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蘇教版國小《科學》四年級下冊《一切都在運動中》說課稿

蘇教版國小《科學》四年級下冊《一切都在運動中》說課稿

蘇教版國小《科學》四年級下冊《一切都在運動中》說課稿

各位老師,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國小《科學》四年級下冊第3單元第1課《一切都在運動中》。這一課主要通過對物體運動的普遍性和相對性的認識,讓學生在判斷物體是否運動時用參照物作爲判斷標準,學會從不同角度看待物體的運動狀態,能用辨證的眼光看問題。下面我就從教材、學生、教法學法、教學流程以及板書設計等幾方面進行說課。(PPT說課提綱)

一、說教材

教材選取了學生十分熟悉的運動作爲研究對象,分三部分安排教學內容: (PPT三部分內容,只展示不說)

第一部分:描述圖片中物體的運動,以學生原有經驗爲基礎,介紹參照物概念。

第二部分:學會利用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

第三部分:認識沒有絕對不動或靜止的物體。

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表達能力,從而豐富學生對運動的普遍性和相對性的認識。

根據新課標和對教材的理解,結合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本節課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目標:不說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物體的運動是這一物體相對於參照物的位置的變化。

(2)知道選擇不同的參照物,判斷物體是否運動的結論也不相同。

2、過程與方法:能夠依據不同參照物描述物體的相對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意識到事物之間的相對性,能運用辨證的眼光看問題。

根據我確定的三維目標,考慮當先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心理特徵我將本課的重點難點確定爲:

教學重點:學生會利用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

教學難點:理解參照物概念。(PPT教學目標、重難點)

二、說學生(PPT重點內容)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而我的教學則始於對學生的認知。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對運動已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和相關的生活積累。

三、 說教法(PPT展開過程)

新課標指出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根據《一切都在運動中》一課的特點,結合學生的知識層面和學生的特點,本節課我主要採用探究法爲主,即“提出問題——觀察、討論——整理信息——得出結論——表達與交流展開教學。同時還將採用觀察法、談話法,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

四、說學法(PPT方法)

遵循“教爲主導、學爲主體、探究爲主線、全面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爲宗旨” 的教育思想,本節課學生的主要學習方法爲觀察發現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歸納總結法。

五、說教學準備(PPT材料)

本節課,我準備了以下材料:課件、記錄表。

六、說教學過程(PPT教學環節)

爲確保課堂探究的順利進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並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對本節課的理解,我設計了以下五個教學環節:

環節一:歌曲導入,激發學習興趣(PPT歌曲、問題)

(播放歌曲PPT)讓學生理解這句歌詞“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是什麼意思,青山怎麼會走呢?學生依據自己對運動的前概念對歌詞的意思做出自己的判斷,對歌詞產生了不同的認識和看法。大家都覺得自己說的有道理,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從而進入實質性的探究學習階段。

環節二:學習探究,建構新知(PPT教學三個層次)

根據教材呈現的思路,這一環節我分三個層次進行教學:

1.理解參照物。

這一部分是課堂教學的難點。我巧妙地設計了3個活動:

活動一:(出示兩幅圖片PPT)仔細觀察、比較這兩副圖,你覺得哪些物體在運動?小組討論後填寫記錄表。當學生可能說:“鳥兒在天空中飛翔。”時……我將及時追問:“你們根據什麼判斷它們是運動的?”從而引出: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在運動要看這一物體相對於另外一個物體的位置有沒有發生變化。板書:物體——另一個物體——位置改變)這個另外的物體我們稱它爲參照物。板書:參照物

活動二:爲了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所學內容,我及時讓學生進行練習。(模版PPT)讓學生根據模版來描述圖中的運動。

活動三:在練習後我會馬上提出問題:剛纔大家所選擇的參照物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呢?學生可能會說:不動的(靜止的)。我會馬上追問:是不是所有的參照物都是靜止的呢?(PPT出示27頁乘坐汽車圖片)坐在行駛的汽車上,望着車窗外你能看到什麼?你看到它們運動了嗎? 繼續追問:它們是怎樣運動的?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從而引出:看來我們判斷物體是否運動所選擇的參照物既可以是靜止的,也可以是我們平時看起來運動而將它假定不動的物體。板書:假定不動或靜止如果在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時我們選擇不同的參照物,結果爲不同嗎?讓學生繼續進行探究活動。

2.以不同的物體爲參照物判斷同一物體的運動狀態。

活動一:(出示27頁上下行電梯圖、輪船圖PPT)讓學生自定參照物進行運動判斷。教師巡視指導。從而引出:選擇不同的參照物,判斷物體是否運動的結論也是不一樣的。選擇不同的參照物,對於判斷運動物體運動的快還是慢有影響嗎?緊接着進入活動二。

活動二:(出示28頁上圖PPT)。讓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學生回答後我繼續追問:車內和車外的孩子看同一位旅客的速度是不一樣的,這說明了什麼呢?從而引出:看來選擇不同的參照物,對判斷運動的物體運動得快還是慢也是不可缺少的。老師現在遇到了一個難題你們願意幫老師來解決嗎?學生的回答一定是願意的。此時出示動畫和問題。

3.運動的絕對性和靜止的相對性。

(出示地球自轉和公轉的視頻PPT)小組討論、交流彙報。學生得出結論:既然地球在繞着太陽不停的轉動,那麼地球上的一切物體也就跟着地球在不停地運動了。板書課題:一切都在運動中物體的運動是絕對的。板書:運動(絕對)我緊接着追問:既然一切物體都在運動着,那爲什麼我們還要說黑板、教學樓這樣的物體是靜止的呢?引導學生知道所謂靜止只是相對某個物體來說的。板書:靜止(相對)

學生經歷了有層次的探究歷程,也學會了如何探究,體會到了探究的樂趣。

環節三:應用原理,判斷解釋。

如果說,前一階段學生的學習,經歷了從具體到一般的歸納推理過程,那麼,接下來,對於普遍原理的應用,就是從一般到具體的演繹過程,在這種螺旋式上升的認識過程中,學生的科學概念纔不斷地明瞭和清晰。讓學生利用今天學到的知識來解釋課前老師的那個疑惑。(PPT“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

環節四:課堂總結

有人說:“編筐織簍,全在收口”。因此,我以這樣的方式總結全課:選擇不同的參照物,判斷物體是否運動的結論是不一樣的,對判斷物體運動得快還是慢也是不可缺少的,而地球上的一切物體都是在不停地運動的,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這樣,不僅總結了全課,同時揭示本課的主旨,更加激發了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

環節五:拓展作業。(PPT作業不說)

爲了加深學生對參照物的理解,通過練習讓他們感受到周圍物體的運動和靜止,體會到科學給自己帶來的樂趣,我設計瞭如下兩個作業:

1、毛澤東寫過“坐地日行八萬裏,巡天遙看一千河”這樣的詩句你能理解他的意思嗎?

2、課後,選擇不同的參照物來判斷物體是否運動,如果是運動的,運動得快還是慢?

七、說板書設計

爲了便於學生更好地掌握本課內容,我設計了以下歸納式的板書。

板書設計如下:

                      一切都在運動中

參照物(假定不動或靜止)

                 物體——另一個物體——位置改變

運動(絕對)    靜止(相對)

這樣的板書直觀明瞭,既體現全文內容,又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所學知識,真正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

以上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