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六年級數學教案(共33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33篇《六年級數學教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六年級數學教案》相關的範文。

六年級數學教案(共33篇)

篇一:六年級數學教案

教學內容:教材第60-61頁,練一練,練習十一11-18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整除裏的一些概念,理解和認識這些概念之間的聯繫與區別,能應用概念進行分析,判斷,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

2、使學生正確掌握分解質因數和求兩個數的公約數,求兩個或三個數最小公倍數的方法,並能按照方法分解質因數和求出兩個數的公約數,兩個或三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口算(指名口算課本第64頁第11題)

2、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複習了整小數的意義,今天覆習數的整除(板書課題),通過複習,加深對整數特性的認識,掌握好數的整除的意義及其中的一些概念,認識概念之間的聯繫和區別,能熟練地用短除法分解質因數和求公約數最小公倍數。

二、複習約數和倍數

1、提問:什麼是整除(板書整除)如果A能被B整除,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當A能被B整除,也就是B整除A時,還可以怎樣說?板書:

約數

倍數

2、做“練一練”第1題

學生做在課本上,說明倍數和約數的依存關係。

3、學生練習

(1)從小到大寫出9的五個倍數

複習約數倍數相關知識(略)

(2)寫出18的所有約數

三、複習質數合數

1、提問按照一個數約數的個數分類,除0以外的自然數可以分爲幾類:

板書:1

質數

合數

怎樣的數是質數?怎樣的數是合數?1爲什麼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2、口答:

(1)說出比10小的質數和合數。

(2)最小的質數和最小的合數各是幾?

(3)下面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

785123579190

3、提問:你能把90寫成質數相科乘的形式嗎(板書)這裏的因數叫做90的什麼數?(板書:質因數,分解質因數)

4、做“練一練”第3題

練後指名口答,集體訂正。

四、複習公約數和公倍數。

1、學生練習

(1)寫出18和24所有的公約數,指出公約數。

(2)從小到大寫出4和6的五個公倍數,指出其中最小的公倍數。

學生口答,老師板書

提問:什麼叫做公約數和公約數?什麼叫做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板書——公約數、公約數——公倍數——最小公倍數)

2、“練一練”第4題

集體練習,指名口答,說一說方法怎樣歸納三種關係?

追問:用短除法求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五、複習

能被2、5、3整除各有什麼特徵

1、提問:能被2、5、3整除各有什麼特徵。

(板書:——能被2、5、3整除的數)

2、“練一練”第5題

提問:這裏能被2整除的數都是什麼數?不能被整數的數都是什麼數,

板書:偶數

奇數

想一想,自然數可以分爲哪幾類?

六、課堂小結

根據板書內容,說說相互之間有什麼聯繫。

七、課堂練習

1、練習十一和12題

2、課堂作業

(練習十一第15、16題、17題中(3)(4)

八、課外作業:練習十一第18題。

篇二:六年級數學教案

【教學內容】教材第3-4頁例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就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過程與方法:通過組織學生進行遷移、類推、歸納、交流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類推、歸納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一個數乘以分數應用的廣泛性事例,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難點:推導算理,總結法則。

【新知探究】

明確算理,探究算法

出示例3情境圖,說說從圖上你獲得了哪些信息,可以解決什麼問題?(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兩個問題並請學生先看第一個問題)

(一)探究幾分之一乘幾分之一的算理算法

1. 求種土豆的面積是多少公頃,我們可以怎麼列式?你是怎麼想的?(如果學生有困難,可以從上節課的整數乘分數的意義進行類推)

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我們可以用乘法來計算。

2.等於多少呢?說說你的想法,並把你的想法在紙上寫下來。

3. 學生進行嘗試(可引導學生用畫圖的方式來解釋自己的想法)。

4. 進行交流反饋

重點反饋描畫塗色的想法,並在學生講解後,教師再利用課件進行講解鞏固:把1個正方形看作1公頃,先平均分成2份,每份表示公頃,再把公頃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一份。也就是把1公頃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公頃。

5. 得出結果根據大家的想法,。我們再來看看本節課開始的圖形,是不是也可以用乘法算式來表示?

6. 猜想計算方法

觀察這幾個算式,說說你發現了什麼?你覺得幾分之一乘幾分之一可以怎樣計算?這個方法可以推廣到所有分數乘分數的計算中嗎?

篇三:六年級數學教案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第十一冊P52的內容及P53的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在實際 情境中體會化簡比的必要性,進一步體會比的含義。

2、會運用商不變的性質或分數的基本性質化簡比,並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感受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繫。

教學重點:比的化簡的方法。

教學難點:運用比的化簡,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激趣引新。

(一)複習鋪墊。

1、比的意義以及比的各部分的名稱。

師:什麼叫比?請你舉個例子。(生說完舉例比如4:5 8:9)

師:師舉一個例子問“:”叫?4呢?5呢?

2、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聯繫與區別。

(1)在除法中,我們學過了商不變性質,誰還記得?

在分數中,分數的基本性質又是怎樣?

(2)師:你知道比與除法、分數之間有什麼聯繫與區別?

[設計意圖:比的化簡是在學生已經學習分數的意義以及分數與除數學技能與數學知識和數學能力既有密切的聯繫,又有本質上的區別。它們的區別主要表現爲:技能是對動作和動作方式的概括,它反映的是動作本身和活動方式的熟練程度;知識是對經驗的概括,它反映的是人們對事物和事物之間相互聯繫的規律性的認識;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六年級數學上冊的教案,歡迎查閱!

篇四:六年級數學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就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過程與方法:通過組織學生進行遷移、類推、歸納、交流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類推、歸納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一個數乘以分數應用的廣泛性事例,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推導算理,總結法則。

教學準備:根據例題製作的掛圖、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新知探究】

一、探索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

教學例2(課件出示情景圖)

(1)師:根據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麼問題?該怎樣計算?說說你的想法。

預設1:求3桶共多少升?就是求3個12 L的和是多少。

預設2:還可以說成求12 L的3倍是多少。

預設3:單位量×數量=總量,所以12×3=36(L)。

(2)師:我們再來看這個問題,你能列出算式嗎?(學生思考,自主列式。)交流:是根據什麼列式的?引導說出思考的過程並板書:“求12 L的一半,就是求12 L的是多少。”

(3)出示第2小題學生自練。引導說出:“12×表示求12 L的是多少。”在這裏都是把12 L看作單位“1”。

(4)師:依據單位量×數量=總量,你還能提出類似的問題並解決嗎?(學生練習,交流。)

歸納小結:在這裏,我們依據單位量×數量=總量的關係式可以得出:一個數乘幾分之幾表示的是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設計意圖:尊重學生,培養學生的學習探索能力是很重要的。本節課的教學除了有之前所學分數的意義作爲基礎之外,學生還在前一課時明確了整數乘分數可以用來表示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因此在本堂課中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們自己去思考、學習、嘗試,教師只要起到一定的點撥作用就可以了。】

2、鞏固練習,強化新知

例2“做一做”

篇五:六年級數學教案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第十一冊P52的內容及P53的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在實際 情境中體會化簡比的必要性,進一步體會比的含義。

2、會運用商不變的性質或分數的基本性質化簡比,並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感受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繫。

教學重點:比的化簡的方法。

教學難點:運用比的化簡,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激趣引新。

(一)複習鋪墊。

1、比的意義以及比的各部分的名稱。

師:什麼叫比?請你舉個例子。(生說完舉例比如4:5 8:9)

師:師舉一個例子問“:”叫?4呢?5呢?

2、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聯繫與區別。

(1)在除法中,我們學過了商不變性質,誰還記得?

在分數中,分數的基本性質又是怎樣?

(2)師:你知道比與除法、分數之間有什麼聯繫與區別?

[設計意圖:比的化簡是在學生已經學習分數的意義以及分數與除法關係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通過複習這部分知識有利於新課的認知。]

(二)激趣,揭示課題。

過渡:昨天我們學習了《生活中的比》,今天我們要來學習《比的化簡》。比應怎樣化簡?它與分數的基本性質、除法中的商不變性質有什麼關係?請同學們來說一說。(某某同學說的是否正確呢,學完今天的知識你們就知道了。)

[設計意圖:通過老師激趣、讓學生猜想,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爲學生主動探究加點動力。]

二、探索新知。

活動一:學一學。

課件出示主題圖:淘氣和笑笑的對話。

學生帶着思考題,看書學習。(思考題①有什麼方法比較哪杯水更甜?②如何化簡比?③比的化簡與分數的約分有什麼區別?

[設計意圖:高年級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讓學生帶着思考題自學看書,學習有目的性、針對性,提高學生自學的質量。]

活動二:說一說。(反饋看書、自學情況)

①學生彙報比較方法,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②教學比的化簡。40:360= 40/360= 1/9 =1:9 2:18=2/18= 1/9 =1:9

③比較:(生說,師重點強調,突出對應思想:A、 比的前項是分子,後項是分母,然後約分。B、約分是寫成最簡分數,化簡比到最後應化成最簡整數比。C、引導學生小結化簡比的方法。

[設計意圖:根據思考題中的3個問題展開,讓學生逐一說一說,任務明確、思路清晰,學生忙而有序,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

活動三:化簡比。14:21 0.5:2.5 2/9 :1/3

(1)請三位同學上去板演,其他做在練習本上。

(2)反饋,集體訂正:請這三位同學說說,你是怎麼化簡的?

(3)請同學們觀察這3道題,帶着思考討論題小組討論(先思考再討論:①3道題有什麼不同點,它們各用什麼方法進行化簡的?②1、2題化簡比的過程中,比的前項和後項如何變化的?請小組討論後回答,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

整數比:可以根據商不變的'性質或像分數約分那樣進行化簡。

小數比:可以先利用商不變的性質將其轉化爲整數比,然後在化簡

分數比:可以前項除以後項,再根據比值寫出最簡單的整數比。

相同點:把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除以或乘以相同的數,比值不變。

(4)回顧:比有什麼性質,現在誰知道?(生說師課件出示比的基本性質)

[設計意圖:在學生初步理解了比的化簡的方法基礎上讓學生練習三種不同情況的化簡比,加深學生對比的化簡方法的理解和運用。]

活動四:練一練。

1、化簡比。15:21 0.12:0.4 2/3 : 1/2 1:2/3

2、連一連,完成P53的第1題。

3、大正方形邊長是4釐米,小正方形邊長是3釐米。

大、小正方形邊長的比是(答案),比值是(答案);大、小正方形周長的比是(答案),比值是(答案);大、小正方形面積的比是(答案),比值是(答案)。

[設計意圖:通過練一練,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現三維目標的整合。]

活動五:課堂總結。

今天你學會了什麼知識?

六年級數學3

1.知識目標:瞭解儲蓄的意義,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義。

2.能力目標:注重學生觀察、對比、總結能力的培養,並讓學生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應用意識和實踐的能力。

3.情感目標:懂得存款利國利民,並從教育儲蓄中感悟國家對少年兒童的殷切希望,樹立努力學習的志向。

重點難點:

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義,會正確計算利息。理解稅後利息的含義,會根據實際情況使用公式。

教學流程:

一、知識擴充

(師出示中國五大銀行行標。生根據生活經驗,理解銀行的業務範圍及銀行的分類。)

師:(出示一組信息) 2001年12月,中國銀行給工業發放貸款18 636億元,給商業發放貸款8 563億元,給建築業發放貸款2 099億元,給農業發放貸款5 711億元。

(讓生思考,從信息中想到了什麼?)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儲蓄的意義,感受存款不但利國而且利民。

效果預測:學生可以從信息中感悟到國家用集資上來的存款繁榮經濟、建設國家、援助農業,加強儲蓄的意識。

二、創設情境

師:老師積攢了1000元錢,把它放在什麼地方最安全合理呢?

生:放在銀行裏,不但安全還可以使自己的用錢更有計劃。

師:聽從大家的意見,現在老師就想去銀行存款,誰想和我一起去?

(生走入老師創設的情境,感受存款的'樂趣。)

師:當我們來到銀行的時候,不但會受到存款員的熱情接待,而且會拿到一張存款單。存款單蘊含着怎樣的奧祕呢?我們在填寫的過程中一起總結好嗎?

(生獨立完成填存單的任務,遇到問題隨時提出,師生共同解決。)

設計意圖:給予學生一個想像的空間,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悟生活中的數學,把知識、能力、人格有機地融合,讓學生的各種因素碰撞後的靈感在實踐中得以體現。

效果預測:經過師生互動、生生互補,學生可以掌握存款單的填寫方法,並在老師的點撥中,掌握存款的種類、本金等數學概念。

三、合作學習

師:(出示信息)小麗學會存款後,把100元存入銀行,整存整取1年,年利率2.25%,到期時可取出人民幣102.5元。

(生找出本金、存款種類後,再談一談自己有什麼新發現。)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利息”、“利率”的概念,並設疑“利息的多少和什麼有關係呢?有怎樣的關係呢”?

出示表格

(生合作學習從表格中發現利息的多少與本金、利率、時間有關,並總結出公式:利息 = 本金 × 時間 × 利率。)

師: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總結出來的公式,幫老師預算一下,老師存入銀行的1000元,整存整取5年,年利率3.6%,到期時可獲利息多少元?

生: 1000 × 3.6% ×5 = 180 元。

師:取款時的情況和我們預想的一樣嗎?和老師一起跳躍時間,來到2012年。(出示利息清單。)

利息清單

生總結:稅後利息 = 本金 × 利率 × 時間 ×(1-20%)。

設計意圖:爲學生營造自我發現、自我總結的空間,讓學生從實踐中概括公式,在合作中分享自己與他人思考的成果,體會成功的快樂。

效果預測: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主動參與小組合作,在合作中積極思考,得出利息及稅後利息的公式,並因爲經歷了概念的形成過程,爲知識的應用做了良好的鋪墊。

四、深化練習

1.奉獻。

五年一班的張華同學在2001年1月1日把積攢的1200元錢存入銀行,整存整取二年,年利率2.7%。她準備把到期後的稅後利息捐給“希望工程”支援貧困地區的失學兒童,到期時她可捐錢多少元?

2.理財。

你有壓歲錢嗎?以小組爲單位覈算一下,如果把這些錢存起來,你們想怎樣存?會得多少稅後利息?你們準備怎麼使用?

3.幫助。

李大爺認識到了存款的益處,所以決定把自己的1萬元存入銀行5年,面對“國債3.6%”、“定期3.6%”、“活期0.72%”三種選擇,他該怎麼辦呢?你能按獲得利潤的多少爲李大爺提個合理化建議嗎?

4.介紹小知識。(教育儲蓄)

設計意圖: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爲學生設計的三組生活習題,其目的在於讓學生感悟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增強應用意識,同時培養了學生樂於助人、勤儉節約的優良品質。

效果預測:學生喜歡智慧的挑戰,對學以致用有很強的能動性,所以他們一定會用智慧的眼光解決習題中的生活問題,同時在教育儲蓄的感召下,進一步感悟黨和人民的期望,樹立終身學習的願望。

六年級數學上冊4

掌握各部分量佔總數量的幾分之幾,能熟練地按已知一個數求它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求各部分量的新方法。

教學難點:

能根據實際情況,判斷各部分量之間應該按怎樣的比例來分配。

教學重點:

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徵及解題方法.教學難點: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實際應用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按一定比例來分配一個數量的意義,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徵和解題方法;

2、培養學生應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實例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

教學策略:

引導學生將比轉化成分數、份數,指導學生試算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作調查;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看題目:“比的應用”,你想知道什麼?

2、小小調查員:前幾天,我已經請同學們去作了課外調查,看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比的`知識。下面,請彙報一下你調查到的信息。

3、小結:通過調查,我們已經初步感受到比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聯繫。今天,我們就隨一位小朋友:小明一起去看看,比在生活中有什麼用處?

二、新課

1、配置奶茶

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家來了一位客人。剛巧爸爸媽媽有事出去了。於是小明就做起了小主人,親自招待這位王叔叔。

師:請客人坐下後,一般要幹什麼?(泡茶)對,這是待客的基本禮儀。小明打算親手配製一杯又香又濃的奶茶,招待王叔叔。

(1)奶茶中,奶和茶的比是2:9。看了這句話,你知道了些什麼?

(2)小明想要配製220毫升的奶茶,

(a)先要解決什麼問題?(奶和茶各取多少毫升?)

(b)請你先獨立計算一下,奶和茶各取多少毫升?

(4)評價

(a)請你談談你對這些不同解法的看法?你比較喜歡哪一種解法,爲什麼?

(b)其實,這些方法都很好。不過,第(b)種解法是我們今天所學到的一種新方法。它是“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的問題,我們把它叫做“按比例分配”。(顯示課題,齊讀)

2、 計算電費

(1) 剛纔小明就按大家計算的結果給王叔叔配製了一份奶茶。王叔叔在小明家坐了一會兒,剛巧看到桌子上放着一張電費的清單。原來,“小明家和另外兩戶居民合用一個總電錶。九月份共應付電費60元。”(顯示)王叔叔想看小明這個小主人合不合格,就問小明:“你們家上個月交了多少元電費?”

