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學設計 篇一

預習作業

1.熟讀課文,不認識的字查字典並標出音節,要求把字音讀準確。

2.給自然段標出序號。

3.結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語:信奉 膽大妄爲 固執 驚訝 宣佈

4.查閱資料,瞭解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語境認識7個生字“違、妄、執”,辨析5個多音字“着、的、當、更、爲”在文中的正確讀音,並能區分1組形近字“辯、辨、辮”。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通過對比品讀,初步體會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執著求實地探索科學真理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通過對比品讀表現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當時在人們心目中地位的語段,初步體會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執著求實地探索科學真理的精神。

教學準備:佈置學生收集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的資料;製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預設過程:

第1課時

一、課前交流:“贈名言”

師:世界上有許多偉人,他們將自己畢生的理念全部融入在簡短的言語中,以此來傳承偉大的精神,激勵世人的鬥志。可以說,這些言語是集“萬千精華於一身”,不停地喚醒着許多沉睡的心靈。孩子們,那麼多的名人名言中,也一定有一句讓你感懷至深,讓你備受鼓舞,讓你銘記於心!誰願意現場來交流?

一、名言引路,走近“伽俐略”。

1.以課前交流做引渡,教師也贈送學生一則名人名言:

課件出示:“科學的真理不應該在古代聖人的蒙着灰塵的書上去找,而應該在實驗中和以實驗爲基礎的理論中去找。”

(1)指名朗讀後交流自己從這句名言可以觸摸到作者大致是個怎樣的人?

預設:不盲目迷信、追求真理、勇於探索、善於實踐……

(2)揭示名言作者: 17世紀偉大的科學家伽俐略。(多媒體出示伽利略畫像和名字)

(3)引導學生交流從課外收集到的關於伽利略的成就資料。(要求語言簡練)

(4)課件出示:伽俐略一生的輝煌成就(簡表)

師:伽利略能夠獲得那麼多了不起的成就,正是因爲他恪守這樣的信念——(齊讀名言)

2.緊扣“經典”,走進文本。

師:孩子們,要真正讀懂伽利略,光憑這則名言是遠遠不夠的,伽利略能這樣說,那麼他究竟是怎麼做的呢?我們可以藉助於各種文學作品,在充滿情味的語言文字中去逐漸豐滿伽俐略偉大的形象。這堂課,不如就讓我們先走進伽利略年輕時一次舉世聞名的經典實驗,去真正認識一下這個科學家吧!這個實驗就是伽利略在意大利比薩斜塔一舉成功的——

教師板書:兩個鐵球同時着地(學生齊讀,正音“着” (zháo))

教師質疑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那麼,伽利略通過這個實驗所要追求的真理是什麼?這個實驗是怎樣產生而進行的?帶着種種的疑問,趕快讓我們走進這個故事吧!

二、整體感知,初識“伽俐略”。

1.教師引導學生自由初讀課文,力求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覺得有確定不了正確讀音的字立即查字典求證。(教師巡迴指導,特別留意學生的多音字朗讀情況。)

2.用“劇本串聯”的方式抽查朗讀,隨機正音。

(1)師:剛纔同學 們都很專注地讀了這個故事,現在我們不妨請3個孩子來爲我們講述這個故事吧!如果把這個故事看成是一個劇本,是不是可以分成這樣的三幕,請看——

第一幕:“辯論家” 伽利略

第二幕:“思想家” 伽利略

第三幕:“實踐家” 伽利略

就請講故事的孩子自主決定怎樣分配自然段,其餘的孩子認真聆聽,將他們讀錯的語句用記號標在書上,等他們讀完了,再來幫他們糾正。

(2)3個學生讀課文,其餘學生聆聽辨析。讀後互動評議交流,互相學習。(特別融入多音字辨析:膽大妄爲 更改 的確 着地 當作)

小結:剛纔同學們也像伽利略一樣,不斷地在追求真理哦!你們都有一雙善於辨析的耳朵,那麼你們的眼睛善於辨析嗎?

(3)形近字辨析:辯 辨 辮(鼓勵學生髮現並結合生活經驗來辨別、書寫。)

3.教師引導學生在正音的基礎上再次快速默讀全文,並思考: 課件再次出示伽利略的名言:“科學的真理不應該在古代聖人的蒙着灰塵的書上去找,而應該在實驗中和以實驗爲基礎的理論中去找。”

師:目前,同學們已經讀了好幾遍故事了,那麼你們能不能從這件典型的事情中找一找,伽利略所要追求的“科學的真理”具體是什麼?“古代聖人的蒙着灰塵的書上的所謂真理”又具體指什麼?請用橫線劃下來。

三、對比品讀,賞析“伽利略”。

1.學生默讀課文,結合課文中的典型事件自主尋求伽利略所要追求的“科學的真理”和“古代聖人的蒙着灰塵的書上的所謂真理”各指什麼?(教師巡迴)

2.教師引導學生充分交流並感悟:

伽利略所要追求的“科學的真理”:“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着地,鐵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鐵球的輕重沒有關係。”

古代聖人的蒙着灰塵的書上的所謂真理”:亞里士多德的話:“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融入亞里士多德的簡單介紹:最博學的人、古代聖人等)

(1)指名學生釋疑,出示課件,引導學生對比朗讀後概括:(填空)

兩個人面對的是同樣的問題:“( )?” 亞里士多德認爲:“( )。” 伽利略則認爲:“( )。”

(2)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引渡:在17世紀的意大利,當時並沒有人相信伽俐略說的話,人們都信奉亞里士多德,讀讀課文第二段,課文中哪些句子看出人們都信奉亞里士多德。

課件出示:那時侯,研究科學的人都信奉亞里士多德,把這位兩千多年前的希臘哲學家的話當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誰要是懷疑亞里士多德,人們就會責備他:“你是什麼意思?難道要違揹人類的真理嗎?”

