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感受傳統文化

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感受傳統文化

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感受傳統文化

語文教學作爲一種本土文化的載體,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和創新,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語文。而小學生正處於對新生事物感到好奇的年齡。我校是北京市民族傳統文化基地校,並且作爲語文教師,我們應該義不容辭在教學的過程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精華,培養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好奇和責任感,充分發揮語文學科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特殊功能,通過祖國的山川之美、歷史之美、民俗之美、文化之美和傳統之美,讓學生在祖國的燦爛的文化天空中翱翔,使中華文化傳統得以發揚光大。

 一、  加強自身的傳統文化修養 

衆所周知,語文教師要想教好語文課,並且要把傳統文化寓於語文教學中,就必須博覽羣書,有豐富的文化底蘊、知識結構和專業素養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因此,我們要有“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的誠實態度,紮紮實實地閱讀、鑽研有關傳統文化的專著,一點一滴地積累,使自己的知識結構得到完善更新。 

在平時,我經常會閱讀一些關於傳統文化的書籍,在學校工作中,我還積極參與了學校校本課程教材的編寫,我校校本教材是基於民族節日編寫的,可以說在編寫的過程中,我把中華傳統節日了熟於心,在語文課上碰到清明,中秋等內容的課文,我與學生交流起來毫不費力,也能爲學生拓展更多的關於傳統文化的知識,在我語言的渲染中,學生的交流中,讓學生們充分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教師想要教好,就先要學好,我很喜愛民族傳統文化,在學習中我是飽含熱情的,這份對傳統文化的熱情也在潛移默化的感染着學生,記不起多少次,學生和我一起在課間聊起傳統文化,這已經成爲了我們班一種好的風氣。

二、立足於語文課堂教學 

(一)抓住語文常規課堂教學這塊主陣地 

在傳授學生知識、方法、技能的同時,有意識地、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把對文本的分析和對“人”的分析聯繫起來,挖掘文學作品的人文性,亦即文學作品的“思想美”、“內容美”、“人格美”和“風格美”等。它應當滲透在教學的各個階段,滲透在整個語文課堂教學之中,成爲一個完美的整體。 

在教授《遊子吟》這篇古詩時,我事先讓學生去觀察母親如何照顧自己的小故事,小細節,同學們有的說媽媽中午把最好的飯菜留給自己吃,有的說母親生病了還堅持送自己上學,情到濃處還留下了眼淚,我和同學們都被感染了,接着我們分享了關於孝順的小故事,這些故事都是中華民族爲後人留下的瑰寶,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學生充分感受到了要講孝道的原因和重要性,我也適時告訴同學們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祖先要留給我們的可以繼續傳承的文化。

(二)挖掘教材的文化內容 

教材、讀本不僅貯積了豐富的語文知識,更蘊含着深厚的文化因子,引導學生求真、求美、求智慧,我們結合學生實際和教材,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從課文註釋、引語入手,挖掘有關民族文化的信息。2.從故事情節入手,挖掘整篇著作的文化內涵。3、從課文主題入手,挖掘優秀的傳統美德。4.從課文詞句入手,挖掘相關文化背景、哲理境界。5.從課文插圖、課後練習入手,挖掘文化意趣。 

在備課過程中,我總是認真進行備課,在講到《宋濂守信》一課時,我讓學生認真觀察插圖,藉助插圖去猜測課文大概講的什麼,進而讓學生去走進這個故事,通過這個發生在古代的故事,讓學生知道誠實守信並不是現在人的行爲守則,這也是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中華傳統美德,學生在我的講授中頓時對中華傳統文化肅然起敬,覺得自己國家的文化源遠流長,產生了很強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

三、在各種各樣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繼承和創新民族傳統文化

1.蒐集中華傳統文化和成語故事,定期進行講故事交流比賽。

2.定期舉行弘揚傳統文化手抄報和詩配畫活動比賽。 

3.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採用教師帶讀、學生齊讀、優生領讀、學生自由誦背等形式,讓學生堅持天天吟誦並定期進行誦讀比賽。 

4.開展“我們愛春天”語文實踐活動,繼承和弘揚本土文化:蒐集關於春天的古詩、關於春天的優秀美文賞析、瞭解關於春天的節日,感受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

四、利用閱讀積澱語言文化 

“讀讀背背”是北師大版國小語文教材“語文園地”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旨在“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同時讓學生了解、吸收中華優秀文化,促進語文素養髮展,教師不應忽略。 

在平時,我注重於學生對傳統文化詩文的誦讀,爲學生創設情境去使用,冬天來了,學校的梅花凌寒獨自盛開,我會帶學生們到校園內走一走,他們不約而同的說除了“遙知不是雪,爲有暗香來”這首詩句,學生們想到了梅花的高潔品格,春天我會帶學生們去尋找春天,並用自己積累的詩句讚美春天。學生積累了一定數量的詩文之後,在運用時會信手拈來,遊刃有餘。寫到時間會不由自主地想到”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寫到學習會深有感觸地想到“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寫到春雨會情不自禁地想到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寫到白雪會觸景生情 地想到“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學生對民族傳統文化的熱情也在慢慢的培養起來。

五、重視課外文化閱讀,強調大語文教育 

1.現在的孩子生活在一個喧譁浮躁的時代,他們面臨着太多的誘惑。但是,不管生活怎樣地熱鬧,一個純淨的心靈世界,一種對書香氣息的天然熱愛,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都是一個生命健康成長不可或缺的要素。不管社會怎樣變遷,不管科技怎樣進步,不管教育怎樣改革,我們都必須讓孩子們在人生記憶力最佳的時期,誦讀名家名篇,誦讀千古美文,讓文化經典佔據他們的心靈,讓他們的閱讀從一起步,就直抵經典。在語文實踐課《我們愛春天》中,我和同學們一起欣賞了朱自清的美文《春》,剛開始,我還擔心二年級的學生太小,會不會感受不到文中春的美妙,後來我發現我的擔心是多餘的,在多次誦讀和配樂誦讀之後,學生在誦讀這首美文的時候能從他們的肢體和表情中感受到他們已經走進了這一片春之韻律中。要注意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強對學生的閱讀指導,提高閱讀能力;同時指導家長營造家庭讀書的濃厚氛圍。 

2.語境有三個層次:一是文章本身,即字、詞、句、段、篇的文字語境;二是與文章直接相關的寫作背景,緣由,所涉及的人事和作者意圖等;三是蘊含在文章內容和表達形式後面的社會、歷史文化大語境,包括一個社會的經濟、政治、文藝、風俗、民族的心理和民族歷史,乃至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等泛人文內容。我們今天應提倡有個性,怡然自得的閱讀,而不必把學生綁在“字、詞、句、篇”的肢解上,也不必要學生苦苦尋求“準確、深刻”的理解。努力讓學生在“得意”、“會意”和“欣然”的自然過程中陶治性情,發展人文精神,在寬鬆自由的閱讀中積累知識,增進才智,開發創造力。

對民族經典,特別是傳統文化作品的重視,已經成爲了語文教育專家們的共識,每個學生應該從小受到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薰陶。語文的外延就是進入更廣闊的文化空間,汲取更豐富的營養,讓我們的孩子建立起強大的民族認同感和自信心,讓我們每一位教師都做好文化傳承的橋樑,用心去對待每一節語文課,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和滿腔熱情,將民族傳統文化繼續發揚光大。

標籤:語文 教學 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