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華南虎》教學設計多篇

《華南虎》教學設計多篇

《華南虎》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誦讀,聯繫背景,整體感知詩歌內容,基本把握詩歌主旨。

2、抓住關鍵,品味語言,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3、研讀賞析,形象探究,感受詩歌中濃厚的象徵意義。

4、通過詩歌學習,鼓勵學生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獨立,鄙棄世俗、勇於抗爭,特別在充滿誘惑的現代社會中不屈服、不迷失。

教學重點:

反覆誦讀,感悟詩歌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結合體驗,理解詩歌形象化的語言及其象徵意義。

課前準備:

1、課前佈置學生預習課文,寫出生字並正確注音。

2、準備錄音帶、錄音機、微機或投影儀。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1、出示圖片:教師出示老虎圖片,學生感受老虎風采。

師:①看了圖片後你有什麼感受呢?

②誰能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華南虎呢?

(學生自由發言後)師:老虎歷來被人們稱爲“獸中之王”,它的形象已成爲古今中外文人描繪抒寫的對象。在叢林中,它的威猛和高貴一直震撼着人們的心靈;那麼在囚牢中呢,他的靈魂是否依然高傲不羈?讓我們從華南虎的世界中尋找答案吧。

二、詩歌朗誦,整體感知

(一)聽讀詩文

1 、師配樂誦讀詩歌。

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初步感知詩文的內容,並感受詩中特有的意境、強烈濃郁的情感。詩人筆下的華南虎處境如何? 學生自由回答,之後明確:這是一隻有着美麗的容貌和強健的形體的華南虎,但被囚於人類的牢籠中,遠離了山林。

(二)初讀詩文,整體感知:

1、學生齊讀詩文。

2、學生比讀(可配背景音樂)、評讀詩歌,注重情感,注重感知。

教師朗讀指導:詩歌一定要放聲朗讀,而朗讀不僅要正確流利,關鍵還要讀出感情,讀出重音,這樣才能和詩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鳴,對詩文也能有更深入的理解,從而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啓示。

①詩歌誦讀後,討論:這隻老虎具有什麼樣的個性?試從課文中找出有關詩句加以說明。

詩句如:

背對膽怯而絕望的觀衆,/安詳地臥在一個角落——高傲不羈。

夢見了蒼蒼莽莽的山林——嚮往自由、追求獨立。

灰灰的水泥牆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溝壑——不屈服於壓迫,勇於抗爭。

小結:讓我們用一句話總結出華南虎的性格 :

可用如下句式:華南虎是一隻 老虎

(威嚴、高傲、嚮往自由、蔑視世俗、威武不屈、勇於抗爭,維護着自己的尊嚴)

②對華南虎,“觀衆”和“我”持什麼態度?

學生小組討論,之後明確:“觀衆”對華南虎“砸”“呵斥”“勸誘”,態度冷漠、粗暴。“我”良知未泯,從老虎的“悲憤”中,感到了沉寂在內心深處的精神力量被觸動,有所覺醒。(學生可各抒己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3、學生自由朗讀詩文,再次感受在態度冷漠、粗暴的衆人面前,仍堅韌不屈,嚮往自由的華南虎形象。 三、研讀賞析,合作探究

1、作者爲什麼要寫這樣一隻被囚禁仍如此高傲、威武不屈、勇於抗爭的華南虎形象呢?

①簡要介紹作者

②提供背景:這首詩作於1973年6月,正是“十年**”期間。詩人牛漢正在湖北咸寧文化部幹校勞動改造(“文革”中,被關入“牛棚”,從事強制性勞動)。一次,他去桂林,在動物園裏見到了一隻趾爪破碎、鮮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這隻老虎的形象強烈地觸動了詩人的情思,回到幹校後,他就寫下了這首《華南虎》,表現自己獨立的人格和對自由的追求。

(70年代特有的政治環境和作者特有的政治待遇——與華南虎的遭遇何其相似。)

2、理解象徵:

這首詩具有濃厚的象徵意義。所謂象徵,就是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形象間接地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那麼

①華南虎及“鐵籠”分別象徵什麼呢?

