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幼兒園教育敘事案例分析與反思【新版多篇】

幼兒園教育敘事案例分析與反思【新版多篇】

幼兒園教育敘事案例分析與反思 篇一

案例一

早鍛時,幼兒正在自己喜歡的活動區嬉戲。突然,蹲在沙地旁的傑傑一手指着地上一團黑糊糊的東西叫喊着:“老師,快來呀!那裏有一隻蜈蚣!”我連忙跑過去,一邊疏散前來圍觀的幼兒,一邊告訴他們蜈蚣是有毒的,被它咬到是相當危險的。但是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心讓他們久久不捨得離去。我找來瓶子,留意地將蜈蚣放入瓶中,並在早操後將它帶進了班級。我改變了原先的活動資料,改上“探索蜈蚣”的學習活動。從讓幼兒回憶是否看見過真實的蜈蚣到講述對蜈蚣細緻觀察後的感受:從討論蜈蚣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到分小組去資料庫翻閱資料;從有幼兒提出異議“瓶中的小蟲是蜈蚣還是馬陸”到以繪畫的形式將它們區分開來,幼兒對蜈蚣有了較爲詳細而全面的瞭解。

案例二

在主角遊戲時,我們有意騰出較好的把握。於是,我們大膽啓用幼兒充當小老師,爲平日生病或有特殊原因請假未來幼兒園的幼兒“補課”,並透過驗收他們所教“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狀況,對幼兒進行獎勵。“小課堂”主角遊戲的試行使幼兒的交往潛力得到了提高,職責感和競爭意識也在“傳授”中得到培養,成功的喜悅讓他們更加自信。越來越多的幼兒透過學習榜樣而有了較大的進步。

思考

從案例一中我們看到,透過親近和感知自然界的一系列活動,幼兒的好奇心得到了滿足,自我學習的潛力有了提高。幼兒不僅僅獲得了詳細且豐富的知識,而且增強了夥伴間的合作意識和職責感,培養了他們良好的觀察習慣。

自然界也是幼兒的教師。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我們應當追蹤幼兒對自然界的探究,挖掘教育契了一塊場地,供幼兒自發創設場景和自由表演。透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小課堂”是幼兒最常創設的場景。幼兒對教師執教時樣貌的模仿,簡直就和教師平日上課一模一樣。一些幼兒對知識的複述和當時{旱蚩的互硼右機,隨機轉換活動資料,生成幼兒感興趣的活動資料,做到寓教於樂。

從案例二中我們看到,當教育源於幼兒的真實生活時,當教師的視角從書本教材轉向幼兒的真實生活時,學習成爲了幼兒內在的需要教師應捕捉幼兒每一次主動學習的機會,及時加以展開和深化,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和探究客觀世界的用心性,使教育成爲幼兒的一種生活實踐,一種愉快的體驗。

事實證明,充分調動幼兒自主。學習的內驅力,如興趣點、好奇心、模仿欲和表現欲等,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是十分關鍵而必要的。教師就應及時且準確地捕捉幼兒的興趣點,珍惜並利用好幼兒的好奇心。同時,在遵循幼兒愛模仿、愛表現的年齡特徵基礎上,將其興趣點巧妙地導入活動的過程中,將幼兒的好奇心始終貫穿於整個活動中,準確把握好其喜愛探究的心理,有意識地創設各類豐富多樣的便於幼兒自我學習和相互學習的平臺,讓他們在用心地互動中得到學習潛力及綜合潛力的提升。

作爲幼兒教師,我們要做有心人,多貼近幼兒,解讀幼兒,與他們一齊生活、一同成長,瞭解幼兒的特點與興趣,以敏銳的視覺、開放的心態、靈活的方式使幼兒園課程得以及時調整、補充和更換,相信這樣會讓幼兒在生活化的課程中得到健康快樂的成長。

幼兒園教育敘事案例分析與反思 篇二

一個班級就如同一個大家庭一般,家裏有很多的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飲食習慣,身爲幼兒教師,就是要給這個大家庭裏的每一個人溫暖,歡樂,身心健康的童年。

我所在的大家庭裏有一位特殊的家庭成員,是一個很高很高,又很胖很胖的男生,不善言辭,有一些無傷大雅的‘壞’習慣,又很喜歡管理別人事的芮芮。

一、無聊的美術活動

到美術活動的時間了,是這個名字叫芮芮的小男生,最不喜歡的活動,他是班級裏最不喜歡畫畫的,勾線胡亂勾幾筆,塗色也是亂七八糟的瞎塗,顏色裏面外面一團亂,別人在認真畫畫的時候,他總是在一旁搞破壞,和他在一張桌子上繪畫的小朋友每次畫畫的時候都會告他的小狀,“老師,芮芮畫在我的紙上啦!”“老師,芮芮總是講話,吵到我沒法畫啦!”,美術活動芮芮的表現都是一如既往,我想不能一向這樣下去,總是提醒他快快畫好自己的作品也只是利用老師的權力制止了他的不合理行爲,並沒有真正的引導他嘗試繪畫,並且喜歡上繪畫,一次我悄悄的走到他的後面看他的行爲表現,發現他很沒有耐心,無法像其他的小朋友一樣,一筆一筆的勾線,一筆一筆的塗色,最後認認真真的寫上自己的名字,芮芮總是畫幾筆就沒有耐心了,要不就是到處講話,要不就是在發現老師看着他時,就瞎塗幾筆,顏色全塗到外面也無所謂,我想了想,覺得幼兒都喜歡受到老師的表揚,就應有獎懲的制度,畫畫的過程中認真仔細又完成的很出色的幼兒會得到老師的表揚並且會有小貼畫來作爲獎勵。當然,不認真不仔細的幼兒也會有懲罰,就是作爲作業回家後再畫一幅作品,第二天帶到幼兒園和小朋友們一齊分享繪畫的心得體會,但是,這個方法,對於芮芮

