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打造國小語文高效課堂(共4篇)

打造國小語文高效課堂1

打造國小語文高效課堂(共4篇)

國小語文的學習離不開小學生的生活,生活處處是語文,就是這個道理。作爲語文教師我們只有豐富國小生的學習生活,增加國小生的閱歷,拓展國小生的視野,國小生的語文水平才能更上一個臺階,爲了豐富國小生的生活,我們語文教師可以組織國小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讓國小生寫一些小時候最感興趣的事,讓國小生去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不僅可以調動國小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激發國小生學習語文的求知慾望。當然,在教學過程中,國小生學習過程中,也存在着許多問題。

一、國小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國小語文課堂上,國小生由於不知道語文的考試方向,就會認爲老師講解的內容,是很基礎的,很簡單的,考試是不會考到的,比如,老師講述授新課的時候,總會要求學生畫出不認識的生字、生詞,畫出文中的重要的成語,重要的句子,能夠統領主旨的句子,而這對一部分國小生來說,就會認爲這些是非常簡單的,激發不出國小生的學習興趣,每節課都是教師的老一套,認爲學這些基礎知識沒有用,國小生不理解基礎知識的重要性,認識不到基礎知識就像我們建房子一樣,需要打好地基,才能建設出高質量的房子,而不是豆腐渣工程,生字、生詞、詞義、對句子的理解、包括字的讀音、詞的讀音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培養國小生認真學習基礎知識的習慣。

二、構建國小語文高效課堂的措施

根據國小生在學習國小語文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我主要在教學過程中,從以下幾個方面構建國小語文高效課堂。

(1)根據教材內容認真備課,確定教學目標。作爲老師,不能所以課文千篇一律總是一個教法,每次總是自讀課文,畫出生字詞等等、這樣我們老師是輕鬆了,學生卻失去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我們必須做到對教材的熟悉,只有吃透教材,提前備課,研究課文內容。做到對課文內容瞭如指掌才能講一堂課上精彩,才能吸引學生注意,提高學生的興趣,做到高效課堂。如我們在學習《爭吵》這節課時,結合學生與同學發生矛盾時的表現,可以適當的拿班裏同學爭吵的事例情景再現,引導學生將自己的做法和文中主人公的做法相比較。結合生活實際來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領悟知錯就改,做錯事情要主動承認錯誤的道理。

(2)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國小生的思想感情。如我們在學習《倔強的小紅軍》一課時,我採用讓學生觀看視頻的方式創設教學情境。因爲課文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離學生日常生活比較遙遠,學生很難體會到小紅軍爲了不拖累別人寧願犧牲自己的優秀品質,所以一定要讓學生有一個氛圍,讓學生體會長征路上的艱難,明白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離不開革命先輩們的無私奉獻。

(3)在課堂上,要講究課堂上的評價技巧。不論哪個學生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後,總是希望得到老師的讚揚與肯定。因此,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老師還要注意課堂上的評價,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善於發展學生自身的閃光點,以鼓勵爲主進行評價。如當學生的回答遠離標準完全不對,或根本無價值時,就可以從他發言的聲音、說話的口齒、站立的姿勢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勵。如有一次在討論一個比較深奧的問題時,平時一個從不敢發言的同學舉起了手,他們回答引起了鬨堂大笑,但這個同學還是堅持把話說完,就從這一點上表揚了他,使他樹立了信心,逐漸由不敢舉手發言道有問必答,而且回答問題的效果越來越好。對於基礎差的同學,他們在學習中常常處於不參與或被動參與學習的狀態,他們能問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種進步,評價時就要鼓勵其積極參與。

總而言之,構建高效語文課堂任重道遠,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也不是一個人的力量就可以達到的,需要全體語文教師齊心協力,認真、敬業、鑽研、永不服輸的精神,加上持之以恆的態度才能創造出適用的高效課堂。

打造國小語文高效課堂2

回顧半年來的工作,感慨頗多——有工作上的歡樂,也有工作上的苦悶。本學期學校全面推進了自主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爲了更好地完成今後教育教研的任務,使教學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特對本學期語文自主高效課堂中的收穫及做法總結如下:

