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歷史教案精品多篇

歷史教案精品多篇

《歷史》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19世紀三四十年代歐洲三大工人運動;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共產主義者同盟的建立;《共產黨宣言》;第一國際;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巴黎公社;

通過對馬克思主義誕生的必然性和可能性的分析,使學生認識馬克思主義的出現是歐洲政治、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時代的產物;通過分析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使學生認識到: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一次偉大嘗試。

通過學習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科學理論的革命活動,培養學生的國際主義精神和爲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的崇高理想;通過對巴黎公社戰士的英勇不屈、視死如歸的精神的學習,對學生進行情操、意志品質的教育。

教學建議

教材地位分析

19世紀中期,隨着資本主義經濟在工業革命的推動下迅速發展,資產階級在歐美鞏固了自己的政權,資本主義制度在主要國家確立。在資本主義發展的同時,產生很多新的社會問題:不平等的加劇,勞資雙方的衝突與對立等等,導致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兩大階級的對抗日益尖銳。無產階級在和資本家的不斷鬥爭中,逐漸產生了自己思想的代言人——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使無產階級運動有了強大的思想武器,用來改造世界和解放自己。從此,社會主義運動開始蓬勃發展,第一國際的建立實踐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巴黎公社建立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權,其經驗和教訓是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寶貴財富。

重點分析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巴黎公社是本課重點。馬克思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程度後的必然產物,是伴隨着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而出現的,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都是工業革命的產物,資產階級爲自己挖掘了墳墓。巴黎公社是當時社會主義運動的典型例子,恩格斯說“想知道什麼是無產階級專政,請看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是第一次推翻資產階級專政,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偉大嘗試,代表着時代的最高峯。同時,公社的歷史經驗,值得借鑑和研究。

難點分析

馬克思主義誕生的原因、巴黎公社的原則是本課難點。學生不容易理解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是和資本主義的發展緊密相連的,要分析透徹馬克思主義誕生的必然性。巴黎公社不同於以往的無產階級運動,它打碎了舊的國家機器,代之以新的國家機器,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權,這些都體現在巴黎公社的原則中。

重點、難點突破方案

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條件。要緊密聯繫工業革命影響和資本主義的發展分析,闡明矛盾發生的根源及不可調和性,說明馬克思主義產生的必然性。並對經濟危機、早期工運特點加以解釋。

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工人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嘗試,從歷史條件分析其必然性和偶然性。由學生概括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和原則,並得出結論:巴黎公社具有鮮明的無產階級性質,同時,也有侷限性;公社的原則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寶貴財富。保衛巴黎公社的戰鬥,可適當增加些資料,吸引學生興趣和進行革命主義教育。

教學設計方案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

重點: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巴黎公社

難點:馬克思主義誕生的原因、巴黎公社的原則

教學手段:啓發式教學

教學過程 :

一、馬克思主義誕生

學生閱讀教材第76-78頁並概括分析: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條件是什麼?和工業革命有沒有聯繫?能不能說馬克思主義的出現是歷史的必然?

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得出答案:工業革命推動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但隨之而來的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也暴露出來,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激化,經濟危機頻頻發生。階級矛盾日益尖銳。工業革命後,工人階級壯大起來,工人運動從經濟鬥爭向政治鬥爭轉化,不再作爲資產階級的附庸。三大工人運動爲科學理論的誕生奠定階級基礎。同時,工人運動開展需要科學的理論的指導,馬、恩在廣泛吸收人類文化成果的基礎上,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其中,唯物史觀揭示社會主義制度的出現是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是資本主義經濟的必然產物;而剩餘價值學說,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找到變革資本主義制度,創立社會主義的基本力量。科學社會主義不但符合當時的客觀情況,而且經歷史驗證,是完全正確的。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78頁關於共產主義者同盟和《共產黨宣言》的有關內容。強調:《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誌着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共產黨宣言》第一次較爲完整闡述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闡明瞭社會發展規律;指出階級鬥爭在階級社會推動歷史前進的重要作用;揭示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

二、第一國際

學生閱讀78頁第四自然段,分析第一國際成立的歷史條件。

閱讀79頁關於《國際工人協會共同章程》的材料,概括第一國際的主要活動:

主要活動:聲援支持各國工人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鬥爭,其頂點是1871年的巴黎公社;幫助各國工人階級建立無產階級獨立政黨,如1869年德國社會民主工黨的成立。

第一國際是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無產階級由分散鬥爭走向國際聯合。鬥爭目的由要求政治民主發展到要求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目的更明確,羣衆影響進一步擴大。

三、巴黎公社

學生閱讀79頁第二自然段,分析巴黎公社成立的根源及特殊原因,指出巴黎公社出現的基礎是資本主義和工人運動進一步發展,有必然性,同時也是“在特殊條件下的一個城市的起義”,有偶然性。進一步瞭解馬克思主義誕生、第一國際成立、巴黎公社之間的內在關係。