來說並不是最好的最有效的辦法,我又和他的家人溝通了一下,期望週末在家時能夠抽出一些時間和芮芮一齊完成繪畫作品,培養幼兒的耐心,在幼兒園時多多引導他一些繪畫的方法,塗色的技巧。家園共育引導幼兒用心的發展自我繪畫潛力。這天下午天氣下雨,小朋友們都在畫自己的美術練習本,有的畫恐龍,有的畫自己的小書包,芮芮卻在看着天花板發呆,我走過去問他“怎樣了想不想放學的時候,我請爺爺來看你的作品啊!想不想要小貼畫啊但是,你要畫的漂漂亮亮的,美美的,顏色要認真的塗哦!”芮芮眼睛一亮“老師,我也能貼小貼畫啊”我什麼都沒有說,笑了一下走了,幾分鐘之後我‘無意’的走過他,看他在認真的畫,還問其他的小朋友,塗什麼顏色好看。放學的時候他的爺爺來接他回家,他卻把爺爺拉到我的面前,不好意思的笑笑說"作品給爺爺看"我和爺爺都笑了……

二、不聽話的衣服

芮芮還有一個習慣讓人有點頭痛,就是每一天午睡前,小朋友會整齊的把衣服摺疊好,放在椅子上,全班只有他,不提醒是絕對不會折衣服的,所以,他進午睡房是最快的,其他的小朋友還在仔細的整理衣服時,他已經躺在自己的小牀上了,坐在他旁邊的小朋友,每一天中午都會如約而至的走到我面前告訴我“老師,芮芮又沒有折衣服,他把衣服就摔在椅子上了……”

之後,我就會把芮芮從午睡房的牀上請出來,去折衣服。我們都明白培養幼兒自主的良好習慣纔是教育的根本,被動的請幼兒去完成一些事情而沒有引導他們去自然而然的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質是無法長久的,也不是有效的教育措施。昨日我在班級裏和全體幼兒進行了一個討論,題目就是“怎樣和我們的衣服鞋子做朋友”幾個小朋友發表過自己的觀點之後,我主動出擊,“請芮芮來講一講自己的看法,衣服每一天都在穿,就如同我們每一天都要用筷子吃飯是一樣的,吃過飯都要洗筷子,消毒的,那麼我們穿在身上的衣服,芮芮你想怎樣愛護它呢”芮芮站起來一臉的茫然,最後說了一句“吃飯時不能吃在衣服上,畫畫也不能往別人在衣服上畫”我繼續引導說“那睡覺前呢”其他小朋友立刻回答把衣服摺好放在椅子上再進午睡房,他聽到別人的答案,自己也跟着說折衣服再睡覺,我見機行事,“好的,芮芮,自己答應老師的,衣服每一天都要穿的,所以,睡覺前必須要把衣服摺疊整齊再睡,那芮芮走到老師這邊來我們拉鉤。”

他似乎不是太情願和我拉鉤,也許怕自己會做不好,我告訴他老師會幫忙的,過來拉鉤。這天中午散步回到班級裏,小朋友們都忙着整理自己的衣服,我沒有和之前一樣個性的提醒芮芮,而只是觀察他,給他自己表現的機會,我站在午睡房的門口看芮芮走過來,我剛剛想問他有沒有整理好衣服,他忽然“哎呀!”掉頭回到了自己的椅子那邊,蹲下來擺鞋子呢最後,才笑嘻嘻的看着我走進了午睡房,躺在了自己的小牀上。

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工作是需要更多的關心瑣事,關心在他人看來無足輕重的小事,每一天與幼兒打交道,會自然而然的構成了一些幼兒教師特有的壞習慣,把幼兒單純的看做是一個孩子,其實,教學工作就是教與學,在教育引導幼兒的同時自己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幼兒的世界也是有他們的道德觀,甚至是人生觀,價值觀的,只要你耐心的觀察,細心的研究,會發現幼兒也能夠教會我們很多!每一個純真又善良的幼兒都能夠成爲我們的老師!