(a) 你覺得小明家應付多少元電費?你是怎麼想的?

(b) 你爲什麼不同意他的想法?(不公平)

三、課堂小結

今天這堂課我們學習了“按比例分配”,你有什麼收穫?法關係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通過複習這部分知識有利於新課的認知。]

(二)激趣,揭示課題。

過渡:昨天我們學習了《生活中的比》,今天我們要來學習《比的化簡》。比應怎樣化簡?它與分數的基本性質、除法中的商不變性質有什麼關係?請同學們來說一說。(某某同學說的是否正確呢,學完今天的知識你們就知道了。)

[設計意圖:通過老師激趣、讓學生猜想,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爲學生主動探究加點動力。]

二、探索新知。

活動一:學一學。

課件出示主題圖:淘氣和笑笑的對話。

學生帶着思考題,看書學習。(思考題①有什麼方法比較哪杯水更甜?②如何化簡比?③比的化簡與分數的約分有什麼區別?

[設計意圖:高年級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讓學生帶着思考題自學看書,學習有目的性、針對性,提高學生自學的質量。]

活動二:說一說。(反饋看書、自學情況)

①學生彙報比較方法,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②教學比的化簡。40:360= 40/360= 1/9 =1:9 2:18=2/18= 1/9 =1:9

③比較:(生說,師重點強調,突出對應思想:A、 比的前項是分子,後項是分母,然後約分。B、約分是寫成最簡分數,化簡比到最後應化成最簡整數比。C、引導學生小結化簡比的方法。

[設計意圖:根據思考題中的3個問題展開,讓學生逐一說一說,任務明確、思路清晰,學生忙而有序,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

活動三:化簡比。14:21 0.5:2.5 2/9 :1/3

(1)請三位同學上去板演,其他做在練習本上。

(2)反饋,集體訂正:請這三位同學說說,你是怎麼化簡的?

(3)請同學們觀察這3道題,帶着思考討論題小組討論(先思考再討論:①3道題有什麼不同點,它們各用什麼方法進行化簡的?②1、2題化簡比的過程中,比的前項和後項如何變化的?請小組討論後回答,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

整數比:可以根據商不變的'性質或像分數約分那樣進行化簡。

小數比:可以先利用商不變的性質將其轉化爲整數比,然後在化簡

分數比:可以前項除以後項,再根據比值寫出最簡單的整數比。

相同點:把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除以或乘以相同的數,比值不變。

(4)回顧:比有什麼性質,現在誰知道?(生說師課件出示比的基本性質)

[設計意圖:在學生初步理解了比的化簡的方法基礎上讓學生練習三種不同情況的化簡比,加深學生對比的化簡方法的理解和運用。]

活動四:練一練。

1、化簡比。15:21 0.12:0.4 2/3 : 1/2 1:2/3

2、連一連,完成P53的第1題。

3、大正方形邊長是4釐米,小正方形邊長是3釐米。

大、小正方形邊長的比是(答案),比值是(答案);大、小正方形周長的比是(答案),比值是(答案);大、小正方形面積的比是(答案),比值是(答案)。

[設計意圖:通過練一練,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現三維目標的整合。]

活動五:課堂總結。

今天你學會了什麼知識?

篇六:六年級數學教案

第1單元 分數乘法

第1課時 分數乘法的意義(1)

【教學內容】教材第2頁例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在學生已有的分數加法及分數基本意義的基礎上,結合生活實例,通過對分數連加算式的研究,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能夠應用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比較,指導學生通過體驗,歸納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探求知識的內在聯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演示,使學生初步感悟算理,並在這過程中感悟到數學知識的魅力,領略到美。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難點:總結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

【導學過程】

【情景導入】

(一)探索分數乘整數的意義

1.教學例1(課件出示情景圖)師:仔細觀察,從圖中能得到哪些數學信息?這裏的“個”表示什麼?你能利用已學知識解決這個問題嗎?(學生獨立思考)

師:想一想,你還能找出不一樣的方法驗證你的計算結果嗎?

2.小組交流,彙報結果預設:(1)(個);(2)(個);(3)(個);(4)3個就是6個就是,再約分得到(個)。(根據學生髮言依次板書)

3.比較分析

師:我們先來比較第(1)和第(2)兩種方法,請分別說說你是怎麼想的?預設:生1:每個人吃個,3個人就是3個相加。生2:3個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爲。提出質疑:3個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嗎?爲什麼?

預設: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計算,只是這裏的相同加數是一個分數。

引導說出: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板書)

師:我們再來比較第(2)和第(3)兩種方法,這樣算可以嗎?爲什麼?引導說出:這兩個式子都可以表示“求3個相加是多少”。

師:再來看這裏的第(4)種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嗎?結合圖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進行交流。

4.歸納小結

通過剛纔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這三個算式解決的是同一個問題。並且知道了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接下來我們再看看它們的計算方法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設計意圖:呈現生活情景,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一共吃了多少個?”,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以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爲基礎,經歷獨立思考、自主計算並驗證、小組交流等環節,鼓勵學生大膽地呈現個性化的方法,兼顧了不同層次的學習狀態。採用因勢利導的方式,通過比較分析溝通新舊知識間的聯繫,引導學生自主得出結論,加深了對分數乘整數意義的理解。】

(二)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1.不同方法呈現和比較

師:剛纔的第(4)種方法用語言描述得出計算結果的過程,結合自己的解題方法回顧一下,的計算過程用式子該如何表示?預設:生1:按照加法計算=(個)。生2:(個)。師:比較一這兩種方法計算結果相同嗎?它們的相同點在哪裏?(分母都是9)不同之處又是什麼?(根據學生回答分別打上方框)這裏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麼?預設:有多少個。

2.歸納算法

師:你覺得哪一種方法更簡單?那麼這種方法是怎樣計算的呢?

引導說出:用分子與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板書)

3.先約分再計算的教學

師:剛纔我看到有一位同學是這樣計算的。與這裏的第二種算法又有什麼不同呢?預設:一種算法是先計算再約分,另一種是先約分再計算。

師:比較一下,你認爲哪一種方法更簡單?爲什麼?

小結:“先約分再計算”的方法,使參與計算的數字比原來小,便於計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約得的數與原數上下對齊。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明確了自主探索的方向,使得對算法的感知上升到理解。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爲什麼分母不變,只用分子與整數相乘”這是教學的難點,通過多次追問,適度引導轉化,促進學生的理解。對於“先約分再計算”這種方法的教學,充分利用課堂生成資源,引導學生經歷觀察與思考的過程,從而使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鞏固練習,強化新知

1.例1“做一做”第1題

師:說出你的思考過程。

2.例1“做一做”第2題

師:在計算時要注意什麼?(強化算法,突出能約分的要先約分,再計算。)

篇七:六年級數學教案

1.知識目標:瞭解儲蓄的意義,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義。

2.能力目標:注重學生觀察、對比、總結能力的培養,並讓學生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應用意識和實踐的能力。

3.情感目標:懂得存款利國利民,並從教育儲蓄中感悟國家對少年兒童的殷切希望,樹立努力學習的志向。

重點難點:

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義,會正確計算利息。理解稅後利息的含義,會根據實際情況使用公式。

教學流程:

一、知識擴充

(師出示中國五大銀行行標。生根據生活經驗,理解銀行的業務範圍及銀行的分類。)

師:(出示一組信息) 2001年12月,中國銀行給工業發放貸款18 636億元,給商業發放貸款8 563億元,給建築業發放貸款2 099億元,給農業發放貸款5 711億元。

(讓生思考,從信息中想到了什麼?)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儲蓄的意義,感受存款不但利國而且利民。

效果預測:學生可以從信息中感悟到國家用集資上來的存款繁榮經濟、建設國家、援助農業,加強儲蓄的意識。

二、創設情境

師:老師積攢了1000元錢,把它放在什麼地方最安全合理呢?

生:放在銀行裏,不但安全還可以使自己的用錢更有計劃。

師:聽從大家的意見,現在老師就想去銀行存款,誰想和我一起去?

(生走入老師創設的情境,感受存款的'樂趣。)

師:當我們來到銀行的時候,不但會受到存款員的熱情接待,而且會拿到一張存款單。存款單蘊含着怎樣的奧祕呢?我們在填寫的過程中一起總結好嗎?

(生獨立完成填存單的任務,遇到問題隨時提出,師生共同解決。)

設計意圖:給予學生一個想像的空間,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悟生活中的數學,把知識、能力、人格有機地融合,讓學生的各種因素碰撞後的靈感在實踐中得以體現。

效果預測:經過師生互動、生生互補,學生可以掌握存款單的填寫方法,並在老師的點撥中,掌握存款的種類、本金等數學概念。

三、合作學習

師:(出示信息)小麗學會存款後,把100元存入銀行,整存整取1年,年利率2.25%,到期時可取出人民幣102.5元。

(生找出本金、存款種類後,再談一談自己有什麼新發現。)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利息”、“利率”的概念,並設疑“利息的多少和什麼有關係呢?有怎樣的關係呢”?

出示表格

(生合作學習從表格中發現利息的多少與本金、利率、時間有關,並總結出公式:利息 = 本金 × 時間 × 利率。)

師: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總結出來的公式,幫老師預算一下,老師存入銀行的1000元,整存整取5年,年利率3.6%,到期時可獲利息多少元?

生: 1000 × 3.6% ×5 = 180 元。

師:取款時的情況和我們預想的一樣嗎?和老師一起跳躍時間,來到2012年。(出示利息清單。)

利息清單

生總結:稅後利息 = 本金 × 利率 × 時間 ×(1-20%)。

設計意圖:爲學生營造自我發現、自我總結的空間,讓學生從實踐中概括公式,在合作中分享自己與他人思考的成果,體會成功的快樂。

效果預測: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主動參與小組合作,在合作中積極思考,得出利息及稅後利息的公式,並因爲經歷了概念的形成過程,爲知識的應用做了良好的鋪墊。

四、深化練習

1.奉獻。

五年一班的張華同學在2001年1月1日把積攢的1200元錢存入銀行,整存整取二年,年利率2.7%。她準備把到期後的稅後利息捐給“希望工程”支援貧困地區的失學兒童,到期時她可捐錢多少元?

2.理財。

你有壓歲錢嗎?以小組爲單位覈算一下,如果把這些錢存起來,你們想怎樣存?會得多少稅後利息?你們準備怎麼使用?

3.幫助。

李大爺認識到了存款的益處,所以決定把自己的1萬元存入銀行5年,面對“國債3.6%”、“定期3.6%”、“活期0.72%”三種選擇,他該怎麼辦呢?你能按獲得利潤的多少爲李大爺提個合理化建議嗎?

4.介紹小知識。(教育儲蓄)

設計意圖: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爲學生設計的三組生活習題,其目的在於讓學生感悟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增強應用意識,同時培養了學生樂於助人、勤儉節約的優良品質。

效果預測:學生喜歡智慧的挑戰,對學以致用有很強的能動性,所以他們一定會用智慧的眼光解決習題中的生活問題,同時在教育儲蓄的感召下,進一步感悟黨和人民的期望,樹立終身學習的願望。

六年級數學4

掌握各部分量佔總數量的幾分之幾,能熟練地按已知一個數求它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求各部分量的新方法。

教學難點:

能根據實際情況,判斷各部分量之間應該按怎樣的比例來分配。

教學重點:

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徵及解題方法.教學難點: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實際應用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按一定比例來分配一個數量的意義,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徵和解題方法;

2、培養學生應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實例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

教學策略:

引導學生將比轉化成分數、份數,指導學生試算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作調查;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看題目:“比的應用”,你想知道什麼?

2、小小調查員:前幾天,我已經請同學們去作了課外調查,看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比的`知識。下面,請彙報一下你調查到的信息。

3、小結:通過調查,我們已經初步感受到比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聯繫。今天,我們就隨一位小朋友:小明一起去看看,比在生活中有什麼用處?

二、新課

1、配置奶茶

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家來了一位客人。剛巧爸爸媽媽有事出去了。於是小明就做起了小主人,親自招待這位王叔叔。

師:請客人坐下後,一般要幹什麼?(泡茶)對,這是待客的基本禮儀。小明打算親手配製一杯又香又濃的奶茶,招待王叔叔。

(1)奶茶中,奶和茶的比是2:9。看了這句話,你知道了些什麼?

(2)小明想要配製220毫升的奶茶,

(a)先要解決什麼問題?(奶和茶各取多少毫升?)

(b)請你先獨立計算一下,奶和茶各取多少毫升?

(4)評價

(a)請你談談你對這些不同解法的看法?你比較喜歡哪一種解法,爲什麼?

(b)其實,這些方法都很好。不過,第(b)種解法是我們今天所學到的一種新方法。它是“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的問題,我們把它叫做“按比例分配”。(顯示課題,齊讀)

2、 計算電費

(1) 剛纔小明就按大家計算的結果給王叔叔配製了一份奶茶。王叔叔在小明家坐了一會兒,剛巧看到桌子上放着一張電費的清單。原來,“小明家和另外兩戶居民合用一個總電錶。九月份共應付電費60元。”(顯示)王叔叔想看小明這個小主人合不合格,就問小明:“你們家上個月交了多少元電費?”

(a) 你覺得小明家應付多少元電費?你是怎麼想的?

(b) 你爲什麼不同意他的想法?(不公平)

三、課堂小結

今天這堂課我們學習了“按比例分配”,你有什麼收穫?

篇八:六年級數學教案

【教學內容】

(一)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1.比例的意義。

教學比例的意義。教材提供了含有國旗的四個情境圖,由每面國旗長與寬的比值是相等的,引出比例意義的教學。

2.比例的基本性質。

先介紹組成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稱:項、內項、外項;分別計算比例中兩個內項之積與兩個外項之積,發現兩個乘積的關係;再把比例改寫爲分數形式,把等號兩邊的分子與分母交叉相乘,發現積的關係。在此基礎上,總結出比例的基本性質。

3.解比例。

教材首先介紹什麼叫解比例,解比例的依據是什麼。

教學解比例,讓學生體會解比例在生活中的應用。

解用分數形式表示的比例。教材只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把比例轉化爲方程,解方程則由學生自己完成。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

教學正比例的意義。通過水的體積和高度的比值一定,引出正比例的意義,說明體積和高度成正比例關係,體積和高度叫做成正比例的量。接着把正比例的關係進一步抽象概括成(一定)。

教學正比例圖像。教材直接呈現例1中體積與高度的正比例關係圖像,再讓學生體會正比例圖像的特點和作用。

教學反比例的意義。編排思路與例1類似。

(三)比例的應用

1.比例尺。

教材通過主題圖教學比例尺的認識。首先給出比例尺的概念,再結合兩幅地圖介紹數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然後,教材通過一張機器零件放大的圖紙,讓學生認識把實際距離放大的比例尺如何表示。

把線段比例尺改寫成數值比例尺。

根據比例尺和圖上距離,應用方程求實際距離。

綜合運用比例尺的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要求學生根據學校操場的實際長度,畫出操場平面圖。

2.圖形的放大與縮小。

教材呈現了照像、用放大鏡看書、投影儀放大圖表、人和影子等情境,使學生初步認識生活中的放大與縮小現象。

教學圖形放大與縮小的特點。

3.用比例解決問題。

教學應用正比例的意義解決問題。

用反比例的意義解決問題。編排思路與例5相似。

【單元教材分析】

1.體現比例在生產和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首先知識由實際問題引入,例如由大小不同的國旗引入比例的意義,從“世界公園”的埃菲爾鐵塔模型引入解比例,從生活中的放大、縮小現象引入圖形的放大和縮小。

其次練習中安排了較多的根據比例意義解比例的實際問題。

第三安排了“比例的應用”一節內容,其中既有正、反比例的實際問題,還有比例尺和圖形的放大與縮小。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使學生體會比例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提高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滲透函數思想。

函數是數學的重要概念之一。在國小,主要是通過一些知識的學習,滲透函數思想。本單元中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是滲透函數思想的重要內容。因爲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實際上反映的是兩個變量之間的依存關係。教材通過實例,用列表的形式,體會變量之間的關係,並用、的式子表示兩個變量之間的關係。在認識正比例關係時,教材通過圖像表示兩個變量的關係,加深學生對正比例關係的認識。

【教學目標】

1.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實例,能運用比例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認識正比例關係的圖像,能根據給出的有正比例關係的數據在有座標系的方格紙上畫出圖像,會根據其中一個量在圖像中找出或估計出另一個量的值。

4.瞭解比例尺,會求平面圖的比例尺以及根據比例尺求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

5.認識放大與縮小現象,能利用方格紙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將簡單圖形放大或縮小,體會圖形的相似。

6.滲透函數思想,使學生受到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啓蒙教育。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用比例知識解答比較容易的應用題

難點: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能夠正確判斷成正、反比例的量,用比例知識解答比較容易的應用題

【教學建議】

1.重視基本概念的教學。

比例、正比例、反比例是本單元學習的幾個基本概念,十分重要。學習比例的相關知識以及比例的應用都有賴於對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解答含正反比例關係的實際問題,首先要對兩個量成何比例做出判斷,然後依據正比例或反比例數量關係的特點解答教學中要通過觀察、比較、判斷、歸納等方法幫助學生建立明晰的概念,把握概念的內涵。同時通過應用,不斷加深對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本單元的知識綜合性比較強。所以學習中既要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繫,又要注意發展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教材的編寫也注意體現知識的綜合應用,例如比例尺的一些練習,不僅限於計算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而且涉及到測量、圖形、方向與位置的知識以及根據實際設計比例尺。

【課時數】

比例(11課時)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4課時左右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4課時左右

比例的應用------------------------------------5課時左右

篇九:六年級數學教案

【教學內容】

九年制義務教學六年級國小數學教科書(蘇教版)第九冊第48~49頁。

【教材簡析】

循環小數是學生教難準確地理解和表述的一個概念,特別是在表述其意義的一些抽象說法,學生難以理解。教材通過除法的實例,引導學生觀察比較,使學生掌握循環小數的特徵,理解循環小數的意義,在此基礎上,認識循環節、純循環小數和混循環小數,並學習循環小數的簡便寫法。

【教學過程】

一、做好鋪墊

1、拍節奏遊戲

師:(板書:︱×××︱這個節拍你們能拍出來嗎?