學生概括政權建設和社會經濟兩方面的措施,並分析巴黎公社的無產階級性質及侷限性:

巴黎公社是暴力革命的產物,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後,建立了新興國家政權;公社的選舉公社委員會,兼管立法和行政,是新型的國家政權,代表無產階級的利益;公社的實施措施,政權建設和經濟建設是從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利益出發的,說明了公社的無產階級性質。但同時,巴黎公社有突發性的特點,未對所有制做出明確規定,不完全等於社會主義運動。

巴黎公社是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嘗試,也是實現無產階級民主的大膽試驗。公社的原則也是最寶貴的經驗,最主要的一點是,要打碎舊的國家機器,並用無產階級專政取而代之。

教學設計思想

運用啓發式的問題教學,使學生初步瞭解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與資本主義的發展密切相關,瞭解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認識社會主義運動在曲折中前進,存在着旺盛的生命力。

板書設計 

《歷史》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學習本節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有:啓蒙運動的興起;法國的啓蒙運動;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百科全書派;啓蒙思想的影響。

2、通過歐洲啓蒙運動興起、內容、作用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17、18世紀,隨着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資產階級的壯大,反對封建專制和教權主義的鬥爭已經成爲時代的要求。啓蒙運動是繼文藝復興以來的歐洲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它不僅爲歐美資產階級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準備,也對世界其他地區產生深刻的影響,如中國、日本。

3、通過學生對歐洲啓蒙運動的著名領導人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以及百科全書派的代表狄德羅等勇於獻身和捍衛正義事業的史實的學習,培養學生、追求真理、捍衛真理的精神。

教學建議

教材地位分析

本節講的是17、18世紀的啓蒙思想運動。隨着生產力的迅速發展,西歐資產階級力量日益壯大,並享有雄厚的經濟實力,但是垂死掙扎的封建制度卻成爲了他們進一步發展的巨大障礙,爲了推翻這個舊制度,資產階級必須製造輿論。於是,啓蒙運動便應運而生了。在隨後的歲月裏,啓蒙運動波及全世界,在政治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它不僅爲法國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動員,而且也爲美國獨立戰爭起了動員作用,並影響了美國的政治制度,鼓舞了亞洲國家的仁人志士。

重點分析

本節的重點是歐洲啓蒙運動的背景和原因;法國啓蒙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張;啓蒙運動的影響。每一場思想解放運動,都有以社會物質生產的一定階段以物質生產發展的需求而出現的,所以理解思想解放運動必須從它的背景和原因入手;17、18世紀的歐洲啓蒙運動的高潮是在法國,它又爲法國大革命和歐美一系列資產階級革命,甚至對亞洲各國都產生了深淵的影響。所以,它是本節的重點。

思想是客觀存在的反映。資本主義的發展、自然科學的突飛猛進,造就了歐洲的啓蒙運動。意識對物質有主觀能動作用,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啓蒙運動的反教權、反專制的“理性”思想是當時資產階級衝向封建營壘的兩把鋒利的匕首(也反映了這一歷史時期的特點),是革命有力的思想武器,啓蒙思想成爲近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立國之本,啓蒙學者們用理性的眼光來觀察社會和生活,並以其富有先導性的理論喚醒了歐洲各國人民的反封建意識,給處於黑暗統治下的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它成爲世界近代史上繼文藝復興運動之後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它爲歐美的資產階級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準備。從而使18世紀成爲理性的時代或啓蒙的時代。因此,啓蒙運動的內容和影響是本節的重點。

重點、難點突破

由學生提出學習中的問題,大家一起討論解決。如:啓蒙運動爲什麼會發生?啓蒙運動發源於英國,而爲何卻高潮於法國?啓蒙運動的核心內容、實質是什麼?孟德斯鳩三權分立說對後世的影響很大,那麼它的矛頭直指誰?孟德斯鳩從哪些方面發展了洛克的學說?孟德斯鳩三權分立的本質是建立怎樣的一個國家?盧梭與伏爾泰、孟德斯鳩思想的最大的不同點。(君主立憲制和“人民主權”說。)爲什麼說“盧梭開闢了一個新的時代”?伏爾泰、孟德斯鳩和盧梭不同思想的根源。並啓發學生思考:文藝復興運動與啓蒙運動的不同點有哪些?啓蒙運動的有何影響?比較這一時期中西方反封建思想的不同處等。

難點分析

啓蒙運動與文藝復興區別和聯繫。文藝復興和啓蒙運動是世界史上兩大思想運動,都爲新興資產階級取得政治、經濟上的統治地位作了思想準備。兩大運動的本質雖是一致的,但它們產生在西歐早期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同歷史時期,受資本主義發展程度的影響,其資產階級反封建鬥爭的思想也有所不同,影響程度也不一樣。搞清它們的聯繫和區別,這對於學好本節的內容十分重要。

課內探究活動

課前,讓學生分組收集、查閱、整理有關文藝復興時期和啓蒙運動時期的圖片、圖象資料,如:啓蒙運動的背景材料、啓蒙運動領導人的生平事蹟、啓蒙運動時期的文化現象。(注意:教師及時瞭解各組的材料收集情況)。然後,根據各組特點,再進行有側重的分工,如;有的組介紹啓蒙運動的背景材料,有的組介紹啓蒙運動領導人的生平事蹟等。

注意:在課前教師要收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如:啓蒙運動的核心爲什麼是反專制主義和反教權主義?啓蒙運動的特點是什麼?如何看待啓蒙運動的影響?

