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華南虎教案精品多篇

華南虎教案精品多篇

教學目標: 篇一

1、過詩歌的學習,鼓勵學生培養追求自由的精神,鄙棄庸俗,保持高尚獨立的人格。

2、培養學生通過鑑別關鍵詞句,理清思路,整體把握的能力。

3、誦讀品味詩歌,瞭解詩歌形象的象徵意義,欣賞詩歌形象。

4、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合作性的學習

《華南虎》課文 篇二

我見到一隻老虎。

我擠在嘰嘰喳喳的人羣中,

隔着兩道鐵柵欄

向籠裏的老虎

張望了許久許久,

但一直沒有瞧見

老虎斑斕的面孔

和火焰似的眼睛。

籠裏的老虎

背對膽怯而絕望的觀衆,

安詳地臥在一個角落,

有人用石塊砸它

有人向它厲聲呵斥

有人還苦苦勸誘

它都一概不理!

又長又粗的尾巴

悠悠地在拂動,

哦,老虎,籠中的老虎,

你是夢見了蒼蒼莽莽的山林嗎?

是屈辱的心靈在抽搐嗎?

還是想用尾巴鞭打那些可憐而可笑的觀衆?

你的健壯的腿

直挺挺地向四方伸開,

我看見你的每個趾爪

全都是破碎的,

凝結着濃濃的鮮血!

你的趾爪

是被人捆綁着

活活地鉸掉的嗎?

還是由於悲憤

你用同樣破碎的牙齒

(聽說你的牙齒是被鋼鋸鋸掉的)

把它們和着熱血咬掉……

我看見鐵籠裏

灰灰的水泥牆壁上

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溝壑

像閃電那般耀眼刺目!

我終於明白……

我羞愧地離開了動物園,

恍惚之中聽見一聲

石破天驚的咆哮,

有一個不羈的靈魂

掠過我的頭頂

騰空而去,

我看見了火焰似的斑紋

和火焰似的眼睛,

還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1973年6月

《華南虎》教案 篇三

第26課《珍珠鳥》教案

教學目標

1、引發學生思考人與動物的關係,激發學生關愛生命、善待生命的情感。

2、品味文章的語言,培養閱讀、鑑賞能力。

3、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展示人和動物之間充滿愛和信賴的理想境界;

提高鑑賞能力。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預習

①    閱讀有關資料,瞭解作者的基本情況;

②熟讀課文,解決生字詞;

③設計有價值的問題。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步驟

一、  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鳥是我們人類的朋友,試想每天的清晨,都被清脆悅耳的鳥鳴聲喚起,一天的開始是多麼的美好!

提出要改變鳥類對人類的現狀——害怕,畏懼,學習本文就可以得到改變這種狀況的啓發

讓學生描述圖片中鳥的外形,並抓住“珍珠似的白點”引出本文題目——珍珠鳥。

二、  分組自學課文,品讀文章

(一)、出示自學要求:

1、自讀課文,掃除生字詞;

2、歸納“我”爲鳥兒做了哪些事?

3、從哪些句子看出鳥兒對“我”有怎樣的反應?

4、“我”從和鳥兒的相處中得到了哪些感受?將相關的語句畫出來。

(二)、組內討論,教師巡視點撥;

(三)、班級交流後,教師明確

①巢  瞅  雛  呷  垂蔓  眼瞼   眸子  流瀉   斑斑駁駁   ②生意蔥蘢②    重新爲它們加工鳥籠;

按時添食加水;

按捺住好奇心不輕易打擾

③    由膽小——漸漸膽大——開始親近我——完全信賴我

④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三、  合作探究,悟讀課文

出示探究問題:

1、“信賴”的內涵上什麼?

(自由、寬容、關愛、真誠……)

2、爲什麼文章在開始部分用單獨一段強調珍珠鳥“怕人”?

3、3、認爲小珍珠鳥的哪些動作、神態最傳神?

只要大鳥在籠裏生氣地叫一聲,它立即飛回籠裏去。”這又像一個淘氣  而又聽話的乖孩子。它“蹦到我的杯子上,伏下頭來喝茶,再偏過臉瞧瞧我的反應”,然後,“放開膽子跑到稿紙上,繞到我的筆尖蹦來蹦去……”它居然也懂得看臉色行事。作者用人性化的眼光看待無知的小鳥,把人對動物的關照之情籠罩全篇。)

4、組內設計有價值的問題。(至少一個)

四、  美讀片段,感受“美好的境界”

讓學生挑選最有感觸的語段,一般爲6——16小節中的片段,教師配樂創設環境。

五、  發揮想象 產生新疑

試想小珍珠鳥長成大珍珠鳥,還會象現在那樣信賴“我”?

爲什麼?這讓你想到了什麼?

