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畢業論文

漢語言文學本科畢業論文參考【新版多篇】

漢語言文學本科畢業論文參考【新版多篇】

漢語言文學本科畢業論文範文參考 篇一

關鍵詞:語言應用;漢語言文學

一、漢語言使用與意境分析的作用

作爲漢語言專業講師,應該強化學生對漢語言的應用能力和對語言意境分析的能力,這也是豐富學生情感的重要手段。所以,漢語言的使用和意境分析是所有漢語言專業學習過程中必須經歷的一個階段。

1、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學素養

語言的生命力在於能夠靈活使用,否則,語言就始終處於靜止狀態。所以,漢語言的應用也就促成了漢語言的使用意境。語文知識的形成與漢語言素養強化相得益彰。例如,在形容風景的時候人們經常使用“風光旖旎、風景秀麗”,如果用作“風光靚麗,風景豔麗”,不僅讀起來拗口,就連基本意思也被扭曲,讓美麗的風景變得豔俗無比,讓人無語。雖然四個詞語單獨拎出來都是形容詞,但是用法差別很大。所以,漢語言的應用會直接影響語境的塑造,說“風光旖旎、風景秀麗”人們會眼前一亮,甚至可以想象出美好的景色,但是如果用“靚麗、豔麗”形容風景,只會讓人們倒胃口,很難找到美的感覺。

2、培養學生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

二、如何提高漢語言的使用和意境分析能力

1、增加閱讀、朗讀的訓練

朗讀是學習語言最好的途徑之一,增加文章的閱讀量,可以讓學生儘快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主題思想。所以,增加閱讀量有助於理解漢語的應用,同時漢語言的意境分析能力會逐漸提高。最終,學生可以準確把握文章的基調,易於挖掘文章深處的含義,提高對漢語言的應用和分析。

2、增加必要的背誦

背誦是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最佳途徑,無論中國人學習外國語言還是外國人學習漢語,增加背誦量必然會提高語言的運用水平。我國具有五千年的歷史文明,從古到今流傳下來很多經典名篇,學生如果可以對這些經典文學進行背誦,不僅可以弘揚中國優秀的文化歷史,還能增加漢語言的理解和應用。最終,通過深刻記憶,學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引經據典,增加文章的亮點,提高文章的層次,使文章更具有靈性。

參考文獻

漢語言本科畢業論文 篇二

一、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論文(設計)改革的背景

重慶文理學院教學部2009年組織的一次重慶市高校文學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專題調研報告的數據顯示:“目前,從高校文學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改革研究方面來看,涉及到管理制度、質量監控、評價標準方面的研究較多,畢業論文寫作模式創新改革研究的較少。即便是有,也僅是個別應用性較強的專業作了一些嘗試,如廣告學、文祕專業在畢業論文(設計)方面強調學生以作品、實作代替畢業論文寫作,但缺乏深入的、整體性的研究。”[2]2009年10月,學校《重慶文理學院本科學生畢業論文(設計)改革方案》,要求各學院根據方案結合本院實際和專業特點制定本科學生畢業論文(設計)改革實施方案,由教學部審定後執行。學校明確提出: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全面貫徹落實學校第三次教學工作會精神,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爲重點,深化本科學生畢業論文(設計)教學改革,提高應用型專門人才培養質量。文學與傳媒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作爲嚮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型後極具代表性的傳統師範教育專業,長期以來,畢業論文(設計)模式單一,過分強調畢業論文(設計)的科研創新,忽略畢業論文(設計)環節對學生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培養。

二、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論文工作的實證調查與分析

我們從2009年9月份開始對我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生進行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現狀調查,主要涉及畢業論文(設計)管理制度、畢業論文(設計)監控制度、畢業論文(設計)模式改革等方面。一共發出問卷122份,收回有效問卷119份。單從學生對畢業論文(設計)模式改革的態度,可以看出絕大部分學生(佔89.4%)支持畢業論文(設計)模式的改革。同時學生也對採用何種畢業論文(設計)模式提出了很好的看法。因此,我們認爲,作爲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型後的傳統師範教育專業———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論文(設計)改革勢在必行。目前我校經過畢業論文(設計)初步的改革,畢業論文(設計)的寫作時間已經得到保障,畢業論文(設計)的規章制度已經比較健全,從指導教師到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的改革意識已經基本到位。但是對於作爲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型後的傳統師範教育專業———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模式到底該如何改革卻仍然處於摸索狀態。總體而言,關於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改革的理論研究多,實踐研究少;畢業論文(設計)工作制度研究多,畢業論文(設計)模式研究少;學術性畢業論文(設計)研究多,畢業論文(設計)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研究少;畢業論文(設計)管理制度、質量監控制度研究多,畢業論文(設計)對學生專業能力提升的研究少。

三、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論文(設計)改革方式探索

作爲轉型後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論文(設計)工作存在種種弊端,很明顯地不適應應用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我們認爲,應用型本科院校畢業論文(設計)工作應突出大學與社會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從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質、提高學生專業技能爲出發點,將各專業主要教學內容和素質要求,集中整合在畢業論文(設計)的內容和組織活動中。引導學生系統整合、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獨立思考,發現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對學生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進行“組裝”和提升,實現大學與社會的“無縫接軌”。因此,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論文(設計)改革應該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着手,確定受學生和教師歡迎並對學生專業能力有提升價值的畢業論文(設計)改革方式。本文將就如何進一步細化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畢業論文(設計)方式改革闡述初步的看法。

(一)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分析

畢業論文(設計)工作是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一環,以往的畢業論文(設計)過分強調學生學術科研能力的培養,但是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學生來說,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並非學術科研能力,而是動手應用能力。這種能力培養目標的轉變,也要求畢業論文(設計)改革方向的轉變。因此,我們應從專業人才職業能力培養要求出發,“往回找”畢業論文(設計)改革的着重點。漢語言文學專業主要培養能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等全面協調發展,具有漢語言文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創新精神,能在中學、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從事教育教學的語文教師,以及能夠從事祕書、記者、編輯等實際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參考丁曉原對應用型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核心能力的看法[1],筆者認爲,從我們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來看,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應掌握的職業能力如下圖所示:

(二)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論文(設計)改革方式

從上表可以看出,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在大學期間必須具備的專業能力主要包括科研創新能力、文學創作能力、口語表達能力以及實踐教學能力。我們認爲,從這四種能力出發,畢業論文(設計)改革應爲培養這四種能力提供多種方式任學生選擇,構建以科研創新能力、文學創作能力、口語表達能力以及實踐教學能力爲核心評價指標的畢業論文(設計)模式,將畢業論文(設計)工作貫穿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1.畢業論文(設計)檢驗科研創新能力畢業論文(設計)改革並不是學生從此不用寫學術論文了,對部分有意於考研或者學術研究的學生,我們仍然需要檢驗他們的科研創新能力。針對以往學生在學術論文寫作中“選題範圍越來越窄、優秀論文越來越少、抄襲現象時有發生”等問題,我們提出如下思路提高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首先,將學術論文寫作與傳統課堂教學有機地聯繫起來,從大一入學開始,專業課教師在授課、作業、考試中都可結合本科生的畢業論文進行如何選題、如何找資料、如何確定框架等的訓練[2]。這樣做的好處是讓學生從大學入學起就可以在夯實專業理論基礎的同時,逐步提高對科研的興趣。其次,專業課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走近當代文壇,注意當代文學創作的新動向,參與文學評論,對文學創作現實作直接發言”[3];同時要關注新的語言現象,對生動活潑的語言世界作出解釋。這樣教會學生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必然能提高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

2.畢業創作檢驗文學創作能力針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特點,我們應該對部分有意於文學創作的學生提供以文學創作能力爲核心評價指標的畢業創作形式代替畢業論文。漢語言文學專業並不專門培養從事文學創作的作家,但是對於學生來說,文學創作可能是一種興趣愛好,因此在畢業論文(設計)改革過程中,應給予這一部分學生一定的選擇空間,將4000字以上的文學原創作品,已經發表的可以直接參加答辯,沒有發表的由學院組織專家進行鑑定,通過後參加答辯。學院應組織專家儘快制定以文學創作能力爲核心評價指標的畢業論文(設計)評價體系,同時討論確定文學原創作品發表的級別以及學院鑑定的標準。學生入學時即向學生公佈,引導部分文學愛好者從大一開始就規劃自己的文學創作,四年磨一劍,在導師的指導下打磨自己的作品,或許在畢業時真能出幾篇佳作。