教學設計方案

第四節 歐洲的啓蒙運動

重點:啓蒙運動的內容、影響

難點:啓蒙運動與文藝復興區別和聯繫

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輔助課件

教學過程 :

由各組分別展示、介紹其課前準備的有關啓蒙運動時期的資料。由此導入  新課。

對學習中的共同問題展開討論。如:什麼是啓蒙運動?什麼叫“理性”?理性思考的內容是什麼、人們應怎樣判斷問題?說到底,是資產階級要求民主、自由、平等。請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存在決定意識的原理闡釋啓蒙運動興起的原因?(17、18世紀,西歐資本主義有了較大的發展,新興資產階級掌握了越來越雄厚的經濟實力。但是,他們卻沒有享受到相應的政治權利。所以,資產階級要反封建專制主義、教權主義,於是強調人的價值和權利的思潮興盛起來,形成了以宣傳理性爲中心的啓蒙運動。人們的迷信與愚昧是封建主義的君權、神權、特權能夠在很長時間裏佔統治地位的重要前提之一。破除迷信,批判矇昧主義,自然成了啓蒙運動的一項重要使命,也是它被稱爲“啓蒙”的重要原因之一。自然科學的發展,使理性學說有了科學的依據和強大的生命力。於是,歐洲資產階級發動了一場反封建的思想文化運動。)“啓蒙思想爲什麼發源於英國而在法國達到高潮?” (18世紀,法國資本主義發展程度較高,資產階級力量強大。但同時,法國又是歐洲大陸封建勢力的堡壘,專制主義、等級制度盛行。作爲第三等級的擁有雄厚經濟實力的資產階級在政治上處於無權地位。這一思想傳播到法國,使專制制度危機下的法國人注入了極大的革命熱情,啓蒙思想家輩出,運動達到高潮。資產階級強烈要求政治民主、權利平等和個人自由。許多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開始在思想文化領域裏對舊體制發起了猛烈衝擊,從而進一步完善了啓蒙思想。)

“英國革命披上宗教外衣,而法國大革命高舉自由與民主的大旗,爲什麼會出現這種差別?”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害怕人民革命,他們寧肯樹宗教旗幟,不廣泛宣傳霍布斯、洛克的啓蒙思想,啓蒙思想在英國還沒有達到高潮;在革命中始終高舉宗教旗子。而法國資產階級從英國人的啓蒙思想中得到巨大力量,使啓蒙思想達到高潮。法國人以“自由、民主、平等”作爲自己的旗子。孟德斯鳩三權分立說對後世的影響很大,那麼它的矛頭直指誰?孟德斯鳩從哪些方面發展了洛克的學說?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本質上來說,依然是君主立憲制的一個政權組織形式。盧梭與伏爾泰、孟德斯鳩思想的最大的不同點是什麼?盧梭的思想核心是什麼?以歌德和赫爾岑對伏爾泰和盧梭評判突出盧梭的思想對法國社會的影響,點明其思想是法國大革命的靈魂。指出伏爾泰、孟德斯鳩和盧梭不同思想的根源是他們代表着資產階級不同階層的利益,他們有不同的生活經歷。

在學習的過程中,啓發學生思考:“啓蒙思想”與從前的“人文主義”有何聯繫和區別?這種區別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從背景、主要內容、反封方式和作用等方面進行分析。]

讓學生比較這一時期中西方反封建思想的不同處。 (中國明清時期的民主思想,尚未突破封建思想的束縛,沒有提出資本主義性質的新政權方案;對以後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產生一定的影響。法國啓蒙思想,徹底批判封建制度與封建神學,要求建立資產階級專政;爲即將到來的法國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動員。)

啓蒙運動的影響:思想家們有力地批判了封建專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會,描繪了未來“理性王國”的藍圖,爲資產階級取得統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論上的準備,爲即將到來的法國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準備。被推翻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六曾經哀嘆:是伏爾泰和盧梭毀滅了法國。由此可見,精神力量一旦化爲物質力量,其巨大作用是難以限量的。啓蒙運動不僅爲法國大革命作了充分的輿論準備,奠定了思想基礎,而且超出了國界,跨越了時代,在更寬廣、更長遠的領域和時間裏發揮了巨大而深遠的作用。

