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學設計多篇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學設計多篇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的】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悟課文內容,滲透“不迷信權威,認真求實”的科學態度。

3、領悟“膽大妄爲”、“固執”、“驚訝”等詞語,體會“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對的”的意思。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弄清伽利略產生疑問的根據,即由一個事實推導出兩個相反的結論,進而體會“原來像亞里士多德……也不是全對的”的意思,滲透“不迷信權威,認真求實的”科學態度。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提出任務

1、複習:

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兩個鐵球同時着地》這篇課文,你們知道了什麼?(學習回憶,教師小結,重點讓學生說說人們是怎樣信奉亞里士多德的)

2、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請大家自讀課文,待會兒請你們說說從課文中讀懂了什麼?

二、自由讀悟,初步感知

1、學生讀悟第三、四段,教師提醒學生邊讀邊畫,邊讀邊議。

2、學生簡要複述課文內容,教師適時梳理並板書:“產生疑問──反覆試驗──公開驗證”。

三、細讀課文,引導感悟

1、細讀第三自然段,領悟伽利略“產生疑問”的根據和“不迷信權威”的科學精神。

⑴默讀課文,劃出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這句話使伽利略產生了疑問”)。

⑵扣緊中心句設問,引導學生讀悟:

①亞里士多德的哪句話,使伽利略產生了疑問?

a、讀讀這句話並填空:

這句話是說物體落下的速度與物體的重量(有,沒有)關係,物體越________,落下的速度越___________。

b、引導學生根據話意,劃出示意圖。(出示課件)

②對這句話伽利略有什麼疑問?他是怎麼想的?

a、教師引導學生讀讀課文有關句子,並邊複述邊畫示意圖。

b、再讀課文,並按課文內容填空:

如果亞里士多德的話是正確的,……就可能產生兩種結果: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對於這兩種不同結果,伽利略提出了什麼疑問?(“這怎麼解釋呢?”)說明了什麼?(善於思考,不迷信權威)

2、細讀第四自然段,領悟伽利略“試驗結果”和“求實”的科學態度與方法:

⑴伽利略“試驗”的結果怎樣?讀讀課文,用“~~~”劃出來(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跟鐵球的輕重沒有關係)

⑵這個結論可靠嗎?你是從什麼地方知道的?用“△”標出有關詞語(反覆、許多次、都、的確、總是、同時)

⑶再讀課文,按課文填空:(思考練習2,⑵)

伽利略帶着……結果都證明亞里士多德的這句話。兩個不同……總是,鐵球往下落的跟鐵球的__________沒有關係。

3、細讀第五、六自然段,領悟伽利略“公開驗證”的意義和“敢於追求真理”的勇氣。

⑴讀讀課文,想想人們在觀看試驗前後的態度有什麼不同,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並聯系第二自然段填表:

試驗前膽大妄爲,固執,會讓他丟盡了臉。試驗後忍不住驚訝地呼喊起來態度變化研究科學的人都信奉亞里士多德,把他的話當作不容更改的真理。思想變化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

⑵組織學生討論(思考練習3):

“原來像亞里士多德……也不是全都對的。”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聯繫生活實際說一說這句話給你的啓示。(小結並板書“尊重而不盲目迷信權威”)

四、朗讀昇華,讀寫結合

1、結合板書,簡要小結,讓學生帶着自己的感悟,有表情地朗讀課文。

附板書設計:

25、兩個鐵球同時着地

伽利略亞里士多德

產生疑問

反覆試驗不迷信權威

公開試驗勇於追求真理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學設計 篇二

[學習目標]

1、認識3個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的敘述順序。

[學習重點]

瞭解兩個鐵球同時着地的試驗過程,學習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執著求實地探索科學真理的精神。

[學習難點]

初步學習通過對具體事例及人物的動作、語言等描寫來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媒體運用]

1、硬件媒體:計算機投影儀。

2、軟件媒體:文字畫面。

[教學時間]

[教學過程預設]

(一)單元導入,明確主題

同學們,走過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今天我們將走入第七組學習內容,本組課文將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感受呢?

本單元的主題就是:認準目標,不懈努力。我們來瀏覽一下本組內容吧。

(二)檢查預習,瞭解人物

1、《兩個鐵球同時着地》的故事,寫了兩個人物,一位是伽利略,一位是亞里士多德,他們是怎樣的人物,根據課前預習,請你簡單地做個介紹。

2、兩位科學家,一位是兩千三百年前古希臘的,一位是三百年前意大利的。兩位科學家相距兩千年,怎麼會走進一個故事裏?

(三)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多音字指導。着地、更正、的確、膽大妄爲。

3、檢查生字詞。

4、範讀課文。

(四)導讀第二自然段,感受當時社會風氣

從這段話中我們讀出了什麼?

當時研究科學的人,都相信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話。對他的說法,人們不是一般的`相信,而是相信到了什麼程度?

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這段話強調了什麼?

(五)細讀第三自然段,瞭解思考過程

1、我們來細讀課文,看看伽利略是怎麼思考的。

2、這裏說的“一個事實”指的是什麼?“兩個結論”指的是什麼?

