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華南虎》教案設計多篇

《華南虎》教案設計多篇

《華南虎》教案設計1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掌握閱讀詩歌的方法,堅持閱讀的個性體驗,要了解詩歌產生的背景,詩歌創作的象徵手法,及華南虎的象徵意義。

2.過程和方法:自主閱讀,合作探究。

3.情感態度價值觀:從詩歌的象徵意義去思考一代知識分子在特殊時期的生存狀態,並且鼓舞自己在人生的困境中永不低頭。

教學重點

聯繫創作背景理解對詩歌進行解讀。

教學難點

華南虎的象徵意義。

教學方法

引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課

這節課老師要和大家共同學習一首詩歌(板書:華南虎,牛漢),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說法“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這句話揭示了一個規律:對於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理解的角度可能有差異,其實一切文藝欣賞皆如此,自古以來我們就提倡這種閱讀觀念。對於這首詩歌,老師就鼓勵你們說出自己的見解。

首先請同學們出聲自讀詩歌,遇到不認識的生字可以請教同桌或老師。(教師下去巡查指導)

二、初步感知詩歌

學習詩歌,讀好詩歌首先要理解,理解了才能讀進自己的感情,所以首先來談一談對於這首詩歌的理解。

1.先從內容上談整體印象。

2.再細緻地結合具體詩句來談對於“華南虎”形象的理解。

3.根據自己的理解,將自己所結合的詩句進行朗讀。

4.教師針對同學們的發言,做出總結。

5.拋出討論的問題:這隻老虎被囚禁,他想要衝出這個牢籠的束縛,並且付出了一定的代價,他的生活應該是很不開心的。但是詩歌中有這樣的兩處句子“背對膽怯而絕望的觀衆,安詳地臥在一個角落”還有“又長又粗的尾巴,悠悠地在拂動”,“安詳”、“悠悠”兩個詞語好像寫出老虎很享受的樣子。你們怎麼理解呢?

……(同學發言)

總結:不管老虎當時在想什麼,他的安詳和悠然絕不是向人類的一種屈服,決不是和人類的合作,他沒有淪落成一個爲他的敵人表演的小丑,他活他自己。老虎在如此艱難的處境中,他固守着的是靈魂的高貴,精神的自由。(點出虎的形象意義的核心)

6.自古就有詩言志,詩言情的說法,那麼你怎麼看待這首詩歌的主題,作者描寫華南虎要表達什麼思想?

(此處學生的理解沒有涉及到詩歌的創作背景,很有可能是表面化的,停留在對虎的解讀。)

7.關注文中的“我”,讀最後一節詩歌,談談作者想法。然後從內容上關照到第二節,對兩節詩歌同時閱讀。解決問題:作者對虎的境遇產生了怎樣的情感?對虎有怎樣的期望?

作者對虎的遭遇同情,感到痛心,他希望看到虎堅強不屈地繼續反抗下去,相信精神的自由終究會戰勝世俗的卑劣。

三、深入理解詩歌的象徵含義

1.讀完第二節、第四節詩。問:如果作者是一隻被囚禁的虎,他會像老虎這樣做嗎?(此問題將對虎的解讀由動物的層面深入到人的精神層面)

結論:作者也會像這隻華南虎一樣去奮爭,不會屈服。那麼詩歌就不是單純在寫一隻華南虎的生活,而是有人的影子。含有象徵。

2.華南虎象徵什麼樣的人?

象徵着在壓迫中不屈不撓的抗爭的人;永不言敗的人;生來高貴而不會被任何的困難嚇倒的強者;象徵能保持精神自由的人……

3.詩歌中其他象徵體的分析。“鐵籠”“柵欄”“水泥牆壁”“山林”“火焰”(由學生找學生分析,不全面教師再做補充)

四、結合背景,解讀作品內涵

1.介紹詩人資料和創此詩創作背景。

德國詩人歌德曾經說過:“每首詩都應該寫明創作的時間,這對了解詩有着不可忽略的意義。”也就是說每一首詩,都有它產生的社會根源,我們看詩歌的寫作時間,是1973年,那是中國歷史上沒有詩意的年代。(引導學生閱讀的深入和細緻,從詩附帶的創作時間談起)

介紹詩人資料以及創作背景。

2.討論:桂林山水甲天下,詩人爲什麼沒有寫到桂林的山水,而去寫了動物園裏的一隻華南虎呢?

