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單班模式下的九年一貫制學校之教師隊伍建設策略

單班模式下的九年一貫制學校之教師隊伍建設策略

單班模式下的九年一貫制學校之教師隊伍建設策略

懷着對教育的敬畏,帶着對知識的渴望。我異常積極地與70名校長一起投身到市教育局、市電大聯合舉辦爲期2周的農村校長高級研修培訓班的學習中,十幾天來,我們聆聽了市內知名教授、專家、校長的精彩專題講座,收穫豐滿,感觸良多。每一場講座,都是一次頭腦風暴,都是一次豐盛的思想盛宴,洗滌着我陳舊的教育思想,賦予了我新的教育智慧,點燃着我新的教育激情。這次研修培訓對我這樣一位新校長來說,如一場場及時春雨,爲我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如何着眼本校實際,謀求學校發展指明瞭方向,理清了思路。

我的學校地處美麗的**縣最北端的一個偏遠集鎮,說其偏遠自然與寧靜相輔、與生態相融,這裏是三萬畝野櫻花的聚集地,是天然溶洞的分水嶺,是宋代黃庭堅大詩人枝頭書院的原址。學校于山亙田野間按一校兩部三區的佈局呈梯隊排列着,與青幽幽的山、涓涓的泉水、耕作的人們、稚嫩的學子構建了一所既古樸又不乏現代色彩的生態校園。學校有教學班級10個,有教師32人,學生520人,有5個村級教學點,是一所九年一貫制義務教育學校。

對於山區學校而言,一人一校、複式班、單班教學本也不算什麼稀奇事,但是像我們這樣九個年級都是單班教學的並不多見,而且我們還承擔了3-9年級269名學生的住宿與生活護理任務。

百年大計,教育爲本;教育大計,教師爲本。我想:一所學校具備怎樣的教師決定走什麼的辦學之路。結合這次學習所得,下面,我就我校教師隊伍建設現狀及應對策略談談我的個人拙見。

一、客觀現狀分析:

(一)師資年齡兩端分化、梯隊建設難以形成。我校的教師分兩種:一種是特老、另一種是特小,老教師有境界卻難跟形勢做不了事,對這類教師而言“電子白板、網絡備課、遠程信技”等等就像一本本無字天書,只得望而興嘆,坐等退休;“小教師”年齡小,多數是新招聘的教師,這類教師學業知識面較寬,有難得的教育激情,可是,一到崗位,還沒來得及思考便也匆匆進入了課堂,這些教師沒有什麼教學經驗和基礎,對教學的研究不深、不透,隨着信息化教育的普及與深入,老教師是無法指導他們的,真正的教育梯隊無法形成。在我校“傳、幫、帶、師徒結對“工作基本上是倒過來的。

(二)、單班教學普遍存在、教學教研倍受牽制。在農村,九年一貫制學校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由於學生生源不足(尤其是中學),辦學規模小,師資力量單薄,行政部門爲整合資源,優化配置,將中國小捆綁辦學而成。那麼,單班教學很自然成爲了學校的教學主模式,較多班學校模式而言,教師的教學教研相對獨立,缺乏團隊研修、同級竟秀、平臺創建等意識,多數人滿足於常規性的上下課,淡化了對教學研究的創新和激勵環節,學習動力不足,研討氛圍不濃。

(三)專業結構比列失調、學科均衡力不從心。對一所袖珍學校來說,要進行學科專業對接是一件很難的事。國小教師教國中、國中教師教國小,語文兼修英語、理化兼任音樂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大多教師都得進入”十指彈鋼琴”的狀態,也就是說“你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所列工作基本處於被動接受狀態,所以教而不專、專而不精成了學科質量提升的重要瓶頸,學科發展不一,教師疲於應試的現象普遍存在。

(四)、家庭教育基本爲零、質量提升舉步維艱。在我們學校就讀的學生基本處於兩種狀態:一種是寄養式的留守兒童,另一種是家庭條件極爲薄弱的學生(含精準識別對象),這些學生大多處於寄養或在校寄宿,又或是由老人租房看管,但凡經濟條件好點的又或是學業成績優秀的都會轉入縣城或是大型學校就讀。這樣一來,極端制約着學校整體質量的突破,教師的付出與回報無法成正比,久而久之,教師的的倦怠情緒滋生,“跳槽”便成了多數人堅定的目標。除2個定向師範生外,年輕教師基本都幹不到3年。

二、思考與策略:

(一)、搭建多重平臺、迅速煉就教師“十指彈鋼琴”本領。

主要策略:

1、把名師請進課堂。目的:提高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學校採取巡、觀、推門聽課等方式對教師常態課堂進行整性評價,對一些薄弱課堂予以分類彙總(比如;填鴨式、放羊式、虛幻式等常態課堂)並聘請知名教師深入課堂現場指導。學校設立專項經費,確保活動每月開展一次。

2、讓教師走進名校。目的:培養髮展潛能較大,穩定性較高的教師成爲校本名師。學校教務處分國小部、中學部確定人選,人員要涵蓋到大多數學科、班主任,一學期組織教師走進名校學習三次(每次2-4人),時間一週起。

3、做實常規教研,細化獎勵辦法,強化課堂雙向監控。目的:促進研用結合,防止教學與教研兩張皮的現象,積極探索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二)、構建網格化人事管理、採取“平移式”或是“填補式”的方法解決教師異動帶來的工作不便。

主要策略:

1、整體籌劃學校管理格局、學科教學格局、後勤服務格局,建立網格式整體把控體系。目的:對學校教師進行全面定崗、定職、定責,保證學校各項工作的良性運行。

2、制訂異動教師與對接教師結對子工作制度。目的:通過平移或填補,增進工作的實效性對接,保證整體格局動而不亂。

(三)、組建校園家化工程服務團隊、降低學生家庭教育缺失造成的教育遺憾,培養教師團隊精神。

主要策略:

1、充分調動、發揮二線教師(老教師與特殊教師)的教學輔助作用,組

建校園家化工程服務團隊。目的:進一步讓老教師參與到學校管理上來,增強全校教師、學生的歸屬感、責任感、榮譽感。

2、以學校爲主陣地,以學困生與住校生爲主對象,做好家校共育工作。目的:解決學生家愛不完整問題,提高學生學業成績,培養學生讀好書、做好人的良好品質。

3、積極創造條件,實行教師住校制度,記錄教師成長軌跡,推介教師業績事蹟。目的:促進教師成長,彰顯教師成就,培養教師獻身教育無所懼的教育情懷。

(四)、籌建校本教育基金、多渠道增加預算外收入,保證教師福利待遇。

一是繼續爭取黨政重視,增加教師邊遠補貼,班主任工作補貼;二是積極爭取社會及其地方成功人士資助,設立學校教育補貼與獎勵基金。目的:1、補貼教師工資,讓工資低的年輕教師達到全校教師工資平均水平;2、獎勵長期在校執教的外籍教師,獎勵對學校做出業績貢獻的骨幹教師。

“人心齊、泰山移”。隨着社會信息化迅速變革的腳步,沐浴着教育均衡發展的東風,提升學校辦學水平,培養一支有專業素養,有職業精神,有教育情懷,善於學習、敢於創新、勇於探索、甘於奉獻的優秀教師隊伍是我們光榮的使命,也是每個校長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堅信:只要我們工作思路清晰、前行腳步堅定,解決我校教師隊伍建設問題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