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公文 > 勞動社保就業

怎麼解決“用工難”“就業難”“用工荒”問題?

第一篇:“用工難”“就業難”問題解決工作總結

怎麼解決“用工難”“就業難”“用工荒”問題?
本文作者:徐勳偉

近年來,隨着漢川市招商引資工作的深入開展,加上原有外來企業技改擴能和本地民營企業不斷髮展,全市企業用工需求增長較快,缺工高峯時期達2萬人。與此同時,由於工人的期望值與現實工作的巨大差距又導致了求職者“就業難”問題凸顯。致使漢川市一度出現“有事無人做”和“有人無事做”的錯位現象。

爲了有效緩解全市企業“用工難”與勞動者“就業難”的問題,漢川市勞動就業局大膽探索,採取積極措施,有效解決了勞動力市場“兩難怪圈”的問題。

一是強化宣傳,加大就業信息的發佈力度,拓寬供需渠道。第一是利用網絡報刊媒體發佈用工信息。通過漢川電視臺開設的《就業廣場》欄目、廣播電臺用工信息專欄和漢川就業信息網等現代化網絡媒體資源及時發佈企業招聘信息。目前全市所有用人單位的用工需求信息都可通過市勞動力市場在第一時間全方位、廣覆蓋、多層次、“零收費“的發佈,使城鄉各類求職人員都能夠方便、快捷地瞭解最新用工消息,使“要上班,到漢川”的用工品牌進一步叫響。第二是散發企業用工信息宣傳單。今年以來共發放企業用工宣傳單共6萬多份,在十月中旬秋季招聘會期間,發放各類宣傳單數萬份。第三是利用“公告”宣傳。爲了滿足企業的用工需要和各類求職人員的求職需求,及時將企業的招工信息製成招工信息宣傳板,在固定的宣傳櫥窗和電子顯示屏上發佈,供求職者詳細瞭解企業情況和招聘信息。

二是舉辦招聘會,實現企業和求職者崗位對接,積極滿足用工雙方的需求。通過開展“春風行動”,舉辦專場招聘會,着力緩解“招工難”和“就業難”。2月22日,漢川市舉行大型用工招聘會,爲企業和求職者提供及時,有針對性的服務,共有120家企業提供了紡織、縫紉、營銷、文員、會計、管理等15600個用工崗位,共有18000人進場,當場達成用工意向7800人,其中返鄉農民工1500人,特困人員200人,下崗職工160人,大中專畢業生2014人。今年十月中旬,漢川市就業局又舉辦了“2014年漢川市就業援助行動暨秋季勞動用工招聘會”,共有51家企業單位參加,提供各類就業崗位達6000多個,現場達成用工意向的人數就有1050人。同時,不斷加強與周邊縣市勞務協作關係,積極引進勞動力資源,今年漢川市就業局專程帶領30家迴歸企業參加孝感、孝昌、雲夢等地的招聘會,共招得員工300多名,進一步緩解了勞動市場“兩難”問題。

三是增加投入,健全基層勞動就業服務網絡,爲用工雙方提供服務平臺。一方面,着力加強了基層公共就服務平臺建設。近兩年來,市政府投入資金120萬元,按平均每年鄉鎮2.6萬元的標準在全市27個鄉鎮和16個社區開展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達標建設活動,給每個鄉鎮、社區配備電腦與城區中心勞動力市場聯網運行,工作人員全部從鄉鎮企業服務中心聘用。每年還組織鄉鎮(社區)勞動保障專幹進行爲期一週的勞動就業政策培訓班。同時在全市641個行政村聘請勞動保障協理員,把公共就業服務延伸到基層,使各項就業政策和用工信息能便捷傳遞到農戶手中,城鄉一體的勞動力市場初步形成。另一方面,建立了完備的城鄉勞動力資源庫。漢川市勞動就業局抓住全國開展農業普查和人口普查的機遇,與市統計局聯合開展了農村勞動力資源入戶調查統計,把全市21.5萬農戶按一村一檔、一戶一卡的要求建立了完備的農村勞動力資源庫。還及時制定了村、鄉、市三級《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報表》報送制度,分級分類往上報送,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情況實行了動態管理,爲建立城鄉統一的就業失業登記制度打下基礎。