是借老虎的精神來象徵自己對於自由的渴望對於人格的固守。

3.啓發:這隻老虎僅僅象徵了詩人自己嗎?

象徵了當時深受迫害處於困境中的無數有良知沒放棄人格和尊嚴的知識分子。

4.討論:“我終於明白了”作者明白了什麼?(對“我”形象的解讀,對詩歌內涵的進一步理解)

在當時特殊的社會氣氛、政治氣氛中,自由是乞求不來的,只有爭取,那麼爭取不來的只有超越,像老虎一樣超越了肉體而固守精神上的自由,雖然孤獨但不會墮落。這種俯視、蔑視現實中芸芸衆生的高貴,只有經歷磨難的純粹的知識分子纔會寫出這樣的文藝作品,這是發自他們靈魂深處的聲音,是超越了時代,超越了現實的精神的大自由!所以他們是生活的強者!(板書)

5.探討詩歌的現實意義。

6.帶着理解;朗讀詩歌。(學生朗讀,教師指導)

五、教師總結,留作業

出聲讀詩歌,解決字詞障礙。

學生髮言,談自己對詩歌的理解。

中間可能有不同的聲音,允許學生髮表不同看法。

學生髮言。

指名學生朗讀詩歌。

自談理解。要結合詩句。

學生討論發言。

小組討論

代表發言

《華南虎》教案設計2

《華南虎》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七年級第二學期第六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文章是詩人牛漢於“十年**”期間在湖北咸寧文化部幹校勞動改造時創作的,詩人以“華南虎”作爲象徵,表現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對自由的渴望。

學生分析

七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具有欣賞簡單文學作品的能力。這篇文章是一首描寫動物的詩歌,大多數學生比較感興趣。按照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教學中充分調動他們的熱情,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並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聲情並茂地朗讀課文,從而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

設計理念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必須面向全體學生,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我們在教學中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引導他們積極投身於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學本首詩,以朗讀爲主,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交流體驗,使學生在相互合作、交流討論中愉快地獲得知識。

教學目標

1 、培養學生通過鑑別關鍵詞句,整體感知詩的內容及感情。

2 、誦讀品味詩歌,瞭解詩歌形象的象徵意義,欣賞詩歌的形象。

3 、培養學生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課前準備

生: 1 、熟讀課文,解決字詞。

2 、收集有關華南虎,虎的資料、圖片。

3 、收集有關虎的成語和詠虎的詩歌。

師: 1 、選擇適合本詩的背景音樂。

2 、投影片。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比賽激趣

老虎,歷來被人們稱爲“獸中之王”,它的形象成爲古今中外人們描繪抒情的素材。現在就請同學們把自己蒐集到的有關猛虎圖,詠虎詩及關於虎的成語,展示一下(同學們分組比賽,看哪組展示的多,教師總結比賽結果。) 虎,以它的威猛,高貴的氣質震撼人們的心靈,但是,籠中之虎會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詩人牛漢的《華南虎》,感受它的內心世界。

本導語的設計一方面是爲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另一方面是爲了檢驗學生蒐集、積累材料的能力。此外,以競賽的形式來進行,更能激發學生的熱情,上課伊始,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

二、朗讀課文,營造氣氛

1 、範讀,配放背景音樂(背景投影顯示) (學生聽讀,欣賞,品味語氣、節奏,初步感知詩的內容。)

2 、學生自由朗讀。

(可採取多種形式讀,進行朗讀比賽,要求學生要投入感情,這樣,學生在讀中領悟,讀中感受,進一步把握詩的內容。)

