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幼兒園中班案例分析與措施【彙總版】精品多篇

幼兒園中班案例分析與措施【彙總版】精品多篇

中班案例分析精選 篇一

實錄:

角色遊戲時,平時並不怎麼熱鬧的肯德基今天人滿爲患,店堂裏吵吵嚷嚷,情況有點異常。再看看兩位營業員小臉漲得紅紅的,情緒高漲,忙得不亦樂乎。我注意到肯德基門口樹起了一塊小黑板,上面畫着的圖案,邊上還寫了一個“8”字,覺得疑惑不解。爲了不干擾孩子們遊戲,我沒有直接介入,而是在一邊進行觀察……

哦,我明白了,原來今天肯德基搞特價活動—可樂優惠。咦,原來5元一杯的可樂,現價8元怎麼還算優惠價呢?我又糊塗了。繼續觀察了一會兒後,我才弄明白,中班上學期的孩子雖然遊戲中能想出“優惠”等點子,但對數的概念還比較模糊,更不會將數的概念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纔會出這樣的差錯。看孩子們玩得那麼投入、那麼帶勁兒,我決定暫時不干擾他們的遊戲。

遊戲結束,我請肯德基營業員興興來介紹遊戲情況,興興興奮地說:“今天我們肯德基生意特別好,可樂便宜了,很多客人都來買。”對於肯德基今天出現的情況,我首先表揚了兩位營業員肯動腦筋想辦法使肯德基生意這麼好,然後再請小朋友仔細分辨“8”和“5”誰大,8元和5元到底哪個貴?可樂是否真的優惠了?

能力強的孩子一聽就明白了:“8比5大,原來5元,現在8元,怎麼越來越貴了?”

“是啊,是越來越貴了耶!”其他孩子這時也醒悟過來。

“那麼,現在賣多少錢纔是優惠價呢?”我問,

“1元。”“3元。”“4元。”“2元。”小朋友七嘴八舌說道,

“爲什麼?”我又問,

“因爲1、2、3、4、比5小。”小朋友們答道……

隔天,肯德基又推出了優惠活動—可樂3元,看來昨天的交流分享起作用了。

分析:

今天遊戲中,當我發現肯德基出現錯誤的數概念,而顧客們渾然不知,仍愉快遊戲時,得出結論:錯誤概念的出現不是個別現象,而是全班的普遍現象。決定暫時不干擾孩子們的遊戲,在交流分享時,與孩子們共同討論、共同修正,共同構建正確的數概念。這樣考慮基於兩點:

1、我首先分析了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從孩子的反映中,我得出結論:這不是個別現象,而是普遍現象。既然是普遍現象,集體討論、共同修正會起到更理想的效果。

2、遊戲進行中,孩子們正爲自己的“金點子”而興奮不已時,教師的直接介入或間接介入都會或多或少地影響肯德基營業員工作的積極性,即而影響顧客的情緒,最終影響遊戲的情節發展。教師必須在首先肯定孩子們“金點子”的基礎上,再共同討論、修正、建構,這樣才能扶持孩子們在遊戲中剛剛萌芽的創造意識。

從結果來看,我的做法還是比較成功的:肯德基營業員得到了肯定,非常得意;集體討論中幫助孩子們修正了錯誤,起到了理想的效果。

給我的啓示:

特級教師徐苗郎在“數活動在探索型主題活動中的整合”中提出了數活動整合的理念,實踐中我體會到,其實數活動不僅僅在探索型主題活動中、在遊戲等一日活動當中都可以加以整合。但要將長期以來習慣於分科進行的數教育整合在一日活動當中,需要一個逐步適應、探索的過程,最重要的是我們教師要確立整合教育觀,利用各種契機將數、量、形、時空等方面的內容較自然地融入其中,促進孩子的發展。幼兒在自然、愉快的活動中不知不覺、潛移默化的學習數概念,效果會出乎意料。其實,數教育就在我們身邊,關鍵在於我們教師要善於發現、善於把握。

隨着課改的深入,對教師半日活動中隨機性要求更強了,也就對教師各方面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課程理念倡導“有效教學”,如何把握每個活動契機,抓住每個有價值的活動內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駕輕就熟的,需要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反思、再探索。

幼兒園中班案例分析 篇二

幼兒園中班案例分析

背景資料

由於同事請婚假的原因我就幫她帶中一班,第一天進教室,孩子們呼啦一下圍了過來,七嘴八舌地問:“老師,你姓什麼?”“我姓黃,你們叫什麼?”“我叫佳佳!”“我叫川川!”……孩子們爭先恐後地介紹着自己。忽然,有人使勁拽了一下我的衣角,回頭一看,是一個小男孩,他長着一雙大眼睛,虎頭虎腦,特別可愛,“寶貝,你叫什麼啊?”我親切地問。“我——我——我叫——”他臉漲得通紅。還沒等他說完,佳佳插嘴道:“黃老師,他叫瑞瑞,他是個小結巴!”“對!對!對!他是小結巴!”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喊起來。我心裏咯噔一下,孩子們都這樣說,會對瑞瑞造成多大的傷害。這時瑞瑞鬆開我的衣角,紅着臉,低着頭就要離開,我一把將他抱在懷裏說:“瑞瑞,老師很喜歡你,我們做好朋友好嗎?”瑞瑞驚喜地擡起頭,鄭重地點了點頭。

戶外活動時間到了,孩子們像小鳥一樣飛到地墊上,自由組合玩起了遊戲。“來,瑞瑞,我們一起玩打仗的遊戲吧!”川川大聲喊。“好吧!”瑞瑞流利地答道。我在一旁悄悄地看着,注意傾聽他們之間的交談。“瑞瑞,你當小偷吧!”“我不當小偷!我想當——當警察。”他們玩了起來。“啾——啾!”瑞瑞一邊跑一邊喊着去抓川川,抓到後興奮地喊起來:“我抓到小偷了!我抓到小偷了!”我走過去豎起大拇指:“你真棒!瑞瑞,真是個好警察!”“我——我——我——是好——好——警察——察——察——察嗎?”他又結巴起來。咦,瑞瑞和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時候說話挺流利,可一和我說話就口吃,這是怎麼回事?