一、在提高課堂效率和提升教學質量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傳統的課堂教學,是教師領着學生走進語文。而“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是學生自己走進語文。那麼怎麼學,纔是學語文呢?這確實是個難題。一般說,學生雖然到了五年級,但是還是不知道學什麼,怎麼學。況且還要求把學到的展示主來。課堂教學完不成任務,展示環節雜亂,回答問題重疊。

二、對學校今後提高課堂效率和提升教學質量的具體建議

(一)預習是提高課堂效益的前提

預習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必要途徑。教師首先要認真編寫導學案。導學案是學生預習的工具,是學習的抓手。通過導學案的引領,學生能夠自我開展自學。用導學案不能脫離教材,教材是第一手學習材料。不能有了導學案,就肢解了教材。整體閱讀教材、理解教材是首位的。通過導學案的問題,要回到教材中去,不能讓學生只注重尋找答案而不讀書,不品悟。問題的答案是讀出來的,同時在讀的過程又有新的生成。

教師要對預習效果進行有效地檢查、評價。每課的預習由學習小組長評價,在組內交流。每單元的成果由老師評價,選出預習小明星,班內展評。爲學生創造了1個分享成果、表現自我、展示個性、體驗自己和他人成功的喜悅的舞臺,讓學生的辛勤勞動得以展現。

(二)精心備課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關鍵

新課程條件下,備課不再是教材內容的簡單的詮釋,教學過程的簡單的安排,教學方法的簡單的展示。它要求教師從新課程理念出發,在落實學生主體學習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實學生合作學習上下功夫,在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上下功夫,在切實提高課堂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師備課已昇華爲教師教學研究的重要內容。

三、本人在提高課堂效率和提升教學質量方面的努力方向

(一)課堂是提高教學效益的主陣地

1.精心設計導語。好的導語能抓住孩子們的心,激起他們的求知慾望。

2.讓學生動起來。在學習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如何使學生動起來,成爲學習的真正主人,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在教學中我採用學生質疑,合作交流,談收穫等形式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在此過程中,我只是點撥,引導,降低學生的依賴性,培養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如在教《莫高窟》一文時,我放手讓學生品讀重點詞句段,大膽質疑,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3.鼓勵學生創新。教學中應對學生的創新表現予以及時的激勵,讓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火花燃起來,並開設各種獎項,如“進步獎”、“創意獎”等。專門鼓勵表現有特色、有創意的學生。讓學生從評價中體驗成功,增強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進而產生進一步學習的動力。這種豐富多彩的評價方式,實際是對學生創新活動的一種肯定,更能激起學生創新的積極性。

(二)強化小組的分工與合作

教師一定要讓各小組明確任務。如果導學案有六個問題,那麼就把六個問題分別讓每個小組承擔。每個小組重點研究1個問題。小組長領任務後,要給小組成員分工。各有其責。人人蔘與。小組長的責任重大,小組長要學會分解問題。1個問題要分解成幾個方面來回答。例如,有讀句子的,有談感悟的,有板書板演的,有談表達方法的,有品詞析句的,有總結評價的。在彙報展示之際,要防止小組內成員就一兩個人展示,即使一個成員都能回答,也不要讓這個成員全部承包,要給其他成員參與的機會,小組成員之間要謙讓。先讓展示的小組集中回答自己要解決的問題,其他小組暫時不要參與。這個小組不再有彙報的內容了,這時徵求其他小組補充與評價,其他小組的成員針對這個問題進行補充、質疑、挑戰、評價等,可以是無序的搶說。在這個環節教師要注意傾聽,隨時跟學生展開對話,教師要做好點撥、提升、追問的準備。

展示的環節還要注意,組與組間既有競爭又有合作。學生要做到有禮貌、有謙讓、有鼓勵。

總之,向四十分鐘要效率是我們每個語文教師的奮鬥目標,我們一定要採取多種措施提高課堂效率。相信隨着我們不斷的探索研究,高效課堂最終會成爲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

打造國小語文高效課堂3

現代課堂教學既有科學的預設,又有靈活的生成,是一個動態生成的課堂。作爲學習的主體,學生在個性心理、思維品質以及認知基礎等多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差異性,他們在課堂探究學習中往往會表現出各自不同的學習和認知狀態,從而使課堂上的隱性教學資源變得異彩紛呈,推進了課堂進程的多樣化和不可預測性的發展。