*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語句理解什麼是“信奉”?

*該怎麼讀才能讀出人們對亞里士多德的信奉?

*人們如此信奉亞里士多德,而年輕的數學教授伽利略卻敢提出與他截然不同的觀點,展開想象,你預感到伽利略當時會面臨怎樣的困難?

3.伽利略會懼怕這些困難嗎?他是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和行動去一步步證實自己的真理的?下節課我們將與伽利略相聚在比薩斜塔,一起見證這段了不起的歷史!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鞏固本課生字詞語,能夠正確聽寫。

2.瞭解伽利略“質疑——試驗——公開試驗”追求真理的整個過程,通過情感朗讀,初步學習通過具體事例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同時進一步感受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執著求實地探索科學真理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瞭解伽利略“質疑——試驗——公開試驗”追求真理的整個過程,通過情感朗讀,學習通過具體事例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教學準備:

一、複習鞏固,引渡新課。

1.教師複述第1課時重點學習的內容,邊複述邊組織學生聽寫詞語:(指名兩個學生上黑板合作聽寫,形成下面的板書。其餘學生聽寫在本子上。)

亞里士多德 伽利略

信 奉 膽大妄爲 固執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伽利略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學生暢談感受,教師隨即引渡:是啊,伽利略在人們如此的責備與漫罵中,在當時那麼多的人如此信奉亞里士多德的背景之下,他依然恪守着這樣的信念:讀)

課件出示名言:

“當科學家們被權勢嚇倒,

科學就會變成一個軟骨病人。

追求科學需要特殊的勇敢。”

——那麼,伽利略到底膽大妄爲地想了些什麼?做了些什麼?請學生默讀課文,把相關的語句用波浪線劃下來。

二、品讀經典,感受心靈。

1.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默讀劃句,教師巡迴瞭解學生自主的閱讀理解情況。

2.師生合作交流,梳理歸納伽利略到底膽大妄爲地想了些什麼?做了些什麼?

(指名學生讀句,教師隨即引導學生根據同伴所讀的句子概括板書。)

亞里士多德 —————— 伽利略

信 奉 質疑 膽大妄爲 固 執

試驗

公開試驗

3.品讀經典,扣問心靈。

(1)質疑中感悟心靈

A、(出示亞里土多德的話:權威)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這句話使伽利略產生了疑問?你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嗎?我覺得不錯啊,很好理解啊!有什麼問題嗎?

B、學生彙報:課件出示

“如果這句話是正確的,那麼把這兩個鐵球栓在一起,落得慢的就會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兩個鐵球看作一個整體,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快。這樣,從一個事實中卻得出了兩個相反的結論,這怎麼解釋呢?”

請同學們仔細讀一讀課文,(請一學生先讀)可以算一算,畫一畫,他得出了哪兩種結果:

(1)______

(2)______

C、把你的研究成果四人小組交流一下——指名說,(說得這麼好,請你也讀讀這一段話,讓我們回味一下怎麼樣?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讀出伽利略思維的嚴密,注意“如果。。。那麼”“。。。但是”“如果。。。就。。。”這樣的關聯詞語,來突出伽利略的質疑是經過嚴密的邏輯思考,才提出這樣的問題。

D、你知道你對這位大家信奉的權威亞里士多德說的,不容許更改的話提出了懷疑,可能會有怎麼樣的危險嗎?

(2)試驗中感悟心靈

A、既然他什麼都不怕,那怎麼解決這個疑問?(試驗)

哪位同學讀讀伽利略做試驗的句子?

課件出示:伽利略帶着這個疑問反覆做了許多次試驗,結果都證明亞里士多德的這句話的確說錯了。

你體會到了什麼?

做一次試驗不是就夠了嗎,幹嗎反覆做許多次?

你估計做了幾次?

B.想象:

當伽利略第一次實驗發現兩球同時落地,他也許會想:是我( ),還是( )?

當他第( )次實驗發現兩球同時落地,他想:也許是我( ),也許是( )?

當他第( )次實驗發現兩球同時落地,他想:肯定是我( )!肯定是( )!

是啊,他考慮的那樣周密,又是那樣的細緻,從這裏,你又覺得伽利略是一個(認真求實的態度、嚴謹求實)的科學家。

來讀一讀這個句子。

(1)公開試驗中感悟心靈

25歲的年輕教授向學生宣佈實驗結果後,僅僅完成了他試驗的第一步,因爲他還要在比薩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開試驗,其目的何在?

A.引導學生充分想象伽利略登上比薩斜塔時候的心理活動、動作、神態、語言,還會經歷怎樣的重重困難?擴寫“公開試驗”。

B.集體交流,在賞析同伴的想象作品中邊積累描寫人物的方法,邊感受伽利略的勇敢和執著求實地探索科學真理的精神。

C.想象表演:當所有的人看見兩個鐵球真的同時落地時,他們有什麼樣的反應?(結合課文語句並展開想象表演)

D.拓展資料:《伽利略的女兒》中所描述的實驗後伽利略的遭遇。

三、總結提升,深化拓展。

1.教師引導學生感悟課文最後的句子:儘管伽利略的公開試驗不能從根本上改變當時癡迷信奉於亞里士多德的人們,但是他終歸還是讓人們明白了:

出示課件:

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

原來亞里士多德這位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

(A)能不能把原句(第1句)改爲第2句?爲什麼?