3.畢業展演檢驗口語表達能力口語表達能力是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重要的職業技能之一,諸如講故事、詩文朗誦、話劇表演、相聲表演、小品表演、口語辯論等。有共同興趣的學生可以在第六學期組成畢業展演小組,合作完成一個項目,如表演一個話劇或話劇片段,表演一個相聲或小品,朗誦詩文或講故事,也可以組成攻辯雙方開展辯論,指導教師全程參與指導。在畢業前夕,學院集中組織全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展演,指導教師或者專家根據學院建立的畢業展演評價標準現場組織答辯。以畢業展演代替畢業論文可以檢驗該專業學生在口語表達上的能力,體現學院在人才培養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學院也可以此打造專業人才培養品牌。

4.畢業設計檢驗實踐教學能力畢業設計主要面向部分有意於從事語文教學的學生,以實踐教學能力爲核心評價指標。根據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該專業核心實踐能力即語文教學實踐能力,可以此建立畢業設計評價指標體系。畢業設計要求撰寫文案策劃參加開題,通過後開始實做。在答辯環節,要求現場展示,學院組織答辯委員會觀摩提問。此模式目前已經在我院2007級漢語言文學專業中試行,有36名同學選擇語文教學實踐爲畢業設計選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學生選擇國小語文教學的佔10%,絕對多數人選擇中學語文教學爲畢業設計的選題,很明顯地顯示出對未來的職業定位,多數同學表示,選擇畢業設計對就業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三)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論文(設計)改革特色

我們探索應用型本科院校傳統師範教育專業———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畢業論文(設計)改革模式,目的在於緊扣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以及漢語言文學專業特點,將學生專業能力進行細分,在強調原有科研能力的前提下,細分出漢語言文學專業實踐能力以及文學創作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將畢業論文(設計)工作貫穿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從而達到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目的。本模式主要體現如下幾個特色:

第一,以畢業論文(設計)改革爲突破口,推動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論文(設計)與實踐教學密切結合,進一步更新人才培養理念,將學生試講等實踐活動、文藝創作與科研創新有效整合,全面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

第二,以畢業論文(設計)全程化爲契機,將畢業論文(設計)工作貫穿於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改變以往畢業論文(設計)主要在畢業前完成的慣例,促進學生寫作心態的轉變,提升畢業論文(設計)工作質量。

漢語言本科畢業論文 篇三

中圖分類號:H195文獻標誌碼:A文章編號:1009-4474(2016)01-0019-06

Analysis of the Choice of Dissertation Topics based on

Differences in Nationalities among Overseas Students

――A Case Study of Southeast Asian Students in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CAI MingHong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Chinese Studies,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7, China)

Key words: overseas students in China; dissertations; topic analysis; differences in nationalities

Abstract: As the number of overseas students at undergraduate and masters degree level is increasing, the investigation reflecting their studies in China and the overall level of dissertations can help build and improve the training system for the Chinese language students. A total of three hundred overseas students of Southeast Asian origin graduated from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between 2008 and 2014. The wide range of topics for the dissertations and the depth of the researches have improved judging from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he overseas students papers and topic distribution, and the academic and liberal visions have been gradually refined. Meanwhile, the choice of dissertation topics relate positively with the differences in nationalities, characters, learning styles, employment options, degree of cultural assimilation, and so it is with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scoring of dissertations and the gap between mother tongues and target languages. When supervising the preparation of dissertation, we should adopt the strategy of optimiz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nationality backgrounds to increase the rate of excellent dissertations and to promote the efficacy of the degree training programs. Therefore, th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for the cultivation of overseas students in China can be further upgraded and developed into a more mature one.

一、引言十餘年來,伴隨着孔子學院在世界各國的遍地開花,至2015年已有61個國家和歐盟將漢語教學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全球漢語學習者已達到1億人。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對中國的高等教育質量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認識,不少國家與我國簽署了雙邊學歷、學位互認協定,來華留學生的規模逐年擴大。“我國在1978年正式爲外國留學生單獨設立了漢語言專業(當時爲現代漢語專業),實施正規的本科學歷教育”〔1〕。本科學歷層次留學生比重和數量的增大,使學位培養體系的重要一環――畢業論文的指導與完善問題浮上水面。畢業論文是留學生在華漢語學習的成績總結和水平體現,也綜合反映出國內所在院校的辦學層次和教學質量。畢業論文涉及教育管理層面、教師指導層面、學生寫作層面,是一個綜合立體的系統。然而如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羅青松所言,我國除個別院校外,大部分高校進行留學生學歷教育的歷史都不長〔2〕,畢業論文在留學生學歷教育中的定位、標準、指導原則皆不十分明確,缺乏充分的教學實踐與深厚的研究基礎,在華留學生的畢業論文問題已成爲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一個課題。

福建師範大學是教育部首批“來華留學示範基地”,自1984年起即先後接受了30多個國家近4000名來華留學生。本文以福建師範大學2008年第一屆至2014年第七屆漢語言專業留學生7年內267篇本科畢業論文和2011至2014年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四屆留學生64篇碩士論文爲調查樣本,通過對歷年在華留學生畢業論文細緻、系統的梳理,結合“質化”和“量化”標準,從研究方法與評閱結果兩個方面深入原文,探討在華留學生畢業論文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以期構建完善的漢語言專業留學生培養體系,促進留學生培養方案的完善和教學實踐的改革。

二、在華留學生學位論文總體概況與國內諸多高校一樣,福建師範大學近年在來華留學生人數、國別、層次、類別上有了顯著提升。通過表1可知,2008年該校僅有6名學歷畢業生,而到2010~2012年則形成一個小高峯,學歷畢業生分別達到79名、52名、54名。據2011年新生入學統計數據顯示,留學生來自23個國家,本科層次的學歷生約佔總數的一半,留學生結構有了很大改善。此外,自2011年始,碩士學歷層次的留學生開始出現,每年平均約有16名畢業生獲得碩士文憑。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7卷第1期蔡明宏基於國別差異之在華留學生學位論文選題剖析表1在華留學生畢業論文篇數年度分佈情況

年份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總計本科篇數6227952543123267碩士篇數000308131364福建師範大學位處中國東南海濱,頻臨東南亞,由於地緣因素,東南亞留學生佔據多數。從表2可知,留學生中以印尼、越南、菲律賓的學生居多,次之是韓國、日本、蒙古等國,還有少量土耳其、德國等歐亞國家的留學生。菲律賓留學生的畢業論文平均成績名列前茅,印尼、日本、韓國留學生位居第二,蒙古學生畢業論文成績較低。但總體而言,各國留學生的畢業論文平均成績相差不是太大,波動幅度基本維持在80分上下。雖然不同國家的留學生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個性特徵不盡相同,如菲律賓學生樂觀而懶散,印尼學生拘謹而勤奮,韓國學生倨傲而聰慧,日本學生封閉而刻苦,越南學生謙恭而內斂,蒙古學生粗獷而離羣,他們在漢語習得策略上雖有高下之分,但是通過表2畢業論文平均成績數據可知,在華期間,通過一個階段的系統的漢語言學習,各國留學生漢語水平能夠達到總體較爲均衡的狀態。這一組數據也表明,在華留學生來自迥然相異的國家和地區,他們學習漢語的起點不同、水平參差,要在漢語教學中竭力降低國別差異帶來的語言習得障礙,均衡不同國別的漢語學習者的總體水平,這確實是國際漢語教學領域的一個難點和重點。表2不同國別學生畢業論文成績情況

國家越南印尼菲律賓日本韓國蒙古土耳其德國人數99982486511平均分7881828181767878三、在華留學生學位論文選題分佈探析漢語言專業留學生的論文選題具有特殊性,它雖以語言學習爲起點,但並不集中於單一的專業範疇,而是涉及與漢語相關的各種領域,包含漢語言本體、文化對比、中外翻譯、歷史民俗等,具有廣泛性和某種程度上的跨學科性。福建師範大學留學生的畢業論文選題從2008年的2種類型逐漸遞增到2014年的8種,選題類型的豐富反映出的是高校近年來華留學生漢語培養體系的成熟和完善。本文將該校歷年論文的選題分爲“漢外對比研究”、“漢語習得研究”、“語言本體研究”、“漢外翻譯研究”、“文化研究”、“漢語教學研究”、“教材分析研究”、“海外漢語教育研究”等八個板塊(見表3)。其中“漢外對比研究”又細分爲詞彙類、語法類、修辭類;“漢語習得研究”分爲偏誤分析類、習得心理類;“文化研究”包含文學類、哲學類;“漢語教學”包括課堂教學類、計算機輔助教學類。具體情況如下:

