而且在雙向交流中,在課堂的互動中,任一方對理解有困難時,雙方都會進行協商調節,以便成功交流。互動假設側重於互動中的不斷“協商”,認爲只有在這一過程中學習者對於自身言語才能不斷調整,以提高語言的實際應用能力。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語言的習得與創造。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

1.國外研究現狀

20世紀70年代美國密歇根大學教授帕林克薩在構建主義理論的啓發下提出了“交互式課堂教學”這一概念。認爲教學應以學生不斷積極建構自身,教師支持學生不斷建構自身的支架教學爲基礎的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過程。因而要以學生爲中心,使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爲信息加工的主體。80年代在已有理論基礎上發展形成了互動教學理論,強調語言的多種用途和學習外語的多種目的,強調教學應以人爲本,課堂組織應以學生爲主,教師的責任是給學生提供交際情景、場合,幫助學生創造性地、自由地表達,交流自己的意念和思想。90年代興起的建構主義教學論認爲,每個學習者由於發展水平和個人的經驗背景不同,對同一事物有着不同方面的理解和深刻程度的差異。這種差異性在學習共同體中構成了一種寶貴的課程資源。這些資源只有通過集體對複雜的學習情境、個人提出的假設或學習者自己關於問題解決的可能性的個人設想進行交流、討論,才能被共同體中所有的成員認同和享用,從而促使所有學習者的意義建構能力的提高。

從研究的理路看,20世紀以來,多元文化觀和社會交往理論對國外互動教學理論的研究與實踐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使互動教學理論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徵,同時,更加貼近社會及時代發展的需要。就研究的取向而言,國外學者主要致力於以下兩個方面:

(1)師生互動行爲的研究。研究者的着眼點雖然各不相同,但都是基於全班學生的特性而進行的。利比特和懷特的研究結論認爲:權威式的領導方式導致學生對領導者或其他同伴較大的侵犯性行爲,導致學生在教師在場與否情況下的不同效率;放任式的領導方式造成學生各方面表現不良;民主式的領導方式使學生能夠互愛,羣體性和自發性較高。弗蘭德斯通過大量的研究,他指出,教師的直接影響較多時,會導致學生參與的不足;教師間接影響較多時,學生的參與就更多。艾雪利等根據教師、學生、知識三個課堂教學中的重要因素在教學中所處的地位,把師生的互動行爲分別分爲教師中心、學生中心和知識中心三種類型。

(2)學生參與互動的性別差異研究。研究表明,在課堂上男生普遍比女生更多地參與課堂活動。crawford&macleod發現,儘管男生和女生在回答爲什麼課堂上不願發言的問題上有相似的答案,但女生更顯著地把課堂上的沉默歸因於不能很好地組織觀點,對話題相關知識的欠缺,以及害怕在同伴面前表現出自己的無知等。而男生則更多地把課堂沉默歸因於沒有準備和擔心對成績的負面影響

2.國內互動教學研究現狀與存在問題

我國從上世紀80年代末期開始引進,並進行互動教學的實驗研究。國內關於師生互動教學的研究,主要見於師生關係的研究之中,多數都是對師生之間的互動活動的探討。比較有特色的是吳康寧等人對課堂互動行爲類型的探討和王家瑾構建的課堂互動行爲模型。吳康寧在實證研究的基礎上對師生互動的模式做了深刻的分析。在社會學領域,研究者主要是從角色及其相互之間的行爲過程這一角度來理解師生互動的。在這裏,課堂被看作微型社會,課堂教學過程也就是課堂中各種角色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由於教師制度性角色的存在,所以師生互動過程中產生了不同的互動行爲類型。在教育學領域,研究者主要從師生關係角度來理解和解釋師生互動。師生互動是師生關係的動態體現,師生關係的建立、發展以及改變是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實認識論出發,認爲師生在教學過程中體現着一種主客體關係。另外,王家瑾還從工程學角度,採用系統工程分析方法,以教師、學生和教材三因素構建出教學活動的三維座標體系,形成了師生課堂互動模型。同時也有很多研究者研究各種英語寫作技巧及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等等。

