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畢業論文

音樂系畢業論文(精品多篇)

音樂系畢業論文(精品多篇)

音樂畢業論文 篇一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心理學教授李玫瑾,用“彈鋼琴強迫性殺人”來形容藥家鑫連續六次的殺人動作。她認爲所有人的心理問題都源於其早年經歷,藥家鑫那被扭曲的心靈正跟他從小練琴時的不愉快經歷息息相關,並指出藥家鑫的殺人行爲有深刻的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對孩子心理撫養缺失的背景。青年鋼琴家朗朗是典型的中國式音樂教育下培養出來的成功範例,他談起幼年練琴舊事仍心有餘悸:“沒有童年只有鋼琴,練琴練到要自殺,整個家庭差點崩潰,甚至爲練琴父子爭執逼迫其自殺。”《傅雷家書》中印象最深的莫過於傅雷的自責。傅聰的童年都是在琴聲和父親的責罵中度過的,因爲練琴和父親有很多的爭吵。這種遭遇與藥家鑫的童年何其相似?而可怕的是這不但沒有引起琴童家長的警醒,反而被奉若瑰寶,爭先效仿。

許多家庭從4、5歲開始帶着孩子週末揹着沉重的琴和譜去學琴。每每把朗朗、傅聰的成功經驗作爲自己教育的摹本,壓榨孩子所剩無幾的童年和自由。在“琴童沒有童年”的說法下,多少孩子在父母的威逼利誘下,不情不願的坐在琴凳上機械的練習,從指法練習開始,到能彈奏簡單練習曲已經開始厭煩,枯燥乏味的技巧練習花去了無數屬於發展兒童天性的時間。至於考級,更是應試教育的產物,含金量極低。筆者對此有切膚之痛:爲考級,每天坐在鋼琴邊上苦練數個小時,手在彈,心在飛,如置牢獄、如坐鍼氈。小時候寫日記:“討厭父母,討厭鋼琴,恨透了。”那成年累月練習的幾首曲子,雖然熟練卻根本不說明孩子真正的琴藝水平和音樂發展前途。最終的後果只能是“彼視學舍如囹獄而不肯入,視師長如寇仇而不欲見,窺避掩覆以遂其嬉遊,設詐飾詭以肆其頑鄙,偷薄庸劣,日趨下流”[1]。

事實上,也有許多琴童的家長都明白誕生音樂家的概率猶如中百萬大獎,於是美其名曰增加藝術修養,若有客來也好奏一曲助興。然而通過學習音樂來陶冶情操,增加藝術修養是否一定就要掌握一門樂器呢?精通樂器演奏就一定能養成良好情操嗎?其實不然,我們最易犯得錯誤就在於將兩者等同起來。考級場上不少技巧嫺熟的考生分不清大小三和絃的區別,更遑論樂曲的結構、發展手法。不少藝術團體的專業演員無法理解何爲古典主義藝術,什麼叫浪漫主義藝術,更何談藝術修養。即使是音樂學院畢業的學生,如果幾個月不練琴,客人來了也是洋相百出。一個非職業的成年人,天天練琴幾乎沒有可能,90%的琴童在放棄練習半年後,連一首完整的曲子都彈奏不出了。其實要培養孩子的藝術修養,倒不如更多地讓他學會欣賞音樂的方法:瞭解中外音樂的創作理論、審美情趣、不同時期的音樂特點,多看畫展,多聽藝術講座,做HIFI發燒友,加強其理解音樂、品鑑音樂的能力。陶淵明曾把“無絃琴”作爲抒發內心情感抱負的樂器,心中有樂勝過不知所云的手中之音。把衆多精力放在技巧練習上未必能達到提高藝術修養的目的。反而在家長的威逼利誘下極有可能會造成兒童的個性壓抑,在逆反心理下憎惡爲他帶來負擔的樂器與家人,養成偏激狹隘甚至是充滿攻擊性的性格。音樂因其“入人也深,化人也速”的特性被視爲儒家德行薰陶的重要手段。儒家倡導“寓教於樂”,使其知之、好之、樂之,通過音樂的浸潤獲得心靈的和諧,進而達到“涵泳人格”的目的。[2]從某種程度上說,歐洲古典音樂固然高雅,但由於文化背景有別,理解和欣賞有一定的困難,尤其是比較複雜長大的曲目。稚嫩懵懂的兒童只能機械的按教師的要求反覆練習,何談知之、好之、樂之?也就更達不到“涵泳人格”的目的了。

借鑑儒家“美善並重”選擇作品對道德人倫進行塑造,調節技能訓練式的教育內容對心理、生理的傷害

音樂是用聲音來表現情感,用聽覺來感受的一門藝術。人們不由自主受到音調節奏的影響產生情緒上的變化,這也是音樂能陶冶情操、塑造人格的原因。而一旦進入樂器的學習,不論是教育者還是被教育者,往往所有注意力都被各種技法所吸引。學樂的目的應是用音樂調節情緒、修養性情。在這方面中國儒家樂教中重視人倫精神的培養有許多可資借鑑的經驗。《禮記•樂記》載:“凡音者,生於人心者也;樂者,通於倫理者也。是故知聲而不知音者,禽獸是也;知音而不知樂者,衆庶是也;唯君子能知樂。”在《樂記》中聲、音、樂處於不同的審美層次,樂屬於最高層次[3]。知聲、知音、知樂是道德人格養成的不同階段。知樂,意味着不僅能夠欣賞樂的藝術形式,同時更能夠體驗樂的人倫內涵。通過對樂的欣賞和思考獲得人倫內涵的審美體驗,既是對道德人格的塑造,也是樂教的最終目標所在。但現實是,許多家長和教師有意無意地對兒童學樂的目的產生偏差。攀比於考級的等級和比賽的成績,導致其接觸作品風格和類型的單一狹隘與對技巧的過度追求。表面上看來兒童學會了大量的演奏技巧和技能,實際上在其內心絲毫沒有對曲子內涵,對音樂情感的審美體驗。此外,在常規的器樂教學中,有些教師所選用的教材內容嚴重脫離了兒童發展的心理、生理特點。過分重視曲子的技術難度,追求長、難、大,衝突對比過於強烈,而不考慮兒童的審美趣味和理解能力。教材永遠是《湯普森》《拜厄》《車爾尼》,枯燥乏味的訓練既難以引發孩子的興趣也無法實現陶冶情操的目的。音樂教育往往淪爲純技能訓練;有些音樂會成了體育競技般的賽場。許多國內外音樂教育家曾屢次批評這種現象,日本山葉教學法創始人川上在其著作《兒童是最好的老師》中嚴厲的指出:“用一種和獨奏家、職業演奏家競爭的錯誤雄心來研究音樂,是一種絕對應該避免的事。”

而儒家在樂教過程中對於作品的選擇則是非常嚴格的,以“盡善盡美”作爲選擇和評價音樂的標準。即適用於進行音樂教育的藝術作品,既要有美的旋律形式,又要有善的思想內容,二者須完滿統一。《論語》雲:“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論語•八佾》)雖然《韶》和《大武》都是周代重要的大型宮廷樂舞。但《韶》樂由於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上達到高度統一;因而爲孔子倍加推崇,當他在齊國聽到《韶》樂,竟“三月不知肉味”,而《大武》雖然藝術形式也很美,但由於思想內容反應武功征伐,故而不能成爲典範。且音樂要“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當時風靡天下的“鄭衛之音”,由於太過刺激不加節制,易使人亢奮,不利於人格修養,社會安定,他便提出了“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論語•衛靈公》),對其表現出極大的厭惡。千年來,在儒家文化的信仰下,中國音樂崇尚清靜平和,音樂旋律音調如歌,樂音銜接緊密,線條優美流暢,節奏寬廣自由,強弱對比不大,並特別注意避免小二度半音連接產生的強烈傾向性和尖銳效果。這些特點使得欣賞者的心理節奏運動也隨之相應自由,呼吸細微綿長,連貫平滑,心態自然寧靜淡泊。在養成國民善良仁愛、內省自律的性格品質方面具有不可磨滅的功績。可以說儒家樂教對作品內容的嚴格篩選正是其培養出具有良好品質的“君子”的前提和保證,也是我們在教育內容選擇上應該借鑑的精華之一。