現代課堂教學是在充分預設基礎上的順學而教的課堂。在動態生成的現代課堂上,教師不能機械地按原先確定的一種思路教學,而應積極關注學生,順應其需要和狀態,把握動態生成資源,合理利用,靈活調整,努力爲學生搭建思維碰撞的平臺,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和有效參與,生成新的超出原計劃的教學流程,以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真正做到順學而教。

下面以國小語文課堂爲例,談談在課例實踐中語文教師應如何擦亮一雙慧眼,巧妙利用鮮活而又有價值的動態生成性資源,努力打造高效課堂的幾點策略。

一、順應認知差異,因勢利導,導出深刻

【案例】

古詩《遊園不值》詩題中值的意思是逢、遇到,不值就是沒有遇到的意思。一次,在教學本詩時,由於對不值一詞認知上的偏差,卻形成了教學的另一番風景。

師:剛纔我們初步理解了古詩的大致意思。根據詩意,我們再來體悟一下詩人的心情前後有什麼變化?大家可以關注一下詩題來打開思路。

生:園子裏這麼美的春色,詩人卻無緣進入,這一趟賞春之行來得可真不值啊!心情應該是失望的。

生:我也覺得詩題中這個不值就是不值得的意思,所以詩人的心情肯定不好。

此時,教師正因爲自己的誤導而愕然——

生:這一趟,詩人雖然沒有賞到園子裏的春色,但那枝出牆的紅杏卻讓詩人想象到了園子裏的大好春色,感受到了春的美好氣息,此時未見勝見;也讓詩人體會到了春天蓬蓬勃勃、不可阻擋的生命力,所以我覺得這一趟詩人還是值得的!

師:是呀,這個同學很有自己的想法。這也就是這首古詩所蘊含的積極意義,課文的中心。

生:哦,古詩原來是在啓發我們:一切新生力量都是阻擋不住的,必將衝破阻力發展起來。這是詩人這次賞春的另一番所得啊!

師:由此可見,詩題中的值並非值得的意思,而是逢、遇到的意思;不值就是沒有遇到的意思,並非剛纔同學認爲的不值得的意思。

【反思】

這一教學片段中,抓住學生對詩人這趟賞春之行的值與不值產生的認知差異,順勢揭示古詩後兩句所蘊含的深意:一切新生力量都是阻擋不住的,必將衝破阻力發展起來。這是詩人這次賞春的另一番所得,也是我們從古詩中需要領悟的積極意義。這樣教師便順理成章地讓學生明白了此次遊園的不值與值各自的所指,不僅對詩題中的值有了更清晰深入的理解,更對古詩中心有了深層的領悟,促進了教學目標的達成。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教學過程中,當學生的理解出現差異時,教師應理智地對待,從另一個角度去發現其中的價值。我國著名學者華國棟在《差異教學論》中就明確指出:差異教學是指在班集體教學中立足學生差異,滿足學生個別的需要,促進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充分發展的教學。也就是說當學生在課堂出現差異的時候,教師既要立足於學生的差異,又不能消極地適應差異,而應努力謀求創造種種條件,去激活差異,在因勢利導中,實現化差異爲資源的教學局面。這既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展現他們獨特個性化的學習情態,也是對知識的拓展,使師生活動獲得非預期的更深刻的發展,將課堂教學推向高潮。

二、善待認知錯誤,變錯爲寶,錯出效益

【案例】

《東方之珠》一文第一自然段開頭有這麼一句話香港是我國通向世界的南大門,最後一段又總結點題地寫道香港,真是一顆無比璀璨的‘東方之珠’。文章中,這開頭和結尾兩句中分別提到了兩個不同的方位詞南和東。由於三年級的學生本來就對方位概念模糊,所以在第二課時伊始,複習舊知時學生就發生了以下認識上的錯誤。

師:我們先來複習一下上節課的所學。課文以總分總的結構,比喻的手法,介紹了香港的重要地理位置,是 ;香港的迷人繁榮,是 。

生:課文介紹了香港的重要地理位置,是我國通向世界的東大門;香港的迷人繁榮,是一顆無比璀璨的東方之珠。

師:你爲什麼覺得香港是東大門呢?