四是開展勞務輸入,引進外地勞動力資源,有效緩解企業用工難問題。爲了有效地解決民營企業用工短缺的燃眉之急,市勞動就業局按照漢川市委、市政府確定的“走出去,引進來”的戰略思路,外出開展勞務輸入工作。他們在與貴州黔西、大方、織金三個縣市建立勞務協作關係的基礎上,去年又與巴東縣達成了勞動力輸入協作關係。巴東縣作爲漢川市對口支援勞務合作的對象,漢川市勞動保障部門千方百計做好移民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他們還把企業用工需求信息及時向協作縣市傳遞,通過協作單位組織勞動力來漢川市就業。目前孝感、雲夢、應城周邊縣市勞動力在漢川市就業的有2014多人;天門、仙桃、雲夢、應城周邊縣市勞動力在漢川市就業的就有500多人;四川、重慶和貴州、河南等地約有1000多人在漢川市民營企業就業。爲了滿足企業用工需求,他們還和企業一道,一起赴外地招聘員工。對於輸入到漢川市民營企業上班的外地人員始終堅持上崗前培訓,及時掌握輸入人員的工作和思想狀況,加強對輸入人員的跟蹤管理。目前他們幫助各類企業從外地引進到漢川就業的有近5000人。

五是開展技能培訓,培育“自我造血”功能,提高求職者的素質。爲徹底解決“用工難”,漢川市始終堅持走培訓之路,力爭培訓求真效

第二篇:大學生就業難和用工荒的原因和解決方法

“民工荒”和大學生就業困難原因淺析

隨着我國高校擴招,在校生人數和畢業生數近年迅猛增長,其直接結果就是目前勞動力市場供需關係的嚴重失衡。隨着世界經濟危機影響的逐步顯現,勞動力的社會實際需求增加緩慢,與過多的新增畢業生的數目相抵消後,形成相對供需失衡,造成了一部分學生的就業困難。加之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脫節使得高校學生就業問題卻越來越嚴重。“民工荒”則是指用工短缺現象。“民工荒”是最近幾年出現的新現象。是最具中國特色的新現象,一邊是人口最多的國家,一邊卻企業招不到人。它暴露了我國以前之政策不合理之處,急需要調整。

一、就業難存在原因

1. 現在整個就業的狀況,因爲我們國家總的勞動力供過於求,這個大的背景下。再加上當前的金融危機的影響,就顯得大學生就業的問題難度就顯得非常突出。

2. 大學生就業的需求不足,產業結構不合理,導致了對大學生這種白領崗位的需求不足,特別是第三產業不夠發達造成的。

3. 大學生的供給不太適應市場需要。大學專業的設置和相應招聘、招收這些專業的大學生的人數,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和適應市場的能力和觀念,以及大學生的觀念能力,觀念也不太適應。

4. 對學生的全面素質教育與培養的重視程度不夠。高等教育的滯後性和週期長的兩個特點確定了其與社會需求的契合度不夠,而高校人才預測工作處於探索階段甚至還沒有開始,都造成了高校招生功利性比較明顯,與社會需求結合不夠緊密,甚至脫節,導致高校培養與社會需求的結構性矛盾較爲突出。

5.大學生的就業觀念誤區。

其一,大學生對自身定位不夠準確。同時,大學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就業心理更加嚴重影響擇業與就業。

其二,誠信問題。不少畢業生覺不惜通過造假來求得一張證書以騙取企業的青睞,對大學畢業生整體形象造成一定的損害。除了以上幾方面的原因外,還有諸如環境還不夠寬鬆、公平,企業用人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等等。

