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歷史調研報告多篇

歷史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部隊歷史的調研報告【推薦】

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森林部隊(簡稱武警森林部隊),是森林防火、滅火的專業武裝力量,是國家武裝力量的組成部分,是在林海火場中經過血與火的洗禮成長起來的,一支有着光榮傳統的部隊。半個多世紀以來,森林部隊由最初的護林隊發展成爲武裝森林警察部隊,成爲保護林區森林資源和林區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林區社會治安的一支重要武裝力量,被譽爲“森林保護神”、“綠色衛士”,並一直被外界稱爲神祕的特種部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東北各地建立起以工人、農民爲主體的人民自衛隊,這些自衛隊平時主要任務就是清奸、清匪、護廠、護村。1950年8月,鑑於這些組織的職能已經代替了護林隊的作用,人民政府決定撤銷護林隊建制。部隊派來的幹部全部轉業到地方。護林隊員有兩種選擇,要麼復員,要麼轉現役。當時正值抗美援朝時期,絕大多數護林隊員參加了志願軍。

護林隊被撤銷後不久,大、小興安嶺等林區發生多起特大森林火災,這幾起火災起因都是人爲破壞。大火燃燒了兩個多月,燒燬森林面積36萬公頃,給國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爲徹底清除林內壞人,捕捉敵特,保護森林,維護治安,1950年10月16日,東北人民政府決定在遼東、吉林、松江、黑龍江省建立人民護林隊,省設大隊部,大隊長由省農林廳林政處處長(後改由林業廳廳長)兼任,副大隊長設專職幹部。在重點林區的專署、縣區設中、分、小隊。中、分隊長由當地林業科科長兼任,專區、縣公安局、武裝部等負責軍事指揮。12月後,黑龍江省、松江省護林大隊相繼組建。護林隊幹部多數來自轉業軍人,隊員大部分從各地農村招收。

各地護林武裝相繼組建,並沒有使森林火災滅絕。境外敵對勢力和國內匪特相互勾結,將破壞目標放在防守困難的林區裏,令護林隊防不勝防。1951年7月23日,東北人民政府決定在偏遠林區地帶建立護林站,有重點地安設電話與騎兵護林員,每站配備一二十名護林員從事防火、撫育等工作,其所需經費從育林費中支出,成爲永久性的事業機構。根據這一決定,黑龍江省在黑河專區的偏遠林區建立護林站34處,並招收護林員198人,其他各地縣護林隊作爲常設機構,仍分駐於偏遠林區,從事清山剿匪、護林防火和維護林區治安等工作。

由於護林隊採取“一縣一隊”的佈局,兵力過於分散,又缺少交通工具和通信設備,指揮不靈、違法亂紀現象不斷髮生。1952年1月,黑龍江省林業廳撤銷護林大隊部,下屬各隊分別交由各地林業科、局領導管理。但各地森林火災仍不斷髮生。針對這種情況,在東北主持工作的高崗和林楓經過研究,決定給周恩來寫一封信。信中,他們將這幾年發生的大火及造成的損失如實地向周恩來進行了報告,並根據當時形勢,提出東北需2個林業師、4000人的護林部隊。1952年4月10日,高崗和林楓將信的內容以加急電報的形式發給周恩來。

周恩來收到電報後,不禁憂心忡忡。東北林區是我國最大的一塊原始林區,保護好這塊森林資源,不但對於生態平衡,而且對於我國的國家建設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森林火災造成的巨大損失周恩來也非常清楚,護林隊員短缺他也知道。但此時,抗美援朝正處在關鍵時期,一切爲了前線,國內能調動的部隊已經全部調動起來了,沒有調動的部隊也都擔負着禦敵侵入的重任,這些部隊是不能動的。於是,周恩來打電話找來軍委總參謀部的同志,把高崗和林楓的電報遞給他們。看完電報,總參謀部的同志也感到爲難,最後說:“只能等朝鮮停戰,部隊回來後才能解決這個問題。”經過幾天的反覆考慮,4月23日,周恩來給高崗和林楓回了電報,說:“東北所需2個林業師和4000人護林部隊,經軍委總參謀部研究後,認爲除待朝鮮停戰後可以從志願軍中抽調外,目前國內部隊很難再抽調出2個完整建制師轉業。如東北四五月份即要2個師作林業師及4000護林武裝,則擬將東北給志願軍保留的2萬老兵(6個獨立團)和西南的補訓師的架子合編擔任,並在每個連裏保留一個班的步兵輕武器,4000護林武裝亦可不再另撥。你們意見如何?”高崗和林楓決定按照周恩來的指示辦,護林人員不足部分由各單位根據實際情況處理。

面對越來越多的火災,內蒙古自治區主席烏蘭夫、副主席王再天商定,請示公安部要求將一騎兵團轉業到林業部門,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內蒙古公安司令部林務大隊。公安部經過研究,同意了他們的請求,大隊部設在烏蘭浩特。部隊主要駐守在重點邊遠林區、林火災區和亂砍濫伐嚴重地區,執行護林防火、林政檢查、維護林區治安等任務。

朝鮮戰爭停止後,國內開始了大規模的建設。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公安部隊也開始邁入了正規化的建設軌道。

中南海內,毛澤東聽完了總參謀部彙報後,深吸一口香菸,然後緩緩地將嘴裏的煙吐出來,說:“各地企業部門的警衛太亂,你們研究一下怎樣使他們統一起來,更便於使用和管理。”周恩來和總參謀部的同志經過反覆討論,感到改成經濟警察比較合適。周恩來將大家討論的意見報給毛澤東,毛澤東聽了後說:“各地的情況不一樣,徵求一下意見,如可行,我們聯合發一個命令,將全國各地企業部門的武裝警衛正式改編爲經濟警察。”

但是,護林隊改爲經濟警察情況有點麻煩,因爲一旦改爲經濟警察其隸屬關係就改變了,正可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國家林業部爲慎重起見,決定先徵求一下意見。東北林業局局長金樹源將所轄各省林業部門有關領導找來召開會議。經討論,最後同意改爲經濟警察。會後,他們打了報告,提出護林隊以搜山剿匪、加強林區治安保衛爲主,防火宣傳爲輔,又兼有武裝部隊的性質,因此應將護林隊改爲森林公安隊。報告打上去後不久,國家林業部電告東北行政委員會林業局,同意東北護林隊改稱中國人民護林警察。

於是,東北行政委員會下發文件,決定將“原屬林業局之護林隊,歸屬於中國人民經濟警察系統,一律改稱爲xx省護林警察隊,其政治、軍事、業務上的訓練教育,幹部管理以及供給待遇均由各自之林業廳負責,公安廳應負責協助加強其政治工作,省公安廳主管業務的幹部可兼任政治委員”。各省護林隊經過整編後正式組建護林警察隊。

隨着黑龍江、松江省合併,原屬兩省的護林警察合併組成了黑龍江護林警察大隊。爲了指揮方便,護林大隊改爲黑龍江省林業廳森林警察處,不久劃歸省公安廳總隊領導,併入了省公安廳民警處,後歸省公安廳武警總隊領導。

1962年初,黑龍江省林業廳爲了加強護林防火和林區的治安管理,又寫報告給國務院,要求恢復1958年以前的森林警察機構及對它的領導,將森林警察和經濟警察分開使用。森林警察主要負責護林防火、維護林區治安;經濟警察負責林區工業保衛。並且在恢復和充實林區森林警察大隊部人員外,恢復森林警察支隊機構,領導省森林警察和林業部門的經濟警察。他們的請求很快得到國務院的批准。國務院指示,森警今後除直接受林業部門領導外,在公安業務與軍事訓練等方面,仍受公安武警部隊的領導。之後,全省森警部隊開始進行整編。

1962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爲了統一領導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東部地區的林業工作,決定在哈爾濱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部東北林業總局,轄8個林業管理局。但是,由於森林警察部隊的駐防地和執勤範圍處在東北林業總局和省林業廳林業施業區的交叉位置,絕大部分森警基層部隊分佈在林業總局轄區內,因而出現了領導體制混亂、多頭領導、誰都管、誰都管不起來的現象。於是,黑龍江省林業廳上報省委、國家林業部,要求將森林警察部隊移交東北林業總局領導。這個問題牽涉面比較廣,需要進一步調查研究,國務院沒能馬上答覆。

不久,黑龍江省召開森林經營局長會議提出,將總局轄區內的森警部隊全部移交東北林業總局領導,林業廳各森林經營局管轄區內的森警全部撤銷。之後,國家林業部函覆東北林業總局,同意森工企業接收森林警察。面對森警不斷更改的領導關係和麪臨被撤的危機,國家林業部向國務院提交了關於森林警察體制的報告,提出森林警察是一個警種,對於森林防護起着別的部隊無法替代的作用,從國家的長遠發展看,作爲一個警種,要保留原建制。由於對這支部隊的使用管理的混亂,建議成立森警總部,將內蒙、吉林、黑龍江省的森林警察統管起來,由林業部和公安部隊司令部對森警總部實行雙重領導。收到林業部的報告後,周恩來總理非常重視,立即責令有關部門進行研究。1966年1月12日,國務院下發文件批覆,同意保留森林警察建制,但不同意設立森林警察總部,仍由各省區分管森林警察部隊。並明確指出黑龍江省森林警察屬於林業企業的歸東北林業總局領導,屬於地方的歸省林業廳領導,有關軍事訓練、服裝和武器供應問題,請公安部協助解決。

在林業部準備按照國務院指示整頓森林部隊時,“文化大革命”席捲全國。哈爾濱森警大隊部分幹警組成的“毛澤東思想造反有理戰鬥團”,查封了原省森林警察支隊,支隊工作被迫停止。不久,國務院、中央軍委發出《關於森林警察部隊進行“文化大革命”問題的通知》電報,明確規定森林警察部隊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受當地軍分區領導。後來,黑龍江省革委會和省軍區聯合行文上報國家林業部,要求將森警部隊改編劃歸中國人民解放軍建制。林業部沒有同意,轉而上報國務院要求將森林部隊移交地方領導管理,以便更好地使用。爲了加強對這支部隊的集中統一領導,國務院決定恢復省森林警察支隊部的建制,由省林業總局黨委負責組建,撤銷解放軍對森警部隊的軍事接管。

爲了提高護林隊伍人員素質,經中央軍委和國務院批准,森林部隊1978年起實行義務兵役制,服役期爲3年,歸各省林業部門主管;在護林防火工作上受省和所在地護林防火指揮部指揮。

實行兵役制以後,遇到了一些現實問題,原來各級的領導都是地方領導擔任,實行兵役制後如果繼續由地方領導擔任,面臨着戰士進步、提幹等一系列問題。針對各省反映的情況,國務院、中央軍委專門下發了《關於武裝森林警察實行義務兵役制後有關問題的批覆》,規定森警部隊連排職幹部,從1980年開始按軍隊現役幹部管理。連級以上的幹部仍然由地方幹部擔任。

就在森警部隊不斷調整變換時,一個新的轉機到來了,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開始重新組建。國家林業部和公安部經過研究,聯合上文國務院,提出將森林部隊劃歸武警部隊序列,得到國務院的批准。國家勞動人事部下發通知,將武裝森林警察列入人民武裝序列,實行雙重領導、以地方爲主的體制。爲了加強對武裝森林警察部隊的領導,公安部要求林業部在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中設一個林業部森林警察辦公室,來協調武警與森林部隊的正常工作。林業部決定由林業部副部長劉廣運兼任辦公室主任。

就在武警總部和林業部聯合工作組到黑龍江省森警總隊進行調查,研究關於森警部隊列入武警序列等有關問題的時候,一個突發事件引起了國家重視,並改變了這支部隊的命運。

1987年5月6日,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的西林吉、圖強、阿爾木和塔河4個林業局所屬的幾處林場,同時起火,繼而引起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重的一場特大森林火災。據初步統計,過火面積達101萬公頃。燒燬房舍61.4萬平方米(內含居民住房40萬平方米)、貯木場4處半、林場9處、存材85.5萬立方米;燒燬各種設備2488臺、糧食650萬斤;毀壞橋涵67座、鐵路專用線9.2公里、通訊線路483公里、輸變電線路284.2公里;受災羣衆5萬多人,死亡193人,受傷226人。大火持續燃燒了21天,過火森林面積達56萬公頃,投入滅火人員共約3萬多人,直接經濟損失約5億元人民幣.

在這場大火中,一支特殊的隊伍以嫺熟的撲火專業技能、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嚴明的組織紀律、良好的戰術素養,引起了世人的關注,這就是森林警察部隊。這支部隊始終擔負着打火頭、攻險段的重任,爲撲滅這場森林大火立下了不朽的功勳。時任軍委主席的鄧小平通過電視,看到森林部隊的戰士勇敢撲火的場面時,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火場中真離不開這支部隊,這支部隊不簡單,素質過硬。”李先念看到森林部隊官兵同大火浴血奮戰的場面,很是感動,他對工作人員說:“替我向森警部隊發電表示敬意。”大火被撲滅後,鄧小平發佈命令,嘉獎參加大興安嶺撲火救災的森林部隊全體指戰員。黑龍江森林部隊被授予“撲火尖兵”榮譽稱號。這場大火使森林警察這支鮮爲人知的隊伍名揚海內外。

大火過後,那燒焦的泥土、那化爲灰燼的林木,如同一個黑色的驚歎號嵌刻在大興安嶺林區。國務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彙報關於黑龍江省大興安嶺火災情況指出:這次撲火證明,森林警察對護林防火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但這支部隊的建設被忽視了,這是一個很大的教訓。目前,森林警察隊伍無論從數量上、素質上都遠不能適應需要,應當有計劃地加強。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田紀雲在《中央森林防火總指揮部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森警列入武警序列,過去國務院已經定了,這個原則不變……森警要增加些編制,我主張少增人,多增加現代化的先進裝備。

加強武裝森林警察部隊建設,進一步提高部隊戰鬥力和裝備水平,逐步實現防火、撲火手段的現代化,已經提上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議事日程。

一封內參放在總參領導的面前,這份當時屬機密的內參是解放軍報的一個記者寫的。在內參中,他寫道:吉林、黑龍江、內蒙古三省(區)的武裝森林警察,經國務院、中央軍委先後於1978年和1980年批准,戰士實行義務兵役制,連以下幹部實行現役制。1984年5月,又經國務院批准、勞動人事部發文,規定武裝森林警察列入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序列。但是,這個文件下達至今已近三年仍未落實,致使森警部隊領導體制目前既不屬於人民解放軍的編制序列,也未正式納入武警部隊的序列。營以上幹部尚未實行現役制,給森警部隊的工作帶來了不少困難,部隊建設出現了許多不好解決的問題。內參詳細列舉了這種管理體制帶來的問題,指出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將嚴重影響部隊的建設和部隊的戰鬥力。這封內參所提的問題引起了中央領導的高度重視,中央立即責成有關人員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

1988年1月13日,國務院、中央軍委下文批准森林警察部隊列入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序列,全部實行現役制,實行林業部門和公安部門雙重領導,以林業部門爲主;中央和地方,以地方領導爲主的管理體制。部隊執行森林防火、滅火任務受各級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揮部統一指揮。部隊擔負森林防火、滅火,全面保護森林資源,維護社會治安,參加林區經濟建設等任務。列編後,省(自治區)武裝森林警察總隊稱: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省(自治區)森林警察總隊。森警辦與中央森林防火總指揮部辦公室、林業部防火辦一套機構,三塊牌子。不定級別,不轉現役。爲便於與武警總部銜接工作,森警辦可以代表林業部參加武警軍級有關會議和發給相應規格的有關文件。森警辦人員按公安待遇。