生:因爲課文結尾處總結香港爲東方之珠,課題也這樣比喻香港的啊。那可以推測香港的位置在東面,自然就是東大門咯。

師:對於這個同學的理解,誰有什麼想說的嗎?

生:我覺得他的理解不對。應該是:香港是我國通向世界的南大門。

師:那香港怎麼一會兒是南大門,一會兒又是東方之珠,它到底位於南面還是東面啊?打開書,讀首尾兩段細細揣摩一下看;也可以拿出課前蒐集的關於香港的資料來讀讀、分析分析。

(學生讀完首尾兩段,同桌間還交換查閱和討論了課前蒐集的資料)

生:哦,我明白了!南大門的南是指香港在中國的地理位置;而東方之珠的東是香港相對於世界而言的位置,而中國本身就在世界的東方。

師:是啊,這樣看來,同一個香港同時用到南和東兩個方位詞並不矛盾,只是參照物不同而已,所以纔有了兩個不同方位的打比方說法。

【反思】

此次教學中,教師利用交流資料的機會,促進了學生對香港重要的地理位置、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領土的一部分等知識的順勢瞭解和深入認識,爲領悟本文中心(感受香港的繁華與美麗,激發學生熱愛香港、熱愛祖國的感情)奠定認知與情感上的基礎。

這一教學環節本不在教師的預設之中,但教師能抓住課堂上由認知錯誤衍生的教學資源,隨機插入資料交流的環節,而交流資料後所生成的學生情感上的資源,又作用於接下來的教學,相輔相成,恰到好處。這實屬錯出的美麗。 錯誤的出現屬於一種正常的教學現象,並非節外生枝,即使不是學生,教師本身也會出錯。包含着認知個體大量信息和已有經驗的錯誤其實也是寶貴的生成性資源,對於這些課堂錯誤,只要能順應學情適時歸謬,巧妙利用好,便能扭轉形勢,變錯爲寶,錯出效益,教學也能峯迴路轉,重新開啓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

三、把握偶發事件,靈活轉化,轉出精彩

【案例】

課堂教學中對偶發事件順水推舟,讓突發資源爲師所用,爲教學推波助瀾的例子是經常出現的。如:教學課文《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發現有學生迫不及待地拿出課文中所談及的課外書《魯濱孫漂流記》偷偷先睹爲快起來。這時,教師察覺了學生的情感需求,從尊重其主觀意願的角度出發,變通了一下教學環節,順勢讓該學生爲大家講講書中所看到的精彩情節,也激發其他學生閱讀該書的興趣。接着以此爲資源,在其他學生對此書的閱讀興趣被充分激起之後,推薦和指導學生都去閱讀該書,並佈置班隊課上進行好書交流會。這樣,課堂不但沒有因突發事件被中斷,反而因巧用動態生成資源,誘發了興趣,完成了本課的教學終極目標(主動閱讀課外書《魯濱孫漂流記》,學習人物品質),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對於由偶發事件生成的課堂資源,除了順水推舟外,還可借題發揮、隨機應變、巧妙化解。一次語文課上發試卷進行單元檢測,學生按小組往後傳試卷的時候,發現裏面有一張試卷是破損的(但不影響答題),然後在依次往後傳試卷的過程中,學生不約而同地都不願意拿破試卷,破試卷自然落到了最後一排座位的學生手裏,那學生哭喪着臉來講述此事,覺得委屈極了。面對這種情景,我發現責罵學生的自私,或開導安慰那個吃虧的學生都遠不如讓學生現場以此爲題,在寫作中反思來得更深刻和有效。於是,讓學生就此事稍作討論交流後,我臨時將當時的單元卷最後一部分的習作要求改爲針對剛纔的事件,以一張破試卷的啓示爲題完成單元檢測的作文,寫出你對此事的真實想法。這一次,既沒影響單元檢測的進行,又沒專制簡單地處理突發事件,還讓學生平時最怕的作文,在真實經歷的事件中有事寫有話說,作文效果自然也出奇的好。

【反思】

課堂生成性資源具有不確定性。學生精彩的生成,可以是教師精心預設有意而爲之;也可以是意料之外瞬間事件的衍生。當然這需要教師及時而準確的價值判斷,並適當取捨。當意料之外的偶發狀況出現時,教師不該回避或強行扼制,而應看到其中的可利用因素,不失時機地抓住即時信息,換個角度,變種方式,來把握偶發事件,在靈活轉化中,積極 地將意外引上正軌,形成一種最佳教學契機。這樣課堂秩序不但不受影響,反而絕處逢生,最終高效完成教學任務,甚至創造預設之外的精彩!