配樂朗讀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參與的熱情,使其有成就感,培養學生學會傾聽良好習慣,規範學生的朗讀能力,提高學生對詩的理解力,營造一種寬鬆、和諧、愉快的氛圍。

三、問題探究,整體感知 (投影顯示)

1 、華南虎在詩中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試從課文中找出相關詩句加以說明。

2 、怎樣理解本詩最後一段的意思,說說在華南虎的形象中蘊含着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帶 着 問題朗讀課文,理清結構,然後小組合作探究,代表交流,教師適當進行背景介紹。)

此環節的設計是爲了培養學生整體感悟主題的能力,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回答問題,這將有助於學生形成自己的創見、獨見。明確華南虎的象徵意味,它所代表的是不屈的生命,執著的靈魂。詩人借虎喻人,也表達了自己的人生思索:在悲愴和困厄中,人應該超越苦難,拒絕庸俗,抵抗墮落,奮然前行,從而瞭解這首詩表達的深層含義。

四、賞析品味,質疑問難 (投影顯示)

1 、如何理解加線詞語的含義

①是 屈辱 的心靈在抽搐嗎?

②還是想用尾巴鞭撻那些 可憐而可笑 的觀點?

③我 羞愧 地離開了動物園。

④我看見了 火焰似 的斑紋和 火焰似 的眼睛。

設計本題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通過對關鍵詞語的理解,品味詩歌的語言,進一步把握全詩主旨,逐漸培養他們對語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從而品味詩歌的內容和情感。

2 、把你認爲有價值的問題或不理解的問題提出來交流。

(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質疑,互相解答,共同交流。教師則適當點撥,宏觀調控。)

此環節的設計是爲了加深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能力。這樣做,既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引導者、參與者、服務者的新思路,又有意識的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比較差異,拓展延伸 (投影顯示) 閱讀英國詩人布萊克的《老虎》,加以對比;看看兩詩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布萊克一詩的主要內容是讚歎老虎的威武和力量;《華南虎》主要是借虎來表達詩人對自由的渴望和對不羈的靈魂的頌揚。

這一環節設計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通過兩首同一題材的詩的比較閱讀,更進一步體會《華南虎》一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並藉此機會,開闊學生視野,擴大新詩的閱讀範圍。

六、口語交際,鞏固提高 嘗試寫一首小詩,寫出你喜愛的一種小動物的形象氣質。

(課上時間有限,未必寫完整首詩,交流幾句即可,課後書面完成。)

此環節的設計既對學生進行了口語交際訓練,提高其表達能力,又引導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

七、多角反思,課堂小結 此環節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多角度反思、總結,以便教師瞭解學生掌握的情況。

《華南虎》教案設計3

欣賞課本劇:

劇情大致內容爲:幾個中學生去動物園看動物表演,一隻看似威武的老虎在訓獸員的指揮下乖乖地進行各種表演。要求表演者突出老虎和觀衆(中學生、遊客)的心理。(教師表揚表演者)

情境導入:

課本劇中的老虎禁不住人類的誘惑,失去了虎威。但是,並不是所有被囚的老虎都這樣。老虎歷來被人們稱爲“獸中之王”。虎,以它威猛高貴的氣質震撼了人們的心靈。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一隻華南虎的內心世界,感受這種震撼。

播放課文配樂朗誦錄音。

背景介紹:

這首詩寫於“十年**”期間,當時詩人被迫在一個“幹校”接受“勞動改造”。那時,人們的精神受到了嚴重束縛。一次,他去桂林,在動物園看到了一隻趾爪破碎、鮮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這隻老虎的形象強烈地觸動了詩人的情思,回到幹校後,他就寫下了這首詩。

詩文賞析:

1、先分角色朗讀詩文,注意節奏和感情,併爲生字詞注音。

柵欄(zhà lan) 斑斕(bān lán) 呵斥(hē chì) 抽搐(chù) 趾( zhǐ )爪 鉸(jiǎo)掉 溝壑(hè ) 不羈(jī)