(“像…這樣…”不能刪:因爲不僅僅是亞里士多德,還有其他偉人,所有人,如哲學家、思想家、藝術家、老師、父母,儘管知識比我們豐富,懂得多,說的話有時也不一定全對)。

2.朗讀練習

3.在生活中你有過這樣的體會嗎?

4.讓我們永遠記住伽利略,記住伽利略帶給我們的啓示,正如剛走進這個經典的故事之前我們讀到的——讀

課件出示:“科學的真理不應該在古代聖人的蒙着灰塵的書上去找,而應該在實驗中和以實驗爲基礎的理論中去找。”

板書設計:

亞里士多德 ——————

伽利略 :信 奉 質疑 膽大妄爲 固 執

試驗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的】

1、學習伽利略不迷信權威,認真求實的科學態度。

2、學會課文生字新詞,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第三段內容。

2、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課前準備】多媒體、兩隻鐵球(一大、一小)。

【教學模式】

1、設境導入、說學擬標。

2、據標自學、合作交流。

3、自由議標、點拔導學。

4、拓展延伸、自主評價。

5、測標總結、引導預習。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前預習〗

1、努力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結合課文並查閱有關資料瞭解伽利略、亞里士多德兩人。

3、嘗試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一、設境導入,說學擬標

1、設境導入:

同學們你長大後準備做什麼?(學生自由說理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科學家的故事,通過學習,老師想你一定會受到啓發。這位科學家的名字叫“伽利略”故事的題目是《兩個鐵球同時着地》。

2、說學:

⑴ 看了這篇課文的題目,你想說些什麼?

⑵ 對於一篇新的課文,我們第一課時學習的一般步驟是什麼?

3、擬標:

(根據師生的交流,共同確定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二、根據自學,合作交流

1、初步自學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2、合作交流。

3、自學生字詞。

三、自由議標,點撥導學

再讀課文:

1、獨立劃分段落,歸的段意。

2、小組交流,互說劃分段落的依據。

3、師生交流,教師有機點撥。

導學課文一、二兩段:

1、齊讀第一段:

⑴ 用筆畫出自己讀懂和有題問的地方。

⑵ 小組合作。

⑶ 彙報交流,教師相機點撥。

2、自學課文第二段:

⑴ 同法自學。

⑵ 小組合作。

⑶ 彙報交流,合作補充。

四、拓展延伸,自主評價

1、拓展延伸:

⑴ 說了自己課前所查閱瞭解到的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兩個的情況。

⑵ 從兩人的情況你想到了些什麼?

2、自主評價、釋疑問難。

五、測標總結,引導預習

1、測標總結:

2、引導預習:

⑴ 課文爲什麼把伽和略和亞里士多德兩個不同時代的人寫到一塊兒?在文中找出有關句子。

⑵ 嘗試藉助一種方法來理解第三段的內容。

⑶ 通過讀課文理解“膽大妄爲、固執”兩詞意思。

第二課時

一、設境導入,說學擬標

1、設境導入:

上節課我們共同學習了《兩個鐵球同時着地》這篇課文,學會了文中的生字詞,給課文分了段,並學習了文章第一、二兩段。這節課我們將繼續一起學習。首先老師檢查大家課前預習的情況。

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是兩個不同時代的人,課文爲什麼要把他們寫到一塊?從文中哪 句話可以看出?(指名讀)

(多媒體: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產生疑問)

2、說學擬標:

⑴ 說學:

就這一句話,你想到些什麼?或心中產生了哪些疑問。(學生自由說)

⑵ 擬標: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民主地加以補充整理成本節課學習目標)

(多媒體出示整理好的學習目標)

二、根據自學,合作交流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學設計 篇三

【設計理念】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以學生實踐爲主,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

【學情簡介】

四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還不夠強,課文中伽利略針對亞里士多德的話提出的疑問,學生不易理解。如果能利用多媒體動畫演示,幫助學生理解伽利略所提出的疑問,學生一定非常感興趣,也更有助於學生感受到伽利略的聰明才智。

【教學目標】

一是通過從質疑、分析、反覆試驗到公開試驗這樣的具體事例來表現人物品質;二是通過環境或側面描寫來烘托人物,這應該是學生語言學習的重要資源。

【教學重點】

弄清伽利略是怎樣不盲目迷信權威的話的,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並明白伽利略的思維過程。初步學習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學方法】

1、聯繫上下文2.抓重點詞句3.圖文結合4.舉例法法5.引用資料

【課前準備】

1、佈置學生蒐集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的圖片和生平資料。

2、教師製作能夠直觀反映兩 個鐵球同時着地的課件及課文插圖幻燈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直接入題。

1、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25課《兩個鐵球同時着地》。

2、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概括主要內容。

1、課文我們都預習了,那下面這組詞語誰會讀?(指名讀)一人讀其他同學跟讀1遍。

(出示:信奉 哲學家 伽利略 懷疑 分析 反覆試驗 比薩斜塔 事實 證明)

2、預習的真棒,下面請同學們自由的大聲的朗讀課文,邊讀邊注意課文的內容,做個有心人。

3、課文讀了,再看看這些詞語,你能簡要講述課文的主要內容嗎?先看着這些詞語,練習說一說。(指名回答)

三、讀文品人物品質。

1、師:課文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那麼通過讀文,我們還知道了伽利略是17世紀意大利偉大的科學家。(板書:伽利略 偉大),說他偉大,並不僅僅因爲他在科學研究領域爲人類作出的巨大貢獻,還因爲他身上所具有的某種精神和品質。那麼伽利略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呢?下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勾畫出相關的語句,在旁邊寫下你的理由。開始吧!(幻燈:你覺得伽利略是個怎樣的人?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勾畫相關的語句,並在旁邊寫下你的理由。)

1、交流。

預設:

(一)第一自然段:學生時代的善於提問、善於思考、善於辯論。講解生字“辯”,並出示相近字“辨、辮”,進行區分,並舉例進行運用。

(二)品味“人們對亞里士多德信奉之深”,感受“伽利略”懷疑之勇敢。(2、5自然段)

1、師:權威指的是誰?爲什麼?從哪看出人們對亞里士多德的信奉?