(學生一起齊拍掌,中斷後提問)

師:你們的節奏爲什麼這麼整齊呢?

生:我們全班同學都是按照先拍一下,後拍兩下,這樣相同的節奏拍的。

師:如果老師讓你們按照這樣的節奏,不斷重複地一直拍下去,不叫停止,

想一想,你們要拍多少次?

生:要拍很多很多次。

生:要拍無數次。

師:象這樣拍的次數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

生:是無限的。

師:你們剛纔拍的次數呢?

生::是有限的。

【用遊戲的方法導入新課,一是直觀,二是引人入勝,使學生一下子便進入學習的境地。另外,已使學生初步感知“循環”、“無限”等概念】

2、找規律,猜圖形。

運用抽拉教具,一次出現兩個圓和一個三角形的圖形。

⑴ 當逐個出現至第七個圖形,即第三組的第一個圓圈後,提問:

師:誰能猜到下面一個是什麼圖形嗎?

生:下面一個圖形是“○”。

師:你是怎樣想出來的的呢?

生:因爲這幅圖形的排列順序是有規律的,每組都有三個圖形,前面兩個是圓,後面一個是三角,而且是按照這樣的規律重複地出項的,所以這個圖形應該是第三組的第二個圖形,當然是“圓形”。

師:×××同學回答得非常好。

(教師接着演示,讓學生猜出圖形)

⑵ 出示完第12個圖形,當學生猜出下面一個是“圓”時,出現了“……”。

師:這個省略號表示什麼意思?

生:表示後面有很多組前面兩個圓,後面一個三角,這樣的圖形。

師:對的。也就是說,這幅圖形是依次不斷地重複出現這樣的圖形。請同學們想一想,這幅圖形中有多少組這樣的圖象呢?

生:很多組,無數組。

(板書:依次不斷地重複出現、無限)

【採用從直觀到半抽象的方法去認識新的概念,遵循了兒童的認知規律。這一環節的設計,有利於培養學生推理性邏輯思維能力。】

二、進行新課

㈠ 循環小數

1、組織學生用豎式計算一道題(出示32÷6),並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商有什麼

特點?

生:我發現這道除法題除不盡,商總是重複出現“3”。

師:爲什麼會重複出現“3”呢?

生:因爲餘數重複出現“2”了,所以……。

師:這麼說,32÷6的商裏有多少個“3”呢?

生:有無數個“3”。

師:既然是有無數個,可以怎樣表示呢?

生:我認爲可以用省略號表示無數個“3”。

(板書:32÷3=5.33 ……)

2、出示2.7÷11,讓學生除到商是五位小數時停筆。

師:想一想,如果繼續除下去,商會怎樣?

生:商裏會依次不斷地重複出現“4”和“5”。

師:你是怎麼想出來的呢?

生:因爲餘數重複出現“5”和“6”,所以商就會重複出現“4”和“5”。

師:是不是這樣的情況呢?繼續除除看。

師:誰能說出這道題的商。

生:2.7÷11等於0.24545等等。

師:“等等”用什麼符號表示?能不能不寫省略號?爲什麼?

生:不能不寫省略號。因爲只有寫上省略號,才能表示商後面還有很多45。

師:(出示下面一組題)能說出省略號表示的意思嗎?

2÷9=0.222 ……

5÷12=0.4166 ……

9÷55=0.16363 ……

【讓學生在嘗試練習中認識循環小數,引導學生髮現當兩個數相除出現循環小數時商和餘數的規律。這就重視了讓學生掌握知識形成的過程,有利於學生今後的再學習。】

3、概括。

師:象這些小數,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循環小數”(板書課題)。誰能說一說什麼叫“循環小數”?

生:一個小數,幾個數字重複出現。

生:一個小數,幾個數字依次不斷地重複出現。

生:一個小數,從某一位起,一個數字或幾個數字依次不斷地重複出現。

【注:畫橫線部分,是教師逐步板書內容】

師:你們認爲哪些同學說的最好?最請同學們看看書上寫的與×××同學剛纔說的還有什麼不同?

生:書上多了“小數部分”這幾個字。

師:書上爲什麼要強調從“小數部分”的某一位起呢?

生:這就是說循環小數是從“小數部分”而不是從整數部分的某一位起,一個數字或者幾個數字依次不段地重複出現。

4、判斷。

師:請同學們判斷下面哪幾個數是循環小數?爲什麼?(小黑板出示)

0.999 ……

5.02727 ……

6.416416 ……

3.21212121

3.1415926 ……

0.547745 ……

學生判斷後,教師組織討論。

⑴ 師:3.21212121師循環小數嗎?

生:不是。

師:小數部分的“21”這兩個數字不是依次重複出現三次嗎?爲什麼不是循環小數呢?

生:雖然“21”重複地出現了三次,但沒有“不斷地”重複出現,所以它不是循環小數,它是有限小數。

⑵ 師:3.1415926 ……是無限小數嗎?

生:是。

師:是循環小數嗎?爲什麼?

生:因爲小數部分沒有出現一個或幾個相同的數字,所以……。

⑶ 師:在0.547745 ……這個小數中,“5”、“4”、“7”這三個數字已重複出現兩次,它是不是循環小數呢?爲什麼?

生:雖然“5”、“4”、“7”這三個數字重複地出現,但沒有依次地重複出現,所以它也不是循環小數。

【結合實例,幫助學生理解循環小數的意義,加深學生認識循環小數。這種抽象的文字概念,學生並不能靠讀幾遍就理解的,要聯繫實際,逐字逐句地討論它的意義。】

㈡ 循環節

師:(指板)“5.333 ……”中不斷重複出現的數字是哪一個?(3)

在“0.24545 ……”中依次不斷出現的數字是哪幾個?”(4、5)在循環小數中依次不斷重複出現的數字有個名字:我們把它叫做循環節。

師:想一想,什麼叫做循環節呢?請你找出以上判斷題中循環小數的循環節。(教師指數,學生回答)

(當教師指第⑷小題時)

生:這個數的循環節是“21”。

師:對嗎?

生:不對,因爲這個數不是循環小數,所以它沒有循環節。

師:對的,循環節只有在循環小數裏纔出現,如果不是循環小數也就沒有循環節。

㈢ 循環小數的簡便記法

1、講解。

師:循環小數一般的寫法是把循環節寫出兩邊或者三遍,然後寫上省略號。

不過這樣寫比較麻煩,簡便寫法是隻寫出一個循環節,然後在循環節的首位和末位數字上各記一個小圓點,這個點叫做循環點。例如:0.245。讀作:零點二四五,四五循環。

2、練習。

⑴ 寫出 5.33 ……的簡便寫法。

⑵ 寫出判斷題中循環小數的簡便寫法

㈣ 純循環小數和混循環小數

1、引導

師:比較一下:“3.67”和“3.267”這兩個循環小數的循環節的位置有什麼不

同?

生:“3.67”的循環節是從小數部分的第一位就開始的;而“3.267”的循環節不是從小數部分第一位開始的。

師:這是兩種不同的循環小數,我們給它們分別起上名字,請看課本。

篇十:六年級數學教案

教學內容:

統計天地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用分數(或百分數)表示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方法。

2、使學生會根據事件發生可能性的大小要求設計相應的活動方案

教學過程:

一、提問:

問:我們在學習可能性的知識時,怎樣用分數來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呢?你們能舉例說說嗎?

我們還會根據事件發生可能性大小的要求設計活動方案,對此,你有什麼體會?

二、完成第25題

讀題,理解題意。

可演示主持人兩次抽獎的過程,使學生明白:

第(1)題 用4種不同顏色的彩紙表示4種不同顏色的座位票,演示從中抽出一種顏色的座位票,啓發學生思考每個同學獲得開心獎的可能性。

第(2)題 用10張紅色彩紙表示10張紅色座位票,按1~10編號後,演示從中抽出一個編號的座位票,啓發學生思考拿紅色票的同學獲得幸運獎的可能性。

三、完成第26題

出示題目,讀題

問:要使落下後紅色面朝上的可能性是 1/3,必須有幾個面塗上紅色?有幾種塗的方法?

要使落下後數字2朝上的可能性是5/6 ,必須有幾個面寫上2字?有幾種寫法?

在交流中使學生認識到:

符合要求的塗色或寫數方法不是唯一的,但第(1)題必須有2個面塗成紅色,第(2)題必須有5個面寫2。

篇十一:六年級數學教案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採用法定計量單位的重要意義.

2.複習長度、面積、體積、質量、時間單位.

3.複習各種計量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彙總整理學過的計量單位,牢固掌握各種計量單位及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掌握各種計量單位的實際大小及進率,正確使用計量單位.

教學步驟

一、直接導入.

提問導入:同學們,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採用了國際上通用的法定計量單位,你能說說這是爲什麼嗎?(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歸納:我國從1990年起廢除原來的計量單位,採用國際上通用的法定計量單位,目的是爲了便於國際交流,擴大開放,不斷髮展面向世界的外向型經濟.因此,我們要認真學好有關計量的知識.這節課我們整理和複習量的計量.(教師板書課題)

二、歸納整理.

(一)啓發學生回憶:我們學過了哪些量的計量?

教師板書:

長度 質量 時間

面積

體積(容積)

(二)複習長度、面積、體積單位及進率.

1.啓發學生回憶:已學過的長度單位有哪些?每個長度單位實際有多大?相鄰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2.啓發學生回憶:已學過的面積單位有哪些?每個面積單位實際有多大?相鄰單位間

的進率是多少?

學生討論:相鄰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爲什麼都是100?

師生歸納:面積單位是根據長度單位確定的,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10,面積單位間的進率就是100.

3.啓發學生回憶:已學過的體積(容積)單位有哪些?相鄰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學生思考:相鄰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爲什麼是1000?

教師說明:面積單位體積(容積)單位都是依據長度單位確定的,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10,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體積(容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0,要注意它們之間的聯繫與區別,在實際計量時做到準確無誤.

4.練習.

(1)在( )裏填上適當的計量單位名稱.

一枝鉛筆長176( ) 一個籃球場佔地420( )

一張課桌寬52( ) 一個火柴盒的體積是21( )

一間教師的面積是48( ) 一種保溫瓶的容量是2( )

(2)一個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米,它的棱長是多少?它的每個面的面積是多少?

(3)用棱長1釐米的小正方體木塊堆成一個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需要多少塊?把這些小正方體木塊排成一行,有多長?

(三)複習質量單位.

1.啓發學生回憶:學過的質量單位有哪些?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並填寫下表)

2.練習.

①10麻袋大米約1( )

②l個雞蛋約6.5( )

③1棵白菜約2.5( )

④1名六年級學生體重是40( )

篇十二:六年級數學教案

稍複雜的分數除法應用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在理解分數除法意義及掌握分數乘法應用題

題思路的基礎上,掌握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稍複雜分數除法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能比較熟練地解答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教學,培養並提高學生的分析、判斷、探索能力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弄清單位“1”的量,會分析題中的數量關係。

教學難點:分析題中的數量關係。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課件出示)

小紅家買來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還剩多少千克?

1、指定一學生口述題目的條件和問題,其他學生畫出線段圖。

2、學生獨立解答。

3、集體訂正。提問學生說一說兩種方法解題的過程。

4、小結:解答分數應用題的關鍵是找準單位“1”,如果單位“1”的具體數量是已知的,要求單位“1”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就可以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直接用乘法計算。

二、新知探究

1、教學補充例題:小紅家買來一袋大米,吃了,還剩15千克。買來大米多少千克?

(1)吃了是什麼意思?應該把哪個數量看作單位“1”?

(2)引導學生理解題意,畫出線段圖。

(3)引導學生根據線段圖,分析數量關係式:

買來大米的重量-吃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4)指名列出方程。

解:設買來大米X千克。

x-x=15

2、教學例2

(1)出示例題,理解題意。

(2)比航模組多是什麼意思?引導學生說出:是把航模組的人數看作單位“1”,美術組少的人數佔航模組的

(3)學生試畫出線段圖。

(4)根據線段圖,結合題中的分率句,列出數量關係式:

航模小組人數+美術小組比航模小組多的人數=美術小組人數

(5)根據等量關係式解答問題。

(6)解:設航模小組有χ人。

χ+χ=25

(1+)χ=25

χ=25÷

χ=20

答:航模小組有20人。

三、課堂小結

1、今天我們學習的這兩道應用題,它們有什麼共同點?(今天我們學習的這兩道應用題,題裏的單位“1”都是未知的數量,都可以列方程來解,這樣順着題意列出方程思考起來比較方便。)

2、用方程解答稍複雜的分數應用題的關鍵是什麼?(關鍵是找準單位“1”,再按照題意找出數量間的相等關係列出方程)

四、當堂測評

練習十第4、12、14題。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迴指點,有困難的學生及時請教優秀學生,做到“一幫一、兵強兵”。

設計意圖:

繼續發揮線段圖的作用,以方便學生理解,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後記

篇十三:六年級數學教案

教學目標:

1.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討論、比較、驗證等環節探索並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就是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2.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從而歸納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並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

3.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並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分數乘整數和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明確目標)

課件出示情景圖:仔細觀察,從圖中能得到哪些數學信息?這裏的 個表示什麼?你能利用已學知識解決這個問題嗎?想一想,你還能找出不一樣的方法驗證你的計算結果嗎?

二、自主學習(自主學習,生成問題)

小組自主研究計算方法,交流彙報。

預設:(1) (個);(2) (個);(3) (個);(4)3個 就是6個 就是 ,再約分得到 (個)。(根據學生髮言依次板書)

比較分析

師:我們先來比較第(1)和第(2)兩種方法,請分別說說你是怎麼想的?預設

生1:每個人吃 個,3個人就是3個 相加。

生2:3個 個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爲 。

提出質疑:3個 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嗎?爲什麼?

預設: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計算,只是這裏的相同加數是一個分數。

引導說出: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板書)

師:我們再來比較第(2)和第(3)兩種方法,這樣算可以嗎?爲什麼?

引導說出:這兩個式子都可以表示求3個 相加是多少。

師:再來看這裏的第(4)種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嗎?結合圖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進行交流。

歸納小結

通過剛纔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這三個算式解決的是同一個問題。並且知道了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接下來我們再看看它們的計算方法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篇十四:六年級數學教案

教學內容:教材第101頁面積計算和練一練,練習十九第6~15題,練習十九後的思考題。

教學要求:使學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已經學過的面積計算公式,進一步瞭解這些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及相互之間的聯繫,能正確地進行面積的汁算。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口算。

出示練習十九第6題,讓學生口算。

2.引入課題。

這節課,我們複習學習過的面積計算。(板書課題)通過複習,要弄清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和相互之間的聯繫,能應用公式進行面積計算。

二、整理公式

1.提問:什麼叫面積?我們學過哪些圖形的面積計算?

面積的計量單位有哪些,你能說一說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大小嗎?

