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六年級語文上冊《伯牙絕弦》教案【精品多篇】

六年級語文上冊《伯牙絕弦》教案【精品多篇】

《伯牙絕弦》教案 篇一

伯牙絕弦

教學目標

1、

2、

3、

4、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瞭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特點和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能根據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音樂的魅力。教學重點

讓學生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背誦積累。教學難點

體會伯牙和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揭題導入

同學們,今天你們能夠坐在這裏展示才華,我想你們班的素質一定非同凡響,老師先爲你們做個小測試,看看你們當中的誰將來有可能成爲文學家。我們知道中國的語言文字最有情味,從文字中,我們能讀出顏色、聲音、畫面、情節,甚至能讀出味道來。我給你一個詞,你能讀出什麼呢?請注意看——“徐徐清風”(你展現的畫面真迷人,讓我們感到了清風的柔美。你將來肯定是一名出色的文學家,)“皎皎明月”(你的確讓我們看到了白玉盤似的明月。)(你能通過想象,讀出文字中的情節,你很有創作的天賦。)——“裊裊炊煙”(繼續努力,你有望成爲文學家)(你和文學家有緣,透過你的語言,我們看到了農居生活的閒適,作吸氣狀,我還聞到了噴香的米飯味兒。)“鳥語花香”(你不但讀出了一幅羣鳥齊鳴、百花吐豔的畫面,還帶領我們走進了花的海洋,聞到了花的芬芳。你將來肯定能成爲文學家,)“高山流水”(你很有文學家的潛質,你真棒,你讀出了一幅高山流水圖,靜態的大山、動態的河流相映成趣。)不過,當老師看到“高山流水”這個詞時,我讀出來的是一個流傳千古的動人故事——《伯牙絕弦》,因爲高山流水覓知音就是講的伯牙絕弦的故事。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

二、讀通讀順,感知課文

1、請同學們打開書,自己把課文讀兩遍,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有生字的地方,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第一次讀感覺如何?

生:這些詞語讀起來不順口;

生:難讀……

2、師:短短的五句話但不好讀,不好懂,(我們先來看看生字,開火車讀字組詞。生字認識了,再把課文讀一遍。)讀不好沒關係,跟老師一句一句讀。可以看大屏幕上,老師是怎麼停頓的,(師讀生跟讀,)同學們也畫出停頓符號,自己再讀讀吧,

3、(指生讀)誰能第一個讀給大家聽,(生讀)真是讓我歎爲觀止,第一次讀就這麼正確通順。(一生讀停頓讀得好)了不起,第一讀正確不算,還讀出古文的味道來。同學們,我們也來讀讀,除了讀正確,我們也要讀出古文的韻味來(生齊讀)

三、探究理解,感悟文本

1.師:真是讀得越來越有滋味,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預設: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那“伯牙絕弦”的意思就是?

解決措施:讓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理解,以小組爲單位進行討論。最後由老師給出正確。預設答案:伯牙再也不彈琴了。

預設: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絕弦”?

解決措施:以小組進行討論,然後老師姐和同學們的回答做最後總結。

預設答案: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2.生談讀懂的地方。(提醒學生不要重複別人的話,認真傾聽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品質。)引導學生說說每句的意思。

3.師:同學們的自學能力很強,但是學習文言文,很重要的一點是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你發現這個字了嗎?

師:這個“善”字在文中出現了幾次?(4次。)

意思一樣嗎?

預設:前面的兩個“善”是什麼意思?喜歡,善於。後面的兩個“善”可以怎麼說?

解決措施:同上。

預設答案::啊!好啊!

(一)細品文本。

1、請看“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何以見得?

2、生找有關句子,師出示句子,生理解。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3、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你彷彿看到了什麼?(生自由說)(想像力真豐富。)我看到了一座高山。我看到了巍峨的山峯。(你真會用詞)我看到了雄偉的泰山(在你的描述下,我也看到了,謝謝你!)……這麼多的畫面,古人僅用一個峨字就表現出來了。看來古人講話真是簡約而不簡單呀。用你們的朗讀表現泰山的巍峨吧!師引讀這句。

細心學生髮現另外一個語氣詞了嗎?(兮,請生讀)爲什麼一個句子連用兩個語氣詞?生:因爲鍾子期強烈感受到伯牙琴聲中泰山的巍峨。是呀,如此動聽的琴聲,子期就這樣讚歎。生讀。

同學們在字裏行間中體會到了子期的善聽?那麼,這個句子你能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嗎?(出示第二個句子: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師:你的江河讀的特別突出,能說說原因嗎?生:江河跟上面泰山一樣,也是讚美。(生再讀)

師:聽出了江河的浩蕩之情。(抽生)你那洋洋兮也讀的特別好,能說說原因嗎?生:江河都是很長呢。志在流水是伯牙心裏想着,鍾子期把他聽出來了。(生再讀)

師:聽的出你是在真心誠意地讚美伯牙,還有誰來讚美伯牙?指生讀。

那同學們想想伯牙只是在用琴聲表現泰山的高大和江河的寬廣嗎?(指名答)想想人寫詩爲了什麼?