2、什麼是“信奉”?僅僅是簡單的相信嗎?這是大家對信奉的初步瞭解。那咱們都來讀讀第2自然段,看你能從哪些詞句讀出人們對亞里士多德的信奉?

a(2自然段)

①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的話是一個人相信嗎?是一代人相信嗎?是代代人相信,而且一信就是兩千年啊,可見信奉時間之長啊。

②研究科學的人都信奉他(信奉人數之多)

③意大利、希臘:地域之廣(板書)

④不容更改(態度堅決)

⑤你是什麼意思?難道要違背真理嗎?(罪名之大)

b(第5自然段)

1、師:除了第二自然段,你還從哪兒可以看出人們對亞里士多德的信奉?

(出示:這個青年真是膽大妄爲,竟想找亞里士多德的錯處!“等會他就固執不了啦,事實是無情的,會讓他丟盡了臉!)(指名讀句子)

2、師:找的真好!大家都來讀讀這句話,讀書的時候一定要認真,一個字、一個詞、哪怕是一個標點都不要放過。你從中讀出了什麼?(重點品味膽大妄爲、竟、固執)人們對伽利略的不滿、責備、鄙視都源於什麼?

3、師:這段話讓我們從另一個側面感受到了人們對亞里士多德的信奉和崇拜。這叫側面烘托。

4、師:那現在你覺得亞里士多德在當時人們心目中有着怎樣的地位呢?(生答)

5、師:在人們的心目中,亞里士多德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對他的話是深信不疑的,而且把他當成神一樣的崇拜着,這就是信奉。而在這樣的環境下,伽利略卻對亞里士多德的話表示懷疑,(板書:懷疑)懷疑亞里士多德的話,就等於懷疑權威,就等於挑戰真理,就等於向信奉亞里士多德的人宣戰。此時的伽利略將會面臨着什麼?(生答)

6、師:是啊,懷疑亞里士多德的話,使伽利略不僅要面臨着人們的嘲諷,還要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壓力,甚至還有生命的危險,但他爲了追求真理,寧願忍受嘲諷、寧願承受壓力、寧願付出生命,那你透過懷疑這個詞,看到了一個怎樣的伽利略? (板書:爲科學獻身的偉大精神、勇於追求真理、不迷信權威)

(三)、研讀“分析過程”,體味“思維之嚴謹”

1、師:咱們繼續,你還覺得伽利略是個怎樣的人?從哪兒讀出來的?師:(出示5:他想:如果這句話是正確的,那麼把兩個鐵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會拖住落得快的,落下來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兩個鐵球看作一個整體,就有11磅重,落下來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快。這樣從一個事實中卻可以得出兩個相反的結論,這怎麼解釋呢?)

2、師:看大屏幕。如果這句話是正確的,這句話指那句話?(幻燈6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4、師:那亞里士多德的觀點也就是(幻燈6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是:鐵球越( 重 ),下落的速度就越( 快 )。或者是球越輕,下落的速度就越慢。

5、師:那現在咱們假設亞里士多德的觀點球越重落得越快是正確的,那麼,現在,我把10磅重的'球和1磅重的球拴在一起,(點幻燈)讓它和10磅重的鐵球同時從同一高處落下,(點幻燈)那拴在一起的兩個鐵球落得快還是慢?認爲落的慢同學舉手。認爲落得快的同學舉手。下面同學們再讀讀這段話,找出你的理由(生再讀這段話)。能說說你們各自的理由嗎?(指名說)能舉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嗎?(師:有道理。點幻燈:快)認爲落得慢的同學說說你們的理由。(適時提問)確實也是這麼回事。(點着幻燈慢。)看來大家都不是胡亂的猜測呀,而是經過了認真的分析呀。同學們,注意了,這兩種結論都是在假設亞里士多德的話是正確的前提下,又做的是同一個實驗,可是卻得出了兩個截然相反的結論,一個快一個慢,這怎麼解釋呢?這用亞里士多德觀點確實解釋不了,於是伽利略纔對他的這句話產生了懷疑。看來,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觀點的質疑,並不是簡單草率的懷疑啊,而是經過縝密的思考得到呀!(板書:縝密的思考)孩子們敢於懷疑固然可貴,但懷疑的基礎是成熟的思考。

(四)抓住“反覆試驗”,感悟“伽利略縝密的思考”(4自然段)

1、師:你還覺得伽利略是個怎樣的人?從哪兒看出來的?