其三,流動問題。大學生在企業工作中不安於現狀,在企業對其培養以後,跳槽行爲屢見不鮮,使企業不敢啓用或者聘用在其重要崗位且對大學生不以重用。

二“民工荒”存在原因

1. 經濟格局的調整“民工荒”與中國發展模式的結構瓶頸甚至財富分配的調整都有莫大關聯。中央及各地惠農政策效應不斷顯現,地區差異縮小使外出打工者減少。隨着東部與中西部在工資以及福利待遇上的差距逐步縮小,加上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惠農和就業扶持政策,如今選擇在家鄉務農或就地打工生活成本反而更低。普通工人之間的財富與生活鴻溝日益擴大,“民工荒”現象也就自然產生了。

2. 民工全面換代求職人數同比下降,求職羣體出現結構性變化。專家分析指出。新一代勞動力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除工資薪酬外,更加註重對職業前景的選擇。相當部分新勞動力不願意從事流水線的一線普工工作,就業流動性加大,造成了局部地區出現用工緊張。

3.法律保障的缺陷 工人權益並非增加用工負擔勞動者權益得不到保障是“民工荒”根本原因工人權益得不到保障造成“民工荒”遵守勞動合同法會讓企業走得更遠勞動合同法在應對金融危機過程中功不可沒,法律的實施,使得企業裁員更加謹慎,被欠薪的農民工得到了法律上的大力支持,維護了社會穩定。再加上國家一系列扶持政策,不僅使勞動者權益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失業率也得到了較好的控制,應該說勞動力市場實現了平穩過渡

解決當前大學生就業困難和“民工荒”的指導對策

一、解決大學生就業難措施

1.政府及時的政策疏導。加強城鄉基層就業,到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就業是主渠道,鼓勵自主創業,鼓勵骨幹企業和科研項目單位吸納和穩定高校畢業生就業;政府還應充分發揮在就業方面的職能,就業優先應作爲政府的一項基本辦事方針,政策向安排就業傾斜;暢通就業渠道,政府應加強宏觀管理,加大改革力度,加強畢業生就業市場的研究、探討和實踐,積極培育規範、健康和法制化的各級勞動力就業市場,破除地方和部門的保護主義,制定靈活優惠的政策,鼓勵畢業生的合理流動,引導畢業生到艱苦的地方就業;要重視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各級政府部門應加大投入,改善條件;並採取多種形式,保障和支持就業指導機構的建設,通過多種途徑多種方式爲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開展畢業生求職技能培訓,爲在校學生提供多種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還要建立全員及全程的就業指導工作;另外要積極鼓勵並支持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通過政策和資金積極扶持,降低創業門檻、創業成本

和創業風險等,鼓勵學生自主創業,讓大學畢業生創業思想得到弘揚,並使創業行動得以落實。

2.增強自身素質,樹立正確就業觀。首先,大學畢業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增強就業競爭力。其次,大學生要調整心態,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

總之,只有在政府政策疏引、學校教育培養結構調整、用人單位社會責任的樹立、大學畢業生對自己的正確定位等綜合引導下,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才能夠得到解決。

二、解決“民工荒”的措施 1.樹立居民人本意識,按照法律法規,讓他們享有的基本的安全保障、福利待遇;在管理上真正體現出一種比較切實的人性化的做法,真正將他們當成企業不可或缺的成員看待與對待,努力建立一種讓企業與員工能夠同甘共苦的企業文化,讓員工有一種家的歸屬感。 關鍵的還是要看企業的態度與動作。

2.新生代農民工對享受社會保障和城市公共服務的要求比較高,就業機會、工資水平等因素對於農民工的就業選擇和流向都會產生直接的影響。要增強對求職者的吸引力,提供好相關的綜合服務,保障其合法權益纔是長久之計。

3.進一步完善我國的用工體制。應當將農民工納入當地的屬地化管理,農民工對打工地缺乏歸屬感,因而流失性大。

(1)健全城鄉一體化就業登記制度。政府有關部門要應對“用工荒”,必須摸清當地農民工就業總體狀況。 (2)用工荒倒逼企業轉型升級。在產業結構調整和整體經濟恢復的雙重壓力下,用工荒加快產業升級的驅動力。既要消化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壓力,又要徹底擺脫用工短缺的困境,勞動密集型企業開始轉型升級,提升產品的附加值。 4.對新生代農民工進行職業培訓,轉變思想觀念,突出職業教育的戰略地位;加大宣傳力度,引導農民轉變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對職業教育重新定位,與社會需要相結合;創新農民工培訓機制;創新培調投入方式,突破經費不足的瓶頸;提升地方政府在農民工教育培訓中的作用。