借鑑儒家強調情感體驗“重意輕形”式的教學手段,改善重技術輕審美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方法上,目前依然有很多教師沿用應試教育的方法一味進行知識灌輸,讓學生死記硬背而忽視學生真正學到多少、學到什麼,帶有濃厚的強制色彩。在教學過程中過於強調對兒童技能的訓練,要求的標準往往是“熟練”,忽略了學習過程中對孩子的審美情趣培養和人格塑造。大部分學琴的兒童普遍認爲在演奏這些音樂作品時沒有任何豐富的聯想和情感體驗中,只是在把譜面上的音和演奏記號表現出來而已。《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學鼓琴,十日不進。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習其曲矣,未得其數也。’有間,曰:‘己習其數,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間,曰:‘已習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爲人也。’有間,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遠志焉。曰:‘丘得其爲人,黯然而黑,幾然而長,眼如望羊,如王四國,非文王其誰能爲此也!’師襄子闢席再拜,曰:‘師蓋雲文王操也。’”[4]孔子學習音樂,演奏《文王操》,並不停留在對一般的演奏技法和普通內容的理解上,而是重在情感體驗。他從“習其曲(熟悉樂曲)”、“得其數(熟悉技藝)”仍不滿足,一直到“得其志”(領會人文意蘊)“得其爲人(感通人格生命)”方肯罷休。他着力體會的是樂曲所表現的文王的情志和“爲人”,並且把自己的情感沉浸、融合進去,“穆然深思”,“怡然高望而遠志”,使他的古琴演奏達到可以從琴聲中想象出文王這個人的形象來的境界。由此精神境界得到陶冶並不斷提升超越。音樂蘊含的人倫內涵得以全部敞開,最終“藝術世界”與“人格世界”合而爲一,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界[5]。從這段記載,不難了解孔子在樂教時不會僅僅是讓學生練熟樂曲,學會些演奏技藝便就此作罷,而是一定要讓他們進一步“習其志”、“得其爲人”,把情感的體驗和性情的陶冶作爲整個教學的重點。其評價的標準是重“意”的體驗多少,而不是隻停留在外“形”的熟練。對於兒童來說,只有具備了一定的審美感知能力,對音樂產生豐富的想象,才能在演繹音樂的同時,在心理上產生美的情感體驗,在頭腦裏產生對美的聯想,在性格上養成美的情操,而不僅僅是一架演奏機器。李玫瑾教授曾痛心疾首的呼籲:“他的父母花費了那麼多錢培養這麼一位彈鋼琴的兒子,結果是:只有技能,沒有情感;只有動作,沒有觀念;只有逃避,沒有底線;他的行爲是在沒有任何殺人示範,也沒有相似的訓練,幾秒鐘內,一下子就是8或6刀,這種動作方式難道與他平時練琴無關嗎?難道與當今社會中許多將藝術變成機械行爲的教育無關嗎?”

當全球化時代降臨,社會競爭愈加激烈,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精神壓力持續增大,內心容易失去平衡,從而產生各種心理障礙;人與人之間由於利益紛爭容易喪失信任;急功近利的思想蔓延在社會各個領域,引發了種種衝突,社會的和諧穩定受到威脅。“我們喪盡了生活裏旋律的美(盲動而無秩序)、音樂的境界(人與人之間充滿了猜忌、鬥爭)。一個最尊重樂教、最瞭解音樂價值的民族沒有了音樂,這就是說沒有了國魂,沒有了構成生命意義、文化意義的高等價值。”[6]而這也是藥家鑫之類悲劇產生的巨大推手之一。音樂之美好無須多論,音樂之功能毋庸置疑,只是在不當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扭曲下不但沒有完成陶冶情操、塑造人格的目的,反而成爲了摧殘人格、扭曲人性的工具。我國當前的音樂教育過於重視技巧化、知識化、盲目“崇洋”,推崇西方的審美標準和教學模式,這種機械淺薄的音樂價值觀對於人性養成的作用可想而知。學生在這種教育下,學的越多反而精神越緊張、人格越異化。而儒家樂教“美善並重”的評價標準、習樂修身的教育目的、情感體驗式的教育方法以及對教學內容的嚴格選擇均是圍繞着“人倫教化、修身育德”這個核心,以音樂教育爲依託,以仁爲標準追求人性的完滿,實現從人的個體完善到社會和諧的目的。這對於我們如何調整今天音樂教育評價標準以及內容和手段,培養社會需要的“完善的人”,建立更加和諧的社會不無啓迪。

音樂學畢業論文 篇二

關鍵詞:底蘊;音樂修養;聲情並茂;情感優化;市場包裝;

中圖分類號:G7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5)-01-00-02

音樂人才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種專門人才,他們對繁榮社會文化、振奮民族精神、弘揚時代主旋律發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由於社會制度與意識形態的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的不同,尤其是經濟形態的不同,便必然出現對音樂人才的不同素質要求,我校音樂學學生臨近畢業,我認爲,爲了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爲了能夠順利實習試講,再此對音樂畢業生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歸結如下:

一、堅實厚重的文化底蘊及貫通的音樂修養

作爲一個現代社會的音樂畢業生,必須要了解歷史、文學、哲學、地理等多門綜合的文化知識。有一些音樂工作者(包括音樂教師、歌唱演員、樂手等)在拿到一首歌或一部音樂作品時,僅僅是演唱匯了作品的旋律,對作品所要表現的思想內容不甚瞭解;某些音樂教師也只是會教唱曲調、節奏,講不出作品的含義。近幾屆中央電視臺舉辦的電視歌手大賽,測試項目中加入了素質測試。對這一舉動,社會反映褒貶不一。筆者認爲,這樣要求音樂工作者音樂畢業生不僅不是對他們的額外要求,而正是社會在發展中向專門音樂人才提出的更高標準。堅持這樣的培養方向纔可能逐漸減少以至於以後的音樂人才不要成爲“音樂匠人”。

音樂素養指的是音樂畢業生個人綜合素質,綜合能力。是衡量音樂畢業生的一個重要標準。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音樂文化也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國外,大量以前鮮爲人知的音樂文化領域。如西方的藍調、布魯斯、偶然音樂、噪音音樂等等。這些西方音樂的涌入不僅拓寬了我們的視野,而且還引導了我們同國際音樂主流接軌,並將中國傳統音樂推向了國際舞臺。正如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有效的結合形成了我們獨具特色的“中國唱法”。在器樂上,民族器樂與西洋樂器的相得益彰,使中華民族樂團一次次出現在維也納的新年音樂會上。因此,作爲一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音樂畢業生,必須具備中西音樂文化貫通額素養。

二、聲情並茂的表演風格

在社會主義經濟市場下,音樂發展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這就必然要求音樂人才也朝着多元化的趨勢發展,所謂音樂人才的多元化發展是指不僅在技巧上、理論上,而且在實踐上,在表演上都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音樂藝術只有當“聲”與“情”完美結合在一起,並使之聲情並茂,才能將樂曲的內容、作者以及演唱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充分而完美地揭示出來,並將之流進聽衆的心靈,使觀衆得到真正的藝術享受。“聲”與“情”兩者在音樂藝術中始終是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捷克著名歌唱家亨利-費爾迪南-愛斯坦說:“表情是歌唱的靈魂。因此,只有當聲音加表情同樣完美時,歌唱才能被稱爲藝術”。現在很多音樂工作者具有較高的技術技巧和較強的教學能力,但一上臺參加表演就覺得無論是動作、舉止還是抒發作品情感上都有欠缺,音樂本身是時間的藝術,它要求表演者在一段時間內將多年積累的技術技巧及經驗表現和發揮出來。因此這就需要表演者在具備較高的技巧的同時,具備相當多的實踐經驗,以情帶聲,做到聲情並茂,已達到較好的舞臺演出效果。要達到聲情並茂,先要以聲傳情,“聲”即指音樂技巧、技術理論、歌者的演唱技巧、樂手的演奏技術、作曲家的作曲配器理論等。再以情帶聲,“情”是音樂家的思想感情,豐富淵博的文化知識和音樂修養,對音樂作品思想內容的理解。情感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有“聲”無“情”,那是沒有靈魂、沒有意義的音樂,同樣,只有“情”而無“聲”那只是頭腦中的思維、情感而已。現代音樂人才只有“聲”“情”結合,才能使音樂作品更加富有感染力,只有“聲”“情”並茂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才能達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音樂畢業生的素質要求。

三、情感的優化效應

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心理健康,以情感教育維繫素質形成,是音樂學畢業生教育理論和實踐創新的重要課題,是社會發展對現代音樂學畢業生所提出的新的要求。在音樂教育中進入特定的環境。以情感訴求爲基礎和紐帶,可以促進音樂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化,產生一系列的優化效應。

傳統的教學中存在着諸多呆板的教學模式。這種教條、注入式的教法形成了學生思想上的依賴、創造力的凝固。音樂教育本身就需要大量的演唱、節奏、節拍的重複及律動的配合,乏味的教法必然會束縛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音樂學畢業生要學會貫穿情感,創造引人入勝的形象化氛圍使學生用“心”去學。音樂學畢業生在音樂教學之始就要把本源的歷史文化、風格特點以及蘊藏其中的思想感情向學生做生動的介紹,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環境。同時,走出課堂,調動學生的“經驗”感覺,進進入一個情感的真實環境。這是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的聯繫,本源環境和現實環境的聯繫。教學的着力點必須始終放在調動學生“經驗的興趣和同情的興趣”上,使學生處於萌趣的氛圍之中,這裏面,關鍵是音樂學畢業生的教學中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使學生由學唱的單純模仿進入藝術形象的精神世界和情感表述,進入自己的探索。要使教學過程成爲學生從感性到理性的昇華過程,必須精心編創教案,調動多種手段,開展組合式教學,動靜結合,銜接配套。具體到音樂教育,將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結合,唱歌與律動結合,是歌唱與情感表達互爲作用。

四、熟練的電子音樂技術及自覺的市場包裝意識

將電子技術運用到音樂藝術中去,打破了以前音樂只能由人演出或由人演奏,傳播途徑只有口傳心授的單一模式,不僅加快了音樂文化的傳播速度,而且造就了音樂的多樣化形式。尤其在電腦音樂出現以後,一些電腦軟件的使用,可以使我們在電腦上製作出具有任意一種音色、音量,時值的音樂,由電腦製作出來的音樂裏有相當高的精確性並且具有修改方便的特徵。就傳播途徑來說,通過電腦及電子信息技術可以使音樂衝破地域和國界的侷限性。加強音樂的傳播速度和力度,作爲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音樂人才,應當將電腦多媒體及電子信息技術等作爲一種工具,加強電子技術在音樂製作和流通過程中的運用,將多媒體,電子信息技術與傳統音樂有機地結合起來,促進我國的傳統音樂的革新與傳播。