要求:聯繫現實生活,人類處境,國際形式等方面的具體情況,最好是時事類的。答案開放。

六、  教師小結

七、  佈置作業:

1、摘抄文中你認爲的精彩語句。

2、試着接觸一種不熟悉的小動物,努力使它成爲你的新朋友,並盡力記錄這一過程。

第27課《斑羚飛渡》教案

一、教學目標:

1複述文章重點內容

2  從斑羚飛渡中得到啓示,探究動物身上折射的可貴品質

3 觀照人性亮點的失落,探究人與自然界其他生物和諧共處的重要性。

二、        教學重點:

探究人與動物的關係,喚醒人性的良知

三、課時安排:兩課時

四 、教學輔助手段:多媒體課件、投影儀

五、教學內容與過程:

第一課時

(一)男女生分別朗讀,圈點重點詞語,正音正字,熟悉課文內容

(二) 整體感悟:

全班分爲幾個小組,每個小組按照文章所示的斑羚飛渡的四個過程——身陷絕境、峯迴路轉、斑羚飛渡、走向深淵,複述文章內容。(學生合作探究,一人主述,其他人補充)(同時展示多媒體直觀畫面的課件,加強形象感知)(指導:複述時要記住主要內容,把握重點,抓住主要動詞來複述)

(三)  問題研究:(學生思考討論發言,教師總結)

1、從彩虹架起的虛幻的橋,到鐮刀頭羊“消失在一片燦爛中”,“彩虹”在課文中出現過多次。“彩虹”有怎樣的意義?

彩虹是虛幻、美麗的。虛幻而美麗的東西,可以給人帶來幻想、希望,讓人陶醉其中,產生精神上的迷戀、依賴。美麗的彩虹和殘酷的現實成爲鮮明的對比,鐮刀頭羊“走向那道絢麗的彩虹”,也是嚮往投身於美好的理想世界吧。

2、山澗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橋,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橋墩架設起來的橋。 (爲什麼說那座橋是“用死亡做橋墩”?)

因爲每一隻獲得新生的斑羚,都是以另一隻的斑羚身體爲跳板完成飛渡的。是這些必死的斑羚組成了新生的橋,所以說是“用死亡做橋墩”。

3.它(鐮刀頭羊)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燦爛中。 (在這句話裏,“燦爛”只是指那一道彎彎的彩虹嗎?)

不只是指那道彩虹,更是象徵鐮刀頭羊行爲和精神的閃光。

4、鐮刀頭羊是這場飛渡的組織者,文中重點寫了它的哪些表現?談談你對鐮刀頭羊的印象。

(設計本題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把握主要情節,從細節描寫入手分析斑羚形象特點。)

文中重點寫了鐮刀頭羊的三次叫聲:第一次,當發現斑羚們陷入絕境時,鐮刀頭羊悲哀地咩了數聲,這是無能爲力的表示;第二次,在一頭母斑羚恍惚走進彩虹的斑斕光帶時,鐮刀頭羊發出“咩”的吼叫,招回母斑羚,同時告訴斑羚羣,它已想出自救辦法,並指揮迅速實施;第三次,在老年斑羚與年輕斑羚兩隊數量懸殊時,鐮刀頭羊悲愴地輕咩一聲,這表示爲了讓更年輕的生命獲救,只能犧牲正當盛年的包括自己在內的同類了。這叫聲既是一聲憂傷的嘆息,也是召喚補充註定死亡隊伍的命令。

鐮刀頭羊的形象:富於智慧,有決斷力,遇事鎮定,臨難從容。勇於自我犧牲,視死如歸。

(四)  佈置作業:

1、從這場動人心魄的斑羚飛渡過程中,你獲得了哪些啓示?

2、課外到圖書館或上網查找資料,再找出一些有關自然界的類似的感人事例或言論、文章等。

3、動物身上所表現出的種種可貴品質在我們人類身上是否也有所體現,試舉例說明。

4、思考在地球上人類和動物將如何和諧相處?人類將怎樣去做才能使我們共同的家園更加美麗和諧?可以上網查找有關資料。

第二課時

1.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羣註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許有個別滑頭的老斑羚會從註定死亡的那撥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撥去,但讓我震驚的是,從頭至尾沒有一隻老斑羚調換位置。 (幻燈片展示)(課本206頁3-6行)

(“從頭至尾沒有一隻老斑羚調換位置”一事爲什麼讓“我”感到震驚?)

“我”是個獵人,參照人類在此種情景下常有臨陣脫逃的表現,所以震驚。

2、從這場動人心魄的斑羚飛渡過程中,你有何感悟?(幻燈片展示圖片)

(提示:可以多角度思考,言之有據就行)

學生小組討論,派代表發言,教師明確總結:

我們可以深切感受到動物身上折射的可貴品質———自我犧牲、視死如歸精神、團隊精神、聰明智慧、大無畏的勇氣、生命的尊嚴、生存權利的渴求、善待生命……

3、是否能再找出一些有關自然界的類似的感人事例或言論、文章等?請講述給同學們聽。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歸納:(幻燈片展示)

a、弱小的螞蟻可以在火球面前滾抱成團,死裏逃生

b、青藏高原藏羚羊面臨毀滅和絕種的危險……

c、《動物世界》的拍攝者金•沃爾哈特曾說過:“所有的動物都有它們的尊嚴,如果我們能得到動物的理解和喜愛,那將是我們人類的榮譽。”