國內關於課堂互動教學的研究的課題與論文舉不勝舉。從研究論文來看,多爲教學一線的教師從學科教學的角度進行探討。佐斌的《師生互動論—課堂師生互動的心理學研究》,從心理學的角度提出了有別於傳統觀點的課堂師生互動觀,認爲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是作爲活生生的人而發生的持續、動態、雙向、具有促進性的相互作用,師生關係應該是一種平等共生的人際關係,全員參與、平等交流、共同活動、知情交融應是現代教育所體現的課堂師生互動模式。程曉樵的'《課堂互動中的機會均等》,從社會學的角度研究家庭背景如何影響教師對學生的認識;課堂情境中教師如何與學生互動,以及對學生有什麼樣的影響;教師本人的社會背景和生活經歷與課堂行爲的關係;師生互動行爲的意義;互動雙方的自我概念等問題。這使我們對互動教學中的機會均等這一研究主體有一個全面的瞭解和把握。

互動教學研究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但不足之處也是客觀存在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相關的研究大都是國外“互動式”教學模式的介紹和驗證,有的是教學經驗的總結和轉述,思辨性的研究多,缺乏實證性研究。

(2)研究的問題零散,不成體系,沒能形成互動教學的內在邏輯結構。注重師生之間的關係,但是忽略了學生非言語行爲的研究,尤其是互動教學的影響因素和運行機制等核心問題未能進入研究範圍。

(3)研究的視域侷限於語一言學科和中國小,討論非語言學科與大學互動教學的著述極爲少見。

(4)在變量的控制上過於簡單化,結論的推導較爲隨意。相關的問題就事論事,感性的成分較多,停留在經驗的層面,缺少理論思維的品質。

由於理論的匿乏,必然帶來實踐上的迷茫與困惑,對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形成了一定的阻礙。一些“互動”的課堂上,師生的對話相當頻繁,氣氛也極爲活躍,但如果在冷靜的觀察後思考一下就會發現:這所謂的“互動教學”追求的是僅僅形式上的、淺層次的繁華與熱鬧,未能形成互動教學的機制。

四、結語

因此,在現代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參照國外互動教學改革的經驗,結合我國國情和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進行課堂互動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使教學互動由形式互動走向實質互動,就成爲我們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參考文獻:

[1]brown,hingbyprinciples: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1.

[2]ellis,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9.

[3]littlewood,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0.

[4]吳康寧.課堂教學社會學[ml.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

[5]左斌.師生互動論一課堂師生互動的心理學研究[m].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6]程曉樵,吳康寧,吳永軍.課堂教學中的社會互動[j].教育評論,1994,(2).

[7]王家謹.從教與學的互動看優化教學的設計與實施[j].教育研究,1997,(1).

[8]孫澤文,劉文帆.互動教學思想的歷史演進及當代互動教學研究現狀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8,(6).

[9]林大津,謝朝羣.互動語言學的發展歷程及其前景[j].現代外語,2003,(10).

[10]於秋,秦霞.大學英語課堂上的互動教學[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2003,(6).

[11]何世傑.英語教學互動研究[j].交通高教研究,2004,(6).

[12]童長濤,凌徵華.大學英語教學“互動”研究[j].贛南師範學院學報,2006年第6期.

[13]張瑾.大學英語課堂互動教學探究[j].教育評論,2008,(3).

[14]孫繼坤.促進學生主動參與交際的小組互動教學研究[j].外語教學教法研究,2002,(1).

第2篇:英語課堂互動教學的現狀及必要性研究論文

猜你正在找英語課堂互動教學的現狀及必要性研究論文的怎麼寫?那麼就給你這篇範文參考。

互動教學是國中英語課堂上的重要構成元素,國中英語教師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互動教學不僅包含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也包含學生之間的學習交流、互動性學習。此種教學模式符合當前教育教學方式,尊重學生課堂的主體地位,改變了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的低效乏味,提高了英語課堂上學生的合作團結能力,鍛鍊了學生的英語表達和應用能力。下面筆者分析一下當前英語課堂互動教學存在的一些問題並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當前國中英語互動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課堂上喜歡強調教師的權威

國中英語課堂上實施的互動教學應該是在平等民主的情況下進行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可是很多的英語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喜歡強調自己的權威,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讓學生對教師保持一種敬畏感,可是這必然會讓學生受到一定的影響而讓互動效果下降。比如,英語教師在課堂上提問後許多學生沒有勇氣舉手回答,又比如,學生在英語課堂上學習的過程中不敢提出心中所想的問題。造成這些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學生多年臣服於英語教師標準答案的權威之下,不敢鼓起勇氣進行反抗,使得英語整節課都顯得沉悶無味,這就很難進行所謂的互動教學。

