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高效課堂”理念下時政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一、中學時事政治教育的現狀

“高效課堂”理念下時政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一)中學時事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

黨的十八強調,要加強思想教育,要佔領思想陣地,控制好網絡輿論。根據新課程標準,中學時政課程要體現時代精神,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引下,把培養成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把學生的思想教育融於時事中。國家的時政相關規定出發點比較好,但在教學中,時事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大大折扣。

1.時政教育不受重視

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很多學生對時政概念模糊,大部分的思政教師認爲學校對時政教育的重視度有待於提高。因受應試教育的一下,導致時政教育地位邊緣化。目前,時政教育課在許多學校成爲一種形式的存在,時政課並無相關的要求,思政課教室視情況而定,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加之在師資方面並無專職人員,時政教育的教學質量還有待遇提升。

2.時政教育內容的形式化

根據調查發現,很多思政課中穿插者時政教育,距真正的時政教育的實效性還有一段路要走。現在課程功利化,思政課中的時政教育有應付檢查的“影子”,教育內容主題較爲模糊,不鮮明,時政新聞多和時政教學時間的有限構成了一對矛盾。以及對時政主題的把握不夠,很多時政內容寬泛,學生處於走馬觀花式的狀態,因而實效性不強。

3.中學生缺乏正確的態度

在應試教育背景下,中學生隨時事政治教育不瞭解,出現態度不端正的現象。同事因學校疏於指導,時政在某種程度上流於形式。無論在組織上還是教學中,都一定程度上存在問題,同時也影響者學生的行爲和態度。

4.思政教師自身存在的問題

思政教師在時政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由於受主客觀條件的限制,使得時事教育存在相應問題。部分思政教師缺乏清晰的認知,對時事教育瞭解不深、研究不透,出現羅列時事,教學目標不清晰,沒有真正做到時政育人,沒有站在時政育人的角度去審視時政教育。

5.時政教育存在方法不當

在時事教育的方法上,思政課不可避免的存在以教師爲主體的現狀,尤其是穿插在平日的教學中時更爲明顯,課堂上很少出現深入互動、熱點討論、社會實踐等環節,語言乏味,內容枯燥。在微時代背景下,通過多媒體、自媒體等發生向學生傳播時政信息的應用性不強,缺乏較爲濃郁的時政教育氛圍,大多數課堂呈現出“教”而非“育”。

(二)中學時政教育存在的亮點

1.時政研究的文獻漸增多

隨着教育改革,時政的影響也在逐步加強,很多學者及一線教師開始加強對時政教育的研究。課堂教學的經驗論文不斷增多,時政教育方面的著作也開始增強,無論是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有所突破。很多一線教師在不斷探索時政育人的新途徑,這有利於我們開展時政教育。

2.時政教育越來越受關注

在大的社會背景下,素質教育不斷推進,國家也越來越重視我們的青少年學生,尤其重視思想教育。時政作爲思政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肯定會越來越受關注。另外,在新媒體的衝擊下,時事新聞採用聲像音頻等方式進行傳播,逐漸對中學生產生相應的影響。

二、中學時事政治教育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時政教育環境的新變化

隨着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際化進程的加快,尤其信息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加上教育的深刻變革,中學時政教育面臨重大挑戰和機遇。目前國際形勢錯綜複雜,各種不安全因素正在因素正在蔓延,同時我國社會正處於社會轉型期,矛盾多發期,時政教育也顯得越來越重要。

1.新媒體迅速發展推動學生行爲的變化

在新媒體迅速發展的今天,可以運用聲光點通過電視、網絡和手機進行知識傳授,學生也在信息潮流的衝擊下,行爲也發生了重大變化,獲取信息的途徑多樣。在各種信息撲面而來時,中學由於中學生還處於思想和思維的塑造期,缺乏一種是非評判的標準,也缺少對學生進行引導的人,行爲方式開始變得直接、大膽和粗暴,對待很多事情的看法也發生了變化,此時進行時,時事政治的教育就顯得尤爲重要。面對網絡空間的擴大化以及自媒體的發展,學生的思想教育面臨很大的挑戰。

