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關於開縣民豐互助合作會的調研報告

按照張鳴副市長在開縣縣委、縣政府《關於開縣民豐互助合作會的情況報告》上的批示,最近市扶貧辦組織力量到市金融辦等部門進行專題調研,再次對開縣民豐互助合作會(以下簡稱合作會)進行了實地考察,走訪了部分農戶,聽取了開縣小額扶貧信貸相關情況介紹。合作會,在20多年發展過程中,建立了一套比較完善的市場化經營管理模式,在獲得自身財務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爲開縣貧困山區人民脫貧致富做出了重要貢獻,爲如何利用金融工具支持貧困地區發展探索了成功的經驗。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關於開縣民豐互助合作會的調研報告

一、開縣民豐互助合作會,是我市扶貧系統實施金融扶貧的重要成果

我市金融扶貧一直走在全國前列,一是信貸貼息規模達到20億元,全國第一。二是在1300多個貧困村建立了互助資金組織,資金規模達到2.89億元。三是依託開縣民豐互助合作會開展的農村合作金融扶貧試點,成爲全國的典型。

開縣民豐互助合作會,從發起到現在經歷了四次演變。1988年,爲了貫徹國務院南方七省扶貧工作會會議精神,四川省決定探索成立扶貧開發公司來發展小額信貸,將開縣作爲四個試點縣之一。經開縣縣委、縣政府(開人編[1988]51號文件)決定,開縣扶貧辦成立了開縣扶貧開發公司(以下簡稱開發公司),實行事業單位管理,與扶貧辦一套班子兩塊牌子,主要負責全縣扶貧貸款承貸發放和扶貧資金管理。1997年,全國推廣孟加拉國格萊珉鄉村銀行GB(小組聯保、整借零還、互助儲金、能力建設)信貸模式,重慶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批准開縣作爲試點縣,開發公司的負責人作爲自然人發起,在開縣民政局登記註冊成立“開縣開發扶貧社”,性質是社團組織,主管部門爲開縣扶貧辦。2001年,中國扶貧基金會選定開縣開展小額信貸試點,開縣決定由自然人發起,更名註冊成立“開縣農戶自立能力建設支持性服務社”,註冊資金5萬元,承接“開縣開發扶貧社”。2008年,更名註冊爲“開縣民豐互助合作會”。在2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市扶貧辦在工作指導、能力建設、資金支持、相關優惠政策、工作經費補助、到戶貸款貼息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扶持。目前承擔着開縣小額信貸扶貧、互助資金管理和全市金融扶貧的培訓等工作。

二、開縣民豐互助合作會,在支持貧困農戶脫貧致富上發揮了巨大作用

合作會有12個非獨立覈算分會,85個村級農戶自治中心。合作會的主要職責是開展資金互助,實施小額信貸,主要服務對象是農村中低收入農戶,同時向一般農戶和小微企業提供服務。每個中心選配1名中心主任,負責本村農戶信息收集,宣傳發動,農戶培訓,協助鄉鎮分會進行資金髮放和貸款回收等工作。

合作會業務覆蓋10個鄉鎮85個村5萬多戶18餘萬人。截至目前,總資產近19180萬元,其中:合作會所有者權益5540萬元(註冊資本金4288萬元)、國家支農扶貧貸款2950萬元、會員會費和互助資金8990萬元、其他資金1700萬元。資產負債率爲70.4%,貸款餘額爲16384萬元,不良貸款55.5萬元,不良率0.338%。合作會實施的微型金融服務,填補了邊遠山區金融空白,激活了農村金融市場,助推了山區經濟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提高了農戶自我發展能力。

合作會被吸納爲中國小額信貸聯盟理事單位、重慶市農戶小額到戶貸款貼息試點單位、開縣農村金融創新“三權抵押”試點單位和開縣金融協會常務理事會員單位;2012年合作會獲中國農信銀盃第二屆中國“農村金融創新品牌機構”稱號和中國銀行業協會微型創業最佳機構創新發展獎提名。2013年,獲中國銀行業協會微型金融最佳社會績效獎。2006年以來,合作會3名員工獲中國銀行業協會微型創業獎。