2、(出示:伽利略帶着疑問反覆做了許多次試驗,結果都證明亞里士多德的這句話的確說錯了。)反覆是什麼意思?重複是什麼意思?重複就是和原來一模一樣的做實驗,一點變化也沒有。那伽利略是簡單的重複嗎?他還會怎麼試驗?(生想象答)伽利略就這樣高度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球的重量不同的做了許多次試驗,這就是反覆。透過反覆這個詞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伽利略?(一絲不苟、認真、堅持)對待科學這樣認真、這樣一絲不苟、這樣執着,這就是嚴謹的科學態度啊!(板書:嚴謹的科學態度)那伽利略這樣反覆的做了許多次試驗的結果都是什麼?(出示: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同一高處落下來,總是 ( ),鐵球往下落的( )跟鐵球的( )沒有關係。 )

(五)走進“公開試驗”,領會“伽利略的勇於追求真理”(6自然段)

師:公開試驗後,人們又有什麼反應?(斜塔周圍的人都忍不住驚訝地呼喊起來)

師:當伽利略走下斜塔時,人們又會有什麼反應?請大家展開想象的翅膀,再動筆寫一寫。

幻燈8看大屏幕:當伽利略走下斜塔,人們_____。______說:“_____。”

四、聚焦文旨,品味公開試驗的價值。

1、師:伽利略的公開試驗,讓人們明白了一個道理,是什麼?(生答)

幻燈9出示:

1、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他說的話也不是全對的。

2、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他說的話也不全是對的。

2、師:這兩句話有什麼不同?(生答)

3、師:是啊,伽利略祕密試驗只是證明自己的推想是正確的,而冒着生命危險進行公開試驗,則是爲了讓人們都明白一個事實和道理,那就是,一起讀____。

4、師:大家明白了,你明白了什麼?

5、出示11:現在我們也明白了:______。

6、師:作者寫伽利略做公開試驗的過程只寫了兩個動作,一個是“拿着”,一個是“脫手”。就是這樣的兩個動作完成了科學史上的一項重要的試驗,給塔下的人們,給當時的整個歐洲以巨大的震撼。

師總結:是啊,權威也有錯的時候,實踐纔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伽利略的偉大也就在對權威的尊重而不盲從,對真理追求的勇氣和執着。這也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好,這節課就上到這兒。

五、作業。

1、班級讀書會。課下讀讀《世界上下五千年》這本書,走進並解釋更多的偉人,開班級讀書會。

2、辦班級專刊。寫一寫我最崇拜的科學家的故事,辦一期班級專刊。

3、寫給伽利略的一封信。跨越時空,給伽利略寫一封信,表達敬慕之情。

4、驗證:一個棉球和一個鐵球同時從同一高處落下,結果會是像伽利略說的那樣,同時着地嗎?

【板書設計】25、兩個鐵球同時着地

伽利略 偉大

產生疑問 不迷信權威

科學分析 思維縝密

公開試驗 勇於追求真理

反覆試驗 嚴謹的科學態度

【教學反思】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是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敢於挑戰權威、勇於實踐的好教材。我根據本文重點、難點,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徵,採取了“塊狀教學”。所謂的“塊狀教學”,是相對於“線形教學”而言的。傳統採用的“線形教學”法一般以文章的情節爲主線,以問題爲連接點,以逐段的順序講讀爲基本操作方式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的劣勢在於老師“圈”得過牢,學生學習主動性得不到提高。而“塊狀教學”法則打破了這種常規的教學步驟,它不是簡單地把識字,學詞,分段,學習課文內容分割開或者把課文內容的情節分割成幾大部分來學,而是在課堂上以課文內容爲媒介,實施對“聽,講,讀,寫”四種語文能力的集中培養。我在教《兩個鐵球同時着地》這一課時,也嘗試着使用了“塊狀教學”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直接入題。

2、給出一組關鍵詞,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讓學生讀書思考,用這些詞概括課文主要內容。這組關鍵詞是我精心選擇的有着內在聯繫的詞語,它們提示了文章的關鍵內容,能讓學生化難爲易,不知不覺中走過了總結、概括的過程。

3、然後以“伽利略是個怎樣的人”這個問題統領全文。讓學生默讀寫感受。這部分主要有以下幾個板塊:

第一板塊:品味“人們對亞里士多德信奉之深”,感受“伽利略”懷疑之勇敢。

這一部分的教學重點在於通過字、詞、句的品讀,引導學生讀懂當時的社會環境,感受伽利略面臨的壓力和危險,初步體會伽利略勇於爲科學獻身的偉大精神。我重點抓住了“信奉”和“懷疑”這兩個詞,着力渲染了人們對亞里士多德的信奉之深,來襯托伽利略懷疑之勇敢,從而感受到伽利略勇於爲科學獻身的偉大精神。

第二板塊:研讀“分析過程”,體味“思維之嚴謹”

這部分主要通過對伽利略分析推理部分的理解,感受伽利略並不是膽大妄爲,而是經過縝密思考之後才產生懷疑的。這部分是一個難點,光靠語言的描述很難說清楚,於是,採取了辯論的方式,讓學生先假設亞里士多德的話是正確情況下,猜測把10磅重的鐵球和1磅重的拴在一起,和10磅重的鐵球同時從同一高度落下,誰快誰慢,猜完之後,讓他們到文中去尋找自己的理由,講解時引入生活中的例子進行說明。這樣,引起了學生閱讀的興趣,理由也說得清楚。另外教師又通過課件演示,講解伽利略分析過程,使抽象的思維變得直觀,孩子理解起來容易多了。

第三板塊:抓住“反覆試驗”,感悟“伽利略縝密的思考”

這部分主要抓住“反覆”這個詞,讓學生體會它與重複的不同,從而讓學生充分的體會到伽利略的嚴肅認真,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

第四板塊:聚焦文旨,品味公開試驗的價值

把明理的過程融進了感悟人物品質的教學中,讓學生有一條清晰的閱讀思路。也讓學生明確了伽利略是經過懷疑—分析---事實證明的過程,從而感受到伽利略的伽利略的嚴謹的科學態度以及執着追求真理的精神。