3、邊演示邊理解。

4、請你用自己的話來完成這個思考過程,一層一層地表述這個意思,體驗一下怎樣嚴謹地思考問題。

(六)品讀四五六段,體會求實精神

1、一邊讀一邊品味,伽利略的試驗有什麼特點?

2、把“反覆”改爲“重複”,行不行?

“重複”就是說這個實驗原原本本地再做一次,跟上一次做的沒有什麼不同;“反覆”是說他還是在做這個試驗,但是跟上一次做的可能會不一樣。

請你說一說會有哪些不一樣?

3、齊讀伽利略得出的結論。

4、作者寫伽利略做公開試驗的過程只寫了兩個動作,一個是“拿着”,一個是“脫手”。就是這樣的兩個動作完成了科學史上的一項重要的試驗,給塔下的人們,給當時的整個歐洲以巨大的震撼。指名讀課文第六自然段,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

5、理解課文最後一句話。

(七)對比欣賞,學習寫法

我們再從一個新的角度審視一下課文。課文一共六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伽利略在上學期間就喜歡思考,第三、四、六自然段寫他的懷疑和試驗。那麼課文的第二、五自然段不是寫伽利略的事情,能不能去掉?

[課後練習]

伽利略的一生都在爲探索科學真理而不懈努力着,期間經歷着許許多多的磨難與艱辛,請同學們課下蒐集有關伽利略的故事讀讀,你一定會被這位偉大的科學家所感動。

[板書設計]

25兩個鐵球同時着地

伽利略亞里士多德

試驗一慢一快

自己試驗公開試驗速度與重量有關

打破迷信獻身科學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學設計 篇三

【設計理念】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以學生實踐爲主,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

【學情簡介】

四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還不夠強,課文中伽利略針對亞里士多德的話提出的疑問,學生不易理解。如果能利用多媒體動畫演示,幫助學生理解伽利略所提出的疑問,學生一定非常感興趣,也更有助於學生感受到伽利略的聰明才智。

【教學目標】

一是通過從質疑、分析、反覆試驗到公開試驗這樣的具體事例來表現人物品質;二是通過環境或側面描寫來烘托人物,這應該是學生語言學習的重要資源。

【教學重點】

弄清伽利略是怎樣不盲目迷信權威的話的,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並明白伽利略的思維過程。初步學習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學方法】

1、聯繫上下文2.抓重點詞句3.圖文結合4.舉例法法5.引用資料

【課前準備】

1、佈置學生蒐集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的圖片和生平資料。

2、教師製作能夠直觀反映兩 個鐵球同時着地的課件及課文插圖幻燈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直接入題。

1、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25課《兩個鐵球同時着地》。

2、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概括主要內容。

1、課文我們都預習了,那下面這組詞語誰會讀?(指名讀)一人讀其他同學跟讀1遍。

(出示:信奉 哲學家 伽利略 懷疑 分析 反覆試驗 比薩斜塔 事實 證明)

2、預習的真棒,下面請同學們自由的大聲的朗讀課文,邊讀邊注意課文的內容,做個有心人。

3、課文讀了,再看看這些詞語,你能簡要講述課文的主要內容嗎?先看着這些詞語,練習說一說。(指名回答)

三、讀文品人物品質。

1、師:課文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那麼通過讀文,我們還知道了伽利略是17世紀意大利偉大的科學家。(板書:伽利略 偉大),說他偉大,並不僅僅因爲他在科學研究領域爲人類作出的巨大貢獻,還因爲他身上所具有的某種精神和品質。那麼伽利略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呢?下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勾畫出相關的語句,在旁邊寫下你的理由。開始吧!(幻燈:你覺得伽利略是個怎樣的人?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勾畫相關的語句,並在旁邊寫下你的理由。)

1、交流。

預設:

(一)第一自然段:學生時代的善於提問、善於思考、善於辯論。講解生字“辯”,並出示相近字“辨、辮”,進行區分,並舉例進行運用。

(二)品味“人們對亞里士多德信奉之深”,感受“伽利略”懷疑之勇敢。(2、5自然段)

1、師:權威指的是誰?爲什麼?從哪看出人們對亞里士多德的信奉?

2、什麼是“信奉”?僅僅是簡單的相信嗎?這是大家對信奉的初步瞭解。那咱們都來讀讀第2自然段,看你能從哪些詞句讀出人們對亞里士多德的信奉?

a(2自然段)

①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的話是一個人相信嗎?是一代人相信嗎?是代代人相信,而且一信就是兩千年啊,可見信奉時間之長啊。

②研究科學的人都信奉他(信奉人數之多)

③意大利、希臘:地域之廣(板書)

④不容更改(態度堅決)

⑤你是什麼意思?難道要違背真理嗎?(罪名之大)

b(第5自然段)

1、師:除了第二自然段,你還從哪兒可以看出人們對亞里士多德的信奉?

(出示:這個青年真是膽大妄爲,竟想找亞里士多德的錯處!“等會他就固執不了啦,事實是無情的,會讓他丟盡了臉!)(指名讀句子)

2、師:找的真好!大家都來讀讀這句話,讀書的時候一定要認真,一個字、一個詞、哪怕是一個標點都不要放過。你從中讀出了什麼?(重點品味膽大妄爲、竟、固執)人們對伽利略的不滿、責備、鄙視都源於什麼?