第三篇:怎麼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

怎麼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

爲促進青年大學生就業,我國政府從體制上、政策上採取了一系列帶有突破性的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何進一步疏通與拓寬大學生就業渠道,是目前值得我們不斷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一、國家政策方面

1、爲青年就業創業立法

任何政策的實施都必須依賴於法律的制定和完善,西方國家大力推行青年就業保障計劃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制定和完善青年就業法案。從立法的角度促進大學生的順利就業,這從我國的具體情況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2、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西部、到農村、到基層工作

在理工農醫等學科門類的畢業生中,農學和醫學學生的就業形勢最嚴峻。農科四分之一專業的學生存在就業危機(就業率低於30%),僅有10%的學生就業供需平衡,而農學、醫學專業的人才又恰恰是西部地區、農村地區最急需的。因此,採取多種優惠政策,如提高工資、提前晉職(定級)、給予較高額度的住房補貼和安家費、提供深造及發展機會、工作期滿自由流動等,吸引大學生到西部、農村等最需要的地方工作,是解決畢業生就業問題的一個重要途徑

3、制定優惠政策,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進行靈活就業

我國城鎮新增就業崗位的45.5%爲靈活就業崗位。靈活就業是未來就業的主要方式之

一。因此,對有意建立經濟實體、轉化科技成果、自主創業的高校畢業生,政府和高校應給予政策和資金等方面的支持,在有條件的地區爲高校畢業生創業提供小額貸款和擔保,幫助大學生找到啓動自主創業的“第一桶金”,如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和上海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共同合作設立了“上海市全國高校畢業生科技創業資金”,總金額達到了1500萬元。

二、就業市場方面

我國應不斷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管理體制,整頓就業市場,將高校畢業生納入社會化工作體系,完善高等教育發展機制和畢業生就業工作機制,建立起高校之間、校企之間、政府之間、研究機構和政府之間的協作,使之在畢業生就業工作發揮作用,不失爲解決畢業生就業的一個好辦法。

爲實現以市場爲導向,調節學校專業結構和課程設置,科學地指導畢業生就業,國家還必須儘快建立信息預警機制或大學生就業指數系統。武漢市人事局在武漢地區選取有代表性的學校和專業,圍繞大學生就業率、就業缺口率和就業質量三個統計指標,運用數理統計學和計量經濟學的理論與方法,建立起能綜合反映武漢地區大學生就業狀況的一系列指數模型,從而提供了及時、完整、準確和具有前瞻性的就業信息是值得學習和借鑑的。

同時,國家還應儘快建立高校畢業生社會服務體系,加強對畢業生就業市場的管理和監督,對以不實之詞、虛假信息吸引參展單位和學生的招聘會主辦單位和個人予以查處,對各類畢業生招聘會予以引導、規範,改善招聘會的軟硬件環境,提高招聘會質量。畢業生們呼喚針對市場細分的、小型的、建立常設的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市場,爲暫未就業的畢業生充分就業提供方便。去年4月,北京市建立了爲大中專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服務的常設市場,深受畢業生的歡迎,一批暫未就業的大學生就在這裏找到了工作。

三、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方面

高校辦學要以社會需求爲導向,把畢業生的就業作爲槓桿檢測並帶動人才培養各環節的改革,形成高等教育調控機制。在專業建設和調整上,要優化學科專業結構,適時增設新專

業,積極發展交叉學科、邊緣學科專業,大力發展優勢專業,打造品牌專業。同時要認真做好畢業生就業信息反饋工作,建立相關指標體系,在統計各專業畢業生就業率的同時分析其就業層次和供需比,爲專業調整提供科學依據。在課程建設和調整上,高校要隨着新知識、新技術的大量涌現而推陳出新,以社會需求爲導向,拓寬學生的知識領域,強化辦學特色,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