師:古人也常以琴言志,將自己的心聲、志向融入琴聲中。他表現高山就是訴說自己的志向有高山般遠大,表現江河就是說自己擁有江河般的胸懷。伯牙是在用琴聲表達自己浩浩然的鴻鵠之志和坦蕩蕩的君子情懷。明白了這些,你們再來讀讀這兩句話吧。

4、師:既然伯牙是個著名的音樂家,他的琴聲肯定不止是高山流水,同學們想一想,還會表現什麼呢?生:猜想。(你想像的真美呀!)現在你們就是子期,也來寫上幾句,贊贊伯牙吧!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

生答:“善哉,善哉,徐徐兮若清風。(好極了)

5、師: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善哉,皎皎兮若明月。……(好皎潔的月色呀!)當伯牙鼓琴志在楊柳,-------善哉,依依兮若楊柳!(是那麼的柔美)當伯牙鼓琴志在芳草------善哉,萋萋乎若芳草!小結:好一個善鼓琴的伯牙,好一個善聽的子期!是呀,高山也罷,流水也罷,悲傷也罷,開懷也罷,真所謂,

伯牙所念——生:鍾子期必得之。(板書:所念、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這就叫——知音!板書:知音

6、師:其實伯牙當時是楚國著名的宮廷樂師,名滿天下,他爲什麼偏偏視鍾子期爲知音?(生答)

老師給你們講個故事吧:伯牙在楚國做宮廷樂師。一天,楚王君臣飲宴,請伯牙彈琴助興。伯牙彈了他的成名大作《水仙操》。他彈得非常投入,把琴曲所描寫的紅日、雲霞、山林、海浪,以及風、雨、雷、電等變幻多端的海上風光表現得淋漓盡致。但他沒有想到,就是這樣一首優秀的樂曲,卻不能引起楚王君臣的絲毫興趣。楚王聽了這首樂曲連連搖頭說:“太嘈雜了,換首別的彈彈吧!”伯牙只好改弦更張,換了一首《高山流水》。這時,楚王君臣已經喝得酩酊大醉,甚至有些人在琴聲中已昏昏睡着了。伯牙又氣憤又傷心,在這所謂的上流社會裏,藝術竟然遭到如此的踐踏。他心中產生了疑問——天底下究竟有沒有知音?是呀,雖然聽者無數,但無人真正聽懂他的琴聲,可以想象,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時,沒有人能向子期那樣贊曰——

當他鼓琴志在流水時,沒人贊曰——

所以他一個人來到山澗排遣內心的寂寞和孤獨,他萬萬沒有想到,此時、此地、此人——鍾子期,卻能聽懂他的琴聲。

伯牙苦苦尋覓的知音找到了,此時他的心情如何?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他最想對子期說什麼?(引導學生說文言文。)知我者,子期也。

師:是啊,知音相遇,是心靈的交融,讓我們讀課文的前4句,感受他們久逢知音的快樂與激動吧。學生齊讀前四句。

7、過渡:同學們的朗讀讓我看到了這就是真正的知音。可是世事難料,第二年春天,當伯牙帶着這份歡樂與激動再與子期相約時,得到的卻是子期不幸染病而亡的噩耗。出示,指名讀:“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生理解句子。你讀懂了什麼?

8、預設:子期死了,這對伯牙來說意味着什麼?

解決措施:通過對這篇文言文的學習,是同學們對伯牙和子期之間的友誼有了較深的理解,再讓同學們通過閱讀交流並討論的方式來解答一下這個問題,最後由老師做補充說明。預設答案:意味着他的音樂再也無人能理解,他的志向再也無人能明白。意味着他要回到以前孤獨寂寞的日子中了,他不堪承受這種痛苦,所以最後以一種極端的方式表現了出來:出示句子: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五、課外拓展

子期一死,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無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曲動人的樂曲又彈給何人聽?於是伯牙就扯斷琴絃,把琴箱摔向祭臺,吟誦着爲子期寫的輓歌(幻燈出示,伴着音樂師讀)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爲君死!師:他用這種“爲知己者死”的方式悼念知音,讓我們帶着伯牙深深地傷痛和悲愴讀最後一句。(指導學生讀出悲痛、悲愴的氣概。)

六、背誦課文

《伯牙絕弦》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見真摯的友情。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學生能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2.難點: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教學準備

《高山流水》的樂曲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揭題導入

師:我們來做一個文字遊戲,老師說一個楊柳依依,你們也說幾個這樣的詞。引導學生說詞。老師再說幾個這樣的詞。課件出示:清風徐徐楊柳依依明月皎皎炊煙裊裊流水淙淙芳草萋萋霞光灼灼春雨綿綿這些詞都是描寫什麼的?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這些都是美麗的自然景物。

師:平時如果有意識地積累這些詞語,對寫作一定有幫助。

有一個故事千古流傳,令人吟誦至今,它記載啦兩個好朋友之間深厚的情誼,它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絕弦》。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

2.生再讀課文,根據自己對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頓恰當。

3.指名讀,學生評議,在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讀好文言文的節奏。

4.師範讀,齊讀,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讀流暢。

指導: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伯牙謂/世/再無知音

三、讀懂課文內容

1.師:這是一個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鍾子期,課文記敘啦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學習文言文有哪些方法?(藉助課後的註釋;聯繫上下文理解;通過平時學習古詩知道學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學會用自己的話讀懂課文的意思)

2.學生自學,弄懂課文的意思。

3.通過自學,你讀懂啦什麼?(伯牙和鍾子期互爲知音)

4.你從哪裏看出伯牙和鍾子期互爲知音?(在生與生的交流中,教師作點撥、指導,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的意思,並繼續強化、總結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學生感情朗讀此句。

引導理解知己:好一個善聽的子期,好一個善彈的伯牙。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在遇到鍾子期前,他會缺少讚美嗎?別人對他的讚美是什麼樣的?爲什麼偏偏視鍾子期爲知音?

(表面的。膚淺的。因爲其他人聽不懂,而鍾子期能聽懂他的琴聲,最能明白伯牙內心深處的表白。.。.。.)

說話練習:如果你是伯牙,當聽不到子期的讚美時,你的心情會是怎樣的?

(失望、寂寞、憂慮、渴望。.。.。.)

後來,當你終於遇到啦子期,你的心情怎樣的?

(快樂、激動、充滿希望、欣慰。.。.。.)

5.當我們深入課文的時候,會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讀讀課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讀懂啦,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學生再一次自由朗讀後交流。

出示課件: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這句話告訴我們什麼?這個善字在文中出現啦幾次?意思一樣嗎?

