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國小語文教學設計案例一等獎精品多篇

國小語文教學設計案例一等獎精品多篇

語文教學設計案例 篇一

教學目標:

1、認識“梧、桐、楓、鬆”等14個生字,會寫“楊、壯”等10個字。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導自學

1、今天,我們一起去遊植物園。老師,是個“小好奇”,會提出很多的問題。你們呢,都是知識豐富的“小博士”,來解答“小好奇”的問題。

2、學生自學。

二、認識樹木,讀準字音

投影出示八種樹木的圖片,“小好奇”與“小博士”互問互答。小好奇:×(學生姓名)博士,這是什麼樹?小博士:這是楊樹。

小好奇:×博士,這是huá(樺)樹吧?

小博士:不對,是huà(樺)樹。

設計意圖:本環節意在激發學生的自學興趣,並能讀準字音,初步認識八種樹木的形狀與名稱。

三、寫出樹名,識記字形

小好奇:各位小博士,你們能告訴我,這些樹木的名稱怎樣寫嗎?(請八位“小博士”上臺寫出樹木的名稱,並說出識記字形的方法。)

小好奇:小博士,這些字爲什麼都是“木”字旁呢?

(引導認識形聲字的特點)

小好奇:小博士,請你告訴我,哪些字容易寫錯呢?怎樣才能記得牢呢?

(提示“樺”“榕”等字易寫錯的地方)

小好奇:小博士,寫這些“木”字旁的字時,要注意些什麼呢?(左窄右寬:“木”作偏旁時,“捺”要變成“點”。)

設計意圖:本環節意在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偏旁、部首和形聲字規律等主動分析、識記字形。這樣,既教學了生字,又教給了方法,提示了規律。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授之以漁”。

四、讀議韻文,隨文識字

“小好奇”看到植物園裏有一塊大木牌,上面寫了好多字。小好奇:各位小博士,這上面寫了些什麼?你們能教我讀一讀嗎?

國小語文教學設計案例一等獎 篇二

“題好一半文”說的是寫文章時命題立意的重要;“以題統文”說的是讀文如能以題意提挈則事半功倍。兩者都說明了題目對文章的舉足輕重。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若能以審題、解題爲契機,引導學生從初讀課文中探究,就能強化初讀的目標意識。

我在教《囑咐》一課時,初讀後先讓學生說出“囑咐”的近義詞(吩咐),然後啓發大家思考:“囑咐”和“吩咐”的意思一樣嗎?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圍繞課題“囑咐”,你覺得課文會告訴我們哪些問題?學生熱烈討論,我引導歸結爲:

(1)誰囑咐誰?(母親囑咐孩子)

(2)什麼時候囑咐?(四五歲的時候、再大一點、上了學以後)

(3)在什麼地方囑咐?(菜畦裏、牀邊)

(4)爲什麼囑咐?(我跟母親學勞動、我欺負小夥伴、母親因爲助人而病倒)

(5)怎樣囑咐?(母親笑眯眯的看着我,黑亮的眸子閃着光芒;閃着淚花、嚴厲逼人的眼睛;疲倦而閃着亮光的眼睛)

(6)囑咐“我”的的結果怎樣?

然後,我讓大家初讀全文。初讀的任務是找出幾句話大致說說這6個問題的答案,並想想哪些問題是我們容易解決的,哪些需要進一步深入學習的才能解決的。在此基礎上我再讓大家分段,找出課文的重點詞句。

國小語文教學設計案例一等獎 篇三

教學本課前,我佈置學生蒐集一些寓言故事來讀一讀,在第一個環節導入中讓學生回憶過去的或者讀過的寓言故事進行交流,拓寬知識面,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充分感知寓言形象是理解、揭示寓言的基礎和前提,因此,在第二個環節初讀課文時,我讓學生充分地、自由地閱讀課文,對自己沒有讀懂的地方做上記號並再全班提出讓學生勇於發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教學此環節時,我將學生質疑的問題進行歸納小結,最後落腳再三個問題上:南郭先生是怎樣在樂隊裏混的?爲什麼能混過一次又一次而不被人發現呢?後來他爲什麼要偷偷地逃走呢?整篇課文的學習就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根據學習要求,再讓學生充分、自由地閱讀課文,並在有收穫的基礎上到小組中進行交流,然後抓住由這三個問題引出的重點句子和詞語理解課文。如“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幫,捂着竽眼兒,裝腔作勢,混在隊伍裏充數。”