2.整理公式。

出示第101頁的圖形。說明:這裏的一組圖形,表示了相應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請同學們看着第101頁上這樣的圖想一想

每種圖形面積計算公式怎樣得到的,再把面積公式填在課本上,然後告訴大家這些公式和它們的來源。如果有不熟悉的,可以相互討論。讓學生填寫公式並思考推導過程。

3.歸納公式。

指名學生說明相應的計算公式和推導過程,老師板書公式。追問:三角形、梯形面積計算時都要注意什麼?(除以2)提問

從圖上看,由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推出了哪些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由其中的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又推出哪些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想一想,這些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都以哪個圖形的面積計算爲基礎來推導的?指出,我們在推導面積計算公式時,都是以長方形的面積計算爲基礎。

後面學習的一些新的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都是通過割、補,拼的方法,把它轉化爲已經能計算面積的圖形來推導出來的。

三、組織練習

1.做練習十九第7題。

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指名口答算式與結果,老師板書,並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指出:根據三角形面積的推導過程,三角形的面積是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2.做練一練第1題。

小黑板出示,讓學生做在課本上。指名口答結果,老師板書在小黑板上,結合讓學生說說三角形、梯形和圓的面積是怎樣算的。

3.做練一練第2題。

指名一人板演,其餘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結合提問學生要怎樣換算成公頃。

4.做練習十九第9題。

指名一人板演,其餘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追問:這兩個圖形的周長相等嗎?面積呢?你發現哪個面積大一些?有什麼想法?(長方形和圓如果周長相等,那麼圓的面積大)

5.做練習十九第13題。

讓學生測量、計算。指名說一說每個圖形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

6.讓學生口答第14題,說說用什麼方法可以求面積。

7.做練習十九第15題。

讓學生操作、計算,然後口答長、寬和麪積,老師依次板書。

四、講解思考題

請同學們觀察剛纔不同長方形的長、寬和麪積,討論一下:當長方形周長一定時,長和寬的差的變化與面積的大小有什麼關係?討論後指名學生交流每組的討論結果。追問:這些不同的長方形裏,哪一個圖形面積最大?指出:長方形周長一定,長和寬的差越小,面積越大;當它成爲正方形時,面積最大。

五、佈置作業

課堂作業,練習十九第8、11、12題。

家庭作業:練習十九第lO題。

篇十五:六年級數學教案

一、單元分析

本單元教材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乘法,分數的意義、性質,以及分數加、減法的計算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內容包括分數乘法、利用分數乘法解決問題、倒數的認識。這些內容都屬於分數中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利用這些知識不僅可以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而且也是後面學習分數除法,以及百分數知識的重要基礎。

二、單元學習目標

1.建立分數乘法的原型,掌握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2.理解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對於分數乘法同樣適用,並能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3.會利用分數乘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4.使學生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三、單元課時總數:9課時

課題:分數乘整數1課時上課時間:年月日

教材分析

這部分教材是在已學的整數乘法的意義和分數加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和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只是這裏變成了分數。因此,教材通過人跑一步相當於袋鼠跳一下的2/11。問人跑3步的距離是袋鼠跳一下的幾分之幾?這一情境來讓學生理解什麼樣的問題可以用乘法來解決。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的學習。通過分數加法來進一步學習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學情分析

學生已學過整數乘法的意義,約分和分數加法計算。學生可以利用分數加法導出分數乘整數時只需把分子和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在此基礎上總結出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學生在剛學習分數乘法時可能會有時想不到先約分。所以教師在教學時在這方面還要加以強調。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法的原型,掌握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3、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熱愛學習數學。

教學過程備註

活動一:創設情境,初步理解分數乘法的原型

教師出示例1:人跑一步的距離相當於袋鼠跳一下的。人跑3步的距離是袋鼠跳一下的幾分之幾?

讓學生審題後獨立試做。

學生可能會出現以下兩種做法:

(1)學生用連加法列式

(2)用乘法列式

藉助於分數加法來理解理分數乘法的原型。

活動二:教學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1、師:++和3都是求3步的距離是袋鼠跳一下的幾分之幾。你又都是怎樣計算的呢?

全班交流,感覺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總結分數乘整數是怎樣計算的:用分數的分子和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

2、教學例2:6=

讓學生試做,然後教師強調計算時能約分的可以先約分,再計算。教師板書。

活動三:反饋練習

1、完成9頁中的做一做。

教師注意強調學生的書寫格式以及能約分的要先約分。

注意體會在什麼情況下用分數乘法來解決問題。

2、完成練習二中的1、2題。

活動四:質疑總結。

篇十六:六年級數學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聯繫生活實際,引導學生認識一些常見的百分率,理解這些百分率的含義,並通過自主探究,掌握求百分率的一般方法,會正確地求生活中常見的百分率,依據分數與百分數應用題的內在聯繫,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和數學的應用意識。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經歷探索、發現、交流等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過程,自主建構知識,歸納出求百分率的方法。

3、數學思考:使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認識世界,逐步形成“數學的思維”習慣。

4、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體會百分率的用處及必要性,感受百分率來源於生活,體驗百分率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理解百分率的含義,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

教學難點:

探究百分率的含義。

教學用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8分)

1、出示口算題,1分鐘,並校正題目。

2、小結學生所提問題,並指名口頭列式。

3、將問題中的“幾分之幾”改爲“百分之幾”,引學生分析、解答。

4、小結:算法相同,但計算結果的表示方法不同。

5、說明:我們把做對題目佔總題數的百分之幾叫做正確率;那麼做錯的題目佔總題數的百分之幾叫做錯誤率。這些統稱爲百分率。導入新課,揭示目標。

6、口算比賽:(1分鐘)(見課件)

7、根據口算情況,提出數學問題。

(做對的題目佔總題數的幾分之幾?做錯的題目佔總題數的幾分之幾?)

8、嘗試解答修改後的問題。

9、比較:“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與“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問題在解法上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10、舉一些生活中的百分率,明確目標,進入新課的學習:(1)知道達標率、發芽率、合格率等百分率的含義。(2)學習求百分率的方法,會解決求百分率的問題。

二、設問導讀(9分)

1、說明達標率的含義。

2、板書達標率的計算公式,並說明除法爲什麼寫成分數的形式?

3、組織學生以4人小組討論。

4、巡迴指導書寫格式。閱讀例題,思考下面的問題

(1)什麼叫做達標率?

(2)怎樣計算達標率?

(3)思考:公式中爲什麼要“×100%”呢?

(4)嘗試計算例1的達標率。

三、質疑探究(5分)

1、在展示臺上展示學生寫出的百分率計算公式。

2、要求學生認真計算,並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1、生活中還有哪些百分率?它們的含義是什麼?怎樣求這些百分率?

2、求例1(2)中的發芽率。

四、鞏固練習(14分)

1、指名口答,組織集體評議,再次引學生鞏固百分率的含義。

2、對每一道題都要讓學生分析、理解透徹,並找出錯誤原因。

3、出示問題,指導學生書寫格式,並強調

4、解決問題要注意:看清求什麼率?找出對應的量。

5、引學生比較、發現:這些百分率和100%比較,大小怎樣?哪些百分率可能超過100%?

6、引學生觀察、發現:出勤率+缺勤率=1.

五、加強鞏固

1、說說下面百分率各表示什麼意思。(1顆星)

(1)學校栽了200棵樹苗,成活率是90%。

(2)六(1)班同學的近視率達14%。

(3)海水的出鹽率是20%。

2、判斷。(2顆星)

(1)學校上學期種的105棵樹苗現在全部成活,這批樹苗的成活率爲105%。

(2)六年級共有54名學生,今天全部到校,今天六年級學生的出勤率爲54%。

(3)把25克鹽放入100克水中,鹽水的含鹽率爲25%。

(4)一批零件的合格率爲85%,那麼這批零件的不合格率一定是15%。

5、工廠加工了105個零件,合格率達100%,則這批零件有100個合格。

3、解決問題(3顆星)

(1)我班有27名同學,上學期期末測試中,有24人優秀,那麼我們班成績的優秀率是多少?27名同學全部合格,合格率是多少?

(2)六(1)班今天有48人到校,有2人缺席,求出勤率。

(3)要求,以2人小組互查,每人練習一道題,口頭列式。1、王大爺在荒山上植樹,一共植了125棵,有115棵成活。這批樹的成活率約是多少?

(4)王師傅加工的300個零件中有298個合格,合格率是多少?

課堂總結:

篇十七:六年級數學教案

1、教學目標

1、在活動中將已學的“比的認識”進行梳理、分類、整合,從而體會知識間的內在聯繫。

2、進一步理解比的意義,能夠正確熟練化簡比、求比值,並能合理地應用比的意義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向學生滲透對各類知識點的整合、梳理意識,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

2、新設計

1、串聯信息,整合單元複習內容。

2、溝通聯繫,自主搭建知識網絡。

3、聚焦對比,分析說理易混知識。

4、數形結合,提煉方法優化思路。

3、學情分析

廈門市羣惠國小六(4)班學生善於思考,思維活躍,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爲了更好地以學定教,我通過前測,對學生平時學習中的薄弱知識進行查缺:求比值和化簡比混淆了;比的應用中,沒有掌握解答的關鍵與訣竅。針對學生學情和複習目標,本課設計融入四元素:激趣+梳理+補缺+挑戰,並利用電子白板的優勢,引導學生自主複習,掌握知識,培養能力。

4、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梳理,使之系統化、條理化,學生能夠熟練的運用比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經歷知識的整理過程,建構知識網絡圖;能夠熟練比的化簡以及應用比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篇十八:六年級數學教案

六年級數學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經歷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或旋轉製作複雜圖形的過程,體驗圖形的變換,發展空間觀念。

2、藉助mp_lab平臺的操作和分析,有條理地表達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換過程,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動手操作、表達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紙上變換各種圖形,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體現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激發學生愛數學、學術學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通過觀察、操作活動,說出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換過程。

教學準備:課件、電腦、mp_lab平臺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複習舊知。

1、出示情景圖片,讓學生說說窗戶、風扇、蝴蝶在生活中是怎樣運動的或發生什麼現象?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有趣的生活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慾望,並感受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

2、讓學生打開mp_lab平臺動手操作複習,即平移二要素:方向、距離;旋轉三要素:繞哪個中心點,什麼方向,旋轉多少角度;軸對稱一要素:對稱軸。

師強調:在分析圖形的變換時,不僅要說出它的平移或旋轉情況,還要說清楚是怎樣平移或旋轉的,這樣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變換過程。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感興趣的mp_lab平臺,既熟練了mp_lab操作,又很好地複習了以前所學過的平移、旋轉、軸對稱等知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獲取新知。

今天我們一起利用所學的內容進一步探索圖形的變換。 (揭示課題:圖形的變換)

1、圖形變換(1),請同學們觀察下圖,邊觀察邊思考:四個三角形a、b、c、d如何變換得到“風車”圖形?

2、讓學生進行利用mp_lab擺一擺,移一移,轉一轉自主探究圖形的變換方法,教師進行巡視指導。

3、再讓學生小組討論,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後小組彙報展示。教師這時要抓住:方法策略的多樣化和表達的條理性。

(設計意圖:利用mp_lab平臺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圖形的變換過程,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體現玩中學,學中玩,合作交流中學。)

4、鞏固嘗試

出示圖形(2)、(3)、(4),先觀察,再思考討論以下問題。

(1“風車”圖形中的四個三角形如何變換得到長方形?

(2)長方形中的四個三角形如何變換得到正方形?

(3)正方形中的四個三角形如何變換回到最初的圖形?

讓學生自己操作,教師巡視指導。再同桌交流圖形變換的方法,最後全班彙報。

(設計意圖: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圖形變換的方法的基礎上,讓學生自主完成以上三個變換過程,鞏固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三、拓展練習、應用提高、課外延伸。

剛纔同學們只用了4個三角形來擺圖形,變換出來的圖形不多而且較簡單。你們想不想變換出更多更美的圖形呢?(想),出示七巧板圖形。

1、先觀察,再說一說右邊的圖形是怎麼得到的?

2、讓學生利用七巧板,擺一擺,變一變,看誰變出來的圖形最美,最有創意。最後進行展示與評比。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感興趣的七巧板,發揮學生的想像,發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自主創造箇中豐富多彩的圖案。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像能力。)

4、欣賞生活中的箇中美麗的圖案。開闊學生的視野。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數學生活中的美,數學中美,激發學生愛數學,學數學的情感。)

四、質疑問難、自我評價、全課小結。

1、同學們,這節課你們互相學習、互相合作,又學到了不少的知識,給大家說一說這節課你又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麼感想?

2、教師激勵學生,提出希望:生活中有很多美麗的圖案都是經過變換所得到的,只要同學們有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和善於思考問題的大腦,會有更多美麗的圖案等着我們去發現去創造。

五、板書設計:

圖形的變換

平移 旋轉 軸對稱

方向 位置 中心點 方向 角度 對稱軸

六、教學反思:

本節課充分發揮mp_lab教學平臺的輔助作用,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圖形的變換的操作方法,並有條理的敘述出整個變換過程。發展學生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像能力。主要體現以下幾點:1、學生能在電腦上直觀操作平移、旋轉、軸對稱變換,改變傳統制作複雜的學具教具。2能把學生的整個操作過程錄製下來,幫助學生進行展示、交流與敘述。3、能有效發散學生思維,不受器材的限制,利用多種方法完成變換過程,並變換出多種美麗的圖案,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想像力。不足之處:1、由於在電腦上操作需要的時間比較多,時間的把握與分配還不夠合理科學。2、學生對變換的過程的敘述不夠完整。

[六年級數學教案]

篇十九:六年級數學教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瞭解“納稅”及“稅率”的含義,並能進行有關應納稅額的計算。

2.瞭解一些有關利率的初步知識,知道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公式,會利用利息的計算公式進行一些簡單的計算。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主探索學習,體會到知識之間是相互聯繫的。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對納稅及儲蓄的認識,體會依法納稅的光榮和儲蓄對國家和社會的作用,理解儲蓄的意義。

2.認識到百分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納稅”“稅率”及其相關概念的含義,並能進行應用。

教學難點:將“稅率”與“利率”相關問題與百分數應用題建立聯繫,正確解決實際問題。

三、教學準備

請學生課前收集有關納稅、儲蓄的信息;教學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課件出示教材第10頁主題圖)同學們,我們的祖國正在蓬勃發展中,爲了讓祖國更強大,人民生活更美好,國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來進行建設,你知道這些錢是哪來的呢?

2.誰能來說說什麼叫納稅?爲什麼要納稅?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展示,課前信息的收集和交流,使學生明白依法納稅的意義和重要性。

(二)結合情境,學習新知

1.理解“稅率”的含義。

(1)自學教材第10頁,進一步明確納稅的意義。

(2)反饋:根據自己的理解說說什麼是納稅?什麼是應納稅額?什麼是稅率?

(3)介紹自己所瞭解的納稅項目並進行簡單介紹。

2.結合實例,進一步理解概念,並解決問題。

(1)課件出示教材第10頁例3。

一家飯店10月份的營業額是30萬元。如果按營業額的5%繳納營業稅,這家飯店10月份應繳納營業稅多少萬元?

①讀題,說說“營業額的5%”是什麼意思?這裏的5%就是指的(稅率)。

②學生獨立完成。

③集體交流反饋,知道在這種情況下有如下關係成立:

營業額×稅率=營業稅。

(2)練習:出示教材第10頁“做一做”。

李阿姨的月工資是5000元,扣除3500元個稅免徵額後的部分需要按3%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她應繳個人所得稅多少元?

①讀題,重點引導理解“扣除3500元個稅免徵額後的部分需要按3%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這句話的意思。這裏3%的稅率是所有月工資的3%嗎?教師可以適當補充有關個人所得稅的稅法規定。

②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③集體交流反饋,知道在這種情況下有如下關係成立:

(總收入-免徵收部分)×稅率=個人所得稅。

(3)對比兩道題,瞭解稅收的算法各不相同,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計算。

【設計意圖】在瞭解稅率有關信息的基礎上,進行問題解決,既可以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對概念有進一步的理解,又可以讓學生利用概念的解讀順利地解決問題,使得問題解決和概念理解相輔相成,從而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3.理解“利率”的含義。

(1)除了稅收,人們把有結餘又暫時不急用的收入存在銀行裏,這也是支持國家建設的行爲。你對儲蓄有哪些瞭解?(學生根據課前瞭解說一說)

(2)自學教材第11頁內容,初步瞭解本金、利息、利率的意義。

(3)結合實例理解信息。

①(實物投影出示存單的憑證)這裏哪個是本金,哪個是利率,得到的利息又是多少?

②這是20xx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的存款利率,你發現什麼?

③小結:存期不同,年利率也不同,銀行的利率是國家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確定的。

【設計意圖】雖然對於儲蓄這件事學生並不陌生,但是他們真正接觸的並不多,在初步瞭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基礎上結合實例進行理解很有必要。

篇二十:六年級數學教案

課題:分數乘分數

教學內容:教材第10頁例3,第11頁例4以及做一做,練習二中的3、4題

教學目標:

1、理解一個數乘分數就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2、掌握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重難點、關鍵: 1、重難點: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2、 關鍵:理解一個數乘分數就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或者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1、計算下面各題。

12 32 15 12

2、說一說,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步驟。

(1) 整數與分子相乘的乘積作分子,分母不變。

(2) 能約分的要先約分,再計算

3、根據題意列出算式。

(1) 一袋大米,每天用去千克,3天用去多少千克?

(2) 某修路隊,每天修路千米,5天修多少千米?

(3) 一輛汽車,每小時行駛全程的,4小時行駛全程的幾分之幾?

二、探索新知

1、教學例3。

出示題目:

問題一:小時粉刷這面牆的幾分之幾?

(1) 你想怎樣列式?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2)分數乘分數怎樣計算?

①表示什麼?