3、師:這段話讓我們從另一個側面感受到了人們對亞里士多德的信奉和崇拜。這叫側面烘托。

4、師:那現在你覺得亞里士多德在當時人們心目中有着怎樣的地位呢?(生答)

5、師:在人們的心目中,亞里士多德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對他的話是深信不疑的,而且把他當成神一樣的崇拜着,這就是信奉。而在這樣的環境下,伽利略卻對亞里士多德的話表示懷疑,(板書:懷疑)懷疑亞里士多德的話,就等於懷疑權威,就等於挑戰真理,就等於向信奉亞里士多德的人宣戰。此時的伽利略將會面臨着什麼?(生答)

6、師:是啊,懷疑亞里士多德的話,使伽利略不僅要面臨着人們的嘲諷,還要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壓力,甚至還有生命的危險,但他爲了追求真理,寧願忍受嘲諷、寧願承受壓力、寧願付出生命,那你透過懷疑這個詞,看到了一個怎樣的伽利略? (板書:爲科學獻身的偉大精神、勇於追求真理、不迷信權威)

(三)、研讀“分析過程”,體味“思維之嚴謹”

1、師:咱們繼續,你還覺得伽利略是個怎樣的人?從哪兒讀出來的?師:(出示5:他想:如果這句話是正確的,那麼把兩個鐵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會拖住落得快的,落下來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兩個鐵球看作一個整體,就有11磅重,落下來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快。這樣從一個事實中卻可以得出兩個相反的結論,這怎麼解釋呢?)

2、師:看大屏幕。如果這句話是正確的,這句話指那句話?(幻燈6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4、師:那亞里士多德的觀點也就是(幻燈6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是:鐵球越( 重 ),下落的速度就越( 快 )。或者是球越輕,下落的速度就越慢。

5、師:那現在咱們假設亞里士多德的觀點球越重落得越快是正確的,那麼,現在,我把10磅重的'球和1磅重的球拴在一起,(點幻燈)讓它和10磅重的鐵球同時從同一高處落下,(點幻燈)那拴在一起的兩個鐵球落得快還是慢?認爲落的慢同學舉手。認爲落得快的同學舉手。下面同學們再讀讀這段話,找出你的理由(生再讀這段話)。能說說你們各自的理由嗎?(指名說)能舉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嗎?(師:有道理。點幻燈:快)認爲落得慢的同學說說你們的理由。(適時提問)確實也是這麼回事。(點着幻燈慢。)看來大家都不是胡亂的猜測呀,而是經過了認真的分析呀。同學們,注意了,這兩種結論都是在假設亞里士多德的話是正確的前提下,又做的是同一個實驗,可是卻得出了兩個截然相反的結論,一個快一個慢,這怎麼解釋呢?這用亞里士多德觀點確實解釋不了,於是伽利略纔對他的這句話產生了懷疑。看來,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觀點的質疑,並不是簡單草率的懷疑啊,而是經過縝密的思考得到呀!(板書:縝密的思考)孩子們敢於懷疑固然可貴,但懷疑的基礎是成熟的思考。

(四)抓住“反覆試驗”,感悟“伽利略縝密的思考”(4自然段)

1、師:你還覺得伽利略是個怎樣的人?從哪兒看出來的?

2、(出示:伽利略帶着疑問反覆做了許多次試驗,結果都證明亞里士多德的這句話的確說錯了。)反覆是什麼意思?重複是什麼意思?重複就是和原來一模一樣的做實驗,一點變化也沒有。那伽利略是簡單的重複嗎?他還會怎麼試驗?(生想象答)伽利略就這樣高度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球的重量不同的做了許多次試驗,這就是反覆。透過反覆這個詞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伽利略?(一絲不苟、認真、堅持)對待科學這樣認真、這樣一絲不苟、這樣執着,這就是嚴謹的科學態度啊!(板書:嚴謹的科學態度)那伽利略這樣反覆的做了許多次試驗的結果都是什麼?(出示: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同一高處落下來,總是 ( ),鐵球往下落的( )跟鐵球的( )沒有關係。 )

(五)走進“公開試驗”,領會“伽利略的勇於追求真理”(6自然段)

師:公開試驗後,人們又有什麼反應?(斜塔周圍的人都忍不住驚訝地呼喊起來)

師:當伽利略走下斜塔時,人們又會有什麼反應?請大家展開想象的翅膀,再動筆寫一寫。

幻燈8看大屏幕:當伽利略走下斜塔,人們_____。______說:“_____。”

四、聚焦文旨,品味公開試驗的價值。

1、師:伽利略的公開試驗,讓人們明白了一個道理,是什麼?(生答)

幻燈9出示:

1、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他說的話也不是全對的。

2、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他說的話也不全是對的。

2、師:這兩句話有什麼不同?(生答)

3、師:是啊,伽利略祕密試驗只是證明自己的推想是正確的,而冒着生命危險進行公開試驗,則是爲了讓人們都明白一個事實和道理,那就是,一起讀____。

4、師:大家明白了,你明白了什麼?