質疑:前面的兩個善是什麼意思?後面的兩個善可以怎麼說?

(好啊!)

師:相當與現代的什麼?用現代的表達方式除啦說好啊還可以怎麼說?

(真棒啊!啦不起!真厲害!。.。.。.)總結:由此可以看這裏的善哉表示讚歎。

齊讀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老師讚歎善哉,理解善哉表讚歎的意思。

理解知己的含義:學到此時,我們能理解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的含義啦嗎?(他們之間心息相通,是知音。)

四、品味知音之情

1.伯牙琴藝高操,所奏樂曲悠揚動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讚歎?指導讀鍾子期讚歎的語句。

2.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聲不僅能表現高山流水,還能讓具有很高音樂鑑賞能力的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場景。想象一下,伯牙的琴聲還表現啦哪些動人的場景呢?引導學生想象:皎皎明月、徐徐清風、裊裊炊煙、瀟瀟春雨等。

3.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拓展和運用:假如現在你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通過伯牙的琴聲,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風啦嗎?於是你怎麼讚歎?(善哉,徐徐兮若清風!)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通過伯牙的琴聲,你看見那皎皎的明月啦嗎?你將如何讚歎?(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4.一起想象這樣一幅畫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聽琴,當伯牙鼓琴志在楊柳、志在春雨、志在雲霧、志在炊煙。.。.。.子期會怎樣讚歎?引導學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說句子。

5.這正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贊之,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這就叫──知音。而不論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還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風,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這就是真正的知音!

6.感情誦讀2──4句。

7.而伯牙在楚國是著名的彈琴高手,他能通過樂曲表達自己豐富的情感。當他一次次將自己的情感融入琴聲中,彈奏出一首首美妙的樂曲時,你想,他渴望得到什麼?(可能是稱讚)周圍的人會怎麼稱讚呢?(琴藝高超、琴藝爐火純青)

8.這些讚美之聲聽多啦也不過如此,如果你是伯牙,你還渴望什麼?(渴望有一個懂自己音樂的人)當聽到子期對自己心意的領會,他的心裏會想些什麼呢?或會對子期說些什麼呢?

9.從那以後,伯牙、子期形影不離,一個善鼓琴,一個善聽,他們共同交流着對音樂的理解。再讀課文1──4句,感受知音歡聚的融洽與歡樂。

10.無奈世事難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生不復鼓。學生讀。

師:這句話僅僅是講伯牙終身不彈琴嗎?他向世人宣告啦什麼?你如何理解伯牙當時的心情?

引導學生感悟:這世上再也沒有知音,再彈也沒有意思啦。

(子期死啦,伯牙又要回到過去沒有知音、無人理解的日子,他不能忍受無人傾訴的痛苦,無邊的孤獨寂寞,最後以一種極端的方式表現啦出來;伯牙用絕弦的方式表達對子期的思念。)

11.當你理解啦伯牙此時的心情,請再讀這句話。

12.帶着自己的感受再次誦讀課文。

五、深悟知音

1.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這一本書裏,用生動的筆觸描述啦這個動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經寫下啦一首短歌,來追悼自己的知音鍾子期。出示詩歌學生讀: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爲君死!

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無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啦,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彈給何人聽?只有這一段動人的故事千古流傳!生再次感情朗讀課文。

3.人們根據這個動人的故事,編寫啦一首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播放樂曲,學生欣賞)伴着那一曲動人的《高山流水》再讀讀這個故事。(學生再讀課文,試着背誦)

《伯牙絕弦》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讀懂課文:藉助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讀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

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讀好課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

4、背誦課文: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激發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詞句的意思,讀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體會文言文所表達出的音樂藝術的魅力。

【教學難點】

體會伯牙爲紀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絕弦的情感。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前談話:

1、我們來做一個文字遊戲,老師說一個詞語“皚皚白雪”,你們根據這個詞語的結構來繼續說像這樣的詞語。(AABC)

2、出示課件1:皎皎明月、徐徐清風、裊裊炊煙、瀟瀟春雨、萋萋芳草、······

3、這些詞語都是描寫什麼的?(美麗的景物)平時如果我們多加積累這些詞語,對我們的寫作一定有很大的幫助。

課文導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音樂嗎?

2、音樂的魅力就在於那些美妙的音符,能給我們帶來無盡的享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和音樂有關的文章。因爲音樂,使兩個陌生人成爲摯友,結下了深厚的感情。是什麼樣的音樂這般神奇呢?請欣賞古箏曲《高山流水》。出示課件2:播放《高山流水》

3、悠揚的古箏曲彷彿把我們帶入了時光隧道,我們彷彿來到了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我們在高山流水間,尋着琴聲,見到了這首曲子的演奏者,楚國琴師俞伯牙。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俞伯牙和他的朋友鍾子期的故事。板書課題:伯牙絕弦。出示課件3:25、《伯牙絕弦》

二、熟讀課文

1、這是一篇文言文,同學們先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課文,讀不通的地方,可以反覆讀幾遍。指導讀音。同學們讀得都非常好,但是有些地方還有所欠缺。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在五年級時學的一篇文言文《楊氏之子》嗎?還記得那篇課文是怎樣讀的嗎?老師起頭,學生接。讀《楊氏之子》。出示課件4:《楊氏之子》的朗讀節奏。

2、現在誰來試着用這樣的方法讀一讀課文?他讀得怎麼樣?學生自由讀課文。

a) 現在我們一起來配合音樂讀課文。出示課件:《伯牙絕弦》的朗讀節奏。

解題。出示課件伯牙絕弦》是什麼意思?