接下來的幾天我繼續注意着瑞瑞,我發現,只要他一着急,說話就斷斷續續,而且會急得臉紅脖子粗。在自由活動中和同伴們在一起玩得特別投入、特別開心時,說話又很流利,可一旦發現有人注意他,就又會結巴起來。如果這時同伴們起鬨,說他是“小結巴”,他就越發不敢說話了。看到瑞瑞這種情況,我想,首先應及時和瑞瑞的家長聯繫溝通,瞭解瑞瑞是什麼時候、怎樣發生這種情況的。原來,瑞瑞在兩週歲以前說話一直比較連貫,也挺流利,沒有結巴現象。兩週歲時,瑞瑞的父母因忙於生意,就把瑞瑞送回老家由奶奶照看。奶奶是一個性格較內向、不愛說話的老人,很少和瑞瑞說話,而奶奶鄰居家有一個孩子有點口吃。兩歲左右,正是幼兒口語形成的關鍵期,需要大量豐富的語言刺激,不愛說話的奶奶沒能爲瑞瑞提供這樣的環境,於是鄰家的孩子便成了瑞瑞模仿的榜樣。由於幼兒此時的語言機能還不完善,模仿口吃會對幼兒的語言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在三週歲左右,瑞瑞就出現了習慣性的口吃現象。開始時,家裏人並太在意,等到發現瑞瑞口吃有點嚴重時,經常打斷他的講話給與糾正(正由於爸爸媽媽並不瞭解幼兒的心理特點和教育孩子的規律)或是大聲訓斥,要他“好好說話”,結果越是糾正,瑞瑞越是結巴。到幼兒園後,由於孩子們都小,不太理解別人的感受,也不懂得維護別人的自尊心,就經常學他說話或笑他,結果,瑞瑞的口吃就更嚴重了。

我的首要任務是讓所有的小朋友不再笑話他,不再學他。在週五下午,我事先約好了大二班的老師來邀請瑞瑞去他們班參加生日派對。這時,班裏只剩下其他孩子,我請孩子們進行情景表演“如果我說話不連貫別人笑我怎麼辦”,讓孩子們換位思考,理解瑞瑞,從而不再嘲笑他。情景表演後,孩子們體會到了被人嘲笑的心情,紛紛說“如果別人笑我,我會很難過”,並說“以後再也不笑瑞瑞了”。當瑞瑞興致勃勃地回到班內,孩子們一齊圍上來問:“瑞瑞,生日派對好玩嗎?”“好—好—玩。”“有什麼好玩的?”“有—大—大—大蛋糕!”“瑞瑞,如果我也能參加多好啊!”孩子們用羨慕的眼光看着瑞瑞,再也沒有人笑話他,也沒有人學他說話,瑞瑞第一次沒有因爲說話不連貫而發窘。流利地說出“老師好”

爲了減輕瑞瑞的心理壓力,平時和瑞瑞說話時我總是很慢慢,並提醒他的媽媽和他說話時也要放慢語速,在孩子說不出來時“不急不催少關注”。以前早晨入園時,瑞瑞的媽媽總是很着急地說:“快!快!快問老師好!”我知道這樣會使瑞瑞很緊張,說話更加斷斷續續,便和他媽媽作了溝通,請她不要催促孩子,不要故意提醒他向老師問好,以減輕他的心理負擔。而我每次都是蹲下來慢慢地說:“瑞瑞,早上好,你今天真帥!”“瑞瑞,今天你來得真早,祝你早晨快樂,你的新鞋子真漂亮!”……剛開始,他並不問“老師好”,他媽媽就有一點着急,我就一個勁地給她使眼色,淡化她對孩子的關注。慢慢地,當我再問“瑞瑞好”時,他能很流利地說出“老師好”。現在,他已能主動地問“老師好”了。因爲當沒有人過度關注他說得好不好,也沒有人逼他說時,問好就不再是說話,而是他和老師的一種自然的交流,這時孩子沉浸在自然交談的氣氛中,沒有心理負擔,心情放鬆,說話自然就流利了。玩玩遊戲說說話

我還利用老遊戲設計了幾款新遊戲,如“送信”“開火車”“小鳥小鳥快快飛”“小兔小兔快快跳等”,伴着簡單、朗朗上口的句子利用自由活動時間進行。因爲除了心情放鬆,讓瑞瑞多練習說話也很重要。所以每次遊戲前我都會事先約好幾個小朋友專門叫瑞瑞上來,增加他在衆人面前說話的機會。在這種輕鬆的遊戲中,瑞瑞能說得很連貫、很流利,更重要的是慢慢地他敢於在衆人面前說話了。說話前先唱首歌