5、出示11:現在我們也明白了:______。

6、師:作者寫伽利略做公開試驗的過程只寫了兩個動作,一個是“拿着”,一個是“脫手”。就是這樣的兩個動作完成了科學史上的一項重要的試驗,給塔下的人們,給當時的整個歐洲以巨大的震撼。

師總結:是啊,權威也有錯的時候,實踐纔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伽利略的偉大也就在對權威的尊重而不盲從,對真理追求的勇氣和執着。這也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好,這節課就上到這兒。

五、作業。

1、班級讀書會。課下讀讀《世界上下五千年》這本書,走進並解釋更多的偉人,開班級讀書會。

2、辦班級專刊。寫一寫我最崇拜的科學家的故事,辦一期班級專刊。

3、寫給伽利略的一封信。跨越時空,給伽利略寫一封信,表達敬慕之情。

4、驗證:一個棉球和一個鐵球同時從同一高處落下,結果會是像伽利略說的那樣,同時着地嗎?

【板書設計】25、兩個鐵球同時着地

伽利略 偉大

產生疑問 不迷信權威

科學分析 思維縝密

公開試驗 勇於追求真理

反覆試驗 嚴謹的科學態度

【教學反思】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是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敢於挑戰權威、勇於實踐的好教材。我根據本文重點、難點,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徵,採取了“塊狀教學”。所謂的“塊狀教學”,是相對於“線形教學”而言的。傳統採用的“線形教學”法一般以文章的情節爲主線,以問題爲連接點,以逐段的順序講讀爲基本操作方式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的劣勢在於老師“圈”得過牢,學生學習主動性得不到提高。而“塊狀教學”法則打破了這種常規的教學步驟,它不是簡單地把識字,學詞,分段,學習課文內容分割開或者把課文內容的情節分割成幾大部分來學,而是在課堂上以課文內容爲媒介,實施對“聽,講,讀,寫”四種語文能力的集中培養。我在教《兩個鐵球同時着地》這一課時,也嘗試着使用了“塊狀教學”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直接入題。

2、給出一組關鍵詞,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讓學生讀書思考,用這些詞概括課文主要內容。這組關鍵詞是我精心選擇的有着內在聯繫的詞語,它們提示了文章的關鍵內容,能讓學生化難爲易,不知不覺中走過了總結、概括的過程。

3、然後以“伽利略是個怎樣的人”這個問題統領全文。讓學生默讀寫感受。這部分主要有以下幾個板塊:

第一板塊:品味“人們對亞里士多德信奉之深”,感受“伽利略”懷疑之勇敢。

這一部分的教學重點在於通過字、詞、句的品讀,引導學生讀懂當時的社會環境,感受伽利略面臨的壓力和危險,初步體會伽利略勇於爲科學獻身的偉大精神。我重點抓住了“信奉”和“懷疑”這兩個詞,着力渲染了人們對亞里士多德的信奉之深,來襯托伽利略懷疑之勇敢,從而感受到伽利略勇於爲科學獻身的偉大精神。

第二板塊:研讀“分析過程”,體味“思維之嚴謹”

這部分主要通過對伽利略分析推理部分的理解,感受伽利略並不是膽大妄爲,而是經過縝密思考之後才產生懷疑的。這部分是一個難點,光靠語言的描述很難說清楚,於是,採取了辯論的方式,讓學生先假設亞里士多德的話是正確情況下,猜測把10磅重的鐵球和1磅重的拴在一起,和10磅重的鐵球同時從同一高度落下,誰快誰慢,猜完之後,讓他們到文中去尋找自己的理由,講解時引入生活中的例子進行說明。這樣,引起了學生閱讀的興趣,理由也說得清楚。另外教師又通過課件演示,講解伽利略分析過程,使抽象的思維變得直觀,孩子理解起來容易多了。

第三板塊:抓住“反覆試驗”,感悟“伽利略縝密的思考”

這部分主要抓住“反覆”這個詞,讓學生體會它與重複的不同,從而讓學生充分的體會到伽利略的嚴肅認真,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

第四板塊:聚焦文旨,品味公開試驗的價值

把明理的過程融進了感悟人物品質的教學中,讓學生有一條清晰的閱讀思路。也讓學生明確了伽利略是經過懷疑—分析---事實證明的過程,從而感受到伽利略的伽利略的嚴謹的科學態度以及執着追求真理的精神。

這是我這節課的設計意圖和做法,但理想和現實總會有差距的,在課堂上仍有很多的不足,比如:在渲染亞里士多德在人中心目中至高無上的地位時,用時過多,導致後面的公開試驗的部分沒有充分的時間完成,整節課顯得前鬆後緊。另外,課文讀的不夠,像這樣明理的文章本來就應讓學生在讀中明理,在讀中品人。但由於教學時的緊張,忽略了讀得形式的多樣,讀得層次的遞近,讀得程度的提升,似乎缺少了語文味。另外,統領全文的問題“你覺得伽利略是個怎樣的人”這個問題我也覺有些生硬,但不知如何處理,請各位同行指教。

分享: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2、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基礎上回答“思考·練習”中1、2、3的問題。

3、在教師的指導下,能給課文分段,說出段落大意。

4、學生能從伽利略敢於大膽懷疑大哲學家的說法,並通過反覆試驗證明自己的懷疑是對的,認識到權威的話往往不全是對的,教育學生學習伽利略破除迷信,獻身科學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埋下伏筆

1、高爾基曾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有沒有人懷疑過這句話?爲什麼?