經過討論,使學生理解,就是求的是多少,也就是說把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一份是多少?

③ 畫示意圖分析。

每小時粉刷 這面牆的

這面牆的 的

③從圖上可以看出,這面牆的的,是佔整面牆的

板書:

④ 發現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⑤ 引導學生觀察算式和結果,看一看其中的聯繫。

板書:

想一想:虛線框中,應該是怎樣的一個計算過程呢?

學生經過思考交流,不難發現其中的計算過程。學生回答,教師板書補充其中的計算過程。

然後,聯繫以上的算式,讓學生說一說計算方法。

學生不難發現:分數乘分數,用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

教師可不急於作出歸納,再提出問題,繼續驗證學生自己的發現。

問題二:小時粉刷多少呢?

(1)引導學生列出算式

(2) 你認爲計算結果是多少?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3) 畫示意圖加以驗證。

注意:畫示意圖時,要緊密結合的意義加以分析。

(4)總結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師生共同總結,教師板書:

分數乘分數,應該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3、 教學例4

4、 出示教材例題,學生簡要了解蜂鳥。

(1)分鐘能飛行多少千米?

①列出算式

②學生嘗試計算,教師巡視課堂瞭解學生計算情況。

完成後,選擇兩位不同計算過程的學生上臺板演。

③強調:能約分的要先約分,再計算。

(2)5分鐘能飛行多少千米?

① 學生獨立列式解答,請一位學生上臺板演。

② 教師出示算式,學生判斷可以不可以。

③ 說明分數和整數相乘時約分的方法。

強調:整數約分後的結果要寫在整數的上面,並與分子相乘。

三、鞏固練習

1、完成例題後做一做

2、完成練習二第3、4題

四、課後作業設計

一、計算

4 10 14 15

二、列式計算。

1、的是多少?

2、千克的是多少?

3、小時的是多少?

三、解答下列問題。

1、高山村農民開荒,每小時開墾荒地公頃,小時能開墾荒地多少公頃?

2、一個長方形長dm,寬dm,它的面積是多少dm2?

篇二十一:六年級數學教案

如何突破分數乘分數這個難點?

分數乘法的計算法則和分數乘法的意義是分數乘除法的基礎,也是整個六年級應用題學習的基礎和關鍵。而在人教版第5頁的例3中,它是從分數乘分數的意義着手進行理解和分析,在經過繁雜的把單位1按分數意義平分再平分,還要藉助畫圖讓學生髮現其實就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十份,而這個十份就是把分母相乘而得來的。法則的證明過程對於國小生來說非常的複雜的。縱觀教材的編排思路與意圖,它是按照成人的思維能力從最正統的思路按部就班着手進行分析與解釋,它忽略了這個年齡段的大多數學生的接受能力。

有沒有學生比較容易理解而又不難得出分數計算法則的方法?其實在學生學習分數乘法的過程中,特別是分數乘法的計算法則的學習,到了後面的計算對於學生來說記得的只是它的計算法則了,我們大可以撇開分數乘法的意義,換個角度去進行思考。大家都知道學生在五年級時學過分數化小數的知識,不妨在這節裏拿出來用用,從小數乘法着手進行推導,學生會很快接受和掌握。

可以這樣進行,先講例3,把例3裏的分數改成可以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如

一、列式(要求只列式)

1、一臺拖拉機每小時耕地3/5公頃,3小時可耕地多少公頃?

學生列式:3/5*3=?

2、一臺拖拉機每小時耕地3/5公頃,3/4小時可耕地多少公頃?

引導學生想數量關係:

每小時耕地的公頃數*小時數=一共可耕地的公頃數

列式:3/5*3/4=

二、探討怎麼算,初步感知

1、讓學生嘗試計算並自由發言自己的想法

師生齊小結:3/5*3表示有3個3/5相加即

3/5+3/5+3/5=3*3/5=9/5(公頃)

2、而3/5*3/4則可以化成小數進行計算

3/5*3/4=0.6*0.75=0.45即

3/5*3/4==9/20(把小數的結果化成分數)

讓學生猜猜,中間的計算過程是可以怎樣填寫

補充完整:3/5*3/4=3*3/5*4=9/20

三、進行驗證:

1、老師出題:1/2*1/5=?5/8*1/4=

學生嘗試完成並板書:1/2*1/5=1*1/2*5=1/10

5/8*1/4=5*1/8*4=5/32(這道題稍繁雜)

2、進行總結:你發現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可以怎樣算?

通過對以上式子的觀察從而得出結論:分數乘分數用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

3、教學如何用以上的法則去學習分數乘整數

如例題中的3/5*3,其實也可以用以上法則進行計算

過程如下:3/5*3=3/5*3/1=3*3/5*1=9/5

把整數3化成分數形式3/1就可以用以上法則進行計算了

4、出兩道不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乘法

如:3/9*2/7=

讓學生用兩種方法去做,

第一種方法:是把分數化成小數(保留兩位小數)

3/9*2/7=033*0286=009438

第二種方法:是用分數乘法的法則去做

3/9*2/7=3*2/9*7=6/63=00952

四、教學先約分再乘的方法

這樣進行教學雖然有其侷限性,如分類數的選擇就有講究,必須是能化成有限小數的,二是化成小數然後再化成分數這個過程不是每個小數化分數都很容易。故而這樣的分數也不是很隨意的能找到,而對於不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乘法就很難用這樣的方法去進行有效的驗證,當然這裏使用的是不完全歸納法,舉一知十進行推理,從而得出計算法則。這樣做的基礎是從學生最近發展區出發,從學生最容易接受的舊知出發正向遷移至新的知識中去。這是可行的。

篇二十二:六年級數學教案

教學內容:教材第32頁例2、例3,練一練和試一試練習六第6-11題,練習六後的思考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解比例的意義,學會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

2、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比和比例的意義,進一步認識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新

1、做第32頁複習題。

讓學生先思考可以怎樣想。根據思考的方法在括號裏填上數。

2、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把下面的比改寫成積相等的式子。(日答)

4:3=2:1.5X:4=1:2

3、引入新課

在上面兩題裏,第1題是求比例裏的未知項。從第2題可以看出,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項,就可以求出這個比例裏另外一個未知數,這種求比例裏的未知項,就叫做解比例。

現在,我們就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來解比例。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2

提問:你能用比例的基本性質來解比例,求出未知項X嗎?自己先想一想,有沒有辦法做,再試着做做看。

指名一人板演,其餘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2、教學例3

出示例題,讓學生用比例形式讀一讀。

讓學生解答在自己的練習本上。

指名口答解比例過程,老師板書。

3、教學試一試

出示例3,提問已知數都是怎樣的數。

讓學生自己解答。

4、小結方法。

三、鞏固練習。

1、做練一練

指名四人板演。

2、做練習六第8題。

讓學生做在課本上,指名口答。

3、做練習六第10題。

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4、做練習六第11題。

學生口答,老師板書,看能寫出多少個比例。

四、講解思考題。

提問:根據題意,兩個外項正好互爲倒數,你想到什麼?

兩個外項的積已知是1,你能求另一個內項嗎?

五、課堂小結

這堂課學習的什麼內容?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怎樣解比例?

六、課堂作業。

練習六第6題(1)-(4)題,第7題。

家庭作業:練習六第6題(5)、(6)題,第9題和思考題。

篇二十三:六年級數學教案

教學內容:教材第58頁例4,練習十一第9~14題

教學目標:1、使學生經歷探索分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的過程,理解並掌握分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分數除以分數的試題。

2、使學生在探索分數除以分數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

3、培養學生分析、推理和歸納、總結等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理解分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並能總結、歸納出分數除法的計算法則。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4

1、出示例4,學生讀題,列式。

提問:這是已知什麼,要求什麼?用什麼方法計算?

追問:爲什麼用除法計算?怎樣列式?

板書:9/103/10 =

2、引導探索:分數除以整數怎麼算呢?

(1)請大家畫圖探索一下9/103/10得多少?

各自在書上的長方形裏分一分,畫一畫。

(2)指名到黑板上畫一畫,使大家清楚地看出是3瓶。

(3)討論:分數除以整數,能不能用被除數乘除數的倒數來計算呢?

板書::9/1010/3

請大家計算一下它的積,看得數與我們畫圖的結果是不是一樣?(一樣)

得數相同,你能猜想到什麼?

板書::9/103/10

=9/1010/3

3、練習,驗證猜想

完成練一練第1題:先再長方形中塗色表示3/5,看看3/5裏有幾個1/5,有幾個3/10,再計算。

你發現了什麼?

4、概括方法

聯繫前面學習的分數除以整數和整數除以分數的計算,你能說出分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嗎?

根據學生的討論,板書:甲乙=甲1/乙(乙0)

二、練習

1、做練一練第2題。

各自練習,並指名板演,練習後評議交流。

2、完成練習十一第10題。

各自獨立完成,並指名板演,練習後評議交流。

3、討論練習十一第11題。

獨立計算後,引導比較,啓發思考:什麼情況下,除得商比被除數小?什麼情況下,除得的商比被除數大?

4、討論練習十一第12題:

不計算,用發現的規律直接判斷左邊的式子和右邊數的大小。

各自判斷後指名交流:你是怎麼想的?

三、總結:通過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四、作業:練習十一第9、13、14題。

篇二十四:六年級數學教案

教材說明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理解了除法的意義與基本性質、分數的意義與基本性質,以及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等知識,掌握了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會解答分數乘法實際問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內容包括比的意義和比的基本性質。

這些內容過去是安排在國小最後階段進行教學。由於比與分數有密切聯繫,把比的最基礎知識提前安排在分數除法單元中教學,既能加強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又可以爲以後學習比例知識,以及其他方面的知識打下較好的基礎。

傳統的算術教材在講比的意義時,只強調比的一種情況,即兩個同類量的倍數關係。但在實際應用中,經常要用到比的另一種情況,即不同類量的比,所以現在的國小數學教材,既講同類量的比,又講不同類量的比。這樣,國小生進入中學後就便於理解物理等學科中經常出現的不同類量的比。如路程和時間的比,質量和體積的比等。當然,不同類的量相比,有關聯的才行。這時,比的結果產生了新的量,例如,路程和時間的比就形成速度,質量和體積的比就形成密度。

本節教材分成三段。

(1)教學比的意義。

教材選取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的有關內容作爲引入比的載體,通過這一富有時代性的情節內容,引出同類量的比、非同類量的比。在此基礎上概括比的意義,介紹比的讀、寫及其各部分名稱,然後引導學生思考比與除法、分數的聯繫。

(2)教學比的基本性質。

教材聯繫比和除法、分數關係,通過“想一想”啓發學生找出比中有什麼樣的規律?然後概括比的基本性質。接着,應用這個性質,通過例1學習比的化簡。例1有兩道題。第(1)題,化簡整數比。常用的方法是前、後項同時除以它們的最大公約數。第(2)題,化簡分數、小數比。常用的方法是前、後項同時乘上分母的最小公倍數,或者把前、後項的小數點向右移動相同位數,把分數比、小數比轉化爲整數比再化簡。此外,還有其他一些化簡方法,由於化簡的目的都是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即前後項都是整數,公約數只有1。所以,轉化爲整數比的方法,思路比較統一,也容易理解和掌握。

這裏,教材安排了練習十一,主要練習怎樣根據要求寫出比,怎樣求比值,怎樣化簡比。

(3)教學比的應用。

在國小數學中,比的應用主要有兩個內容,即比例尺和按比例分配。由於比例尺與比例的聯繫更多一些,且《標準》把比例尺歸入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圖形與位置這部分內容中,因此留在後面教學,這裏只教學怎樣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實際問題。

所謂按比例分配就是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它是“平均分”問題的發展。例如,把12張畫片分給甲、乙兩個小朋友,如果按1∶1分,習慣上稱平均分。如果按2∶1分,就是通常所說的按比分配。顯然,平均分是按比分配的特例。按比例分配還有按正比例和反比例分配兩種,由於按反比例分配的實際應用並不廣泛,而且可以轉化爲按正比例分配來解答,因此教材只教學按正比例分配。

按比例分配問題有不同解法,主要有三種:一是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數,用先求出每一份的方法來解答;二是把比化爲分數,用分數乘法來解答;三是用比例知識來解答。較早的算術課本通常採用第三種方法,按比例分配的名稱由此而來。現在的國小數學教材,一般以第二種方法爲主,因爲學生在理解了比和分數的關係,並掌握分數乘法實際應用的基礎上,比較容易接受這種方法,而且也有利於加強知識間的聯繫。考慮到學生尚未學習比例,且教材避開了比例方法,所以教學中不必出現“按比例分配”這一名稱。

教材通過例2,以清潔劑濃縮液的稀釋爲例,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把一個數量按照已知的比分成兩部分。進而通過“做一做”的第2題,教學把一個數量按照已知的比分成三部分的問題。

教學建議

1. 聯繫相關知識,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在這部分內容中,因爲比與除法、分數有着密切的聯繫,所以,比的很多基礎知識與除法、分數的相關知識,具有明顯的、可供利用的內在聯繫。比如,比的後項不能爲0與除數分母不能爲0,比的基本性質與商不變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求比值與求商,化簡比與約分,按比例分配與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等等。因此,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應當充分利用原有的學習基礎,引導學生聯繫相關的已學知識,進行類比和推理,儘可能讓學生自主學習,通過自己的思考,推出新結論,解決新問題。

2. 讓學生感悟相關知識的聯繫與區別,使新舊知識融會貫通。

在本節內容的學習過程中,新舊知識的聯繫,不僅有利於生成新知識,也能加深對舊知識的理解,使新舊知識融會貫通。爲此,教學時應當採用適當的方式,讓學生看清並理解相關知識的聯繫,知道它們的區別。同時也應注意,揭示知識的聯繫與區別,要考慮學生的理解水平,不宜求全、深究。因爲在國小階段,很多知識不可能,也沒有必要講深講透。

具體內容的說明和教學建議

1. 比的意義。

編寫意圖

(1)爲了幫助學生理解比的意義,教材精心選擇了中國人民引以爲豪的內容作爲載體,這一內容既富有教育意義,又能比較自然地引出比的兩種應用情況。教材先介紹飛船裏的兩面長方形小旗,給出真實數據,引導學生討論長與寬的倍數關係,得到長度相除的兩個算式,由此引出同類量的比。然後再介紹飛船的運行路程與時間,讓學生用除法表示飛船進入軌道後的速度,由此引出非同類量的比。進而通過這兩種情況的實例,概括比的意義。接着以這幾個比爲例,說明比的讀、寫及比的各部分名稱,並由比值計算的實例,引出“比值通常用分數表示”,然後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具體說明比也可以寫成分數形式。最後,由小精靈提出問題,啓發學生思考:“比的前項、後項和比值分別相當於除法算式和分數中的什麼?比的後項可以是0嗎?”

(2)“做一做”,安排了兩道練習。一道是根據條件和要求寫出比並求比值的練習,用以鞏固比的概念;另一道是求未知的前項或後項的練習,旨在通過求比的未知項,從另一側面理解比與除法的關係。

教學建議

(1)教學比的意義前,可以先複習一些除法的應用,如:

①某班統計會騎車的人數,男生有18人,女生有12人。會騎自行車的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多少倍?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幾分之幾?

②路程÷時間=()

總價÷數量=()

教學比的意義時,可以先扼要介紹中國首次載人航天成功的大致情況,然後出示航天員楊利偉在“神舟五號”飛船裏展示聯合國旗和我國國旗的照片,引出兩面旗,給出它們的長和寬,讓學生用算式表示長和寬的關係。

15÷10=1.5,表示長是寬的多少倍;

10÷15=2/3,表示寬是長的幾分之幾。

由此引出:長和寬之間的倍數關係,除了用除法表示之外,還有一種表示方法,即說成“長和寬的比是15比10;或寬和長的比是10比15”。教師還可以說明,不論長和寬的比,還是寬和長的比,都是兩個長度的比,相比的兩個量是同類的量。

接着,出示“神舟五號”進入運行軌道後的運行數據:平均90分鐘繞地球一週,大約運行42252 km。讓學生用算式表示飛船的速度。由此引出:表示路程和時間的關係也還有一種形式,就是用路程和時間的比來表示,如“神舟五號”運行路程和時間的比是42252比90。然後通過提問:路程和時間,是不是同類的量?使學生知道兩個不同類量的關係也可以用比表示。教師還可以指出,兩個同類量的比表示這兩個量之間的倍數關係,兩個不同類量的比可以表示一個新的量。如“路程比時間”又表示速度。

進一步就可以概括出比的意義,着重說明這些例子都是通過兩數相除來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關係,它們都可以用比來表示,所以“兩個數相除又叫作兩個數的比”。

然後,可以讓學生看書自學。通過交流,搞清楚以下幾點:

①幾比幾怎樣寫、怎樣讀?(可以寫成比的形式,也可以寫成分數形式,但仍讀作幾比幾)

②比的各部分名稱是什麼?

③怎樣求比值?