2、自由朗讀這首詩,(2分鐘)思考:

問題一:文中的華南虎處境如何?“我”看到的這隻在籠中的華南虎是個什麼形象?請用詩文中的原話概括。

華南虎處境:被囚禁於人類的牢籠之中,遠離了廣袤的山林

斑斕的面孔、火焰似的眼睛、又長又粗的尾巴、健壯的腿、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3、齊讀第三節,教師點撥節奏和重音。以小組爲單位,討論以下問題。

問題二:觀衆在老虎面前和詩人眼中是一羣什麼樣的人?爲什麼?

是一羣“膽怯而絕望”“可憐而可笑”的人。

因爲他們不知道自己的無恥,反而用“砸”“呵斥”“勸誘”的方式來對待高貴的華南虎;

他們卑微,即使面對華南虎威嚴的背影也會感到“膽怯”;

他們無聊,竟會因爲從生活中找不到“談資”和“好戲”而“絕望”;

他們自以爲是,蔑視老虎嚮往的“蒼蒼莽莽的山林”,他們不但對自己囚牢一樣的生活境況不自知,而且還向想用同樣的牢籠囚住一切生靈。

問題三:請看這一節的最後兩句:“你夢見了蒼蒼莽莽的山林嗎?是屈辱的心靈在抽搐嗎?”華南虎的心靈爲什麼會感覺“屈辱”?

感覺“屈辱”有兩層含義:

淺層的意思是爲自己的尊嚴被踐踏、自由被剝奪而感覺“屈辱”;

深層的意思是爲生活在這個自由被剝奪、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覺“屈辱”。

4、快速閱讀1-4節,思考:

問題四:和觀衆相比,籠中的華南虎在詩人眼中具有什麼樣的個性?課文中的哪些詩句能表現它的個性?

華南虎的個性:高傲不羈、蔑視世俗、威武不屈、勇於抗爭、嚮往自由

課文中的詩句:

背對膽怯而絕望的觀衆/安詳地臥在一個角落——高傲不羈

夢見了蒼蒼莽莽的山林——嚮往自由、追求獨立

灰灰的水泥牆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溝壑——威武不屈、勇於抗爭

問題五:面對這隻華南虎,詩人的心情怎麼樣?詩人爲什麼會感到“羞愧”?詩人明白了一些什麼?

“我”感到“羞愧”是因爲“我”也作爲庸俗大衆中的一員,來“觀賞”老虎。在這個“不羈的靈魂”面前,“我”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靈的墮落。

“我”明白了被人類囚禁在籠中的不只是一隻老虎,而且是一個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

“我”明白了在這個“不羈的靈魂”面前人類的庸俗、猥瑣和無知;

“我”明白了在悲愴和困厄中,人應該超越苦難,拒絕庸俗,抵抗墮落,奮然前行。

問題六:通過以上分析,怎樣理解詩中的“觀衆”、“鐵籠”“我”的含義?

“觀衆”——無恥、無聊、冷漠、市儈、卑微、自以爲是、有時助紂爲虐

“鐵籠”——是人類製造出來的色彩陰暗、冰冷無情的囚具。它禁錮自由,代表邪惡。

“我”——良知未泯,代表了有良知、有思想的人的靈魂的覺醒

5、詩人寫詩講就意象,並藉助意象來表達一種情感。(回憶《未選擇的路》)那麼,本文的意象是什麼?這是一種什麼表現手法?(學生總結這首詩的象徵意義)

本文的意象是華南虎。

象徵。

本詩的象徵意義:不屈的生命、執著的靈魂、渴望精神自由、渴望人格獨立

6、齊讀全詩,結合課本劇和寫作背景思考:

7、《華南虎》寫於一個特殊的年代,我們應如何理解它的現實意義?