四、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方面

高校要主動加強對學生就業指導,廣泛拓展就業渠道。堅持將畢業生就業指導與人才培養、職業教育、就業服務相結合的原則,將就業指導與服務貫穿於四年大學生活的始終。學校應多渠道收集需求信息,採取大小型招聘會相結合的形式,精心組織“雙向選擇”活動,使之成爲畢業生就業的主渠道。同時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保證畢業生的供需信息在高校、畢業生、用人單位以及畢業生就業主管部門之間及時有效地傳遞和交流,爲畢業生求職、用人單位招聘畢業生提供方便。

對畢業生的求職心態,高校要大力加強畢業生就業觀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觀念,擺正心態,客觀定位,選好目標,多些務實,少些浮躁,合理調整就業期望值,結合自身特點,揚長避短,從而有的放矢地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就業單位。

五、畢業生自身方面

高校畢業生應解放思想,轉變陳舊的就業觀念,增強自立自強意識,強化刻苦奮鬥的精神,正視現實,積極參與新形勢下的多元化就業。比如目前國家和各級政府對志願投身西部的大學生給予了不少優惠政策,爲大學生到西部發展創造了一定的條件和空間,剛出大學校門的畢業生知識結構新,有想法,有膽量,有魄力,不妨去西部大展身手,從而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實現自我人身價值。

大學畢業生如何把自己“嫁”出去,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是關鍵。要注重提高自己在道德、文化、業務、身體、心理等各方面的素質,培養自身交際能力、運用知識的能力、獨立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團結協作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組織管理的能力以及開拓創新的能力等,增強競爭力和自信心,使自己成爲適應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

自主創業,給自己當老闆對應屆大學生來說也可以另闢一片天地。現在很多高校在扶持大學生創業方面出臺了不少政策,政府主管部門在這方面也在更新觀念,對大學生創業給予支持,如江蘇省有關文件就規定“各級政府要爲自主創業的畢業生提供方便和市場機會,扶持畢業生創業。畢業生領辦或創辦的高新技術企業,按有關規定享受財政優惠政策。對畢業生創辦的民營科技企業,按規定減免營業稅、所得稅。”所以說自主創業也將成爲今後畢業生就業的渠道之一。

高校畢業生是我國急需的寶貴人才資源,一直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在2014年4月30日舉行的“中國就業論壇”第六次全會上,教育部副部長吳啓迪指出,我國的目標是希望通過3至5年的建設和奮鬥,建立起適應新形勢需要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高校畢業生幾工作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筆者認爲,通過國家採取的一系列標本兼治、權利促進畢業生就業的政策和措施,通過各級政府、高校和社會各界的積極合作與幫助,通過大學生自身的努力和進步,青年大學生就業工作定能呈現新的可喜局面。

第四篇: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如何解決?

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如何解決?

2014年3月3日,廣東省肇慶高等專科學校召開2014年畢業生人才供需見面會,我去參加了這次畢業生現場人才供需見面會,招聘一些醫、護、藥、技等專業的人才到鄉鎮衛生院工作。在招聘會上,我體會到現在畢業生所學的專業選擇得不夠好的話,就算是學歷高一層次就業也會成問題,因此考生在報考時選擇的專業在畢業後是否可以安排就業也是很關鍵的。就業是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社會經濟現象,也是每個大學生人生髮展的重要課題。就業選擇過程中既有挑戰也有新的機遇。大學生要從實際出發,敢於向社會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保持健康的心理,以積極的態度使自己逐漸適應社會。大學生就業指導是教育者根據學生個人特徵和社會需要,幫助學生計劃職業發展,培養職業能力,選擇適宜性職業,以促進學生個人和社會的和諧發展而實施的有組織有計劃的教育實踐活動。大學生就業指導對於大學生自身的就業和成才、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以及社會穩定和發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是當前高校亟待加強的重要工作。