教學設計思想

依據建構主義理論、多元智能理論,在教學過程 中,教師或引導學生查閱資料,或教師在課堂上提供啓蒙運動的背景材料和啓蒙運動領導人的主要觀點,讓學生在課上分析、討論,從而從多渠道培養學生的自學、思維能力,發揮教師在學生學習中的主導作用,以及樹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歷史》教案 篇三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教學目標:要求掌握的知識:斯大林格勒戰役;中途島戰役;盟軍在北非取得勝利;墨索里尼垮臺和意大利投降;開羅會議及《開羅宣言》;德黑蘭會議及對德作戰方針的確定;歐洲第二戰場的開闢;雅爾塔會議及其主要協議;蘇軍攻克柏林德國投降 第二次大戰在歐洲結束,《波茨坦公告》 日本投降 第二次大戰結束。

要使學生認識:通過斯大林格勒戰役意義的分析,培養學生閱讀史料,深入分析問題的能力。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性質的變化,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要求培養學生的能力: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雅爾塔會議及波茨坦會議協調了反法西斯聯盟的行動,對打敗法西斯國家有積極作用。《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都肯定了中國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及蘇德戰場的勝利,英美開闢第二戰場,加速了納粹德國的滅亡。

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斯大林格勒戰役。

難點:本課的教學難點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四次重要的國際會議的作用的比較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原因。

講授新課:一、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不同社會性質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的國家,不同膚色、不同民族的人民緊密團結,形成共同抗擊法西斯的國際統一戰線,形成了正義和平力量對邪惡戰爭勢力的大包圍。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以後,反法西斯的國家和人民,在軍事上互相配合,協同作戰;在政治上互相磋商,求同存異;在經濟上互通有無,相互援助。它最終迎來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和偉大勝利,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最後勝利的決定因素之一。

1942年1月1日,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代表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會議。會議期間,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保證將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聯合起來,徹底打垮法西斯國家。

爲了協調行動,儘快打敗法西斯,反法西斯國家召開了多次會議(開羅會議:《開羅宣言》,確認中國在戰後收回中國臺灣等被日本侵佔的領土。和德黑蘭會議:蘇美英在德黑蘭會議上通過了三國一致行動和戰後合作的宣言,而且決定在1944年5月以前開闢歐洲第二戰場。)1945年2月,美、英、蘇三國首腦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在蘇聯的雅爾塔召開會議。決定打敗德國後,對德國實行軍事佔領,徹底消滅德國的法西斯主義,同時,決定成立聯合國。蘇聯承諾在德國投降後三個月內,參加對日本法西斯的作戰。

二、最後的勝利1.斯大林格勒戰役(蘇德戰場——蘇勝德)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後,希特勒爲使德國避免兩線作戰的窘境,決定先集中力量打垮蘇聯。於是德國集中了150萬兵力,在蘇聯南線發動了攻勢,重點進攻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是蘇聯重要的工業城市,又是伏爾加河南北的交通樞紐,是連接莫斯科和盛產石油的高加索之間的交通要道。

1942年7月,震撼世界的斯大林格勒戰役開始了。爲了贏得這場戰爭,希特勒動用了一切可以動用的軍隊。先後出動飛機十萬架次,投擲炸彈100萬枚,整個城市幾乎化爲灰燼。但英勇的蘇聯軍民堅持戰鬥。斯大林格勒的戰鬥,爲蘇聯紅軍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冬季,蘇軍展開強大的反攻。到1943年2月,蘇軍取得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重大勝利,德軍遭到了它發動戰爭以來的失敗。

爲什麼說斯大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重要的轉折點?德軍元氣大傷被迫由戰略進攻轉入戰略防禦。斯大林格勒戰役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法西斯軸心國是以德國爲核心的,希特勒的勝利是建立在進攻之上的,進攻一旦停止,它滅亡的日子也就爲期不遠了。此外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鞏固發展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促使法西斯集團的內部開始發生分化。因此,斯大林格勒戰役不僅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點。

2.中途島之戰(太平洋戰場—一美勝日)

爲消滅美國太平洋艦隊,1942年6月,日軍進攻美國的太平洋海軍基地中途島。美國成功截獲了日軍的密碼,取得了戰場上的主動權。最後,美國以少勝多,日軍損失慘重。從此,美國取得了太平洋戰場的主動權。

3.阿拉曼戰役(北非戰場——英勝德意)

1941年初,德軍進入北非。納粹名將隆美爾指揮德意軍取得了一系列勝利之後,在1942年6月逼近阿拉曼,英軍如果不能取勝,就可能喪失包括埃及在內的整個中東的勢力範圍,英國同海外殖民地的聯繫就會切斷。英軍在蒙哥馬利指揮下反攻,取得了勝利,改變了北非戰場形勢。