④比值可以怎樣表示?(通常用最簡分數表示,能除盡時也可以用小數表示,能整除時就用整數表示)

⑤比和比值有什麼聯繫與區別?這個問題是個難點,可以組織學生討論。兩者的聯繫在於,比值是比的前項除以後項所得的商,它通常用分數表示,而比也可以寫成分數。它們的區別主要是,比值是一個數,有時可以用小數甚至整數表示,而比表示兩個數的關係,不能用一個小數或一個整數表示。

這個問題也可以讓學生舉例說明:什麼情況下比和比值的表示形式完全相同,什麼情況下它們的表示形式有區別?

前者如:8∶3=8/3,8/3既可以看作比,又可以看作比值。

後者如:8∶4=2,2是比值。

8∶4=2/1,2/1是比。

接下去,再讓學生思考回答課本上小精靈提出的兩個問題。關於比和除法、分數的聯繫,教師可以將學生的回答整理成下表:

或者用字母表示三者之間的內在關係,即

a∶b=a÷b=a/b(b≠0)

關於比和除法、分數的區別,學生只要知道除法是一種運算,分數是一種數,而比表示兩個數的關係就行了。

至於爲什麼比的後項不能是0,一般學生都能回答。事實上,在用字母表示比和除法、分數的關係時,就能捎帶解決這個問題。

(2)“做一做”可以讓學生把答案填寫在書上。因爲還沒有學比的基本性質和化簡比,所以第1題中練習本的本數之比寫成6∶8就可以了,這裏不要求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花的錢數之比也是如此。交流、校對答案之後,還可以讓學生說說,爲什麼兩人買練習本的本數之比和所花錢數之比,它們的比值相等。這是因爲單價相同,買的本數越多,花的錢數也越多,所以本數的倍數關係與總價的倍數關係相同。

如果有學生寫出的比,前後項互換了位置,可以通過質疑,使學生明白:交換了比的前、後項,比的具體含義就變了,由小敏是小亮的幾分之幾,變成了小亮是小敏的幾倍。(實際上得到了一個新的比,叫做原來的比的反比,這個概念不必教給學生。)

第2題則可以讓學生說說,未知的前項或後項是怎樣求的。

2. 比的基本性質。

編寫意圖

(1)教材首先讓學生回憶商不變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然後啓發學生思考:“在比中有什麼樣的規律?”進而按照將比與除法、分數類比的思路,舉出例子,並先利用比和除法的關係對實例加以研究,再讓學生自己根據比和分數的關係加以研究。在此基礎上,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質。

(2)作爲比的基本性質的直接運用,例1教學怎樣根據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例題由兩道題組成。第(1)題仍採用“神州五號”的題材,但討論的是兩面一大一小的聯合國旗。題目告訴兩面旗的長和寬,要求這兩面旗長和寬的最簡單的整數比。其中15∶10的化簡給出了完整的過程並啓發學生思考爲什麼這樣化簡;180∶120的化簡則留空讓學生自己完成。這裏的兩個答案相同,實際上滲透了兩面旗按比例縮小的相似變換思想,同時也便於學生感悟化簡的必要性,即能使數量關係更加簡單明瞭。從中也可以看出,教材精心選取的這一內容載體,既有思想性和趣味性,又有數學內涵,而且數據真實,適合教學的需要。

第(2)題也有兩個比,比中分別出現了分數和小數。教材同樣提出了啓發思考化簡過程的問題,並留有空白讓學生自己完成。

(3)第46頁上的“做一做”,安排了化簡比的練習。其中有整數比、小數比、分數比,還有一道小數和分數組成的比。通過練習,使學生接觸到化簡比的各種基本情況,以幫助學生初步掌握化簡比的方法,並加深對比的基本性質的理解。

教學建議

(1)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商不變性質和分數基本性質,並由學生自己舉例說明。或者通過填空題幫助學生再現這些知識。如:

然後提出課本中的問題:聯繫比和除法、分數的'關係想一想,在比中有什麼相應的規律?可以先讓學生說出個人的猜想,再自己舉例驗證,或者四人小組分工合作舉例驗證。通過交流,使學生看到各種角度(除法與比,分數與比)、各種方式(同乘,同除)的驗證情況。

也可以先舉例試探,再總結規律。如果學生獨立試探有困難,教師可以先給出例子,並加以提示,如:

根據除法和比的關係來研究:

根據分數和比的關係來研究:

再由學生自己補充舉例,然後總結、歸納。

還可以在複習後,給出“6∶8”和“3∶4”,讓學生判斷這兩個比的比值是否相等,並說明理由。再啓發學生依據除法中商不變的規律說明它們是相等的。

不論採用那種教學方法,總結、歸納規律時都應強調,同時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數,必須“0除外”,並請學生說明理由。

(2)教學例1前,可以先做一些分數除法與約分的口算練習。

出示例題時,教師可以簡要說明課本插圖是我國首飛航天員楊利偉(左二)在聯合國總部向聯合國祕書長安南(右)移交“神舟”五號所搭載的聯合國旗(大的那一面)的照片。

然後讓學生寫出一小一大兩面聯合國旗長和寬的比,15∶10和180∶120。教師可以先設置一個懸念:這兩個比,數據大小懸殊,很難看出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讓我們化簡後再來看。再引導學生觀察思考:這兩個比,是不是最簡單的整數比?或者說什麼是最簡單的整數比?學生只要搞清了最簡單整數比的要求(前、後項的公約數只有1),就容易想到化簡的方法及其依據。在此基礎上,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嘗試,有困難的可以看書,根據例題的提示完成填空。

然後進行交流。通常,會有學生想到把比寫成分數形式再約分。特別是新授前複習了約分的口算後,就更容易想到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比較各種化簡過程。或者將不同的方法與書上例題的化簡過程加以比較,使學生明白,書上虛線框內說明了化簡的方法與過程,熟練以後可以不寫出來。因此,直接同除以前、後項的最大公約數比較簡便,它與寫成分數形式約分的方法,實際上是一致的。

這裏,有必要提醒學生注意兩個比化簡的結果,並讓學生說說結果相同,說明了什麼?初步體會兩面旗大小不同,形狀相同,從中進一步瞭解化簡比的必要性。

(3)教學例1的第(2)題時,可以先讓學生比較第(2)題與第(1)題的區別,看清第(1)題的兩個比都是整數,第(2)題的兩個比裏有分數、小數。然後讓學生獨立探索,或者組織小組討論,再交流各自是怎樣化簡的。也可以啓發學生明確化簡的基本思路:先化成整數比,再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然後再嘗試。

如果放手讓學生獨立探索,則可以在交流後再小結化簡分數比、小數比的思路和方法。可能會有學生想到不同的方法。比如,用分數除法的方法計算:

對此,教師應給予肯定。因爲比可以寫成分數形式,所以3/4就是3∶4。如果沒有學生想到這樣的方法,教師就不必介紹了。因爲這種方法只適合化簡兩個數組成的比,三個數組成的連比就不適用了。

(4)第46頁的“做一做”共6小題,可以在完成例1的教學之後進行練習。也可以在完成例1的第(1)題後練習前兩小題,學完例1的第(2)題後練習後四小題。最後,在校對、交流的基礎上,可以引導學生對化簡比的方法進行小結。

3. 關於練習十一中一些習題的說明和教學建議。

第1~3題是學習“比的意義”的練習題。

第1題創設了學校三個興趣小組比較人數的問題情境,讓學生按比較的要求寫出人數比。練習時,可以提醒學生看清楚條件,根據要求寫出比,前後項不能顛倒。

第2題,要求學生利用方格紙找出三面長方形紅旗中哪面紅旗的長寬之比是3∶2。可以讓學生看圖口答。

第3題是求比值的練習題。四小題的數據各異,有整數、小數、分數,也有小數與分數混合,通過練習,既鞏固了比值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又練習了整數、小數、分數的除法。

第4題共3小題,要求把各比化成後項是100的比。練習時,可以先觀察後項乘上或除以多少纔是100,然後根據比的基本性質把前項也乘上或除以這個數。其中前兩小題很容易觀察找出這個數,第(3)小題稍難些,如有學生感到困難,教師可提示,先去掉相同的單位“萬”,也就是同時除以10000,再觀察尋找。本題可要求學生書寫化簡的過程,如:

275萬∶250萬=275∶250=(275÷2.5)∶(250÷2.5)=110: 100

第6題以比較身高爲題材,通過對話形式引出質疑,啓發學生思考:前後項是帶有不同單位的比,應該怎樣化簡。可要求學生寫出化簡的過程:

150 cm∶1 m=150∶100=3∶2

第7*題供學有餘力的學生選做。解答時可以這樣想:十位上的數與個位上的數之比是2∶3,說明它們相差“1份”,由第二個已知條件可知,這兩個數相差2。所以1份是2,2份是4,3份是6,這個兩位數是46。

最後一題是思考題,解法多樣。可以這樣想:重疊部分佔大長方形面積的1/6,說明大長方形面積含6個重疊部分;同理,小長方形面積含4個重疊部分,所以大、小長方形面積的比是6∶4=3∶2。學生比較容易想到畫圖依靠直觀進行比較,如右圖,教師可以肯定。

4. 比的應用。

編寫意圖

(1)例2創設了一個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稀釋清潔劑濃縮液的問題情境。教材首先通過一段文字說明稀釋瓶上用不同顏色條形標明的比的含義,使學生了解按比配製的實際意義。然後通過三個人物的對話插圖,由阿姨說明稀釋的配製要求,並提出問題,再由兩個同學討論算法,引導學生思考。這樣的例題設計,較傳統形式的應用題,更具可讀性與啓發性。例2介紹了兩種解法。一種是先求出每份是多少,再求幾份是多少。即轉化爲整數的除法、乘法來解決。另一種是轉化爲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分數乘法來解決。例題的解答過程,作了一些留白處理。

(2)第49頁上的“做一做”,安排了兩道練習題。第1題與例2相仿,要求把303按51∶50分成兩部分。第2題略有變化,一是把70棵樹按要求分成三部分,二是要求“按3個班的人數分配”,已知的是三個班的人數,而不是三個班人數的比。由於情節內容貼近學校生活,題意明顯,所以這些變化一般不會構成練習時的困難。

教學建議

(1)教學例2前,可以先練習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如六(1)班40名學生參加大掃除,其中3/8的同學打掃教室,5/8的同學打掃操場。

①打掃教室、操場的同學各有多少人?

②寫出打掃教室、操場的人數比。

練習後可作出小結:在實際生活中,有時並不是把一個數量平均分配的,而是按一定的比來進行分配。由此引出課題“比的應用”。

教學例2時,首先引導學生弄清題意。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理解的,如什麼是稀釋液,怎樣配製?通過同學或老師的補充,使大家明白家庭使用的清潔劑稀釋液是用濃縮液和水配製而成。現在的要求是按濃縮液和水的體積之比1∶4配製500 ml的稀釋液。

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可以放手讓學生試着解決問題。然後看看課本是怎樣解決的。並把例題解答過程中留出的空白填補完整。

這裏,還應引導學生對得數進行檢驗。完整的檢驗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把濃縮劑與水的體積相加,看是不是等於稀釋液的總量500 ml,二是把兩種液體的比化簡,看是不是等於1∶4。

小結時,應當通過交流使學生明確:把一個總數按一定的比來分配,可以把各部分數的比看作份數關係,先求出每一份;也可以把各部分數的比轉化爲總數的幾分之幾,直接求總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前一種方法用整數除法、乘法解決問題,後一種方法用分數乘法解決問題。

(2)完成第49頁上的“做一做”時,可以讓學生獨立思考解答,允許學生選用適合自己的解法。教師可以提醒學生對得數進行檢驗,做完後交流各自的解法與檢驗方式。

5. 關於練習十二中一些習題的說明和教學建議。

練習十二的第1~6題都是配合例2的練習題。

第1~4題是比較基本的問題,第5、6題則稍有變化和綜合。

第1題涉及空氣的成分。爲了簡化問題,題目只給出了空氣中氧氣和氮氣的體積比。對此,如有學生提出疑問,如:空氣中還有一氧化碳等。教師可做解釋:空氣是混合物,它的成分很複雜,但由於自然界各種變化的相互補償,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使得空氣中比較固定的成分是氧氣和氮氣,其他成分在這裏就忽略不計了。

第2題的特點是用份數代替了比作爲已知條件。

第3題則用每個橡皮艇上兩種人員的人數代替比。學生如用整數乘除法分步列式,要注意56÷8得到的是橡皮艇的個數,而不是人數。

第4題中出現了由3個數組成的比2∶3∶5,叫做連比(不必對學生講這個名詞),讀作2比3比5。練習時不必刻意去教、去講,讓學生讀一讀題目,說一說比中三個數的具體含義,學生就能自然而然地讀和理解了。

第5題綜合了長方體的棱的知識。根據題意,120 cm是長方體12條棱的總長。爲了求長方體的長、寬、高,可以把12條棱平均分成4組,每組由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一條長、一條寬和一條高組成。即120÷4 得到一組長、寬、高的總和,再按比分。

第6題綜合了分數乘法的問題,根據題意是800 m2菜地種了一些西紅柿,剩下的面積按2∶1分,所以要先求出剩下的面積,再按比分。

第7*題可讓學有餘力的學生自己選做,試探解決。學生可能有多種解法。

如:假設甲數是20,則根據甲、乙兩數的比2∶3推算出乙數是30,再根據乙、丙兩數的比4∶5,推算出丙數是30÷4×5=37.5,然後寫出甲、丙兩數的比是20∶37.5=200∶375=8∶15。

又如:注意到前一個比中乙數是3,後一個比中乙數是4,3和4的最小公倍數是12。因此把前一個比改寫成2∶3=8∶12,把後一個比改寫成4∶5=12∶15。同樣可得甲、丙兩數的比是8∶15。教師可讓個別想到這種解法的學生說說其中的算理。淺顯地說,把乙數看作12份,作爲標準,則甲數相當於這樣的8份,丙數相當於這樣的15份,這時的12份、8份、15份,每一份都是相等的。

第51頁上的“你知道嗎?”介紹了“黃金比”的小知識,可讓學生自己閱讀。感興趣的學生還可以課外自己去收集有關的資料,與同學交流共享。

整理和複習

(第52~54頁)

這部分內容是對分數除法這一單元所學知識,進行系統整理和複習。通過整理和複習,把前面分散學習的知識加以梳理,整出頭緒,加以歸納,提出要點。因此,整理和複習的過程也是一個加深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提高知識運用能力的過程。

教材通過四個精心設計的問題,把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歸納爲概念、計算和應用三方面。第1題複習概念,包括分數除法的意義和比的意義,第2題複習分數除法的計算,第3題複習比的有關知識,第4題複習分數除法和比的應用。這四個問題,簡明扼要,重點突出,而且非常清晰地溝通了有關內容間的聯繫。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與兩個數的比(第1題),分數的應用問題與比的應用問題(第4題)。這就爲複習課教學提供了一個層次分明的整理思路和複習素材。

具體內容的說明和教學建議。

1. 複習概念。

第1題,複習本單元學習的主要概念。可以先讓學生說一說分數除法的意義和比的意義,再完成第1題的填空。然後由學生說說四個算式的含義,教師可以加以板書:

使學生更清晰地感悟乘法與除法,分數與比之間的內在聯繫。

2. 複習計算。

第2題,複習分數除法的計算。可以先由學生說一說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使學生明確,整數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數,所以不管被除數、除數是整數(0除外)還是分數,都可以把除轉化爲乘,即除以一個數(0除外),等於乘這個數的倒數。然後讓學生完成第2題的三道計算,再說一說根據以往的計算經驗,計算時還要注意什麼。如除轉化爲乘以後再約分,能約分的儘量約分,等等。當然也可以先完成計算,再來總結。

第3題,複習比的化簡。可以先讓學生說出比和除法、分數的關係,化簡比的依據,然後化簡第3題的三個比。這裏可以引導學生對常用的化簡方法加以總結。

還可以讓學生舉例說明,求比值與化簡比的區別。求比值用除法,結果是一個數;化簡比根據比的基本性質,結果是一個比,可以寫成分數,但不能寫成小數或整數。例如:

18÷3=6/1或18∶3= 6∶1,寫成18∶3=6,就不是化簡比,而是求比值了。

3. 複習應用。

第4題複習運用分數除法與比解決實際問題。可以先讓學生根據第(1)題用兩條線段表示鴨、鵝的只數:

再列出三題的方程或算式,然後說出它們的數量關係加以比較:

(1)鴨的只數×2/5 =鵝的只數

(2)鴨的只數-鵝比鴨少的只數=鵝的只數

(3)鴨與鵝的總只數×5/7=鴨的只數

鴨與鵝的總只數×2/7=鵝的只數

使學生看清這三題都反映了鴨、鵝只數5∶2的關係,區別只是5∶2的表示方式有所不同,已知數與未知數有所交換。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用上面的數據編出其他的分數乘、除法問題。如:

①張大爺養了500只鴨,200只鵝。

a. 鴨的只數是鵝的多少倍?

b. 鵝的只數是鴨的幾分之幾?

c. 寫出鴨與鵝的只數比。

d.寫出鴨與總只數的比。

e. 寫出鵝與總只數的比。

②張大爺養了500只鴨,鵝的只數是鴨的2/5,養了多少隻鵝?