(二)課堂氛圍不夠活躍

英語是國中學生必學的語言學科,而只要是語言學科,就必須多說多練才能夠學會學好,才能夠有所收穫,英語課堂上教師和學生以及學生之間使用英語實施溝通與交流,才能夠快速提高學生的英語素質水平和英語交流能力,因此,在課堂上實施互動教學非常必要。可是受傳統因素的影響,目前一些英語課堂上仍然是以教師的教爲重點,以英語教師的講授爲主要的教學方式,基本上沒有顧及學生個性的需求和年齡特點,沒有對英語課堂上互動教學給予足夠的關注,深深地壓抑和限制了學生對英語的熱情和興趣,這種情況會促使英語教學課堂沒有活躍的氣氛。

(三)英語課堂上學生沒有互動學習的態度

因爲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例如,學生的英語基礎、理解能力、學習興趣、記憶能力、教師授課方式、學生的性格特點等等,讓很多學生不能夠在喜愛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建立和養成良好的互動學習習慣和態度。究其原因是國中生對於英語知識的掌握和學習動機比較感性,理性思維此時的發展還不夠成熟,對於英語的學習在一定程度上完全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進行學習,因此,假如,一位學生對英語學習完全失去了自信,或者特別討厭本班英語教師的授課方法,這就使得這位學生不能夠主動進入到英語互動教學過程中。另一方面,一些學生在課堂互動的時候表現得特別謙遜,因此,不能夠主動回答英語教師的提問,心裏擔心被其他同學看成是有意表現和炫耀賣弄,此種情況也是導致互動環節冷場的主要原因。

二、提高國中英語課堂上互動教學水平的對策

國中英語教師要想真正進行互動教學,遵循當前課改的要求,有效提高英語課堂的效率,就一定要在英語課前制定好完美合理的互動教學策略,給學生學習英語創造一個愉快、輕鬆、興奮的互動氛圍,努力創設多種多樣的英語互動教學方式,真正實現高效英語課堂,讓學生能夠一節課有一節課的收穫。

(一)英語教師要在課前精心設計問題,激發學生互動興趣

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最爲常見的師生互動活動就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而互動環節是否精彩以及學生參與積極性是否高直接決定於教師所提的問題是否具有吸引力,假如教師經常提出一些無效問題,或者是比較乏味的問題,時間一長學生就會失去回答英語問題的興趣,在互動環節參與度就會逐漸降低。反之如果英語教師在課前能夠精心設計問題,讓問題可以環環相扣,並且問題具有趣味性、吸引性、提高性和思維性,就能夠在英語互動環節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度,能夠使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效率。另一方面,英語問答互動這一辦法不用僅僅侷限於英語課堂上的師生問答,可以將之延伸。比如,可以進行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問答,提的問題也可以不限於課內,也可以擴充到課外,使學生逐漸養成問答和提問的習慣,進而幫助學生形成愛思考的好習慣,讓問答環節成爲學生成長中的重要構成部分。

(二)教師與學生要重視角色上的轉變

我們知道一個人在自然環境中學習外語是最理想和合理的學習方法,可是一節課的時間畢竟有限,不能將大把的時間花在自然氛圍和英語學習環境的塑造上,如果英語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長時間處於主導地位,那麼一定會縮短學生在課堂上學習英語和交流英語的時間,使學生喪失作爲英語學習者的主體地位。因此,英語教師必須要注意師生之間角色的轉變,英語教師要儘量當好引導者的角色,不要做課堂的主體,要把主體地位還給學生,關注學生課堂上的學習狀態,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在互動的過程中必須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最終幫助學生提高英語學習效率。

(三)豐富互動教學的內容與形式,活躍課堂互動氛圍

國中學生正是心理和身體成長的重要階段,也是英語學習的關鍵時期,但是因爲其年齡特徵,極易被外界環境干擾到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國中英語教師一定要科學設計多樣化的互動教學方式,不斷滿足國中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渴望,來提高教學效果。英語教師也可以增添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互動教學方法,這樣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學生也樂於參與其中,使互動環節愉悅輕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熱情。