1999年2月5日,國務院、中央軍委下發文件,調整武警森林部隊體制,從1999年2月10日起實行武警總部和國家林業主管部門雙重領導。由武警總部對其軍事、政治、後勤工作實施統一領導,國家林業主管部門負責業務工作。武警森林部隊的森林防火業務工作實行中央與地方雙重領導。部隊執行跨省(自治區)森林防火、滅火任務時,由國家林業局統一指揮;部隊執行所在省(自治區)森林防火、滅火任務時,由當地人民政府統一指揮,國家林業局長兼任武警森林指揮部第一政治委員。

武警總部司令部設立警種部,撤銷國家林業局森林警察辦公室,組建武警森林指揮部,軍級,負責領導管理森林部隊,組織指揮部隊防火、滅火。指揮部機關編設司令部、政治部、後勤部。指揮部下轄內蒙古自治區、吉林省、黑龍江省、雲南省4個森林總隊。

8月4日,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森林指揮部正式掛牌成立。

. 至此,中國武警森林部隊進入了全面建設和發展的新時期,分佈在中俄、中蒙、中朝、中緬、中越和中老幾千里的邊境線上的300多個值勤點,守護着3000多公頃的森林草原資源。在祖國的大小興安嶺、長白山脈,在三北防護林和長江防護林的重要地段,在戈壁沙漠和西南的西雙版納熱帶雨林,都有森林警察官兵的身影和足跡。如今,森林部隊已發展成爲具有現代化立體作戰能力的專業隊伍,成爲森林防火中的主力軍和突擊隊,成爲實現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中的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部隊歷史的調研報告

【第2篇】部隊歷史的調研報告

想了解一下關於中國部隊的歷史嗎?接下來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部隊歷史的調研報告,供大家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部隊歷史的調研報告範文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森林部隊(簡稱武警森林部隊),是森林防火、滅火的專業武裝力量,是國家武裝力量的組成部分,是在林海火場中經過血與火的洗禮成長起來的,一支有着光榮傳統的部隊。半個多世紀以來,森林部隊由最初的護林隊發展成爲武裝森林警察部隊,成爲保護林區森林資源和林區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林區社會治安的一支重要武裝力量,被譽爲森林保護神、綠色衛士,並一直被外界稱爲神祕的特種部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東北各地建立起以工人、農民爲主體的人民自衛隊,這些自衛隊平時主要任務就是清奸、清匪、護廠、護村。1950年8月,鑑於這些組織的職能已經代替了護林隊的作用,人民政府決定撤銷護林隊建制。部隊派來的幹部全部轉業到地方。護林隊員有兩種選擇,要麼復員,要麼轉現役。當時正值抗美援朝時期,絕大多數護林隊員參加了志願軍。

護林隊被撤銷後不久,大、小興安嶺等林區發生多起特大森林火災,這幾起火災起因都是人爲破壞。大火燃燒了兩個多月,燒燬森林面積36萬公頃,給國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爲徹底清除林內壞人,捕捉敵特,保護森林,維護治安,1950年10月16日,東北人民政府決定在遼東、吉林、松江、黑龍江省建立人民護林隊,省設大隊部,大隊長由省農林廳林政處處長(後改由林業廳廳長)兼任,副大隊長設專職幹部。在重點林區的專署、縣區設中、分、小隊。中、分隊長由當地林業科科長兼任,專區、縣公安局、武裝部等負責軍事指揮。12月後,黑龍江省、松江省護林大隊相繼組建。護林隊幹部多數來自轉業軍人,隊員大部分從各地農村招收。

各地護林武裝相繼組建,並沒有使森林火災滅絕。境外敵對勢力和國內匪特相互勾結,將破壞目標放在防守困難的林區裏,令護林隊防不勝防。1951年7月23日,東北人民政府決定在偏遠林區地帶建立護林站,有重點地安設電話與騎兵護林員,每站配備一二十名護林員從事防火、撫育等工作,其所需經費從育林費中支出,成爲永久性的事業機構。根據這一決定,黑龍江省在黑河專區的偏遠林區建立護林站34處,並招收護林員198人,其他各地縣護林隊作爲常設機構,仍分駐於偏遠林區,從事清山剿匪、護林防火和維護林區治安等工作。

由於護林隊採取一縣一隊的佈局,兵力過於分散,又缺少交通工具和通信設備,指揮不靈、違法亂紀現象不斷髮生。1952年1月,黑龍江省林業廳撤銷護林大隊部,下屬各隊分別交由各地林業科、局領導管理。但各地森林火災仍不斷髮生。針對這種情況,在東北主持工作的高崗和林楓經過研究,決定給周恩來寫一封信。信中,他們將這幾年發生的大火及造成的損失如實地向周恩來進行了報告,並根據當時形勢,提出東北需2個林業師、4000人的護林部隊。1952年4月10日,高崗和林楓將信的內容以加急電報的形式發給周恩來。

周恩來收到電報後,不禁憂心忡忡。東北林區是我國最大的一塊原始林區,保護好這塊森林資源,不但對於生態平衡,而且對於我國的國家建設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森林火災造成的巨大損失周恩來也非常清楚,護林隊員短缺他也知道。但此時,抗美援朝正處在關鍵時期,一切爲了前線,國內能調動的部隊已經全部調動起來了,沒有調動的部隊也都擔負着禦敵侵入的重任,這些部隊是不能動的。於是,周恩來打電話找來軍委總參謀部的同志,把高崗和林楓的電報遞給他們。看完電報,總參謀部的同志也感到爲難,最後說:只能等朝鮮停戰,部隊回來後才能解決這個問題。經過幾天的反覆考慮,4月23日,周恩來給高崗和林楓回了電報,說:東北所需2個林業師和4000人護林部隊,經軍委總參謀部研究後,認爲除待朝鮮停戰後可以從志願軍中抽調外,目前國內部隊很難再抽調出2個完整建制師轉業。如東北四五月份即要2個師作林業師及4000護林武裝,則擬將東北給志願軍保留的2萬老兵(6個獨立團)和西南的補訓師的架子合編擔任,並在每個連裏保留一個班的步兵輕武器,4000護林武裝亦可不再另撥。你們意見如何?高崗和林楓決定按照周恩來的指示辦,護林人員不足部分由各單位根據實際情況處理。

面對越來越多的火災,內蒙古自治區主席烏蘭夫、副主席王再天商定,請示公安部要求將一騎兵團轉業到林業部門,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內蒙古公安司令部林務大隊。公安部經過研究,同意了他們的請求,大隊部設在烏蘭浩特。部隊主要駐守在重點邊遠林區、林火災區和亂砍濫伐嚴重地區,執行護林防火、林政檢查、維護林區治安等任務。

朝鮮戰爭停止後,國內開始了大規模的建設。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公安部隊也開始邁入了正規化的建設軌道。

中南海內,毛澤東聽完了總參謀部彙報後,深吸一口香菸,然後緩緩地將嘴裏的煙吐出來,說:各地企業部門的警衛太亂,你們研究一下怎樣使他們統一起來,更便於使用和管理。周恩來和總參謀部的同志經過反覆討論,感到改成經濟警察比較合適。周恩來將大家討論的意見報給毛澤東,毛澤東聽了後說:各地的情況不一樣,徵求一下意見,如可行,我們聯合發一個命令,將全國各地企業部門的武裝警衛正式改編爲經濟警察。

但是,護林隊改爲經濟警察情況有點麻煩,因爲一旦改爲經濟警察其隸屬關係就改變了,正可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國家林業部爲慎重起見,決定先徵求一下意見。東北林業局局長金樹源將所轄各省林業部門有關領導找來召開會議。經討論,最後同意改爲經濟警察。會後,他們打了報告,提出護林隊以搜山剿匪、加強林區治安保衛爲主,防火宣傳爲輔,又兼有武裝部隊的性質,因此應將護林隊改爲森林公安隊。報告打上去後不久,國家林業部電告東北行政委員會林業局,同意東北護林隊改稱中國人民護林警察。

於是,東北行政委員會下發文件,決定將原屬林業局之護林隊,歸屬於中國人民經濟警察系統,一律改稱爲xx省護林警察隊,其政治、軍事、業務上的訓練教育,幹部管理以及供給待遇均由各自之林業廳負責,公安廳應負責協助加強其政治工作,省公安廳主管業務的幹部可兼任政治委員。各省護林隊經過整編後正式組建護林警察隊。

隨着黑龍江、松江省合併,原屬兩省的護林警察合併組成了黑龍江護林警察大隊。爲了指揮方便,護林大隊改爲黑龍江省林業廳森林警察處,不久劃歸省公安廳總隊領導,併入了省公安廳民警處,後歸省公安廳武警總隊領導。

1962年初,黑龍江省林業廳爲了加強護林防火和林區的治安管理,又寫報告給國務院,要求恢復1958年以前的森林警察機構及對它的領導,將森林警察和經濟警察分開使用。森林警察主要負責護林防火、維護林區治安;經濟警察負責林區工業保衛。並且在恢復和充實林區森林警察大隊部人員外,恢復森林警察支隊機構,領導省森林警察和林業部門的經濟警察。他們的請求很快得到國務院的批准。國務院指示,森警今後除直接受林業部門領導外,在公安業務與軍事訓練等方面,仍受公安武警部隊的領導。之後,全省森警部隊開始進行整編。

1962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爲了統一領導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東部地區的林業工作,決定在哈爾濱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部東北林業總局,轄8個林業管理局。但是,由於森林警察部隊的駐防地和執勤範圍處在東北林業總局和省林業廳林業施業區的交叉位置,絕大部分森警基層部隊分佈在林業總局轄區內,因而出現了領導體制混亂、多頭領導、誰都管、誰都管不起來的現象。於是,黑龍江省林業廳上報省委、國家林業部,要求將森林警察部隊移交東北林業總局領導。這個問題牽涉面比較廣,需要進一步調查研究,國務院沒能馬上答覆。

不久,黑龍江省召開森林經營局長會議提出,將總局轄區內的森警部隊全部移交東北林業總局領導,林業廳各森林經營局管轄區內的森警全部撤銷。之後,國家林業部函覆東北林業總局,同意森工企業接收森林警察。面對森警不斷更改的領導關係和麪臨被撤的危機,國家林業部向國務院提交了關於森林警察體制的報告,提出森林警察是一個警種,對於森林防護起着別的部隊無法替代的作用,從國家的長遠發展看,作爲一個警種,要保留原建制。由於對這支部隊的使用管理的混亂,建議成立森警總部,將內蒙、吉林、黑龍江省的森林警察統管起來,由林業部和公安部隊司令部對森警總部實行雙重領導。收到林業部的報告後,周恩來總理非常重視,立即責令有關部門進行研究。1966年1月12日,國務院下發文件批覆,同意保留森林警察建制,但不同意設立森林警察總部,仍由各省區分管森林警察部隊。並明確指出黑龍江省森林警察屬於林業企業的歸東北林業總局領導,屬於地方的歸省林業廳領導,有關軍事訓練、服裝和武器供應問題,請公安部協助解決。

在林業部準備按照國務院指示整頓森林部隊時,文化大革命席捲全國。哈爾濱森警大隊部分幹警組成的毛澤東思想造反有理戰鬥團,查封了原省森林警察支隊,支隊工作被迫停止。不久,國務院、中央軍委發出《關於森林警察部隊進行文化大革命問題的通知》電報,明確規定森林警察部隊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受當地軍分區領導。後來,黑龍江省革委會和省軍區聯合行文上報國家林業部,要求將森警部隊改編劃歸中國人民解放軍建制。林業部沒有同意,轉而上報國務院要求將森林部隊移交地方領導管理,以便更好地使用。爲了加強對這支部隊的集中統一領導,國務院決定恢復省森林警察支隊部的建制,由省林業總局黨委負責組建,撤銷解放軍對森警部隊的軍事接管。

爲了提高護林隊伍人員素質,經中央軍委和國務院批准,森林部隊1978年起實行義務兵役制,服役期爲3年,歸各省林業部門主管;在護林防火工作上受省和所在地護林防火指揮部指揮。

實行兵役制以後,遇到了一些現實問題,原來各級的領導都是地方領導擔任,實行兵役制後如果繼續由地方領導擔任,面臨着戰士進步、提幹等一系列問題。針對各省反映的情況,國務院、中央軍委專門下發了《關於武裝森林警察實行義務兵役制後有關問題的批覆》,規定森警部隊連排職幹部,從1980年開始按軍隊現役幹部管理。連級以上的幹部仍然由地方幹部擔任。

就在森警部隊不斷調整變換時,一個新的轉機到來了,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開始重新組建。國家林業部和公安部經過研究,聯合上文國務院,提出將森林部隊劃歸武警部隊序列,得到國務院的批准。國家勞動人事部下發通知,將武裝森林警察列入人民武裝序列,實行雙重領導、以地方爲主的體制。爲了加強對武裝森林警察部隊的領導,公安部要求林業部在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中設一個林業部森林警察辦公室,來協調武警與森林部隊的正常工作。林業部決定由林業部副部長劉廣運兼任辦公室主任。

就在武警總部和林業部聯合工作組到黑龍江省森警總隊進行調查,研究關於森警部隊列入武警序列等有關問題的時候,一個突發事件引起了國家重視,並改變了這支部隊的命運。

1987年5月6日,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的西林吉、圖強、阿爾木和塔河4個林業局所屬的幾處林場,同時起火,繼而引起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重的一場特大森林火災。據初步統計,過火面積達101萬公頃。燒燬房舍61.4萬平方米(內含居民住房40萬平方米)、貯木場4處半、林場9處、存材85.5萬立方米;燒燬各種設備2488臺、糧食650萬斤;毀壞橋涵67座、鐵路專用線9.2公里、通訊線路483公里、輸變電線路284.2公里;受災羣衆5萬多人,死亡193人,受傷226人。大火持續燃燒了21天,過火森林面積達56萬公頃,投入滅火人員共約3萬多人,直接經濟損失約5億元人民幣.