4、動物身上所表現出的種種可貴品質在我們人類身上是否也有所體現,試舉例說明。

學生小組討論,發言,教師總結歸納(幻燈片展示)

a人類在自然災害面前敢於自救和善於自救。(洪水、地震、乾旱……)

b人類在社會災害面前敢於反抗不怕犧牲。(反抗暴政的起義;革命先烈爲大多數人民的利益和幸福不惜犧牲生命……)

c在意外事故面前勇於自我犧牲……

5、人類和動物身上共同擁有許多可貴的精神和品質,然而爲什麼會發生斑羚飛渡的悲劇?在這篇文章中,人充當的是怎樣的角色? (幻燈片展示)

(學生小組討論,發言。教師總結歸納:)

人與動物矛盾衝突的根源就在於人的慾望。在原始部落時代,人們追殺獵物是爲了生存,而時代發展到今天,人們再肆意捕殺獵物那隻能是爲了金錢,爲了慾望。動物的兇殘,只是爲了繁衍生存,這正是人與動物之間最大的差異。在這篇文章中,人類充當的是一個不光彩的角色,是自然的侵害者和掠奪者。這篇文章恰恰給了我們一個反思人類所作所爲、擺正人類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的機會。

6、人類和動物之間究竟該是一種怎樣的關係?地球上人類和動物將如何和諧相處?人類將怎樣去做才能使我們共同的家園更加美麗和諧?(幻燈片展示)

(學生們根據自己的思考和所找的資料,自由發言,其他同學評議。)

(教師展示網上搜索的相關資料:資料來源——“黑龍江綠色食品網”首頁“綠色英雄”新聞的內容。)

(解題要點:1、本文把動物的行爲提到了一個相當的高度來認識,這是非常新穎和動人的。引導學生重點理解作品的主旨,作爲人類的一員,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 2、培養學生“珍視生命,關愛動物”的觀念)

7、同學們還有沒有什麼問題要講的?包括不理解的想質疑的問題,或者是已經理解的比較重要的問題但沒人談到的?

8、(如果沒有學生質疑,教師向學生質疑:----

課文描寫“斑羚飛渡”的成功,近乎奇蹟,是以斑羚們時間先後選擇的精確、跳躍幅度控制的高超、跳躍技巧掌握的嫺熟、對接時機銜接的吻合爲前提的,從文章的交代來看,斑羚們此前並沒有經過這樣的排練,那麼,課文描寫的“斑羚飛渡”是真實發生的嗎?還是主要出自作者的想像?(學生討論,發言解答,教師指導)

首先,在動物界,確實有犧牲部分成員的生命以取得種羣中大多數的生存機會的事實;其次,依我們自身的經驗可以知道,人類在困難時往往會激發出以前從未展現的潛力,做出平時無論如何也不能完成的事情,因此,我們不能否認,當斑羚羣陷入種羣滅絕的危機時,強烈的求生慾望會導致奇蹟的發生。但是我們並不能就此推論本文中敘述的事情就一定是百分之百真實的。不過,真實與否又有什麼要緊呢?任何出現在作品中的素材,都是作家進行藝術剪裁和合理加工的結果,藝術真實不等同於生活真實,我們沒有必要追究事情是否符合生活的真實。我們可以把它當作一篇動物小說來讀,拋開表層的墜飾(藝術虛構),體會文章震撼人心的力量來源,閱讀的樂趣將充盈讀者的心間。

(三)佈置作業:

1、《學案》中《斑羚飛渡》的作業

第28課《華南虎》教案

學習重點:

1、瞭解這首詩的創作背景,理解作者在詩中蘊含的感情。

2、感受這首詩中濃厚的象徵色彩,理解其象徵意義。

重點分析

1、《華南虎》創作背景:這首詩作於1973年6月,正是“十年**”期間。詩人牛漢正在湖北咸寧文化部幹校勞動改造(“文革”中,被關入“牛棚”,從事強制性勞動)。一次,他去桂林,在動物園裏見到了一隻趾爪破碎、鮮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這隻老虎的形象強烈地觸動了詩人的情思,回到幹校後,他就寫下了這首《華南虎》。

2、這首詩具有濃厚的象徵意義。華南虎及“鐵籠”分別象徵什麼?“觀衆”代表什麼?

所謂象徵,就是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形象間接地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華南虎象徵不屈的生命、執著的靈魂。“鐵籠”禁錮自由、代表邪惡。“觀衆”是冷漠、市儈,有時還會助紂爲虐的羣體的寫照。詩人以華南虎作爲象徵,表現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對自由的渴望。

3、華南虎的心靈爲什麼會感覺“屈辱”?