1.漢外對比研究:①詞彙類,②語法類,③修辭類

2.漢語習得研究:①偏誤分析類,②習得心理類

3.語言本體研究:①漢語言,②外國語言

4.漢外翻譯研究

5.文化研究:①文學類,②哲學類,③文化類

6.漢語教學研究:①課堂教學類,②計算機輔助教學類

7.教材分析研究

8.海外漢語教育研究

有學者調查發現,漢語言留學生以前在論文選題上一直是文化類居於首位,如北京語言學院1989~1991年漢語言留學生文化類選題佔到70%以上;復旦大學留學生畢業論文也偏重於文化,語言類題目的論文數量極少,98屆畢業生漢語方面的論文僅一篇,99屆漢語方面論文僅5篇,其餘均爲文化選題;北京師範大學漢語文化學院留學生畢業論文語言類選題約佔23%,文學文化類選題佔到77%;中國人民大學對外語言文化學院的情況也基本如此〔3〕。

從表3可知,福建師範大學2008年留學生確實僅有兩種論文選題:“漢外語言對比”和“漢語習得研究”。但此後選題逐步豐富,自2012年之後,選題類別便已達到六七種。並且,“漢外語言對比”方向的選題增添了修辭類,“漢語習得研究”方向增添了習得心理類,“文化研究”方向增添了文學類和哲學類,“漢語教學研究”方向增添了計算機輔助教學類。除此之外,自2012年起還出現了嶄新的選題類型,即“漢語教材分析”和“海外漢語教育研究”,這都體現出了學術視野的精細化和寬泛化。早年有學者研究指出,高校留學生論文普遍存在選題失衡、不當、單一、表層化等問題〔4〕,而近年來隨着學歷教育的進一步規範和深入,留學生論文選題在橫向的豐富性與縱向的深入性上顯然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表32008~2014年論文選題類型分佈情況

漢外

對比

研究語言

本體

研究漢外

翻譯

研究文化

對比

研究漢語

習得

研究教材

分析

研究海外

漢語

教育漢語

教學

研究選題

類型2008400030002種20096111110016種2010283015250065種2011223016310045種2012170112223527種20133204191417種20146204151417種此外,據調研,歷年選題較集中的漢外對比研究、漢語習得研究與文化對比研究三個方面的比例分別佔論文總篇數的32%、34%、18%(見表4)。這是符合漢語言專業的培訓目標和方向的,留學生迥異的語言文化背景以及所接受的漢語言專業教育,必將使其產生強烈的對比意識和敏銳的跨文化視野。而文化類選題也不再佔據多數,語言類的漢外對比研究、漢語習得研究已然高居榜首,這也反映出近年來高校在漢語言專業培養體系上的完整和均衡。其實,學位論文是反映留學生漢語學習情況的晴雨表,敢於挑戰難度係數較高的選題,擺脫表42008~2014年論文選題比例和分數分佈情況

類別漢外

對比

研究語言

本體

研究漢外

翻譯

研究文化

對比

研究漢語

習得

研究教材

分析

研究海外

漢語

教育漢語

教學

研究篇數87102499351214百分比32%4%1%18%34%2%4%5%平均分8079817880828180最高分9389878889858688最低分6170756163807570文化選題的扎堆,敢於擴大自己的學術視野,豐富選題類別,這從某種程度而言,體現出的是留學生漢語水平和綜合知識能力提升帶來的學術自信。

表4還反映出了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即被廣大留學生認爲生動形象、容易寫作的文化類選題,論文平均成績居然是倒數第一。這一現象充分說明,雖然鮮明、生動、活潑的文化現象研究表面上看起來比枯燥、繁瑣的語言分析好操作得多,留學生避難就易,把目光聚焦在文化類選題上情有可原,但是,文化類的論文也易犯空泛、膚淺的毛病,如不少以“茶文化”、“酒文化”、“中國京劇”、“中國功夫”等爲選題的論文,往往過於寬泛、缺乏焦點、欠缺深度。其實,“語言對比”和“文化對比”作爲留學生論文選題的兩大母題可謂各有特點:文化類的題目貌似易寫,高分難得;語言類的題目貌似難寫,深度易顯。在論文選題的引導方面,教師可以將不同選題的優劣所在告知學生,儘量消除選題扎堆現象,避免學生僅根據感性認識做出擇易避難的主觀判斷。在這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歷年選題中除了漢外對比研究、漢語習得研究與文化對比研究這三個選題以外,其他選題所佔的比例還是過小,皆在5%之下徘徊,這一點也應引起高校教學部門的重視,須多在教學設計和論文選題引導方面加以完善。

從表4還可知,不同的選題在論文成績方面差距並不大,基本上在80分上下。筆者在教學中發現不少畢業生都會陷入一個誤區,即迷信所謂的“有些選題易得高分、有些選題易得低分”,這其實是一種誤解。通過歷年選題分佈呈現出的成績對比可見,高校在學位論文的分數把控上還是比較到位的。儘管選題繁雜,8個板塊的選題細分下去大約有15個子題,但是無論選題的豐富性如何提升,選題得分的傾斜性和失衡性其實並不存在。同時,從另外一個角度我們可以發現,易得最高分的漢外對比、漢語習得與文化對比三種選題,恰恰又是最易得低分的選題,三類選題的最高分可以分別達到93、89、88,高於其他選題,但最低分也可以分別低至61、63、61,遠低於其他選題。這是一個很有趣也很值得深思的現象:同樣的選題有人可以寫成優秀論文,有人卻僅達到及格的底線,這對於將注意力都集中在選題投巧上的學生來說應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可見,數據分析的方式也能爲留學生畢業論文指導工作的改進提供依據。

總體而言,越南留學生和菲律賓留學生在選題的廣度上完成得最好,皆達到了8種選題,次之是印尼學生,而韓國學生和蒙古學生的選題範圍則較狹窄(見表5)。如果將8種選題分爲語言板塊(漢外對比、偏誤分析、漢語習得、漢語本體)、文化板塊、教育教學板塊(漢語教學、教材研究、海外漢教)三類的話,從表5的數據可見,印尼學生選擇語言類的達到88%,文化類和教學教育類各佔6%;越南學生語言類的達到67%,文化類的佔27%,教育教學類爲6%。很明顯,大多數印尼學生選擇語言類的選題,越南學生的選題情況也類似。這兩個國家的學生在漢語習得方面一向以嚴謹、認真的學習風格著稱,他們往往把漢語當成一門語言學問來認真研究。而菲律賓學生則完全相反,菲律賓學生選擇語言類選題的佔37%,文化類的佔21%,教育教學類佔42%。菲律賓學生通常不如印尼、越南學生表5不同國別留學生選題與分數分佈情況

印尼平均分百分比

(%)韓國平均分百分比

(%)菲律賓平均分百分比

(%)越南平均分百分比

(%)日本平均分百分比

(%)蒙古平均分百分比

(%)漢外對比37815083884397725876072偏誤分析3082002183781002083漢外翻譯00004752870000漢語習得197900481177725792081漢語本體282177700283127000文化研究687338021832777258100漢語教學381001381581138000教材研究00002182000000海外漢教383008791820000總評818182788176勤奮沉靜,他們活潑好動、懶散樂觀,他們的興趣點更加均勻和分散,選題分佈的勻稱度是所有國家中最高的,但對教育教學類選題的關注又是所有國家中最高的。這可能與福建師範大學長期與菲律賓中正大學簽署的“2+2”協議有關,該協議要求學生在學成之後必須回到菲律賓的華校完成規定年限的漢語教學工作,很多菲律賓留學生很清楚自己畢業之後的工作去向,所以在論文選題方面也自然更加關注漢語教育教學方向。而韓國學生和蒙古學生對於教育教學類選題的關注度皆爲零,韓國學生語言類的選題達到67%,文化類的佔33%,教育教學類爲0;蒙古學生則執拗地百分百選擇語言類題目。兩個國家的學生皆偏好於漢外對比選題,選擇該類題目的韓國留學生達到了50%,蒙古留學生達到了60%。相比而言,對文化類選題較爲關注的是韓國、越南與日本學生,三者對文化類的關注度分別爲33%、27%、25%,遠比其他國家高。這幾個國家可以說是歷史上受中國文化影響最深的,可見文化的互通和共鳴確實激發了留學生的研究興趣。通過以上數據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論文選題方向與留學生的國別、性格特徵、學習風格、就業去向、文化交融度等息息相關。