音樂作爲知識產業的一部分,發揮着促使社會全面發展的作用,它將通過自己特有的性格,以多種形式、多種媒體方式,把一種形象、精神、潛移默化地根植到社會中,使人們在商業文化、美學文化中得到更多的美的享受和更多健康文化的參與。高水準的音樂沙龍、交響音樂會以及新興的音樂美學文化將取代很多諸如電子遊戲廳、低下E不健康的社會現象。例如近期在社會上興起的一種新酒吧,除了高品位的室內設計和優雅的消費環境,更重要的是直接引進音響視聽器材,在這裏可以聽到、買到最好最新的音樂作品。所以音樂也就直接或間接地爲其他產品的不斷升級,提高社會文化生活質量作出了貢獻。音樂包裝了市場,同樣現代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音樂畢業生的自我包裝意識也要不斷提高,從開初的一支笛子、一把口琴到每晚十九點聽到新聞聯播上演奏出莊嚴雄偉的《國歌》,感受到音樂和聲的魅力與震撼,歌唱演員從以前單一小電聲樂隊伴奏演唱,到現在氣勢龐大的樂隊演奏,我們也感受到了音樂通過包裝後強大的感染力。從上個世紀八十 年代第一屆春節聯歡晚會上演員簡單的裝束、舞臺單調的設計到現在春節聯歡晚會上容光煥發的演員出現在華麗輝煌的舞臺上,這一切讓我們耳目一新。這一切都說明了市場經濟條件下,音樂以及音樂人才包裝的重要性。

總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爲音樂的發展創造了無限的空間,同時也給音樂畢業生的培養成長,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們必須緊跟時代,與時俱進,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趨勢,適時改變我們的培養模式和人才標準,才能造就出一大批現代優秀合格的音樂專業畢業生,從而繁榮我們的社會主義藝術的園地。

參考文獻:

[1]李桂花:《藝術教育中的情感教育》,載《光明日報》2005.7

[2]陳世揚《在藝術教育中實踐藝術教育》載《音樂教育與創作》2012.12

音樂畢業論文 篇三

《樂理》是音樂基本理論課程,它主要學習有關聲樂的性質、記譜法、調式調性、和絃等方面的基礎知識。《視唱練耳》主要是訓練學生的識譜能力和建立音高、調式、和聲概念的學前教育基本技能課程。基本樂理、視唱的教學是研究音樂語言的過程,這個過程有點單調乏味,所以很多學生對樂理、視唱、的喜愛度不高,導致學生知識掌握不紮實;教師應該藉助現代化的教學輔助手段,增加教學的信息量。加之多元化的授課方法,既能激發學生對樂理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自主學習的探究能力。同時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動腦思考,並有計劃地組織一些討論記憶的方法,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自覺編碼的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自我認識能力。

根據新課標、課改的要求已將原本獨立的《樂理》、《視唱練耳》整合爲一門課程,從而更好的將理論知識與視聽實踐有機結合在一起,從而真正做到理論指導實踐。因此,教學效果、教學質量都有了明顯的提高,所以合併這兩門課程是高專學校音樂教學發展的趨勢。通過學習加強學生基本音樂理論運用於實踐的能力,有效培養和發展學生音樂聽覺的記憶能力和音樂的感受力。

就我校的實際情況而言,學生大多是零基礎的並且都已十六、七歲了,想要練成固定音高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但這又是必須面臨解決的現實問題。怎樣來有效解決就需要我們教師進行深思和探索,在這種情況下《樂理》、《視唱練耳》兩門課程的整合是十分必要的。充分利用音程、和絃等樂理方面的知識來解決《視唱練耳》方面的困難,利用計算的方法加以實施突破。進而更科學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基本視譜、聽音技能,幫助學生建立調式和聲印象和調式和聲意識等,這些具體的教學方法都是需要我們教師來進一步研究和探索的。

一、爲了更好的進行樂理課程的教學,大致把課程目標細化爲三個層面

1、知識目標:認識和了解與音樂先關的基礎理論知識,使學生掌握基礎的音樂理論,豐富、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及知識面,豐富自身的音樂素養。

2、能力目標:在掌握基礎音樂理論的基礎上,能夠將理論轉化爲應用實踐的能力,從理論層面完善並指導實踐技能,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實現專業化成長。強調理論必須能應用於實踐技能,使學生在掌握基礎音樂理論的基礎上,積極的培養理論應用於實踐的能力,在理論層面完善並指導實踐技能,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實現專業化成長。強調理論應用於實踐的重要性,即:“能力”的培養,這也是高職教育的一大特色。

3、情感價值目標:在課堂教學中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本課程教學的價值與意義,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熱愛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與非專業素質。“情感價值”的表現形式之一就是對興趣的培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與其被動去教,不如主動去學。所以,應從教學理念上首先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擺在首突出課程要位置,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基本樂理》課是必須的、必要的、具有興趣的。興趣是學習的前提,能力提高的保證。突出《基本樂理》課程的“能力目標”和“情感價值目標”,學生則樂意去聽,去記,去思考,學習氣氛活躍了,課堂的效率也提高了,《基本樂理》課程的價值和意義也得到相應的體現。可見,三者有機的融合,本身的“能力”和“價值”,這一點必須從理念上加以明確和注重。

二、爲了提高視唱、練耳教學效果

教師可以用形象思維描述音級的聲音特點,引導學生髮揮自身想象力,用形象思維把掌握調式音級的音準和音高及其傾向和解決,最終達到通過音樂審美來學習調式音級的目的。從審美角度學習和聲音程。教師可以通過提示學生注意音程色彩的存在,充分發揮自己的音樂想象力,以避免不注意整體音響而盲目找音,也可以引導學生有意識的運用音程性質的音響色彩去聽、去唱、去記。同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去聽一些經典、熟悉的音樂片段,提出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聽,然後說出自己的想法,最後教師再談一下自己的看法。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旋律音程色彩感的興趣,在愉悅、放鬆中學習音樂,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對於節奏訓練需要系統的有目的性的正確的掌握節奏感,強化身體各個部分之間的關係,培養學員的記憶裏。需要以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節奏訓練。從而真正提高樂理、視唱練耳課程的教學質量。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樂理、視唱練耳課程的建設和發展,關鍵在於教學理念的改革與創新。應從根本上糾正本課程傳統教學理念中的弊端,既不能墨守成規,又不能趨之若鶩;應進一步完善樂理、視唱練耳課程的性質、目標、方法和規律,拋棄“教條化、本本化”的僵化思想和單純的“爲學理論而教理論”的教學理念,做很好學科定位,創新思維,嘗試探索不斷創新的教學理念以及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促進本課程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從而真正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化爲主動學習,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音樂畢業論文 篇四

摘要:音樂學院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至關重要,是一項長期而複雜的工作,是培養優秀人才的前提條件。但當前,音樂學院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較差,存在較多的問題,現狀不容樂觀,通過現狀分析找出問題關鍵,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至關重要。因此,本文主要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展開研究。

關鍵詞:音樂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現狀;研究

0.前言

社會在不斷進步發展,學生的接受能力、個性發展都出現了較大的轉變。而學生個性鮮明,自我意識較強,爲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難度,致使多數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現狀都不容樂觀。因此,以音樂學院爲例,研究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具有重要的意義,有助於解決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質量。

1.學生特點研究

文化素質普遍較低

音樂學院的學生屬於藝術類學生。藝術類學生在招生時主要注重學生的技藝,如歌唱水平,樂器演奏能力等內容,對學生的文化素質要求較低,學生在大學聯考時的文化課分數在300分左右就符合學校的招生標準。因而,學生的文化素質普遍較低是音樂學院學生的顯著特點。音樂學院學生文化素質較低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學生的文化課要求低。學生對文化課的重視度不夠,導致學生出現主要重視專業知識以及專業技能的學習與訓練等問題,降低了學生的文化素質。[1]二音樂專業的特點影響了學生文化素質的提升。音樂學院的學生需要參加較多的課外實踐活動,鍛鍊學生的專業技能以及舞臺表現力,學生的課餘時間有限,缺少多餘的時間進行文化課的學習,影響了學生的文化素質水平,制約了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因此,學生文化素質普遍較低是音樂學院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是阻礙音樂學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的因素之一。

個性鮮明

個性鮮明是音樂學院學生普遍具有的特點。音樂學院的學生不僅具有專業特長,想象力豐富,思想較爲活躍的特點,還具有較強的接受能力與較高的審美水平,致使音樂學院學生個性較爲鮮明,自我意識較強。學生具有鮮明的個性,對學生而言有利有弊。其優勢表現爲以下幾點:學生對社會話題較爲敏感,創造力較強,想象力較爲豐富,音樂表現力強,音樂作品具有感染力。但其弊端也同樣不容忽視,學生的自我意識較強,集體意識淡薄,辦事隨性,人際交往能力與合作能力都較弱。

價值取向較高

受當前社會的影響,各種選秀節目層出不窮,愛音樂、懂音樂,具備專業能力的人都能夠成爲明星,不再平凡,使音樂學院的學生對於選秀、成名特別熱衷,過於追求物質,缺乏現實的理想以及人生信念,價值觀普遍較高,不切實際。[2]音樂學院價值觀普遍較高的表現主要爲以下幾點:一學生的理想不切實際,過分追求物質享受;二學生在業餘時間閒暇生活時,主要以消費性,娛樂性的項目爲主,在娛樂活動的侵蝕下有迷失自己的趨勢。由此可見,價值觀普遍較高,不切實際是音樂學院學生存在的問題之一。針對這一情況,加強正確的價值觀教育至關重要,是音樂學院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