感到“屈辱”有兩層含義:淺層意思是爲自己的尊嚴被踐踏、自由被剝奪而感到“屈辱”;深層意思是爲生活在這個自由被剝奪、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4、詩人筆下的這隻老虎具有怎樣的個性? 請從課文中找出詩句更多免費教案下載綠色圃中國小教育網 分站說明。

具有維護尊嚴、嚮往自由、蔑視世俗、威武不屈、勇於抗爭的個性。詩句如:

背對膽怯而絕望的觀衆,/安詳地臥在一個角落——高傲不羈。

夢見了蒼蒼莽莽的山林——嚮往自由、追求獨立。

灰灰的水泥牆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溝壑——不屈服於壓迫,勇於抗爭。

5、在華南虎面前,“我”爲什麼會感到“羞愧”?

“我”作爲庸俗大衆中的一員,來“觀賞”老虎。在“不羈的靈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靈的墮落。

6、爲什麼“我看見了火焰似的斑紋和火焰似的眼睛……”?

這是在表現華南虎對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頌華南虎在逆境中爆發的充滿野性的熾熱生命力。

7、“我終於明白……”中“我”這時明白了一些什麼?

“我”明白了被人類囚禁在籠中的不只是一隻老虎,而且是一個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這個“不羈的靈魂”面前人類的庸俗、猥瑣和無知;“我”明白了在悲愴和困厄中,人應該超越苦難,拒絕庸俗,抵抗墮落,奮然前行。

8、學習這首詩,有什麼現實意義?

在20世紀70年代初,這首詩表現中國知識分子不屈服於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在今天,要想在充滿誘惑的社會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獨立的人們,都能從這首詩中得到啓迪。

華南虎語文教案 篇四

教材分析:

本詩創作於1973年6月,正是“十年**”期間。詩人在湖北咸寧文化部幹校勞動改造。一次,在桂林動物園裏見到了一隻趾爪破碎,鮮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但在“我”的眼中,這不僅僅是一隻通常意義上的老虎,而是另一個“我”。那“血淋淋的破碎的爪子”“破碎的牙齒”“鐵籠”都使“我”想到了自己的境遇:當時在幹校的絕大部分學員都已回京或分配到別的城市,而自己是屬於少數不能入京的“分子”之一,心情是異常沉重。正如作者所說:這隻虎與我當時的境遇是何其相似啊!而“灰灰的泥牆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溝壑”則深深震撼了“我”,那一聲“石破天驚的咆哮”發自“我”的靈魂深處,詩人借虎喻人,全詩讚揚的是華南虎,表現的卻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對自由的渴望。

教學目標:

1、通過詩歌學習,鼓勵學生培養追求自由的精神,鄙棄庸俗,保持高尚獨立人格。

2、培養學生通過鑑別關鍵詞句,理清思路,整體把握的能力。

3、誦讀品味詩歌,瞭解詩歌形象的象徵意義,瞭解詩中的衆多形象所表現的深層意義,體會詩歌意境,把握詩歌主旨。

教學重點:

1、學習鑑別關鍵語句,理清思路,整體感知,理解詩中形象的象徵意義。

2、朗讀品味,鑑賞詩歌形象。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對詩歌內容進行分析,評析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思想意義,字裏行間所蘊涵的深厚感情及哲理。

課前準備:

熟讀課文,解決字詞。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多媒體顯示畫面,學生根據提示說一句完整的話:

虎嘯、魚遊、雁翔、萬事萬物,世界。

二、初步朗讀全詩,熟悉課文內容

1、聽錄音(或聽教師範讀)營造氣氛,學生聽讀、欣賞、品味,自行正音。

2、學生自由朗讀全詩。要求朗讀流暢、節奏合理、停頓恰當,語氣、語調符合文意。

三、學生再次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出示思考題

1、課文中的華南虎處境如何?這是一隻具有什麼樣的個性的華南虎?它的個性有哪些詩句可以表現?

2、對華南虎,“觀衆”和“我”持什麼態度?你對“我”與衆人行爲有怎樣的評價?

學生思考討論,明確:

1、它有着美麗的容貌和強健的形體,但它被囚於人類的牢籠中,遠離了廣袤的山林――它的精神家園。它本屬於大山與森林,屬於大自然的自由的兒子,現在卻被囚禁在鐵籠裏,供人觀看,呵斥、捉弄,這是一個扭曲生命的環境。

華南虎有維護尊嚴、嚮往自由、蔑視世俗、威武不屈、勇於抗爭的個性。

有關詩句如:背對膽怯而絕望的觀衆,/安詳地臥在一個角落――高傲不羈。

夢見了蒼蒼莽莽的山林――嚮往自由、追求獨立。

灰灰的水泥牆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溝壑――不屈服於壓迫、勇於抗爭。

2、“觀衆”對華南虎“砸”、“呵斥”、“誘惑”,冷漠粗暴靈魂麻痹,這是一羣沒有獨立人格自我意識的羣體,有時還會助紂爲虐;“我”良知未泯,從華南虎身上感到一種沉寂在內心深處的精神力量,靈魂被震撼而覺醒。

四、深層研討,評論詩歌內容

1、朗讀詩歌,找出詩中最能震撼人心、表現主旨的詩節。

2、探討詩歌的主旨。

3、學習這首詩有什麼現實意義。

4、展開聯想,拓展思路。作者說:“我終於明白……”請補充省略號的內容,談談這裏蘊涵着作者怎樣的人生思索?