從表5可知,在國別平均分方面,日、韓都在漢語言本體選題上得分最低,分別僅有70分和77分;這兩個國家的母語與漢語皆有相通相似之處,但也許恰恰因爲如此,他們對於漢語特徵的敏感度則較低。但是韓國、菲律賓、日本在漢外對比方面得分又最高,分別是83分、84分與87分。與日韓學生一樣,菲律賓留學生也與漢語淵源匪淺,約90%的菲律賓學生是祖籍爲中國福建的華裔,也許當母語與目的語有着相似相近的歷史源頭時,兩種語言的對比分析便較能遊刃有餘。印尼和越南在漢語習得方面得分最低,分別是79分和77分。這兩個國家的母語與漢語差距較大,留學生在漢語學習方面的難度也更大,對漢語習得選題的失分也許恰恰反映了這種現象。由此可見,論文選題的得分率同母語、目的語的間距關係確實隱約呈現出某種正相關的聯繫。

四、結語畢業論文是在華留學生經過系統學習的理論總結和水平呈現,論文的總體質量和選題分佈充分體現出高校對留學生培養目標的實現和指向。通過對福建師範大學2008年至2014年七屆漢語言專業留學生267篇畢業論文及2011年至2014年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四屆留學生64篇碩士論文的實證調查,筆者認爲近年來在華留學生的學位論文存在以下幾種特徵,並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的完善提出建議:

1.留學生在人數、國別、層次、類別上有了顯著提升,學歷教育的規模和比重在不斷增大,但是留學生總量的增減並不一定對論文的整體質量帶來正相關影響。相反,學歷生數量的增多給導師指導、學校管理等諸多學位論文培養層面帶來了不少的壓力,在華留學的學歷生總量應維持在一個合理的範疇內,尤應與所在院校的師資數量、行政資源相匹配。論文寫作指導課也應與其他寫作課程完成順利銜接〔5〕。有鑑於此,我國不少高校也開始對盲目跟風、擴大招生名額帶來的負面效應進行了理性思考和迴歸。

2.以國別作爲考察變量可以發現,雖然不同國家的留學生在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個性特徵等方面不盡相同,在漢語習得策略上的優劣勢有所不同,但是其畢業論文平均成績顯示,在華期間,通過一個階段的系統的漢語言學習,各國留學生基本上能夠降低國別差異帶來的語言習得障礙,漢語水平能達到總體較爲均衡的狀態。這一點充分反映出高校在教學中能夠較好地把握國際漢語教學領域的重難點所在,實現對本科教學質量的有力保障。

3.從選題類別的角度看,漢語言專業留學生的論文選題在廣泛性和跨學科性上都有大幅度的提升,論文選題已達到15個類別,體現出留學生學術視野的精細化和寬泛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相較於2000年之前國內高校普遍存在文化類選題佔壓倒性多數的狀況,而今這種壓倒性現象已得到較大改善,這體現出留學生漢語水平和綜合知識能力提升帶來的學術自信。

4.論文選題儘管實現了豐富性的提升,但是在平衡性上仍有所欠缺,不少選題所佔比例過低。其實據數據分析可知,不同選題在平均成績上並不存在傾斜性和失衡性,高校在學位論文的分數把控上還是比較到位。但不少留學生僅根據感性認識就做出擇易避難的主觀判斷,則會造成選題扎堆的負面現象。這一點應引起高校教學部門的重視,須多在教學設計和選題引導方面加以改進,避免學生懷着投機心理進行論文主題的抉擇。

5.據數據分析可知,論文選題方向與國別差異存在着正相關的趨勢。留學生的國別、性格特徵、學習風格、就業去向、文化交融度等都會影響選題的方向,並且論文選題的得分率也同所在國的母語、目的語的間距關係具有一定的正向關係。因而在論文指導方面,導師可以根據留學生的國別背景採取優化策略,引導留學生揚長避短選取選題,同時鼓勵學生多選取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論文選題,這類具有應用價值的選題能夠“引導學生學會在理論的啓示下尋找問題,發現問題後能夠運用合適的理論進行解釋”〔6〕,這樣無疑會有助於提升學位論文的優秀率,實現培養方案有效度、科學化的整體提升。

綜上所述,如何提高學位論文質量是高校高等教育質量改革的重要課題,是實現和檢驗教學保障體系的關鍵環節。通過對歷年在華留學生學位論文的數據分析,將會對留學生畢業論文指導工作提供更加鮮明立體的輔助與參考,從而在論文選題的科學性、論文質量的提升度、培養方案的可行性等方面進行更加合理的改革和完善,最終促進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深入。

參考文獻:

〔1〕李冰。跨文化背景下漢語言本科留學生畢業論文特點研究〔C〕∥中國跨文化交際學會編委會。第十屆中國跨文化交際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海南:海南大學出版社,2013:1-6.

〔2〕羅青松。漢語言專業留學生畢業論文指導初探――談對外漢語學歷教育高級階段寫作教學的原則與方法〔C〕∥ 陸儉明。第七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153-160.

〔3〕亓華。留學生畢業論文的寫作特點與規範化指導〔J〕.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6,(1):6-11.

〔4〕呂軍。留學生語言類學士論文選題問題研究〔J〕.人文叢刊,2006,(1):53-61.

〔5〕陳淑梅。漢語言本科專業留學生論文寫作指導課程設置淺議〔J〕.海外華文教育,2012,(1):24-33.

漢語言本科畢業論文 篇四

關鍵詞:本科畢業論文 圖書資料 服務工作

大學本科畢業論文的寫作,是整個大學階段的最後一個環節,也是最重要的一門課程考試。實質上,當今的大學畢業生,不僅必須完成畢業論文,還面臨着教育實習和尋找工作等諸多挑戰。因此,爲了使他們能夠順利地完成學業,作爲高校的圖書管理人員,有義務給畢業生的論文寫作提供力所能及的圖書資料服務工作。現以漢語言文學專業爲例,從三個方面進行探析。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在大學本科的第四學年即第七個學期開始不久,就要進行畢業論文的準備,面臨着畢業

論文的開題報告。這時候,學生們普遍存在着一種畏懼的心理,呈現出一種迷茫的狀態。因爲在以往學習的過程中,都是老師在課堂上傳授知識,學生基本上處於一個被動學習和記憶知識進行考試的過程,而畢業論文的寫作是對他們一次真正的實踐上的考驗,是一次完全由自己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考試,老師不再給其命題,而是鼓勵他們到學校圖書館查找圖書資料,確定畢業論文的題目。因此,圖書管理人員在這個時刻必須擔當起應有的責任,發揮特有的作用。圖書管理人員可以在以下方面有所作爲。第一,應該主動地提供一些有關畢業論文的指導書籍,使學生明白畢業論文的一些基本問題和應注意的基本事項,幫助他們克服心理上的不適應。現今,在圖書館中,這個方面的圖書一般都能找到,主要有:董華編著的《大學畢業論文寫作指導》(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和武德春編著的《畢業論文寫作教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年版)。這些書籍對畢業論文的性質、作用、特點和類型等基本問題都有較好的闡述。第二,幫助學生確定寫作的選題。這時候,主要是根據學生的專業和興趣,幫助他們查找的需要圖書資料。一個專業優秀的畢業生必然要了解該領域在當今學術界的發展態勢,能夠捕捉到有價值的信息,從而進行研究和寫作。就漢語言文學專業而言,它是一個比較普遍而又在學術領域日新月異的專業。學生要想獲得一個有價值的研究選題,除了平時知識的積累,還必須知道了解學術研究態勢的訣竅。這個時候的權威雜誌,就是很好的指路明燈。例如,語言學方面的《中國語文》、《古代漢語》,文學方面的《文學評論》、《文藝研究》等雜誌上所刊載的論文,往往反映了一個時期研究態勢,特別是最近幾年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的文章也能很好地反映研究的熱點。當然作爲一個本科學生而言,不可能一味地要求去趕時髦和跟風,他們對研究現狀的把握能力畢竟有限,只要自己感興趣和有心得,任何領域的課題都是可以研究的,但我們也必須有一個基本的要求,就是同一學校同一專業的畢業生,避免選用同一個題目。作爲圖書管理人員,應該作生活的有心人,把自己學校以往的畢業論文的題目進行一個統計,將之公佈出來,一方面,可以給學生的選題以啓示,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避免題目的雷同。

學生通過開題報告之後,就進入了圖書資料的查找階段。這是文獻查閱能力的大檢驗。學生會發現,以前在課堂上學習的文獻知識在理論上偏多,不一定實用,我們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指導和服務:

第一,是圖書館庫存的報刊雜誌。現在,在一般本科大學,所擁有的報刊雜誌多達數百種,畢業生必須根據自己的專業和畢業論文的選題進行適當選擇。就漢語言文學專業而言,可以鼓勵學生查找最近幾年的人大複印資料庫的目錄,把與自己寫作論題相關的論題集中起來,然後根據目錄所交代的雜誌名稱和出版年代、刊期等,在報刊閱覽室中逐一查找原始資料。對於新訂閱的雜誌,也要引導學生有計劃地取捨,不要過分貪多求全,免得到時會陷入資料的海洋中而無法綜合歸納。對於重點本科大學的學報,特別是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雜誌要多加留意,使自己以後的論文的引文具有權威性,同時也增加了正確度。