三、品讀感悟

1、同學們讀得很好,老師想說,善哉,善哉是什麼意思呢?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有些句子在讀的過程中我們已經理解了,但可能還會有不準確的地方,老師現在就教大家一種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替換法。也就是根據課文下面的註釋,吧課文中的生字詞替換成易懂的詞語。例如課文註釋

2:“鼓”理解爲“彈”,那麼第一個句子我們就理解爲伯牙善彈琴。

2、現在請同學們根據老師教的方法理解課文,可以分組學習,也可以同桌間相互討論。老師巡視指導。

a) 看看我們學習的成果怎麼樣,現在我來問問同學們。

b) 單句提問,學生回答。

c) 現在我來看看哪組同學理解得最準確,說得。誰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d) 這則故事雖然很短,只有77字,但卻是流傳了兩千多年的經典文章。他給我們提供了交朋友的標準,究竟文章的魅力何在,讓我們來細細品讀。

e) 出示課件11:反覆朗讀,思考問題。文章哪些地方可以體現鍾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f) 出示課件12、13,通過這幾個句子,我們對伯牙善彈琴,鍾子期善聽琴有了更深的瞭解,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鍾子期的讚歎和俞伯牙的欣喜,更體會到純真友誼的基礎是——理解。難怪伯牙會

說: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

g) 出示課件14: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翻譯句子,伯牙所念,可能不只是高山流水,還會有什麼呢?

h) 出示課件15,換位體驗。如果你是子期,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通過伯牙的琴聲,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於是你怎麼讚歎?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聲還會表現哪些動人的情景?你會怎麼讚歎?

i) 學寫古文,伯牙可能會彈到明月。你能仿照課文把句子補充完整嗎?注意幫助學生找到更合理的表達。如:皎皎明月、徐徐清風。

j) 知音相遇,真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讓我們以喜悅的心情在讀讀這些句子。

四、能力訓練

1、我們真爲伯牙找到知音而高興,然而世事難料,相聚的日子總是短暫,故事的結局是悲慘的。

2、出示課件16:伯牙是一個技藝高超的音樂家,生活中應該不缺少別人的讚美,但他因爲鍾子期的死而“絕弦”了,你怎樣看待他的舉動?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你的理解

3、出示課件17: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他在斷絕琴絃的同時也斷絕了什麼?

六年級語文上冊《伯牙絕弦》教案 篇四

一、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變通地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出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

二、教學重點

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三、教學難點

理解知音真意,感受知音文化。

四、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寫出文中主人公的姓名。

2.聽寫詞語“善鼓琴”“善聽”,玩味“善”字。

3.檢查朗讀情況,注意節奏和語速。

(二)初識文意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誰能說一說古文大意?

(三)故事串文

1.教學“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必得之”。

有一年中秋,伯牙出使楚國,船至漢江口卻迎來了風雨天氣,與同在山中避雨的樵夫鍾子期偶遇。倆人越談越投機,於是,伯牙情不自禁地操起瑤琴,鼓起曲來……

(1)指導朗讀好“善哉”。

(2)出示伯牙的資料。

(3)想象伯牙的琴聲中還會表現哪些動人的情景?

(4)理解“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偶遇知音,伯牙不禁驚喜萬分,自己用琴聲表達的心意過去沒人能聽得懂,而子期卻能心領神會。於是,他們暢談了整整一宿呀!

(5)在這樣一個無眠的夜晚,他們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

次日清晨,二人面對青山結拜爲兄弟,因伯牙有要事在身,不得不在漢江口灑淚而別。

(6)此時,他們又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

二人約定來年中秋在此團聚。

(7)指導朗讀

2.教學“子期死……終生不復鼓”。

一年後,伯牙如約來到漢江口,誰知迎接他的卻只有一塊冰冷的墓碑,子期不幸染病身亡。

(1)指導朗讀。

(2)再解課題。

(四)深悟“絕弦”

1.出示“短歌”,再悟絕弦。

2.情境朗讀。

(五)回味“絕弦”

1.背誦。

2.拓展。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 篇五

一、教學目標

1、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爭取背誦課文。

2、能根據課文註釋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體會到知音難覓,珍惜知音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到知音難覓。

三、教學難點

通過反覆朗讀、品味,體會伯牙爲紀念知音而破琴絕弦的情感。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練習導入

1、(課件出示)填空練習(照樣子在下列括號內填入一個疊詞):

巍巍的高山滔滔的江河( )的清風( )的流水

( )的明月( )的白雪( )的春雨

2、全班同學交流,然後一起朗讀一遍上述練習。

3、教師深情描述,引導學生體會語言文字的奇妙:巍巍高山直插雲天,滔滔江水洶涌澎湃,徐徐清風吹面不寒,淙淙流水叮咚歌唱,皎皎明月灑滿清輝,皚皚白雪純潔無瑕,綿綿春雨潤物無聲。這些文字在我們面前展現出了一幅幅多麼美妙的圖畫啊!其實,不止是文字,音樂也會爲我們展示這樣奇妙的景象呢!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課文,所講述的就是一個關於音樂的千古傳誦的感人故事。

4、齊讀課題,正音:弦xián

(二)朗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兩遍。

2、指名試讀,教師相機進行指導:文言文要讀出節奏。

3、教師範讀一遍,學生根據教師的朗讀畫下節奏。

4、全班齊讀一遍,要求讀準字音和節奏。

5、教師指導:文言文不僅要讀出節奏,還要讀出韻味,師再次範讀,引導學生體會文言文朗讀的韻味。

6、全班再次齊讀一遍,嘗試讀出韻味。

(三)理解文意

1、文言文和現代本站不同,往往運用比較少的語言蘊含比較豐富的意思,我們怎麼才能夠讀懂文言文的意思呢?