2.音樂學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

研究音樂學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不容樂觀。學生、校領導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性不夠,教育方法又較爲傳統單一,音樂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較差,學生存在的問題得不到有效的改善。下面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音樂學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進行分析,爲提出有效的發展策略提供條件。

教育方法傳統單一

教育方法傳統單一是音樂學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音樂學院的學生個性鮮明,價值取向偏高,傳統單音樂學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研究郝剛(瀋陽音樂學院,遼寧瀋陽110168)一說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僅起不到教育效果,還會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影響學生的情緒,甚至引發學生的叛逆心理,產生更惡劣的問題。因此,傳統單一的教育方法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3]傳統單一的思想政治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都是以教師枯燥的講授爲主要教育方法,

一在學生犯錯誤之後,教師針對學生所犯的錯誤進行批評教育,並延伸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道德教育。此種教育方式會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引發學生的逆反心理,影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針對學校中出現的典型事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學校的學生衆多,會發生各種各樣的問題,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較爲普遍的一種教育方式,但教育效果不佳,學生聽過之後並不會放在心上,無法達到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由此可見,教育方法傳統單一是音樂學院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的主要問題之一。

學院領導不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現階段,高校不斷擴招,生源愈加緊張,各高校都盡全力搶奪生源,以達到促進本校發展進步的目的。因而,學校領導將大部分時間應用到教學建設,創新學校品牌,培養專業人才,擴大招生等方面,爲學校建設,提高學校的競爭力貢獻力量,卻忽視了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工作不夠到位,重視性不夠會嚴重影響音樂學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首先,學院領導不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會導致學校的學生、教師也忽視思想政治教育,較少組織與思想政治教育有關的活動,忽視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其次,學校領導不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會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實方面存在疏漏,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學生忽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學生忽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是當前音樂學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有效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就是學生需要具有主觀接受性,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樂於接受,努力思考,積極轉變。學生只有虛心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產生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因此,加強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度十分重要,具有重要的作用。

3.音樂學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策略

通過以上的分析瞭解到,當前音樂學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影響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因此,必須從對其採取針對性的策略,具體如下:

改進教育方法

改進教育方法是解決教育方法單一傳統的有效方法,是產生較好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手段,改進教育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教育方法傳統,會導致學生厭煩情緒嚴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等問題。改進教育方法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產生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改進教育方法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一在日常生活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音樂專業學生具有鮮明的個性特點,單純地採用嚴加管教的管理方式,不僅無法產生較好的教學效果,還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因而,給予學生一定的空間,在日常生活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能夠產生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4]二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重視學生的反應,因材施教。學生的性格、個性不同,在實施思想政治教育時,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實施具有針對性的教育手段。例如,針對性格內向的學生,需要採用特別柔和的方式,性格內向的學生普遍有些敏感,對教師的話較爲看中,並容易胡思亂想。針對此類學生,需要點到爲止,給予關心與理解,從而產生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針對性格外向的學生,需要以朋友的身份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多給予一些耐心與愛心,以達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目的。三換位思考。換位思考是一種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師從學生的角度實施思想政治教育,能夠給予學生親切感,使學生更容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併產生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由此可見,改進教育方法十分重要,具有較好的效果。

將專業教育與思想教育相結合

專業教育與思想教育相結合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手段,通過專業教育與思想教育相結合,能夠在提升學生專業技能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文化素質。因此,將專業教育與思想教育相結合,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強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一在專業知識教學過程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二明確教師責任分工。專業課教師也需要對音樂學院的學生實施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產生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由此可見,將專業教育與思想教育相結合具有重要的作用。

加大思想教育宣傳力度

加大思想教育宣傳力度是加強學院領導、教師以及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重視程度的主要措施,通過加大宣傳,能夠使學院領導、教師以及學生意識到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努力做好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質量。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宣傳力度,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開展相關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研究的知識講座。對學院領導、教師以及學生進行培訓教育,詳細闡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加強學院領導對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質量。

二組織與思想政治教育有關的活動。組織思想教育活動能夠提高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活動之中,在活動中學習,主動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產生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5]

三組織辯論賽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大學期間,學生的課外活動較多,以辯論賽的形式實施思想政治教育,能夠使學生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意識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並且以學生的角度辯論講解,學生容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較好。因此,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宣傳力度,能夠產生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4.結語

研究音樂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不僅能夠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還能夠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加大宣傳力度,改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等方式,能夠產生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閔永新。馬克思主義整體性思想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啓示[J].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04).

[2]李積萍。對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調查與思考[J].農村?農業?農民(A版),2015(09).

[3]明麗霞。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現代交際,2016(08).

[4]董文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工作相結合的研究[J].生物技術世界,2016(05).

音樂畢業論文 篇五

淺談中國傳統音樂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從哲學的角度上來說,藝術來源於生活,因此我國傳統文化爲傳統音樂文化提供了適宜的發展沃土。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最顯著特徵就是富有“天人合一,以人爲本”的人文精神。通過對中西方藝術的比較和分析能夠發現,西方的藝術大多是建立在立體化思維基礎上,但我國傳統藝術則主要是建立在線的思維基礎之上,在傳統音樂中的具體展現就是單一旋律思維是音樂思維的基本形式。但是站在藝術的角度上來考慮的話,這種思想即“真、善、美”三者的統一。傳統音樂正是具備真善美三類因素的藝術形式,藉助於文化現象呈現出欣賞主體的面前,通俗來說就是音樂魅力的所在。

一、傳統思想影響下的音樂人文精神

縱觀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歷程我們能夠了解到,其存在和發展的腳步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賴於政治上的需要,需要以當時所處的歷史環境爲依託,受外部環境影響較大,就像很多傳統音樂文化都深深的被儒家和道家思想所左右。

直到今日,在我們平時的日常生活中,我們依然無時無刻的不在接受着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影響,這些思想的滲透方式是無聲無息的,往往在我們不自居的情況下就會接受這種文化的薰陶和感染。並且傳統音樂文化中具有很多思想內涵,這些都是儒家所倡導的“仁”反映的思想,儒學的基本特徵是仁、義、禮、智、信,是把理想的道德和倫理意識作爲衡量處世做人的價值標準,主張利人利己,強調愛人,對等,互利和誠信等原則。因此,傳統音樂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更能通過“愛人者人亦愛之”的儒家思想得以展現,滲透了“不獨享其享,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的道德理念。且在距離感上更加接近自然,在無形中使傳統音樂受到了自然的薰陶和感染。

由於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使得我國傳統音樂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與傳統文化之間存在較大的關聯性,講究聲音“中正和平”,強調“禮樂治國”與“和而不淫”。但是貫穿於傳統音樂發展始終的思想理念卻一直都是“天人合一”,這也是多少年來我們一直所追求和達到的,即人際關係和天人關係的統一,這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代表了我國傳統音樂的主流文化。早在春秋時期的五行音樂思想中就曾認爲“天有六氣,降生五味,發爲五色,徵爲五聲”,在其思想觀念中認爲只有使音樂平和才能夠促使陰陽調和、人心和樂,如果聲不平的話則會造成陰陽不調以及民離神怒的問題。

就像《呂氏春秋》一樣,正是根據陰陽家和道家思想的綜合借鑑,以五音配五時,十二律配十二月構成宇宙圖式,在其主旨上更加註重對自然統一的追求,並且在音樂文化方面也一直主張平和、適中,從某種角度上來說以天人合一爲主要內涵的傳統音樂就是從此時期開始得以形成。而直到《樂記》的出現,在其人文精神上更加強調音樂能夠做到以氣和天和人進行溝通,促使天人之間能夠進行互相感應,進而做到改變自然事物,影響到社會政治方面的相關決定。到此階段標誌着以天人感應爲主要人文精神的傳統音樂文化開始走向成熟。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傳統音樂在人文精神上具有自身的獨到性,能夠從一個側面發現出相應的品質光輝。

此外,道家文化之所以能夠在歷史的長河中得以保存並發展下來,並在過去的數百年乃至數千年中一直影響着我國的傳統音樂文化,其中必然存在着許多可取之處。從我國曆代文化知識分子的文化心理上看,老莊哲學中存在着濃厚的虛無思想,這種思想曾引導無數文人隱居山林,逃避紛擾的社會,以謀求心理上的平衡。然而,老莊哲學中體現出的泛神論以及相對自由觀念又在一定程度上同儒家的“入世”存在着精神上的關聯。所謂儒道互補,這構成了我國文人雅士世代相傳的機制。

在我們平時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無時無刻的不在接受着道家文化的影響,這些思想的滲透方式是無聲無息的,往往在我們不自居的情況下就會接受這種文化的薰陶和感染。而這種思想觀念不僅對我國傳統音樂文化具有深刻影響,更在很多方面成爲了人們處理日常事務的基本立場和原則,成爲了全民族共同的心理狀態和性格特徵。而從另一方面的層次上來講,這些思想文化進過歷史的發展和沉澱,已經能夠適應各種文化階級的需要,成爲一種具有比較穩定地文化結構。並直接作用到傳統音樂文化中人文精神的形成上。曾經有一段歷史時期的傳統音樂比較傾向於莊子的“靜”,認爲這種特質可以用來培養“知”,啓發“慧”,在這樣的條件下使得道家思想在當時的音樂藝術中得到較爲廣泛的應用。並且在對人性的解釋上,莊子和其他思想之間也存在一定共通之處,認爲人應當被動的迴歸自然,不應具備自身的主動性,只有這樣才能使人性跟好的保存。