在這場大火中,一支特殊的隊伍以嫺熟的撲火專業技能、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嚴明的組織紀律、良好的戰術素養,引起了世人的關注,這就是森林警察部隊。這支部隊始終擔負着打火頭、攻險段的重任,爲撲滅這場森林大火立下了不朽的功勳。時任軍委主席的鄧小平通過電視,看到森林部隊的戰士勇敢撲火的場面時,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火場中真離不開這支部隊,這支部隊不簡單,素質過硬。李先念看到森林部隊官兵同大火浴血奮戰的場面,很是感動,他對工作人員說:替我向森警部隊發電表示敬意。大火被撲滅後,鄧小平發佈命令,嘉獎參加大興安嶺撲火救災的森林部隊全體指戰員。黑龍江森林部隊被授予撲火尖兵榮譽稱號。這場大火使森林警察這支鮮爲人知的隊伍名揚海內外。

大火過後,那燒焦的泥土、那化爲灰燼的林木,如同一個黑色的驚歎號嵌刻在大興安嶺林區。國務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彙報關於黑龍江省大興安嶺火災情況指出:這次撲火證明,森林警察對護林防火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但這支部隊的建設被忽視了,這是一個很大的教訓。目前,森林警察隊伍無論從數量上、素質上都遠不能適應需要,應當有計劃地加強。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田紀雲在《中央森林防火總指揮部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森警列入武警序列,過去國務院已經定了,這個原則不變森警要增加些編制,我主張少增人,多增加現代化的先進裝備。

加強武裝森林警察部隊建設,進一步提高部隊戰鬥力和裝備水平,逐步實現防火、撲火手段的現代化,已經提上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議事日程。

一封內參放在總參領導的面前,這份當時屬機密的內參是解放軍報的一個記者寫的。在內參中,他寫道:吉林、黑龍江、內蒙古三省(區)的武裝森林警察,經國務院、中央軍委先後於1978年和1980年批准,戰士實行義務兵役制,連以下幹部實行現役制。1984年5月,又經國務院批准、勞動人事部發文,規定武裝森林警察列入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序列。但是,這個文件下達至今已近三年仍未落實,致使森警部隊領導體制目前既不屬於人民解放軍的編制序列,也未正式納入武警部隊的序列。營以上幹部尚未實行現役制,給森警部隊的工作帶來了不少困難,部隊建設出現了許多不好解決的問題。內參詳細列舉了這種管理體制帶來的問題,指出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將嚴重影響部隊的建設和部隊的戰鬥力。這封內參所提的問題引起了中央領導的高度重視,中央立即責成有關人員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

1988年1月13日,國務院、中央軍委下文批准森林警察部隊列入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序列,全部實行現役制,實行林業部門和公安部門雙重領導,以林業部門爲主;中央和地方,以地方領導爲主的管理體制。部隊執行森林防火、滅火任務受各級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揮部統一指揮。部隊擔負森林防火、滅火,全面保護森林資源,維護社會治安,參加林區經濟建設等任務。列編後,省(自治區)武裝森林警察總隊稱: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省(自治區)森林警察總隊。森警辦與中央森林防火總指揮部辦公室、林業部防火辦一套機構,三塊牌子。不定級別,不轉現役。爲便於與武警總部銜接工作,森警辦可以代表林業部參加武警軍級有關會議和發給相應規格的有關文件。森警辦人員按公安待遇。

1999年2月5日,國務院、中央軍委下發文件,調整武警森林部隊體制,從1999年2月10日起實行武警總部和國家林業主管部門雙重領導。由武警總部對其軍事、政治、後勤工作實施統一領導,國家林業主管部門負責業務工作。武警森林部隊的森林防火業務工作實行中央與地方雙重領導。部隊執行跨省(自治區)森林防火、滅火任務時,由國家林業局統一指揮;部隊執行所在省(自治區)森林防火、滅火任務時,由當地人民政府統一指揮,國家林業局長兼任武警森林指揮部第一政治委員。

武警總部司令部設立警種部,撤銷國家林業局森林警察辦公室,組建武警森林指揮部,軍級,負責領導管理森林部隊,組織指揮部隊防火、滅火。指揮部機關編設司令部、政治部、後勤部。指揮部下轄內蒙古自治區、吉林省、黑龍江省、雲南省4個森林總隊。

8月4日,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森林指揮部正式掛牌成立。

. 至此,中國武警森林部隊進入了全面建設和發展的新時期,分佈在中俄、中蒙、中朝、中緬、中越和中老幾千里的邊境線上的300多個值勤點,守護着3000多公頃的森林草原資源。在祖國的大小興安嶺、長白山脈,在三北防護林和長江防護林的重要地段,在戈壁沙漠和西南的西雙版納熱帶雨林,都有森林警察官兵的身影和足跡。如今,森林部隊已發展成爲具有現代化立體作戰能力的專業隊伍,成爲森林防火中的主力軍和突擊隊,成爲實現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中的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部隊歷史的調研報告範文,盡在本站範文網。

【第3篇】解決企業歷史遺留問題調研報告

當前,企業歷史遺留問題一直是影響和阻礙衆多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處理和解好決歷史遺留問題,已是當今有些企業不得不面對現實問題。本文通過介紹企業歷史遺留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瞭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基本原則和主要方法。這些基本原則和主要方法在處理和解決本企業歷史遺留問題時發揮了重要作用,希望能對類似企業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起到參考和借鑑作用。

一、企業歷史遺留問題產生的原因

上個世紀90年代末,企業經營狀況較差,生產任務嚴重不足,企業爲了減輕負擔,通過減員增效的方式,依據有關政策,並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內退文件,對其中一部分職工辦理了內退。這種由於企業經營狀況不佳,所採取的內退辦法,在全國都普遍存在。但後來隨着國家宏觀經濟的好轉,企業自身通過採取有效措施,得以起死回生,經濟總量和經濟效益逐步提高,在職職工收入也隨之提高,內退人員的收入與同期未選擇內退的退休職工收入差別日漸明顯,這就導致了提前辦理內退的退休職工心理上極端不平衡。於是,衆多內退職工不斷到企業、地方政府集訪,反映企業當年不應給其提前辦理內退。

二、企業處理歷史遺留問題的基本原則

1、尊重歷史,面對現實

處理這一歷史遺留問題,必須遵照尊重歷史,面對現實的原則。如果割裂當時的歷史條件,單純地處理和解決這一問題,則無可下手。當時,作爲內退職工,所考慮的是企業萬一垮了,還不如辦理內退,不用上班還比在職職工收入高,他們自願選擇內退這條道路,()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是一種比較穩妥的辦法。他們辦理了內退,就不用承擔企業經營不佳的風險,相當於進入了保險箱,這一歷史環境企業與內退職工都必須尊重。在雙方尊重歷史的前提下,企業和內退職工也必須面對現實。儘管內退文件在當時具有進步意義,但許多內部職工與近幾年退休的職工相比,感覺吃虧了,這是一個現實矛盾。作爲內退職工,訴求有一定的合理性,兩者收入存在較大的差異,這種現實狀況,企業需要積極應對。

2、把握政策,實事求是

把握政策是做好信訪穩定工作的核心所在。如果企業僅考慮解決矛盾,不嚴格把握政策,則會偏離正確的方向,容易給其他類似企業帶來重大影響,甚至會影響地區類似企業的穩定。鑑於此,企業始終以國辦發文件爲依據,以實事求是的態度處理這一歷史遺留問題。企業既承認職工訴求的合理性,又不能單方面地站在企業或職工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企業只有全面、充分、實事求是地考慮問題產生的來龍去脈,認認真真分析其產生、發展、爆發的全過程,並採取符合政策的措施,才能從根本上處理和解決好這一歷史遺留問題。

3、不添新亂,不留後患

處理歷史遺留問題,本身就是難啃的硬骨頭。解決好歷史遺留問題,更是難上加難,既要充分尊重當時的特定歷史,充分了解當時的具體情況,充分理解當時政策的進步意義,又要確保今後不產生新的矛盾,不增添新的麻煩,不留下任何隱患,這的確是對企業主要領導駕御企業、處理複雜問題能力的嚴峻考驗。我們嚴格按照國務院有關文件精神,對清理的人員範圍、處理辦法等作了詳細的規定。爲了確保萬無一失,不留後患,又專門制定了配套辦法,即《實施細則》,進一步說明了政策依據、符合解決範圍的人員、操作程序及有關問題的解釋與說明,從制度層面保證瞭解決方案的嚴肅性、全面性,縝密性。

三、解決處理歷史遺留問題的主要方法

1、傾聽訴求,將心比心

在集訪的整個過程中,企業建立了暢通的訴求體系,要求所有幹部都是上訪者的接待員,所有幹部都要耐心地傾聽上訪者的訴求,將心比心,站在上訪者的角度去解疑釋惑,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讓所有上訪者盡情傾訴,發泄其想法及不滿。同時要求,所有幹部尤其是各單位一把手要對上訪者反映的問題進行分類,及時反饋上訪者訴求,對於不能直接答覆的訴求,諮詢職能部門後,主動上門做工作,使上訪者感受企業是真正重視他們的訴求,拉近上訪者與企業的距離,爲解決問題樹立企業積極的姿態,營造良好的解決問題的氛圍。

2、正視矛盾,分清主次

正視矛盾是解決矛盾的前提,分清主次矛盾是解決矛盾的關鍵。我們至始至終都以積極的姿態面對矛盾,也從沒有迴避矛盾,更沒有隱瞞和壓制矛盾,認認真真分析各類矛盾的類別,區分出與政策有關的矛盾,抓住主要矛盾。在集訪期間,退休教師也來上訪,我們明確告知他們的問題不屬於這次內退職工的範圍,待內退職工反映的問題徹底解決後,再針對退休教師反映的問題加以研究解決。同時,即使是內退職工反映的問題也有辦理內退無關的事情,我們同樣也分離出來,這樣,就較好地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對順利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起到了關鍵作用。

3、胸懷全局,體現個

解決內退問題,是十分敏感和棘手的工作,稍有不慎,則會影響全局,釀成不可挽回的影響和後果。因此,在處理這一問題時,企業主要領導胸懷全局,謹小慎微籌劃解決方案,確保既解決企業內退問題,又不引起地區其他企業內退職工因互相攀比帶來的不利影響。企業先後走訪了政府和類似企業,經過認真分析,內退現象普遍存在,且具有共性,但考

慮到企業的具體問題和個性問題。我們在制定措施和辦法時,就特別有針對性,既解決了企業的矛盾,又沒有給面上帶來任何不良影響。幾年的實踐證明,通過分析企業的特點和個性,所制定的解決辦法是正確的,經受了考驗。

4、信息暢通,掌握主動

當今社會是信息時代,誰掌握的信息越多誰就越具有主動權。信訪穩定工作特別處理和解決內退問題,也是同樣的道理。爲了收集最新最準確的信息,我單位利用各個渠道收集信息,除了通過各單位、各支部公開的渠道收集信息外,我們有針對性安排不引起內退職工懷疑的人員深入內退職工經常聚集的地方瞭解內退職工談論的情況,尤其是瞭解骨幹人員的想法,然後將內退職工最新的思想動態反饋給主管領導。這對於企業掌握工作的主動權,作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制定正確的解決辦法和政策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5、政策攻心,曉之以理

做信訪穩定工作,在任何時候都需要始終堅持以政策爲依據,運用政策攻心,言之有理,拘之有因。我們處理內退問題時,始終堅持了這一點。我們制定好文件後,並沒有立即出臺,用了四多月的時間進行政策攻心。我們安排有關人員故意將文件的主要內容和主要精神散佈於內退職工當中,觀察其反應,瞭解其變化。同時,表明企業的態度,不作任何許願,決不突破政策,一視同仁,嚴格依據政策和文件執行。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企業會最大限度的考慮職工的利益。在正式出臺文件之前,黨委書記通過直播的方式發表電視講話,黨委書記飽含對內退職工的關愛之情,心繫對企業發展的擔心與顧慮,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再次闡明政策及實施辦法,號召全體職工與家屬共同爲企業快速發展營造和諧穩定的環境而努力。黨委書記就解決穩定問題發表電話講話,在企業發展史上尚屬首次,其方式新穎,覆蓋廣泛,爲迅速解決內退問題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6、責任到位,羣策羣力

信訪穩定工作不僅僅是信訪部門的職責,它需要各單位的共同努力。同時,做好信訪穩定工作需要明確各級領導的責任,並將責任落實到位,羣力羣策,形成大信訪格局,推動整個信訪穩定工作的有效開展。我們在解決內退問題時,較好地調動了企業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將責任落實到具體人頭上,形成企業主要領導抓總,分管領導分片負責,各單位一把手負責本單位的責任體系。其次,全體動員,發動職工,積極宣傳穩定對企業發展的重要作用,營造發展離不開穩定,發展需要穩定的濃郁氛圍。同時,充分利用內退職工的親戚、朋友之間的情感紐帶,深入家庭,開展工作,集各方之力量,匯各方之智慧,形成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立體工作格局。

7、團結多數,孤立少數

對於絕大多數內退職工,其訴求是合理的,其要求也是正常的。我們通過深入瞭解,很多內退職工是想通過正常的渠道來反映他們的訴求,不願意參加集訪。另外,由於他們的子女大多也在企業上班,絕大多數內退職工不願看到因集訪影響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內心還是希望企業發展的越來越好,有些是抹不開面子,是被迫參加組織者進行的集訪,真正鬧事的人是極少數別有用心的人。在得出這樣的判斷後,我們就依靠和團結全體幹部職工集中精力做好大多數內退職工的思想工作,孤立小數。實踐證明,只要大多數人思想統一了,穩定了,企業就有了穩定的基礎。

8、依靠政府,維護秩序

緊密依靠政府,是做好信訪穩定工作尤其是處理和解決集訪事件的一條重要經驗。正常來說,政府是正面價值取向的代表,也是合法和正義的代表。依靠政府,可以規範上訪者的行爲,更可以使集訪事件處於理智狀態,避免走向極端。由於,我們長期於當地政府保持良好的政企關係,在企業發生集訪事件期間,政府主動幫助我們,主動出面幫企業做工作,主動向退休人員進行普法宣傳,講解政策,反覆告戒不要有違法行爲,要用合法的形式表達訴求,有力地配合()了企業的信訪穩定工作。

總之,信訪穩定工作關係到人民羣衆的切身利益,關係到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做好新形勢下的信訪穩定工作,尤顯得格外重要。只要我們在信訪穩定問題上原則把握得當,方式方法合理,就一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實爲企業發展服務。

【第4篇】歷史街區保護的調研報告

保護歷史街區是人們痛定思痛的選擇。歷史地段保護的概念是20世紀60年代形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的經濟恢復發展,城市中開始了大規模的住宅建設,當時普遍的做法是拆掉老城區,蓋起新樓房。但是這樣做的結果是改善了建築,卻破壞了歷史環境。城鎮歷史聯繫被割斷,特色在消失。人們開始意識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割斷歷史,而文物古蹟、歷史地段等正是這些歷史文化發展的實物例證。所以,除了保護文物建築之外,還應保存一些成片的歷史街區,保有歷史的記憶,保存城鎮歷史的連續性。中國正式提出歷史街區的保護是在1986年,國務院在公佈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文件中指出:“對文物古蹟比較集中,或能完整地體現出某一歷史時期傳統風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區、建築羣、小鎮村落等也應予以保護,可根據它們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公佈爲當地各級歷史文化保護區”。這是保護歷史遺產的重要舉措,從此形成了保護文物古蹟、保護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歷史文化名城的分層次的保護體系。2011年開始實施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

一,武漢歷史街區保護現狀

1,保護歷史街區,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

武漢市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武漢的優秀歷史建築融西方建築的古典浪漫和民族建築含蓄典雅爲一身,匯金融、商業、居住、宗教、外交、工業建築爲一體,集中體現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建築藝術和武漢市近代經濟發展和社會歷史的演變,是不可多得的歷史和藝術瑰寶。

武漢近代歷史建築的發展始於晚清,盛於民國,衰於淪陷。主要是兩部分:1861年漢口開埠至1945年抗戰勝利期間的近代歷史建築;上世紀50年代的現代風貌建築。

1861年漢口開埠,英、俄、法、德、日五國,在租界相繼建立了西洋風格的領事館、工部局,興辦洋行、銀行和工廠;傳教士在漢興辦教堂、學堂、醫院。薈萃了古典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哥特式等主要建築風格。隨着洋務運動的興起,建立了大批近代工廠、火車站、學堂等,這些建築有的純西式,有的中西合璧。清末和民國時代,民間人士構建了近代工廠廠房、裏份住宅、私人洋房和別墅。這些建築成爲武漢城市由傳統走向近代的表徵。1938年,武漢淪陷,日本的侵華戰爭給武漢的建築帶來毀滅性的破壞。上世紀50年代,蘇聯援建了武漢鋼鐵公司、武漢重型機牀廠等重工業項目,興建了中蘇友好宮、武漢劇院等文化設施,留下了大批時代特徵鮮明的風貌建築。

XX年4月1日,實施了《武漢市舊城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管理辦法》,確定了優秀歷史建築保護的基本原則、行政管理部門和產權人、使用人的保護責任,規範了優秀歷史建築的使用行爲。經過認真調查論證,按照“集中成片,規模效應”的原則,確定了4批、124處優秀歷史建築,建築面積約50萬平方米。確定了漢口原租界風貌區、漢口漢正街傳統商貿風貌區、漢陽舊城風貌區、武昌舊城風貌區等四大歷史風貌區。

漢口原租界風貌區:核心爲一元路、青島路和珞珈山路三個街區,現存1000多幢風格迥異的歷史建築基本保存完好,數十棟典型歐式風格的建築密佈其間,宛如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建築博物館。漢陽舊城風貌區:位於漢陽顯正街地區,包括一批教堂、古建築、古剎、古樹名木。武昌舊城風貌區:以閱馬場、曇華林、農講所、長春觀爲核心,一批歷史建築保存比較完整,尤其是曇華林街區,集中保存了一批晚清至民國時期的歐式建築和江夏民居風格的中國傳統建築。

