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地球的圈層結構》教學設計

一.課標要求

《地球的圈層結構》教學設計

說出地球的圈層結構,概括各圈層的主要特點。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說出地震波的傳播特性

2.說明地球內外部圈層的結構,概括其主要特點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讀地震波在地球內部的傳播示意圖,說明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依據。

2.通過繪製簡單的地球內外部圈層,結構示意圖,掌握地球的結構層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地理學習興趣和探索精神,樹立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堅持用聯繫的觀點看待問題。

三.學情分析:

學生在國中地理中學過了地球的基本概況,但是並沒有深入瞭解地球的結構,科幻作品基本上都違背事實,將地底世界描述的神祕美好,學生因此會有探索的興趣,但是對真實的內部結構還比較陌生,因此地球內部圈層結構的學習要聯繫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尤其是地震波的講解,至於外部圈層,學生的知識經驗較豐富,學習難度不大。

四.教學內容

1.地震波的傳播特性

2.地球內部圈層結構及其主要特點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地球內外部圈層結構

難點:根據地震波在地球內部的變化趨勢劃分圈層結構

六.教學方法

ppt課件講解法,自主學習法

七.教學過程

導入:ppt展示前蘇聯鑽探地球的圖文資料,由此得出直接探測地球內部目前是無法完成的,啓發學生如何才能探測到地球內部。

學生:閱讀材料思考爲什麼直接鑽探地球的工作會失敗,應該採用什麼方法來探測地球內部?

新課講解:

承轉:由於直接探測地球內部較困難,科學家後來發現可以通過地震來研究地球內部結構

學生:閱讀教材p25的閱讀材料,總結歸納地震波的概念類型和特點

教師:講述地震波,可以用聲波類比講地震波,ppt動畫演示橫波和縱波的運動特點

承轉:我們瞭解地震波的目的是爲了研究地球內部圈層的結構和狀態,下面我們就來看地震波在地球內部的傳播情況。

教師:展示地震波傳播速度和距離地表深度的關係圖

學生:觀察示意圖嘗試用自己的話描述圖中橫波和縱波的變化趨勢,爲地球內部分層,再聯繫剛纔所學地震波的特點推測內部圈層的物質狀態。

教師:講述示意圖的基本信息,以及如何看圖,從中獲取信息,然後從上往下依次講橫波和縱波曲線的變化趨勢,着重強調橫波和縱波突然發生變化的地方,由此引出地球內部圈層劃分的界面——不連續面,包括莫霍面和古登堡面,還有一個變化不顯著,但速度增大的地方,在5000多千米深處,根據橫波和縱波在地球內部的傳播變化特點,我們可以將地球大致劃分爲四層,展示對應的地球內部圈層圖,並且講述。

承轉:我們剛纔學習了橫波和縱波的傳播特點,再來觀察示意圖,我們可以發現地殼和地幔部分都分佈有橫波和縱波,但是在地核部分橫波卻消失了,說明前者是固體物質組成的,而地核可能是非固體物質,至於他們的詳細特徵,我們接下來學習。

學生:閱讀教材p26內容,歸納概括地球內部各圈層的主要特徵和物質組成。

教師:ppt展示地球內部各圈層的劃分和各層的特徵表格,請學生回答,然後點評,顯示答案

學生每回答完一個圈層後,點擊每一層的超鏈接詳細講解本層的特徵,需要特別注意的有:

1.地殼的主要元素,硅鋁層和硅鎂層的分佈位置,學生閱讀p26材料,ppt展示地殼結構示意圖,並講解。

2.地幔、軟流層和岩石圈的位置關係,ppt示意圖展示講解。

承轉:前面我們學習過了太陽的外部圈層結構,那麼地球的外部是否也像太陽一樣分層呢?我們現在一起來探究一下地球的外部圈層。

學生:回憶太陽的外部圈層,閱讀教材p27,比較地球外部圈層和太陽的區別,建立起對地球外部圈層的認知。

教師:請學生回答區別,ppt展示外部圈層結構示意圖,總結歸納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的組成和特點,其中生物圈要注意,可聯繫學生學過的生物學知識,它是一個特殊的圈層,特殊性體現在它的組成、範圍以及和其他圈層的關係。

總結:本節課我們主要通過讀圖和閱讀教材的內容學習地球內外部圈層我們先根據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的變化透視到地球內部圈層的結構,然後聯繫太陽,學習了地球的外部圈層,我們已經從宏觀上了解了地球自然環境的組成,這爲我們後面的深入學習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