討論明確:華南虎是不屈的生命、執著的靈魂的象徵。

“鐵籠”禁錮自由、代表邪惡。

②詩中的“觀衆”又代表着一個怎樣的羣體呢?

討論明確:詩中的“觀衆”冷漠粗暴、庸俗無聊,是一個沒有獨立人格和自我意識的羣體。

詩人以華南虎作爲象徵,表現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對自由的渴望。

3、合作探究:

①華南虎的心靈爲什麼會感覺“屈辱”?

討論明確:感到“屈辱”有兩層含義:淺層意思是爲自己的尊嚴被踐踏、自由被剝奪而感到“屈辱”;深層意思是爲生活在這個自由被剝奪、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②在華南虎面前,“我”爲什麼會感到“羞愧”?

討論明確:“我”作爲庸俗大衆中的一員,來“觀賞”老虎。在“不羈的靈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靈的墮落。

③爲什麼“我看見了火焰似的斑紋和火焰似的眼睛……”?

討論明確:這是在表現華南虎對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頌華南虎在逆境中爆發的充滿野性的熾熱生命力。

4、主旨探討:

詩歌結尾作者說“我終於明白……”“我”明白些什麼?這裏蘊涵着作者怎樣的人生思索?學習本詩有什麼現實意義?

討論明確:

“我”明白了被人類囚禁在籠中的不只是一隻老虎,而且是一個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這個“不羈的靈魂”面前人類的庸俗、猥瑣和無知;“我”明白了在悲愴和困厄中,人應該超越苦難,拒絕庸俗,保持獨立、健全、高尚的人格,奮然前行。

作者寫這首詩時,處境同樣艱難,華南虎的不羈個性喚起了詩人對精神自由、人格獨立的極度渴望。我們應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獨立,在種種誘惑面前不屈服、不迷失。

這首詩表現中國知識分子不屈服於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在今天,要想在充滿誘惑的社會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獨立的人們,都能從這首詩中得到啓迪。

四、拓展延伸

1、朗讀英國詩人布萊克《老虎》一詩,概括詩人塑造的老虎形象。

2、詩歌比較,課文和《老虎》同樣寫老虎,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麼不同?

3、在從比較中,你得到怎樣的人生啓示和寫作體會?

4、齊讀兩首詩歌,在朗讀中體會。

五、體驗反思, 互動釋疑

1、體驗反思:

①假如你就是那隻被囚在“鐵籠”中的華南虎,當時你會怎樣想呢?

②假如你是觀衆,當你看到“鐵籠”中的華南虎時,你又會怎樣想呢?

③再次誦讀詩歌,體會詩中最能震懾人心、表現主題的詩句。

2、互動釋疑:在預習、美讀課文的過程中,你還有什麼疑問?四人小組提問釋疑,全班交流解決。

課堂小結:

這首詩作於一個特殊的年代——“十年**”期間,表現了在特有的政治環境下,中國有良知、正直的知識分子不屈服於壓制,追求光明、自由的思想感情。詩人把這種感情融注在具體的物象——華南虎身上,使華南虎的形象有了象徵意義。而華南虎在囚籠中表現出來的獨立個性和追求,深深地感染並啓迪着我們,事實上,這樣一種獨立精神和個性追求也正是我們青少年的追求。

六、佈置作業:

①課外讀一些抒寫動物的現代小詩。

②以《華南虎的自白》爲題,根據詩意展開想象,試着寫一首短詩。

③收集更多關於虎的成語、詩歌及書畫。

教學反思:

《華南虎》的教學設計,按照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的學習規律。在教學環節中,針對課文多處象徵手法的運用,學生理解難度大的實際問題,設計多角度、多方式的閱讀,特別設計了閱讀的四步曲,即聽讀、初讀、研讀、比較誦讀幾個環節,並做適當的引導,使學生在主動思考、自主合作探究以及情感活動中由淺入深的理解課文,從中受到感情的提升,並樹立高尚的情操。