對尚未納入保護範圍而又具有保護價值的歷史建築實行搶救性保護,市局組織了七大中心城區歷史建築資源調查,對建成50年以上符合評定標準的歷史建築,全面瞭解其建築藝術特色、歷史沿革、質量等級和產權狀況。共調查歷史建築434處,總建築面積60.48萬平方米。其中具有保護價值的歷史建築160處,建築面積38.18 萬平方米。發掘和整理出了一批極具特色和保護價值的歷史建築,如:江漢醫院、老亨達利、老華康副食、友誼路電信局等,在建築造型和建築工藝上,均代表了當時比較高的建築技術水平;黃陂二里、車站路8號、吳家花園等建築,很好地體現了西方建築風格與東方建築風格的糅合與交融;安徽會館、新安書院建成較早,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點,歷史文化價值較高。

經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批准,黃陂區木蘭鄉大餘灣村在XX年被授予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稱號。大餘灣是省文物保護單位,其村落始建於明末清初,全村現存50多戶,石屋石砌,雕樑畫棟,屬典型的明清風水建築格局。據村譜記載,該村先祖曾有過“一門三太守,五代四尚書”的輝煌歷史。該村的雕匠、畫匠、石匠、木匠均遠近聞名。而最爲有名的是窯匠,曾有“十漢四窯匠”之說。大餘灣村是古人遺存的恬靜、淡泊的田園,村民至今仍然保持着舊時的民俗民風。

2,近三十年成了武漢市老建築加速消失的三十年。

截止至2011年,民俗專家劉謙定所統計的100處被拆的老房子中,76處是“拆除消失的歷史建築”;有10處是市級優秀歷史建築,如葉挺24師師部舊址、革命先烈施洋故居、革命先烈項英故居、俄國領事館官邸舊址等;有6處是“被易動原址的歷史建築”;還有18處爲“夷平再建的歷史建築”。張之洞鄂園、利濟路電廠及江夏民居之類具有歷史價值的老建築相繼被拆。

武漢市近代最早的裏份,曾經一度保存完好的裏份,也在一夜之間成了歷史。裏份內,不同風格的建築房屋,中式石庫門、土庫門、歐式小洋樓以及中西合璧的門樓應有盡有。石庫門的門頭裝飾大多采用傳統的花鳥蟲魚圖案,高雅而不失富貴氣派。住宅內的局部裝飾也很細緻,一些木製門窗爲格子窗,窗子下半截鑲條環板,做工精細,花心及腰華板的裝飾,精緻的木欄杆體現了傳統民居精巧、素雅的裝修風格。裏份民居也針對武漢火爐城的特點,講究解決室內高溫的設計,房內有良好的通風和增設的遮陰設備。裏份起源於漢口開埠後的19世紀末,至1949年全市共有裏份208個,主要分佈在漢口的江岸區、江漢區。到1996年,僅有140條;到1998年,又有30條被夷爲平地;XX年下半年,武漢市規模最大的裏份——生成裏,也在機器的轟鳴聲中消失。

白沙洲陳家巷裏曾有一棟百年老宅,名曰“盧家老宅”,始建於1892年。當時盧家是白沙洲五大竹木商之首,所建豪宅僅住房就有500多平方米,另有平行建的一方戲臺。盧家老宅沿中軸線、天井層層遞進、三合院泗水歸堂,這是“江夏民居”最後的標本。XX年,這座老宅在被評爲“武漢市一級優秀歷史建築”的前3個月,被夷爲平地。

再建的歷史建築,讓人記憶深刻的是中蘇友好宮。1956年,由原蘇聯援建的中蘇友好宮(武漢展覽館前身)在漢建成,武漢同北京、上海、廣州併爲四大會展中心城市,撐起中國會展業的天空。1995年的一天,原中蘇友好宮被實施爆破。全國共有4個蘇聯展覽館,至今北京、上海、廣州的展館都還在,唯獨武漢的展覽館沒有了。青山區的紅房子也在一片片地消失。

2011年,不顧包括市多名人大代表在內的公衆的反對,爲修建地鐵站,江漢路上的四季美、精益眼鏡店、鄒協和金號、人民飯店等多處中華老字號歷史建築,以及具有上百年曆史的生成北里整個歷史街區,將整體拆遷,爲地鐵2號線江漢路站“讓路”。其中,位於花樓街和交通路交會處的鄒協和金號,建於1920年以前,現爲“永和豆漿”,是武漢市掛牌保護的優秀歷史建築。

已確定的四個歷史風貌區中,花樓街,鄱陽街已被夷爲平地,漢正街正在整體拆遷。長堤街上有幾個大工地正在開工。位於曇華林附近的惲代英故居已拆除。

打響武昌起義第一槍的熊秉坤的故居被人偷偷推倒,百年老宅只剩下殘垣斷壁。僅僅一個月後,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的武漢舊居也差點被拆。

在國務院批准的99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武漢市是在1986年12月8日第二批獲選的。在入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方面,武漢因地面古建築較少而推遲入選。“武漢8000平方公里的版圖,30年時間新建築就佔了90%,老城區還有多少老房子?”目前武漢的老房子範圍已微乎其微,幾十年的建設,新房子的範圍早已是老城區的幾十倍了。如果現在的老建築仍在加速消失,武漢“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這頂帽子恐怕就要亮紅燈了。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已進行三屆,武漢送不出像樣的參賽項目。

二,歷史建築消失的原因與解決辦法的經濟理論分析。

從經濟學角度看待歷史建築,可以發現歷史建築具有商品與公共物品的雙重經濟屬性。一方面,作爲不動產,歷史建築具有商品的特徵,擁有房地產的價值,可以帶來經濟收益;另一方面,歷史建築處於城市之中,無償給公衆帶來形式美感和文化愉悅。正是由於其雙重屬性,歷史建築保護的成本與收益也不同於一般商品。

歷史建築保護的成本包括二個方面:一是機會成本,即歷史建築佔有的土地成本。二是維護成本,指對歷史建築進行修復、改善,日常管理的費用。

歷史建築保護的收益也包括兩部分,一是內部經濟收益,包括租金、商業收入,和其他作爲經濟場所(如辦公、酒吧、博物館)所帶來的收益。二是外部經濟收益,指歷史建築施加給社會的某些效益,而這些效益不能由歷史建築的所有者直接獲得。例如,無償給公衆帶來形式美感和文化愉悅。由於歷史商業街區的改造成功,周邊地價、房價均大幅度增值,獲得巨大的經濟收益。

因爲歷史建築成本巨大,特別是經濟高速發展時期對土地的需求使得歷史建築成本巨大的機會成本不斷攀升。而內部經濟收益較低,加之其社會效益、文化效益、土地增值效益的輻射範圍往往超過自身基地,使得周邊區域獲得經濟收益,而保護的投資者卻不能直接獲得相應的利益,故保護的成本與收益往往難以平衡,歷史建築的保護動力嚴重不足。加上我們不少歷史建築產權不清,使用者更無動力去保護它。

目前,在社會上有一些自發形成的保護歷史建築的個人和組織,在保護老建築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和 “江夏民居”“漢口裏份” 這些沒有名份的武漢特色建築類似,曇華林原來也沒有任何名份,但在民間人士劉謙定及有關專家學者的共同呼籲下,它的命運終究得到了改寫。但因爲保護歷史建築帶來的收益無法變成保護者本身的利益。所以,這股力量也是有限的,更多的人還是一種搭便車心裏:希望別人去保護,而自己坐想其成。

歷史建築保護的成本超過了它的收益。歷史建築就不可避免地面臨消失的命運。反言之,保護歷史街區也要從兩個方面着手:一是提高歷史建築的功能,二是降低歷史建築保護的成本。

1,提高對歷史建築的外部性功能的認識,開發歷史建築的使用功能

對歷史建築的外部性功能要給予足夠的認識,特別歷史建築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且越來越稀缺,能保存下來的歷史建築會越來越寶貴。很多老建築老街區在推土機的歡唱聲中消失。就是我們低估甚至沒有考慮歷史建築的外部性功能,在舊城改造中,如果我們對歷史建築的外部性功能不能給予足夠的認識,我們將鑄成大錯,而且是一錯再錯。

要開展各式各樣的宣傳活動,宣傳歷史建築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審美價值、科學研究價值、社會價值,旅遊價值。宣傳歷史建築在社會教育、歷史借鑑和供人研究、鑑賞上的價值。不僅要站在今天的角度看問題,而且要面向未來看問題:不斷的發展使得發展的重要性逐漸降低。而不可再生的歷史建築,其價值會爆長。

直接提高內部收益。歷史建築具有一般建築不可比擬的優勢,如悠久的歷史、精美的形式、獨特的風情等等,因此,歷史建築可以突出建築、文化、歷史等營銷主題,提供個性化的產品與具有高附加值的服務,開闊的市場,實現效益的增長。成功的歷史建築保護案例不勝枚舉,如上海的外灘3號、6號、8號等建築羣保護中,許多外國頂級品牌紛紛搶駐,它們用歷史建築的華麗外衣提高自身產品的美譽度與尊貴感,開拓逐步發育的高端市場,而這些頂級公司的入駐也帶來了歷史建築保護收益的最大化。上海的蘇州河畔新天地,把歷史廠房,一些老的倉庫,賦予現代的開發理念,集休閒、娛樂、餐飲、購物於一身的“時尚沸點”發展,成爲一種經典。上海石庫門“新天地”項目,該項目是新、舊街區互動開發的典型案例。由於大片保留了里弄格局,並且動用了大量的人力和資金,保留了和修復了石庫門建築的外觀立面,細部和里弄空間的尺度,並對建築內部進行較大改造,使其適應了現代辦公、商業、居住、餐飲和娛樂等現代生活形態,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切實拉動周邊地價上漲,獲得了始料未及的巨大成功,成爲歷史街區更新的成功樣板。但是,“新天地”項目的成功也付出了高昂的改造成本,原住民的大量遷出與過度的商業和旅遊開發,破壞了該街區的原有風貌。

保護歷史街區,開發旅遊資源。不僅要強調對單個老建築的保護,更要強調對整個歷史街區的保護,對單個老建築的保護是無法保護城市的歷史風貌的,而對整個歷史街區的保護能形成規模效應,帶動旅遊業的發展。甚至可以考慮將某些單體老建築遷移至歷史街區。以提高歷史街區老建築的數量。

爲了推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國家自2011年以來,已連續三年開展“中國十大歷史名街”評選,每一個的街道都成了其城市旅遊的金字招牌。成了他們的聚寶盆。

第一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名單

北京市國子監街 山西省平遙縣南大街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中央大街 江蘇省蘇州市平江路 安徽省黃山市屯溪老街 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 山東省青島市八大關 山東省青州市昭德古街海南省海口市騎樓街(區)(海口騎樓老街) 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八廓街

第二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名單

江蘇省無錫市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重慶市沙坪壩區磁器口古鎮傳統歷史文化街區 上海市虹口區多倫路文化名人街 江蘇省揚州市東關街 天津市和平區五大道 江蘇省蘇州市山塘街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昂昂溪羅西亞大街 北京市菸袋斜街 福建省漳州市歷史文化街區 (漳州古街) 福建省泉州市中山路。

第三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名單

山西省晉中市祁縣晉商老街、浙江省杭州市清河坊、安徽省黃山市歙縣漁梁街、河南省洛陽市澗西工業遺產街、江蘇省無錫市惠山老街、上海市徐彙區武康路歷史文化名街、廣東省潮州市太平街義興甲巷、福建省長汀縣店頭街、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南詔古街、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翹街、

對照這些獲選名街和不少入圍的落選者,武漢的幾條街還有不少差距。但我們一定要將獲得一,兩條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作爲我們的奮鬥目標。河南省洛陽市澗西工業遺產街的參評給予我們的振動更大,它們就是用五十年代的紅房子經過兩次申報而一舉成功,而我們的紅房子正在被當成危房而被成片地拆除。

2,利用補貼與市場的手段解決外部性問題

產生負外部性(如污染)的經濟主體並未承擔社會用於治理負外部性的費用,政府通過徵稅的方式將污染成本加到企業的成本中去;而對於產生正外部性效益的經濟主體,政府應給與補償。保護歷史街區產生了很大的正外部性。按照此理論,政府應對保護歷史街區的民衆予以補貼。在國外,大凡建築超過50年,房屋的所有者就會向政府申請老建築保護,並從政府領取補貼。若產權清晰,補貼的應該是房主,但我們的產權很複雜,只能將居住者視爲房主。

以英國經濟學家羅納德?科斯(ronald coase)爲代表的產權管理思路則認爲,外部性問題的解決無須政府幹預,通過產權明晰化,並依靠有關部門方面的協商和談判,足可使外部性問題得以合理解決。因爲,科斯認爲政府的調節機制本身並非不要成本,他主張通過經濟主體間的談判來解決外部性問題,只要在財產權明晰,且交易費用爲零,市場機制會找到最合理的辦法,並使資源達到最優狀態。

在歷史建築保護與開發過程中,歷史建築的外部經濟性體現爲對周邊產業經濟利益的提升,周邊的地產商、商業運營者是外部經濟性的受益者。根據科斯定理,在產權明晰的情況下,可以由這些地產商和商業運營者與歷史建築所有者進行談判、協商,促使這部分外部經濟效益迴歸歷史建築;或者直接將歷史建築以及受其外部經濟性密切影響的地產商、商業運營者進行合併,合併後歷史建築的外部利益自然內部化了。

上海新天地項目是歷史建築的保護與周邊地區的整體開發的典型實例,香港瑞安地產公司將上海傳統里弄建築保護和緊鄰地塊的房地產開發結合起來運作,在開發前期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進行了歷史建築保護,提升了街區的區位價值,通過周邊地產的升值實現了歷史建築外部經濟性的內部化。

“武漢藍灣俊園”樓盤在保護歷史建築和發展現代住房的過程中,使整個樓盤得到升值。始建於1919年的商辦紡織股份有限公司,是李子云先生創辦的紡織廠,代表近現代風格,當時動工時發現此地有歷史建築,開發商將有限公司的辦公樓整修成爲小區會所,後來升級爲市級文物保護建築,樓盤的文化品位頓時提升。

明晰老建築的產權有利於歷史街區的保護,與國外相比,我國曆史街區的產權問題更爲複雜。很多居住者不是原房屋的所有者,而通過拆遷,他們就能得到有產權的房屋,而且居住條件也能改善,他們對拆老子有着很大的動力。這個問題如果處理?政府能否承認他們的事實產權。

政府在政策中規定老建築不得買賣,這可能是考慮到老建築的產權問題太複雜。對於產權清晰的老建築。應該鼓勵老房子通過市場交易而讓懂它的人擁有。

3,政府規劃是降低保護成本的最有力手段

在降低保護成本方面,關鍵是要降低土地的機會成本,國外在此方面有很成功的做法,那就是不在老城區建新城,我國的青島,夏門等也是沿用了這一思路,據研究文獻,若即要保護老城,又要在老城中建新城,則會矛盾重重。所以,要保護歷史街區,很重要的一點是不要在歷史街區建新樓,更不允許搞“大拆大建”的舊城改造。這就需要政府在規劃上嚴格把關,從目前情況看,好像只有曇華林有這個條件。整個武昌歷史文化風貌區沒有大的工地,所有的高樓均在中山路以外,這就是類似於在老城之外建新城的思路。這爲我們保護老城區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保護好曇華林,將曇華林打造成歷史文化街區,這是留給我們的最後一個機會。