日本“育兒之神”內藤壽七郎提倡的矯治口吃的方法是讓孩子在說話前先唱歌,即當孩子說話結巴時,就先唱一首他最熟悉的歌,我也積極了借用了這種方式。我瞭解到瑞瑞最喜歡的歌是《世上只有媽媽好》,他有時結巴時我就說:“來呀,讓我們先唱那首歌”。於是我倆就一起唱“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唱完以後,我再親切地問他剛纔想要說什麼,結果這時瑞瑞說話流利多了。這一方法爲瑞瑞創造了一個從無意識地使用語言到有意識地運用語言交流過渡的機會。當瑞瑞第一次在有意識的交流中不口吃時,我朝他豎起了大拇指:“寶貝,你說得真好!”我看到他的眼裏閃出了一絲喜悅的光芒。經過多次練習,瑞瑞和我交談時已經較爲流利了。爲大家背一首詩 集體活動外的空閒時間,我讓瑞瑞和同伴多聽多學聲音優美、表達流暢、內容適合的兒歌、古詩等。聽熟後,先讓瑞瑞跟着同伴一起講,一起念,一起背,經過反覆練習,確信瑞瑞能獨立背誦後再請他單獨背誦。因爲有研究證明,許多口吃者同別人一起朗誦時並不結巴,因爲集體朗誦緩解了他們的心理壓力。一次,瑞瑞很流利地背誦了《詠鵝》,教室裏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這大大增強了他的自信心,他紅撲撲的臉上神采飛揚的表情就是最好的證明。

除了在幼兒園裏幫助瑞瑞,我還把以上幾種方法的原理、操作要點和具體實施方案和瑞瑞媽媽作了詳細的講解和說明了,並提供了兩種種適宜在家進行而不適合在集體場合實施的方法,一是按節拍逐個發音法,即教給孩子以相同的間隔和重音發每一個音節的方法;二是“影子”療法,即教孩子重複說過的音節和單詞。讓她根據情況選擇,在家多多指導瑞瑞進行練習。

經過三個月的治療和矯正,瑞瑞說話流利了很多,而且不像以前那樣畏懼和別人交流,還能講小故事。

幼兒園中班試卷分析 篇三

幼兒園中班試卷分析

文章來源: 文章作者:童心 推薦給朋友 收藏本頁

我認爲試卷的功能有三:其

一、在合理、客觀、公正地檢測孩子們的學習效果的同時,也檢測教師的教學水平;其

二、在全面、科學、系統地總結學期工作的同時,也起着對下學期教學工作的一個導向作用;其

三、在教會幼兒細心、嚴謹、快樂地面對考試的同時,也促進幼兒健康、和諧、並有個性地發展。這套試卷從整體上來看,是對孩子們的注意力、觀察力、創造力及思考力的全面考覈,突出以下幾個特色。

一、知識上注重基礎訓練,試卷中注重了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和實用性。力求促進幼兒全面、和諧、富有個性地發展。試卷中第一題是數數的練習,這不僅要求幼兒學會數數,還要會表示出來。這是最基本的。

二、能力上着眼於孩子們的發展。

試卷題型靈活,涉及面廣,從美術、科學、語言等各個領域着眼。如“爲動物找腳印”、“比較誰多誰少用符號表示”都是鍛鍊孩子們的觀察力及思考力。還有“哪條路最近”,很多老師都沒有講過,但孩子們通過觀察、分析是能夠找出的。再有“連接照片”也是要求孩子們細緻觀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種題型都是能夠很好地促進孩子們良好習慣的養成,使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了能力,同時也使幼兒知道無論做什麼事都要認真,不能粗心大意。

三、情感上趣味性強,適合孩子們的年齡特點。

試卷中親切的語言,動聽的故事都深深吸引了孩子,是她們喜聞樂見的內容。如“天氣熱極了,請你幫樂樂找出納涼工具”。讓孩子們在瞭解納涼工具的同時,也表現出對朋友的關心。另外試卷中最爲出色的是每道題的前面都有一個好聽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孩子們的好朋友樂樂呀,奇奇呀,孩子們喜歡極了。

四、設計上密切聯繫孩子們的生活實際。

本套試卷以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爲基礎,與日常生活、周圍環境、密切聯繫。如:猜一猜謎底是什麼?目的是讓孩子們聯繫生活中自己見過的事物,加上自己的觀察與思考,從而抓住事物的特徵來進行準確判斷。再如:爲維吾爾族塗上紅色,爲蒙古族塗上藍色。

幼兒園中班案例分析 篇四

幼兒園開展區域活動,其目的就是爲了兼顧幼兒的個體差異,個體愛好。每個幼兒都有他的特長他的興趣愛好,硬生生地把那麼多的孩子圍坐在一起,接受相同的知識,達到相同的標準,其實是很不人道也是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的。於是幼兒園就開設了各種各樣的區域活動,目的就是讓每個孩子自由選擇自己喜愛的區域,玩自己喜愛的遊戲,甚至和自己喜歡的好朋友在一起玩。

可是在區域活動中,總是有那麼幾個孩子不知道自己該玩什麼,這裏看看那裏站站。一旦發現某個區域發生了好玩的事情,他就不講秩序地加入進去,這樣理所當然的就會引起其他孩子的反感,把他驅逐出去。於是他又會轉悠到別的區域,茫然的看着人家玩。在區域裏玩的孩子一般都有自己的角色,或者都有喜歡的事情做,所以孩子們玩得很專心,根本就不喜歡別人的打擾。這樣一來無所事事的孩子的瞎轉悠常常就會引起小糾紛。