第二,是庫存的書籍。在圖書館查找到所需要的書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它需要圖書資料分類方面的專業知識。我們不可能要求學生完全具備這方面的知識,但我們所能作的工作也有很多。一方面,可以告知論文寫作者基本的圖書分類知識,另一方面根據學生畢業論文的題目,圖書管理人員可以直接幫助學生留意相關方面的書籍,向他們推薦。由於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特殊性,古代文獻較多,現今的學生面對着古代典籍,往往不知道怎樣動手,因此關於各種查閱方法還需要對他們進行有計劃的講解和培訓。

第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我們必須看到,古人皓首窮經,畢其一生所收集的資料有可能趕不上當今利用電腦技術在幾天甚至幾個小時所搜尋的資料,因此,必須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對於本科學生的畢業論文而言,主要可利用中國期刊網,通過輸入恰當的關鍵詞,就可以及時地收集到所需要的期刊和文章。特別對於漢語言文學專業而言,浩如煙海的古代文獻典籍,如《四庫全書》、《四庫叢刊》、《國學寶典》等已經通過電子掃描,製成了可以進行檢索的磁盤,現在鍵盤輕輕一點,就能找到所需要的信息,給我們的科研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問題是要告知學生如何使用電腦和怎樣多方位的輸入關鍵詞。

漢語言本科畢業論文範文 篇五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就業;教育創新

近年來,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及高校擴招政策的不斷落實,我國的高等學校畢業生人數每年都在不斷增加。與此同時,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這樣的因素之下,就業壓力也越來越大。就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畢業生來看,目前的就業形勢並不樂觀。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與進步,傳統教學模式下培養出的畢業生已經無法滿足企業的需要。再加上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自身特點,畢業生從整體來看,市場競爭力並不強。爲了提高畢業生就業率,學校必須對現有的就業教育進行完善和創新。

1對就業率造成影響的主要因素

1.1就業形勢日趨嚴峻

1999年,爲解決當時社會上廣泛存在的經濟問題和就業問題,教育部出臺了《面向二十一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要求高校進行學生的擴招工作。在之後的十幾年裏,高校擴招範圍逐漸增大,人民對參加高等學校教育的積極性和重視度也日益提高。這項政策也完成了制定初期的目的,實現了對當時的經濟和就業問題的解決。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目前每年龐大的畢業生數量造成了社會嚴重的就業壓力。就漢語言文學專業來看,學生畢業後的主要就業方向大概分爲教師、文祕、公務員等。可是這些崗位每年所需的新人人數是有限的,而畢業生卻在不斷增多,這就造成了多數畢業生無法從事合適的工作。與此同時,隨着市場的發展,目前實用類的技術型人才和複合型人才明顯更能受到企業的親來,這就引起了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畢業生就業更爲激烈的競爭。

1.2缺乏合理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

系統的職業生規劃有利於大學生儘早明確今後的發展方向與能力的目標,從而可以將長期的目標轉化爲短期的階段性目標與動力。在大學生新生入學教育過程中,就應該引導、鼓勵其明確大學期間的任務與目標,在學業上努力實現優秀的同時,增強各方面的素養與能力,爲將來走上工作崗位而努力。例如,對於漢語言文學的畢業生而言,有想從事公務員職業的同學,可以在充分掌握漢語言文學知識的基礎上,積極參加社團活動,鍛鍊自己的心理素質與組織溝通能力;參加辯論賽來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與口語表達能力等。只有明確的奮鬥的目標,纔能有目的的努力與鍛鍊自己。實踐中,由於缺乏系統的職業生涯規範與教育體系,部分大學生往往處於迷惘的狀態中,從高中走進輕鬆的大學校園裏,由於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從而迷失了方向,誤入了歧途。

2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的誤區

目前我國高校在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進行教育和培養的過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將嚴重阻礙漢語言專業的發展和學生日後的就業。因此,高校必須及時認識到目前的教育體系中存在的錯誤,並及時修生和解決。

2.1專業定位問題

隨着企業及事業單位對引入人才的要求的不斷提升,爲適應市場的需要,高等院校中的各個專業都應對本專業的教育和發展進行明確的定位,並找出相應的改革措施。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很那找準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定位。因此在教育過程中,普遍還沿用着傳統的教學模式沒這就導致了高校培養出的人才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畢業生無法將所學的知識內容合理的融入到實際工作過程中,這就導致了畢業生的發展受到很大限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無法佔據一席之地。

2.2教學模式落後

目前我國多數高校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育仍在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仍在對課本知識進行填鴨式的教學。但是在科技發展的推動下目前很多專業都開始運用互聯網和電子計算機技術進行新型的教學,以達到對人才的更深入的培養。漢語言文學也應向其他專業學習,改變教學手段、完善教學模式,通過新型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使其更願意參與到學習中來。而通過教師對課本內容的補充和完善,也能在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的同時,開闊學生的眼界,以實現對人才更全面的培養。

2.3評價標準單一

現行的教育評價體系以學生的成績爲主,而忽視對學生能力的評價,漢語言文學專業也不例外,黨員錄取、優秀學生評選以及獎學金的評定等都是依據學習成績,而對於交際能力、職業規劃能力等非專業能力則沒有相應的評價標準。

3創新漢語言文學就業教育模式的策略

3.1樹立以就業爲導向的實踐教育理念

實踐教育的內涵界定目前,關於“實踐教育”的概念界定,有的學者是針對理論教學而提出的,認爲“實踐教學是相對於理論教學的各種教學活動的總稱,包括實驗、實習、設計、社會調查等”。有的學者側重學生實踐能力,認爲實踐教學是“一種能使學生獲得一定生產技能或工作能力的教學活動”。其實,無論是學界還是業界,我們發現“實踐教育”的教育主旨都是使學生變爲實踐的主體,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包括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創業能力。

3.2引導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創新漢語言文學大學生就業教育是提升其就業能力與水平的重要舉措之一。引導學生樹立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有利於幫助的學生儘早的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明確自己今後努力的方向與目標,在日常的學習中就注重綜合素質的培養與提升,使其能夠在激烈的就業環境中脫穎而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具體而言,漢語言文學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引導應該貫穿於整個大學期間。在新生入學教育、黨員發展過程中就要鼓勵、引導漢語言文學的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明確大學期間奮鬥的目標與計劃。同時,可以邀請已經畢業的優秀學子返校進行就業經驗的交流與分享,將自己工作、就業過程中的體會與剛入學的新生們分享,使其儘早地做好職業生涯的規劃與實踐。另外,還可以建立專門的就業QQ羣與微信羣,輔導員技術提供最新、高質量的就業信息,爲漢語言文學的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4結論

漢語言文學的畢業生面臨巨大的就業壓力與挑戰,首先自己要認識到自身的優點與不足之處,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與此同時,爲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也爲了幫助畢業生提高自身能力,以實現更爲長遠的發展。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育工作者,應當對現有的就與教育模式進行完善和創新,應通過新型的教育體系,幫助學生真正的有所提高,進而成爲社會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伍建華。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基本思路[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8(11):204-205.

[2]方一新,程若旦,許玲玲“.”後二十年中文系培養畢業生情況調查與分析[J].現代教育科學,2004(2).