XX年,啓動了曇華林歷史街區保護工程。該街區位於武昌老城區東北部、花園山北麓,規劃用地面積約1平方公里。這裏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碰撞、融合的標誌性歷史地段。已查明的歷史建築和遺蹟52處,其中3處爲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1幢建築列入了武漢市優秀歷史建築名冊。曇華林歷史街區融匯了自然生態文化、古城文化、中西合璧的建築文化、教育文化、宗教文化和街巷文化,集中展現了武昌近現代的文化生態環境。按照“以重點歷史建築風貌保護爲主,形成山、城、街巷、建築爲基本特色的歷史文化街區”的目標,具體實施了三期工程。一是仁濟醫院等八處歷史建築修繕及周邊環境整治工程;二是正街西段(胭脂路—得勝橋)道路綜合改造工程;三是花園山小森林建設工程。XX年,先期啓動了一期工程,列入首批修繕的優秀歷史建築有原仁濟醫院、孫茂森花園遺址、教士公寓樓、嘉諾撒仁愛修女會禮拜堂,曇華林34號、32號、81號江夏民居、翁守謙舊居等8處,修繕歷史建築5727平方米。

四,歷史風貌區建設的總體思路與原則

歷史風貌區建設的總體思路是:“保留建築風格,重現歷史魅力;完善內部功能,融合現代需求;優化社區結構,展現時代風采”。通過保護、整治和改造,挖掘優秀歷史建築的文化內涵,使之成爲中心城區的特色亮點和市場賣點,提升城市品味,打造文化品牌,繁榮武漢經濟。保護工作堅持了四項原則:一是保持原有建築風貌。保持原有的建築風格、整體造型和細部裝飾,採用先進的工藝和材料,在外觀上整舊如舊,有效保留和保護建築物所蘊涵的歷史沉澱、文化底蘊和地方特色。二是繼承和創新相結合。在保留原有風貌,繼承近代文化的同時,結合武漢特點和現代需求,對建築物內部徹底改造,提高建築物的綜合品質和使用功能。三是與周圍環境相協調。結合優秀歷史建築的地域特點、周邊環境、功能配置,制定高品位的規劃方案;在保護建築物外部歷史風貌的同時,提供現代的設施和功能。拆除周邊一般建築、提供公共活動空間,增設休閒文化設施、提高綠化覆蓋率,營造優雅的周邊環境。四是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通過保護改造,充分體現其歷史價值和觀瞻價值。通過建築物功能置換、內部改造、環境營造、商業運營,充分發揮歷史優秀建築的經濟價值,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

【第5篇】歷史調研報告

當前,企業歷史遺留問題一直是影響和阻礙衆多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處理和解好決歷史遺留問題,已是當今有些企業不得不面對現實問題。本文通過介紹企業歷史遺留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瞭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基本原則和主要方法。這些基本原則和主要方法在處理和解決本企業歷史遺留問題時發揮了重要作用,希望能對類似企業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起到參考和借鑑作用。

一、企業歷史遺留問題產生的原因

上個世紀90年代末,企業經營狀況較差,生產任務嚴重不足,企業爲了減輕負擔,通過減員增效的方式,依據有關政策,並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內退文件,對其中一部分職工辦理了內退。這種由於企業經營狀況不佳,所採取的內退辦法,在全國都普遍存在。但後來隨着國家宏觀經濟的好轉,企業自身通過採取有效措施,得以起死回生,經濟總量和經濟效益逐步提高,在職職工收入也隨之提高,內退人員的收入與同期未選擇內退的退休職工收入差別日漸明顯,這就導致了提前辦理內退的退休職工心理上極端不平衡。於是,衆多內退職工不斷到企業、地方政府集訪,反映企業當年不應給其提前辦理內退。

二、企業處理歷史遺留問題的基本原則

1、尊重歷史,面對現實

處理這一歷史遺留問題,必須遵照尊重歷史,面對現實的原則。如果割裂當時的歷史條件,單純地處理和解決這一問題,則無可下手。當時,作爲內退職工,所考慮的是企業萬一垮了,還不如辦理內退,不用上班還比在職職工收入高,他們自願選擇內退這條道路,()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是一種比較穩妥的辦法。他們辦理了內退,就不用承擔企業經營不佳的風險,相當於進入了保險箱,這一歷史環境企業與內退職工都必須尊重。在雙方尊重歷史的前提下,企業和內退職工也必須面對現實。儘管內退文件在當時具有進步意義,但許多內部職工與近幾年退休的職工相比,感覺吃虧了,這是一個現實矛盾。作爲內退職工,訴求有一定的合理性,兩者收入存在較大的差異,這種現實狀況,企業需要積極應對。

2、把握政策,實事求是

把握政策是做好信訪穩定工作的核心所在。如果企業僅考慮解決矛盾,不嚴格把握政策,則會偏離正確的方向,容易給其他類似企業帶來重大影響,甚至會影響地區類似企業的穩定。鑑於此,企業始終以國辦發文件爲依據,以實事求是的態度處理這一歷史遺留問題。企業既承認職工訴求的合理性,又不能單方面地站在企業或職工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企業只有全面、充分、實事求是地考慮問題產生的來龍去脈,認認真真分析其產生、發展、爆發的全過程,並採取符合政策的措施,才能從根本上處理和解決好這一歷史遺留問題。

3、不添新亂,不留後患

處理歷史遺留問題,本身就是難啃的硬骨頭。解決好歷史遺留問題,更是難上加難,既要充分尊重當時的特定歷史,充分了解當時的具體情況,充分理解當時政策的進步意義,又要確保今後不產生新的矛盾,不增添新的麻煩,不留下任何隱患,這的確是對企業主要領導駕御企業、處理複雜問題能力的嚴峻考驗。我們嚴格按照國務院有關文件精神,對清理的人員範圍、處理辦法等作了詳細的規定。爲了確保萬無一失,不留後患,又專門制定了配套辦法,即《實施細則》,進一步說明了政策依據、符合解決範圍的人員、操作程序及有關問題的解釋與說明,從制度層面保證瞭解決方案的嚴肅性、全面性,縝密性。

三、解決處理歷史遺留問題的主要方法

1、傾聽訴求,將心比心

在集訪的整個過程中,企業建立了暢通的訴求體系,要求所有幹部都是上訪者的接待員,所有幹部都要耐心地傾聽上訪者的訴求,將心比心,站在上訪者的角度去解疑釋惑,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讓所有上訪者盡情傾訴,發泄其想法及不滿。同時要求,所有幹部尤其是各單位一把手要對上訪者反映的問題進行分類,及時反饋上訪者訴求,對於不能直接答覆的訴求,諮詢職能部門後,主動上門做工作,使上訪者感受企業是真正重視他們的訴求,拉近上訪者與企業的距離,爲解決問題樹立企業積極的姿態,營造良好的解決問題的氛圍。

2、正視矛盾,分清主次

正視矛盾是解決矛盾的前提,分清主次矛盾是解決矛盾的關鍵。我們至始至終都以積極的姿態面對矛盾,也從沒有迴避矛盾,更沒有隱瞞和壓制矛盾,認認真真分析各類矛盾的類別,區分出與政策有關的矛盾,抓住主要矛盾。在集訪期間,退休教師也來上訪,我們明確告知他們的問題不屬於這次內退職工的範圍,待內退職工反映的問題徹底解決後,再針對退休教師反映的問題加以研究解決。同時,即使是內退職工反映的問題也有辦理內退無關的事情,我們同樣也分離出來,這樣,就較好地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對順利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起到了關鍵作用。

3、胸懷全局,體現個

解決內退問題,是十分敏感和棘手的工作,稍有不慎,則會影響全局,釀成不可挽回的影響和後果。因此,在處理這一問題時,企業主要領導胸懷全局,謹小慎微籌劃解決方案,確保既解決企業內退問題,又不引起地區其他企業內退職工因互相攀比帶來的不利影響。企業先後走訪了政府和類似企業,經過認真分析,內退現象普遍存在,且具有共性,但考

慮到企業的具體問題和個性問題。我們在制定措施和辦法時,就特別有針對性,既解決了企業的矛盾,又沒有給面上帶來任何不良影響。幾年的實踐證明,通過分析企業的特點和個性,所制定的解決辦法是正確的,經受了考驗。

4、信息暢通,掌握主動

當今社會是信息時代,誰掌握的信息越多誰就越具有主動權。信訪穩定工作特別處理和解決內退問題,也是同樣的道理。爲了收集最新最準確的信息,我單位利用各個渠道收集信息,除了通過各單位、各支部公開的渠道收集信息外,我們有針對性安排不引起內退職工懷疑的人員深入內退職工經常聚集的地方瞭解內退職工談論的情況,尤其是瞭解骨幹人員的想法,然後將內退職工最新的思想動態反饋給主管領導。這對於企業掌握工作的主動權,作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制定正確的解決辦法和政策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5、政策攻心,曉之以理

做信訪穩定工作,在任何時候都需要始終堅持以政策爲依據,運用政策攻心,言之有理,拘之有因。我們處理內退問題時,始終堅持了這一點。我們制定好文件後,並沒有立即出臺,用了四多月的時間進行政策攻心。我們安排有關人員故意將文件的主要內容和主要精神散佈於內退職工當中,觀察其反應,瞭解其變化。同時,表明企業的態度,不作任何許願,決不突破政策,一視同仁,嚴格依據政策和文件執行。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企業會最大限度的考慮職工的利益。在正式出臺文件之前,黨委書記通過直播的方式發表電視講話,黨委書記飽含對內退職工的關愛之情,心繫對企業發展的擔心與顧慮,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再次闡明政策及實施辦法,號召全體職工與家屬共同爲企業快速發展營造和諧穩定的環境而努力。黨委書記就解決穩定問題發表電話講話,在企業發展史上尚屬首次,其方式新穎,覆蓋廣泛,爲迅速解決內退問題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6、責任到位,羣策羣力

信訪穩定工作不僅僅是信訪部門的職責,它需要各單位的共同努力。同時,做好信訪穩定工作需要明確各級領導的責任,並將責任落實到位,羣力羣策,形成大信訪格局,推動整個信訪穩定工作的有效開展。我們在解決內退問題時,較好地調動了企業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將責任落實到具體人頭上,形成企業主要領導抓總,分管領導分片負責,各單位一把手負責本單位的責任體系。其次,全體動員,發動職工,積極宣傳穩定對企業發展的重要作用,營造發展離不開穩定,發展需要穩定的濃郁氛圍。同時,充分利用內退職工的親戚、朋友之間的情感紐帶,深入家庭,開展工作,集各方之力量,匯各方之智慧,形成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立體工作格局。

7、團結多數,孤立少數

對於絕大多數內退職工,其訴求是合理的,其要求也是正常的。我們通過深入瞭解,很多內退職工是想通過正常的渠道來反映他們的訴求,不願意參加集訪。另外,由於他們的子女大多也在企業上班,絕大多數內退職工不願看到因集訪影響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內心還是希望企業發展的越來越好,有些是抹不開面子,是被迫參加組織者進行的集訪,真正鬧事的人是極少數別有用心的人。在得出這樣的判斷後,我們就依靠和團結全體幹部職工集中精力做好大多數內退職工的思想工作,孤立小數。實踐證明,只要大多數人思想統一了,穩定了,企業就有了穩定的基礎。

8、依靠政府,維護秩序

緊密依靠政府,是做好信訪穩定工作尤其是處理和解決集訪事件的一條重要經驗。正常來說,政府是正面價值取向的代表,也是合法和正義的代表。依靠政府,可以規範上訪者的行爲,更可以使集訪事件處於理智狀態,避免走向極端。由於,我們長期於當地政府保持良好的政企關係,在企業發生集訪事件期間,政府主動幫助我們,主動出面幫企業做工作,主動向退休人員進行普法宣傳,講解政策,反覆告戒不要有違法行爲,要用合法的形式表達訴求,有力地配合()了企業的信訪穩定工作。

總之,信訪穩定工作關係到人民羣衆的切身利益,關係到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做好新形勢下的信訪穩定工作,尤顯得格外重要。只要我們在信訪穩定問題上原則把握得當,方式方法合理,就一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實爲企業發展服務。

屆高三歷史學科教學調研報告

屆高三歷史學科教學調研報告

溧陽市教研室 管 婷 、10、10

爲了促使全市高三歷史教師進一步更新教學理念,深入刻苦地鑽研教材和考綱,優化教學策略、探索教學規律,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益,我們對各校高三歷史的教學情況就教學計劃、課堂教學、備課作業、試卷評析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調查研究與分析,從中我們可以深切地領略和感受到高三歷史教師們全身心投入教學工作的熱情和奮發向上的敬業愛崗的精神,同時我們針對各校高三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建議和要求。

~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三歷史任課教師全市共有15位,其中省溧中、光華中學、南中、埭中、戴中均有二位歷史教師,市三中有四位教師,只有竹中是一位任課教師,從總體上看,各校高三的任課教師絕大多數是新老教師搭配,形成了以老帶新、以新促老較爲合理的教學格局。教師以學生爲本,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教學理念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大多數學校能堅持教學案一體化,課堂教學的理念、教學模式都有了較大的更新,課堂教學效益有了一定的提高。

教學計劃方面:

優點:

1、省中、光華、竹中、戴中教學計劃中指導思想明確,教學策略具體,教學課時安排詳細、能落實到每一週。其中省中有明確的大學聯考目標,力爭在常州市區的優先名次,注重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光華注重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與勾通,注重對學科基礎較差的學生進行面對面的輔導與激勵;南中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學進度中分兩塊:一快是課堂教學的進度表,內容包含新授課的中古史和單元複習課的中國近現代史上下冊,另一快是學生自主閱讀教材複習的內容安排,每一週都有學生閱讀複習教材的安排內容——《中國近現代史》,在此基礎上進行行跟進性訓練,以每單元25道選擇題爲題量,在安排表中請學生對照表格嚴格遵守。戴中有明確的分工合作,教學策略講究實效;竹中的計劃紮實有效、具體、具有可操作性,注重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

2、今年各校高三歷史教學進度基本一致,一般在11月的期會考試前完成《中國古代史》新授課的教學和單元複習教學,期會考試後進行中國近現代史的複習。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必須完成中古史、中近史、中現史三冊書的單元複習和主要專題的複習,期末參加常州市高三統考,教學任務比較艱鉅,但在與高三教師的交談中,幾乎所有的教師對完成今年的教學複習任務充滿了信心。

問題:

1、省中的教學計劃中措施不夠具體詳細,要切實進行集體備課,既要有明確分工,又要有密切的合作。

2、南中計劃中的指導思想要進一步明確,要確定大學聯考的努力方向和目標;三中計劃中指導思想、教學思路和措施明確,教學課時安排詳細,但教學設計沒有明確的分工合作。

3、埭中教學內容能落實到每週、每一個知識點,但缺少指導思想和具體的教學策略。

備課方面:

優點:

1、今年各校高三歷史教學除竹中只有一位任課教師外,其它學校均有二位或四位任課教師進行教學,大多數學校能進行共同研討集體備課、堅持實行教學案一體化。

2、省中、光華、南中能精心設計每一節的教學案,既貼近大學聯考、又貼近學生的實際,各校教學案基本上自成系列,教學案的質量較高。省中、光中、三中、戴中注重大學聯考精典題的解析,引導學生走近大學聯考,瞭解大學聯考的命題意圖和趨向。南中教學案規範、合理、有一定的新意,尤其注重結構圖示的創新和設計,化繁爲簡,便於學生記憶和理解。三中和竹中的教學案也在不斷地提高和優化。三中的學案設計切合學生的實際,選取的課堂思考題和訓練題貼近學生的基礎。

問題:

1、有些學校在教學案的設計中還存在着一些問題,如省中的學案中以填空的形式來紮實學生的基礎知識,這有其可取的方面,但用大括號小括號的形式更利於幫助學生從宏觀上構建網絡式的知識體系,更便於學生記憶。

2、戴中教學案要進一步優化,要減少剪貼的成份,儘可能電子備課,努力形成備課組內教學案一體化的系列。

3、一些學校的教學案設計中缺少大學聯考精典題一環的選取與回顧。

4、有些青年教師對教材、大綱的刻苦鑽研、正確把握不夠,集體備課後,不能很好地內化自己的東西。內功不夠紮實。

課堂教學方面:

這一次高三歷史教學調研共聽了15位教師的課。歷史課堂教學10節是優秀,優課率佔66%,4節是良好,1節是一般。

《高三歷史課堂教學一覽表》

優秀良好一般備註

省中2

光華2

南中21

三中111

戴中11

埭中11

竹中1

優點:

1、大多數學校的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理念比較新、能體現課堂教學的“二主”模式——教的主導和學的主體作用。能較好的引導學生構建歷史知識體系,從宏觀上讓學生把握歷史知識的整體結構,形成知識網絡之樹,從微觀上讓學生了解掌握歷史的基礎知識,同時分析、理解、掌握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及因果關係。創設的問題情景和教學情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的問題有一定的坡度和層次性,能注意到分層教學;能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層次全方位地分析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能環環相扣、層層深入,教師的引導、點拔、歸納到位,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較高。以“問題教學法”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以問題的創設來構建知識體系,再通過基礎知識、知識結構來解決實際面臨的問題情境,讓“問題教學法”成爲課堂教學的主旋律,讓學生真正地“動”起來。大多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注重“論從史出、史由證來”思維方法的有效訓練。

2、有些優秀教師能以學生爲本,師生活動頻繁,注重教學實效,在教學中不是把現成的歷史結論拋給學生,而是一環套一環,步步誘導學生感受歷史、感悟歷史,讓學生自己悟出結論、得出結論。注重讓學生在課堂中進行思維的交流與碰撞,讓學生對學生的思維過程和回答內容進行點評,讓學生形成一種正確的評價意識。南中、埭中的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漲,學習狀態良好,能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和思考問題,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時發出會心的的笑聲,課堂教學效果較好。

3、各校除了着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外,像光華、南中還堅持養成學生自主看書閱讀教材的習慣,在中古代史新授課教學的同時,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範圍中自主複習《中國近現代史》,並利用一定的時間對學生自學的情況進行考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形成滾動的自主複習的模式。

4、南中、三中在課堂上堅持進行紙筆訓練,每一節課前教師先設計好一小張既能構建知識體系,又在知識體系上“挖空”可以“填空”的默寫的材料進行訓練。天天堅持下去必有成效,因爲這樣做既能督促學生不斷地溫習,又能構建知識體系和夯實主幹基礎知識。

以上說明這些教師能深入的鑽研教材和大綱,積極地開動腦筋、精益求精地進行教學思路和策略的設計。他們對教學的執着和孜孜以求的精神令人感動。

問題:

1、有個別教師講課缺乏激情,仍以知識的羅列和知識的疏理爲主,以自己的講述和分析歷史概念、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爲主,甚至整個課堂教學一講到底,沒有留給學生思維的空間;沒有很好地或很少地創設教學情景和問題情景,不能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激活學生歷史的思維能力,教學觀念依然很陳舊,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學的了無興趣、索然無味。

2、有的學校雖然教師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認真設計了教案,但由於學生長期以來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因而學生的思維不能被激活,有的教師教學的應變能力較欠缺,教學的預設和生成關係處理得不好,教學效果不明顯。

3、有的教師上課時只顧自己教學任務的完成,不太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情緒和狀態。

4、有的教師在課堂中讓學生展示思維過程的時間太少或沒有,沒有形成讓學生之間進行思維的交流和碰撞。對學生思維過程或回答的內容不能夠作出很好的點評或點評不到位。學法指導的力度不夠,不能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爲學生所想所做。

5、在課堂教學中一問一答的思維訓練仍較多,紙筆訓練不能很好地落實,很少進行紙筆訓練。有的教師總認爲紙筆訓練太浪費時間,一道題目要花費太多的時間,教學進度和任務就無法完成了,沒有處理好個別學生的思維訓練與全體學生思維鍛鍊的關係。有的學校儘管已注意到紙筆訓練,但無論是理念上還是操作層面上都不夠到位。

6、歷史試題講評課的教學模式陳舊,有的教師沒有進行認真的統計和分析,沒有在課堂上向學生總體講明這一次測試結果的基本情況,基本上是一講到底,有的甚至還停留在講答案對答案的層面上,取幾個典型的錯誤教師自己講答案、自己分析,很少甚至沒有讓學生展示自己錯誤或正確的思維過程,讓學生起來講述發言的機會極少,不能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評價意識和進行解題思路及方法的指導。

練習批改方面:

優點:

1、各校在學案中都能堅持一課一練,能督促學生及時完成學案,並對學案進行全批全改,尤其是光華中學的教師注重學生學案中的質疑與反饋,對學生的質疑能做出及時的回答批語。省中教師精心設計和編寫《屆高三歷史思維訓練題》,每週2-3道主觀題讓學生獨立思考完成,對此能堅持賦分批改。

2、光華、戴中、埭中每週根據學生的學科基礎,佈置學生完成一至二道學科綜合性的有一定難度的題目,並能堅持賦分批改,戴中的學生能根據教師的批改,找出存在的問題或不足,及時進行訂正和補充。三中每週三利用1小時的時間進行每週訓練,題量是25道選擇題,三道主觀題,及時批改反饋,精講精析。

3、省中、光華、竹中等校教師能堅持將學生選擇題中的錯題進行彙總,在此基礎上進行跟蹤訓練與滾動性訓練。

4、埭中的李志良老師堅持要求學生,督促學生做好學案的預習工作,檢查批改認真,落實到位。

問題:

1、有些學校的作業批改力度不夠,大致批一個“勾”或一個“閱”,主觀題的批改沒有做到賦分批改。

2、有的學校不能很好地精心選取設計訓練題。教師做的題目沒有達到一定的量。

3、有的教師佈置了作業,但檢查批改不到位,學案中學生開了天窗,也沒有詢問原因,聽而任之。

4、練習題不能做到精練精講精析精評。

教學建議和要求:

1、要加強對教綱、考試說明、教材的深入研究,把握大學聯考命題的趨勢

綜合分析歷年大學聯考歷史命題的指導思想,高屋建瓴地提高備考的針對性,認真分析的大學聯考評價報告(評價報告是命題人與教學第一線的的教師之間的橋樑),同時對歷年來的大學聯考上海卷和廣東卷等進行深入的鑽研,以把握大學聯考的命題思路、趨勢和方向。要注意《考試說明》新增加的內容(與相比),並分析主要特點:(1)增加與知識體系有關的內容:(2)與熱點內容有關;(3)某一歷史階段重要的歷史內容等。這些內容要求學生必須掌握。這樣教師備課時才能做到心中有數。

近幾年國家教育部考試中心發佈的信息說明:將降低試題難度。這個信息對複習備考的指導意義是:一是重視基礎、重視課本;二是要求學生遇到容易題和中檔題不要粗心大意、馬馬虎虎,要拿足拿夠這部分的分值;三是對照《考試說明》,認真通讀教材。今年江蘇的大學聯考歷史試題,較大地提高了歷史學科能力考查的層次,加強了歷史思維能力的考查力度,略降低了“再認、再現重要歷史事實”的題量和分值。

2、夯實基礎、重視能力、將識記——理解——運用貫穿於整個教學複習過程

近年來歷史大學聯考雖然注重能力的考查,但是必須依託基礎。在教學複習中,針對歷史學科的這一特點,我們要求學生要“迴歸課本”,讀書讀書再讀書,要由厚到薄、由薄到厚地閱讀教材。要識記重要的史實、概念和結論,能夠再認、再現歷史的階段特徵、基本線索和發展進程。要讓學生真正認識到:記憶是基礎,不是目的,運用纔是學習歷史的最終目的。而理解是核心,在記憶和運用之間架起橋樑的就是理解,理解可以幫助更好的記憶,也只有理解了才能進行知識遷移運用,引導學生把複習的過程當成構建、整合知識的過程,把過去分散教學得來的知識,整理成比較系統的、有內在聯繫的知識,理解是學習歷史必不可少的一種能力和素質。在教學、複習中要把握好三者的關係,重點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和形成正確的歷史意識,學以致用。

在抓主幹知識的同時,重視對圖像圖表的判讀,注重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技能。重視對歷史地圖,歷史插圖(人物圖、文物圖、漫畫,照片)、表格等的複習訓練。對於課本中小部分也要重視起來,今年的大學聯考試題有些考題就涉及到小部分的內容,重視對小部分的複習要成爲師生們的共識。

3、要對傳統的專題複習進行改造和和整合。

傳統的專題複習從內容和形式來說有很多已較爲成熟和完善,如中國古代史的制度、經濟、文化、民專題族關係、對外交往等專題,中國近現代史的被侵略專題及抗爭、探索、發展、外交等專題,世界近現代史的資本主義發展、民族主義的發展、國際關係的演等專題,都是相當重要的主幹知識。這些基礎知識並非年年都考,但他們構成了思考問題的框架和背景,只有基礎的主幹知識搞紮實了,纔能有變通和創新。近兩年的大學聯考試題往往打破古今中外的框架,如今年江蘇卷的材料解析題26題“臺灣問題”的考查就是跨越了古今中外,28題考查的“經濟思想和政策”也是跨越了世界近現代史的,這種新現象就要求我們應對傳統的專題進行整合,以適應大學聯考的需要。比如可以在民族問題上將古代民族問題和近現代民族問題整合在一起,通過對比就可以發現一些新問題(民族矛盾這個概念在古代和近代的外延就一樣),得出一些新結論(只有在新中國才能真正實現民族平等和民族共同繁榮)。

4、要尋找專題或熱點問題的交叉點。

“大學聯考命題就是在知識交匯點上命題。”(尹宗禹語)我們在複習教學時往往是針對一個專題或熱點進行復習,但大學聯考命題則總是在多個熱點的交叉點上設置題目,從而形成新的專題內容。如今年江蘇卷的26題“臺灣問題”、27題的“民族統一戰線問題”、29題的“民族問題”、30題的向西方學習中國近代化的問題等都體現了專題和熱點問題的交叉,這樣設置,既不迴避熱點,又考查了考生多方面的能力,既不讓人感到意外,但想拿到高分還需要相當的實力,因此我們在平常複習時要有意識地尋找各個專題或熱點之間的連接點和交匯點。

5、要從高中課程改革的角度探索大學聯考試題命題的趨勢和內容。

新課程改革大張旗鼓地進行,這對的大學聯考必然會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在教學中要有所重視。今年的歷史試題是嚴格按照教育部考試中心頒佈的《考試大綱》命制,但在具體內容的選擇上,又明顯體現出與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的接軌傾向。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大轉變就是從完整的“體系性”的學科教學向“專題性”學科教學過渡。傳統的歷史教學強調要讓學生掌握一個完整的學科體系,而高中的新課程則把原有的學科體系濃縮爲數十個專題,從考試的角度來看,學生備考的難度要遠低於備考體系的難度。任何體系都是由若個知識點組成的,從理論上說,任何兩個以上的知識點都可以組合成爲一個命題範圍,因此,依據學科體系來命題具有複雜性和不確定性,因爲專題本身已經把考試的方向明確下來了。專題教學和專題命題具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因此要更多地嘗試從學科專題的角度進行命題。

舊課程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教材對所有的歷史問題都提供了明確的結論,而新課程則相反,從課程標準到教材,對許多歷史問題都沒有提供現成的評價,給學生的學習留下了一個較多的思考空間。今年的廣東卷已經採用了新課程的思路來進行命題操作,如“王安石教育改革”一題中的最後一問“你如何看待這些教育改革的措施”就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這個問題在教材中是沒有絲毫涉及的,而且題目本身也沒有提供任何材料供學生參考,考生只能憑自己的思考能力推斷出答案。命題者在設計評分標準時給予了閱卷人較大的自主權――“如果看法與答案要點有差異,但是言之有理,也可以酌情給分”。因此,在複習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不但要識記理解教材提供的結論,更重要的是思考這些結論是怎樣得出來的,自己又能否得出另外的結論?這是與新課程所倡導的過程性目標相統一的。

另外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實際,適當引用新教材中的相關理念、相關的知識,創設新的情境和問題,設計符合課改理念的問題,加強對學生的訓練。

6、要注重探究“研究性學習”在大學聯考命題中的趨勢

近年來上海卷以“彰顯能力立意、引領教改新潮”在全國範圍內令人矚目,取得了顯著了成效。而堅持主幹基礎知識的學以致用,考察學生觀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思維品質是上海卷強調的命題原則,即試卷要檢驗考生學生的基礎性和實效性。這方面的學習任務以往主要是通過接受性學習完成的,隨着課程改革的進行,探究性學習(或研究性學習)已成爲高中生學習的必由經歷。探究性學習中的確立主題、收集材料、實驗觀察、調查研究、合作交流、多元論證等步驟和方法是基於接受學習之上的高層次學習活動,對於鼓勵創新理念,培養綜合素質,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學複習中要注重探究“研究性學習”在大學聯考命題中的趨勢,研究上海卷的這類題目,把這類題目作爲範例,嘗試研究性學習命題的形式和內容。

7、要注重紙筆訓練、注重學法、大力加強學科能力的培養

每一節課要花4—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紙筆訓練,這一份紙筆訓練的材料須是上一節課主幹知識的內容,設計的形式是以構建主幹知識體系爲主,把其中的重要知識點或歷史概念“挖空”讓學生填寫,這樣操作的目的一是爲了督促學生對一節課的內容及時鞏固,努力做到堂堂清,另一方面也養成學生多閱讀教材自我構建知識體系。

要注重選擇題的實訓。選擇題要求以大學聯考的25道題爲訓練量每週一練,每隔一天進行10道選擇題的實訓,及時批改,及時統計分析,及時反饋,在此基礎上要求教師將學生容易出錯的題目進行詳細的剖析,讓學生充分展示思維的過程,並讓學生進行點評,讓學生之間進行思維的交流和碰撞,教師講評時要注意審題、解題技巧方法的指導和訓練,要將容易出錯的題目彙集起來,下一次再進行滾動性的複習訓練。

主觀題複習中要求從提高效率的角度入手,要用一道題去複習一大片,而不是用10道題押大學聯考一道題。努力做到:一是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二是要注意答題文表述的規範性;三要注意總結分析問題的一般方法;四是要以一帶十,舉一反三,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五是要注重對大學聯考中頻繁出現的常考的知識點和比較型題目、開放性題目、圖文地圖類題目解題技巧,答題規範性的訓練,尤其是比較思維能力,讓思路更開闊,更靈活。

8、結合教學和測試精講精評、要加強審題和解題指導

大學聯考的各類題型,都有一個審題問題。學生在審題中的失誤,是比較常見的現象。消滅或減少審題上的失誤,是比較常見的訓練,也是提高學科成績的重要方面。因此,在平時複習、訓練和測試講評中,有意識地加強審題指導,養成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非常重要。評講模式須急待改進,要構建一種新的試題練習講評教學模式,建議課堂講評的模式如下:

①小結整體情況、突出評講要點 ②展示思維過程、分類評析原因

③力求由此及彼、尋求解題規律 ④創設變式訓練、培養思維能力

講評時要講出“五個w”【即講出①此題考什麼(即命題者的意圖),②此題怎麼考的,③此題應該怎樣想(解題思路如何),④怎樣把前面的知識帶給學生(引導學生進行縱向和橫向的知識遷移),⑤此題怎樣改,變成一道新題(如何變換角度進行設問,舉一反三)】,讓更多的學生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師生對其回答進行點評分析,堅持集體講評與個別講評有機結合起來,要形成讓學生學會自行分析試卷的能力,引導學生掌握解題技巧,教師儘可能要分析透徹、點撥歸納到位,以提高試題練習講評的教學效益。

評要點晴,評是考的繼續、練的補充。試題評析應科學正確,要評出試題的特徵,要有利於學生開闊視野,啓發學生的思維;講要昇華,講思維要突出抓住關鍵題,找準突破口,使之逐漸升華爲技能方法,講解題方法,探索過程,讓學生從思維暴露過程中學會思考,領悟思維方法,並不斷積累,逐漸內化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然後,針對個別學生還要進行面評和學法指導。