葉瀾教授曾說: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總而言之,課堂教學不應該是一個封閉的系統,也不應拘泥於預先設定的固定模式。教師要樹立動態生成的正確態度,把握有利時機,運用順應認知差異、善待認知錯誤、把握偶發事件等策略,促進課堂生成性資源的有效利用,關懷學生在課堂上的狀態和情感,順學而教,循學而導,在教師獨具匠心的運用中,張揚學生的個性,綻放思維火花,讓凝固的課堂場景流淌成一幅幅鮮活靈動的畫。

打造國小語文高效課堂之我見4

2009年後半學期,高效課堂在青銅峽這塊教育陣地上如春風颳遍每一所學校。一時間,人人談課堂高效,人人講洋思現象,杜郎口中學。他們的高效課堂令人神往,他們的教學成績引起轟動。爲什麼在十年時間他們能在課堂這塊領域搞出名堂?教改十幾年,我們一直在談課堂教學,從分層教學到目標教學,從把課堂還給學生到自主、合作、探究,課堂上熱鬧,課下補後又到返璞歸真等。其實我們一直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探索,改革。教學二十年,作爲一名語文老師,一直追求課堂的精彩、課堂的藝術,課堂上老師講得怎樣?學生學生配合的怎樣,對於“高效”這個問題似乎沒有認真思考過,爲了提高成績,我們加班加點輔導學生。仔細想,我們犧牲了很多時間課下補,剝奪了學生很多玩耍、休息的時間,其實收效不大。課堂低效,老師累,學生作業量大,一直是教師頭疼的問題。課堂的低效導致學生厭學,教師厭教。如果能達到高效課堂,能使師生都能從低效耗時的教學中解脫出來,當然是求之不得的事。爲了改變這種狀況,不少同行都在艱難地探索構建高效課堂的途徑。那麼,究竟什麼是高效課堂呢?

網上的一篇文章我比較認可。他是這樣講的:從學生角度來講,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兩個條件:一是學生對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要高。二是在實現這種目標達成度的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參與並積極思考。從這個角度來說,高效課堂就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課堂,是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是學生對所學內容主動實現意義建構的課堂。

從教師角度來說,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一是教師能夠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確定課堂的三維教學目標。因爲教學目標的預設與課堂的實際情況不可能完全吻合,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教學目標作出適時調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體學生,使其更好地體現教學目標的適切性。二是教學的過程必須是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這種主動參與主要體現在教師能否採取靈活機動的教學策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否積極引導學生積極思維,能否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和機會進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學生分享彼此的學習成果。三是教學中適時跟進、監測、反饋、消解,以多種方式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使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更高。師生如果能達到這樣的課堂,纔是真正的高效課堂。

那麼,如何構建高效課堂呢?我認爲必須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抓好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學方式的轉變。當局裏提出下學期要搞高效課堂,老師們比較迷茫、被動,認爲這樣是否又會成爲邯鄲學步而最終弄的老師身心疲憊,效果卻不怎麼樣。其實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須在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過程中不斷推動教師觀念的轉變,進而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以逐步消除由於教師講得過多、學生參與過少而導致的靠大量課後作業來完成教學任務的問題,逐步解決忽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實現的問題。

第二,開展以學課標、研課本、研方法、課後反思等爲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訓。在教學實踐中,在很多情況下,課堂的低效是由教師對課標與課本的學習與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師這方面的不足又影響和制約了其課堂駕馭能力,課堂駕馭能力又反過來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如果是一節精心準備的公開課效果卻大不一樣。但這卻需要老師花費大量的時間。老師的時間和精力是不能保證的。