漢語言本科畢業論文範文 篇六

漢語言文學專業是當前高校的長線、傳統專業,相對於上個世紀80、90年代,漢語言文學專業在人文學科勢微、片面突出高校服務社會職能、地方重視經濟發展主義的今天,其命運的“無可奈何花落去”是不爭的事實。近幾年來,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引起人們的高度警惕,據最具公信力的第三方教育數據諮詢和評估機構麥可思調查,在2007~2009年連續三屆就業率最低的五個文科專業中就有漢語言文學專業;在該機構2011年的調查中,漢語言文學專業被列爲就業“黃牌專業”。這固然與該專業設置較有大關係,但最重要的原因是該專業在學生能力培養上不能滿足社會需求。我國2010年出臺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堅持能力爲主本文由收集整理”的人才培養方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1年工作要點》中也強調“着力培養學生創新創業和實踐能力”;2011年6月,胡錦濤主席《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再次強調“能力爲重”,要求着力增強學生“善於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可見,“能力培養”已成爲我國人才培養的時代關鍵詞,俗話說,花無百日紅,曾經在1980年代引起“轟動”的文學,今天也遭遇了寒冬。但是,壓力既是考驗生存的試金石,也是轉軌並絕地奮起、浴火重生的動力,因此,挑戰和機會並存,新建本科高校的漢語言文學學科的辦學及其專業、方向設置必須牢牢搶住這一稍縱即逝的歷史機遇期,以“應用能力”培養爲本位,以時不我待和急、爭、搶的精神,實現快速地與市場人才需求、與地方行業鏈、產業鏈的對接,及早與地方性的行業、產業老大進行校企合作,產學研協同,引進地方文化(文產)行業的大佬,對該專業進行全方位的改造,從人才培養目標、規格、方向、課程體系、教學質量監控、教材體系、實踐環節、雙師型教師培養等各個環節進行,以企業行業對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人才的能力素質要求,倒逼該傳統專業的改造。

一般而言,新建本科的定位大多設計在“地方性”(區域性)、人才培養目標瞄準在“應用型”。我校的人才培養,定位在“四會”(會做人、會學習、會應用、會創新)、“三歡迎”(學生歡迎、家長歡迎、社會歡迎),頂層設計爲“海峽西岸經濟區綠色強校”,並通俗地將其理念概括爲“做武夷文章 辦綠色大學”。緣此,實現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培養“下得去、幹得好、留得住”的符合海西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產業、行業需求、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應用型人才,是我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能否實現成功轉型的關鍵。對新建本科漢語言文學“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而言,必須樹立一種觀念:我們的人才是直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應用型人才,畢業後大多不從事理論、學術研究,而是直接進入市場經濟主戰場,散播在相關行業、產業的生產部門,爲創造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直接服務。

一、畢業論文的“原創”困境與耕作盲點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廳[2004]14號)指出:“畢業設計(論文)是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教學環節。畢業設計(論文)在培養大學生探求真理、強化社會意識、進行科學研究基本訓練、提高綜合實踐能力與素質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體現,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的重要實踐環節。同時,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也是衡量教學水平,學生畢業與學位資格認證的重要依據。”此外,教育部2012年的《本科教學水平合格評估標準》中,也進一步提出,文科專業的畢業論文(設計),要有50%左右的選題與實踐性、應用性掛鉤。這些要求的提出,既爲新建應用型本科高校的畢業論文提出了具體的指標,也指出了此類學校文科畢業論文(設計)轉型的根本出路和方向。

總體而言,我校歷年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改革的討論多,實踐研究少;畢業論文(設計)工作制度多,模式研究少;學術性畢業論文(設計)研究多,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研究少;畢業論文(設計)管理制度、質量監控制度出臺多,對學生專業能力的提升少。作爲轉型後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論文(設計)工作存在種種弊端,該專業很明顯地不適應應用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新建本科人才培養目標瞄準在“應用型”,也就是說,像武夷學院這樣升格不多久的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的站位要實現“差異化”發展,既不能如211、985高校的“研究型”人才培養,最終多數通向“碩士生”、“博士生”,就業以科研院所、大中型國有企業、外資企業中高層主管爲主導,也不是像高等職業院校、中等職業學校“技能型”行業、產業一線人才的培養,就業直接面向工廠一線車間、流水線。這就決定了我們的人才培養,既要有較爲紮實的理論基礎,更要有很強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我們人才培養的優勢在於,既要適應相關行業的崗位素質要求,又要能迅速縮短“就業到崗”的時間,爲用工單位節約員工培訓資本,上崗即爲熟練員工;辦學方向能與今後的就業緊密結合,使得學生有廣闊的就業前景,提升就業質量。用現在時髦的話來說,就是要以行業產業要求、就業要求、職業能力素質“倒逼”人才培養的規格、定位、課程體系、能力培養、教材建設、實踐環節等等。

按此頂層設計、中觀發展思路和微觀個體培養三個層面的要求,我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主要“培養能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等全面協調發展,具有漢語言文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創新精神,能在中學、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從事教育教學的語文教師,以及能夠從事祕書、記者、編輯等實際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

針對以往學生在畢業論文寫作中“選題範圍越來越窄、優秀論文越來越少、抄襲現象時有發生”等問題,我校應以“應用型”爲突破口,避開自身的弱項和“盲點”:少一些玄奧、抽象的學術研究、理論研究,多一些地域研究、特色研究、應用研究、實證研究。特別是在畢業論文等實踐環節,就要符合“應用型”、“適用型”、“技能型”的能力素質和就業類型的要求,而不是片面地追求與老本科大學中文系看齊。要在搞好社會調研的前提下確定學生“論文選題”的方向。這需要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要轉變對該專業人才類型的認識,擴大調研視野。人們一般認爲,漢語言文學專業所應培養的人才類型不外乎文祕型、記者型、教師型、編輯出版型、組織宣傳型、文學創作型等,事實上,除了這些類型之外,還有管理型、服務型、綜合型、自主創業型等多種“業外類型”,這是由該專業的基礎性學科特徵決定的。因此,辦學者的社會調研首先要正確認識“守業”與“業外拓展”的關係,將人才類型的彈性空間收入視野之內,弄清該專業的畢業生究竟能夠幹什麼、都在幹什麼以及幹得怎麼樣,從而爲拓展畢業論文選題開闢空間,打破該專業人

才培養路子越走越窄的尷尬局面奠定良好基礎。二是要了解社會對各種類型人才的能力期待。由於漢語言文學專業長期的封閉化、學究化的辦學模式,使其人才能力培養的標準在很大程度上成爲脫離社會現實境遇的一種自認自定的標準,辦學者並不瞭解社會對各類人才究竟有着怎樣的能力期待,因而在畢業論文的指導上,補上這一課也成爲其必需的選擇。三是要把社會調研納入人才能力培養的常規機制中,不僅要注重事前調研,還要注重事後調研與跟蹤調研,尤其要重視週期性調研成果的總結,並根據調研所獲信息及時調整培養目標。

筆者從教20年,一直在漢語言文學專業任教。就歷年指導學生畢業論文來看,學生大多閱讀量少,除了極少數備考研究生的學生外,大部分學生對學術前沿知之甚少,許多同學不是選擇一度“熱門”的張愛玲、嚴歌苓、餘華、虹影、莫言、衛慧等當代作家來說事,就是選擇沈從文、魯迅、老舍等幾大家做文章,既無法推陳出新,偶有創見,也無法另闢蹊徑,洞幽燭微,陷入鸚鵡學舌、拾人牙慧的境地,或者乾脆就是是剪刀加漿糊的幹活。

從“頂層設計”層面而言,原有學生的論文選題基本脫離“應用型”的基本要求,出現“原創”的困境和創作的盲點。首先,就“原創”方面看,新建本科的培養目標、師資水平、課程設置存在較大“缺陷”。特別是從師資看,我校長期辦的是師範專科,老師以教學爲主,學生未來就業以當合格的中國小教師爲導向,在學術研究上缺乏明確的要求和定位。而部分老師由於長期囿於課程教學,加之外出學術交流、培訓提高的機會較少,學校又無這方面的激勵機制,多年下來,其知識結構陳舊、學術功底薄弱,本身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作家作品、文學思潮、文學現象等不甚了了,當然不可能以己之昏昏,使他人之昭昭。

此外,要注意有意識地將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畢業論文選題,與人文社會科學周邊的某些學科結合起來,進行交叉研究、綜合研究,產生新的結合點。這既是與四年培養過程中的課程體系設置,尤其是與選修課程體系、應用實踐課程體系(環節)的呼應,也是檢驗培養方向設置效果的顯示器。比如,可將漢語言文學專業論文選題與高級文祕、新聞、廣播電視編導、文化創意產業的某些選題結合起來進行研究,如“武夷文學中的文化創意原點和文化產業關聯性研究”、“武夷文學與文化中的電視改編和繪本化”、“新聞報道中的文學化手法”、“新聞報道與‘非虛構寫作’”,等等。事實證明,我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原來培養的專科人才,有較多在南平市的新聞行業集聚和“扎堆”,據不完全統計,僅在南平市廣播電視臺系統,有我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校友近30人,他們從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後,因爲工作需要和市場召喚,逐漸向相鄰專業或者學科靠近,並將二者結合得十分緊密。在研究方法上,既要讓學生了解、掌握和運用一定的學術理論,更要學生學會“實證”研究的方法和實事求是的爲學作風。

二、畢業論文的“應用”要求與地方特色相結合

“大文學”與“大文化”、“區域性”乃至閩北“民俗學”、“地方誌”等的結合,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論文(設計)向“應用型”靠攏的第一步。這就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調研能力和實踐能力,這些能力的訓練和培養,要在論文的選題、材料的收集、學科(術)前沿的跟蹤、田野調查、訪談採訪、論文撰寫等環節具體體現出來。