這樣的孩子怎麼了呢?沒有自己喜歡的區域的嗎、還是沒有孩子帶他一起玩?其實都不是,這樣的孩子往往做事就是沒有耐心,注意力容易分散。這就是區域活動的的好處,因爲區域活動對孩子沒有統一要求,只要孩子開心就好。區域活動給了不同發展時期的孩子很大的空間,給這樣的孩子提供了時間地點材料,讓他們慢慢地去摸索,慢慢地進入角色。漸漸的,無所事事的孩子終於找到了自己喜愛的區域,能夠投入地去玩了。

區域活動就是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孩子,讓他們在無憂無慮的遊戲中慢慢找到自己的位置,這就是區域活動的奇妙之處。所以,看見個別遊蕩的孩子不要着急,給他時間,給他空間,他會健康成長的,因爲他沒有壓力只有快樂。

幼兒園中班案例分析 篇五

咬被角

案例分析:英國作家薩克雷說過,“播種行爲,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道出了培養良好行爲習慣的重要性。我國思想家陶行知曾說“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習慣性格態度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養成功”。揭示了培養良好行爲習慣應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幼兒期是培養幼兒良好行爲習慣的關健時期,家庭教育和學前教育階段是幼兒形成良好行爲習慣的重要時期,幼兒良好的行爲習慣養成比知識的獲得更重要。開學至今,我發現有一部分幼兒存在一定的壞習慣:有的喜歡拉扯衣服,有的喜歡摳鼻子,有的喜歡把小手放進褲衩中……對於這些幼兒來說,形成這樣的壞習慣,對以後的成長自然存在一定的影響。由於各方面的不同,出現種種小動作,常常在不經意間將小動作表現了出來。

在與媽媽依依不捨的分離後,帥帥小朋友便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午睡時,發現帥帥小手拿着被角放在嘴巴里,我便示意讓他拿出來,並且讓他睡覺。接連好幾天每天都是一樣下,這點引起了我的注意,在與其家長的溝通中發現,該幼兒在家中就喜歡小手去拿被角放在嘴巴里不肯拿出來,家長也時常勸說但不見效果。

我們都知道,中班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在逐步增強,很多壞習慣也正是在這個階段慢慢改正,因此作爲家長、老師更應該在此時,提醒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改掉不良的壞習慣。

採取措施:

經過一個月的觀察,只要他睡覺時將用手拿被角放進嘴巴里,我便目不轉睛地看着他,他便會把被角從嘴巴里拿出來,逐漸領會到我的意思。因此:

首先,作爲家長,在家時要時刻注意孩子的這一小動作,睡覺時不時地叮囑他不要把被角放進嘴巴里,在必要時打他的手背,讓他意識到這樣做是不對的。

其次,作爲老師在繼續注意他的同時,教育他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保持個人的衛生,做個講衛生的好寶寶。適當地跟他溝通,給他講講有關其他小朋友咬被交的故事,讓他有個學習的榜樣,逐漸改變自己的壞習慣。

最後,家園互交流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每天利用家長接送孩子的時間多交流一下,看看怎樣更能幫助幼兒改變他的這一習慣,或利用QQ羣、電話等形式進行溝通。

讓幼兒養成一個好習慣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們更要仔細觀察每個幼兒的成長,記錄他們的一言一行,讓他們在成長中留下美好的記憶,甜美的笑容,健康的體魄。

幼兒園中班個案分析 篇六

個案追蹤記錄:對一個偏食孩子的觀察

觀察對象:王宇欣

案例綜述:

王宇欣性格比較內向,在班級時很少主動找同伴、老師聊天。爸爸、媽媽忙於工作,平時在家由爺爺、奶奶帶,所以依賴性較強,自理能力方面比較懶惰,自己動手比較差,動作很慢,吃飯、穿衣等也少不了老師來幫忙。媽媽、爸爸對孩子學習、生活不太管,對孩子的物質要求都會盡可能滿足,所以造成他獨立性較差、對食物很挑剔的性格。父母對他十分的寵愛,要什麼給什麼。在吃飯的時候,孩子吃得很慢,一頓飯一般要一個小時,在進餐過程中常有玩、說話的現象。對於自己不喜歡吃的菜,他常常挑出來,藉口是“這是不能吃”“媽媽說我不能吃這個菜”“老師,這個菜我吃了會吐的”等等,對於老師的提醒,孩子不聽,堅持已見。

一、觀察對象:王宇欣

二、觀察時間:2012年03月

觀察情況:

洗好手之後,孩子陸陸續續進入了餐廳。剛進來時,有的孩子在說話,我看見王宇欣也在和一旁的若欣在聊天。我提醒幼兒吃飯時說話這很危險,孩子都靜了下來,只聽到王宇欣還在低聲地說着。我走到他身邊,做了個“噓”的動作,他安靜了下來。他對碗裏的飯、菜似乎沒什麼胃口,用勺子在裏面翻來翻去,接着就開始用勺子“切”飯了。

策略與措施:

我走過去,提醒他“飯冷了就不香了,吃了冷飯還會肚子痛的”聽我這麼說,他很不情願地用勺子盛了幾粒飯往嘴裏送。這幾粒飯他放在嘴裏,嚼了5分鐘也沒嚥下去。最後在我的提醒、幫助下,吃了半碗飯,吐了小半碗。

