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搭石教學設計 搭石說課稿

搭石教學設計 搭石說課稿

《搭石》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人教版第七冊《21 搭石》

二、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山洪暴發、間隔、懶惰、清波漾漾、理所當然”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從中受到感染和薰陶。

3、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平凡的事物讓我們感受到美的。

四、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這就是作者劉章爺爺的家鄉,那裏有連綿起伏的羣山,有鬱鬱蔥蔥的樹木,還有一條清澈見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每每回憶起家鄉,作者覺得最美的還是家鄉的搭石。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第21課《搭石》(板書課題)。質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遇到不好讀的詞語或句子就多讀幾遍,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把課文讀通順。

2、反饋字詞:

譴責 懶惰 協調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綽綽 溪水猛漲 脫鞋綰褲 理所當然 倆人

(1)理解“譴責”的意思。

(2)通過理解“脫鞋綰褲”的意思,理解搭石對於家鄉人的重要性。

(3)理解“人影綽綽”中“綽”的意思。

3、指名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理清課文思路)

(三)再讀課文,深入體驗:

1、再讀第一段,你能不能試着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到底什麼是搭石呢?

2、搭石在我們的眼裏是那麼平凡,但在作者的眼裏卻是那麼美,他覺得,搭石——(引讀)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3、那你覺得搭石這處風景美在哪兒呢?默讀課文第2、3自然段,找一找,畫一畫,想象着那是怎樣的畫面,批註你的感受,再讀一讀。

4、交流彙報:

(1)第二段:“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樣……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①想象:這上了點年歲的人可能會怎麼想?

②追問:你不是急着趕路嗎?

③小結:原來家鄉人心裏想的是別人啊!(有感情的朗讀)

(2)第三段:“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①讓我們也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羣中吧!

②協調有序:我們合作讀文,體會“協調有序”(配樂朗讀)

③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同學們,剛纔走搭石的時候,你都彷彿看到了什麼?

這就是課文中所說的——清波漾漾、人影綽綽

④能通過朗讀把我們帶入到這麼美妙的畫卷中嗎?(配樂齊讀)

(四)總結:

是呀,這小小的搭石上有音樂美、畫面美,更有家鄉人們的心靈美,難怪作者說這搭石構成了——家鄉的……

那麼,搭石上還有哪些美呢?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

《搭石》說課稿

《搭石》是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的第二十一課課文。全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裏行間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爲他人着想的傳統美德如“搭石”一般於默默無聞中凸現。選編本課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從鄉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體會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學習作者從不起眼的事物中發現美、感受美。針對選編意圖和我班實際情況,我確定了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在讀中感悟鄉親們無私奉獻、一心爲他人着想的精神。

2、學習作者善於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從鄉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場景中,體會到心靈之美。

2、學習作者從不起眼的事物中發現美、感受美的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而學生閱讀能力只有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才能得到鍛鍊與提高。”結合本課教材特點,我在教學中以學生自讀自悟爲基礎,注重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驗、感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欣賞、昇華。倡導個性閱讀,珍視獨特體驗。

一、以“美”貫穿課堂始終

從本質上講,閱讀教學就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情感交流、心靈溝通的過程。因此教學不能停留在理解內容的層面上,而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搭石》一文截取了農村生活非常平凡的鏡頭,但平凡中透出深意,樸素中閃爍着美好的思想,這正爲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提供了想象的空間。開始就讓學生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出描寫搭石美的句子,再投下引子“請大家靜靜地默讀2~4自然段,用波浪線劃出家鄉的人們走搭石的相關語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樣的畫面。”以“美”爲切入點,帶着學生走進了小村莊,開始感受“搭石”,欣賞“搭石”,尋找美的畫面:

急着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滿意才肯離去;

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致,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

如果兩個人同時過溪,招手禮讓,閒話家常;

要是誰偶遇老人,蹲身下伏,揹負過溪;……

……

讓學生從鄉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體會到其中的人性美,品味由“搭石”引發的感人的場景;感受鄉親們純樸、美好的情感,體會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帶來的溫暖和快樂,並使學生從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美。

二、積極創設情境,感受由“搭石”所蘊含的美

爲了讓人物形象在腦際豐富起來,爲了讓學生對“搭石”也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在教學中,我們運用多種手段。如在讓學生體驗“調整搭石”畫面時,我創設了這樣的情境:當老人急着趕路,卻發現搭石不穩時,他會怎麼想呢?出示句式:

1、當上了點年歲的人,踩到了不穩的搭石,他不由停下匆匆的腳步,心想:()。他不僅這樣地想着,還這樣地做着。

2、他先(),接着(),然後()直到滿意才離去。又如在感受“協調美”中,我讓一組的學生開小火車讀“擡起腳來”,“緊跟上去”語速一次比一次快。讓學生通過朗讀體會“協調有序”再如體驗“敬老美”中,我讓一名學生上臺來做一做年輕人。過了小溪後問他“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謝嗎?”“爲什麼”又引導學生說,“這個老人年輕時肯定也……”“這個年輕人老了以後,肯定有……”這樣設計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課文的內容,使學生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總之,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旨在體現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但由於自己的水平有限,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着很多不足之處,請在座的各位老師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