這三場戰役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斯大林格勒戰役改變了蘇德戰場的形勢,鞏固並發展了反法西斯同盟,促使法西斯集團的瓦解,推動了整個戰場形勢的轉折。在太平洋戰場上,中途島之戰以前,日本幾乎沒打過敗仗,而以後日本沒打過勝仗。阿拉曼戰役以後,丘吉爾曾說:阿拉曼戰役以前,我們戰無不敗;阿拉曼戰役以後,我們戰無不勝。以這些戰役爲代表標誌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轉折階段。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態勢來看,法西斯國家從戰略進攻轉入戰略防禦的過程,即反法西斯力量從戰略防禦轉爲戰略進攻的過程。斯大林格勒戰役是其中最重要的轉折。

1943年,北非的德意軍隊投降,美英盟軍乘勝追擊,在西西里登陸,攻入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垮臺,法西斯集團開始瓦解。1943年底,反法西斯戰爭出現勝利的曙光。

諾曼底登陸地圖,登陸路線,登陸戰鬥的圖片;東西夾擊德國進軍路線。1944年6月,美英盟軍在法國諾曼底登陸,從西線逼近德國。蘇軍也在東線發動猛攻。從此德國便陷入盟軍東西夾攻之中。1945年初,兩線軍隊相繼攻入德國本土,德國法西斯敗局已定。爲加快戰爭的最後勝利和解決戰後的重大問題,蘇美英三國首腦召開雅爾塔會議。

三、德日法西斯的投降

1945年5月,德國法西斯潰滅,歐洲戰事勝利結束。7月,蘇美英三國首腦在德國波茨坦會晤,重申對德國問題處理精神。並以中美英三國名義發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

在反法西斯力量打擊下,9月,日本簽定投降書。這樣,一場人類文明史規模空前的戰爭結束了。反法西斯同盟一方取得徹底勝利。

提問:二戰後期四次重要的國際會議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是什麼呢?

可採取表格的方式將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雅爾塔會議和波茨坦會議等二戰後期四次非常重要的國際會議進行對比。幫助學生認識,它們出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不同階段。作用也各不相同,但它們的共同作用是有效地協調了反法西斯國家的行動,鞏固和發展了反法西斯同盟,對加速二戰的勝利起來重要的促進作用。

提問:那麼這場戰爭的性質是什麼?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偉大的正義的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歷史》教案 篇四

教學設計示例

從今天開始我們學習世界歷史的相關內容,提問:請大家回憶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最早使用天然火的是哪種遠古人類?(北京人)那麼,北京人在中國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在世界歷史上它的地位又如何呢?

一、完全形成的人

最初的人類在人類學中被稱爲"完全形成的人"。一般把這一階段的人類在分成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請同學們參照教材第一頁的表格和圖片。明確我們中國的北京人、丁村人和山頂洞人分別處於四個階段中的哪一個階段。回憶他們在體態,生產,生活等方面存在哪些差異。

隨着晚期智人的出現,現代人種在體型、膚色等諸多方面的差異逐漸顯現出來。這種差異並沒有本質區別。因此古印度社會的雅利安人和現代社會的德國納粹黨人所宣揚的人種高貴理論都是站不住腳的。有了人類就有了人類歷史,人們最初經歷的是原始社會。人們是怎樣生活的,又是按怎樣的形式組織起來的呢?

二、氏族公社

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隨着生產力的發展,人們逐漸定居下來,形成了氏族。在中國古代史中,我們曾經接觸過氏族這一概念。請問:在氏族中人與人之間是什麼關係?人們按血統關係組成固定的集團。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關係。在氏族公社的發展中,我們習慣上把它分爲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兩個時期。

請同學們思考劃分這兩個時期的主要依據是什麼?

(學生活動)學生分成小組討論。得出結論,劃分的主要依據是婦女和男子在生產和生活中的地位。起初,婦女在食物採集和家務勞動中發揮重要作用。在社會中佔有主導地位,這就是母系氏族。之後適合於男子的犁耕農業和畜牧業的不斷髮展,使男子在經濟中佔有主導地位。父系氏族最終取代母系氏族。

進一步提問:造成這種地位差別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學生討論。生產力發展的水平。氏族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轉化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人類改造和征服自然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當然無論母系氏族還是父系氏族,財產是公有的,生產和分配都以集體爲基礎。他們的地位也是平等的。隨着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所帶來的一系列變化,原始社會最終瓦解,國家產生。

三、原始社會的瓦解和國家的產生。

隨着生產力的進一步提高,逐漸出現了剩餘產品。這種狀況引起了連鎖反應。一方面工具、牲畜產品甚至部分土地成爲私有財產。同時`爲減輕勞動強度,生產出更多的剩餘產品,人們把戰俘變成奴隸。私有財產和奴隸的出現是人類社會中出現了貧富分化階級差別擴大,出現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的對立。當矛盾無法調和時出現軍隊,法庭,監獄和城牆。這樣原始社會瓦解國家出現。