9、要指導學生學會讀書讀教材

對中學生來講,教材是教師講課和大學聯考命題的依託,也是學生獲取系統的歷史知識和從事課外閱讀進一步開拓歷史知識領域的基礎。讀好教材要從這幾個方面着手指導:一、讀目標,讓學生了解全書的整體結構;二、讀課文,讓學生具體掌握歷史基礎知識;三、讀地圖、插圖,加強歷史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四、讀年表、查大事,樹立時間觀念。而這四個方面教師都須深入地鑽研其方法,要着力指導學生學會看書、讀書,養成會學習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要指導學生學會記憶歷史知識的方法並培養其記憶的能力,讓學生了解掌握一、濃縮記憶法;二、奇特聯想法;三、比較記憶法;四、順次記憶法;五、特徵記憶;六、諧音記憶法;七、自編口訣法;八、圖示記憶法的要領和方法。

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在課堂教學中要有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動腦、動手進行思維和訓練,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師生可對學生的思維進行點評;教師則重點講線索、講階段特徵、講線索結構、講歷史概念,並以近年大學聯考題中的典型試題做示範、讓學生學着去分析、去挖掘、去整理;要引導學生站在理論的高度來理解教材;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地理解教材;要引導學生挖掘教材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挖掘教材內容的現實性、開放性、探究性和綜合性。

10、應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投入和交流,努力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理想的歷史教學應是“穿越時空的對話、思維火花的碰撞、文明薪火的傳承”,其中“文明薪火的傳承”則顯示了歷史教學的教化功能。教師要利用歷史學科特有的優勢,教師要深入細緻地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情緒,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投入和交流,努力營造自由、寬鬆的學習氛圍。教學中,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相信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信心。要充分發揮對學生學習的促進作用,以組織者、參與者和服務者的身份,參與學習討論,促進學生展開積極能動的學習活動。用激勵性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對待學科成績較差的學生要有耐心、要有一顆寬容的心,要多看一眼,要不厭其煩,讓他們感到你的真誠,使他們覺得你是真心的關心他們,從而改變他們的學習態度。要充分利用情商,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發掘學生的潛力。

歷史教師形象調研報告

教師作爲一個授業解惑的職業,在很多方面需要掌握許多的知識和見識,同時也需要有很好的品質和素養,在教授學生學習時做好一個好的表率作用。爲了更好地投入教師事業,從事歷史教學工作,成爲同學們滿意的歷史教師,故特此調查同學們與家長心目中理想的歷史教師形象,以此來改進我們的教學課程,此次問卷調研針對福州地區兩所中學,我們分別製作了學生和家長兩份不同的問卷,旨在從不同的角度重新明確新時期對歷史教師的形象要求。因此調研數據主要是服務於未來將走上歷史老師職位的人員,從一些數據和總結中,給予他們一些意見,希望可以爲他們以後從事歷史教師時起到一定的幫助。

問卷分析

此次調查採用無記名問卷調查和採訪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問卷共發出500份,其中有效問卷465份,包括420名學生和45名家長。大學生還和一線歷史教師進行了專業技能交流。此次調研活動深入到中學學生和家長當中,廣泛聽取了同學們與家長最真誠的想法與建議,希望這次調研的數據和結論能爲完善課堂教學培訓內容,提升在校師範生專業技能提供借鑑。

此次調研主要結論有以下五點:

(一)堅實的專業知識、廣闊的課外知識和出色的課堂教學能力

老師作爲一個教授知識的職業,專業知識是相當重要的,同學們對於上課下課許多的疑惑之處,最直接的想法就是通過老師來進行答疑。因此這就要求,老師並不僅僅掌握本身的專業知識,對於許多的課外知識也要有相當的涉獵。但是這並不意味着,老師的知識是無限大的,老師有不懂之處,同學們總是比較喜歡與老師一起進行討論和解答。在此次問卷調查中,有92.1%的同學是希望老師遇到不知道的問題時,承認自己不會,承認自己有差距並和學生一起探討解題方法的。因此,老師同樣要有謙虛的態度面對學生的問題和見解。

與此同時,歷史雖然是過去,但是歷史教學卻要面向未來的,掌握現有的歷史的知識遠遠是不夠的,要時刻補充自己的知識儲量,學生對於知識淵博的老師總是會多幾分尊敬和愛戴,這也是和學生交流的基礎之一,這也是老師形象確立的基礎之基礎。

在選擇擁有一定現代多媒體技能的初畢業的歷史老師和有一定中學教學經驗的歷史老師時,很多的學生和家長都是希望兩個是合併的,爲此每一個師範生都要抓住每一次實習的機會,增加自己的經驗,瞭解更多的有利於教學的方式,這樣能更好的增加自己的能力和實力。

(二)豐富多樣的講課方式

現在的許多學校都有配置了多媒體教學,同學們現在也更是喜歡通過多媒體教學來上課,有49.3%的同學喜歡老師用通過幻燈片的形式來進行教學。爲此必要的計算機能力也是老師應該必備的。同時傳統的教學方式,同學們也是比較關注的,其中有28.9%的同學還是會比較喜歡老師用粉筆板書的形式進行教學。而值得關注的是,還是會有10.4%的學生認爲老師念教材,劃重點是有必要的。爲此,我認爲老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課程來選擇以哪種方式上課。例如,平常普通的課程可以通過幻燈片和板書相結合的形式進行上課,在活動課上可以採用較小組討論,活動的形式,而在學期末複習時可以採用劃重點的形式,讓學生們可以更好的掌握知識。這樣多形式的教學方式,同學們會比較容易接受,同時也可以加強同學們對學習上的把握。

(三)課堂氣氛與學生學習主體性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86%的人認爲教學方法是老師應該具備的重要素質之一,老師上課是否風趣是決定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超過半數的人喜歡風趣幽默,生動活潑,笑後即忘類型的老師,這也充分說明了歷史老師的教育風格還是應該以寓教於樂爲主,以重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爲主。增強課堂的互動,是教師和學生溝通和交流的最好的途徑,因此把握好這個橋樑,對於老師開展更多更加豐富的活動至關重要。

而課堂的活躍程度,最重要的一點無疑就是要把學生這個主體地位展現得淋漓盡致。在課堂上要積極發揮同學們的主動性,75%的人還是十分贊同老師上課提問的,但是有60.7%的同學只是看情況回答老師的問題,因此,老師在設置問題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喜好和學生羣體關注的熱點問題。課堂的提問環節無疑是課堂互動的重要環節,因此把握好問題的力度,是調動課堂氣氛的重中之重。在課後,68.7%的人很樂意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但是仍然有28.9%的同學只是在應付作業,那麼老師在佈置作業的時候同樣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興趣。

(四)教師的個人師德相當重要

老師的形象應該是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86%的人認爲歷史老師最應該具備的素質之一就是熱愛和尊重學生,因此老師的自身素質培養也相當重要,只有建立良好的師德才能真正實現教師形象的昇華。通過調查很少有老師會對學生使用強迫、壓制甚至體罰等教育方法,這是值得肯定的。我們應該看到老師的行爲,在一定程度上都會對學生造成影響。在問卷中,認爲老師對自己有存在影響的佔到了學生總數的91.1%,認爲因爲對一個老師的印象而影響自己的學習的也有着比較大的一部分。爲此,我認爲一個老師的個人素質和師德是很重要的,它會影響學生們對老師的印象,同時也會影響同學們對本科目學習的興趣,同時也會影響同學們的做人方式。因此這就需要每一位老師要培養良好的師德,這樣便可以更好的教書育人。

同時,調研結果顯示,傳統的師生關係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如今教師不僅充當着“嚴師”的角色,在課餘時間更多地也充當着“益友”的角色,師生互動的頻率進一步增加。

(五)聽取家長的意見,加強與家長之間的互動

在學生教育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的還有家長,許多的家長都希望知道自己孩子在學校中的表現,這就需老師們和家長有一個長期的聯絡機制。爲此,老師們要加強自己與家長之間的交流能力和聯絡能力,拓寬交流渠道,更好的對家長及時反饋學生們的情況,也使家長放心的將孩子放在學校中學習。

老師爲人師表,但老師也不是萬能的,老師也有犯錯誤的時候,勇敢地在學生面前承認自己的過錯,無疑是一個受益終生的教誨。因此,歷史老師更應該注重反思和總結,來確保自身形象的確立。注重從學生身上吸取養分,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通過此次調查研究,我們最終確立的歷史教師形象包括語言風趣幽默,生動活潑,和藹可親,平易近人,感情豐富,語言簡潔;能很好地掌控課堂活躍氣氛,並能夠很好地和學生交流等。對於尚在學校學習的師範生而言,這些能力都是亟待提升的能力,因此希望每一位師範生要努力朝這些方面努力,不斷增強自身的綜合素質,爭取做一名優秀的歷史教師。

【第6篇】歷史教師形象調研報告

教師作爲一個授業解惑的職業,在很多方面需要掌握許多的知識和見識,同時也需要有很好的品質和素養,在教授學生學習時做好一個好的表率作用。爲了更好地投入教師事業,從事歷史教學工作,成爲同學們滿意的歷史教師,故特此調查同學們與家長心目中理想的歷史教師形象,以此來改進我們的教學課程,此次問卷調研針對福州地區兩所中學,我們分別製作了學生和家長兩份不同的問卷,旨在從不同的角度重新明確新時期對歷史教師的形象要求。因此調研數據主要是服務於未來將走上歷史老師職位的人員,從一些數據和總結中,給予他們一些意見,希望可以爲他們以後從事歷史教師時起到一定的幫助。

問卷分析

此次調查採用無記名問卷調查和採訪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問卷共發出500份,其中有效問卷465份,包括420名學生和45名家長。大學生還和一線歷史教師進行了專業技能交流。此次調研活動深入到中學學生和家長當中,廣泛聽取了同學們與家長最真誠的想法與建議,希望這次調研的數據和結論能爲完善課堂教學培訓內容,提升在校師範生專業技能提供借鑑。

此次調研主要結論有以下五點:

(一)堅實的專業知識、廣闊的課外知識和出色的課堂教學能力

老師作爲一個教授知識的職業,專業知識是相當重要的,同學們對於上課下課許多的疑惑之處,最直接的想法就是通過老師來進行答疑。因此這就要求,老師並不僅僅掌握本身的專業知識,對於許多的課外知識也要有相當的涉獵。但是這並不意味着,老師的知識是無限大的,老師有不懂之處,同學們總是比較喜歡與老師一起進行討論和解答。在此次問卷調查中,有92.1%的同學是希望老師遇到不知道的問題時,承認自己不會,承認自己有差距並和學生一起探討解題方法的。因此,老師同樣要有謙虛的態度面對學生的問題和見解。

與此同時,歷史雖然是過去,但是歷史教學卻要面向未來的,掌握現有的歷史的知識遠遠是不夠的,要時刻補充自己的知識儲量,學生對於知識淵博的老師總是會多幾分尊敬和愛戴,這也是和學生交流的基礎之一,這也是老師形象確立的基礎之基礎。

在選擇擁有一定現代多媒體技能的初畢業的歷史老師和有一定中學教學經驗的歷史老師時,很多的學生和家長都是希望兩個是合併的,爲此每一個師範生都要抓住每一次實習的機會,增加自己的經驗,瞭解更多的有利於教學的方式,這樣能更好的增加自己的能力和實力。

(二)豐富多樣的講課方式

現在的許多學校都有配置了多媒體教學,同學們現在也更是喜歡通過多媒體教學來上課,有49.3%的同學喜歡老師用通過幻燈片的形式來進行教學。爲此必要的計算機能力也是老師應該必備的。同時傳統的教學方式,同學們也是比較關注的,其中有28.9%的同學還是會比較喜歡老師用粉筆板書的形式進行教學。而值得關注的是,還是會有10.4%的學生認爲老師念教材,劃重點是有必要的。爲此,我認爲老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課程來選擇以哪種方式上課。例如,平常普通的課程可以通過幻燈片和板書相結合的形式進行上課,在活動課上可以採用較小組討論,活動的形式,而在學期末複習時可以採用劃重點的形式,讓學生們可以更好的掌握知識。這樣多形式的教學方式,同學們會比較容易接受,同時也可以加強同學們對學習上的把握。

(三)課堂氣氛與學生學習主體性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86%的人認爲教學方法是老師應該具備的重要素質之一,老師上課是否風趣是決定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超過半數的人喜歡風趣幽默,生動活潑,笑後即忘類型的老師,這也充分說明了歷史老師的教育風格還是應該以寓教於樂爲主,以重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爲主。增強課堂的互動,是教師和學生溝通和交流的最好的途徑,因此把握好這個橋樑,對於老師開展更多更加豐富的活動至關重要。

而課堂的活躍程度,最重要的一點無疑就是要把學生這個主體地位展現得淋漓盡致。在課堂上要積極發揮同學們的主動性,75%的人還是十分贊同老師上課提問的,但是有60.7%的同學只是看情況回答老師的問題,因此,老師在設置問題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喜好和學生羣體關注的熱點問題。課堂的提問環節無疑是課堂互動的重要環節,因此把握好問題的力度,是調動課堂氣氛的重中之重。在課後,68.7%的人很樂意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但是仍然有28.9%的同學只是在應付作業,那麼老師在佈置作業的時候同樣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興趣。

(四)教師的個人師德相當重要

老師的形象應該是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86%的人認爲歷史老師最應該具備的素質之一就是熱愛和尊重學生,因此老師的自身素質培養也相當重要,只有建立良好的師德才能真正實現教師形象的昇華。通過調查很少有老師會對學生使用強迫、壓制甚至體罰等教育方法,這是值得肯定的。我們應該看到老師的行爲,在一定程度上都會對學生造成影響。在問卷中,認爲老師對自己有存在影響的佔到了學生總數的91.1%,認爲因爲對一個老師的印象而影響自己的學習的也有着比較大的一部分。爲此,我認爲一個老師的個人素質和師德是很重要的,它會影響學生們對老師的印象,同時也會影響同學們對本科目學習的興趣,同時也會影響同學們的做人方式。因此這就需要每一位老師要培養良好的師德,這樣便可以更好的教書育人。

同時,調研結果顯示,傳統的師生關係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如今教師不僅充當着“嚴師”的角色,在課餘時間更多地也充當着“益友”的角色,師生互動的頻率進一步增加。

(五)聽取家長的意見,加強與家長之間的互動

在學生教育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的還有家長,許多的家長都希望知道自己孩子在學校中的表現,這就需老師們和家長有一個長期的聯絡機制。爲此,老師們要加強自己與家長之間的交流能力和聯絡能力,拓寬交流渠道,更好的對家長及時反饋學生們的情況,也使家長放心的將孩子放在學校中學習。

老師爲人師表,但老師也不是萬能的,老師也有犯錯誤的時候,勇敢地在學生面前承認自己的過錯,無疑是一個受益終生的教誨。因此,歷史老師更應該注重反思和總結,來確保自身形象的確立。注重從學生身上吸取養分,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通過此次調查研究,我們最終確立的歷史教師形象包括語言風趣幽默,生動活潑,和藹可親,平易近人,感情豐富,語言簡潔;能很好地掌控課堂活躍氣氛,並能夠很好地和學生交流等。對於尚在學校學習的師範生而言,這些能力都是亟待提升的能力,因此希望每一位師範生要努力朝這些方面努力,不斷增強自身的綜合素質,爭取做一名優秀的歷史教師。

【第7篇】高三歷史學科教學調研報告

爲了促使全市高三歷史教師進一步更新教學理念,深入刻苦地鑽研教材和考綱,優化教學策略、探索教學規律,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益,我們對各校高三歷史的教學情況就教學計劃、課堂教學、備課作業、試卷評析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調查研究與分析,從中我們可以深切地領略和感受到高三歷史教師們全身心投入教學工作的熱情和奮發向上的敬業愛崗的精神,同時我們針對各校高三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建議和要求。