2、引出亞里士多德的一句話:

⑴有這樣一句話,千百年來從沒有人懷疑過:

(課件出示)

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⑵分析這句話:你們懂這句話麼?(想讀就讀)

強調什麼?(速度與重量有關)板書。

二、簡介人物,激趣生疑

1、這句話是誰說的?

簡介亞里士多德:他是兩千多年前希臘的哲學家,同時也是科學家。在生物學、生理學、醫學等方面都有傑出的貢獻。

2、書上是怎樣介紹伽利略的?

伽利略是17世紀意大利偉大的科學家。他25歲時就已經當上了數學教授。

三、整體感知,把握主題

過渡:一位是兩千多年前希臘的哲學家,一位是25歲的數學教授,他們是怎樣聯繫起來的呢?

1、快速讀課文,想一想:

他們的聯繫主要圍繞一個什麼問題?

2、學生說,師總結:

兩個鐵球____着地(板書)

3、加上兩個字就是伽利略的觀點。(同時補充板書)

過渡:誰對誰錯呢?

四、質疑討論,精講研究

細析亞里士多德的話:

1、再次出現亞里士多德的話:(集體讀)

⑴這是亞里士多德說的話,在當時的情況下人們會對他的話懷疑麼?爲什麼?

⑵哪些詞最能體現?(當作不容更改的真理、信奉、責備)

“信奉”是什麼意思?(相信的程度深,信仰、崇奉)

“責備”在什麼情況下責備?(在人們懷疑亞里士多德說的話的情況下。)

⑶讀兩個反問句,讀出責備的語氣:

“你是什麼意思?難道要違揹人類的真理嗎?”

(兩個反問句說明人們對亞里士多德信奉的程度。)

2、伽利略是怎樣想的?用橫線畫出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的話產生懷疑的句子。

大屏幕出現:兩個結論,討論後總結(一慢一快)板書。

過渡:這兩個結論是自相矛盾的,伽利略多麼地愛動腦筋,不迷信權威,他不僅敢懷疑,還勇敢地進行試驗。

3、細析伽利略試驗及其結果部分:

⑴提問:

課文中從哪兒到哪兒寫他做試驗的過程?實驗分幾步?(a、自己試驗;b、公開試驗)板書。

⑵學習伽利略自己做試驗部分:

①自由讀課文,想一想:

從這部分中你知道伽利略是怎樣對待自己的試驗?結果如何?

②大屏幕出示填空題,學生邊報邊填空。

③提問:

A、從哪些詞語中看出伽利略對試驗認真的科學態度?(反覆、許多次)他爲什麼這樣做?(因爲他面對的是亞里士多德,他不能馬馬虎虎。)

B、從結果“都”、“的確”、“總是”三個詞可以看出什麼?

(可以看出亞里士多德說的這句話是錯的。)

C、伽利略慎重地作出什麼結論?

(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着地,鐵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鐵球的輕重沒有關係。)

這句話正好與亞里士多德的話相反。把“速度與重量有關”劃掉。

④從這段中,你還知道什麼?

(伽利略要在比薩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開的試驗。)

⑤過渡:這樣的宣佈是需要有多大的勇氣啊!因爲等於公開向人們心中的亞里士多德挑戰。

⑶學習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實驗部分:

①屏幕出現比薩斜塔的照片:

師述:比薩斜塔在意大利比薩城內,塌共8層,建到第三層時,地基開始傾斜,該塔由於“斜而不塌”名聲遠揚,1590年,伽利略在塔上做公開試驗,該塔名聲更大。公開試驗的消息一傳開,前來看試驗的人很多,人們是怎樣議論的?

②找出書上描寫人們議論的句子:

(人們來的目的,人們的態度)

集體讀,個別讀。(讀出人們對伽利略責備、嘲諷、譏笑、奚落的語氣)

③面對人們的責備、嘲諷、譏笑、奚落,伽利略懷着必勝的信心登上了比薩斜塔,結果如何呢?請看:

(動畫演示兩個鐵球同時着地)

④面對這樣的結果,人們表現怎樣?(驚訝)爲什麼?

(因爲,人們信奉亞里士多德,把他的話當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而伽利略的結果出乎人們的意料之外。)

⑤人們明白了一個什麼道理?

(亞里士多德的話不全是對的。)

⑥這句話對你有什麼啓發?

(告訴我們,這個人無論他地位多高,學問多大,說的話也不可能是全對的,所做的事都是對的。不能輕易的相信別人。敢於思考,找出名人的錯處。)

總結:在當時的情況下,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突出懷疑是多麼的不易,他勇敢懷疑,打破迷信,獻身科學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板書:(獻身科學、打破迷信)

五、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1、伽利略是一位敢於提出疑問的人,同學們要不要學習他的這種精神?(要)

2、假如書上有錯,你們敢於提出疑問嗎?