二、結語

研究中國傳統音樂文化中的人文精神除了具有重要的文學和藝術價值之外,還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剖析我國傳統音樂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在實質上是從獨特視角上去對傳統音樂文化進行重新的認識,通過相應的分析來得出展現出其對於傳統社會的影響意義,更能夠折射出對當代社會和藝術的借鑑作用。在傳統音樂文化中的思想觀念中,或許自然纔是能夠與人性最好結合的載體,因此通過傳統音樂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內涵來表達自己希望“真、善、美”的統一願望。

音樂系畢業論文 篇六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衝破了長期‘左’傾錯誤的嚴重束縛”,“把全黨工作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結束了多年“無產階級下繼續革命”①對教育的干擾與制約。學校教學秩序穩定。經過折磨的教師們恢復教學工作以後,以極高的敬業精神按照循序漸進的教學規律進行教學。從千萬人中遴選出來的渴望學習的作曲系新生,入學以後表現出極高的學習熱情與主動性。從完成作業中受益,豐富了音樂知識,培養了音樂創作的基本技能,卻又不爲課業所囿,儘量擴大視野。多方自學祖國豐富悠久的文化遺產。從詩經、楚辭、詩、詞、文、賦學習中彌補文化修養的欠缺,也從中積蓄音樂創作的素材。原課程中缺少對我國民族樂器的研究,他們便多方面對民族樂器的性能作研究,對古代民族器樂曲遺產亦有所涉獵。

長期以來,西方十八、十九世紀的西方音樂被奉爲音樂院校學習的經典。而二十世紀的西方現代音樂卻被作爲資本主義沒落時期的腐朽形式主義音樂遭到批判,是嚴禁涉獵的。闖入這個將受到嚴厲批判,甚至被劃爲“”。

1979年10月,鄧小平《在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祝辭》中闡述了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較爲寬鬆的文藝政策,解除了束縛文藝發展的一些條條框框,要求全面繼承並發展中外古今一切優秀遺產。北京、上海、武漢等音樂院校的一些教師先後着手研究西方現代音樂,其成果在各種刊物上登載。中央音樂學院創辦了《外國音樂參考資料》(後改爲《世界音樂》)雙月刊②,專門登載有關西方現代音樂流派、作曲家、作品研究、現代音樂寫作技法譯文。有關現代音樂的一些專著也逐漸問世。同學們自學研究西方現代音樂有了一片園地,這彌補了課程中缺少現代音樂的不足。研究現代音樂一時成爲一種風氣。

在此種氛圍中,英國劍橋大學音樂教授、曼徹斯特樂派的現代音樂作曲家戈爾(Alexander Goehn)來華講學。自1980年5月20日至6月11日在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從一位現代音樂作曲家的角度,全面系統地論述西方現代音樂的發展。在序言中,他先就二十世紀之初西方音樂的形成,其在兩次世界大戰前後的起伏變化,及有代表性的作曲家間相互關係等作概括的敘述,爲現代音樂的發展勾勒一個總的輪廓。繼而依次對德彪西(Claude Debussy)、勳伯格(Schoenberg Arnold)、韋伯恩(Anton Webern)、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梅西安(Oliver Messiaen)等作曲家的生平及創作進行系統論述。結合作品分析,闡明其創作思想,獨特的音樂風格,以及寫作技法的創新。涉及印象派的音樂風格,以及寫作技法的創新。涉及印象派的和聲、音階調式、樂曲結構特點,十二音序列技法,獨特的節奏處理,有限移位調式的運用等問題。而對當時健在的佈列茲(Pierre Boulez)、斯托克豪森(Julius Stockhausen)、卡特(Elliott Carter)、利蓋蒂(Andras Ligeti)等人的作品因難分析,只作簡要介紹,附帶涉及波蘭的潘德雷茨基(Krzysztof Penderecki)和美國的凱奇(John Cage)等現代作曲家。與此同時還爲一些同學上了作曲個別課。經過這次學習,同學們對西方現代音樂有了較系統的瞭解。

這些同學都是十幾、二十歲的人。抗日戰爭時期,強寇入侵,國家危亡、民族危亡,四萬萬五千萬中國人民同聲高唱救亡歌曲,轟轟烈烈的抗敵歌詠運動時代離他們已經遙遠。十七年的文藝發展已被“”作爲文藝黑線下的產物批判。他們目睹的是中文藝專制政策扼殺文藝創作,一切文藝活動都被強制歸附其反動的政治需求。在這一段學習中看到了當前世界音樂發展的大致輪廓,視野開闊。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文藝政策比較寬鬆,鼓勵文藝家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提倡創新。他們每個人都在考慮作爲中國作曲家應該走什麼樣的創作道路。在校學習期間已顯露出創作的主動性與旺盛的創作活力。

1980年學校爲參加全國交響樂創作評獎徵集作品。他們入學不久,尚未進入交響音樂創作的學習階段,參賽的都是課外自己創作的作品。數量不多,水平也不算高。指揮家黃飛立教授發現譚盾的《離騷》雖然結構凌亂,但樂思較豐富,有加工修改的基礎,在老師指導下作了較大的修改。1981年參賽,在全國第一屆交響音樂創作評獎中獲鼓勵獎。1982年他又把絃樂四重奏《風雅頌》寄往德國,參加韋伯室內樂創作比賽,獲二等獎。這是中國作曲家最早在國際音樂創作比賽中獲獎的作品,受到社會關注。

學校經常組織音樂創作比賽。其中的優秀作品在《音樂創作》季刊上發表。1982年江定仙教授在其中見到瞿小松發表的小提琴曲《戀》③,盛讚作者的創作才能。同年鮑晉書、汪鎮平、瞿小松、葉小綱、郭文景、張小夫、陳遠林、艾立羣、陳怡、張麗達、劉索拉等在四年級學生作品音樂會中演出了歌曲、小提琴、雙簧管、單簧管、鋼琴、豎琴獨奏曲及絃樂四重奏曲。四年級已是大學學習的最後階段,從中表現出他們在校學習期間的創作面貌。這些作品共同顯露一種求新的傾向,受到關注。

1983年他們大學畢業,形成一個活力充沛的青年作曲家羣體,崛起於中國樂壇,掀起一陣前所未有的波瀾。

1984年陳遠林、陳怡、朱世瑞、譚盾、周龍等人組織中央音樂學院電子音樂實驗組,與中國唱片社聯合舉辦電子音樂會,要在電子音樂領域中開拓出中國的領地。音樂會演出了《昊》、《吹打》、《中國民歌二首》、《補天》、《遊園驚夢》、《三月》、《森吉德馬》、《宇宙之光》等作品。同年瞿小松在文化部與中國音樂家協會創作委員會主辦的中國交響音樂新作品專場中演出了四樂章的管絃樂曲《山與土風》。其爲動畫片《悍牛與牧童》的配樂引起廣泛的注意。

1985年4月,中國音樂家協會創作委員會爲振興民族音樂,繁榮新創作,探索新風格新理論,與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民樂系聯合舉辦的“探索與追求”活動中,演出了譚盾中國器樂作品專場音樂會。5月又演出了青年作曲家民族器樂新作品音樂會。兩場音樂會共演出譚盾、周龍、瞿小松、俞遜發、朱世瑞、陳怡等青年作曲家創作的民族樂器獨奏、重奏、小合奏、聲樂與民族樂器曲、組合打擊樂獨奏、大合奏、打擊樂與民族管絃協奏曲等19首新型民族器樂曲,這是民族器樂曲創作前所未有的盛事。我國民族器樂曲長久以來多出自民族樂器演奏家之手,作曲家極少問津。青年作曲家研究民族樂器性能之後,從作曲專業角度出發創作的民族器樂曲有了新的素質。品種繁多,結構新穎,使民族器樂曲創作進入一個新時期。在這兩場音樂會中“八三屆”畢業的青年作曲家開始集體展示出他們銳意求新的創作傾向,引起社會廣泛的關注。

同年11月中央音樂學院主辦了譚盾研究生畢業作品交響音樂會,啓開了1985至1988年舉辦畢業交響作品音樂會的鼎盛時期。在此期間中國音協創作委員會與中央音樂學院先後舉辦了葉小綱、陳怡、瞿小松、郭文景的畢業交響音樂會。上海音樂學院及四川音樂學院並與創作委員會聯合,共同舉辦了許舒亞、何訓田的畢業作品交響音樂會。陳其鋼、張小夫、張麗達的畢業音樂會要晚一些。馬劍平的畢業音樂會已延遲到1991年才舉辦。陳遠林的畢業音樂會是由電子合成器與人聲演出的詩劇。每場音樂會演出四五部作品,共演出交響曲、協奏曲、序曲、絃樂合奏曲、室內管絃樂曲以及一些非常規組合的作品三十餘部,在社會上引起巨大反響。

自從上個世紀前期西方專業音樂創作輸入我國到八十年代,建立在大小調功能體系上的西方作曲技法,一直爲我國專業音樂創作所遵循。作品的體裁、品種大致不出這個體系所涉及的範圍,創作風格比較單一。馬思聰、譚小麟等老一輩作曲家引進一些西方現代音樂創作的觀念及寫作技法,未能改變上述狀態。這些青年作曲家因受西方音樂早已越過古典的創作體系另闢蹊徑的啓示,以活力充沛的羣體力量跳出功能圈,自尋創作道路。他們相互啓發,相互促進,又張揚個性,迴避雷同。借鑑西方,又不直接引用西方的現代技法(郭文景、許舒亞用十二音技法寫小提琴協奏曲是較少見的範例)。在探索中未忘記向民族文化傳統中尋找依據,爲我國專業音樂創作開闢出一片新領域。