所謂的“區域性”,要求學生將論文選題切實與地方文史、武夷文化、朱子理學、茶文化、旅遊文化、當代閩北作家作品、閩北神話傳說及其傳播、閩北歷史人物研究、閩北書院文化、地方風物人情、黃峭文化、閩北地方戲曲、閩北非物質文化遺產、校園文學、大學生文學閱讀與創作、農民工文學閱讀、當代閩北民衆的“文學生活”、網絡文學與文化、手機短信文學、博客原創文學、武夷學院院系學生自辦文學文化刊物研究、武夷學院文學社團的活動與創作、閩北現當代作家行至考據、武夷旅行文學等,具有“閩北地方”特點的選題緊密結合起來。比如,被譽爲戲曲活化石的閩北政和四平戲、邵武、光澤一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閩北民衆喜聞樂見的“三角戲”、“儺舞”、中原入閩且獨樹一幟,在東南亞各國頗具影響的黃峭文化、源遠流長的武夷文學、張三丰的道教文化(文學)傳播、朱子理學中的文學、武夷茶文學與文化、古詩詞中的“武夷”形象研究、文學中的閩北神話傳說人物研究、武夷山儒釋道文學研究等等,都是不能視而不見的最最現實的問題和迫切需要切近的課題,是與武夷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有着最直接價值血緣的題目,也是慷慨的“大武夷”給我們最無私的饋贈,更是實現高校四大職能之一——“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具體體現。此外,南平市爲了積極對接福建省十二五提出的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和產業鏈“攀高 攀精”的思路,在南平各縣市布點,實現產業承接和產業聚集、差異化發展。武夷學院在武夷山辦學,理應首選爲武夷山的經濟社會發展作貢獻。南平市委、市政府提出,在武夷山大力發展動漫產業、文化創意產業、旅遊養生、商業貿易、物流產業等,特別是“武夷新區”發展的一日千里,更給我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轉型、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該學科要注意在上述的各種產業鏈條中,發掘和尋找人才培養的切入點和結合點。比如動漫產業鏈中的“文學故事”編輯、文化創意產業鏈條中的文案、鄉土文學人物塑造、民間傳說改編以及旅遊休閒產業鏈條中的文化元素的融入、挖掘和昇華。

此外,當前南平市中國小語文教學、文學閱讀與文學教育、教研教改等,都是可供選擇的良好畢業論文(設計)選題。

所謂的“應用”,要求學生在論文寫作過程中,要摒棄剽竊、抄襲的惡習,杜絕“假大空”的論文選題,拋開正確的廢話,告別陳陳相因的凌空虛蹈,樹立正確的學術道德觀,並在指導教師的悉心指導下,學會開展或者從事應用型科研,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爲基本導向,以解決地方經濟社會文化發展中的難題爲切入點,主動融入地方工作的大局,在文化產業發展、旅遊產業發展、文化創意藝術、武夷

文化與文學、地方文史發掘整理等畛域,這是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論文(設計)向“應用型”靠攏的第二步。畢業生要在教師的指導下,以選好題、選真題、選對題爲標準,可以採取團隊聯合攻關的形式,研究系列題目,也可以單打獨鬥,集中攻破,努力在服務社會、貢獻地方上有所作爲、有所突破;學會逐步掌握開展論文寫作的一系列方法:調查問卷的設計、採訪訪談的課前準備、田野調查的進行、材料的收集、辨別本文由收集整理和使用、文獻的閱讀甄別、綜述報告的撰寫、觀點的提煉、開題報告的寫作、論文的修改等等,通過較爲嚴格的學術科研訓練,達到既能部分解決生產生活中實際問題的目的,又使學生在此過程中,學會做人(良好的學術道德風尚、和諧的團隊合作精神等)、學會學習(論文的全程如何展開與推進)、學會應用(學以致用,用四年所學來解決實際問題)、學會創新(在前人的應用型科研基礎上再推進一步),爲能在今後工作生活中有更大的“應用”奠定堅實的基礎。比如,通過採訪訪談的全過程的學習運用,學會了在未來可能的新聞、文祕工作崗位上,較爲熟練地迅速進入崗位角色,增強就業競爭力;比如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通過在大學四年開設選修課,較爲系統地學習“期刊編輯學”、“辦刊辦報”的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使得學生將應用性的就業所需能力或素質培養的端口前移。

最近,在業界頗具知名度的文學評論雜誌《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刊發了山東大學文學院師生的一組7篇文學研究論文,着實令人耳目一新。北京大學中文系前主任,著名的文學教育家、文學史學家溫儒敏以《“文學生活”:新的研究生長點》爲題,作了開篇的導言,其他文學研究界知名學者黃萬華、賀仲明等分別以學校教育背景下的大學生文學閱讀狀況調查、茅盾文學獎作品的接受與傳播、金庸武俠小說讀者羣調查、當下文化語境中魯迅作品的閱讀與接受狀況調查、網絡文學生態調查、近年來長篇小說的生產與傳播調查、農民工當代文學閱讀狀況調查爲題,對“學院派”近年來少有接觸的選題,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和研究,而這些,都是極具挑戰性和“應用性”的題目,是與地方、民衆具有血肉親緣的選題,與時下某些學者關在學院圍牆內,津津樂道的“現代性”、“純文學”、“德里達”完全不搭界,也從而開啓了現今大學中文系文學研究的“新空間”和“新視界”——是具有革命性的、振聾發聵的召喚,來自生活和人民的感召。在學理和學術掘進的畛域,敞開了過去自命不凡的純文學研究者所未曾識見的全新的“文學生活”。這既是新的時代命題,也是新的文學研究論題,它的開啓,無疑給了我們這種“地方性”、“應用型”新建本科院校、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辦學新的思路:貼近羣衆、貼近現實、貼近社會經濟社會發展的尋求。

學者張未民指出:“現實文學生活中有大量的文學現象並沒有進入我們的研究視野,更不要說進入文學史了。網絡文學、影視文學、通俗文學、翻譯文學,它們在文學生活中所佔的地位,它們對現實生活的影響,可以說絕不在“精英”文學之下。《讀者》發行有千萬份,《故事會》發行有三百多萬份。其實,這樣的文學期刊還有,比如武漢的《今古傳奇》,僅‘武俠版’每月銷量就在40萬份左右。我們憑什麼把它們排斥在文學範圍之外?有誰曾經對這個問題進行過充分的研究和論證?另外還有大量的‘泛文學’,比如《家庭》、《知音》以及大量的‘晚報’、‘早報’,它們的虛構性遠遠超出一般人的想象,不論是在寫作的層面,還是在閱讀的層面上,它們都具有文學性,所以有人說當代最好的小說在《南方週末》,這雖然是在社會生活的深刻性與豐富性的意義上講的,但《南方週末》上的很多故事都富於文學色彩,可以當作文學作品來讀這卻是事實。因而,以‘新文學’爲本位,用‘新文學’的標準來評價‘另類’文學,這是不公平的。”[1]

在這裏,張未民實際上觸及到了如何拓展文學研究領域的問題,這對我們開闊思維,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論文(設計),提供了理論和實踐上的新的畛域和方法。

三、畢業論文的師生參與與全程指導

由於我院學生對應用型科研的“陌生”和對區域文學文化的生疏,在畢業論文指導過程中,師生的互動、藉助外力的支持、外出考察以及實證性研究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這種指導方式,較之“純粹的文學研究”這種較爲封閉的、自說自話的方法,具有較大的進步。

第一,以畢業論文(設計)改革爲突破口,推動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論文(設計)與實踐教學密切結合,進一步更新人才培養理念,將學生試講等實踐活動、文藝創作與科研創新有效整合,全面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以破解當前

文化產業人才緊缺,及人才培養模式與市場脫節等難題。

第二,以畢業論文(設計)全程化爲契機,將畢業論文(設計)工作貫穿於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改變以往畢業論文(設計)主要在畢業前完成的慣例,促進學生寫作心態的轉變,提升畢業論文(設計)工作質量;改變過去簡單的,畢業論文寫作的“解決最後一公里”式的師生合作、校企、校地合作,實行“全方位、全過程、全天候高度融合”的新型多角度、多面向的合作。

漢語言文學本科畢業論文範文參考 篇七

在現階段的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應整合教學內容,變更教學方法,從淺層的感性認識提升到深層的理性認識,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

針對教學現狀,將漢語言文學教學與審美教育進行結合,提升高校教學水平。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審美;教育

漢語言文學作爲一門歷史悠久的傳統學科,其教育理念主要是傳承中國優秀文化,提高學生文化素養。

在漢語言文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學資源的豐富多彩及教學方法的多種多樣可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的知識基礎更加紮實,文學素養穩步提升。