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

一、擴招

近幾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生隊伍迅速增大,用人單位有了充分選擇餘地,這是就業難的直接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擴招同就業難之間確實存在關係,中國大學生表面上看起來過剩了,但這種過剩並不是大學生總量過剩,而只是一種結構性過剩,其實社會對高技能、高層次的人才需求量還相當大。與其他國家相比,有13億人口基數的我國高教的發展還是遠遠不夠。西方發達國家一般都在50%以上,像美國就在70%以上。所以把就業難的根本原因算在“擴招”身上,是不合理的。

二、大學生整體素質的下降

許多應屆畢業生不斷的抱怨:“企業用歧視的眼光在看待應屆大學生。”對此,有企業家表示,倒不是排斥所有的應屆畢業生,只是在實際工作中確實有部分大學生的職業道德不敢恭維。有個不爭的事實是:大學本科畢業生不如中專生和大專生敬業;再者,有少數大學生受不得委屈,他們害怕挑戰和壓力,一旦受挫就缺乏自信,怨天尤人。確實這些都是應屆畢業生整體素質下降的原因。高校不斷擴招造成生源總體水平下降與教學質量降低已逐漸形成共識,而現在在高校裏有多少大學生沉迷於網絡遊戲,有多少大學生把時間浪費於戀愛遊戲中等等造成了大學生整體素質的整體下降。事實上,整體素質好的學生找份好的工作還是比較容易的。

三、高校專業設置的結構性矛盾突出

在大學生就業已經市場化的情況下,而大學的專業設置和調整卻顯得十分滯後,致使畢業生專業結構與市場供求出現了錯位,從源頭講,這已成爲制約大學生就業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學的專業及課程設置滯後於社會的發展當今是高等教育客觀存在的現象,沒有能夠以市場需求爲導向調整,擴展了專業及課程設置的盲目性,專業趨同現象嚴重,造成供求結構失衡。不少學校專業劃分過細,難以跟上市場變化的步伐;一些高職、專科教育專業缺乏特色,培養出來的學生沒有競爭優勢。近幾年來,雖然高等教育也加快了專業結構和人才培養結構的調整,

並且也確實取得了一定進展,但總體上看,高校缺乏改革和調整的積極性、主動性,有些學校的專業設置和專業調整往往不是面向市場需求,而是單純立足於自身師資條件等,造成學校無特色,教育無特點,學生無特長。結果是長線更長,結構性矛盾更突出。

四、大學生的就業觀念不當

大學生就業難,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爲他們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準,理想與現實脫節。一些學生認爲讀了大學就理所當然當國家幹部,就應該有一份待遇豐厚的固定工作,片面認爲留在大城市、大單位才能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一味追求物質待遇和地域條件。重地位,重名利,輕事業,輕奉獻,缺少艱苦奮鬥的精神和強烈的責任感。其實,現在我國的很多地方還是很需要大學畢業生的,比如說基層單位、中西部地區的技術工作等等,從這個意義上講,大學畢業生也並不過剩。大學生就業難僅僅是觀念問題。部分學者將大學生就業難歸結爲結構性失業,認爲大學生不願意去中小城市、縣城,特別是西部地區,大學生對工資待遇、工作環境、福利條件的要求與勞動力市場的實際差距較大,換句話說依然是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問題。不論是農村學生還是城市學生,北京、上海、深圳絕對是最具誘惑力的前三個就業地點。但是,城市再大,它所能提供的就業機會也是有限的。

五、大學生的就業關鍵在於尋求機遇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該如何從自身入手,尋求突圍之道?關鍵在於尋求機遇,近年來,隨着高校不斷擴招,我國的高等教育已從昔日的“精英教育”發展到了今天的“大衆教育”。“精英教育”模式下,那種大學生就等同於體面的職業、較高的收入、令人尊敬的社會地位的傳統觀念早已不合時宜。但這種傳統的就業觀念仍束縛着一些大學生頭腦,很多大學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理想”工作。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除要破除傳統觀念的束縛外,更重要的是在困境中尋找機遇,變“危”爲“機”,要通過自身努力去尋找就業機會。