2、學生談談應該怎樣理解文意。(提示:反覆朗讀;藉助註釋;請教老師或同學;查找工具書等等。)

3、學生運用自己的方法學習課文,理解文意。

4、與自己的同桌說說課文的意思。

5、指名說說意思,教師相機進行引導:

(1)文中出現了四個“善”字,它們的用法相同嗎?有什麼不同?(相機板書:善鼓琴、善聽)

(2)“哉”和“兮”是什麼意思?(教師引導:文言文有一個特點,語氣詞多)這兩個語氣詞分別表達怎樣的語氣?怎樣讀好這種語氣?(引導學生朗讀好這兩種語氣。)

6、師講述故事:俞伯牙是當時時期楚國著名的音樂家,他的琴聲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爲人們交口稱讚,但他仍然時常感到苦悶,因爲沒有人能聽懂他在彈些什麼,他時常獨坐深山老林,一個人彈奏。一天,他正在長江邊上忘情地彈奏時,忽然聽到山中砍柴的樵夫鍾子期由衷地讚歎:“多麼巍峨的高山啊!多麼浩蕩的江河啊!”俞伯牙沒有料到,一個樵夫竟然能聽懂他的琴音,二人至此結爲兄弟。然而鍾子期不幸意外去世,俞伯牙心痛之餘,認爲世上再沒有人能夠聽懂他的琴音,便摔琴謝知音,畢生不再彈琴。

(四)品味課文

1、感悟“知音相遇之喜”

(1)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他以這樣極端的方式表達了對鍾子期的深情厚誼。俗話說,“千金易得,知己難求。”從哪些句子可以知道他們是知音?

A 學生找出相關句子,在書上畫下來。

B 引導學生體會,指導朗讀。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C 拓展訓練:“鍾子期必得之”

伯牙善鼓琴,他的琴聲中一定不只是表現了高山流水,鍾子期也能聽懂嗎?從哪裏可以看出來?

課件出示拓展訓練: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鍾子期曰:“善哉!( )兮若明月!”志在清風,鍾子期曰:“善哉!( )兮若清風!”志在白雪,鍾子期曰:“( )!”

志在細雨,鍾子期曰:“(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板書:所念、必得之)

我心所想,朋友必知曉。這就是知音啊!

(2)體會未遇知音之前的苦悶

伯牙當時已經是非常有名的音樂家了,他的琴聲得到了衆人的交口稱讚,爲什麼他單單把鍾子期當成了知音?其他人的讚美可能是怎樣的?伯牙聽到這樣的讚美心情怎麼樣?他的心中一直渴望着什麼?

(3)體會遇到知音之喜

終於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鍾子期!面對善聽的鐘子期,伯牙又是怎樣的心情呢?(知我者,鍾子期也!)

(4)再次朗讀相關句子,加深體會。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伯牙遇到了鍾子期,心中的那份激動、快樂、欣喜自然是溢於言表,讓我們一起把這種心情朗讀出來吧!齊讀(課件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高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2、感悟“知音離世之悲”

(1)引讀,體會心中之悲

無奈世事難料,鍾子期不幸去世。從此以後,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沒有人會像鍾子期那樣說——當伯牙鼓琴,志在流水,再沒有人像鍾子期那樣說——,當伯牙鼓琴,志在白雪,再沒有人像鍾子期那樣說——高山依舊,江河依舊,可是子期卻再也不見了!伯牙的心中充滿了——

(2)出示馮夢龍在《警世通言》中的短歌,引導體會俞伯牙心中之悲。

沒有了知音,無人理解,伯牙心中充滿了痛苦,他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他的《警世通言》一書中,用生動的筆觸描述了這個感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寫下了一首短歌,來追悼自己的知音。(課件出示這首短歌: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póu)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三尺瑤琴爲君死,此曲終兮不復彈!)請大家懷着伯牙的`痛苦心情一起朗讀一遍。

(3)體會“絕弦”

“三尺瑤琴爲君死,此曲終兮不復彈!”伯牙“破琴絕弦”,他絕的僅僅是他的弦嗎?還絕了他的什麼?

(4)讓我們帶着伯牙的這種心情一起讀讀最後一句。

(五)欣賞樂曲,再讀課文,嘗試背誦

1、人生苦短,知音難求;雲煙萬里,佳話千載。伯牙破琴絕弦,從此不復鼓,只留下了這一段動人的故事千古流傳!(課件出示課文。)

2、後人根據這個動人的故事,編寫了一首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我們一起欣賞。(播放《高山流水》音樂。)

3、伴着這一曲優美動人的樂曲,我們一起再讀讀這個故事。

《伯牙絕弦》教案 篇六

一、教材分析

《伯牙絕弦》一課是人教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藝術的魅力”這一主題下的一篇文言文,全文共5句話,77個字。這篇課文語言精粹,簡潔流暢,適於學生在反覆誦讀中感受古文意蘊,品味文字精妙,享受審美樂趣。

知音相逢,千載其一,伯牙絕弦,蕩氣迴腸。古人與學生雖相隔遙遠,但文字中所傳遞出的真摯情感卻跨越時空,叩擊着我們的心靈,值得我們在讀中體驗、讀中感受、讀中理解。峨峨羣山,仁者之樂,洋洋江河,智者情抒,作爲流傳不衰的文化經典。“高山流水覓知音”所傳遞出的,不僅是摯友間的心心相映,更是一種精神上的共鳴!這就需要我與學生一起,通過語言文字,去觸摸伯牙、子期博大的胸襟、高潔的情懷;通過組合閱讀,感受文化經典在歷史長河中的恆久魅力。

學生在五年級時,對於“文言文”這種“古代書面語”已有了初步感知,也掌握了閱讀文言文的一些方法。但是,由於文言文特有的表達形式,使學生在走進文本、把握情感方面仍具有一定的困難。作爲第二課時教學,就需要通過創設情景,引導學生在誦讀、感悟、對話、拓展中,含英咀華,披文入情,提升語感,感受意蘊。