在本節課的最後,引導學生回憶中國歷史的黃帝和堯舜禹時期的相關內容,加強對這段知識的瞭解。培養學生中外對比的習慣。

擴展資料

早期人類的演化

南方古猿

1925年達特教授將發現於塔昂的幼年靈長類化石,命名爲"南方古猿",並認爲它是一種最接近人類的古猿。但是,達特的鑑定遭到了各方面的反對,有人懷疑這是一件黑猿幼體的化石。從此,塔昂"幼兒"漸漸被人淡忘了。

1936年,在南非一個叫斯特克方丹的金礦區,比勒陀利亞特蘭斯瓦爾博物館脊椎動物館館長羅伯特·布魯姆把在這裏發現的一些化石拼合起來後,認出這是一件成年南猿的頭骨。1938年的一天,一個名叫克羅姆德萊的學生髮現了一具特別的頭骨:臉部比斯特克方丹的南猿要平,下頜骨厚重;雖然門齒和犬齒較小,但臼齒相當大,與人牙不同。這與塔昂和斯特克方丹的標本差異如此之大,看來南非曾存在地兩種不同的早期種類。較小的一種頗爲纖細,臼齒小,即達特命名的南猿非洲種。而下頜碩大的克羅姆德萊類型的臼齒很大,布魯姆用它建立子一個新屬新種,?quot;傍人粗壯種"。

幾年之後,有相當數量的兩類化石被發現,在它們之間已能建立起明確的科學界限。一種人科動物,其中包括克羅姆德萊的標本應當叫"南猿粗壯種",體型碩大,體重可達68Э恕A硪恢紙閒。舷訟福逯毓蘭圃?6~45千克,即南猿非洲種。

布魯姆繼續他的搜索,很快找到了更多的證據。但是他找到的新的粗壯種材料,使問題又變複雜了。看來,在兩種南猿中,粗壯種生活的時代較晚,但卻顯得更加複雜。它們的下頜和臼齒比南猿非洲種更不像人。布魯姆着手瞭解南猿非洲種的時代,並作了大膽的推斷,宣佈南猿非洲種大約生活在200萬年以前,即上新世晚期。

布魯姆的觀點受到了學術界同行的嘲笑。令其他學者感到困惑的是,當他們觀察南猿這種人科動物的軀幹時,難以想象人的祖先在200萬年前居然僅有黑猿相仿的腦量,但卻能用兩腳到處奔跑。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南猿仍未被科學界所接受。部分原因是達特教授是一名解剖學家,並不充分了解古人類學,而古人類學權威都在美國、英國和德國。另一方面的原因則是這些南猿的腦量不足以令這些科學家們信服。因爲他們仍然被皮爾唐人大腦量的錯誤概念所支配。南猿在他們眼裏充其量是一種變異的黑猿。

儘管如此,化石仍然在不斷出土。1947年,布魯姆在崩炸一些洞穴時意外地引出了一系列重大發現。一個腦量爲485毫升的成年女性頭骨被發現,隨之而來的發現包括一件男性下頜骨,上面留有磨蝕得很平的牙齒。1947年8月,又發現一件幾乎完整的女性骨盆。這是除頭骨以外最重要的發現,因爲它可以提供人類直立姿勢的信息。它表明南猿已能直立行走和奔跑。其他骨盆和大腿骨的殘片也再次證實了這點。

到1949年,從南非的洞穴中發現了三十餘個南猿個體的化石。到50年代中期,共有五處遺址出土了幾十個南猿非洲種和粗壯種的個體。越來越多的發現,使布魯姆確信,非洲種和粗壯種是兩種不同的生物。而南非人布賴恩對不同地點的沉積物作相對年代分析,確認纖細種南猿時代愈古老,個體愈小。它們向體型增大的趨勢演化。相反,粗壯種南猿的時代總是較晚,而且在它們生存的時間中沒有什麼大的變化。

根據目前發現的材料,我們可以知道,大約在280萬年前,南非斯特克方丹地區只生活着南猿非洲種,它們不會製造工具。到了200萬~150萬年前,這一地區生活着兩種人科動物,粗壯南猿以非常粗糙的植物爲生,不會製造工具;而另一種會製造工具。粗壯種南猿是滅絕了的一條進化旁支。

東非的發現

東非的奧杜威峽谷是地球上的一條大傷疤。它南北長約32千米,深約90米。古代河流的深切,使峽谷兩壁露出了由漫長歲月沉積的地層剖面。這裏埋藏着豐富的動物化石。肯尼亞內羅畢的柯林頓紀念博物館的年輕館長路易斯·利基,在1931年籌足所需的經費,開始了奧杜威的考察。

幾乎整整20年,利基與妻子和兒子在這裏默默無聞地工作着。功夫不負苦心人,他們找到了當時東非和中非最古老的人科動物頭骨,而且還發現了這類動物的棲息地。從復原的頭骨來看,這是一個已接近成年的男性,很像南非的粗壯型南猿,臼齒極大,頭骨顯示出非常獨特的性狀,厚實的臉部以及低平的額部,特點比南猿粗壯種更甚。利基將其定名爲一個新屬種叫"東非人鮑氏種"。後來,這具頭骨被定爲南猿屬中的一個種,叫"南猿鮑氏種",這是一種超級粗壯型南猿。經多次測定,鮑氏種的年代大約在距今175萬年前。這一年代測定結果證實了布魯姆對南猿非洲種距今200萬年的估計相當準確。