三、開縣民豐互助合作會,爲貧困地區實施金融扶貧探索了一套成功經驗

(一)實行小額扶貧信貸“會員機制”。合作會在分會所在的貧困鄉鎮中推行農戶會員制,開展資金互助。即合作會只對入會會員提供小額信貸服務,發放貸款和吸納互助金只在會員內進行。具體做法是:符合條件的農戶由1名當家理財人提出申請,繳納100至1000元身份會費辦理會員證,成爲合作會會員,會員可按繳納身份會費1:50放大向合作會申請貸款。同時,會員多餘閒散資金可自願存入合作會作爲互助金,並在會員間開展資金互助。吸納的互助金以所在鄉鎮分會爲考覈單位,80%投放到所屬鄉鎮分會會員,其餘20%交合作會作爲備付金。對會員繳納的互助金及身份會費,合作會按照銀行同期同檔次存款利率標準支付資金佔用費,並可享有合作會收益獎勵,存入互助資金的會員不承擔經營風險。目前,合作會已有會員15147餘人。

(二)實行小額扶貧信貸“信用機制”。合作會的各分會,在貸款前對區域內農戶逐戶進行信用調查和授信評級,授信等級分爲一至五級。授信評級前置,確保了農戶貸款隨到隨辦,及時得到金融支持。目前已授信評級農戶34000餘戶,佔農戶總數的63%。同時,嚴格控制會員貸款資金總量,實行上限封頂。一至五級授信農戶貸款在0.5-5萬元以內。實際情況,農戶在合作會平均貸款額度爲1.5萬元。保證了更多的中低收入農戶享受金融服務的機會,同時也降低了合作會的信貸風險。

(三)實行小額扶貧信貸“便捷機制”。合作會結合山區實際,採取“方便、靈活、快捷”的方式辦理每一筆業務,最大限度地爲農戶借款節約成本。一是農戶借款,合作會授權分會先行發放,每月底合作會再集中審覈,確保農戶能及時得到信貸資金支持;二是一般信用借款3萬元以內的,由夫妻雙方共同借款;三是借款3至5萬元的,實行“三權”(房屋產權、林權、土地經營權)抵押,由分會自主確定,完善手續,發放借款,每月底由合作會集中免費到縣林業局、縣國土房管局、縣農委進行登記;四是借款需要夫妻雙方簽字,若夫妻一方在外務工,只需在外出務工前到分會辦理借款授權委託書,在家的一方可隨時到分會申請辦理相應的借款。合作會平均每筆貸款從申請到發放僅需2天,對不符合貸款條件的,及時說明理由並在2天之內給予明確答覆。

(四)實行小額扶貧信貸“內控機制”。合作會按照現代企業管理要求,建立了一套較爲完整的管理制度一是制定了合作會章程、貸款制度、財務制度、人事管理辦法、內部經營管理制度、資金管理辦法、從業人員違規違紀處罰暫行規定等內部管理辦法(制度)。二是建立貸款發放責任制度。爲嚴格控制信貸風險,合作會制定了貸款發放損失賠償、逾期貸款控制、職工收入計價考覈等辦法和內部審計、稽覈檢查、責任追究等制度,並嚴格執行。如2009年3月,合作會對關面鄉分會進行稽覈,發現因不深入調查和不按放款程序審覈,違反規定向3戶農戶貸款3萬元,根據有關規定,責任人員應按發生額的5%賠償單位損失費1500元,涉及4名工作人員及時進行了賠償,同時限期追回貸款,到期未追回的在工資和上崗保證金中扣除。由於制度嚴,合作會貸款回收率保持在99%以上,不良貸款率控制在0.5%以下。三是硬件投入到位。合作會各個鄉鎮分會都按照銀行業要求,配置營業場所和服務設施,重要位置安裝了電子監控設備,合作會和縣公安部門可隨時瞭解和掌握各鄉鎮分會情況。建立了獨立的業務軟件管理系統,實施網絡化管理,對鄉鎮分會業務運行適時監控。每個分會設有專門庫房配備安保設備。四是增大股本金。2008年合作會實施股權改革以來,經過6次增資擴股,採取員工入股等方式發展新股東,目前已經有130個投資人會員,籌措資本金4288萬元。通過體制創新和增資擴股,將員工變爲股東,實現了單位效益、員工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多贏。五是嚴格執行安全保衛制度。值班守庫、防盜、消防、現金解繳等都有明確的規定和要求,運行以來,從未出現安全事故