分析與調整:

1、幼兒對飯菜似乎並什麼胃口,進食習慣也不好。良好的進餐習慣是吃好飯的基礎,所以要注意對他飲食習慣的培養。

2、幫助家長認識到孩子挑食的危害性,向家長介紹幼兒營養平衡知識,幫助幼兒家長建立起正確的營養觀念。

3、請保健老師爲其講解挑食、進餐時講話、玩鬧的危害,讓夏子恆明白進餐時講話是很危險的,挑食是不好的。

一、觀察對象:王宇欣

二、觀察時間:2012年04月

觀察情況:

王宇欣坐下後,低着頭與一旁的孩子在桌下玩着什麼。走過去一看,是王宇欣帶來的粘紙,並答應他等吃完飯之後,我就歸還給他。他這才很不樂意地拿起了自己的勺子。他將自己的菜碟移到自己的面前時,不小撞到了別人的菜碟,那個孩子看見了,手扶着自己的菜碟,兩人不約而同推着自己的菜碟去撞同伴的菜碟,玩了起來。開始吃飯了,孩子們似乎都很喜歡。王宇欣看到碟裏的菜,指着洋蔥,立刻向我反映:老師,這個菜我會吐的。我告訴他:這是洋蔥,能潤腸、降血壓,很有營養的。他還是在抗議:老師,我媽媽說了,這個我不能吃,我會吐的!

策略與措施:

1、經常向孩子介紹各種食品的營養,瞭解它們對我們的重要性。

2、我請他們“一隻手捏緊自己的勺子,一隻手扶好自己的碗”,這才讓他們停了手。

3、他看看一旁的同伴吃洋蔥吃得很香,並請同伴給他介紹洋蔥的味道!

4、減少他碗裏的洋蔥,只留兩口。

分析與調整:

1、王宇欣貪玩,在進餐過程中愛與同伴玩,自然不能很好地進餐。加強對他飲食習慣的培養。

2、經瞭解,幼兒家長對幼兒的偏食很縱容,孩子什麼不願吃,他們就不做、不引導他吃。教育的成功關鍵在於家長的支持與配合,所以我請其父母在家注意配合,做好幼兒飲食教育工作。

一、觀察對象:王宇欣

二、觀察時間:2012年05月

觀察情況:

開飯了,給王宇欣盛菜時,他有些爲難情緒,我說:“王宇欣最聽話了,老師只給你盛一點菜好嗎?”,他點了點頭,我有意識多給他盛了點菜,過了一會兒他順利地把菜吃完了,我非常高興地表揚了他,“你真棒,再吃一點好嗎?”,他看看我,笑着搖搖頭。“請把你的碗拿起來”孩子很不情願的將碗拿了起來,我終於明白碗爲什麼蹺在那兒了?——菜壓在碗底下。最後飯已經吃了半碗了,可菜一點也沒動。在我的提醒下,他象徵性地夾了一片菜葉,接着就開始坐在那想什麼了。

策略與措施:

知道他不愛吃菜,一吃就噁心,我利用開飯前幾分鐘給孩子講了青菜所含的營養成分和吃菜對人的好處,孩子們的興致很高,王宇欣沒什麼反應。請孩子將菜收拾乾淨

大家討論:菜從哪兒來?出示相關圖片,教育要愛惜他人勞動成果。“今天你和宏宇來比一比,好不好?看誰能吃得快又幹淨?“

分析與調整

對待偏食的孩子,也要講究藝術。教育過程中,要注意調整幼兒的情緒和心理,利用教師在孩子心中的影響和地位,對孩子賦予愛的關懷和鼓勵。以正面引導爲主,在寬鬆愉快的氣氛中,以商量、鼓勵的口吻,採取循序漸進的方法,幫助幼兒克服偏食習慣,這會對幼兒的健康成長產生積極的影響。孩子家中生活條件不錯,不知道勞動的辛苦。建議家長帶孩子去參觀農民的菜園、廚房的工作,學會愛惜他人勞動成果。

宏宇進餐也很慢,在進餐過程中常常會呆呆地看着同伴而忘了吃飯,所以請他們來比一比,激發他們進餐的興趣。

一、觀察對象:王宇欣

二、觀察時間:2012年06月

觀察情況:

“老師,我還有半碗了!”我一看,還有一大半呢!但我還是鼓勵說“今天有進步,吃得比昨天好,加油!” “吃得蠻快的嘛,還有幾口就要吃完了!” “王宇欣,小班的老師想到我們班請一個吃飯很好的小朋友去給他們班的小弟弟、小妹妹講講如何吃好飯。你說請誰好呢?你想去嗎?”孩子眼中流露出期盼的眼光,趕緊回答說“想去,我想去!”

策略與措施:

在全體幼兒面前表揚了他,並鼓勵他繼續努力,爭取每一天都能象今天一樣按時吃完飯菜。多鼓勵,多關注!給他多一點的關注,他會更加安靜進餐;給他多一點的鼓勵,他會更加樂意進餐!我與小班的老師聯繫,希望給他一個動力,讓他更多的瞭解進餐的重要性,更好地表現自己。

分析與調整:

1、當孩子有了小小的進步時,老師的表揚、鼓勵會讓孩子變得更開心、更有自信地去完成下一次的挑戰。

2、孩子一小部分的成功再上老師一句真誠的鼓勵,就會取得最後的成功。所以我孩子小時間

內進餐不錯時,需要給予他一些表揚和鼓勵!