這是我這節課的設計意圖和做法,但理想和現實總會有差距的,在課堂上仍有很多的不足,比如:在渲染亞里士多德在人中心目中至高無上的地位時,用時過多,導致後面的公開試驗的部分沒有充分的時間完成,整節課顯得前鬆後緊。另外,課文讀的不夠,像這樣明理的文章本來就應讓學生在讀中明理,在讀中品人。但由於教學時的緊張,忽略了讀得形式的多樣,讀得層次的遞近,讀得程度的提升,似乎缺少了語文味。另外,統領全文的問題“你覺得伽利略是個怎樣的人”這個問題我也覺有些生硬,但不知如何處理,請各位同行指教。

分享: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學設計 篇四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及其組成的常用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4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基礎上回答“思考.練習”中1、2、3的問題。

5在教師的指導下,能給課文分段,說出段落大意。

6學生能從伽利略敢於大膽懷疑大哲學家的說法,並通過反覆試驗證明自己的懷疑是對的,認識到權威的話往往不全是對的,教育學生學習伽利略破除迷信,獻身科學的精神。

二、重點、難點

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三、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介紹了兩個人物,一個是伽利略,一個是亞里士德,他們是怎樣的人物,按你的瞭解作一個簡單的介紹。(教師補充)

二、讀課文,學習生字,檢查在預習中解讀生字詞的情況。

三、按自然段讀課文,邊讀邊劃出自然段的中心句或重要詞句,再討論概括自然段段意。

四、給課文劃分結構段並概括段落大意

五、總結:全文共六個自然段,是以簡介人物、提出問題、多次試驗到公開驗證,緊緊圍繞兩個鐵球着地的問題展開敘述的,段與段之間聯繫得十分緊密。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埋下伏筆。

1高爾基曾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有沒有人懷疑過這句話?爲什麼?

2引出亞里士多德的一句話。

a有這樣一句話,千百年來從沒有人懷疑過“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b分析這句話:你們懂這句話麼?(想讀就讀)

強調什麼?(速度與重量有關)板書

二、簡介人物,激趣生疑。

1這句話是誰說的?

(簡介亞里士多德:他是兩千多年前希臘的哲學家,同時也是科學家。在生物學、生理學、醫學等方面都有傑出的貢獻。)

2書上是怎樣介紹伽利略的?

(伽利略是17世紀意大利偉大的科學家。他25歲時就已經當上了數學教授。)

三、整體感知,把握主題。

過渡:一位是兩千多年前希臘的哲學家,一位是25歲的數學教授,他們是怎樣聯繫起來的呢?

1快速讀課文,想一想:他們的聯繫主要圍繞一個什麼問題?

2學生說,師總結:兩個鐵球着地(板書)

3加上兩個字就是伽利略的觀點。(同時補充板書)

過渡:誰對誰錯呢?

四、質疑討論,精講研究。

(一)細析亞里士多德的話。

1再次出現亞里士多德的話。(集體讀)

a這是亞里士多德說的話,在當時的情況下人們會對他的話懷疑麼?爲什麼?

b哪些詞最能體現?(當作不容更改的真理、信奉、責備)

“信奉”是什麼意思?(相信的程度深,信仰、崇奉)

“責備”在什麼情況下責備?(在人們懷疑亞里士多德說的話的情況下。)

c讀反問句,讀出責備的語氣。

“你是什麼意思?難道要違揹人類的真理嗎?”

(這個反問句說明人們對亞里士多德信奉的程度。)

2伽利略是怎樣想的?用“———”畫出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的話產生懷疑的句子。

兩個結論,討論後總結(一慢一快)板書

過渡:這兩個結論是自相矛盾的,伽利略多麼地愛動腦筋,不迷信權威,他不僅敢懷疑,還勇敢地進行試驗。

(二)細析伽利略試驗及其結果部分。

1提問:課文中從哪兒到哪兒寫他做試驗的過程?實驗分幾步?

(a自己試驗b公開試驗)板書

2學習伽利略自己做試驗部分。

①自由讀課文,想一想:從這部分中你知道伽利略是怎樣對待自己的試驗?結果如何?

②提問:

a、從哪些詞語中看出伽利略對試驗認真的科學態度?

(反覆、許多次)

他爲什麼這樣做?

(因爲他面對的是亞里士多德,他不能馬馬虎虎。)

b、從結果“都”、“的確”、“總是”三個詞可以看出什麼?

(可以看出亞里士多德說的這句話是錯的。)

c、伽利略慎重地作出什麼結論?

(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着地,鐵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鐵球的輕重沒有關係。)

這句話正好與亞里士多德的話相反。把“速度與重量有關”劃掉。

④從這段中,你還知道什麼?

(伽利略要在比薩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開的試驗。)

⑤過渡:這樣的宣佈是需要有多大的勇氣啊!因爲等於公開向人們心中的亞里士多德挑戰。

3學習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實驗部分:

①出示比薩斜塔的照片。

師述:比薩斜塔在意大利比薩城內,塔共8層,建到第三層時,地基開始傾斜,該塔由於“斜而不塌”名聲遠揚,1590年,伽利略在塔上做公開試驗,該塔名聲更大。

公開試驗的消息一傳開,前來看試驗的人很多,人們是怎樣議論的?

②找出書上描寫人們議論的句子。(人們來的目的,人們的態度)

集體讀,個別讀。(讀出人們對伽利略責備、嘲諷、譏笑、奚落的語氣)

③面對人們的責備、嘲諷、譏笑、奚落,伽利略懷着必勝的信心登上了比薩斜塔,結果如何呢?請看:

(演示兩個鐵球同時着地)

④面對這樣的結果,人們表現怎樣?(驚訝)爲什麼?