這些音樂會中已很難見到建立在大小調功能體系上的曲調與和聲。他們各自以自己的方式由自然音體系轉向半音體系寫作。何訓田更創立了自己的任意律與對位法。傳統的曲式已被新的樂思突破,傳統的規範已不再被遵循。交響曲多由一、二樂章組成,沒有典範的四樂章交響套曲,三樂章的協奏已屬僅見。傳統的管絃樂隊中常因附加新的樂器或樂器組而有新的色彩。人聲常在交響音樂中占主導地位。打擊樂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常用邊緣音域的高低音求得特殊效果。民族樂器已逐漸消除與西洋樂器音律、音色、音量、演奏方式的差異而結合運用。傳統的管絃樂隊之外,更出現一些新的樂器組合。電子音樂更是我國前所未有的品種。音樂表現的範圍從現實引向遙遠的洪荒時代的夢幻。這樣的音樂不同於西方現代音樂,也不同於我國既有的音樂作品,是一種新的中國音樂作品。

新不等於好。新事物常與有缺陷、不完美相伴。若再加上求奇,問題就更復雜了。但求新亦有突破束縛、促發展、求擴展的一面。這些青年作曲家創作發軔之始,在朝氣蓬勃的激情中創作的作品,多數都在老師指導下反覆修改過。不宜用好與不好作簡單概括。其得失可由羣衆評議,亦須經時間篩選。時至今日,《樂隊及三種固定音色的間奏》(人聲、低音單簧管、低音大管),後改名《道極力》、第二交響樂《地平線》、爲混合室內樂隊而作的《Mong Dong》(原美術片《悍牛與牧童》配樂)、室內管絃樂《多耶》、交響曲《蜀道難》等作品都還是作曲家重點保留的曲目,有些還多次在國內外演出。

創作的繁榮引發了演出的繁榮。新作品系列問世培養了一代新型民族樂器演奏家。他們是:李萌、姜小青(古箏),王健、陳濤(簫),趙家珍(古琴),吳蠻、劉桂蓮(琵琶),楊守成(笙),何建國、李聰農、王建華、孟小亮(打擊樂),劉月寧、黃河(揚琴),姜建華(二胡),談龍健(三絃),張雲龍(嗩吶),包健(管),張維良(尺八)等(據相關音樂會節目單記載),還有民族管絃樂隊指揮王甫建。探索性的民樂新作品須看譜演奏,還有很多新的演奏技法。習慣背譜演奏的民族器樂演奏家多不適應。有了這些新人的參與,作曲家的新作品才能演出。他們不僅參加演奏民樂曲,還經常擔任管絃樂中民族樂器聲部的演出。管絃樂新作品演出的指揮家除韓中傑、鄭小瑛、陳燮陽等中老年指揮家之外,還有青年指揮家邵恩、陳佐湟、水蘭、胡詠言等。他們有機會連續處理那麼多新作品首演,在其中積累經驗迅速成長,是青年指揮家極難得的機遇。一些青年聲樂家、鋼琴家、大提琴家、小提琴家等也爲這些新作品的問世做出了貢獻,並從中受益。這些青年音樂家絕大多數都是“八三屆”的畢業生。

新型作品連續問世,在我國音樂界掀起軒然大波,推動了音樂評論的空前繁榮④。一時論家蜂起,論爭紛紜。對新作品支持與反對的文章界線分明。爭論涉及不同文藝觀點的碰撞及對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較寬鬆文藝政策不同態度的對立。爭論的語言犀利,直言不諱。有批評亦有反批評,更有對反批評的批評。問題在激烈的爭論中逐漸深入。一些青年理論家(其中包括“八三屆”畢業生)在爭論中成長。所幸並未發生因文得咎的事例。爭論中有些意氣用事,應屬正常辯論範圍。呂驥在《當代音樂研討會上的發言》中說:“爭論可能非常激烈,觀點對立可能非常尖銳。但不能因此損害彼此之間的感情。”“我們不能忘記我們彼此之間的爭論,最後的目的是求得真理。”⑤這種生動活潑的學術氛圍只有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寬鬆的文藝政策指引下才能出現。

爭論的另一焦點是新時期出現流行歌曲的問題。我國自古就有廣泛流傳的歌曲《下里巴人》、《陽阿・薤露》,高雅的《陽春・白雪》和“引商刻羽”式的,在極少數人中傳播的,有音階調式變化的探索性歌曲,形成完整的音樂金字塔。以黎錦暉爲代表的流行歌曲創作,差不多和西方專業音樂創作輸入我國同時產生。抗日戰爭爆發,流行歌曲受到批評,至1949年後在大陸才銷聲匿跡,一直延續到80年代。國家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人民有多方面的藝術需求,流行歌曲發展起來是很自然的事。其中出現一些不健康的現象應當批判,其格調應不斷提高。但作爲一個音樂品種自應有自由發展,探索性的音樂創作受到重視,而陽春白雪檔次的作品極少問世。音樂金字塔處於中空狀態。在西方,探索性的音樂作品只在極少數人中傳播。因爲有幾百年留傳下來的大量音樂經典作品,多數人的音樂生活仍可豐富多彩,我國沒有這份遺產。要豐富我們的音樂生活,只能仰仗外國音樂作品,時常聽到樂隊指揮家呼籲急需可供經常演出的有持久藝術魅力的中國作品,這樣的作品實在太少。

西方現代音樂自20世紀初興起,各種新思想、新流派、新技法相繼問世。幾十年間都已先後完成了發展音樂的歷史使命。到80年代,其創新的活力已顯衰竭。戈爾教授已經舉不出更多值得他全面深入論述的大師級代表人物。正當此時,我國現代音樂興起。1988年前後,“八三屆”畢業的青年作曲家紛紛出國繼續深造或從事各種音樂活動。它們的作品在歐洲的音樂節、音樂會中演出,或在電視臺播放,受到很高的讚譽。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寬鬆的文藝政策指引下,青年作曲家在成長。中老年作曲家邁着自己堅實的步伐爲民族音樂建設貢獻畢生精力。我們可以在西方現代音樂各流派的興衰中吸取教益。處理好音樂創作與聽衆的關係,寫作技法與音樂表現的關係,使音樂藝術沿着寬廣道路持久發展。今日的中國音樂文化已得到前所未有的大普及。在此基礎上,可以期望我國的音樂爲世界樂壇做出應有的貢獻。

①引自《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註釋本)。

②中央音樂學院創作研究室主編的《外國音樂參考資料》雙月刊1978年5月創刊,1985年10月改名《世界音樂》,1986年8月停刊。

③《音樂創作》1982年第1期。

④參看李西安主編中國現代音樂爭鳴文選《一石激起千層浪》上、下集。

⑤《人民音樂》1987年第12期。

音樂畢業論文範文 篇七

香港專業音樂教育的定位問題 香港專業音樂教育的定位問題 :國小音樂論文:音樂課堂教學過程 我國民族音樂的形成與特點 音樂鑑賞教學中的創造性思維培養

香港專業音樂教育的定位問題 文 章 來源 自 3 e d u教 育網

摘 要:文章以香港歷史爲背景,以各專業音樂教育爲主要研究對象,通過對課程內容、演奏技巧、作曲技法、電子音樂等方面的研究,指出香港音樂教育在技巧或技法上模仿歐美,忽略了理論和修養方面的培養,對中國音樂和歐美音樂以外的音樂文化,仍然未夠重視。並以此探討香港專業音樂教育的定位問題。 音樂學院畢業的演唱、演奏、指揮、作曲系學生當然可以算是“專業音樂”人才,但音樂學系和大學音樂畢業生則只能算是“學者”,不是“專業音樂”家。也正由於這個原因,伯恩斯坦、馬友友等人讀完哈佛大學學位後,還跑去寇蒂斯、朱莉婭音樂學院進修演奏技巧。我提出這個問題,是想提醒音樂教育界的決策者,在制定高等和專業音樂教育策略上分清學術、理論和技巧等不同領域、不同的標準和要求。依我個人之見,學作曲、演奏、演唱的用不着去念博士,因爲他們最終的目標是要成爲“大師”(Maestro);學音樂學、音樂美學、音樂史和理論分析的則需要攻讀博士,因爲他們最終的目標是要做“學者”、“教授”。本文所討論的“專業音樂教育”,是指香港中學教育以上的音樂教育,包括大學音樂系,演藝學院裏的音樂學院、私立音樂專科學校和私立音樂學院。 到了60年代初,德明書院和清華書院也先後建立了音樂系,前者只辦了兩年(1961~1963),後者則一直堅持到70年代。70年代末80年代初,嶺南書院(後升格爲“學院”,再於1997年成爲香港政府資助的“大學”)也辦了一陣子音樂系,由於過於昂貴,於80年代初結束,部份教師與學生分別分配到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和新成立的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學院。此外,香港聯合音樂院和海燕藝術學院於1969年成立,前者以報考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在香港的公開考試爲其主要招生來源,故就讀學生不少;後者則難以爲繼,於90年代末結束。1975年成立的南方藝術學院,後改名爲“黃自藝術學院”,現在事實上已變成個別教授的音樂“私塾”。與“官方”關係較密切的一批音樂界人士於1978年7月成立“香港音樂學院”,爲不牟利並獲慈善捐款的專業音樂教育機構,規模遠較上述各“音樂院”和“藝術學院”爲完善———在香港藝術中心租了近萬英尺的地方,可收學生90名、僱用兼職教師20餘名。這所音樂學院於1985年合併入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學院。從上述音樂院、藝術學院和下文所敘述的大學音樂系以及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學院看,香港的專業音樂教育機構大致可分爲三個層次:1.夜間上課的私立民間學校。2.私立專上學院、書院如清華書院、嶺南書院的音樂系。3.香港政府資助的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的音樂系、浸會大學的音樂及藝術系以及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學院。