這首詩寫於最沒有詩意的時期——70年代,表現了在當時特有的政治環境下,中國正直、有良知的知識分子不屈服於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超越那個特定的時代,即使在今天,這首詩也有其積極的現實意義。想要在充滿誘惑的社會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獨立的人們,應該能從這首詩中得到啓迪和鼓勵。

板書設計

斑斕的面孔 不屈的生命

火焰似的眼睛 執著的靈魂

又長又粗的尾巴 渴望精神自由

健壯的腿 渴望人格獨立

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華南虎》教案設計4

教學目標

1.通過詩歌學習,鼓勵學生培養追求自由的精神,鄙棄庸俗,保持高尚獨立人格。

2.培養學生通過鑑別關鍵詞句,理清思路,整體把握的能力。

3.誦讀品味詩歌,瞭解詩歌形象的象徵意義,欣賞詩歌形象。P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合作性學習。

教學重點

1.學習鑑別關鍵語句,理清思路,整體感知,理解詩中形象的象徵意義。

2.朗讀詩歌,品味、鑑賞詩中形象。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1.熟讀課文,解決字詞。2.收集下載最能顯示老虎特徵的圖片資料。3.蒐集關於虎的成語和詠虎的詩歌。

教師:選擇適合本詩的背景音樂。

教學設計

導入

老虎歷來被人們稱爲“獸中之王”,它的形象成爲古今中外人們描繪、抒寫的素材,請向同學展示你收集的猛虎圖、詠虎詩、成語。

同學們展示的猛虎圖、詠虎詩和成語使我們具體感受了老虎的風采。虎,以它的威猛、高貴的氣質震撼人們的心靈。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一隻華南虎的內心世界,感受這種震撼。

(板書課題)

配放背景音樂,教師範讀營造氣氛

學生聽讀、欣賞,自行正音,品味語氣、語調,把握節奏、重音。

整體感悟

1.小組自學,學生自由朗讀,初探課文。

a.自學要求(幻燈片)

課文中的華南虎處境如何?這是一隻具有什麼樣的個性的華南虎?它的個性是通過哪些詩句表現出來的?勾畫出來。

對華南虎,“觀衆”和“我”各持什麼態度?你對“我”與衆人的行爲有怎樣的評價?

小組推薦一位代表彙報討論結果,提出你們的疑問,和全班討論。

(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巡迴指導。)

b.小結自學內容,師生共同解決自學疑問。

明確:這是一隻美麗而強健的華南虎,但被囚禁於人類的牢籠之中,遠離了山林。它高傲不羈,雖身陷囹圄,骨子裏卻蘊藏着涌動的威嚴,反而壓迫、威逼着囚困它的人們。它不屈服於壓迫,勇於反抗,破碎的趾爪在“灰灰的水泥牆壁上”抓出了“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溝壑”,它嚮往蒼蒼莽莽的山林,追求自由獨立。

“觀衆”對華南虎“砸”“呵斥”“勸誘”,冷漠粗暴;“我”良知未泯,從華南虎身上,我感到一種沉寂在內心深處的精神力量,靈魂被震撼而覺醒。(對學生合理的評價給以肯定)

2.組織班級討論,深層研討。

a.教師簡介背景,提供深層理解的材料。

這首詩作於1973年6月,正是“十年**”時期,那是個最沒有詩意的年代。詩人在幹校勞動改造。一次,他去桂林,在動物園裏見到一隻趾爪破碎、鮮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四隻破碎的虎爪憤怒絕望地把水泥牆壁刨出了一道道深深淺淺的血跡,那不馴的氣魄引起詩人靈魂強烈的震撼。回到幹校,寫下這首詩,表現自己獨立的人格和對自由的追求。

學生再次誦讀詩歌,找出詩中最能震懾人心、表現主旨的小節。

b.朗讀詩歌最後一小節,班級討論,探討詩歌主旨。

探討話題(幻燈顯示):

詩中的“觀衆”是個怎樣的羣體?代表專政工具的“鐵籠”禁錮的僅僅是一隻華南虎嗎?

聯繫背景,你是如何理解華南虎形象的象徵意義的?