六、一次擇業不等於終生就業

現代社會,職業變更速度越來越快,一個人終身從事一種職業的選擇將會越來越少,人才流動和再就業越來越成爲一種普遍現象,第一次就業不理想,還可能有第二次、第三次擇業的機會。一般情況下,大學生畢業後需要經過職業調整,才能知道自己真正適合做什麼工作,才能真正做到個人理想與社會現實的結合。面臨就業的大學生要知道,畢業後的擇業只是一個初次選擇,在幾十年的職業生涯中,還是有很多機會。就一般情況而言,大學生就業首先面臨的是自我生存問題,幾年以後面臨的則是職業發展問題,若干年後才需要解決就業的穩定問題。基層存有廣闊就業空間

大學生上了十幾年學,最缺的就是對實際社會生活的認知和在基層的鍛鍊。大學畢業生沒有必要懼怕到農村、到社區、到基層去鍛鍊,反而可以把這些看作是自己人生道路上一個寶貴的機會,擺正心態,適當降低預期,勇於到基層去鍛鍊、創業。目前,很多中小型企業和鄉鎮農村都急需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它們提供的就業空間非常廣闊。

我國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現狀與缺陷:

由於我國高校真正意義上的就業指導工作尚處於起步和摸索階段,與社會經濟發達國家相比,存在着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

一、內容上單調、無針對性

大多數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指導內容常限定於傳授求職技巧、面試技巧,聯繫用人單位和推薦學生,對就業形勢的一般介紹,完成就業率指標。由於缺乏對就業指導工作的全局考慮和總體安排,就業指導工作功能單一,內容狹窄,在對大學生就業觀念和價值取向的引導,在職業判斷和選擇能力的培養以及職業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較少,難以適應當前就業形勢的要求。於是,現實中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就出現了工作臨時應付,指導內容膚淺、泛化,指導效用差,觀念教育缺失等情況。

二、缺乏專業性

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缺乏專業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專業人員缺乏,我國的大學生就業指導機構專業人員配備不足,專職指導人員數量較少,不少指導人員自身已經承擔了高校的其他學生工作。由於缺乏長期系統的業務培訓,就業指導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二是專業機構缺乏,儘管目前我國大學的組織體制中,專門設立了畢業生工作的機構,但這些機構很難代替就業指導的職能,事實上目前高校畢業生工作機構由於忙於應付大量的與就業有關的事務性工作,難以有固定時間和精力來開展針對性的就業指導工作。無論是在佔有信息方面,還是在知識儲備方面均難以達到就業指導應有的效果。那麼,面對一個專業化程度較高的勞動力市場,與市場不相匹配的非專業化指導的效果是不好的。

三、存在開環封閉性

就業指導應當是一個系統化的職業指導、培訓、諮詢與信息反饋網絡。首先高校的就業指導機構沒有與公共就業機構建立必要的信息交流制度,沒有與治安管理部門建立起危險預警機制、危機共同處理機制,高校和不同地區招聘會的組織者也未能建立緊密的聯繫。這種封閉的、分割的就業指導工作與學生跨地區就業是不符的。其次,高校未與用人單位之間建立起學生求職材料證明機制,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誠信危機,給畢業生就業帶來消極影響。最後,商校與用人單位之間建立的“供需基地”在深度和廣度上還不夠,未能發揮應有作用。

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對策 :

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原因非常複雜,而且還隱含着深層次的社會問題。在當前新形勢下,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也需要政府,學校及整個社會的努力,要解決這些問題也不能是一蹴而就,只能通過全社會的努力,創新觀念,完善制度和改進工作方式,不斷深化改革來完成。

一、政府應不斷深化改革,完善就業市場

要解決高校就業問題,政府要加強經濟調控手段,對去西部地區和條件艱苦的一些重點單位和行業就業的大學生,在工資、待遇和生活條件上給予較大的優惠,採取措施鼓勵大學生去那些地方就業。