③張大爺養了500只鴨,鵝的只數比鴨少3/5,養了多少隻鵝?

④張大爺養了200只鵝,鴨的只數是鵝的5/2,養了多少隻鴨?

⑤張大爺養了200只鵝,鴨的只數比鵝多3/2,養了多少隻鴨?

⑥張大爺養了500只鴨,鴨的只數是鵝的5/2,養了多少隻鵝?

⑦張大爺養了500只鴨,鴨的只數比鵝多3/2,養了多少隻鵝?

實際複習時,應適當控制編題數量,不要求全,否則基礎較差的學生會適得其反。部分同學有興趣,可以課後繼續改編。

4. 關於練習十三中一些習題的說明和教學建議。

第1 題,要求學生運用本單元的一些基本概念作出判斷。練習後,應讓學生說出判斷的理由。如:

第(1)題可以舉出相反的例子來說明結論是錯的。

第(2)題已知a÷b=1/3,那麼b÷a=3a,所以是對的。

第(3)題3∶5是a與b的份數關係,每一份不一定是1,所以是錯的。

第(4)題可以這樣思考,走同樣的路程,用的時間越短,速度越快,而不是相反,所以是錯的。

事實上,從學校走到電影院,小明用了8分鐘,每分鐘走全程的18;小紅用了10分鐘,每分鐘走全程的1/10,小明和小紅的速度比是1/8∶1/10=5∶4 。這一速度比的正確答案,不是一般要求,可供學有餘力的學生選做。

第2題,可以先計算出得數再連線,也可以通過觀察直接連線。

第3題,應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計算,然後通過交流了解其他算法。其中乘除和連除運算,可以統一轉化爲乘法,再一起約分。兩個分數的和(差)與一個數相乘,可以用分配律計算。如:

第4題,可以把冰的體積看作單位“1”,設爲x dm3,列方程得(10/11)x=30。也可以把分數看成比,即水與冰的體積比是10∶11,已知10份是30 dm3,求11份,算式是30÷10×11。

第5題,同第4題類似。

第 6題,是分數乘除法的綜合應用問題。可以分步列式,也可列出一個方程。如:設貓每分鐘跳x次,依題意得方程16x=500×(2/25)。

第7題,是有關比的基礎知識的綜合練習。第(1)題綜合了比與除法、分數的關係,以及它們的基本性質。第(2)題綜合了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或幾分之幾),以及兩個數的比。第(3)題綜合了質量單位的改寫與比的化簡。

練習後,應酌情作出針對性的分析講評。

第8題,是把24小時按5∶3分,其中24小時是一個隱蔽條件。

第9題,要求學生寫出3個噸數的比並化簡。化簡時,可以把每個數都除以它們的最大公約數15,答案是10∶4∶1。

第10題,要求學生根據題目提供的信息,尋找合適的量寫出比。如:我和爸爸歲數的比;爸爸和媽媽年工資的比;爸爸和媽媽月工資的比。這裏交換前後項也是可以的,只要寫清楚是什麼和什麼的比。小精靈提出的問題可作爲課外作業,讓學生自己去搜集信息。教師可從學生的作業中選擇一些有意義、有價值的比在全班交流,共享信息

篇二十五:六年級數學教案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教案

教學目標:

1、能用方程解決有關的簡單的分數實際問題,初步體會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模型

2、在解方程中,鞏固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重難點:

1、能自覺用解方程解決簡單的有關分數的實際問題。

2、正確進行分數除法計算。

學情分析:

分數除法運用問題歷來是教學中的難點,尤其是在解決分數乘除法混合問題時,學生難以判斷是用乘法還是用除法解答。爲了突破這個難點,教材鼓勵學生用方程解決簡單的分數除法問題。因此教學時,我讓已經養成預習習慣和預習方法的學生利用這幅主題圖做充分預習,然後把所有信息設計成開放式,讓學生根據信息大膽找到關係,提出問題,並出示探究指導鼓勵學生獨立解決問題,這樣讓學生思之有法,學之有據,並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反饋時,學生會出現多種解決問題的策略,要適時引導,鼓勵學生用方程解決此類問題。如果有學生選擇用除法計算,要引領學生做好分析,可藉助線段圖的功能瀝青思路。

課前預習作業:

1、 讀一讀、想一想:P29

2、 寫一寫、填一填:

操場上有( )人蔘加活動; 跳繩的有( )人;

踢毽子的有()人;打籃球的有()人;跑步的有( )人;

踢足球的有( )人。

3、 說一說、做一做:

感到認識模糊的與父母和同學說一說,試做名校。

4、 質疑:

教學流程:

一、創景激情:

同學們,你們喜歡課外活動麼?你們都喜歡什麼樣的課外活動?你們的課外活動真是豐富多彩,在課外活動中也能發生數學故事那,今天就讓我們這節課進行一次快樂的數學活動好麼?(1分鐘)

預習檢測:5分鐘

1、 判斷誰是整體1,說出個數量關係。

(1)書的價錢是鋼筆價錢的2/5。

(2)一種書包打九折出售。

(3)參加跳繩的是操場上參加活動總人數的'2/9。

2、解方程:

8x=4/75/8x=1/4

3、前面的填一填。

二、自主探究:

1、同學們觀察很仔細,預習很認真,這些數量之間有什麼關係麼?

可能會出現:打籃球的人數是踢足球的4/9等等 (隨即板書)

2、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可能會出現:踢足球的有多少人?等等。( 隨即板書)

3、同學們你們想解決哪個問題?

選定探究問題,出示探究指導:

獨立思考我能行:(3分鐘)

要解決這個問題,要用到我們提供的哪些條件?

找到整體1,等量關係是什麼?

自己嘗試解決問題。

合作交流我最棒:

做完後與同座交流列式的根據是什麼?(2分鐘)

4、彙報交流

方程: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提倡)

除法:可藉助線段圖理解。

5、探究其餘問題。

6、總結方法:

分數應用不算難,

掌握方法是關鍵;

是、佔、比、與、相當於,

後面數量看作1;

知一求幾用乘法,

知幾求一用方程。

三、運用提高:

生活處處用分數:

1、某月雙休日共有9天,是這個月總天數的3/10,這個月有多少天?

2、醜小鴨超市讓利大酬賓,商品一律八折,一件襯衣現價40元,這件襯衣原價多少元?

四、小結昇華:

通過這節課的活動,你有哪些收穫?還有什麼問題?

五、課尾小測。(10分鐘)略

篇二十六:六年級數學教案

六年級數學教案分享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第92~93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體驗統計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2、能從統計的角度提出並解決與數據信息有關的問題。

3、組織學生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合作習慣。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歷統計活動的過程,體驗不同標準下統計結果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

根據統計需要,正確地分類收集整理數據。

教學理念:

1、學習的內容具有現實意義。

2、學習的方式以自主探新、合作交流爲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談話:今天,我們的朋友小仙子來到了課堂,請聽:(錄音)小仙子先要帶我們去個地方(課件演示動物運動會熱鬧的情景)

2、仔細觀察,操場上有那些小動物他們參加了哪兩項運動?

二、合作學習,探索新知

(一)按運動項目統計

1、提出問題

現在小仙子有個問題想考考大家。請你給參加跳高的運動員每人發一件紅色的運動服,給參加長跑的運動員每人發一件綠色的運動服,該分別發幾件呢?

2、收集數據

只要統計出(板書統計)參加跳高和參加長跑的各有幾名運動員就知道了。

3,整理數據

出示第92頁第一個統計表,學生分小組統計。

4、交流彙報

展示各小組的統計表,組內推薦同學彙報。

5、分析數據

從這張統計表中你知道了什麼?

小仙子提的問題解決了嗎?你能看着統計表回答嗎?

(二)按動物種類統計

1、提出問題

現在小仙子有第二個問題想考考大家,請你給每位運動員訂一份午餐,不過要注意小狗喜歡吃骨頭套餐,小兔喜歡吃蘿蔔套餐,小猴喜歡吃水果套餐,這些午餐分別訂多少份呢?你打算怎麼辦?

2、收集數據

只要統計出參加動物運動會的小狗、小兔、小猴各有幾隻就可以了。

3、整理數據

出示第92頁第二個統計表,學生分小組統計。

4、交流彙報

展示各小組的統計表,組內推薦同學彙報。

5、分析數據

從這張統計表中你知道了什麼?

小仙子提的第二個問題解決了嗎?你能看着統計表回答嗎?

(三)歸納小結

仔細觀察統計表,兩次統計有什麼不同?從每個統計表裏你知道了什麼?

三、應用實踐,鞏固新知

(1)調查每個同學最喜歡的一類電視節目並在全班交流後填寫統計表。

(2) 統計班級看動畫片的情況。

(3) 這兩個統計表格是按什麼來統計人數的?從中你知道了我們班的什麼情況?

(4) 小仙子還給大家帶來了一些圖形(課件出示圖形)你能把這些圖形分一分嗎?

四、總結

今天,我們學了什麼?你學會了嗎?

五、活動

請拿車的小朋友到前面把車舉起來,並按不同的標準分一分。

小結:原來分類的標準不同,所以你兩次站的位置也不同。

六、佈置實踐作業

談話:小朋友,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同一事物可以根據不同標準來分類統計的?課後請仔細觀察,如果確定了統計內容就可用今天所學的知識進行統計。

篇二十七:六年級數學教案

【教學內容】

教材第2頁例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在學生已有的分數加法及分數基本意義的基礎上,結合生活實例,通過對分數連加算式的研究,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能夠應用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比較,指導學生通過體驗,歸納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探求知識的內在聯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演示,使學生初步感悟算理,並在這過程中感悟到數學知識的魅力,領略到美。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難點:總結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

【導學過程】

【情景導入】

(一)探索分數乘整數的意義

1.教學例1(課件出示情景圖)

師:想一想,你還能找出不一樣的方法驗證你的計算結果嗎?

2.小組交流,彙報結果

3.比較分析

師:我們先來比較第(1)和第(2)兩種方法,請分別說說你是怎麼想的?預設:

預設: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計算,只是這裏的相同加數是一個分數。

引導說出: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板書)

師:我們再來比較第(2)和第(3)兩種方法,這樣算可以嗎?爲什麼?

師:再來看這裏的第(4)種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嗎?結合圖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進行交流。

4.歸納小結

通過剛纔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這三個算式解決的是同一個問題。並且知道了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接下來我們再看看它們的計算方法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設計意圖:呈現生活情景,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一共吃了多少個?”,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以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爲基礎,經歷獨立思考、自主計算並驗證、小組交流等環節,鼓勵學生大膽地呈現個性化的方法,兼顧了不同層次的學習狀態。採用因勢利導的方式,通過比較分析溝通新舊知識間的聯繫,引導學生自主得出結論,加深了對分數乘整數意義的理解。】

(二)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1.不同方法呈現和比較

師:剛纔的第(4)種方法用語言描述得出計算結果的過程,結合自己的解題方法回顧一下,的計算過程用式子該如何表示?預設:生1:按照加法計算=(個)。生2:(個)。師:比較一這兩種方法計算結果相同嗎?它們的相同點在哪裏?(分母都是9)不同之處又是什麼?(根據學生回答分別打上方框)這裏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麼?預設:有多少個。

2.歸納算法

師:你覺得哪一種方法更簡單?那麼這種方法是怎樣計算的呢?

引導說出:用分子與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板書)

3.先約分再計算的教學

師:剛纔我看到有一位同學是這樣計算的。與這裏的第二種算法又有什麼不同呢?

師:比較一下,你認爲哪一種方法更簡單?爲什麼?

小結:“先約分再計算”的方法,使參與計算的數字比原來小,便於計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約得的數與原數上下對齊。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明確了自主探索的方向,使得對算法的感知上升到理解。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爲什麼分母不變,只用分子與整數相乘”這是教學的難點,通過多次追問,適度引導轉化,促進學生的理解。對於“先約分再計算”這種方法的教學,充分利用課堂生成資源,引導學生經歷觀察與思考的過程,從而使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鞏固練習,強化新知

1.例1“做一做”第1題

師:說出你的思考過程。

2.例1“做一做”第2題

師:在計算時要注意什麼?(強化算法,突出能約分的要先約分,再計算。)

篇二十八:六年級數學教案

教材分析: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是確定位置,它包含運用兩個數據確定位置的方法和利用方格紙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本單元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運用“上”、“下”、“前”、“後”、“左”、“右”以及“第幾排第幾座”等方式描述物體所在的平面位置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讓學生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內容:

本課是新課標人教版國小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材第一單元的內容《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教材2~3頁的例1、例2,練習一1~5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學會在具體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懂得可以用兩個數據確定物體的位置。

(2)使學生能結合方格紙用兩個數據來確定位置,能依據給定的數據在方格紙上確定位置。

2、過程與方法

(1)經歷探索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的過程,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2)通過學習活動,增強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應用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感受確定位置的豐富現實情景,體會數學的價值,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

教學重點:

能用數對錶示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

能用數對錶示物體的位置,正確區分列和行的順序。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生活情境:

教師:我們全班有40名同學,如果我要請你們當中的某一位同學發言,不叫出你們的名字,你們能幫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簡單又準確嗎?

學生各抒己見,討論出用“第幾列第幾行”的`方法來表述。

今天繼續在前面學習過前後左右的基礎上學習《位置》。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誰能描述出-同學具體坐的位置?

有的學生用以前學過的前後左右的方法描述同學的位置,也有的同學用第幾行第幾列或第幾列第幾行來表述。老師都給予肯定。

如果老師用第3列第4行來表示-同學的位置,那麼你也能用這樣的方法來表示其他同學的位置嗎?

(2)學生練習用這樣的方法來表示其他同學的位置。(注意強調先說列後說行)先指名說說,然後同桌互相提問互相說。可以採用不同的問法來練習。同學互相評價。

(3)教師教學寫法:-同學的位置在第3列第4行,我們可以這樣表示:(3,4)。按照這樣的方法,你能寫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嗎?(學生把自己的位置寫在練習本上,指名回答),同學互相評價。

2、師生小結例1:

(1)剛纔大家確定一個同學的位置,用了幾個數據?(2個)

(2)我們習慣先說列,後說行,所以第一個數據表示列,第二個數據表示行。如果這兩個數據的順序不同,那麼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讓學生體會位置的相對性。)

3、鞏固練習:

(1)教師念出班上某個同學的名字,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寫出他的準確位置。

(2)指名說出同學的名字,其他同學在本子上寫出準確位置並集體訂正。

(3)同座位互相說某同學名字,對方寫出位置;或說出某一位置,讓同學說出是哪位同學?

(4)發散思維:生活中還有哪些時候需要確定位置,說說它們確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學例2

(1)教師:我們剛剛已經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學所在的位置。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在這樣的一張示意圖上(出示示意圖),如何表示出圖上的場館所在的位置。

(2)讓生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討論說出如何表示大門的位置。(3,0)

(3)同桌討論說出其他場館所在的位置,並指名回答。

(4)學生根據書上所給的數據,在圖上標出“飛禽館”“猩猩館”“獅虎山”的位置。(投影講評)

小結:在圖上表示各物體的位置時,要注意明確行和列,先說列再說行。

三、課堂練習:

1、練習一第4題

⑴學生獨立找出圖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⑵學生依據所給的數據標出字母所在的位置,並依次連成圖形,同桌覈對。

2、練習一第3題:引導學生懂得要先看頁碼,在依照數據找出相應的位置

3、練習一第6題

⑴獨立寫出圖上各頂點的位置。

⑵頂點A向右平移5個單位,位置在哪裏?哪個數據發生了改變?點A再向上平移5個單位,位置在哪裏?哪個數據也發生了改變?

⑶點A的方法平移點B和點C,得出平移後完整的三角形。

⑷觀察平移前後的圖形,說說你發現了什麼?(圖形不變,右移時列也就是第一個數據發生改變,上移時行也就是第二個數據發生改變)

四、總結

我們今天學了哪些內容?你覺得自己掌握的情況如何?