⑴出示句子:

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着地。

⑵師:這句話就有錯誤,你們誰敢於提出疑問?

做兩個試驗:

第一次,將兩個演示的皮球放在同一高度,並同時放下。

第二次,將兩個演示的皮球大的放在高處,小的放在稍低處,再同時放下。

⑶得出結論:

這句話應該改成──

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同一)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着地。

3、再給你們一個機會:開頭,我們說過高爾基的一句話,誰來質疑?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總結全文: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不僅知道了伽利略有不迷信權威,敢於懷疑,獻身科學的精神,同時,我們自己也有了這種意識。希望你們在今後的學習中勇於思考,用認真、嚴謹的態度對待學習。

【板書設計】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

一慢一快

伽利略 試驗 亞里士多德

速度與重量有關

自己試驗 公開試驗

打破迷信 獻身科學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學設計 篇五

教材分析: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講的是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年輕時代承受着巨大的壓力,勇敢挑戰人人信奉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一句話,並經過反覆求證和公開試驗,用事實捍衛了真理。課文讚揚了伽利略不迷信權威的獨立人格和執著追求真理的精神,是教育學生尊重權威但不能盲從以及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好教材。從文章表達上看,主要有兩個突出特點:一是通過從質疑、求證到公開試驗這樣的具體事例來表現人物品質;二是通過環境或側面描寫來烘托人物,這些都是學生語言學習的重要資源。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能根據上下文理解“信奉、固執、膽大妄爲”等重點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兩個鐵球同時着地的試驗過程,學習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執著求實地探求科學真理的精神。

4、初步學習通過具體事例和人物動作、語言、心理等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教學重難點:

弄清伽利略是怎樣不盲目迷信權威的話的,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初步學習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設疑激趣,導入新課

1、簡介伽利略、亞里士多德。(強調偉大、著名)

2、出示亞里士多德的話:“兩個鐵球,一個十磅重,一個一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伽利略的話:“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着地,鐵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鐵球的輕重沒有關係。”質疑:誰是誰非?誰對誰錯?

3、出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提出讀書要求:正確,流利。在讀書的過程中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自學生字詞。

三、初讀感知

1、默讀全文,畫出使你深受啓發的句子,反覆讀一讀,並在空白處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2、交流收穫。

3、引導學生填空,並說明理由。

課文的主要內容是講意大利偉大科學家( )在青年時代敢於質疑權威,大膽進行( ),以( )的態度對待科學的故事。

伽利略是一個(________________)的科學家。

四、爲課文分段

提示:課文講的是意大利著名科學家伽利略青年時期不迷信權威,敢於提出問題,進行試驗,以認真態度研究科學的故事。分段應注意段與段之間的聯繫。

全文6個自然段,按事情的階段劃分,是以簡介人物、提出問題、多次試驗到公開驗證,緊緊圍繞兩個鐵球着地的問題展開敘述的,段與段之間聯繫得十分緊密。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聽寫生字詞,瞭解生字詞的掌握情況。

二、研讀課文

敢於提出疑問、大膽試驗的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說的話產生疑問。那麼,亞里士多德在大家的心目中是怎樣一個人呢?

1、讀第2自然段,體會一下人們對他的肯定和崇拜。看看哪些詞語表現了這種肯定和崇拜?(“都信奉”、“不容許更改的真理”、“人類的真理”)

“信奉”,怎麼理解?“真理”是一種什麼道理?“真理”不容許更改,而且是屬於人類的,這又說明了什麼?(“信奉”,信仰和崇拜。“真理”,真實的、普遍的,人人應該遵從的道理。這種道理不容許更改,而且是屬於人類的。可見亞里士多德的話,在大家心目中的位置多麼重要。)

這一段最後一句話用反問句,讀一讀這句話,說一說爲什麼用反問的語氣?改用加句號的陳述句效果有什麼不同?(改用一般陳述句就使“不能違背的真理”效果差了,達不到亞里士多德的話“不容許更改”的“權威”程度了。)

伽利略居然對這位大家信奉的權威亞里士多德說的,不容許更改的話提出了疑問,說明伽利略的一種什麼精神,或者說什麼態度?(不迷信權威,認真求實的態度。)

2、讀第三自然段。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的哪句話提出了疑問,提出了怎樣的疑問?