《華南虎》教學設計2

【教材依據】

《華南虎》是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第三篇閱讀教材。

【設計思路】

指導思想:充分體現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設計理念: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構建學生主體、老師主導,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充分體現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教材分析:本課系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本詩創作於1973年6月,正是“十年**”期間,詩人在湖北咸寧文化部幹校勞動改造。一次,在桂林動物園裏見到了一隻趾爪破碎,鮮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但在“我”的眼中,這不僅僅是一隻通常意義上的老虎,而是另一個“我”。那“血淋淋的破碎的爪子”“破碎的牙齒”“鐵籠”都使“我”想到了自己的境遇:當時在幹校的絕大部分學員都已回京或分配到別的城市,而自己是屬於少數不能入京的“分子”之一,心情異常沉重。正如作者所說:這隻虎與我當時的境遇是何其相似啊!而“灰灰的泥牆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溝壑”則深深震撼了“我”,那一聲“石破天驚的咆哮”發自“我”的靈魂深處,詩人借虎喻人,全詩讚揚的是華南虎,表現的卻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對自由的渴望。

學情分析:我擔任七年級(3、4)兩班的語文教學,共有學生98人。根據一個學期的教學,我對本班學情比較瞭解,大體可以分爲三個層面:優等生約佔10%,這部分學生有紮實的語文功底,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有豐富的課內外知識,課堂反應迅速,理解和接受能力強,在學習上常有“吃不飽”的現象;中等生65%,這部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較差,學習只是被動的接受,但能按時保質保量的完成各種作業,基本能跟上教學步驟的需要,學習上處於“剛吃好”的狀態;還有25%的學困生,學習基礎差、習慣差,總之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成績很不理想,學習上有“吃不了”的現狀。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背誦詩歌。

2、瞭解“華南虎”的形象及象徵意義。

能力目標

1、培養通過品味關鍵詞句、整體把握詩歌形象的能力。

2、聯繫詩歌的寫作背景,體會意境,理解詩作蘊含的感情及社會意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詩歌學習,培養培養學生追求自由的精神,鄙棄庸俗,保持高尚的人格。

【教學重點】

朗讀品味,鑑賞詩歌形象,把握形象與主題的關係。

【教學難點】

聯繫寫作背景,理解詩歌的現實意義。

【教學方法】

1、誦讀法:這是體會詩歌意境、把握詩歌的重要方法。本首詩歌具有濃厚的象徵色彩和豐富的內涵。以誦讀帶動全詩的學習,從而深入理解“華南虎”的形象所蘊含的象徵意義和作者所抒發的感情。

2、鑑賞法: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即引導學生品味關鍵詩句,瞭解詩中衆多形象所表現的深層含義,進而把握形象和主題的關係。

【教學準備】

1、製作PPT課件。

2、學生預習:熟讀詩歌;蒐集並整理作者相關知識;查資料書瞭解詩歌寫作背景。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要點】

充分誦讀,整體感知詩意。深層研討,把握華南虎的象徵意義。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由魯迅的“真正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引入新課。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作家及背景簡介。(學生交流,老師明確)

牛漢、,原名史成漢,1923年生,山西定襄縣人。40年代開始創作詩歌,是“七月派”的重要成員。“文革”期間,被關入“牛棚”,從事強制性勞動。主要作品有:《華南虎》、《半棵樹》《掉念一棵楓樹》等。出版的詩集有《彩色的生活》《祖國》《愛與歌》《溫泉》《海上蝴蝶》和自選集《蚯蚓和羽毛》等。

本事寫於1973年6月,人們的精神自由受到嚴重束縛的十年**時期。

2、聽課文錄音,感知華南虎的形象。“華南虎是一隻______的老虎。”(鼓勵學生談出個人感受)

三、合作交流,深入學習。

<一>形象探究:自由朗讀全詩,思考下列問題:

1、文中的華南虎處境如何?(學生自由回答)

2、這隻華南虎具有什麼樣的個性特點?試從文中找出有關詩句加以說明。(以小組爲單位,相互補充;代表彙報,集體小結)

3、對華南虎,“我”和觀衆的態度有何不同?你對“我”和觀衆的行爲有怎樣的評價?

(學生的評價只要扣緊課文內容、言之有理即可)

<二>理解主題:

品讀詩歌最後一小節,思考:

1、在華南虎面前,“我”爲什麼會感到“羞愧”?(聯繫詩歌寫作背景理解).