幼兒園教育敘事案例分析與反思 篇三

妍妍是我們班這學期新插入的一位幼兒,又是新搬來南橋鎮居住的,也就是說,她所要應對的不僅僅僅是新的。班級、新的小朋友,還要應對新家周圍的新環境、新的語言。剛開學,妍妍的奶奶就和我打招呼,表示了極大的擔憂:孩子自理潛力較差,與外界接觸少,比較嬌氣,性格內向,又加上原先熟悉的、說好一同來新班級的表哥最後的放下,讓她產生了“你們把我騙來的!”感覺,她怕孫女適應不了幼兒園的生活。在瞭解了這個狀況後,我把這個孩子作爲開學初工作的重點。

開學初,妍妍對於新羣衆生活採取了完全的排斥態度:她拒絕來園、天天早上哭着、叫着、拉着奶奶的手死也不放;她拒絕參加遊戲;甚至拒絕吃飯,老嚷着“奶奶做好飯了,妹妹要回家吃飯”。期間,家長也是萬分擔心,派奶奶來探視。

到了下午,妍妍竟然拒絕午睡,情願站着。但是,她對於我已經不表示排斥,我帶她上了廁所,允許她倚在我身上休息。對於這樣一個敏感又嬌氣的孩子,我一開始採取的對策是“順應”。期望她在熟悉新環境後,能夠自主地理解新環境的規則,理解羣衆生活。但是,幾天過去依然沒有成效。她依然拒絕和大家一樣,在羣衆活動時也總是遊離在大家之外,從不參與。和奶奶商量、交流妍研的狀況,奶奶表示,只要她不哭,她想怎樣就怎樣。開始,我也認同家長的觀點,認爲穩定情緒是重點,但是,她這樣的活動方式開始感染一些孩子,本來就不愛吃飯的博豪、曉嵐、懿晨見了我對妍妍地遷就,趁機開始提出:老師,這個菜我不要吃的;那個湯我不喜歡……一天在餵飯時,因爲,有小朋友把湯打翻,我急於去清理,就命令妍妍說:“接下來你自己吃飯,不許再哭了”。由於口氣較嚴肅,我還擔心她是否會號啕大哭,但是當我過來後發現,她真停止哭泣、自己在吃飯了。這次狀況給了我信心。我開始改變我的教育策略。

首先從愉快來園開始,在和家長聯繫後,我和家長對她提出要求:開始允許早上來園讓奶奶陪她玩半個小時,如果奶奶走時她哭了,那麼第二天哪怕她哭得再厲害,也不讓奶奶陪了。如果奶奶走後她沒哭,而且在奶奶走後能和大家一齊活動,那麼第二天還允許奶奶繼續陪她。開始一段時間,奶奶離開時妍妍還是哭泣,我沒有妥協,很堅決地在她哭泣的第二天一進教室就讓她奶奶回家了。我觀察了一下,接下來的幾天來園時她情緒有些波動,但忍着沒有哭泣,之後的情緒基本正常,對我的要求並沒有太大的拒絕反抗。我就獎勵表揚了她,在以後的幾天裏,我逐步要求逐漸的脫離奶奶的陪伴,慢慢與愉快上學。隨着要求的逐步落實。妍妍開始理解新環境,在教師的引導和必須要求的輔助下,她開始和小朋友一齊玩,一齊遊戲,臉上也逐漸開始有了笑容。

國慶長假上來,我很擔心妍妍會重新對環境、對老師感到陌生,重新變得不願來園,但事實證明我的擔心是剩餘的,妍妍早早地來園,高興地揮着小手叫奶奶快點回去,然後和嘉怡、怡寧幾個好朋友一齊玩去了。奶奶反映說,媽媽這天還在放假,叫她也繼續留在家中休息一天,她卻說“老師會等着我的”而堅持來園了

家長對孩子的變化感到驚歎,也自覺停止了中途來園探視,而孩子情緒也很穩定。這說明,教師的對應策略取得了效果。

分析與反思:

人的潛力表此刻各個方面,其中對陌生環境的適應潛力也是一個方面。對於幼兒來說,由於孩子性格、成長環境和父母教養方式的不同,對環境的適應過程就產生了差異。對於教師來說,過去我們的思維定式是調整環境來適應孩子,個性是在開學初的一段時間裏,教師更會有意識地遷就幼兒。在這個案例中,一開始,我對應幼兒拒絕理解環境的行爲,採取的對策就是順應。因爲教育對象是一個較爲敏感而且十分嬌氣的孩子。我感到,孩子的一系列拒絕行爲其實是她心理極爲“焦慮”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她拒絕環境進入他的生活,以給自己營造一種“安全感”,比如她拒絕吃飯就是很明顯的一個行爲。但是,當她在環境中有了一個具體的“依戀”對象後,(就是教師自己)我就就應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策略,變“順應”爲“依從”。從案例中教師的行爲分析,由於教育對象的“敏感”使她感受到自己的行爲引起教師對待自己態度的變化,爲了在陌生的環境中繼續有一個能夠“依戀”的對象,她開始調整自己的行爲,反過來順應教師的要求。就象妍妍在有天早上來園時對我說的那樣:爲什麼老師天天早上抱抱我、晚上還要給我五角星(指老師和她之間第二天來園不哭泣的約定)?當時我回答“因爲你是老師很喜歡的妹妹小朋友”。在幼兒逐步適應

的過程中,教師不斷的肯定就應和要求交替進行,這樣幼兒在得到讚許之後,對於繼續完成教師的要求就有了信心和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