(因爲,人們信奉亞里士多德,把他的話當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而伽利略的結果出乎人們的意料之外。)

⑤人們明白了一個什麼道理?

(亞里士多德的話不全是對的。)

⑥這句話對你有什麼啓發?

(告訴我們,這個人無論他地位多高,學問多大,說的話也不可能是全對的,所做的事都是對的。不能輕易的相信別人。敢於思考,找出名人的錯處。)

總結:在當時的情況下,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突出懷疑是多麼的不易,他勇敢懷疑,打破迷信,獻身科學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板書:(獻身科學、打破迷信)

五、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1伽利略是一位敢於提出疑問的人,同學們要不要學習他的這種精神?

2假如書上有錯,你們敢於提出疑問嗎?

a、出示句子:

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着地。

b、師:這句話就有錯誤,你們誰敢於提出疑問?

做兩個試驗:第一次,將兩個演示的皮球放在同一高度,並同時放下。

第二次,將兩個演示的皮球大的放在高處,小的放在稍低處,再同時放下。

c、得出結論:這句話應該改成——

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同一)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着地。

3再給你們一個機會:開頭,我們說過高爾基的一句話,誰來質疑?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總結全文: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不僅知道了伽利略有不迷信權威,敢於懷疑,獻身科學的精神,同時,我們自己也有了這種意識。希望你們在今後的學習中勇於思考,用認真、嚴謹的態度對待學習。

板書設計:

25、兩個鐵球同時着地

伽利略 亞里士多德

試驗 一慢一快

自己試驗公開試驗 速度與重量有關

打破迷信獻身科學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2、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基礎上回答“思考·練習”中1、2、3的問題。

3、在教師的指導下,能給課文分段,說出段落大意。

4、學生能從伽利略敢於大膽懷疑大哲學家的說法,並通過反覆試驗證明自己的懷疑是對的,認識到權威的話往往不全是對的,教育學生學習伽利略破除迷信,獻身科學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埋下伏筆

1、高爾基曾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有沒有人懷疑過這句話?爲什麼?

2、引出亞里士多德的一句話:

⑴有這樣一句話,千百年來從沒有人懷疑過:

(課件出示)

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⑵分析這句話:你們懂這句話麼?(想讀就讀)

強調什麼?(速度與重量有關)板書。

二、簡介人物,激趣生疑

1、這句話是誰說的?

簡介亞里士多德:他是兩千多年前希臘的哲學家,同時也是科學家。在生物學、生理學、醫學等方面都有傑出的貢獻。

2、書上是怎樣介紹伽利略的?

伽利略是17世紀意大利偉大的科學家。他25歲時就已經當上了數學教授。

三、整體感知,把握主題

過渡:一位是兩千多年前希臘的哲學家,一位是25歲的數學教授,他們是怎樣聯繫起來的呢?

1、快速讀課文,想一想:

他們的聯繫主要圍繞一個什麼問題?

2、學生說,師總結:

兩個鐵球____着地(板書)

3、加上兩個字就是伽利略的觀點。(同時補充板書)

過渡:誰對誰錯呢?

四、質疑討論,精講研究

細析亞里士多德的話:

1、再次出現亞里士多德的話:(集體讀)

⑴這是亞里士多德說的話,在當時的情況下人們會對他的話懷疑麼?爲什麼?

⑵哪些詞最能體現?(當作不容更改的真理、信奉、責備)

“信奉”是什麼意思?(相信的程度深,信仰、崇奉)

“責備”在什麼情況下責備?(在人們懷疑亞里士多德說的話的情況下。)

⑶讀兩個反問句,讀出責備的語氣:

“你是什麼意思?難道要違揹人類的真理嗎?”

(兩個反問句說明人們對亞里士多德信奉的程度。)

2、伽利略是怎樣想的?用橫線畫出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的話產生懷疑的句子。

大屏幕出現:兩個結論,討論後總結(一慢一快)板書。

過渡:這兩個結論是自相矛盾的,伽利略多麼地愛動腦筋,不迷信權威,他不僅敢懷疑,還勇敢地進行試驗。

3、細析伽利略試驗及其結果部分:

⑴提問:

課文中從哪兒到哪兒寫他做試驗的過程?實驗分幾步?(a、自己試驗;b、公開試驗)板書。

⑵學習伽利略自己做試驗部分:

①自由讀課文,想一想:

從這部分中你知道伽利略是怎樣對待自己的試驗?結果如何?

②大屏幕出示填空題,學生邊報邊填空。

③提問:

A、從哪些詞語中看出伽利略對試驗認真的科學態度?(反覆、許多次)他爲什麼這樣做?(因爲他面對的是亞里士多德,他不能馬馬虎虎。)

B、從結果“都”、“的確”、“總是”三個詞可以看出什麼?

(可以看出亞里士多德說的這句話是錯的。)

C、伽利略慎重地作出什麼結論?

(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着地,鐵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鐵球的輕重沒有關係。)

這句話正好與亞里士多德的話相反。把“速度與重量有關”劃掉。

④從這段中,你還知道什麼?

(伽利略要在比薩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開的試驗。)

⑤過渡:這樣的宣佈是需要有多大的勇氣啊!因爲等於公開向人們心中的亞里士多德挑戰。

⑶學習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實驗部分:

①屏幕出現比薩斜塔的照片:

師述:比薩斜塔在意大利比薩城內,塌共8層,建到第三層時,地基開始傾斜,該塔由於“斜而不塌”名聲遠揚,1590年,伽利略在塔上做公開試驗,該塔名聲更大。公開試驗的消息一傳開,前來看試驗的人很多,人們是怎樣議論的?