二、目前的專業音樂教育目前,香港培訓專業音樂人才主力由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香港大學音樂系、浸會大學音樂藝術系以及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學院四院系負責。在上文提及的《香港的音樂(1841~1993)》一文裏,我已交代了這四個院系從成立到90年代中的教與學以及研究的情況,下面將談談他們的近況。 據統計,中大音樂系本科畢業生在海外考獲博士學位的約在13%,考獲碩士學位的更多。有畢業生現任教於美國密芝根大學和夏威夷大學、香港大學、中文大學、香港演藝學院、香港浸會大學及教育學院等;還有些畢業生任職於電臺、電視臺、香港政府音樂事務處和教育署以及其它藝術及行政機構,或從事專業演奏及作曲工作。除一般中、西音樂基礎科目外,專研範圍包括理論、作曲、演奏、歐洲音樂史、民族音樂

音樂學畢業論文 篇八

音樂學

音樂學在藝術類專業中屬於一個綜合性專業。長期以來,它一直是藝術類考生報考的熱門專業之一。本專業學生既懂得吹、拉、彈、唱,又學過有關專業教育方面的理論知識,故而就業領域比較寬泛,如文藝團體、藝術研究單位、影視部門和學校等。

【主要課程】:音樂史、音樂學理論、中外民族民間音樂、教育學、美學、作曲技術理論、鋼琴或其他樂器演奏等。

【就業方向】:可以在中國小校從事音樂方面的教學工作和電臺、電視臺擔任節目的音樂編導,同時還可以從事音樂演唱或創作工作,屬於自由職業者。

【開設院校】: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中央民族大學、上海音樂學院、四川音樂學院、天津音樂學院、武漢音樂學院、南京師範大學、徐州師範大學、淮陰師範學院、南京藝術學院、蘇州科技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等。

學前教育(音樂方向)

學前教育(音樂方向)專業培養具有紮實的學前教育專業理論知識、較高的藝術素質和實踐能力的學前教育師資。該專業通過對學前心理學、學前教育學、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聲樂、鋼琴、舞蹈與編排、美術等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有較強的學前教育教學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外語讀寫能力和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能力。

【主要課程】:樂理視唱練耳、聲樂、鋼琴、音樂作品欣賞、和聲曲式與幼兒歌曲創編、幼兒歌曲彈唱、兒童合唱指揮、幼兒園音樂教學法、幼兒舞蹈、幼兒舞蹈創編與技法、中外學前教育史、幼兒園組織與管理、兒童文學、形體訓練與幼兒舞蹈創編、美術、學前衛生學、學前心理學、學前教育學、幼兒園課程與活動設計、奧爾夫教學法、幼兒園遊戲論。

【就業方向】:畢業後可到幼兒園、幼兒師範院校、學前教育行政管理機構、相關出版部門等部門從事幼兒教育、兒童藝術輔導、社區文化管理及學前教育機構的教育、科研、管理等工作。

【開設院校】:湖北師範學院、常州工學院、應天職業技術學院等。

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

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專業培養能在有關文藝單位和演出團體,如音樂演出團體、戲劇團體、廣播影視部門等單位從事音樂創作的專業性音樂人才。

【主要課程】:作曲、作曲技術理論、視唱練耳、音樂史、戲曲史、中外民族民間音樂、鋼琴或其他樂器演奏、中國傳統音樂分析、現代音樂分析等。

【就業方向】:可以到唱片公司、劇組、電視臺等部門從事音樂創作和一些音樂演出團體或公司擔任音樂製片人,同時還可以到中國小、藝校等教育機構任音樂教師。

【開設院校】: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中央民族大學、上海音樂學院、南京藝術學院、四川音樂學院等。

指  揮

指揮專業考試時十分注重對視唱練耳、和絃聽辨的考查,同時對考生的演唱和鋼琴彈奏水平有一定要求。該專業學制多爲五年。我國目前音樂界的指揮人才屈指可數,有時一些高級別的音樂會還不得不邀請國外著名指揮家參與演出。所以高學歷、高素質的指揮專業人才在我國有很大的發展前景,且被賦予了代表中國形象的寓意。隨着我國文化生活的豐富和精神文明建設及藝術團體的發展,指揮人才將呈現出供不應求的趨勢。本科畢業後,到一個文藝團體謀一份樂團指揮或合唱指揮的差事應當不是件難事。

【主要課程】:指揮、樂隊學、合唱學、視唱練耳、和聲、復調、曲式與作品分析、配器、鋼琴、中國音樂史、外國音樂史、民族音樂概論、藝術概論、合唱、聲樂等。

【就業方向】:該專業畢業生可以從事中國小音樂教師、中等學校專業教師、青少年宮合唱團專業教師、社區文化館站文化幹部與從事社會藝術教育的師資以及專業團體的合唱指揮等工作。

【開設院校】:中央音樂學院、瀋陽音樂學院、武漢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星海音樂學院等。

音樂表演

音樂表演專業方向主要培養從事聲樂表演、教學工作的專門性人才和從事相關音樂活動組織工作的複合型人才。通過培養,該專業學生將掌握聲樂表演藝術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完整的藝術表演能力與技巧,且具有對藝術作品的理解力、想象力、表現力,並在聲樂教學與音樂藝術活動組織中具有獨立工作能力與集體創造合力。該專業的藝術實踐包括大型聲樂作品音樂會的排練與演出。

【主要課程】:樂理、視唱練耳、和聲、發聲技巧訓練、歌曲演唱(美聲、民族、流行)、合唱、鋼琴、形體、舞蹈基本功、歌舞排練(流行歌舞排練、音樂劇劇目排練、組合演唱排練)、音樂欣賞、中國音樂史、外國音樂史、中華民族與民間音樂、曲式與作品分析、音樂製作、流行音樂概論、藝術概論、表演、形象設計、錄音演唱實踐等。

【就業方向】:該專業畢業生可到電視臺、歌舞劇院(團)、電視劇製作中心、宣傳部門、文教事業單位從事演唱、創作和音樂製作工作,以及在高等院校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同時也可以進一步攻讀本專業及相關專業的碩士學位。

【開設院校】: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電影學院、瀋陽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南京藝術學院等。

流行音樂演唱

流行音樂演唱專業培養具備流行音樂演唱及表演能力,能在專業文藝團體、藝術院校、演藝公司等相關部門從事表演、教學及研究工作的應用型人才。該專業培養要求學生全面掌握流行音樂演唱和表演的基本理論,接受相關技能的系統訓練,嫺熟運用演唱及表演的專業技巧,並具有較高的流行音樂綜合表現能力。專業學生在校期間會安排系列音樂會、社會活動比賽、學期專業彙報等作爲其藝術實踐。

【主要課程】:視唱練耳、樂理、鋼琴、和聲、聲樂、臺詞、形體、舞臺演唱實踐、節奏訓練、歌曲寫作、錄音棚實踐、民族民間音樂、中外音樂史、西方流行音樂史、世界音樂等。

【就業方向】:該專業畢業生可到電視臺、歌舞劇院(團)、電視劇製作中心、宣傳部門、文教事業單位從事演唱、創作和音樂製作工作,以及在高等院校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同時也可以進一步攻讀本專業及相關專業的碩士學位。

【開設院校】: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電影學院、瀋陽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南京藝術學院等。

中國樂器演奏

中國器樂演奏專業主要培養從事中國樂器演奏表演、教學工作的專門人才和從事相關音樂活動組織工作的複合型人才。該專業要求學生掌握中國樂器表演藝術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完整的藝術表現能力與技巧,且具有對藝術作品的理解力、想象力與表現力,並在中國樂器教學與音樂藝術活動組織中具有獨立的工作能力與集體創造合力。

【主要課程】:主修樂器、副修樂器、重奏、合奏、視唱練耳、作曲技術理論、中外音樂史、中外民族民間音樂等。

【就業方向】:該專業畢業生可到電視臺、歌舞劇院(團)、電視劇製作中心、宣傳部門、文教事業單位從事演唱、創作和音樂製作工作,以及在高等院校從事教學科研等工作。

【開設院校】:中國傳媒大學、中國戲曲學院、北京電影學院、瀋陽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南京藝術學院等。

管絃與打擊樂器演奏

管絃與打擊樂器演奏專業主要培養從事管絃與打擊樂器演奏、教學工作的專門人才和從事相關音樂活動組織工作的複合型人才。該專業要求學生掌握管絃樂表演藝術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完整的藝術表現能力,且具有對藝術作品的理解力、想象力與表現力,並在管絃樂教學與音樂藝術活動組織中具有獨立的工作能力與集體創造合力。該專業藝術實踐包括大型管絃樂作品音樂會的排練與演出。

【主要課程】:管絃與打擊樂器演奏主課、管絃樂合奏、中外音樂史、民族音樂概論、基本樂理、和聲等。

【就業方向】:該專業畢業生可到電視臺、歌舞劇院(團)、電視劇製作中心、宣傳部門、文教事業單位從事演唱、創作和音樂製作工作,以及在高等院校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同時還可以進一步攻讀本專業及相關專業的碩士學位。