2.國內環境形勢變化帶來思想觀念變化

目前,我國社會轉型也在加快社會變革的同時,更引起了人們精神世界的深刻變化。各種矛盾相互交織,各種複雜情況都會出現。面對社會帶來的衝擊,矛盾與困惑開始產生,尤其是對青少年。同時,激烈的市場競爭也打破了原來的生活節奏,面臨着空前的就醫、就業、教育甚至生存的壓力。根據調查顯示,很多青少年對現在的生活迷茫,甚至產生焦慮,有的甚至對未來失去信心,以及社會上的分配不均,也使得貧困、貧富差距拉大,更多的生活受到衝擊。

3.國際形勢變化影響學生價值觀的判斷

現階段,和平仍然是世界的主題,但是各國之間的暗戰洪流運動,局部地區衝突此起彼伏。尤其是西方敵對勢力通過各種方式輸出自由、平等、博愛等普世價值觀,對其他國家採取文化入侵的方式,顯得更爲隱蔽性,不斷鼓吹西方的政治民主等觀念,唱衰社會主義,使得很多人在信念上開始動搖。在網絡發達的現代西方勢力一直在進行和平演變,利用網絡傳播等手段傳播一些不良的負面信息。而和平演變的着眼點之一就是中學生,可以看到形勢的嚴峻性。不斷向青少年輸入西方的一些價值觀念,這無疑對當下的青少年帶來很大的影響。

(二)中學時政教育對象的特點影響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推廣,網絡對人的影響是全方位的,目前通過調查發現,中學生基本都是通過網絡獲取知識,進行情感交流,尤其是微信等聊天工具的普及,人文溝通交流的方式有了顛覆式的改變。據調查,中學生上網率已達到60%以上,上網已是學生離不開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維方式,主體自我的意識在不斷的增強、價值觀念逐步功利化、自我約束控制力較弱。面對時代的變化以及學生的特點,要必須通過新的方式改變觀念,強化對學生的行爲引導。

(三)思政教師的侷限

當下,做思想工作需要具備很高的素養和條件,廣博的知識事基礎,綜合分析判斷是基本技能。在進行時政現狀教師訪談時,通過問答以及相關數據分析,部分時政老師素養有待於提升,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思政教師對時政研究度不夠

要給學生一瓢水,老師必須有一桶水。作爲思政教師尤其如此。社會發展步伐加快,信息傳播得速度愈來愈快,作爲時政教師,如何獲取相關信息就顯得尤爲重要。對學生進行時政教育,思政教師本身應要深入鑽研,而且要選擇貼近學生、貼近課堂得時事作爲時政教學資源。時政教育得生命在於與時俱進,時政教師必須培養信息得敏感度。時時處處捕捉新聞熱點,養成關注時事的好習慣。這應是思政教師的必備的品質,但是在對部分思政教師進行訪談時,發現思政教師對時事的關注度、研究度有待於提升。

第二,思政教師的知識結構比較單一

時政教師要具備“T”知識結構,豐富的教學知識可以使教師在課堂上游刃有餘。在進行聽課時發現同樣一個熱點話題或者社會事件,一個老師只能用思想或這政治學解釋及引導;一個知識儲備豐富的老師可以從文化、歷史、社會、經濟等學科知識進行分析和講解。當然後者的效果是顯著的。

我們知道,時事政治的教育是需要從多方面解讀的,這就必然對教師的知識素養有很高的要求。而調查研究發現,部分教師這方面的能力還有待於提升。

(四)時事政治教育方法欠缺

教育方法是否得當,對教育效果的影響很大。同樣時政教育也是如此,但是在調查研究中發現,教師的時政教中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時政教育的內容過於簡單化

時事政治教育與思政教育同屬于思想教育範疇,但在現實的教學中,時事政治教育與思政教育有脫節的現象,沒有充分發揮時政與思政共同育人的價值。在教學中存在的教學形式化和沒有很好的將政治理論知識遷移導時政教育中去,使得知識沒有實現融會貫通,教育的實效性不夠。