二、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在自讀自悟中,豐富對文言文的閱讀體驗。

3、通過組合閱讀,形成對“知音”內涵的理解,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

三、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能根據註釋初步瞭解課文大意,觸摸到伯牙、子期的知音之情,藉助課外資料瞭解“高山流水”的文化含義。

教師準備:相應課件,組合文本。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

(二)體會知音情深

1、閱讀《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感受知音深情。

2、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知音深情:

(1)學生自由讀。

(2)創設情境,感受知音深情。

(3)生生合作讀。

3、有感情朗讀課文,理解“知音”內涵。

(1)知志。

出示:

以伯牙之藝,而獨一子期能知其志。──《呂氏春秋》

(2)指導讀出伯牙、子期的志向。

(3)師生對讀,烘托情感:

當伯牙志在高山時,唯有子期會對他說──(生讀)

當伯牙志在流水時,唯有子期會對他說──(生讀)

(4)課文讀到這裏,你們有什麼發現?

(5)再次創設情景引讀,感受生命之交。

師讀:當伯牙“志在高山”時,已聽不到子期說──

生讀: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師讀:當伯牙“志在流水”時,已聽不到──

生讀: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4、讀寫結合。

5、緊扣“絕”字,感受文言文的語言。

(1)交流對 “絕”字的理解。

(2)從“絕”字中發現文言文語言的特點。

(3)再讀課文,感受文言文語言魅力。

(三)組合閱讀,觸摸知音文化

1、出示詩文,表達感受。

2、自讀詩句,積累語言。

3、背誦課文。

《伯牙絕弦》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見真摯的友情。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學生能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2.難點: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師:有一個故事千古流傳,令人吟誦至今,它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伯牙絕弦》。(板書課題)

現在同學們打開書,看看今天學習的文章和以前學習的文章有什麼不同?

生:這是一篇文言文,也叫古文。而我們以前接觸的都是本站。

師:想不想聽老師把這篇文言文讀一遍,同學們想一想它與我們所學的本站有什麼區別?

(師聲情並茂地朗誦課文)

生:節奏不同,韻味不同……

師:同學們真了不得,能聽出它與我們所學本站的不同。我希望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能夠開始喜歡文言文,喜歡文言文特有的味道。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難讀的地方多讀幾次。

2.指名讀文,把文言文讀通,讀順。

三、讀懂課文內容

1.師:現在我們已經把文章讀通讀順了,老師想交給大家一個更艱鉅的任務,根據老師的自學提綱,把這首文言文讀懂了。

(1)自讀文言文,對照註釋自我閱讀。

(2)對照文中出現的疑難字詞利用工具書解決。

(3)試着說每句話的意思,可以小組交流。

(4)不理解的字、詞、句、問題,可以圈出來準備質疑。

2.學生自學,小組交流。弄懂課文的意思。

3.彙報交流。

生1:我讀懂了題目的意思是伯牙再也不彈琴了。

生2:我補充,我認爲這首文言文中最後一句也是對題目的解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它的意思是子期死後,伯牙覺得世界再也沒有知音了,於是把心愛的琴摔壞,弄斷琴絃,以後再也不彈琴了。

生:我讀懂了“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這句話告訴我們伯牙很喜歡彈琴,鍾子期很喜歡聽。

師:這個“善”字在文中出現了幾次?意思一樣嗎?

生:4次。

師:前面的兩個“善”是什麼意思?後面的兩個“善”可以怎麼說?

生:啊!  生2:好啊!

師:相當與現代的什麼?用現代的表達方式除了說“好啊”還可以怎麼說?

生:真棒啊!  生2:了不起!生3:真厲害!……

師:由此可以看出這裏的“善哉”表示讚歎。其他同學讀懂了什麼?

生:我讀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伯牙在鼓琴的時候,心理想着高山,琴聲裏就會出現高山……

生:我覺得伯牙彈琴的技術高超,心中想什麼,就彈出什麼。

生:我讀懂了“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就是說,他們之間心息相通,是知音。

師:好一個善聽的子期,好一個善彈的伯牙。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這就是——知音。

4、剛纔,同學們對這篇文言文的意思有所瞭解。不過我們只是對其中的一句,兩句進行了註解。我們能不能加入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一講。

5、師: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受?

生:我覺得他們之間感情非常深厚。

生:我覺得他們心有靈犀一點通。

生:我覺得他們是真正的知音……

6、質疑:爲什麼伯牙死後會有如此極端的行爲?

三:品味知音之情

(一)相遇相知

1、師:伯牙當時已經是楚國著名的音樂家,在遇到鍾子期之前,他還會缺少讚美嗎?

生:不會!

師:不缺少讚美,那他爲什麼獨獨把子期看作知音?

生:因爲伯牙想到什麼子期都能知道。

生:別人的讚美都是空虛的讚美,並沒有真正的瞭解、懂得伯牙內心深處的感情,沒有聽得懂伯牙彈奏的曲子的韻味,而鍾子期懂了,所以伯牙就把鍾子期視爲知音。

師:你能設想一下別人那些空虛的讚美是怎樣的讚美嗎?

生:別人會說:伯牙,你真厲害!真不愧是我國有名的音樂家!

生:別人的讚美始終是膚淺的,是表面的,根本說不出哪裏好,只是說你好,沒說出哪個地方好。

師:當伯牙聽到那些毫無價值的、沒有意義的、空虛的、膚淺的讚美的時候,他是一種什麼心情?

生:一種很失望的心情!他看到來聽他彈琴的人中沒有一個人真正懂得他琴聲的韻味。

生:他還有一種無奈!因爲他想表達的情緒的高潮部分卻無人能夠聽懂,因此他感到無奈!

師:那時候的伯牙心中一定千萬次地發出一種呼喚,他呼喚什麼?

生:我的知音,你到底在何處啊?

師:然而終於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鍾子期!面對如此善聽的子期,面對這樣難得的知音,俞伯牙的心情又是如何呢?