作者說:“我終於明白……”,“我”明白了一些什麼?這裏蘊涵着作者怎樣的人生思索?

c.小結討論內容

說明:這是詩歌的重點,也是難點。學生對“十年**”的歷史較爲陌生,教師應該在學生探討的基礎上,談自己的理解,引導學生欣賞華南虎身上體現出來的人格美,做一個人格獨立的人。

明確:欣賞詩歌,首先必須把握溶入了詩人思想情感的具體物象,它往往具有某種象徵意義。

詩中的“觀衆”冷漠無聊,靈魂麻痹,是一個沒有獨立人格和自我意識的羣體,有時還會助紂爲虐。被冰冷無情的“鐵籠”囚禁的華南虎是一個不屈靈魂的象徵,它的追求是高尚的。“石破天驚的咆哮”拼出了生命的血氣,發自“我”的靈魂深處。在這個不羈的靈魂面前,“我”爲人類的庸俗、猥瑣和無知而羞愧。那滴血的趾爪,那騰空而去的具有動感的形象,既是“我”對華南虎不屈靈魂的膜拜,也是“我”屈辱靈魂的覺醒,它讓“我”看見了人類的希望。

寫這首詩的時候,作者處境同樣艱難,華南虎不羈的個性引起了詩人靈魂強烈的震撼,它喚起了詩人追求自由和光明的激情,使他明白:在困境和厄運中,人應該超越苦難,拒絕庸俗,保持獨立健全的人格。

3.誦讀品味,深入體會感情。

a.朗讀指導:

第一、二小節以敘述語氣爲主,第三、四小節要讀出華南虎對人類的輕蔑,讀出它內心的孤獨和憂憤,更要讀出它的抗爭,最後一節是作者感情的高潮,要讀出作者的羞愧和覺醒後的激憤。

b.學生自由朗讀,深入品味情感。

鞏固與拓展

[方案一]:聯想和想像練習

1.以《華南虎的自白》爲題,根據詩意展開想像,寫一段話,表現被困籠中的華南虎的心路歷程。

2.以小組爲單位交流,評出你們認爲最好的,向全班展示。

3.老師簡要點評。

4.全班齊聲朗誦課文,配上背景音樂。

[方案二]:比較閱讀:課文《華南虎》和英國詩人布萊克的《老虎》

1.朗讀布萊克的《老虎》,概括詩人塑造的老虎形象。

2.討論比較:

a.同是老虎,它們的區別在哪裏?爲什麼會有這樣的區別?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麼不同?

b.談談你從中得到怎樣的人生啓示和寫作體會。

明確:華南虎身陷鐵籠但高傲不屈,嚮往着自由的山林,詩人主要是借老虎表達對自由的渴望和對不羈靈魂的頌揚;《老虎》寫黑夜森林中老虎的神威和力量,表達作者由衷的讚歎。

兩首詩歌讓我們感到人在不同的生存狀態下會表現出完全不同的精神境界,華南虎在困籠中表現出來的獨立個性和追求,森林中老虎的威猛和力量,都深深地感染和啓迪着我們。這種獨立精神、個性追求也正是我們的追求。

兩隻老虎的形象還啓示我們,同一寫作對象,因爲作者寫作目的不同,會賦予這一形象不同的特徵,表現出不同的情感。

c.集體誦讀兩首詩歌。

課堂小結

本課我們從關鍵語句入手,分析詩歌塑造的華南虎形象,學習欣賞詩歌的意象,理解詩歌主題意境,進行想像拓展(或比較閱讀),得到了美好人格的薰陶。以後我們可以繼續用這種思維方法去欣賞詩歌。

作業

1.現代著名詩人徐志摩也曾翻譯過布萊克的《老虎》詩,譯名爲《猛虎》,找出來讀一讀,與郭沫若譯的《老虎》作一點比較,體會作者翻譯語言的不同風格。

2.課外嘗試寫一首小詩,寫出你喜愛的一種動物的形象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