5、聯繫背景,你是如何理解華南虎形象及“觀衆”“鐵籠”“我”等的象徵意義的。

教師點撥:

2、詩人以被囚禁在鐵籠中,失去自由還飽受摧殘嘲弄的華南虎形象爲象徵,表現了自己及同類人在艱難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對自由的強烈渴望。

3、這首詩作於1973年6月,正是“十年**”時期,那是個最沒有詩意的年代。詩人在幹校勞動改造。一次,他去桂林,在動物園裏見到一隻趾爪破碎、鮮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四隻破碎的虎爪憤怒絕望地把水泥牆壁刨出了一道道深深淺淺的血跡,那不馴的氣魄引起詩人靈魂強烈的震撼。回到幹校,寫下這首詩,表現自己獨立的人格和對自由的追求。在20世紀70年代初,這首詩表現中國正直、有良知的知識分子不屈服於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在今天,要想在充滿誘惑的社會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獨立的人們,應該都能從這首詩中得到啓迪和鼓勵。

4、省略號隱去了“我”的內心活動,“像閃電那般耀眼刺目”的“血淋淋的溝壑”喚醒了“我”的內心,迫使“我”作一場靈魂的追問。“我”明白了被人類囚禁在籠中的不只是一隻老虎,而是一個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羞愧”一詞說明“我”在“不羈的靈魂”面前感到人類的庸俗、猥瑣和無知;那滴血的趾爪,那騰空而去的具有動感的形象,既是“我”對華南虎不屈靈魂的膜拜,也是“我”屈辱靈魂的覺醒,它讓“我”看見了人類的希望。寫這首詩的時候,作者處境同樣艱難,華南虎不羈的個性引起了詩人靈魂強烈的震撼,它喚起了詩人追求自由和光明的激情。使詩人明白了在悲愴和困厄中,人應該超越苦難,拒絕庸俗,抵抗墮落,保持獨立、健全的人格奮然前行。

5、這首詩具有濃厚的象徵色彩。象徵,就是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形象間接地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被囚在牢籠中的華南虎,代表着不屈的生命,執著的靈魂;與之相對的是禁錮自由,代表邪惡的鐵籠。通過兩者之間的激烈衝突,表現了詩人對精神自由、人格獨立的極度渴望。

“觀衆”“嘰嘰喳喳”“膽怯而絕望”“可憐而可笑”――這是一羣沒有獨立的人格和自我意識的羣體。在詩中他們只是一羣蒼白,概念化的符號。他們無恥、卑微、無聊、自以爲是,他們是冷漠、市儈,有時還會助紂爲虐的羣體的真實寫照。

“鐵柵欄”“鐵籠”“灰灰的水泥牆壁”作爲對華南虎“專政”的工具,是人類製造出來的色彩陰暗、冰冷無情的囚具。愚昧的大衆蔑視老虎嚮往的“蒼蒼莽莽的山林”,他們不但對自己囚牢一樣的生活境況不自知,而且還想用同樣的牢籠囚住,一切生靈。精神的獨立,往往被衆生當成洪水猛獸,“兩道鐵柵欄”形象地表現了他們懦弱的心理。

“我”也和其他人一樣,隔着鐵柵欄來“觀賞”華南虎。但“我”畢竟良知未泯,從老虎“像閃電那般耀眼刺目”的“血淋淋”的“悲憤”中,“我”感到了沉寂在內心深處的精神力量,感到了現世衆生的人格墮落。“我終於明白”,“我羞愧”,“我離開”,“我恍惚之中聽見一聲/石破天驚的咆哮”,這聲音來自“我”的靈魂,它代表了有良知、有思想的人靈魂的覺醒。

六、誦讀品味,深入體會感情

1、朗讀指導:

第一、二小節以敘述語氣爲主,第三、四小節要讀出華南虎對人類的輕蔑,讀出它內心的孤獨和憂憤,更要讀出它的抗爭,最後一節是作者感情的高潮,要讀出作者的。羞愧和覺醒後的激憤。

2、學生自由朗讀,深入品味情感。

八、鞏固拓展

根據提示自己寫一節小詩。

佈置作業:

1、完成研討與練習,積累詞語。

2、課外嘗試寫一首小詩,寫出你喜愛的一個小動物的形象氣質。

華南虎語文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有情誦讀,聯繫背景,整體感知詩歌內容,基本把握詩歌主旨。

2、抓住關鍵,品味語言,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3、研讀賞析,形象探究,感受詩歌中濃厚的象徵意義。

4、通過詩歌學習,鼓勵學生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獨立,鄙棄世俗、勇於抗爭,特別在充滿誘惑的現代社會中不屈服、不迷失。

教學重點、難點:

1、反覆誦讀,感悟詩歌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2、結合體驗,理解詩歌形象化的語言及其象徵意義。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猛虎圖片,激趣引讀

1、圖片出示:教師出示老虎圖片,學生感受老虎風采。

①看了圖片後你有什麼感受呢?

②誰能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華南虎呢?