生:俞伯牙的心中一定是心潮澎湃的!

生:很快樂的,一定要在音樂事業上走得更遠,一定要有成就,是鍾子期帶給他的希望。

生:俞伯牙的心中是十分興奮的,因爲他終於找到了自己的知音。

生:我覺得鍾子期和俞伯牙不僅是音樂上的知音,是生命中的知音。因爲鍾子期能在俞伯牙的琴聲中知道伯牙的心情,十分關心俞伯牙,所以我覺得他們是生命中的知音。

師:這真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而那樣能夠完全瞭解自己的知音,在我們的人生路上,如果能夠遇到,真是太難得了。知音歡聚,一定是一幅非常歡樂、非常融洽的場面,是嗎?現在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段話,請同學們感受知音歡聚的那份融洽與歡樂。

生: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的確,多麼歡樂的相聚,多麼難忘的時光!無奈世事難料,子期不幸染病身亡!

(二)知音之死:

學生讀:“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這是怎樣的痛苦,這是何等的決心!伯牙怎麼就會認爲世再無知音了呢?

生:伯牙認爲鍾子期是他的知音,除了鍾子期沒有人能理解他,所以他就終身不復鼓了。

師:伯牙覺得除了子期再也沒有別人了,是嗎?

生:我覺得他們之間已經建立了一種非常深刻的友誼,子期死後,伯牙就覺得世界上再也沒有人來作他的知音了。

生:因爲只有子期才能聽懂伯牙的心聲,聽懂伯牙心中在想什麼,子期一死,伯牙就覺得世界上再也沒有他的知音了。

生:他在斷絕琴的同時也斷絕了他在音樂道路上輝煌的前程!

師:所有的快樂都隨着子期的離去而化爲泡影!伯牙在斷絕琴絃的同時也斷絕了希望,斷絕了快樂,斷絕了對一切美好事物的追尋!只留下一片無邊無際的寂寞、孤獨,絕望和心灰意冷。當你理解了伯牙此時的心情,你再讀讀這句話。

生:子期死,伯牙謂世無知音,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四、回味絕弦:

1、師:子期死後,伯牙來到子期墓前,曾經寫下了一首短歌,來追悼自己的知音鍾子期。

出示短歌,師範讀: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爲君死!

2、生談體會

3、師:我們感受到了伯牙的傷心無奈,你能用你手中的筆勸勸伯牙嗎?

4、生練筆,彙報交流。

五、小結全文

聽了你們的見解,老師忍不住在想,其實,我們每個人難道不是在苦苦尋覓嗎?有道是“自古知音最難覓”,如果遇到了知音,我們應該珍惜。也許一無所獲,但是事情不在於結果,而在於追求,願你們能從這個故事中感受到人間的溫暖。讓我們再次深情地朗誦課文。

板書:

25.伯牙絕弦

伯牙    善鼓琴   所念

(知音)

鍾子期   善聽   必得之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 篇八

【教學目標】

1、讀通讀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2、理解文章內容,感知文言文的特點,初步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3、創設情景,點撥感悟,理解故事對於我們的啓示。

4、激發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感悟祖國的語言魅力,從而自覺地吸收祖國優秀的傳統的的語言文化。

【教學重點

理解詞句的意思,讀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體會文言文所表達出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教學難點

體會伯牙爲紀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絕弦的情感。

【教學準備

課件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高山流水》錄音和powerpoint。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

課前談話、揭題導入:

同學們,我們來做一個有趣的遊戲,看看將來誰有可能是文學家。我們知道中國的語言文字最有情味,從文字中,我們能讀出顏色、聲音、畫面、情節,甚至能讀出氣味。我給你一個詞,你能讀出什麼呢?請注意看——“鳥語花香”(你和文學家有緣,因爲你讀出了聲音和顏色。你將來肯定是一名出色的文學家,你不但讀出了一幅羣鳥齊鳴、百花吐豔的畫面,還帶領我們走進了花的海洋,聞到了花的芬芳。你將來肯定能成爲文學家,你能通過想象,讀出文字中的情節。)“高山流水”(這個孩子也有文學家的潛質,你能讀出顏色和聲音。你真棒,你讀出了一幅高山流水圖,靜態的大山、動態的河流相映成趣。)不過,當鄒老師看到“高山流水”這個詞時,我讀出來的是一個流傳千古的動人故事——《伯牙絕弦》,因爲高山流水覓知音就是講的伯牙絕弦的故事。(上課!)

一、揭題導入

板書課題,生讀。指導生讀準“弦”。《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還記得我們以前學文言文的方法嗎?生談學習方法。師: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很多,比如反覆誦讀加揣摩,比如聯繫上下文,比如參看書下注釋,比如藉助工具書等等,今天,我們就繼續用老祖宗用了幾千年的,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多讀來品析文言文。

二、初次讀文

1、請同學們朗讀課文3遍,做到字正腔圓。

指名讀,師:他讀得怎麼樣?評議字音準確和發音的清晰。再讀一讀,不但字音要準,每個句子都要讀通順,尤其要注意斷句。

2、指名讀,糾正斷句錯誤的句子。

師:誰來評一評?出示難讀的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師範讀,生再讀。)

師:再把課文讀一讀,讀出古文的意味。

3、生齊讀,要求文從字順。

三、理解課文

過渡:書是越讀越有滋味的,同學們再快速默讀課文,想想你讀懂了什麼?

(一)整體感知:

1、生談讀懂的地方。(提醒學生不要重複別人的話,認真傾聽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品質。)

2、師:同學們的自學能力很強,但是學習文言文,很重要的一點是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你理解這個字的意思嗎?出示“善鼓琴、善聽、善哉”,指名生理解(聯繫上下文來理解,說出誰善鼓琴、誰善聽)。“善哉”用現代的話還可以怎麼說。

師:一個“善”字竟然有着完全不一樣的意思,可見我們的語言文字是需要仔細品味的。

(二)細學課文:

1、“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又何以見得?