②找出書上描寫人們議論的句子:

(人們來的目的,人們的態度)

集體讀,個別讀。(讀出人們對伽利略責備、嘲諷、譏笑、奚落的語氣)

③面對人們的責備、嘲諷、譏笑、奚落,伽利略懷着必勝的信心登上了比薩斜塔,結果如何呢?請看:

(動畫演示兩個鐵球同時着地)

④面對這樣的結果,人們表現怎樣?(驚訝)爲什麼?

(因爲,人們信奉亞里士多德,把他的話當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而伽利略的結果出乎人們的意料之外。)

⑤人們明白了一個什麼道理?

(亞里士多德的話不全是對的。)

⑥這句話對你有什麼啓發?

(告訴我們,這個人無論他地位多高,學問多大,說的話也不可能是全對的,所做的事都是對的。不能輕易的相信別人。敢於思考,找出名人的錯處。)

總結:在當時的情況下,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突出懷疑是多麼的不易,他勇敢懷疑,打破迷信,獻身科學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板書:(獻身科學、打破迷信)

五、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1、伽利略是一位敢於提出疑問的人,同學們要不要學習他的這種精神?(要)

2、假如書上有錯,你們敢於提出疑問嗎?

⑴出示句子:

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着地。

⑵師:這句話就有錯誤,你們誰敢於提出疑問?

做兩個試驗:

第一次,將兩個演示的皮球放在同一高度,並同時放下。

第二次,將兩個演示的皮球大的放在高處,小的放在稍低處,再同時放下。

⑶得出結論:

這句話應該改成──

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同一)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着地。

3、再給你們一個機會:開頭,我們說過高爾基的一句話,誰來質疑?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總結全文: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不僅知道了伽利略有不迷信權威,敢於懷疑,獻身科學的精神,同時,我們自己也有了這種意識。希望你們在今後的學習中勇於思考,用認真、嚴謹的態度對待學習。

【板書設計】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

一慢一快

伽利略 試驗 亞里士多德

速度與重量有關

自己試驗 公開試驗

打破迷信 獻身科學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案 篇六

一、教學目的和要求:

1、理解伽利略追求真理的過程:懷疑—實驗—公開驗證。

2、體會伽利略敢於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求實的科學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

1、體會伽利略敢於追求真理的勇氣。

2、理解伽利略懷疑思考的過程。

三、教學過程:

(一)讀題導入:

今天這堂課,李老師要同同學們一起感受伽利略的偉大試驗《兩個鐵球同時着地》(齊讀)

(二)自讀自悟:

1、出示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1)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邊讀邊思考,說說你的感受

2)交流體會

3)小結:

同學們用自己的方法閱讀了、思考了,還說了自己初步的感受體會,真好。我們閱讀文章就要像這樣邊讀邊聯繫上下文抓住關鍵詞語思考、體會,這樣,我們讀書纔會有所得,你們說對嗎?

2、出示斜塔圖片:

1)認識這座斜塔嗎?這就是世界著名的“斜而不塌”的比薩斜塔,1590年,伽利略就是在這座斜塔上做了著名的“兩個鐵球同時着地”的實驗。如果條件允許,同學們,你們誰有勇氣像當年的伽利略一樣,也在這座高塔上做做這個實驗?

2)這麼多人有勇氣,老師真高興,但是,老師告訴大家,僅僅有勇氣是不夠的

3)出示: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

a)指名讀

b)所以老師想再請同學們仔細讀讀書,看看在做公開試驗前,伽利略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一邊讀一邊思考,第三四自然段,看看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

c)生提不明白之處,師出示伽利略的思考過程,生自由讀這部分,邊讀邊想,還可以用筆作個圖示以幫助自己理解。

d)生說、師說(課件演示)

e)師引讀第四自然段

3、創設情境,自主閱讀

1)激動人心的這一天終於來了,當伽利略出現在比薩斜塔下,比薩城的居民們會怎麼說怎麼做?面對這些議論,伽利略又會怎麼做?

大家可以同桌一起研究,也可以離開座位找自己的合作伙伴,共同探討(自讀課文第五六自然段)

2)學生讀書、交流

3)剛纔,老師但到同學們討論得非常激烈,心裏癢癢的,真想來到比薩斜塔下,聽聽伽利略和比薩居民們的對話,親自感受伽利略地堅持真理的勇氣和認真求實的科學態度,誰願意來做伽利略?

4)現在,年輕的數學教授伽利略先生已經來到大家面前,一會兒,他將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試驗,現在,觀衆們,你們想對他說什麼?

5)生生對話

6)生表演(點擊課件,是範讀第六自然段的一部分)

7)當伽利略順利地做完試驗,走下斜塔時,人們紛紛圍攏過來。觀衆們,現在你們想說什麼?

8)可適當初,你們是這麼說的嗎?(出示課文第二自然段)

9)現在,你們明白了什麼?

4、拓展延伸,聯繫實際:

是的,伽利略這位年輕的科學家表現出來的追求真理的精神和不迷信權威的獨立人格,真讓人歎服。

同學們有沒有讀過類似追求真理的小故事呢?

我們小朋友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事例呢?

(聯繫材料:《動手做做看》)

5、尾聲:

正如《伽利略傳》的作者布萊希特說的那樣“真理是時間的孩子,不是權威的孩子”(出示),這些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都應該留在同學們人生的長河中。

6、老師建議:

創作一條格言勉勵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