(亞里士多德的話是:“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按亞里士多德的說法,大鐵球落地速度快,小鐵球落地速度慢。大鐵球落地需要5秒鐘的話,那麼,小鐵球落地就得幾秒鐘?(50秒鐘)

3、這一疑問中的“一個事實”是指什麼事實?兩個不同的結論是指哪兩個?(疑問中的

“一個事實”指亞里士多德說的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兩個不同的結論是指兩個“應當”:一個是:把兩個鐵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會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慢。 一個是:把拴在一起的兩個鐵球看作一個整體,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快。)

4、把兩個不同的結論展示出來,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把兩個結論的內容說給鄰近的同學聽。

5、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說的話,不僅提出疑問,而且推想出兩個不同的結論後,用什麼辦法來驗證自己對或者不對呢?(用試驗的辦法去檢驗、證明自己的懷疑是對或者不對。)

從這一點看,伽利略表現了一種什麼態度? (認真求實的態度。)

三、課堂小結

第三課時

一、默讀第4、5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想以下幾個問題:

1、伽利略敢於提出懷疑的是大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話,他的話可是“不容許更改的真理”,因此,試驗的態度怎麼樣?結果怎麼樣?第4自然段中有五個詞,突出了試驗的態度,有力地證實了試驗的結果。把它們找出來,標上橫線。

2、爲什麼還要在比薩斜塔上做一次公開的試驗?

3、公開試驗時,人們又怎樣議論的?

(伽利略帶着疑問反覆做了許多次試驗,結果都證明亞里士多德的這句話的確錯了。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着地。可見,鐵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鐵球的輕重沒有關係。“反覆”“許多”“都”“的確”“總是”五個詞突出了試驗態度的嚴肅、認真,也有力地證實了試驗結果和亞里士多德的說法不一樣。

伽利略決定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的試驗,目的是公佈自己試驗的結果,也是爲了告訴大家,不要盲目迷信權威。

公開試驗時,人們認爲伽利略竟敢跟“人類的真理”挑戰,是膽大妄爲,是固執,會丟盡臉的。)

二、朗讀最後一段,再看看插圖,想一想,議一議:

1、公開試驗成功了。斜塔周圍的人都忍不住驚訝地呼喊起來,因爲什麼呢?

(“因爲大家看見兩個鐵球同時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說的一樣。”)

2、現在把回答的一句話,跟老師提問的一句話,顛倒順序,它們中間加上“所以”,看看句子的意思變沒變,爲什麼?

(顛倒順序:因爲大家看見兩個鐵球同時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說的一個樣,所以斜塔周圍的人都忍不住驚訝地呼喊起來。

意思一點沒變,因爲把先說結果的句子跟後說原因的句子,顛倒了順序。這種先說原因後說結果的句子,一般中間要加上“所以”一詞。)

3、課文結尾的一句話: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

這句話裏的“原來”,有兩個意思:一個是“起初”的意思,還有一個意思是表示發現了不知道的真實情況。你認爲是前者,還是後者?(是後者)

這句話最後指出“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不是全都對的”換個意思不變的另一種說法,是什麼?(“也會有錯的”)

4、這句話還有什麼進一層的意思,聯繫生活實際,大家說一說這句話給你什麼啓發。

(權威、專家學識淵博,懂得東西比一般人要多,這是事實,應該尊重,應該學習他們。但是權威、專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也會有錯誤。因此,不能盲目迷信、一味崇拜。伽利略“兩個鐵球同時着地”的試驗行動,就足以說明了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學習他不盲目迷信權威、認真求實的科學態度和敢想敢做的創新精神。)

三、昇華感情,體會寫法

1、伽利略做這個實驗的意義不僅僅在於證明亞里士多德是錯的,更重要的是使人們樹立起正確的科學觀,那就是不迷信權威,執著地追求真理。請同學們再次默讀課文,看課文是通過怎樣的描寫使我們感受到伽利略的精神的。(學生默讀勾畫)

2、交流。如對人物的心理、動作、語言等的描寫。

板書設計:

29 兩個鐵球同時落地

伽利略 亞里士多德

勇敢質疑 博學

認真求證 權威

公開試驗 信奉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學設計 篇六

一、談話交流

1.同學們,咱們是初次一道上語文課,首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姓黃,黃河的黃,大家可以叫我——

2.想不想更多地瞭解黃老師?那好,咱們先做個小遊戲,我來說幾句話,你來做一下判斷,是對還是錯。第一句話:我今年30歲。

3.第二句話:我小時候敬佩的人是小英雄雨來。做一下判斷。

(但是我告訴大家,我的確敬佩小英雄雨來,猜猜我爲什麼敬佩他?因爲人小志氣高)

4.通過剛纔的遊戲,我同樣佩服我們班的同學,因爲大家都能對我的話提出自己的疑問,進行思考與判斷。

二、導入課文

1。引入:500多年前,伽利略對兩千多年前的大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的一句話也產生了疑問。

(1)我說的這句話中,提到兩位著名的人物,一位是伽利略,一位是亞里士多德。對於這兩位人物,你平時有哪些瞭解呢?

學生介紹,(充分肯定)教師出示資料進行補充:

亞里士多德,古希臘人,世界古代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他被譽爲“古代最偉大的哲學家”、“古代最博學的人”。

伽利略,意大利偉大的科學家、哲學家。被譽爲“近代科學之父”。他是爲維護真理而進行不屈不撓的戰士。

讓我們一起記住他們的名字。

(2)那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的話產生疑問之後,是怎麼做的呢?那就讓我們穿越歷史,一起回到500多前,誰來讀課題,這個着是多音字(注意:着的讀音zháo),誰再來讀。一起讀。

2.請大家把書翻到120頁,自己大聲地讀一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並想想剛纔的問題。

3.檢查詞語

違背 的確 不容更改

(你把這三個多音字,都讀正確了,真不簡單)(誰再來讀,這個更,我們還可以組哪些詞語?)(我們一起讀)

(一起來讀好這組帶有多音字的詞語)

固執(zhí)膽大妄(wànɡ)爲辯論家

(這位被同學們稱爲辯論家的是誰?)