第二,現代教學技術沒有在課堂上展現

隨着信息時代的深入,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也是應有之義。但是在課堂上出現教師對現代信息技術的使用度不高,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沒有充分發揮。部分教師使用課件或影像視頻但沒有對其進行深入的剖析,語言枯燥,缺乏幽默和激情。

第三,思政課堂形式比較單一

思政教師課堂滿堂灌,缺乏必要的互動性,基本採用老師講,學生聽,傳統教學方式仍然比較明顯。

三、中學時事教育的對策

在新的形勢下,中學時事政治教育面臨機遇和挑戰。一方面,信息技術的發展爲實證的教育提供了便利,另外一方面,由於教育內容、對象、目標的新變化及新要求面臨挑戰,如何加強和改進中學時事政治教育工作及涉及國家的戰略高度,也關係到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因此,在新的新歷史時期,必須根據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更新育人觀念,提升育人水平。基於實證教育存在的問題,必須通過學校管理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提升,纔能有效提升時政教育的。

(一)學校要高度重視

在育人中,時政教育不但是學生思想價值觀的指向標,也是學生聯繫社會的重要窗口。首先,正確認識時政的作用。是三觀教育的重要載體,也是社會的內在要求。因此,學校領導對時政教育具有決定性的意義。要讓時政教育成爲育人當中的潤滑劑,助推學校的素質教育。其次,要營造良好的時政教育氛圍。學校作爲育人的重要主體,要不斷通過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進而爲更好地開展育人工作提供有利條件。學校要打造時政教育文化,切實通過校園宣傳欄、自媒體等形式對相關時政新聞進行宣傳報道,進而爲學生提供瞭解信息的窗口。學校圖書館要適時更新相關時政雜誌。通過校園電臺廣播及手機客戶端推送相關實事新聞,使校園師生在無形之中養成關注時事的好習慣。最後,積極搭建多方育人橋樑。在多方育人的條件下,社會和家庭都有責任和義務爲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而努力,多方聯動,爲中學生共同搭建良好的平臺。學校要搭建溝通的橋樑,要在學校、社會和家庭架起友好之橋,保持有效溝通,密切配合,爲充分發揮育人作用而共同努力。中學時政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以家庭、社會、教育主管部門構成的一個實政生態圈。只有一個相互緊密配合的生態健康生態圈纔會取得良好成效。

(二)豐富時政教育內容

對於時政教育來講,時政內容的重要性是舉足輕重的。在教育當中,它起到了靈活性的作用,好的內容不僅能吸引學生,而且會提升教育的實效性。時事政治作爲一門政治學科,有其特殊性和現實性,在自媒體發達的時代,面對海量的時政信息,選擇什麼樣的時政內容顯得尤爲重要。在選取方面應注意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注意新鮮性,有趣的事件能夠吸引孩子的注注意力。並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同學生髮生聯繫,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進行分析和點評,會起到不錯的課堂效果。第二,注重注意時效性。時效性是時政新聞的生命,具有時效性的時政是有溫度的,能夠吸引學生的關注的。教師在進行時事新聞和政治教學相結合的時候,要將國內外發生的新聞熱點或焦點事件作爲選取時政教育內容的關鍵,實現更好地進行時政教育。第三,注意綜合性。在實戰教學當中引入的時政事件,最好能是綜合性的,這樣可以全面的引導學生的關注度。要綜合全面的分析所選取的時政新聞,從多個角度、多個層次來理解,通過從多個角度、多個層次來分析新聞熱點,避免學生片面的看待新聞熱點,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將社會和課本的理論知識看成一體。第四,注重針對性。在時事政治教育的課堂上,相對於零散的灌輸時政教育,學生更容易接受具有明確主題、帶有一定系統性的時政教育。中學生處於思維形成期,對真實的選擇,以及教育接受具有很強的指向性,學生們更喜歡有章法的學習。