2022~2022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三歷史任課教師全市共有15位,其中省溧中、光華中學、南中、埭中、戴中均有二位歷史教師,市三中有四位教師,只有竹中是一位任課教師,從總體上看,各校高三的任課教師絕大多數是新老教師搭配,形成了以老帶新、以新促老較爲合理的教學格局。教師以學生爲本,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教學理念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大多數學校能堅持教學案一體化,課堂教學的理念、教學模式都有了較大的更新,課堂教學效益有了一定的提高。

教學計劃方面:

優點:

1、省中、光華、竹中、戴中教學計劃中指導思想明確,教學策略具體,教學課時安排詳細、能落實到每一週。其中省中有明確的大學聯考目標,力爭在常州市區的優先名次,注重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光華注重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與勾通,注重對學科基礎較差的學生進行面對面的輔導與激勵;南中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學進度中分兩塊:一快是課堂教學的進度表,內容包含新授課的中古史和單元複習課的中國近現代史上下冊,另一快是學生自主閱讀教材複習的內容安排,每一週都有學生閱讀複習教材的安排內容——《中國近現代史》,在此基礎上進行行跟進性訓練,以每單元25道選擇題爲題量,在安排表中請學生對照表格嚴格遵守。戴中有明確的分工合作,教學策略講究實效;竹中的計劃紮實有效、具體、具有可操作性,注重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

2、今年各校高三歷史教學進度基本一致,一般在2022年11月的期會考試前完成《中國古代史》新授課的教學和單元複習教學,期會考試後進行中國近現代史的複習。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必須完成中古史、中近史、中現史三冊書的單元複習和主要專題的複習,期末參加常州市高三統考,教學任務比較艱鉅,但在與高三教師的交談中,幾乎所有的教師對完成今年的教學複習任務充滿了信心。

問題:

1、省中的教學計劃中措施不夠具體詳細,要切實進行集體備課,既要有明確分工,又要有密切的合作。

2、南中計劃中的指導思想要進一步明確,要確定大學聯考的努力方向和目標;三中計劃中指導思想、教學思路和措施明確,教學課時安排詳細,但教學設計沒有明確的分工合作。

3、埭中教學內容能落實到每週、每一個知識點,但缺少指導思想和具體的教學策略。

備課方面:

優點:

1、今年各校高三歷史教學除竹中只有一位任課教師外,其它學校均有二位或四位任課教師進行教學,大多數學校能進行共同研討集體備課、堅持實行教學案一體化。

2、省中、光華、南中能精心設計每一節的教學案,既貼近大學聯考、又貼近學生的實際,各校教學案基本上自成系列,教學案的質量較高。省中、光中、三中、戴中注重大學聯考精典題的解析,引導學生走近大學聯考,瞭解大學聯考的命題意圖和趨向。南中教學案規範、合理、有一定的新意,尤其注重結構圖示的創新和設計,化繁爲簡,便於學生記憶和理解。三中和竹中的教學案也在不斷地提高和優化。三中的學案設計切合學生的實際,選取的課堂思考題和訓練題貼近學生的基礎。

問題:

1、有些學校在教學案的設計中還存在着一些問題,如省中的學案中以填空的形式來紮實學生的基礎知識,這有其可取的方面,但用大括號小括號的形式更利於幫助學生從宏觀上構建網絡式的知識體系,更便於學生記憶。

2、戴中教學案要進一步優化,要減少剪貼的成份,儘可能電子備課,努力形成備課組內教學案一體化的系列。

3、一些學校的教學案設計中缺少大學聯考精典題一環的選取與回顧。

4、有些青年教師對教材、大綱的刻苦鑽研、正確把握不夠,集體備課後,不能很好地內化自己的東西。內功不夠紮實。

課堂教學方面:

這一次高三歷史教學調研共聽了15位教師的課。歷史課堂教學10節是優秀,優課率佔66%,4節是良好,1節是一般。

《高三歷史課堂教學一覽表》

優秀良好一般備註

省中,盡在本站範文網。

【第8篇】【調研報告】我縣“民辦公助”保護歷史文物的思考

武義組工

大調研工作開展8個多月來,我縣各鄉鎮、街道,部門單位緊扣中心工作,立足自身職能,深入基層一線調研,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效果導向,積極探索務實管用的新舉措、新機制,撰寫形成了一批高質量、有價值的調研報告。縣大調研辦將精選部分調研報告進行刊登,供各單位學習參考。

本期刊發武義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董三軍同志撰寫的《我縣“民辦公助”保護歷史文物的思考》。

我縣“民辦公助”保護歷史文物的思考

武義縣在省內素有“文物大縣”的美譽,縣政府歷來重視文物保護工作,近年來,通過申請國保省保專項資金、積極爭取縣級財政資金開展重點文物修繕、採用“民辦公助”籌措民間資金等方式,積極推進文物保護事業發展。

“民辦公助”是以羣衆爲主體、政府給予一定資金支持興辦各種社會事業的一種建設模式。以文物保護修繕工作爲例,就是變政府主導爲政府引導,以財政補助爲輔,以文物所有人自籌資金爲主,吸引民間資本,充分調動農民羣衆的積極性,用活用好財政資金,妥善解決修繕難題。

part 1

武義文物資源現狀

我縣現有國保3處,省保10處,縣保67處,文保點78處,登錄點1457,合計1615處;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處,浙江省歷史文化村鎮6處(包含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按標準規範登錄的1615處不可移動文物中,古遺址40處,古墓葬25處,古建築1155處,石窟寺及石刻9處,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380處,其他文物6處。其中古建築佔總量分佈的71.5%,近現代代表性建築佔總量分佈23.5%,這兩類建築佔總量95%,成爲文物修繕的重點、難點。由於人爲和自然因素,這些建築存在不同程度的殘損情況,許多建築甚至出於瀕臨損毀的境地,保存狀況令人堪憂,亟需進行搶救保護。

爲了加大對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2022年開始,我縣嘗試以“民辦公助”形式對文物進行搶救性修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經過數年的摸索,2022年我縣出臺《武義縣文物和歷史建築保護利用工程實施方案》和《武義縣文物和歷史建築保護利用工程實施細則》,加快推進我縣文物和歷史建築保護利用工程和“民辦公助”項目建設。十多年來,累計對我縣260餘處歷史文物進行修繕補助,補助資金達650餘萬,吸引民間資金達3500餘萬。隨着我縣文物和歷史建築保護利用工程和“民辦公助”項目實施,縣內文物保護現狀已有較大改善,許多修繕後的宗祠、古民居等闢爲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廉政教育基地、文化禮堂及老年活動中心等文體活動場所,實現了保護與利用的有機結合。

part 2

推廣“民辦公助”,

保護歷史文物面臨的難題

近年來,隨着“民辦公助”的推廣,我縣歷史文物的保護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隨着經濟發展水平的迅速提高,文物保護工作仍存在較大的阻力和難題,筆者根據多年的文物工作調研,以在我縣俞源、郭洞、山下鮑、陶村、履坦等古建築相對集中的區域爲例,存在這樣一些普遍的問題:

01

保護意識與經濟發展之間矛盾

隨着新農村建設步伐的加快,村莊建設如火如荼。在這一過程中,一部分歷史文物被拆建、改建,導致古鎮、古街、古建築等歷史風貌遭到不同程度破壞。同時,人們對居住條件的改善願望愈發迫切,不少古建築已無法滿足現代生活需求,已逐漸被拆改。由於忽視對文物資源保護,嚴重缺乏對文物的保護意識和法律法規意識,缺乏“保護文物,人人有責”的社會責任意識,受利益驅動,一些重要文物逐漸損毀或消亡。

02

產權所有與保護修繕之間矛盾

從我縣文物的產權分析來看,縣域內的不可移動文物屬於私人所有的佔62.2%,屬於集體所有的佔29.6%,國有的佔7.6%。按照文物法律法規相關規定,不可移動文物是按照“誰使用、誰維修”的原則進行。但在實際操作中較難實施,人們認爲保護文物是政府的事,應由政府投入,不願按照文物法有關規定投入資金維修。特別是私人所有的部分民居產權牽涉人員多,若無人牽頭或無法達成一致意見,修繕計劃就被擱淺。屬於集體所有的,很大一部分逐漸成爲村民堆放雜物的公用建築,無人對其展開保護、修繕,導致不少文物建築損毀嚴重。

03

資金投入與修繕費用的矛盾

我縣對歷史文物修繕主要採用“財政投入”和“民辦公助”兩種形式,2022年開始縣財政每年安排資金300萬元,用於民辦公助費用在100萬元左右,相對於我縣豐富的文物和歷史建築資源,財政資金缺口是巨大的,只能部分補助。大多數文物位於經濟水平欠發達的山區,經濟基礎薄弱,無力承擔日常養護和搶修修繕工作,與此同時,社會資金的投入渠道狹窄,依靠羣衆集資,資金量有限,衆多文物面臨“沒錢修、沒人修”的窘境。

04

開發利用與循環保護的矛盾

隨着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村落等項目建設力度的不斷推進,不少歷史文物已經得以修繕,但也面臨一個難題,開展修繕保護後,因缺乏有效利用,沒有旅遊、資金輸入,往往閒置下來,修繕效果不能得到長時間保持,容易形成不良循環,對於出資者並沒有相應的回報,修繕融資渠道就越來越狹窄,只能依靠政府投入。

part 3

深入推進“民辦公助”

文物保護工作的建議

“民辦公助”是緩解歷史文物保護難題的有力探索,針對前期推廣中面臨的難題,我們還需進一步細化、深化,使“民辦公助”項目能帶來更好的社會效益。

01

進一步推進項目落地實施

針對當前我縣文物資源多,修繕難度大等難點,要加大推廣民辦公助項目力度,加強財政補助引導,利用槓桿效益,撬動農民羣衆的積極性優勢,變政府主導爲政府引導。引導農戶做好日常養護和搶救性修繕。對於古建築而言,若能做好日常養護,可以大大降低大面積漏雨、黴朽、倒塌等問題,可以延緩衰亡的速度。對於暫不具備全面修繕條件的古建築而言,這樣的搶修是非常有必要的。

02

進一步提高文物保護意識

培養和提高人們的文物保護意識,比修復一件文物重要的多,這也是貫徹其他文物保護具體措施的重要前提。通過採取各種有效的宣傳形式,藉助文化遺產日、節慶活動等宣傳平臺,讓文物工作見人、見物、見精神,增強全社會文物保護意識。文物的保護僅僅靠政府是無法有效落實的,還需要帶動全社會對文物保護的認識,使老百姓充分認識到歷史文物在展示形象、改善環境、提升品位、助推發展等方面的重要帶動作用,養成自覺保護意識,有效避免盜賣古建築構件、對古建築進行拆建等違法案件的發生,做到保護文物,人人有責。

03

進一步加大資金扶持力度

民辦公助旨在通過以點帶面的輻射作用,吸引民間資金投入,盤活文物資源。但面臨古建築多、維修規模大、所需費用高的難題,按照目前的資金比例情況,支持的範圍很有限,無法擴大覆蓋面,無法調動積極性,政府要進一步提高資金扶持力度,按照一定比例安排落實文物搶救修繕資金和日常保護經費,更進一步擴大民辦公助功效,通過花小錢,賺大錢、賺長遠錢、賺綠色錢。同時,還要增強文物自身“造血功能”,積極動員和引導各部門單位、社會力量多渠道籌集資金投入到文物保護中。

04

進一步解決產權困擾

政府、村集體可以通過貨幣補償或者產權置換的方式收購古村落內古建築和房屋產權,爲古建築最終進入市場提供可能,古建築房屋原住戶符合宅基地安置條件的,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安排宅基地建房,解決原住居民因新建住房拆舊建新而造成古村落破壞,以化解受保護古村落與農民新建民居之間矛盾。如蘇州市市區依靠社會力量搶修保護直管公房古民居實施,允許和鼓勵海內外組織和個人購買或租用直管公房古民居,實現產權多元化,搶修保護社會化、運作市場化。如金華澧浦鎮用“招贅”令形式,用30年使用權換百萬元修繕費 ,這都是對產權困擾的一種嘗試。

05

修繕保護要遵循相關原則

我國《文物保護法》及其相關法律法規中明確規定對文物、古建築進行修繕、保養必須遵守而不改變文物、古建築原狀的原則。不同歷史時期的古建築有其自身的特色和價值,一旦改變其樣貌原狀便失去自身特色,致使其科學研究價值大大降低。要在不改變其原樣得到基礎上達到修舊如舊效果。目前,對歷史文物修繕查驗情況來看,還是存在一部分修繕不合要求,就無法列入補助名單。在今後古建築修繕過程中,要注意避免對古建築的主體結構、部件造成破壞,要保持古建築原有的時代風格和建造工藝。

06

進一步加強對文物的有效利用

隨着時代發展進步,古建築保護只是第一步,而如何將其合理利用,發揮最大的社會功能纔是文物工作最終目的。利用好古建築,不但需要充分發掘其歷史文化內涵和觀賞價值,還要合理凸顯出其在物質功能上的作用,進而促進保護與利用工作的順利開展。通過民辦公助修繕之後,積極探索修後利用,發揮文物社會功能,形成良性循環,一方面可以用作民間博物館、文化禮堂、參觀遊覽場所等,另一方面也可以結合旅遊開發,最爲遊賞紀念、經營服務等場所。通過綜合考慮古建築的文物價值、社會影響力、人文環境情況等,科學確定延續原功能、賦予新功能,歷久彌新。

【第9篇】歷史調研工作計劃報告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新課改精神,圍繞學校工作計劃和教學計劃,堅持求真、務實的工作思路,調動全組教師的積極性,緊緊圍繞課堂教學這個中心,構建高效課堂,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二、工作目標

1、創建高效課堂

(1)強化教學常規的落實,加大“學案導學”、“分層次教學”的推進力度,嚴格落實“先學後教,模塊達標”的原則,強化優質教育資源的建設,提倡精品意識,細化過程,以高效的課堂鑄就教學的高質量。

(2)優化教研組教學管理,改進和創新教學方法,以求課堂效益的化、化,力爭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更大的進步。

(3)各年級大力倡導、引導教師學習並掌握現代化教學技術,努力將現代教學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提高課堂的效益和容量,深刻理解“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模式,改變“一言堂”“獨角戲”的滯後教學方式,努力提升教育教學及管理能力和水平。

2、嚴格落實教學常規。圍繞課堂抓常規, 並推陳出新,力爭體現教研組的學科教學和校本課程的特色。

3、抓好集體備課。發揚組內同志的合作意識和團結協作的精神,集思廣益,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強化教研組、備課組的集體備課,提高各年級的整體水平。

4、加強對年輕教師的培養。加強對年輕老師的業務培訓和教育教學的指導,使其保質保量地完成教學任務。

5、積極參與校本課程、研究性學習的提升學科能力的開發,促進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業務能力的提高。

三、具體工作

(一)狠抓教學質量,堅持不懈、深入細緻地抓好教學常規

1、強化集體備課

遵循 “三備”、“四定”、“五統一”的精神,“三備”即備大綱、備教材、備學生。“四定”即定時間、定地點、定課題、定主講人。“五統一”即統一進度、統一要求、統一內容、統一作業、統一考查。各學科備課組保證每週至少一次集體備課,實行“中心發言人”的集體備課制,並展開小組討論,每次主講教師及備課組長要做好記錄,做到集思廣益,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將集體備課落到實處,同時也促進備課組整體教學實力的增強。

2、狠抓課堂

(1)嚴格課堂管理,認識到位,並常抓不懈。

(2)努力創建高效課堂

在教學過程中,以教案、學案爲依託,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倡“三講三不講”。 “三講”指講重點、難點,講易錯、易混、易漏點,講規律和方法;“三不講”指學生已經會了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老師講了學生也不懂的不講,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3)探索適合本學科不同年段的課堂教學模式。學案、教材整合、合作探究、課件運用、輔助資料選用、習題講評等環節如何有效銜接,達到課堂的高效,仍需探索並反思總結形成較成型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