第三,抓好教師備課中的備學生問題。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我覺得首先我們的教案備得有問題,思考一下,自己的教案,我們一直在備怎樣講,一節課的內容如何在40分鐘完成。往往是學生跟着老師的思路走。有三分之一的學生不動腦,不思考。,補勤於動手。久而久之,舉手的永遠是幾個優等生,中等生和學困生學習非常被動。我們總說學生學習習慣不好,學生不會學習。我想,這與老師的教案有關。我們在備課時,只習慣於備教學內容,而忽視備學生。如果不去研究學生對所教內容的掌握情況,不去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一切從本本出發,課堂教學的適切性就會大打折扣,課堂教學的高效更無從談起。課前要根據學生情況進行“有效預設”、“有效準備”。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預設問題準備練習要有差異。

第四,研究和設計好課堂提問。在真實、常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很多提問耽誤了學生寶貴的課堂學習時間,爲了問題而問,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要高效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就必須注重對課堂提問的研究,所提的問題必須是有價值的、有啓發性的、有一定難度的,整個課堂的問題設計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即進行“有效提問”課後還要進行“有效教學評價”、“有效反思”。

第五,加強對課堂節奏的把握和管理。課堂上,教師給學生提出問題,要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組織學生閱讀交流,目標要明確,要減少“講與聽”,增加“說與做”,嘗試“教與評”。

第六,積極實施小組互助學習制。分組學習這種教學形式應該說我們一直在進行,但效果卻不是很好。尤其是語文教學,每個小組愛發言的人總是那麼幾個,不說話的人依賴性強,好像討論問題與他們沒有關係,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個性心理特點,可以把學生劃分爲若干個學習小組,發揮優秀學生的優勢,積極推行學生互助機制,同時,教師通過對小組的學法指導和激勵性評價,進一步提高學習小組的自主學習效果。例如:一位教師在教授《世紀寶鼎》一課,課前引入情景創設上誘人度高,引起學生深厚的興趣:他充滿激情的說:“讓時光回到1995年中國將派一個國小生代表團向聯合國贈送世紀寶鼎並展示中華文化及國小生的創造力,現在任務就交給我們班了,今天我們就通過以下活動選出一個小組,下面請大家分組學習,時間是十分鐘。通過研讀文章後各組準備展示方式。展示的方式是:1、演講式;2、(繪畫的基礎上)圖文說明式;3、模擬交接儀式(說,對話,表演)4、故事表演式。還可以分爲三種想象鑄鼎經歷編一段故事,鼎歷險記,想象運送鼎的曲折,設想未來五十年鼎的命運。”這樣的設計充分利用了學生的好奇心,分組任務具有挑戰,並且作了怎樣活動的提示,所以,學生積極性高效率也高。即“學生自主活動時間佔了50%,參與度100%”,做到因材施教,以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第七,推行作業分層佈置制度。教師在佈置課堂練習和課後作業時,必須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對於好學生做到“不佈置死記硬背、機械訓練作業,佈置啓發性、思考性作業,佈置實踐性、研究性作業,不佈置重複性作業,佈置可選擇性、層次性作業;對於學困生不佈置繁難偏舊作業,作業數量要少,質量要高,要求他們掌握基本的知識。要避免進入“教師隨意佈置大量作業—學生應付作業—教師隨意批改作業—教師再隨意佈置過多作業—學生再應付作業”的惡性循環。因此,加強作業的管理與指導,避免超負荷、重複性、低水平的作業,給每個學生留有充分自主發展的餘地,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之必需。

第八,加強集體備課制度。及集體之智慧備課,是提高備課質量的有效途徑。因此,我認爲衆所周長,共同研討一篇課文的教授方法,以達到高效。當然這種方法平行班多實施起來比較容易。我校幾乎都是單班教學,集體備課還是有一定的難度。

第九,打造高效的講評

近幾年來,我們雖然一直在進行課堂教學改革,但從未提過高效的問題,評講一堂課的好壞也是教師的語言精煉‘情緒激動等。對於學生的學習目標是否達達到談得很少。所以,要想課堂發的高效,講評方式也要高效。

總之,高效課堂這是我們每位教師所期望的,但這不是短時間就能達到的。想要課堂高效,必須先使課堂有效,對於國小生來說,他們的知識儲備還達不到,如果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自學,(向洋思中學、杜郎口中學學生學十分鐘),恐怕達不到預期的目標。只能慢慢先從老師的觀念上去改變,然後讓教師從自己的教學中逐步少講,培養學生的自學,讓學生養成習慣,在有經驗的年輕教師中先進行示範課,骨幹教師中小面積開始試驗,然後再逐步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