2、爲什麼“我”看見了火焰似的斑紋和火焰似的眼睛,還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3、作者在這裏說“我終於明白……”“我”明白了什麼?蘊含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思索?學習本詩有什麼現實意義?(鼓勵學生談出個人感受)

四、總結反思,拓展延伸。

1、這首詩具有濃厚的象徵色彩。詩人以被囚禁在籠中、失去自由還飽受摧殘嘲弄的華南虎形象爲象徵,表現了自己及同類人在艱難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對自由的強烈渴望。

你能說說詩中各種意象的象徵意義嗎?

2、請同學們誦讀課本P213頁英國詩人布萊克的《老虎》一詩,試比較它和《華南虎》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困厄中堅毅不屈的華南虎給了詩人的靈魂以震撼。的確,追求不屈服、不苟活的亮麗人生,是詩人的思索,其實也更應該是我們每個人人生追求的方向。同學們,在悲愴和困頓中成就的,是偉岸,是卓絕。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就讓我們以強者的姿態告白人生,告白自我吧!

六、作業

1、熟讀詩歌。

2、請寫一篇《華南虎》讀後感,字數不限。

七、板書設計

華南虎

牛漢

觀衆:冷漠無情、愚昧無聊、人格墮落、市儈可笑

老虎:高傲不羈、嚮往自由、追求獨立、勇敢抗爭

“我”:良知未泯、深有感悟、超越苦難、奮然前行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在深深的思忖一個問題,作爲一名語文老師在上每一堂課的時候,我們將運用怎樣的教育理念,將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點實實在在的在課堂上呈現出來。既不能上成說教式的政治課,又不能上成單是知識傳授的訓練課。原先,在上課的理念上曾遵循12個字,也是平日上課與聽課的心得之悟,我覺得一堂語文課應該“書聲琅琅,議論紛紛,情意融融。”當上完這節課後我又有了新的感想,給它充加了八個字,那便是“沉思默默,感受深深”。我想這20個字將成爲我今後施教的座右銘,也會讓這樣的語文教學觀落實到今後的語文課堂之中。讓我們的語文課變得更加興味盎然、豐富多彩,充滿文學的氣息。也讓語文的味道更加的濃郁雋永。同時,讓批註式自學和隨筆雜談式練筆與博覽羣書有機結合,讓課外量的積累推進課內質的飛躍!

《華南虎》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通過詩歌的學習,鼓勵學生培養追求自由的精神,鄙棄庸俗,保持高尚獨立的人格。

2培養學生通過鑑別關鍵詞句,理清思路,整體把握的能力。

3.誦讀品味詩歌,瞭解詩歌形象的象徵意義,欣賞詩歌形象。

4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合作性的學習

教學重點

1學習鑑別關鍵語句,理清思路,整體感知,理解詩中形象的象徵的意義。

2朗讀品味,鑑賞詩歌形象

課時安排: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

老虎禁不住人類的誘惑,失去了虎威,從山林走進了動物園,但是,並不是所有被囚的老虎都這樣。老虎歷來被人們稱爲“獸中之王”。虎,以它威猛高貴的氣質震撼了人們的心靈。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一隻華南虎的內心世界,感受這種震撼。

播放課文配樂朗誦錄音。

二、背景介紹:

這首詩寫於“十年**”期間,當時詩人被迫在一個“幹校”接受“勞動改造”。那時,人們的精神受到了嚴重束縛。一次,他去桂林,在動物園看到了一隻趾爪破碎、鮮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這隻老虎的形象強烈地觸動了詩人的情思,回到幹校後,他就寫下了這首詩。

三、詩文賞析:

1、先分角色朗讀詩文,注意節奏和感情,併爲生字詞注音。

柵欄(zhàlan)斑斕(bānlán)呵斥(hēchì)抽搐(chù)趾(zhǐ)爪鉸(jiǎo)掉溝壑(hè)不羈(jī)

2、自由朗讀這首詩,(2分鐘)思考:

問題一:文中的華南虎處境如何?“我”看到的這隻在籠中的華南虎是個什麼形象?請用詩文中的原話概括。

華南虎處境:被囚禁於人類的牢籠之中,遠離了廣袤的山林

斑斕的面孔、火焰似的眼睛、又長又粗的尾巴、健壯的腿、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3、齊讀第三節,教師點撥節奏和重音。以小組爲單位,討論以下問題。

問題二:觀衆在老虎面前和詩人眼中是一羣什麼樣的人?爲什麼?