然而,誰是最早的石器製造者,仍然困擾着古人類學家。1960年,利基夫婦的兒子喬納森在發現東非人的地點,發現了第二具人科動物的牙齒和骨片。路易斯·利基意識到這個人科成員要比鮑氏種更像人。

雖然這具新的化石與鮑氏種一樣古老,但是它代表了一個獨特的新種,甚至比南猿非洲種更爲纖細,更具人的特點。利基將這具化石定爲人屬,稱其爲"能人",並相信他纔是石器工具的製造者。這一看法被大多數學者所接受。

從非洲的發現可以知道,人類早期的演化呈現一種鑲嵌的模式,常常有兩種不同的人科動物共生並存。比如,在南非粗壯種南猿與人屬動物共存,在東非南猿鮑氏種與能人共生。它們甚至被發現在同一居住面上。有證據表明,大約在130萬年前的庫彼福勒,南猿鮑氏種曾與直立人並存過。

根據目前的化石材料,科學家們對早期人類的演化作出了三點結論:

(1)人科動物與猿至少在500萬年前已分道揚鑣。

(2)在250萬年前人科動物進化的不同路線至少有兩支。

(3)其中一支人科動物進化到人,而其他類型大約在100萬年前完全滅絕。

歷史教案 篇五

一、課程目標

(一)內容標準

知道陳勝、吳廣起義。

(二)教學內容

1、知識與技能

學生應掌握的知識:秦的暴政表現;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張楚政權的建立;項羽、劉邦起義與秦朝的滅亡;楚漢戰爭;漢朝建立。結合秦末農民戰爭形勢圖和楚漢戰爭形勢圖,培養掌握歷史地圖的技能。

2、方法與能力

通過對秦末農民戰爭爆發的原因的學習,學到一定的綜合、分析和歸納能力;通過分析曾經一統天下、強大的秦王朝僅存在了15年就走向了滅亡的原因,使同學們能夠在開展討論的同時表達自己的看法,學會在探討問題的過程中解決問題,從而培養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陳勝、吳廣起義的學習,認識到這次起義的偉大的歷史意義:它X秦朝的殘暴統治;顯示了人民羣衆的力量,而它的首創精神,激勵了後世人們對殘暴統治的反抗鬥爭。

二、教學要點

重點:陳勝、吳廣領導的秦末農民戰爭。

難點:秦亡前後,項羽、劉邦領導的農民戰爭性質的變化。

教學過程

師:經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在戰國七雄中,秦是笑在最後的國家,但秦是不是笑得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第2課陳勝吳廣誅暴秦”(板書)師:秦統一後,秦王嬴政規定統治者稱“皇帝”,自稱“始皇帝”。妄想從他開始能千秋萬代地傳下去。他能千秋萬代地傳下去嗎?

生:不能,因爲他的暴政,使秦王朝只存在短短的15年就滅亡了。

一、秦的暴政——滅亡的根本原因(板書)

師(問):秦的暴政體現在哪些方面?哪位同學能通過閱讀教材,把它概括出來?

生(歸納):①兵役、徭役繁重②賦稅沉重③刑法嚴酷④秦二世的黑暗統治

說一說:你對秦朝的殘暴統治有何感想?

(讓學生通過閱讀理解教材,發表自己的看法,從而培養其分析、表達能力)

(總結)秦的暴政激發了階級矛盾,人民的生存受到極大的威脅,甚至根本無法生存下去,在這種情況下爆發了我國曆的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戰爭——陳勝吳廣起義。可見,秦的暴政是秦末農民戰爭爆發及其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

二、揭竿而起——秦末農民起義(板書)

師(設問):那麼中國曆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爆發的直接原因又是什麼?領導人是誰?他們是怎樣號召大家起來X朝統治的?(展示《大澤鄉起義》圖片)

教師點撥:剛纔同學看到的就是起義爆發的直接原因。(展示《秦末農民戰爭形勢圖》,並指圖分析。課件閃爍起義地點“大澤鄉”和“張楚政權”)

教師點撥,並板出:起義——政權——發展

(問)陳勝吳廣起義得到各地農民的響應,說明了什麼問題?

秦因其殘暴的統治失去了民心,而陳勝吳廣起義符合農民反抗暴秦統治的迫切願望,他們發動的起義是一場“伐無道,誅暴秦”的正義鬥爭。因此他們的起義得到了各地農民的響應。

師:很好!(問)陳勝吳廣起義結果如何?