(三)學生轉變學習觀念

時政教育最直接的受益者是中學生,因此中學生要端正學習時政的態度。首先,轉變對時政漠視的態度。時政是社會環境的一部分,不關注時政就是不關注自身的生存環境。積極的融入社會,積極投身到實政的學習當中去,瞭解國內外社會熱點和新聞事件。其次,還需轉變學習方式。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學生要做學習的積極參與者,並在社會氛圍當中就要積極關注社會熱點,收集並整理相關信息,提升主動式的學習習慣,尤其在信息時代,獲取信息的速度和方式都較爲便捷。學生更應該積極參與其中,不斷改變學習方式,提升自身的時政關注度。最後還需要培養學習興趣。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告訴學生要在生活當中做一個有心人,社會隨處即是課堂。中學生要逐步培養學習時政的興趣,關注社會動態,瞭解相關事件的發展,是非常有必要的。引導學生保持對社會的關注度,在課堂上切實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積極參與各種活動,在實踐當中得到快樂。

(四)思政教師需提升水平

思政教師作爲一線從事時政教育的工作人員,自身的水平決定了時政教育的高低,因此不斷需要不斷提升個人素養。第一,強化對時政的深入研究,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時政教育的重要性,切實以高度的責任感做好相關的時政深入研究,每天要通過相關媒體渠道獲取相關的時政信息。在微時代的背景下,要深入研究時政課堂以及學生的興趣點,不斷探索時政教育的新領域,深入研究時政特點,爲教育教學服務,提升自身水平。第二,不斷豐富時政知識儲備。時政教師不但要傳道授業解惑,還要進行德育工方面的工作,除了基本的專業知識外,還要有歷史學、社會學、心理學、管理學等相關的學科知識。只有有了專業知識才能深度的解答有關社會熱點話題及疑難問題,掌握的知識越廣博,對實證分析就越透徹,可以在教學過程當中遊刃有餘,纔可以把知識講的有深度,也有寬度,更有力度和溫度,才能贏得學生們的尊重和喜愛。第三要提升課堂的教學技能。時政教師在課堂上要多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採取討論,探究案例等多種方式進行教學,豐富課堂教學。同時,老師要採用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有關的教學內容和戲曲、電影、音樂、動畫、軟件等藝術形式有機結合起來而形成的教學課件,作爲教材上的上課的形式,這樣才能將教學內容化難爲易化,化靜爲動,化深爲淺教,強化時政教學的實效性。

(五)改進時政教育的方式

在基礎教育階段,青少年的價值觀念非常重要,採取什麼樣的方式能讓學生在接受時政教育,這是必須要思考的問題。因爲現階段複雜的情況需要,採取新的方式進行時政教育,課程教學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與時俱進,根據中學生的特點及時政教育特徵,結合實際情況,本着三貼近的原則。不斷提高時政教育的實效性,強化時政教育的育人能力。第一,要做到重視時政課堂上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充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的內容,豐富教學形式,提升知識遷移的能力,又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課的理論知識,幫助中學生理解時事政治教育當中的疑難問題。第二,改變傳統的說教式教學模式,通過其他形式,讓中學生辯證地看待社會事件並探究背後的原因,從而有效地開展時事政治教育。第三,利用現代技術服務時政教學課堂,互聯網+思維改變着人的行爲方式。根據學生的特點,利用現代技術,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時政課堂教學,不但增加了教學的有效性,更提高了學生的教學質量。第四,採用多種形式豐富時政課堂教學。爲更好的提升時政教育的質量,應該採取多種途徑,豐富時政課堂形式,把最新的時事傳遞給受教育者。可以實行新聞發佈值日製,由值日的學生負責組織主持每次時政課前的新聞發佈活動。也可以通過辯論、相聲、小品、對話等多種形式,把國內外時政熱點新聞進行討論或點評。還可以舉辦熱點講座,演講比賽及主題班會等多種形式,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切實豐富時政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