然而,在競爭激烈的當今社會,學生的審美教育也是至關重要的,高校應將漢語言文學教學與審美教育結合,從而提高學校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審美素養。

一、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加強審美教育的重要性

文學作品的鑑賞,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還能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藝術是美的結晶,需要我們用審美的眼光去審視、觀察、感受它。

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善於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學作品所營造的意境當中,在美的享受中提高自身的審美情趣與審美品位。

二、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如何加強審美教育

(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它可以全面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學習漢語言文學課程時,這一理論同樣適用。

作爲高校大學生,他們有着對未來美好的希冀,期盼着能爲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把握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在課程開始之前,就要向學生介紹該專業學習內容的重要性及對個人未來的影響,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將文學作品中的審美理念教授給學生,讓學生去感受其內在的美感。

學生在樹立這樣的審美理念之後,就會不自覺地向它靠攏,進而提高審美情趣,鞏固審美能力。

這樣的教學目標對教師來說是一次挑戰,它要求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全面提高自我文學修養,在解讀作品的過程中深入挖掘作品,將文學中的內在美傳達給學生,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從而讓學生全面感受到美的存在和美的作用。

(二)提高教師文化素養和專業能力

文學作品藉助語言的作用,向讀者展示自己的內心世界,傳達自己內在的思想感情。

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在備課時就要對文學作品中的內在含義進行深刻解剖,如此才能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探討,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漢語言本科畢業論文範文 篇八

1.試談來華留學生漢語言本科專業學歷教育課程設置

2.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生理論素養養成策略——以文學理論教學爲例

3.以市場爲導向的地方本科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若干思考

4.淺析漢語言(雙語)本科專業畢業論文存在問題及相應對策

5.高師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

6.漢語言專業的本科教學必須把語言本體課列爲必修課——對漢語言專業課程設置的一點看法

7.應用型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規格探索

8.論“地方新建本科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設置的相關問題——以湖南科技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爲例

9.外國留學生漢語言本科專業的發展特點簡析

10.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方略

11.對來華留學生漢語言本科專業的思考

12.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漢語言文學本科教學研究

13.來華留學生漢語言本科專業建設上的經驗與教訓

14.以應用型爲主旨,創新本科漢語言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15.地方本科院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教學創新改革策略

16.普通地方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層次、規格和途徑

17.應用型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學生教師職業技能培養芻議

18.大衆化條件下應用型本科院校專業人才分型培養的理論與實踐——以江蘇技術師範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建設爲例

19.問題與出路——關於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

20.漢語言本科專業留學生論文寫作指導課課程設置淺議

21.應用型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發展方向和路徑的思考

22.來華留學生漢語言本科專業建設問題探討

23.應用型本科院校漢語言類課程評價體系改革探究——以現代漢語、古代漢語爲例

24.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現狀及對策思考

25.開放教育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建設與發展探討

26.應用型本科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設計(論文)改革探索

27.致力於本科教育國際化 上海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教育高地介紹

28.地方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競賽教學模式”初探

29.“漢語言(對外)”本科的專業定位、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

30.強化論文題目的科學性引導——淺探提高漢語言文學本科畢業論文有效性的途徑

31.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精品師範專業建設的思考

32.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原因探析——以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爲例

33.應用型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論文改革探究

34.淺談漢語言本科(雙語)專業實踐教學實施的成效、存在問題及對策

35.論應用型本科漢語言文學專業寫作類課程教學

36.試論基礎文科與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以普通本科漢語言文學(師範)專業爲例

37.應用性本科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第二課堂深化建設淺析

38.新疆高師本科院校漢語言專業教學改革發展比較研究

39.三級訓練:提升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綜合模式——以漢語言文學專業爲例

40.地方本科院校畢業論文寫作調查及對策研究——以湖南科技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爲例

41.“轉型”大勢下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培養模式改革之思考——以泉州師範學院爲例

42.漢語言本科留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評估

43.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特色課程體系的構建——以萍鄉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改革爲例

44.提高開放教育漢語言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構想

45.地方本科院校畢業論文寫作現狀調查與對策——以欽州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爲例

46.新建本科院校畢業論文工作的困境與對策——以漢語言文學專業爲例

47.寶雞文理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2016屆本科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分析

48.新疆電大開放教育漢語言(雙語)本科專業古代漢語課程設置調查分析

49.高師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學科能力標準研究

50.論地方性本科院校文學應用型評論人才的培養——以梧州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爲例

51.在探索中開拓 在改革中前進——中文系漢語言文學本科班教改工作回顧

52.地方本科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課外閱讀研究(一)——以懷化學院2009至2014級“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爲例

53.淺析漢語言(雙語)本科專業畢業論文存在問題及相應對策

54.應用型本科高校漢語言專業漢語實踐性教學體系的研究

55.地方本科院校專業課教學與學生研究能力的培養——以漢語言文學專業課教學爲例

56.新建本科院校文學類二級學科教學團隊優化——以池州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爲研究個案

57.新建本科院校應用性人才培養的方案設計——以運城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爲例

58.新建本科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建設的若干思考

59.論新建本科院校文學類課程體系的構建——以池州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爲研究個案

60.留學生漢語言專業本科中韓聯合培模式研究

61.培養開放教育學生信息素養及能力的實證研究

62.開放教育網絡教學資源建設現狀探究——以漢語言(雙語)本科專業“語言教學論”課程爲例

63.工科院校中文專業本科生就業核心競爭力調研分析——以某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生爲例

64.應用型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中國現代文學閱讀教學改革

65.論教育學院成人高等教育漢語言文學本科的去專業化傾向

66.應用型漢語言文學的學科特徵與人才培養定位問題

67.中國高等院校特色學科大觀(十一) 上海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教育高地

68.關於民族院校漢語言文學本科人才培養的思考——以西南民族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爲例

69.對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的考察與建議——基於對非211高校畢業生就業統計數據的分析

70.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研究——以凱里學院爲例

71.地方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模式改革

72.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方略

73.漢語言文學專業如何應對高校轉型發展態勢——以陝西省地方本科院校爲例

74.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外國文學課教學中的“立體模式”及其運用

75.應用型本科漢語言文學專業古代漢語課程實踐教學研究

76.提高創新教學意識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成人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語言學概論、漢語專題課教學體悟

77.國家重點學科與本科專業內涵建設的模式及啓示——以西北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爲例

78.加強漢語言專業學歷教育,推進對外漢語教學學科發展

79.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究——以池州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就業趨勢爲視角

80.簡論國家安全視界下的外國文學教學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以昆明學院本科漢語言文學專業外國文學教學爲例

81.關於地方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改造中課程建設的基本思路——以襄樊學院爲例

82.關於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就業指導課程體系的思考

83.河南電大遠程開放教育漢語言文學本科特色專業建設之探索

84.應用型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實踐教學的思考

85.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教學改革之路的思考

86.本科院校漢語言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問題及策略

87.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段課程設置改革方案

88.提高開放教育漢語言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構想

89.關於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就業指導課程體系的思考

90.開放教育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建設與發展探討

91.留學生漢語言專業本科中韓聯合培模式研究

92.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現狀及對策思考

93.新建本科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建設的若干思考

94.“漢語言(對外)”本科的專業定位、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

95.河南電大遠程開放教育漢語言文學本科特色專業建設之探索

96.應用型本科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設計(論文)改革探索

97.寶雞文理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2016屆本科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分析

98.應用型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規格探索

99.高師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學科能力標準研究

100.提高開放教育漢語言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構想

101.關於民族院校漢語言文學本科人才培養的思考——以西南民族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爲例

102.漢語言專業的本科教學必須把語本體課列爲必修課——對漢語言專業課程設置的一點看法

103.高師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

104.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研究——以凱里學院爲例

105.漢語言文學師範本科生閱讀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建議簡

106.再談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複合應用型人才培養

107.應用型本科漢語言文學專業基本能力評估與指導

108.問題與出路——關於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

109.淺談漢語言本科(雙語)專業實踐教學實施的成效、存在問題及對策

110.海南大學新增留學生漢語言本科專業,學制4年

111.留學生漢語言本科專業建設的實踐與探索

112.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外國文學課教學中的“立體模式”及其運用

113.來華留學生漢語言本科專業建設上的經驗與教訓

114.對來華留學生漢語言本科專業的思考

115.試談來華留學生漢語言本科專業學歷教育課程設置

116.漢語言本科專業留學生論文寫作指導課課程設置淺議

117.漢語言本科留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評估

118.留學生漢語言本科專業課程設置問題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