(四)教師要重視對互動教學的管理

國中英語課堂在進行互動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此時課堂上不僅需要一個傳播知識的教師,更需要一個睿智的教師,來引導課堂掌控節奏,並且對於學生的學習進行科學的管理。例如,在互動環節如果課堂的紀律非常渙散和混亂的話,英語教師就必須立刻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維持好班級的學習秩序,要能夠冷靜及時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學生能夠處於高效學習狀態。互動教學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的效率,能夠很好地改變傳統教學方式的弊端,能夠符合課改精神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國中英語教師要積極營造互動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造思維,最終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第3篇:英語課堂互動教學的現狀及必要性研究論文

這篇英語課堂互動教學的現狀及必要性研究論文範文是我們精心挑選的,但原對你有參考作用。

英語作爲基礎教育階段最主要的課程之一,其重要性已越來越來受到人們的關注。許多人認爲國民英語水平的提高直接關係到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的進程。但目前“費時較多,收效較低”的英語教學現狀也令人擔憂。儘管英語教學在不斷改革,提倡培養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探討的學習能力。但是許多課堂教學仍然比較沉悶,缺乏生氣,難於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智慧活動的積極性,更不用說激發創意和不斷探索的精神了。

一、國中英語課堂教學互動情況的調查

長時間經過對國中英語課堂觀察,目前國中英語課堂的互動現狀相比過去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許多不足,尤其是課堂互動的理論方面更值得去研究、探索。目前的英語課堂教學已經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參與、合作、交流。雖然在互動的形式上體現了師生、生生的交流,但學生的參與面比較狹窄。教師的信息反饋時間花得太少。課堂的互動性不高。出現低效的課堂互動的原因是什麼?

根據觀察和調查發現國中英語課堂互動難表現以下幾個方面:

(1)由於長期受傳統教育模式——由教師主宰課堂來傳授知識,而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影響,學生在課堂上多習慣於只是聽老師講課,對老師的依賴性比較嚴重,難以發揮自主學習的潛能與優勢,從而導致課堂上教師一直是“獨奏者”,學生一直是“聽衆”的局面。

(2)傳統的師道尊嚴也影響課堂互動。人們一直認爲教師是權威的象徵,教師所的總是正確的。這讓學生心理上更願意接受教師直接的正確知識輸入,而不願意參加課堂的教學活動。

(3)英語學習障礙使學生不能積極參與課堂活動。這種障礙導致學生的自卑心理,並過低地評價自己的能力、品質、學識、相貌等。

(4)教師的評價單一、乏味。沒有制定比較詳細的評價標準,學生缺乏互動的動力和激情。

(5)教師缺乏課堂互動策略理論與實踐的指導。

二、英語課堂互動的理論依據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爲: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意義建構過程,而非被動地接受外在信息。學習者以自己原有的經驗系統爲基礎有選擇的感知外在信息,建構自己的理解;原有經驗不是從記憶中被直接提取和利用,而是與新經驗之間產生衝突和相互作用,因而發生改變和重組。學習既是學習者個人的建構活動,同時也是學習共同體的合作建構過程;個體的意義建構活動是在人際互動和一定的社會文化環境中進行的。建構主義的學習觀是:

(1)學習是意義的形成,這種意義具有個人性。

(2)學習是以學習者的自身原有經驗爲基礎的。

(3)學習是發生於具體的情境之中。

(4)學習需要中介(mediation),語言和製品的使用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

(5)學習具有社會性,學習者通過人際互動與協商來建構知識。

三、英語課堂互動的策略

課堂互動不是簡單的教學程序,而是通過有意義的互動的作用達到信息的交流、感情的溝通、能力的培養和人格的塑造。它是一種重要的語言交際活動,涉及到學習者的學習動機、信心、興趣和情感等方面。

(一)及時獲取學生和傳達教師的情感信息,注重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教學過程中的學生情感有兩方面:一是教學進展中自然產生的情感體驗,如欣喜、煩惱等。另一方面是任課教師的個人情感,如喜愛、憎恨等積極或消極的情感。教師可以憑藉自己的觀察、感悟來了解學生的情感世界。如對學生表情(特別是眼神)的觀察,可推斷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興趣,掌握程度以及心理的想法等。教師不僅要獲取學生的情感信息,而且要向學生傳達自己的情感信息。教師一方面是把課文裏的情感因素傳達給學生。另一方面又要把自己關愛學生的情感傳達給學生。