2、激趣引讀:

師:老虎歷來被人們稱爲“獸中之王”,它的形象已成爲古今中外文人描繪抒寫的對象。虎,以它的威猛和高貴一直震撼着人們的心靈。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華南虎的內心世界,讓我們具體感受一隻被囚老虎的震撼力吧。

二、詩歌朗誦,整體感知

1、詩歌誦讀:

①教師有感情地範讀課文。

②學生比讀(可配背景音樂)、評讀詩歌,注重情感,注重感知。教師朗讀指導:詩歌一定要放聲朗讀,而朗讀不僅要正確流利,關鍵還要有感情,這樣才能和詩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鳴,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啓示。

2、整體感知:

①詩歌誦讀後,你對華南虎有怎樣的感受呢?

②你能用簡潔的一句話評價一下華南虎嗎?

可用如下句式:華南虎是一隻的老虎

(威嚴、高傲、嚮往自由、蔑視世俗、威武不屈、勇於抗爭,維護着自己的尊嚴)

三、研讀賞析,合作探究

1、形象探究:

①詩人筆下的華南虎處境如何?這隻老虎具有什麼樣的個性?試從課文中找出有關詩句加以說明。

討論明確:這是一隻有着美麗的容貌和強健的形體的華南虎,但被囚於人類的牢籠中,遠離了山林。它具有維護尊嚴、嚮往自由、蔑視世俗、威武不屈、勇於抗爭的個性。

詩句如:

背對膽怯而絕望的觀衆,/安詳地臥在一個角落——高傲不羈。夢見了蒼蒼莽莽的山林——嚮往自由、追求獨立。

灰灰的水泥牆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溝壑——不屈服於壓迫,勇於抗爭。

②對華南虎,“觀衆”和“我”持什麼態度?你對“我”與衆人的行爲有怎樣的評價?

討論明確:“觀衆”對華南虎“砸”“呵斥”“勸誘”,態度冷漠、粗暴。“我”良知未泯,從老虎的“悲憤”中,感到了沉寂在內心深處的精神力量被觸動,有所覺醒。(學生可各抒己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理解象徵:

這首詩具有濃厚的象徵意義。所謂象徵,就是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形象間接地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那麼

①華南虎及“鐵籠”分別象徵什麼呢?

討論明確:華南虎是不屈的生命、執著的靈魂的象徵。

“鐵籠”禁錮自由、代表邪惡。

②詩中的“觀衆”又代表着一個怎樣的羣體呢?

討論明確:詩中的“觀衆”冷漠粗暴、庸俗無聊,是一個沒有獨立人格和自我意識的羣體。

詩人以華南虎作爲象徵,表現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對自由的渴望。

3、合作探究:

①華南虎的心靈爲什麼會感覺“屈辱”?

討論明確:感到“屈辱”有兩層含義:淺層意思是爲自己的尊嚴被踐踏、自由被剝奪而感到“屈辱”;深層意思是爲生活在這個自由被剝奪、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②在華南虎面前,“我”爲什麼會感到“羞愧”?

討論明確:“我”作爲庸俗大衆中的一員,來“觀賞”老虎。在“不羈的靈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靈的墮落。

③爲什麼“我看見了火焰似的斑紋和火焰似的眼睛……”?

討論明確:這是在表現華南虎對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頌華南虎在逆境中爆發的充滿野性的熾熱生命力。

四、提供背景,主旨探討

1、提供背景:這首詩作於1973年6月,正是“十年**”期間。詩人牛漢正在湖北咸寧文化部幹校勞動改造(“文革”中,被關入“牛棚”,從事強制性勞動)。一次,他去桂林,在動物園裏見到了一隻趾爪破碎、鮮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這隻老虎的形象強烈地觸動了詩人的情思,回到幹校後,他就寫下了這首《華南虎》,表現自己獨立的人格和對自由的追求。

(70年代特有的政治環境和作者特有的政治待遇——與華南虎的遭遇何其相似。)

2、主旨探討:

詩歌結尾作者說“我終於明白……”“我”明白些什麼?這裏蘊涵着作者怎樣的人生思索?學習本詩有什麼現實意義?

討論明確:

“我”明白了被人類囚禁在籠中的不只是一隻老虎,而且是一個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這個“不羈的靈魂”面前人類的庸俗、猥瑣和無知;“我”明白了在悲愴和困厄中,人應該超越苦難,拒絕庸俗,保持獨立、健全、高尚的人格,奮然前行。

作者寫這首詩時,處境同樣艱難,華南虎的不羈個性喚起了詩人對精神自由、人格獨立的極度渴望。我們應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獨立,在種種誘惑面前不屈服、不迷失。

這首詩表現中國知識分子不屈服於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在今天,要想在充滿誘惑的社會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獨立的人們,都能從這首詩中得到啓迪。

五、詩歌比較,誦讀提升

1、朗讀英國詩人布萊克《老虎》一詩,概括詩人塑造的老虎形象。

2、詩歌比較,課文和《老虎》同樣寫老虎,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麼不同?

3、在從比較中,你得到怎樣的人生啓示和寫作體會?