2、生找有關句子,師出示句子,生理解。

3、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你彷彿看到了什麼?(生自由說)哪個字表現出了巍峨?他看見的是巍峨的泰山,你又看見了什麼樣的山?你哪個字表現了“高聳入雲”?齊讀。

師:是呀,一個“峨”字竟然表達出來了這麼多的意象,古人講話真是簡約而不簡單。

還有哪一句能說明子期善聽?出示:伯牙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生理解此句。怎樣讀才能讀出江河的寬廣(浩浩蕩蕩)(你抓住了“洋洋”二字來讀出江河的寬廣。

師:聽的出你是在真心誠意地讚美伯牙,那伯牙只是在用琴聲表現泰山的高大和江河的寬廣嗎?(指名答)

師:引導學生理解古人常以琴言志,將自己的心聲、志向融入琴聲中。他表現高山就是訴說自己的志向有高山般遠大,表現江河就是說自己擁有江河般的胸懷。伯牙是在用琴聲表達自己浩浩然的鴻鵠之志和坦蕩蕩的君子情懷。再讀2、3句,體會句子蘊涵的意義。

師:讀着讀着,我眼前就浮現出了一副畫面,你看見了嗎?生想象伯牙鼓琴,鍾子期聆聽的畫面嗎?(什麼時間、什麼地方、怎樣彈、怎樣聽?)

指名說。(師:透過文字展開想象,會讓我們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

4、(不過,這兩句話更能凸現的是子期的善聽,文中並沒有直接寫伯牙的善鼓,你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

生補充伯牙善鼓的資料。

5、師:既然伯牙是個著名的音樂家,他的琴聲肯定不止是高山流水,還會表現什麼呢?

生:猜想。

師追問:這所有的一切,子期明白嗎?子期理解嗎?子期通曉嗎?

6、師:是呀,高山也罷,流水也罷,悲傷也罷,開懷也罷,真所謂,

伯牙所念——

生:鍾子期必得之。(板書:所念、必得之)

師:此話怎解?指導理解這句話,“念”做何解?爲什麼“必得之”?強調“一定”“必定”!

生:當伯牙志在高山,子期必得之且贊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當伯牙志在流水,子期必得之且贊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師:當伯牙志在思念、志在悲傷、志在開懷,子期都能理解,這就是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可見他們不是一般的朋友,是——

生:是知音。(板書:知音)

7、師:伯牙當時是楚國著名的宮廷樂師,名滿天天,他爲什麼偏偏視鍾子期爲知音?(生答)

師補充資料:伯牙在楚國做宮廷樂師。一天,楚王君臣飲宴,請伯牙彈琴助興。伯牙彈了他的成名大作《水仙操》。他彈得非常投入,把琴曲所描寫的紅日、雲霞、山林、海浪,以及風、雨、雷、電等變幻多端的海上風光表現得淋漓盡致。但他沒有想到,就是這樣一首優秀的樂曲,卻不能引起楚王君臣的絲毫興趣。楚王聽了這首樂曲連連搖頭說:“太嘈雜了,換首別的彈彈吧!”伯牙只好改弦更張,換了一首《高山流水》。這時,楚王君臣已經喝得酩酊大醉,甚至有些人在琴聲中已昏昏睡着了。伯牙又氣憤又傷心,在這所謂的上流社會裏,藝術竟然遭到如此的踐踏。他心中產生了疑問——天底下究竟有沒有知音?

是呀,雖然聽者無數,但無人真正聽懂他的琴聲,可以想象,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時,沒有人能向子期那樣贊曰——

當他鼓琴志在流水時,沒人贊曰——

所以他一個人來到山澗排遣內心的寂寞和孤獨,他萬萬沒有想到,此時、此地、此人——鍾子期,卻能聽懂他的琴聲。

伯牙苦苦尋覓的知音找到了,此時他的心情如何?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他最想對子期說什麼?(引導學生說文言文。)

師:是啊,知音相遇,是心靈的交融,讓我們讀課文的前4句,感受他們的快樂。學生齊讀前四句。

8、過渡:同學們的朗讀讓我看到了真正的知音。無奈世事難料,子期不幸身亡。出示句子,指名讀:“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生理解句子。

9、子期死了,這對伯牙來說意味着什麼?

意味着他的音樂再也無人能理解,他的志向再也無人能明白。意味着他要回到以前孤獨寂寞的日子中了,他不堪承受這種痛苦,所以最後以一種極端的方式表現了出來: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在這裏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他在斷絕琴絃的同時也斷絕了什麼?

10、他把自己的快樂、自己的前程都絕斷了,他萬念俱灰,恨不得追隨子期於地下,又哪裏在乎這琴這弦呢?

四、課外拓展

悲痛欲絕的伯牙,在子期墓前,寫下了一首短歌,出示詩歌師讀: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爲君死!

師:他用這種“爲知己者死”方式悼念知音,讓我們帶着伯牙深深地傷痛和悲愴讀最後一句。(指導學生讀出悲痛、悲愴的氣概。)

五、背誦課文

師:從同學們的眼神中,鄒老師看出來,同學們已經被這個故事深深打動了,可全文卻只有短短的77個字,這就是漢語言文字的魅力所在。想背誦這篇感人的文章嗎?

1、生自由背誦。閉上眼睛,想想文章的思路和脈絡,心中默背。

2、試背。放《高山流水》的樂曲。

3、指名背誦。

4、師生一起背。(鄒老師也想背誦了,會背的站起來背,還不太熟的,可以坐着小聲地跟着背。)

師: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的就是高山流水覓知音的典故,人生苦短,知音難求,希望在座的每一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