是一羣“膽怯而絕望”“可憐而可笑”的人.

因爲他們不知道自己的無恥,反而用“砸”“呵斥”“勸誘”的方式來對待高貴的華南虎;

他們卑微,即使面對華南虎威嚴的背影也會感到“膽怯”;

他們無聊,竟會因爲從生活中找不到“談資”和“好戲”而“絕望”;

他們自以爲是,蔑視老虎嚮往的“蒼蒼莽莽的山林”,他們不但對自己囚牢一樣的生活境況不自知,而且還向想用同樣的牢籠囚住一切生靈。

問題三:請看這一節的最後兩句:“你夢見了蒼蒼莽莽的山林嗎?是屈辱的心靈在抽搐嗎?”華南虎的心靈爲什麼會感覺“屈辱”?

感覺“屈辱”有兩層含義:

淺層的意思是爲自己的尊嚴被踐踏、自由被剝奪而感覺“屈辱”;

深層的意思是爲生活在這個自由被剝奪、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覺“屈辱”。

4、快速閱讀1-4節,思考:

問題四:和觀衆相比,籠中的華南虎在詩人眼中具有什麼樣的個性?課文中的哪些詩句能表現它的個性?

華南虎的個性:高傲不羈、蔑視世俗、威武不屈、勇於抗爭、嚮往自由

課文中的詩句:

背對膽怯而絕望的觀衆/安詳地臥在一個角落——高傲不羈

夢見了蒼蒼莽莽的山林——嚮往自由、追求獨立

灰灰的水泥牆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溝壑——威武不屈、勇於抗爭

問題五:面對這隻華南虎,詩人的心情怎麼樣?詩人爲什麼會感到“羞愧”?詩人明白了一些什麼?

“我”感到“羞愧”是因爲“我”也作爲庸俗大衆中的一員,來“觀賞”老虎。在這個“不羈的靈魂”面前,“我”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靈的墮落。

“我”明白了被人類囚禁在籠中的不只是一隻老虎,而且是一個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

“我”明白了在這個“不羈的靈魂”面前人類的庸俗、猥瑣和無知;

“我”明白了在悲愴和困厄中,人應該超越苦難,拒絕庸俗,抵抗墮落,奮然前行。

問題六:通過以上分析,怎樣理解詩中的“觀衆”、“鐵籠”“我”的含義?

“觀衆”——無恥、無聊、冷漠、市儈、卑微、自以爲是、有時助紂爲虐

“鐵籠”——是人類製造出來的色彩陰暗、冰冷無情的囚具。它禁錮自由,代表邪惡。

“我”——良知未泯,代表了有良知、有思想的人的靈魂的`覺醒

5、詩人寫詩講就意象,並藉助意象來表達一種情感。(回憶《未選擇的路》)那麼,本文的意象是什麼?這是一種什麼表現手法?(學生總結這首詩的象徵意義)

本文的意象是華南虎.

象徵.

本詩的象徵意義:不屈的生命、執著的靈魂、渴望精神自由、渴望人格獨立

6、齊讀全詩,結合課本劇和寫作背景思考:

問題七:《華南虎》寫於一個特殊的年代,我們應如何理解它的現實意義?

這首詩寫於最沒有詩意的時期——70年代,表現了在當時特有的政治環境下,中國正直、有良知的知識分子不屈服於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超越那個特定的時代,即使在今天,這首詩也有其積極的現實意義。想要在充滿誘惑的社會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獨立的人們,應該能從這首詩中得到啓迪和鼓勵。

四、鞏固擴展

(1)聯想和想象練習

以《華南虎的自白》爲題,根據詩意展開想象,表現被困的華南虎的心路歷程。

(2)比較閱讀:布萊克《老虎》

談談它們的區別和文章的感情,你從中得到的啓示。

板書設計

斑斕的面孔不屈的生命

火焰似的眼睛執著的靈魂

又長又粗的尾巴渴望精神自由

健壯的腿渴望人格獨立

破碎的滴血的趾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