(二)創設教學情景,引領學生親自體驗,參與語言實踐活動

交流是學習英語的目的,情境是交流活動的基礎。創造良好的情境既是英語學習的基礎,又是英語學習的途徑。英語學習只有在交流活動中才能真正掌握。

(三)合理利用多種媒體,激發英語學習興趣

把多媒體技術引入學校英語教學課堂,可以極大地豐富教學內容,提供足夠的聽力材料和對話情景,給英語課堂教學帶來高效、逼真的語言學習環境,使英語教學形式多元化,以此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強烈願望和自主性,使學生要學英語,愛學英語,最終學好英語。

(四)融洽課堂氛圍,教會學生提問,培養學生善於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意識

愛因斯坦認爲:“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應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過程。如在做一些句型練習時,以學生相互問答來提高他們說英語的機會。當然,良好的學習氣氛和環境能使學生更好地培養問題意識。教師要對教學充滿激情,對學生充滿愛心,以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創造一種和諧的交際環境,激發學生積極愉快的情感,產生健康向上的心理氛圍。

第4篇:英語課堂互動教學的現狀及必要性研究論文

你可以搜索更多英語課堂互動教學的現狀及必要性研究論文範文

國中英語課堂互動教學模式的研究

內容提要:傳統教學模式忽略了學生主體的地位,內容死板,課堂氣氛僵硬,無論是從教師的角度還是學生的角度出發,教學模式的改變是必然的。“互動”模式是有效的方式之一。在互動教學中,學生可以全面提高自身素質,教師可以高效的達到教學目的。這種方法最大程度的調動了教師、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關鍵詞:傳統教學 互動教學 積極性

一、導言

《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彙知識的講解和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培養的傾向,強調課程從學生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是語言學習過程稱爲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改變傳統教學方法。一直以來,國中英語教學看重學生對語法、詞彙的掌握。導致教學模式只是“帶讀——講解——翻譯——記憶——默寫”的形式。學生消極、被動的接收,老師呆板、嚴肅的灌輸,整個課堂氣氛很僵硬,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逐漸降低,信心逐漸降低。而且學生容易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這就是所謂的“啞巴英語”。

交際功能是一門語言的本質。因此對於英語課而言,英語實踐是教學的重點。“互動”教學模式應是“灌輸式”教學的必然發展趨勢。研究表明:互動和交流是人們掌握一種語言的主要方式。所以,英語課堂上的互動應被人們重視。互動教學模式是改變教師和學生的主客體角色,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教學互動反映了師生之間的交往:在教學環境下,主體與客體之間發生相互作用。在教學目標的指引下,主客體之間動態互動,從而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課堂氣氛,使之變的和諧、輕鬆、快樂、充滿樂趣。師生全身心的投入,必然會提高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和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

二、構建國中英語課堂互動教學模式的方法

正確地構建國中英語課堂互動教學模式,尋求達到最大範圍的學生參與,使課堂氣氛和諧、活潑,使學生最大程度地接受知識,這就要求教師精心“設計”課堂過程。由於學生情況的不同,不同的教師會採用不同的方法,所以方法並不唯一。以下幾種方法,僅供參考。

1、巧設問題,提速互動課堂

在任何一種教學模式下,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是課堂師生互動最爲常見的教學活動方式。在新的模式中,其要有新的作用。所以教師要充分發掘這種方式的“潛力”,就要精心設置問題。結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從學生身邊的生活入手,使問題生活化,會迅速拉近學生的距離,使學生感到親切感並立刻進入教學之中。除此之外,還要注意問題的延伸和學生知識面的擴展,保證課堂活潑氛圍的延續和學生知識的獲取。

2、營造和諧氣氛

互動教學模式的本質就是改變師生的主客體關係,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體。首先,教師要有這方面的心理轉變。在課堂上努力營造一種師生身份平等、心靈平等。這種氛圍有利於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要放低心態之外,還要注意自身情緒、情感的控制。教師是貫穿整個互動教學的關鍵,而其情感會牽引整堂課的氣氛和學生的心情。所以,在任何的課堂情況下,教師要學會調節自身情緒,試着以飽滿的精神狀態,積極、歡快的情緒感染學生,引發學生的情緒共鳴。教師可以通過語言、動作、表情、姿態等將這種平等、親切傳遞給學生。這也是活躍課堂氣氛的關鍵因素。