(執的讀音,妄和辯的寫法。)

三、典型的事例

1.產生疑問之後的伽利略,又去做了哪些事呢?請你快速瀏覽課文,用小標題的形式來概括。

2.課文正是運用了這三個典型的事例,來寫伽利略的。

四、研讀課文

(一)嚴密的表達

最後是誰的觀點正確的?是的,我們知道在學校唸書的時候,伽利略就被同學們稱爲“辯論家”。如果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都生活在同一年代,對於亞里士多德說的話,伽利略又會跟這位大哲學家進行一番怎樣的辯論呢?

請大家想一想,伽利略該從哪兒開始向亞里士多德發起辯論呢?

爲了更好地與亞里士多德進行辯論,伽利略首先應該把疑問說清楚、說明白。讓我們一起來幫幫他。

出示: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這句話使伽利略產生了疑問。他想:如果這句話是正確的,那麼把這兩個鐵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會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兩個鐵球看作一個整體,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快。這樣,從一個事實中卻可以得出兩個相反的結論,這怎麼解釋呢?

1.讀通

(1)請一位同學讀一讀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學用括號標出伽利略產生的疑問。

(2)誰來用朗讀告訴大家伽利略腦海中出現的疑問。

你讀得很正確,大家找對了嗎?我們一起來讀。

2.讀懂

(1)這句話指的是哪句話?讓我們一起把這句話說給伽利略聽——

(2)伽利略明白亞里士多德的話嗎?

(亞里士多德說的話意思是:決定速度快慢的是鐵球的__________,__________越__________速度就越快)

(3)如果亞里士多德所說的話是正確的,伽利略可以得出兩個相反的結論。請你分別用不同的線條劃出這兩個結論。

交流。

(4)同學們對這兩個觀點已經很清楚了。我把這兩個結論打亂了,你能排排序嗎?

( )那麼把這兩個鐵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會拖住落得快的,

( )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慢。

( )如果這句話是正確的,

( )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快;

( )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兩個鐵球看作一個整體,就有11磅重,

(5)你看每一部分都是聯繫非常緊密的,表達是很嚴密的。那麼這些聯繫緊密的短句是用哪些詞語連起來的呢?

(板書:嚴密的表達)

(6)標紅關聯詞,了不起的發現,請你來嚴密的表達一番。

(7)從伽利略如此嚴密的表達中,我們可以看出伽利略是一個怎樣的人?

3.辯論內化。

(1)好,現在請這邊的伽利略,和我亞里士多德來辯一辯,準備好了嗎,伽利略?

不對不對,從你語氣中感覺還是我的對。

(2)辯論更激烈了,這邊的伽利略又跟亞里士多德辯起來了。

(3)亞里士多德開始懷疑起自己的話了,他有點猶豫了,但是他還是,對面前的伽利略說——

(二)側面的描寫

1。伽利略帶着疑問反覆做了許多次試驗,最後得出結果: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着地,鐵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鐵球的輕重沒有關係。

1)這個結果與跟亞里士多德說的話不一樣嗎?我們來比較一下?

(伽利略的觀點是:鐵球的速度快慢與鐵球的__________無關,__________不同但__________相同。)

2)在伽利略得出的結果中,哪些詞語表達也很嚴密呢?自己好好讀一讀,等下我們一起來交流交流。

3)我們一起來讀,一起用心去體會。

4)出示:第二自然段。

伽利略不僅對亞里士多德說的話提出了自己的疑問,還得出了完全不同的觀點。當時人們怎麼辦?

亞里士多德的這一句話統治了科學界界將近20xx年,對當時的人們而言,亞里士多德的話就是真理,就是權威,現在伽利略對權威、真理提出了疑問,人們會怎麼辦?

(指名朗讀—齊讀)

對於人們的責備,人們的反問,伽利略你還敢不敢懷疑?還敢不敢推翻亞里士多德的觀點?

2.那難道你忘記布魯諾了嗎?

出示:

布魯諾,一位與伽利略同時代,也同樣是意大利的一位科學家,因反對亞里士多德的學說,而流浪異國、被捕入獄,最終被教皇活活燒死在羅馬廣場。

你知道提出了懷疑,還推翻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可能會有怎麼樣的危險嗎?

3.那你爲什麼還要怎麼做呢?請你寫一寫。

如果我,就會__________;但是,如果__________,就會__________。最終,我選擇__________。

4.第二自然段,側面的一段描寫,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怎樣的伽利略?

五、過渡

伽利略是怎樣公開試驗的呢?人們又會有怎樣的反應呢?我們下節課再學習!

板書: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

產生疑問 典型的事例

反覆求證 嚴密的表達

公開試驗 側面的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