生:由於秦軍的強大,不到半年,起義軍就被鎮壓下去,吳廣、陳勝相繼被害。師:(設問)陳勝吳廣起義雖失敗了,但它的爆發起到了什麼歷史作用呢?他們大無畏的革命首創精神卻鼓舞了後世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陳勝吳廣起義沉重打擊了秦朝的殘暴統治,爲後來的起義軍X朝統治打下重要基礎。

師:陳勝吳廣犧牲之後,農民起義的烈火併沒有中斷,各地起義軍還在繼續進行鬥爭,其中項羽、劉邦兩支起義軍逐漸壯大起來並領導秦末農民戰爭,最終X的統治。三、秦亡漢興(板書)

師:大家知道秦朝滅亡的關鍵戰役是哪一場嗎?

1、鉅鹿之戰(板書)

師點撥:根據剛纔同學所講,大家知道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項羽是怎樣做的嗎?生:砸破鍋,鑿沉船,燒掉軍營。

師:這就是我國的成語故事——破釜沉舟。師(問):你認爲項羽這麼做高明嗎?(有人認爲項羽是不懂兵法;也有人認爲項羽這麼做實在是高。)

生(最終分析):當時項羽在兵力上處於絕對劣勢,按常規戰法,很難取得勝利。項羽採取這種做法,破釜沉舟,激發了將士們的鬥志,要麼勝利前進,要麼戰死疆場,沒有任何退路。破釜沉舟並不違背兵法,兵書上就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說法。項羽在特殊情況下,運用這種特殊做法,應該說是高明的。

師(問):這場戰爭結果怎樣?

生:最終以少勝多,大敗秦軍主力,奠定了反秦鬥爭勝利的基礎。鉅鹿之戰成爲決定秦朝滅亡的關鍵。

師:與此同時,劉邦率兵直逼咸陽。秦統治者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顯赫一時的秦朝只存在了短短的15年,就被農民起義X。

師:下面,根據我們對秦朝興亡的瞭解,請同學們對秦始皇做一番是非功過的評價。人物評價:有人說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說秦始皇是暴君,你認爲呢?

生A:秦始皇是暴君!他濫施民力、欺壓百姓,貪圖權貴;還制定殘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也正是因爲他的暴政才導致了他的滅亡。

生B:不對!他是千古一帝。秦始皇順應歷史潮流,滅六國統一了中國,結束了諸侯長期割據混戰的局面,符合廣大人民的願望;他建立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等,鞏固了統一,促進了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他還修長城抵禦匈奴,開鑿靈渠開發南疆。這些功業都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所以他不愧千古一帝的稱號。

生C:但是他的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

生D:所以我覺得他既是千古一帝,又是一位暴君,總體來講是功大於過。

師總結:大家說的都有道理。但要注意,評價歷史人物要採取一分爲二的辯證方法,

當然,更主要的是看他是否推動歷史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所以秦始皇的功績是主要的。師:秦朝滅亡後,戰爭並沒有平息,人民渴望和平的願望並沒有實現。項羽、劉邦爲了爭奪帝位,又把中國社會推入了長達四年的戰爭,史稱“楚漢之爭”。2、楚漢戰爭(板書)(問)這時的楚漢之爭,性質還是不是農民起義呢?

生:不是,因爲項羽、劉邦已不是農民起義的,他們的身份分別是“西楚霸王”和“漢王”,這是一場統治者爭奪帝位的戰爭了。

師:後來形勢發生變化,劉邦反敗爲勝,其關鍵戰役是“垓下之圍”。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

西漢建立時間:公元前202年建立者:劉邦(漢高祖)(板書)都城:長安

(問)楚漢之爭中,開始時,楚強漢弱,項羽常勝,劉邦常敗;後來劉邦卻能反敗爲勝,爲什麼?

生(分析):在戰爭過程中,項羽剛愎自用,不尊重人才,最終失敗;而劉邦注意招賢納士,取信於民,入關之後,即頒佈“約法三章”,贏得了百姓的支持,爲了奪取天下奠定了基礎。

師:西漢建立起來後,漢初的統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訓,採取休生養息政策,使西漢出現了經濟恢復發展、社會秩序相對穩定的局面。但是,西漢後期,政治開始腐朽,最終走向滅亡,25年劉秀建立東漢,定都洛陽。

東漢建立時間:公元25年建立者:劉秀(板書)都城:洛陽

複習鞏固:談談你這節課的收穫,從中明白了什麼道理?

生(總結):從秦因暴政而滅亡和劉邦在楚漢戰爭中能反敗爲勝,我明白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板書設計

第2課陳勝吳廣誅暴秦

一、秦的暴政——滅亡的根本原因①兵役、徭役繁重②賦稅沉重③刑法嚴酷

④秦二世的黑暗統治

二、揭竿而起——秦末農民起義三、秦亡漢興

西漢建立時間:公元前202年

建立者:劉邦(漢高祖)(板書)都城:長安

東漢建立時間:公元25年建立者:劉秀(板書)都城: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