【開設院校】:中國傳媒大學、中國戲曲學院、北京電影學院、瀋陽音樂學院、上海師範大學、上海音樂學院、南京藝術學院、武漢音樂學院、星海音樂學院、四川音樂學院、成都理工大學廣播影視學院等。

鋼琴與鍵盤樂器演奏

鋼琴與鍵盤樂器演奏專業主要培養從事鍵盤樂器演奏、教學工作的專門人才和從事相關音樂活動組織工作的複合型人才。該專業要求學生掌握鍵盤表演藝術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完整的藝術表現能力與技巧,且具有對藝術作品的理解力、想象力與表現力,並在鍵盤樂器教學與音樂藝術活動組織中具有獨立的工作能力與集體創造合力。

【主要課程】:鋼琴課和鍵盤教學法、合奏、隨行、服務打、劇目、鍵盤和踏板技巧、演奏會和個人風格的發展。

【就業方向】:該專業畢業生可到電視臺、歌舞劇院(團)、電視劇製作中心、宣傳部門、文教事業單位從事演唱、創作和音樂製作工作,以及在高等院校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同時還可以進一步攻讀本專業及相關專業的碩士學位。

【開設院校】:南京曉莊學院、徐州師範大學、淮陰師範學院、西安音樂學院、同濟大學、南京藝術學院等。

流行音樂演奏

流行音樂演奏專業培養具備較強獨奏能力及樂隊合作能力,在專業文藝團體、藝術院校、演藝公司等相關部門從事表演、教學及研究工作的應用型人才。該專業要求學生系統學習流行音樂演奏樂器的基本理論,接受系統的技能訓練,具有較高的獨奏及樂隊演奏能力,並能運用所學對音樂作品進行分析,

【主要課程】:基本樂理、視唱練耳、鋼琴基礎、和聲、樂隊合奏、作品分析等。

【就業方向】:該專業畢業生可到電視臺、歌舞劇院(團)、電視劇製作中心、宣傳部門、文教事業單位從事演唱、創作和音樂製作工作,以及在高等院校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開設院校】:中國傳媒大學、中國戲曲學院、北京電影學院、瀋陽音樂學院、上海師範大學、上海音樂學院、南京藝術學院等。

音像技術(音響工程)

音像技術(音響工程)專業爲遊戲、影視、動漫行業培養掌握先進傳播技術和熟悉音樂產業運作規則的應用型音樂創編人才和具有經營謀略和音響現代管理知識的,並專門從事配音、配樂、聲效設計、編輯、合成等工作的第一線高級技術應用型傳媒人才。

【主要課程】:視唱練耳、電視音樂音響、電視錄音、音響技術、錄音藝術、彩鈴製作、廣播錄音、攝錄編技術、舞臺音響調控等課程。

【就業方向】:該專業畢業生可在遊戲製作公司、機關、高等院校、電視臺、電影廠計算機特技部門、建築漫遊設計公司、廣告公司和大中型企業及各企事業單位文化部門專門從事音效設計、編輯、合成等技術工作。

音樂學畢業論文 篇九

關鍵詞:音樂本科生;畢業論文;策略

畢業論文是高等院校畢業生提交的一份有一定學術價值的文章。撰寫畢業論文,既可以檢驗學生所學知識的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也是對學生進行科學研究基本技能的訓練。本文擬從分析音樂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寫作中出現的問題出發,探討問題產生的原因,並提出一些應對的策略,以提高音樂專業畢業論文的寫作質量。

一、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主要存在的原因有專業特殊性,其次是現在的學生寫作能力薄弱。音樂專業屬於藝術學科的一個分支。在考入高校時,文化課的錄取分數線較低。而入校後,學生通常只注重演唱演奏技能和技巧的訓練,在對《藝術概論》《中西方音樂史》《音樂教學法》《民族民間音樂概論》等這樣的專業理論課程教學中,學生普遍學習熱情不高。這樣的學習態度導致在畢業論文寫作過程中,普遍理論功底不夠深厚和紮實,同時又缺乏文字功力的訓練,因而在畢業論文的寫作上常常難以駕馭。現在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導致學生平時練筆的時間少,而教師灌輸爲主要教學方式,必然導致學生寫作能力方面的欠缺。

二、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策略

1.加強學生對論文寫作的重要性的認識

“畢業論文(設計)應該是實現培養目標、培養學生專業能力、檢驗學生是否具備較強的綜合運用各種知識與技能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手段。”[1]對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說,由於專業課的特殊性,學生普遍出現重視技能技巧的訓練而輕視理論知識的學習。而一個只會演奏、演唱而不會表達文字的人,不能算合格的音樂教師或音樂科研工作者。畢業論文的撰寫不單單是一次簡單的寫作過程,重要的是通過撰寫論文,可以使學生掌握如何收集、整理和利用資料,如何利用圖書館檢索文獻資料,使學生了解科學研究的全過程,是一次系統的實踐機會。通過畢業論文的撰寫,可以加深和鞏固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並使他們把專業知識運用於實踐,從而提高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結合實際合理選題

正確而又合適的選題是決定文章內容和價值的一個關鍵性環節,往往直接決定論文的成敗。畢業論文的選題首先要符合培養目標的要求,能夠檢驗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其次畢業論文的選題要把握“適中”的原則。本科生在校期間掌握的多是基礎知識,知識面和掌握的深度都有一定的侷限,選擇的題目一般來說,宜小不宜大,宜窄不易寬,應儘量結合本專業的相關知識和實踐,並能體現教學與科研的統一。另外,學生要充分考慮並確定自己感興趣的研究領域,興趣濃厚,研究的慾望就強烈,寫作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3.夯實專業基礎,提高寫作能力

對於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說,除了專業技能的學習以外,還要積累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和人文素養知識。作爲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啓發學生對音樂學的學習興趣和探知熱情,有意識地加強科研方面知識的講授。在有些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例如音樂史課、教法課、欣賞課等等,可以採用寫論文的形式進行考覈,訓練學生提煉論題、組織材料、運用論據、論證問題、闡述觀點等的論文寫作能力。另外,在一些專業課程的教學方式上,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給學生留一些具有延伸性的,能融合相關課程的思考題,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強化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於培養學生科研實踐能力。

4.開設“音樂論文寫作基礎課程”

針對畢業生在論文寫作的相關知識和技巧訓練方面缺乏應有的實踐經驗,應開設音樂論文寫作基礎課程,系統地向學生講述音樂論文從選題、資料收集和整理、撰寫論文提綱、撰寫初稿及論文修改到文論答辯的全過程,幫助學生全面地掌握撰寫畢業論文的技能和方法,以解決畢業論文的寫作和答辯中所遭遇的諸多問題。

5.積極發揮教師指導作用

指導老師的專業水平是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保障。首先要建立一支年齡、學歷、職稱、師生比結構均較爲合理的教師隊伍,做到有足夠的指導教師以及指導教師有足夠的精力指導畢業論文。其次,指導教師在畢業論文的撰寫過程中,從審定論文題目,指導學生蒐集和閱讀有關參考資料,確定題目,擬定提綱,一直到初稿至終稿的寫作,都應發揮監督指導、啓發促進的作用。通過畢業論文寫作的教學實踐過程,讓學生學會基本的科研方法與思路,提高學生應用理論知識分析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結語

撰寫畢業論文既是對學生所學知識的理解水平和運用能力的檢驗,也是大學生開始從事實際工作和科學研究實踐的初步嘗試。要提高音樂專業學生的畢業論文質量,首先應對學生進行重視畢業論文寫作的教育;其次,要夯實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和人文素養知識的根基,在平時的學習中,提高學生的寫作和科研能力,對進一步提高音樂專業學生畢業論文的質量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楊俊輝。高校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的多層次灰色評價方法研究[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08,03期(15).

[2]傅利民。音樂論文寫作基礎[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3]袁培。 常思則善――由畢業論文寫作談及“音樂學文論寫作課程”的開設意義[J].黑龍江史志,2010,(7).

音樂專業畢業論文 篇十

根據專業教學計劃安排,xx屆國際貿易專業畢業生畢業論文設計工作即將開始。爲提高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保障這項工作順利進行,擬訂以下工作方案。

一、實訓目標

畢業論文設計是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集中實踐環節。

通過這一環節的實施,指導學生掌握論文寫作方法,學會調查研究,完成畢業論文設計與寫作,並在論文寫作實踐中得到鍛鍊,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創新意識和專業素質,成爲一名善調查、懂研究、能說會寫的合格的畢業生。

二、論文設計指導小組

組長:

組員:

三、論文設計(寫作)要求

畢業論文是學生畢業前必須完成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要求學生能夠運用在校所學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技能工具與方法等,研究和探討實際工作中的相關問題。它是綜合考察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論文寫作過程中要求學生做到:

1、應在實事求是、深入實際的基礎上,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寫出具有一定質量的畢業論文。

2、畢業論文選題應在所學專業範圍以內,其形式爲學術論文、研究報告或分析報告。

3、畢業論文應做到觀點新穎、明確,有獨創性;材料翔實、有力;結構完整、謹嚴;語言準確、通順流暢。

4、畢業論文按統一版式的規範化要求(參見系部統一格式),正文字數要求10000-15000字。

四、論文設計實施環節

1、組織動員

時間:xx年4月27日

地點:二教(501)

對象:國貿08級全體同學

方式:集體動員會

班主任(輔導員)要協助做好組織動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