(五)實行小額扶貧信貸“扶貧機制”。合作會規定,優先對符合條件、且有貸款意願的扶貧對象提供貸款。2013年1-7月,合作會借款農戶3873戶,其中扶貧對象1052戶,均佔27.2%。同時,合作會在廣泛宣傳、入戶調查的基礎上,建立《貼息貸款備選農戶花名冊》,制定貼息方案和兌付辦法,優先對扶貧對象貸款實行貸款貼息。對貸款貼息的農戶,由分會集中兌付,並分期分批將貸款貼息農戶名冊、貼息金額在鄉鎮分會、街道、交通要道、村社集中居民點進行公示,接受羣衆監督。自2006年以來,累計貼息1050萬元,享受貼息農戶21000戶,其中扶貧對象13000戶,佔61.9%。

四、推廣開縣民豐互助合作會的建議

金融創新,是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改革的重要支撐點,也是新階段扶貧開發的着力點和突破點。多年來,我市持續實施金融扶貧,爲實施金融扶貧創新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礎、社會基礎和人才儲備。特別是開縣民豐互助合作會,不僅爲我市在貧困地區實施金融扶貧探索了成熟的經驗,而且培養了一批專門人才。我們建議將推廣開縣民豐互助合作會作爲全市金融扶貧的創新重點,主要分三步:

一是合法合作會的身份。開縣民豐互助合作會,雖然是市政府主導的產物,但是多種方面的原因,至今尚未取得金融許可證,處於“非法生存”狀態。今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要求“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同時,“明確地方政府對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監管職責”。建議由市扶貧辦會同市金融辦將其改製爲農村資金互助社,市金融辦發放經營許可證,並納入監管。使其成爲合法的可以複製推廣的 “標準件”。

二是建立投資推廣體系。市委、市政府《2014年重慶市全面深化改革重點任務》要求,“改變財政扶持產業資金分配、使用方式,設立產業發展股權基金”。 市委、市政府即將出臺的《關於集中力量開展扶貧攻堅的意見》明確提出了“探索建立扶貧發展引導基金,推廣開縣民豐互助合作會經驗”的要求。同時,國務院扶貧辦也正在積極籌建扶貧發展基金。因此,我們建議今年調整4000萬元財政扶貧專項資金,募集6000萬元社會資金,設立市級層面的扶貧產業投資引導基金,明確市扶貧辦繼續主管,市財政局和市金融辦監管。基金視情況逐年增資擴股。基金主要對農村資金互助社進行股權投資,使資金互助社成爲按照“政策性目標、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思路經營的扶貧金融機構。然後,在穩健經營的基礎上,向全市貧困地區複製推廣,形成1+X的發展格局。

三是推廣民豐互助合作會經驗。市扶貧辦,會同開縣縣委、縣政府、市財政局、市金融辦和基金公司成立專門的推廣領導機構,制定推廣方案,在貧困區縣開展宣傳發動,依託民豐互助合作會開展人員培訓,按照“積極穩妥”的原則,在條件成熟的區縣逐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