3、我與其父母聯繫,請求其父母給予他必要的幫助,幫助他更好地找到他想要的資料和知識,引導他更深刻地明白一些良好的進餐習慣。

達成效果:

王宇欣小朋友經過我們老師和家長兩個月的共同教育和糾正,現在進餐障礙已經基本消除,進餐的良好習慣也正初步形成。現在孩子在幼兒園午飯的進餐時間都基本都在30分鐘以內,而且大都能將飯菜吃完,挑食情況也明顯改善,並能與其他幼兒一樣愉快進餐,不再出現嘔吐、哭鬧、不肯吃的現象。家長反映在家中小宇欣也逐漸能夠按時就餐,不再挑食和亂吃零食,並且喜歡上運動了。由於飲食習慣改善,營養吸收逐漸合理,孩子的面色現在紅潤多了,體質也增強許多,不再輕易感冒發燒了。

幼兒園中班案例分析 篇七

我現在所帶的班是中二班,我班的幼兒聰明可愛、活潑開朗。在我和幼兒之間,發生了許多有趣的故事。其中,一次隊列練習中的小插曲,讓我至今還記憶猶新。

還記得幼兒們剛升上中班時,按照我園的慣例,中班幼兒集體律動時有隊列要求:隊伍整齊、前進有序、一人一個操點。

剛開始進行隊列練習時,我和我班的餘老師費了很大的勁。可是在實際練習中,還是會有個別幼兒記不住自己的位置,還有的幼兒心不在焉,會與前面的幼兒擠在同一個操點上。

開學第二週的一個早上,我和餘老師帶領幼兒們做完了熱身操,隊列練習的音樂響起來了,幼兒們邁着雄壯有力的步伐向自己的操點走去。過了一會兒,幼兒們基本站定了自己的操點。忽然。我發現原本應該在後面一個操點上的紫雲寶寶竟然和羅俊寶寶擠在同一個操點上。而紫雲寶寶的操點也被後面的露露寶寶站去了。怎麼辦呢?我很想提醒紫雲寶寶自己站錯操點了,也很擔心幼兒們會因爲“搶點”而爭吵起來。可是,我轉念一想,這說不準是一次教育契機呢!還是讓幼兒們自己先處理吧。沒過一會,早操音樂響起來了,我一邊帶操,一邊注意觀察他們。果然,紫雲寶寶和羅俊寶寶發現自己沒法做操了,我看見他們在說着什麼,然後紫雲寶寶往後一個操點退去,可是操點已經被露露寶寶站了,露露嘟着小嘴不理睬紫雲寶寶。於是,紫雲寶寶只能站在羅俊寶寶和露露寶寶中間做操。看見他們沒有爭吵,我總算鬆了一口氣。

回到活動室,我把自己剛纔看見的這一幕給幼兒們講了一遍,表揚了幼兒們平靜處理“沒操點”的問題。然後讓幼兒們一起討論:爲什麼紫雲寶寶會沒有操點呢?幼兒們七嘴八舌的討論開了,最後幼兒們得出一個結論:紫雲寶寶在隊列練習時分心了,沒發現自己跟別人站在同一個操點上,所以隊列練習時要專心,每個人要與操點一一對應。

經過那一次隊列練習的小插曲後,我班的幼兒們再也沒有出現過“擠點”現象。

案例分析:

通過這一次的隊列練習活動,我發現教育契機就存在我們的日常活動之中,只要我們抓住每一次教育契機,及時對幼兒們進行引導、教育,讓幼兒們在自己的實踐討論中找出答案,一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幼兒園中班案例分析(精選 篇八

幼兒園中班案例分析:讓孩子愛上吃飯

背景:

嘉嘉小朋友是一個很活潑可愛的小朋友,平時很樂於幫助別人,爸爸媽媽都是高知識分子,對嘉嘉的教育非常的重視,要求也很高。但是大人的願望在孩子身上沒有很好的實現。從小嘉嘉媽媽由於工作很忙都是阿姨帶的,阿姨對孩子很細心,但是在自理方面,阿姨卻幫的很多,比如吃飯,爲了讓嘉嘉能吃好,阿姨都是根據她爸爸提供的菜譜來烹製的,然後吃飯一直由阿姨喂,但是等到上幼兒園了,我們非常重視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長也很快轉變觀念,覺得是應該配合老師加強孩子這方面的能力。

特別是吃飯,讓阿姨放下手來讓孩子自己吃。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孩子的吃飯問題卻時時沒很好的解決,在家每次都是在爸爸媽媽的催促下吃完的,大人一走開就不吃,有時乾脆就坐着不動,大人愛批評就批評,催促的太多就沒反應了。因此我覺得對於這個孩子來說,如何讓她主動、快樂的吃飯,將是我們需要反思和做出解決對策的。

描述一:

下午接送時間,嘉嘉阿姨一踏到教室看到我就問:“老師,嘉嘉今天在幼兒園飯、菜吃光了嗎?”因爲嘉嘉爸爸是醫生,非常注重孩子的健康,也就很關心孩子在幼兒園吃飯的情況。每天家長回家都會問阿姨,因此阿姨每天過來接孩子的時候都會問我們嘉嘉今天吃飯的情況。