4、齊讀兩首詩歌,在朗讀中體會。

六、體驗反思,互動釋疑

1、體驗反思:

①假如你就是那隻被囚在“鐵籠”中的華南虎,當時你會怎樣想呢?

②假如你是觀衆,當你看到“鐵籠”中的華南虎時,你又會怎樣想呢?

③再次誦讀詩歌,體會詩中最能震懾人心、表現主題的詩句。

2、互動釋疑:在預習、美讀課文的過程中,你還有什麼疑問?四人小組提問釋疑,全班交流解決。

七、總結存儲,拓展延伸

這首詩作於一個特殊的年代——“十年**”期間,表現了在特有的政治環境下,中國有良知、正直的知識分子不屈服於壓制,追求光明、自由的思想感情。詩人把這種感情融注在具體的物象——華南虎身上,使華南虎的形象有了象徵意義。而華南虎在困籠中表現出來的獨立個性和追求,深深地感染着啓迪着我們,事實上,這樣一種獨立精神和個性追求也正是我們青少年的追求。

七、作業

①課外讀一些抒寫動物的現代小詩。

②以《華南虎的自白》爲題,根據詩意展開想像,試着寫一首短詩。

③收集更多的寫虎的成語、詩歌及書畫。

華南虎語文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反覆朗讀詩歌,由淺入深地理解詩歌內涵。

2、瞭解詩人是通過象徵的表現手法來表達思想感情的,能掌握象徵這種表現手法。

3、能得到“在困境中,也要奮勇抗爭”的啓發。

教學資源

華南虎視頻。

學生活動:

朗讀,在師生漫談中理解詩歌,從詩歌中得到

教學過程:

一、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教師朗誦,同時提醒學生識記字詞。

2、學生分三組朗讀。

3、自由朗讀詩歌(邊讀邊畫出描寫老虎的詩句)。

4、教師提問:這是一隻怎樣的華南虎?

學生:這隻老虎的尾巴又長又粗,腿很健壯,趾爪破碎而凝着血,牙齒也是破碎的;它還有着火焰似的花紋和火焰似的眼睛。

5、教師抓住“趾爪破碎而凝着血,牙齒也是破碎的”由淺入深地解讀詩句。

師:它可憐嗎?

(學生無論是說可憐還是不可憐,都必須找出相關的詩句來說明》

生:不可憐。從“從“我看見鐵籠裏/灰灰的水泥牆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溝壑/像閃電那般耀眼刺目”可見這隻華南虎威武不屈、勇於抗爭的品質。(板書)

師:在詩人的眼裏,這隻被囚禁在鐵籠裏的華南虎有着不屈的力量,它不是可憐蟲;相反,真正的可憐蟲是誰?

生:那些觀衆。

師:觀衆在做着什麼事?

生:在“嘰嘰喳喳”,“有人用石塊砸它/有人向它厲聲呵斥/有人還苦苦勸誘”

師:這怎麼看待這些人?

生:這些人很無聊、庸俗。

師:這些人純粹是想看華南虎的笑話,可是華南虎怎麼對待他們的?

生:“安詳地臥在一個角落”,“它都一概不理”。

師:這是怎樣的一隻老虎?

生:這是高傲的老虎。

所以啊,他們膽怯,而且還十分可笑。

二、深入閱讀,把握主題

1、學生齊讀。

2、師:詩歌是最便於表達思想感情的文體。有的詩歌是直接抒發感情,有的呢,詩人會通過一種特別的物體間接地抒發感情。這首詩是屬於哪種情況呢?

生:第二種。

師:這種特別的物呢,我們稱它爲象徵物,這種寄託感情的表現手法,我們稱之爲象徵(象徵就是通過某一具體事物間接地表現和它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情感)

3、師:要理解詩歌中詩人的思想感情,同學們要找出詩歌中“我是誰”,“我”有哪些活動)

生從

師:“我”和一般的觀衆完全一樣嗎?

生:

師:要深入理解詩歌中蘊含的思想感情,不僅要從文中挖掘,還要藉助於資料,請同學們將你所瞭解的詩人牛漢的資料展示出來。

學生展示。大體是:十年**期間,詩人被剝奪了寫詩的權利,被迫在湖北的“五七”幹校勞動,當時的詩人是苦悶的、憂鬱的。而1973年夏季一次偶然去動物園觀看華南虎的經歷使們

三、比較閱讀,對比情感

《華南虎》借華南虎來表現人對自由的

《老虎》讚歎老虎的威武和力量

四、課堂作業,佈置作業精品源自會考備戰

《華南虎》教案設計 篇七

欣賞課本劇:

劇情大致內容爲:幾個中學生去動物園看動物表演,一隻看似威武的老虎在訓獸員的指揮下乖乖地進行各種表演。要求表演者突出老虎和觀衆(中學生、遊客)的心理。(教師表揚表演者)

情境導入  :

•        課本劇中的老虎禁不住人類的誘惑,失去了虎威。但是,並不是所有被囚的老虎都這樣。老虎歷來被人們稱爲“獸中之王”。虎,以它威猛高貴的氣質震撼了人們的心靈。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一隻華南虎的內心世界,感受這種震撼。