在完善就業市場方面,政府部門要採取有效措施掃除體制性障礙。通過深化改革,對於那些有障於學生就業的政策、制度等要逐步的取消;各級政府要開(一篇好範文帶來更多輕鬆:)放畢業生就業過程中的種種政策限制,加強部門之間的協調與溝通,積極疏通就業渠道,不斷完善就業市場。

政府還應加強對高校辦學的指導,在宏觀上加強人才預測和對專業設置的調

整,以及對各類人才培養規模的調控,指導高校的改革,避免高校盲目的專業設置。另外,政府還應發揮自制優勢,主動爲高校和學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務和就業指導。

二、用人單位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

各個用人單位改變自己的人才觀,不要盲目追求人才的高消費,讓那些博士和碩士來裝點門面,而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置換冗員。用人單位要從長遠考慮,建立人才儲備機制。畢業生從高校畢業,缺乏實際經驗,而且他們要發揮出價值也需要一個過程,對其進行培訓,形成梯隊。總之,用人單位改變自己的人才觀念,要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三、高校要強化內部改革

大學畢業生是高校產出的最終“產品”,其就業率與就業層次的高低,是一所高校辦學是否成功的重要標誌,關係到學校的社會聲譽和生源,也影響着在校學生的學習動力與學習情緒,因此學校要深化自己內部改革。

高校要主動適應市場,適時地調整專業結構,加強基礎學科、應用學科的建設,不斷更新教學內容,重視教學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高素質的畢業生;同時還要根據市場需求,開設新專業,靈活地調整專業設置。

高校要建立大學生就業工作的有效機制。理順就業指導工作的體制,建立相對獨立的就業指導機構,並充實人員與配備,充分拓展機構職能。不僅要管理就業工作,還應加強市場調研和就業工作的研究,掌握該工作的特點、規律及發展趨勢,制訂和實施就業指導工作方案。就業指導機構還應充分了解市場需求,在涉及到學校調整專業結構工作時,提出建設性的意見,最終促使學校培養的人才能充分就業。

四、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

就業指導工作的目的就是促進畢業生充分合理地就業。將就業指導貫穿於大學生活的全過程,根據學生成長和發展規律,將大學教育過程分爲幾個階段,分別確定工作重點,合理安排不同階段就業工作的內容。根據學生的自身情況,加強對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讓他們知道爲實現自己的目標要做好哪些準備。將就業指導滲透到教學中去,強化學生自學成才的意識,也讓學生了解所學領域的發展前景,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加強就業指導課程建設,在教材選擇上,要充分考慮到理論聯繫實際,在教學形式上,要引入多媒體技術,生動形象,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同時不要把就業指導課拘泥於課堂,要採用多種形式,如請一些優秀企事業人士做報告,開設模擬招聘活動,還應注意網絡資源的利用,組建網上論壇,讓師生可以在網上進行探討。

五、大學生應提高自身素質,更新就業觀念

目前就業市場上的激烈競爭,實際上是能力與素質的競爭,大學生要把就業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在大學生涯中,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要充分利用高校這一平臺,不斷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的同時,還要注意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

隨着就業形勢的變化,大學生們應更新自己的就業觀念,革除那些陳舊的觀念,使自己從那些條條框框中解脫出來,把目光由原來的國家機關、重點單位轉

向那些民營企業和“三資”企業,就業地區由那些經濟發展地區轉向西部地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那些地方更能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另外,大學生們要認清就業形勢,主動學習和掌握就業技巧,提高擇業能力,對自己要有正確的認識,合理地確定就業期望值。只有這樣,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在就業競爭中處於主動地位。

總之,能否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關係到一所高校的生死存亡,關係到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解決此問題,要在政府的指導下,積極應對市場,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拓寬就業渠道,更新就業觀念。

默認推薦訪問其他文章:

如何解決大學生就業創業難的問題

大學生就業難以及解決措施

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如何解決

用工難

解決企業“用工難”問題的彙報情況

標籤:用工 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