“哦,今天嘉嘉吃的有點慢,飯、菜還剩一點沒吃光”。我如實的回答孩子的吃飯問題。

“嗨,這孩子就這樣,在家都是我喂的,我喂她才吃一下,不喂就一口也不吃”。阿姨無奈的回答。

“最好還是鼓勵讓孩子自己吃,這樣她在幼兒園纔會主動吃”。我用誠懇的口氣跟阿姨說。

“那好吧,今天回家試試看”。阿姨點點頭然後把嘉嘉接回家了。

描述二:

第二天,嘉嘉阿姨過來接孩子的時候,我主動的跟阿姨詢問:“阿姨,嘉嘉昨天在家吃飯怎麼樣?”我關心的詢問。

“昨天我讓嘉嘉自己吃,剛開始不吃,後來他爸爸過來了,爸爸生氣了才吃”。

“是不是他們家吃飯太早了,嘉嘉肚子不餓?”

“不知道,一回家我們怕孩子肚子餓,給她吃了一點點心,晚上吃飯胃口不是很好,吃飯的時候是家裏最苦惱的時候。”阿姨回答說。

“那你今天試試看孩子從幼兒園回家先給她吃點水果,不要吃那種難消化的點心”我建議的說。

描述三:

嘉嘉家長由於工作的原因,平時基本很少到幼兒園接孩子,因此我們跟家長直接的交流很少,於是我覺得有必要跟嘉嘉家長更深入的來探討孩子的吃飯問題,讓孩子愛上吃飯。利用空餘時間,我打了一通嘉嘉媽媽的電話。通過了解我發現家長很重視孩子吃飯的量,爲了讓孩子營養均衡,他們要求孩子把家長提供的食物都要吃光。

“現在孩子吃飯真頭疼”,嘉嘉媽媽有點無奈的說。

“現在最主要讓孩子能夠喜歡吃飯,自己主動的吃飯,剛開始我們要求不要太高,量先少一點,不夠再添,營造良好的就餐氣氛,我們一起多配合,孩子的吃飯應該不成問題”。我鼓勵的說。

案例分析:

孩子不吃飯在當下成了許多家長最爲頭疼的問題,不少家長爲此憂心忡忡,爲了孩子吃飯真是費盡了心思,用盡了各種方法。一般情況下,如果孩子發育正常,身體健康,家長所認爲的“不好好吃飯”可能就需要打個問號。我認爲現在孩子吃飯問題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有些家長觀念沒轉變,不少家長特別是老人喜歡把孩子養的胖胖的這樣才覺得健康,孩子長的瘦,就是不好好吃飯造成的。一般情況下,每個孩子的飯量都有差別,有的孩子天生吃的比較多,有的孩子則天生吃得比較少。只要身體健康就可以,一味的追求孩子胖一點,反而對孩子的健康不利。當然,如果孩子吃的特別少,長的特別瘦,那就應該帶孩子去看看醫生,在確診孩子沒有腸胃問題的基礎上,再去看父母養育方面的問題。

二、家長的不停關注造成的。瑞可斯醫師認爲:當我們知道幼兒不吃飯的心理原因是無理要求父母“不停關注”,那麼,當父母避開幼兒這種不當的要求,主動忽略幼兒吃飯時鬧彆扭的行爲,幼兒就能改變不肯吃飯的壞習慣。嘉嘉在家吃飯是三個大人圍着一個孩子吃的,不停的催促孩子,建議孩子吃這個、吃那個,反而引起孩子的反感。

三、孩子吃飯沒規律、隨意。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發現,父母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讓孩子嚐到飢餓感,常常是孩子想吃就吃,因此一放學,不到就餐時間就給孩子吃一些點心和零食,到了就餐的時間孩子就會覺得不餓,食慾不好,然後不好好吃飯。

四、就餐氣氛過於嚴肅,影響了孩子的食慾。每個孩子內心都追求自由,如果父母吃飯前或用餐時批評孩子或者孩子吃飽以後,總以爲孩子沒有吃飽而強迫他繼續吃,結果長期這樣就會造成孩子厭食。

反思:

一、就餐時轉變方式家長變“管”爲“不管”。

吃與不吃,餓或不餓,這是孩子自己的選擇,吃多吃少孩子自己會控制。要是孩子已經飽了,家長強硬讓孩子吃完規定的食物,就會促動孩子的不良情緒。美國著名兒科醫生、心理學家本傑明。斯巴克先生對這一問題闡述得非常清楚,他說“爲什麼有那麼多孩子吃不下東西?主要原因是喜歡催逼孩子吃飯的家長也不少——這句話把事情解釋的很清楚孩子不喜歡吃飯的主要原因就是家長太在意孩子的吃飯,家長長期的催促還會導致孩子的厭食,孩子的正常食慾被當下物質和時間都比較充裕的大人好心的破壞了。因此,當孩子飽了以後,孩子有權利拒絕。案例中我們發現嘉嘉的家長對孩子的吃飯太關注了,干涉過多,對於有獨立意識且比較叛逆的孩子就會很容易發生牴觸,吃什麼要是吃得不高興,下次吃就會討厭……。導致對吃飯有消極心理。

二、營造良好就餐氣氛,增強孩子的食慾。

孩子喜歡在輕鬆、和諧的環境中吃飯,因此在飯桌上家長應儘量營造良好的就餐氣氛,少一些責罵和不滿,可以討論孩子喜歡的話題,慢慢的孩子就會覺得吃飯時間是一家人快樂的時間,他們就會喜歡坐在餐桌上和大人一起吃飯。