爲了讓學生深刻領悟到南郭先生那不會裝會的醜態,我用老師的朗讀給學生創設了一個想象的空間,讓學生充分大膽地發揮自己的現象,把自己腦海裏浮現出的南郭顯示描述出來,然後讀出來,這樣將文本語言轉化爲形象畫面,課堂效果非常不錯。再理解“講排場”一詞時,我讓學生聯繫上下文,找出“排場”再這裏是指三百人吹竽的大場面;再理解“濫”字時我又用了選擇字義的方法讓學生理解,這些不同形式地理解詞語的方法都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具有學習的能力,並且注意訓練學生用概括、簡練的語言敘述和回答問題,不要複述課文,體現了教學的文本性和工具性,也充分體現了“授人魚,不如授人漁也。”

語文教學案例設計兩課時 篇四

【學習目標】

1、識記字詞文常知識。

2、學習文中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進行說理的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等。

3、理解積累文中出現的精闢的句子,從中反思自己對讀書的目的、態度、方法和作用的認識。

4、以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爲主,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精神。

5、認識讀書的益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1、分析文章的論證方式,揣摩精練有力的語言,體會表達效果。

2、理解“不求甚解”和“會意”之間的關係。

【教學準備】

第一課時前,最好能背下《談讀書》這篇文章。

第二課時前,找《咬文嚼字》的文章,與《不求甚解》進行對比,再蒐集一些關於讀書經驗、方法等方面的資料。

【課時安排】

【教學流程】

教學要點:

識記積累字詞文常知識;感知《不求甚解》的內容;反省讀書的態度方法;以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爲主,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精神。

一、導入: 積累有關讀書的名言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書香,我們一天天長大了。請你坦誠地告訴大家:你喜歡書嗎?讀書的過程你有那些感悟?

二、快速閱讀《不求甚解》

並思考: 瞭解有關駁論文的知識

1、文章批駁的觀點是什麼,作者的觀點是什麼?

明確:“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盲目的反對不求甚解的態度沒有充分理由。

2、文章分析陶淵明的讀書態度,那他的有怎樣的態度;並指出“不求甚解”的那兩層含義?

明確:態度:養成“好讀書”的習慣;讀書要訣在於“會意”。第一,虛心,書不一定都都讀懂;第二,讀書方法:不固執一點,而要了解大意。

3、對於“不求甚解”的讀書態度作者持什麼態度?他舉了哪些例子?

明確:贊同提倡。諸葛亮讀書獨觀其大略。

4、對於“不求甚解”的讀書態度我們該如何全面理解?

明確:“不求甚解”不是讀書馬馬虎虎,很不認真;讀書在會意,不要死摳字眼,爲一個局部而放棄整體。

5、作者最後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做?

明確:書要反覆讀。

三、列出閱讀提綱(板書)

提示:按三段論的模式進行

分析陶淵明讀書態度,指明“不求甚解”含義。

樹立靶子提倡虛心的“不求甚解”的讀書態度。

強調書必須反覆讀表明態度全面解釋“不求甚解”。

四、討論:

文章是駁論文還是立論文?駁論文又是如何駁的?談一談你的理解。

明確:駁的是“論點”,先全面闡述“不求甚解”的含義,進而提倡提倡虛心的“不求甚解”的讀書態度,從而表明自己的觀點;又從“會意”角度,列舉古人讀書的例子,並闡明自己的正確論點:讀書在會意,不要死摳字眼,爲一個局部而放棄整體,最後又強調了“書必須反覆讀”的主張。這樣通過樹立自己正確的觀點從而駁倒敵論。

五、拓展訓練:

學習《不求甚解》的寫法,對下列成語進行辯證分析,運用求異思維,口述新的立意。

①“見風使舵”新解②“班門弄斧”辯③“濫竿充數”辯明確:成語新解,重在從不同的角度去詮釋,劃清必要的界限,從正名人手,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緊密聯繫實際,借題發揮,做到有感而發,有的`放矢。

“見風使舵”一詞,多用於那些不講原則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們賦予“風”以新的含義,喻指實際情況的變化或者規律,我們可以翻出新意;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掌握方向,採取相應的措施,推動社會主義的航船向前發展。這樣聯繫現實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嗎?

“班門弄斧”這個成語,可以從故事人手,翻出“不迷信權威,敢於向權威挑戰”的新意。

“濫竿充數”這個成語,也可以從故事人手,翻出“濫竿之所以能充數,在於欣賞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

六、小結:

“不求甚解”的前提千萬不可忽略:“好讀書”,其不可斷章取義。我們應該要全面地分析問題,理解理解問題。

【佈置作業】

【板書設計】

【設計思路】

學生自學、討論的課堂,教師需要時時監控課堂,幫助學生能順利的進行討論,其討論有實質性的內容。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也需要教師先想想學生會如何思考,以更好的調控,講學生所未想,學生能想到的就省去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