•        播放課文配樂朗誦錄音。

背景介紹:

這首詩寫於“十年**”期間,當時詩人被迫在一個“幹校”接受“勞動改造”。那時,人們的精神受到了嚴重束縛。一次,他去桂林,在動物園看到了一隻趾爪破碎、鮮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這隻老虎的形象強烈地觸動了詩人的情思,回到幹校後,他就寫下了這首詩。

詩文賞析:

1、先分角色朗讀詩文,注意節奏和感情,併爲生字詞注音。

柵欄(zhà lan) 斑斕(bān lán) 呵斥(hē chì)   抽搐(chù)         趾( zhǐ )爪         鉸(jiǎo)掉         溝壑(hè )           不羈(jī)

2、自由朗讀這首詩,(2分鐘)思考:

問題一:文中的華南虎處境如何?“我”看到的這隻在籠中的華南虎是個什麼形象?請用詩文中的原話概括。

華南虎處境:被囚禁於人類的牢籠之中,遠離了廣袤的山林

斑斕的面孔、火焰似的眼睛、又長又粗的尾巴、健壯的腿、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3、齊讀第三節,教師點撥節奏和重音。以小組爲單位,討論以下問題。

問題二:觀衆在老虎面前和詩人眼中是一羣什麼樣的人?爲什麼?

是一羣“膽怯而絕望”“可憐而可笑”的人。

因爲他們不知道自己的無恥,反而用“砸”“呵斥”“勸誘”的方式來對待高貴的華南虎;

他們卑微,即使面對華南虎威嚴的背影也會感到“膽怯”;

他們無聊,竟會因爲從生活中找不到“談資”和“好戲”而“絕望”;

他們自以爲是,蔑視老虎嚮往的“蒼蒼莽莽的山林”,他們不但對自己囚牢一樣的生活境況不自知,而且還向想用同樣的牢籠囚住一切生靈。

問題三:請看這一節的最後兩句:“你夢見了蒼蒼莽莽的山林嗎?是屈辱的心靈在抽搐嗎?”華南虎的心靈爲什麼會感覺“屈辱”?

感覺“屈辱”有兩層含義:

淺層的意思是爲自己的尊嚴被踐踏、自由被剝奪而感覺“屈辱”;

深層的意思是爲生活在這個自由被剝奪、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覺“屈辱”。

4、快速閱讀1-4節,思考:

問題四:和觀衆相比,籠中的華南虎在詩人眼中具有什麼樣的個性?課文中的哪些詩句能表現它的個性?

華南虎的個性:高傲不羈、蔑視世俗、威武不屈、勇於抗爭、嚮往自由

課文中的詩句:

背對膽怯而絕望的觀衆/安詳地臥在一個角落——高傲不羈

夢見了蒼蒼莽莽的山林——嚮往自由、追求獨立

灰灰的水泥牆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溝壑——威武不屈、勇於抗爭

問題五:面對這隻華南虎,詩人的心情怎麼樣?詩人爲什麼會感到“羞愧”?詩人明白了一些什麼?

“我”感到“羞愧”是因爲“我”也作爲庸俗大衆中的一員,來“觀賞”老虎。在這個“不羈的靈魂”面前,“我”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靈的墮落。

“我”明白了被人類囚禁在籠中的不只是一隻老虎,而且是一個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

“我”明白了在這個“不羈的靈魂”面前人類的庸俗、猥瑣和無知;

“我”明白了在悲愴和困厄中,人應該超越苦難,拒絕庸俗,抵抗墮落,奮然前行。

問題六:通過以上分析,怎樣理解詩中的“觀衆”、“鐵籠”“我”的含義?

“觀衆”——無恥、無聊、冷漠、市儈、卑微、自以爲是、有時助紂爲虐

“鐵籠”——是人類製造出來的色彩陰暗、冰冷無情的囚具。它禁錮自由, 代表邪惡。

“我”——良知未泯,代表了有良知、有思想的人的靈魂的覺醒

5、詩人寫詩講就意象,並藉助意象來表達一種情感。(回憶《未選擇的路》)那麼,本文的意象是什麼?這是一種什麼表現手法?(學生總結這首詩的象徵意義)

本文的意象是華南虎。

象徵。

本詩的象徵意義:不屈的生命、執著的靈魂、渴望精神自由、渴望人格獨立

6、齊讀全詩,結合課本劇和寫作背景思考:

七:《華南虎》寫於一個特殊的年代,我們應如何理解它的現實意義?

這首詩寫於最沒有詩意的時期——70年代,表現了在當時特有的政治環境下,中國正直、有良知的知識分子不屈服於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超越那個特定的時代,即使在今天,這首詩也有其積極的現實意義。想要在充滿誘惑的社會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獨立的人們,應該能從這首詩中得到啓迪和鼓勵。

板書設計

斑斕的面孔不屈的生命

火焰似的眼睛執著的靈魂

又長又粗的尾巴渴望精神自由

健壯的腿渴望人格獨立

破碎的滴血的趾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