三、合理調整孩子的飲食時間和飲食結構

檢查孩子是否飲食次數偏多,正餐和點心之間時間間隔過短或零食、甜食過多等等,然後根據孩子的特點調整飲食時間和飲食結構。如果孩子吃零食太多,可以減少甚至取消零食,讓孩子的胃有排空的時間。此外,父母要爲孩子提供色香味俱全、又富於變化的飲食,刺激孩子的食慾,通過這些就可以改善孩子的就餐行爲。案例中,嘉嘉的家長擔心孩子肚子餓,沒到餐點時間就給孩子吃東西,正餐和點心之間時間間隔過短,孩子正餐時間就不好好吃飯。於是我建議如果孩子正餐吃的不好,家長可以根據情況減少點心的量,或者可以不用吃。

四、孩子自己吃飯,不要喂。

孩子從一歲半左右就可以自己吃飯,因此對於上幼兒園的家長來說完全沒有必要這麼辛苦喂孩子吃飯。經常餵飯會影響孩子食慾,而且影響兒童手部技能和肢體技能的發育。如果之前已經喂慣了,那麼家長的方式要立即改變,告訴孩子長大了要自己吃飯,如果剛開始孩子不習慣不肯吃,就餓幾頓,肯定餓不着,只有從根源抓起,纔會真正讓孩子自己主動的吃飯。

五、不要讓飯桌成爲談判桌。有些家長希望孩子好好吃飯,多吃一點,總喜歡用一些物質的條件和孩子談判,比如要是你好好吃飯,媽媽就給你買玩具或出去玩,孩子很聰明,下次他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就會不斷的和家長談條件,用無理的要求和吃飯交換,吃飯成了談判的對象或者任務,造成對孩子的消極影響。在案例中,家長喜歡用孩子好好吃飯來換取孩子喜愛的玩具的方式,來促進孩子能更好的吃飯。可能剛開始能讓孩子吃的快一點,但是這種方法會讓孩子變得功利,把吃飯變成了任務。

六、用語言暗示,幫助孩子養成不挑食、偏食的好習慣。

有些孩子不愛吃菜或某種東西,家長千萬不要說出來,更不能當面教訓孩子,也不要急於找替代品。就裝作不知道,該讓他吃什麼,就把什麼東西拿出來,家長可以當着孩子的面津津有味的吃着這樣東西,然後用非常“誘惑”的口氣跟孩子說,引起孩子的食慾:“今天的菜好吃極了!” 有些食物你可以引導,比如胡蘿蔔,你可以先吃一口,認真的品一下然後說出自已的感受,接着讓寶寶也試一口。一起品嚐食物的美味比硬喂寶寶吃效果要好得多。

七、以身作則,潛移默化

寶寶非常渴望自已長大,這種渴望的表現之一就是學大人的樣子,大人經常做什麼他也會去嘗試。所以想讓寶寶有一個飲食的好習慣,那麼大人首先也得有一個正確的飲食習慣。

吃是人的一種天性,“讓孩子吃飯就是香”其實並不難,經過兩個星期的調整。嘉嘉小朋友在家能夠獨立吃了,吃飯不在成爲她們家頭疼的問題,從嘉嘉父母輕鬆的笑容中我知道他們已經找對了方法。

幼兒園中班個案分析 篇九

幼兒園中班個案分析:午睡的習慣

日常表現:平時都沒有午休的習慣,喜歡在牀上玩,還會不斷影響其他的小朋友。幼兒已經睡下很久,大部分幼兒都沉沉地睡熟了,但我還是不斷地聽到有誰在小聲地哼唱。這是誰呢?循着聲音尋過去,原來李希還沒睡着。

幼兒午睡不久就發出均勻的呼吸聲,大部分都沉睡在甜甜的夢鄉中,這時我忽然聽到誰在睡夢中的哭聲,接着就聽到帶着哭腔的告狀聲:“張敘掐我!”原來又是李希在睡不着時惹事了。

觀察分析:

李希從小就沒有午睡習慣,在幼兒園裏時間長了還好,但如果放假回來,便會有很長一段時間睡不着。和她家長聯繫,家長反映孩子在家從來不午睡,家長也忙,懶得哄她睡午覺,久而久之便養成了她不愛午睡的習慣。

教育策略:

1、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促進其形成良好睡眠習慣。

俗話說得好:“一口吃不成胖子。”而壞習慣也不是一天兩天能改得掉的。對此,在教育李希時我沒有一下子要求她改掉不午睡的壞習慣,而是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她開始睡不着,我就坐在她旁邊,有時拍拍她,有時給她講一首小故事,幫助她睡眠。慢慢地她能睡一會兒了,但不一會兒就會醒,醒來以後就在牀上翻來翻去,我就讓她起來做一些安靜地遊戲,如看書、做手工等。不讓她覺得睡覺是一件苦惱的事。等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她入睡的速度快了、時間也長了。

2、家園配合,共同培養其良好午睡習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家園配合是教育幼兒最好的渠道。如果單在幼兒園午睡,而星期天及節假日在家不午睡的話,那她永遠無法形成良好的睡眠習慣。爲此,我和家長聯繫,要求家長和幼兒園配合,使孩子能在在家中也養成午睡習慣,這樣不間斷地進行培養、教育,也就慢慢達到了預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