3、創設情境

創設情境是英語教學重要的策略之一,同時是有效的。現在中學英語教學內容與生活息息相關,這爲“情境呈現”的教學方法的實施提供很多便捷。在創設的情境之中,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充分運用自己的英語知識,完成劇情中人物的交流,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表演天賦,而且鍛鍊了學生的英語知識的運用,提高興趣。創設情境有很多實現方式。教師可以在課前通過表演實現情境呈現,引導學生進入本堂課的教學內容之中。快速組織學生結組分配角色,與教師相互配合,呈現情境,從而激發其他學生的展現自我的慾望。其次,中學生是有很強烈的好奇心的,教師就可以藉助學生的好奇心在教學過程中設置懸念,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用英語表達出來,這沒有對與錯,只有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教師沿着教學目標有目的地牽引學生的想象力,從而高效的完成教學活動。再者,生動、形象的圖片、視頻,悅耳的音樂,幽默風趣的漫畫、小品等視覺上、聽覺上信息手段的運用也是情景呈現有效的方法。對於這種直觀、具體的信息,學生會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接收。以情導入、激發興趣;情深之處,點撥質疑;情酣之處,做好昇華。

4、開展以學生爲中心的互動活動

傳統教學模式中,互動的實現主要是通過教師提問,學生回答來實現的。這種方式是弊大於利。課堂氛圍沉悶,而且互動往往被語言能力強的學生手中。能力差的同學卻被忽視,變的消極,以致惡性循環。要想打破這種模式,就得改變互動的方式,豐富互動的方式。師生互動也是有很大潛力的。教師與全班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師提出問題,先讓學生思考,教師可以啓發學生,點撥學生,激發全體學生積極動腦,保持清醒、機敏,除提問問題之外,教師可以通過活動來達到效果,例如:通過詞語接龍的方式,教師以一個單詞開頭,學生一條龍的順序來接,可以將要求適當放寬,比如,與前一個單詞相關的詞語都允許。多個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若干個學生結爲一個小組,以小組爲單位組織活動,情景對話,教師可以針對每個小組設置的情景對其給予補充與啓示。小組同學在遇到問題時,也可以向教師尋求幫助。單個學生與單個學生之間的互動:這種方式更能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每個學生都是情景的策劃者與踐行者,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指導,比如:我們可以借鑑“我演你猜”的形式,以兩人爲一組的方式做活動。教師在黑板上用中文寫詞語,可以是名詞、動詞等,其中一個同學背對黑板,另一個同學面向黑板,面向黑板的同學用英語描述這個詞語,但不能直接說出詞語的英文單詞,要從其他各種方面對其描述,然後,背對黑板的同學通過猜測和對其描述的理解說出黑板上的詞語,回答最多單詞的一組獲勝。這樣的活動是學生很樂意參加的。

5、使用評價效應

學生都希望自己在同學心中有好的印象,所以在課堂上,教師應給予學生鼓勵與誇讚,樹立學生對學習英語的信心,使得他們能夠更加積極勇敢地開口說英語,在同學面前表現自己。對於學生好的表現要及時誇讚,如果學生表現不太好的要暫時不做評價,幫助其擴展思維,幫其增強信心。

三、互動教學模式的意義

國中英語互動教學模式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突破,同時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是發展全面型人才的需要。其“利”是顯而易見的:

1、大大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質量,使教學內容不再“抽象”,知識融入生活,學生能更大程度的吸收和消化。

2、學生素質全面提高,學生從在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啞巴英語,變成了視、聽、說的高手,知識手到擒來,考試發揮自如,同時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做一次活動勝過做一百個題。

3、學生態度轉變。對於英語的學習,從消極、應付的態度轉變爲喜歡、渴望。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獲得知識。在這種和諧的氣氛中,增加了學生之間的瞭解與溝通,增強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變的更活潑,更開朗,這對他們的生活也是一種積極的影響。

有實踐證明,英語互動教學模式是可取的,是有效的。這種方式勢必會得到廣大教師、學生的認可。最大範圍的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真真正正的提高學生素質。

參考文獻:

[1]何克抗,1997,“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北京師範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第74頁。

[2]崔林,2002,“建構主義理論及其對我國外語教學的啓示”,《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 會科學版)》,第2頁。.

[3]黃影妮,鄧杏華2004,“基於建構主義的英語教學模式”,《廣西民族學院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6頁。

[4]王玉.高,2006,“職英語課堂互動教學策略研究”,《上海師範大學學報》,第19頁。

[5]李細平,2006,“建構主義英語教學模式的探討”,《企業家天地(下半月版)》,第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