學生自由表達,自由評價。教師最後總結。

五、作業

練習一第1、2、5、7、8題。

板書設計:

位置

例1:第3列第4行(3,4)

例2:圖略

篇二十九:六年級數學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就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過程與方法:通過組織學生進行遷移、類推、歸納、交流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類推、歸納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一個數乘以分數應用的廣泛性事例,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推導算理,總結法則。

教學準備:

根據例題製作的掛圖、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新知探究】

一、探索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

教學例2(課件出示情景圖)

(1)師:根據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麼問題?該怎樣計算?說說你的想法。

預設1:求3桶共多少升?就是求3個12L的和是多少。

預設2:還可以說成求12L的3倍是多少。

預設3:單位量×數量=總量,所以12×3=36(L)。

(2)師:我們再來看這個問題,你能列出算式嗎?(學生思考,自主列式。)

(3)出示第2小題

(4)師:依據單位量×數量=總量,你還能提出類似的問題並解決嗎?(學生練習,交流。)

歸納小結:在這裏,我們依據單位量×數量=總量的關係式可以得出:一個數乘幾分之幾表示的是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設計意圖:尊重學生,培養學生的學習探索能力是很重要的。本節課的教學除了有之前所學分數的意義作爲基礎之外,學生還在前一課時明確了整數乘分數可以用來表示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因此在本堂課中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們自己去思考、學習、嘗試,教師只要起到一定的點撥作用就可以了。】

2、鞏固練習,強化新知

例2“做一做”

篇三十:六年級數學教案

【教學內容】

教材第3-4頁例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就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過程與方法:通過組織學生進行遷移、類推、歸納、交流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類推、歸納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一個數乘以分數應用的廣泛性事例,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難點:推導算理,總結法則。

【新知探究】

明確算理,探究算法

出示例3情境圖,說說從圖上你獲得了哪些信息,可以解決什麼問題?(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兩個問題並請學生先看第一個問題)

(一)探究幾分之一乘幾分之一的算理算法

1.求種土豆的面積是多少公頃,我們可以怎麼列式?你是怎麼想的?(如果學生有困難,可以從上節課的整數乘分數的意義進行類推)

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我們可以用乘法來計算。

3.學生進行嘗試(可引導學生用畫圖的方式來解釋自己的想法)。

4.進行交流反饋

重點反饋描畫塗色的想法,並在學生講解後,教師再利用課件進行講解鞏固:

5.得出結果

6.猜想計算方法

觀察這幾個算式,說說你發現了什麼?你覺得幾分之一乘幾分之一可以怎樣計算?這個方法可以推廣到所有分數乘分數的計算中嗎?

篇三十一:六年級數學教案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24~125頁的內容,練習三十三的第1~7題.

教學目的

1.瞭解儲蓄的含義.

2.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義.

3.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會正確地計算存款利息.

4.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具準備

儲蓄的有關課件、視頻展示臺、銀行存款憑證(複印,每生一張).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師:你們到銀行或信用社去存錢或取過錢嗎?(學生回答)這裏有一段銀行工作人員工作情況的錄像,想看一看嗎?

播放錄像,內容是幾位小朋友在銀行存錢、取錢的情境,在錄像中,通過畫面和聲音,突出存入時間、金額、取款的本金、利息等.

教師:看了這段錄像,你能提出哪些有關的數學問題?

學生圍繞錄像內容自由提問,最後教師指出:同學們剛纔提出的問題都與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有關係.

板書課題:利息

二、教學新課

1.學習質疑.

學生圍繞上面提出的問題,以小組爲單位,閱讀教科書第38~39頁,不理解的內容可在小組內討論或註上?.

學生看書時,教師巡視指導,並參與學生的討論.

2.合作交流.

教師:通過看書學習和討論,你知道了儲蓄中的哪些知識?能向全班同學彙報一下嗎?

屏幕上顯示如下信息:

20xx年12月,中國各銀行給工業發放貸款18636億元,給商業發放貸款8563億元,給建築業發放貸款20xx億元,給農業發放貸款5711億元.

教師:你們知道銀行這些錢是從哪兒來的嗎?

學生回答後,教師指出:銀行的貸款主要*人們的存款.據統計,到20xx年底,我國城市居民的存款總額已突破7萬億元.所以,把暫時不用的錢存入銀行,對國家、對個人都有好處.

學生說到存款的方式時,教師板書:

存款方式

活期

定期

零存整取

整存整取

提問:你對活期、定期、零存整取、整存整取這些存款中的專用術語的意思理解嗎?舉例說給大家聽一聽.

結合學生的舉例,教師提問:什麼叫本金?什麼叫利息?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利息、本金.

提問:利息的多少一般由什麼決定?(本金、利率、時間)

板書:利率、時間.

教師:什麼叫利率?你知道利率中的哪些知識?

學生回答後,教師指出:利率由銀行決定,在我國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規定,利率的高低反映一個時期經濟發展狀況和消費狀況.根據國家經濟發展的變化,銀行存款的利率有時也會有所調整.例如:1998年至20xx年,我國銀行活期和整存整取調整後的利率如下:(屏幕顯示)

教師:從表中你能發現哪些數學問題?

教師:根據剛纔的探索,你認爲應如何計算利息?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教師:請說一說你對這個公式的理解.

教師:你能根據這個公式計算一下,如果你把100元錢以整存整取的方式在銀行存3年,能得到多少利息嗎?

學生計算後交流,教師板書:

1002.52%3=7.56(元)

教師:三年後取款時,你能得到7.56元的利息嗎?爲什麼?

學生各自發表意見後,教師指出:1999年國家規定存款時,要按利息的20%繳納利息稅,你能再算一算如果你存入100元,3年後實際能得多少利息嗎?

學生計算後回答,教師板書:

7.56(1-20%)=6.05(元)

教師:6.05元是納稅後利息,也是你應實得的利息.

3.觀察交流.

教師:請拿出你們手中的存款憑證(複印),你看了後能發現哪些問題?(注意讓學生觀察正面和反面.)

學生觀察後交流自己的發現和體會.

教師:你還知道存款的哪些知識或常識?

讓學生自由發表意見,最後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作小結.

三、課堂練習

1.完成練習三十三的第1~6題.

第1題學生讀題後,教師提問:小華存入的本金是多少?利率是多少?存期是多長?然後再由學生解答,最後訂正.

第2題學生讀題後教師提問:存期是多長?半年用多少年計算?最後學生獨立完成.

第3、4題由學生獨立完成,做後再訂正.

第5題由學生獨立完成,做後再集體訂正.

2.開放性練習.

完成練習三十三的第7題,學生先分小組討論,探索選擇哪種方式,再在全班交流.

3.實際應用.

學生拿出手中的中國工商銀行儲蓄存款憑證(複印件),先想一想自己準備存入多少錢?從什麼時候開始起存?存期多長?再填寫憑證.

學生填後請幾名同學在視頻展示臺上展示、交流填寫的情況.

學生再各自計算一下到期時,能取到本金和納稅後利息一共多少元?(屏幕上顯示利率表)(見前表)

四、實踐調查

以存款、貸款與消費爲主題,擬定一個小題目開展一次社會調查,注意有關數據的收集,然後寫一篇簡短的調查報告(或調查情況說明).

五、反思體驗

教師:這節課你們學習了什麼?你有哪些收穫?

隨着學生的回答,教師適時給以強化.

篇三十二:六年級數學教案通用

1、認識百分數、百分比和百分率。 2、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3、能正確地讀寫百分數。 4、通過百分數概念的教學,培養學生比較、分析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是重點,難點是弄清百分數和分數之間的聯繫和區別。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 口答 (1)7噸是8噸的幾分之幾? (2)19米是100米的幾分之幾? 2.說出下面每個分數的意義,並指出哪個分數表示數量,哪個分數表示倍數關係。 (1)一頭牛的質量是一頭大象質量的23/100 . (2)一塊石子的質量是23/100 千克。 3.師談話:同學們,我們六(3)班在期會考試中,數學科的及格率是80%,六(2)班的及格率是79.5%,你們知道哪個班的及格率高一些嗎?(板書:80%、79.5%) 生:六(3)班的及格率高一些。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因爲它們的分母相同,都是100. 師:好,分母是100的分數很容易比較大小。在生產、工作和生活中繼續調查統計、分析比較時,經常要用到像這樣分母是100的分數,我們把這樣的分數叫做百分數。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百分數。(板書: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 二.教學新課 1. 教學百分數的意義。 (1)引導學生自學課本77-78頁的內容。同時思考: ① 什麼叫做百分數? ② 百分數有什麼好處? (2)集體討論,揭示意義。 ①百分數有什麼好處?(分母相同,便於比較哪個數所佔的比率大) ②什麼叫做百分數?(百分數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統計圖中應把什麼人數看成“一個數”,什麼人看成“另一個數”。 ③百分數的概念中提到了幾個數?(兩個數),百分數表示這兩個數之間的一種什麼關係?(倍數關係) (3)揭示百分數與分數之間的聯繫和區別,出示: ①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 81/100。 ②完成計劃的63/100。 ③一堆沙子重87/100 噸。 討論: a.這三句話中的三個分數,哪個是百分數?爲什麼? b. 87/100噸爲什麼不是百分數? c.這三個都是分數,其中前兩個纔是百分數。 (4)小結:分數既表示兩個量之間的倍數關係,又可以表示某個具體數量。而百分數只表示兩個量之間的倍數關係。所以百分數是一種特殊的分數,它只表示兩個量之間的.倍數關係,百分數後面通常不帶單位名稱。百分數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2.教學百分數的寫法。 (1)說明:百分數通常不寫成分數形式,而是在原來分子後面加上百分號“%”來表示。 例如:百分之五十二,先寫52(分子),再寫百分號“%”(分母),即寫52%,也就是分母和分數線去掉,換成百分號“%”,寫百分號時,兩個圓圈要寫小一些,以免和數字混淆。 (2)同步練習:寫出下面的百分數 百分之二十三 百分之六十七點三 百分之零點五 (3)小結:百分數的分母固定是100,不能約分,它的計數單位是 (1%),百分數的分子可以小於分母、等於分母、大於分母,分子可以是整數,也可以是小數;百分數通常不寫成分數形式,而採用百分號“%”來表示。 三. 鞏固練習 1.做一做第1、2題(讓學生說一說怎樣讀百分數) 2.寫出成語中的百分數 百裏挑一( ) 百發百中( )事半功倍( ) 事倍功半( ) 3. 請大家判斷 (1)一個蘋果重30%千克。( ) (2)2.34%讀作百分之二點三十四。() (3)21/100 噸就是1噸的21%。( ) 四. 總結 1.今天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2.最後老師送給學生一句名言:天才=99%汗水+1%智慧 教學反思: 1.百分數對於學生來說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少以有過接觸,百分數的讀法和寫法對六年級的學生來說並不難,難的就是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繫與區別。所以我採用複習導入,加深學生對分數的意義的瞭解,爲後面百分數與分數的比較做鋪墊。 2.爲了提高學生對百分數學習的興趣,我讓學生比較兩個班的及格率作爲新課的導入,在學生已經掌握分數的意義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自學課本、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探究出百分數的意義,突出本課的重點。 3.在學生掌握百分數的意義的基礎上,爲了使學生對概念之間的聯繫和區別有了更加清晰的、準確的認識,我設計了揭示百分數與分數之間的聯繫和區別,出示以上的三句話讓學生進行討論加深瞭解。 4.通過鞏固練習,使學生再次體會百分數的應用和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

六年級數學3

本節內容是在學生理解分數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百分數在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現實世界爲百分數的學習提供了豐富的學習素材。例1安排了三個層次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逐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第一層次,呈現學校籃球隊3名隊員在投籃練習中投籃次數和投中次數的統計表,並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通過比較表中分數的大小作出判斷。 第二層次,將表中的幾個分數分別改寫成分母是100的分數,並比較它們的大小,初步體會百分數的特點和作用。 第三層次,在學生初步感知百分數的特點和作用的基礎上,揭示百分數的概念,介紹百分數的讀、寫方法。在試一試與練習中進一步完善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初步體會百分數與分數、比之間的聯繫,初步瞭解百分率,爲進一步學習百分數積累經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正確地讀、寫百分數。 2、使學生經歷百分數意義的探索過程,體會百分數與分數、比的聯繫和區別,積累數學活動經驗,進一步反站數感。 3、使學生在用百分數描述和解釋生活現象的過程中,體會百分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正確讀、寫百分數。 教學難點: 體會百分數與分數、比的聯繫與區別。 教學過程: 一、情境中引發認知衝突。 1、談話:學校籃球隊組織投籃練習,王老師對其中三名隊員的投籃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誰投中的比率高一些? 2、出示表格。 學生各抒己見,最後統一看法:求出每個人投中次數分別佔各自投籃總次數的幾分之幾(投中的比率)。 二、問題中引出概念。 1、求三個人投中的比率,全班交流,再次引發衝突。 三個比率不好比較,可以把它們通分,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數後,再比較。得出結果:張小華的投中比率最高。 2、理解投中比率的含義。 表示李星明投中次數佔他頭來看總次數的 ;即表示投中次數佔投籃總次數的百分之幾。分別說出其含義。 3、引出概念。 像這三個分數一樣,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叫做百分數,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如投中率 可以看成投中次數與投籃總次數的比是64 :100。 指名將另兩個百分數改寫成比的形式。 4、學習百分數的讀寫法(略)。 三、溝通聯繫,加深理解。 1、試一試。 (1)根據男生人數是女生的45%,回答。 把( )人數看作單位1,男生人數相當於女生人數的。 指名回答男生人數是女生的幾分之幾,男生與女生人數的幾比幾?男生人數與女生人數的比是( ):100。 (2)六(1)班的近視率是20℅,回答。 近視率的含義是什麼,( )人數佔( )的百分之二十。 小結:百分數的.本質是表示兩個數量的倍比關係,因此把百分數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是合適的。 2、練一練第1題。 交流,並具體說一說某個百分數表示的實際含義 明確:百分數可以表示一個整體中的部分與這個整體的關係。 3、說說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百分數,並說說這些百分數的含義。 4、 練習十九第1題。 讀一讀,並說出每個百分數的含義。 5、 練習十九第3題。 回答:分母是一百的分數都可以用百分數表示嗎?學生試着判斷,並說明理由。 明確:百分數只表示兩個數量的倍數關係,不用來表示某個具體數量。百分數是一種特殊的分數,後面不帶單位名稱,而分數既可以表示一個具體的數,又可以表示兩個數的比,在表示一個具體的數量時,分數後面可以帶單位名稱。 四、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師:一個人的收穫不僅來自於1%的靈感,更重要的來自於99%的汗水,如果每一節課同學們都能有一點收穫,日積月累你們100%會成爲一個學識淵博的人。 出示:成功=99%的汗水+1%的靈感 教師:你能用百分數來描述你這節課的感受嗎?

篇三十三:六年級數學教案通用

學目標:1、在自主探索學習中理解按比分配的意義,掌握按比分配應用題的結構特點以及解題方法,能正確解答按比分配應用題。2、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在關注培養學生主動的探索意識的過程中形成積極的學習情感,通過對多種方法之間聯繫的探究,滲透數學的轉化思想。

教學重點:進一步溝通倍數、份數、分數、比之間的本質聯繫,理解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結構特徵和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運用按比分配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一、複習意義

1、六年級二班有30人,六年級三班有24人,你想到了什麼?

預設: 30+24= 和 30—24= 差

30÷24= 倍數 比 30:24= 5:4

你們看,我們可以把一個分數轉化成份數和比,看來分數、份數、比之間存在着緊密聯繫,它們可以相互轉化。

二、 出示情景,設計分配方案。

1、學校爲六年級二班、三班學生配備了課外書,已知二班有學生30人,三班有學生24人,你認爲應怎樣分配比較合理?

學生討論分配方案

(1)預設:平均分。

按人數的多少分配比較合理

(2)討論:你認爲哪種方案更公平?

(3)按人數分,也就是按幾比幾分呢? 30:24

是最簡比嗎?

30∶24= 5∶4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問題並不是平均分,常常需要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這就是按比分配。】

板書課題:按比分配

2、出示例題:如果學校準備了這種兒童讀物90本,二班和三班人數的比是5:4,

每個班級各應分配多少本?

3、學生試做。

要求:

(1)自己動筆試算,畫出簡單的分析圖或用文字說明你的思路。

(2)想辦法驗算。

(3)組內交流你是怎麼想的。

4、課堂反饋

預設:

① 5+4=9 90÷9×5=50 90÷9×4=40

說明:學生驗證時可能出現,只是把結果相加得90,就認爲是對的,遇到這種情況要組織學生討論。

② 5+4=90 90×5/9=50 90×4/9=40

③ 90÷(1+4/5)=90×5/9=50 90-50=40

或 90÷(1+5/4)=90×4/9=40 90-40=50

5、溝通聯繫。

(1)比較兩種解題思路有什麼不同呢?

分別想一想,5/4、4/5、4/9等分數分別表示的什麼關係?(小組討論)

反饋:5/4、4/5表示的是兩個班份數與份數之間的關係,4/9、5/9表示的是六(2)(3)班與總份數之間的關係,不管哪種方法都是求9份中的4份、5份是多少?

第一種算法實際上是把比轉化成了份數,先算出1份數,再分別算出幾份數,第二種算法實際上是把比轉化成了分數,先找出各部分量分別佔總量的幾分之幾,再用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方法進行計算。

三、鞏固方法、完善認知。

1、我校合唱隊共有學生48人,男,女生人數的比是1∶3,男生、女生各多少人?

2、用200立方厘米的橡皮泥捏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各一個,捏之前怎麼分配橡皮泥呢?圓柱、圓錐各需要橡皮泥多少立方厘米

3、上個月支出的3600元中,用於伙食費、還房貸和其他方面的錢數的比是5:4:3,伙食費和還房貸一共要用多少元?

A、3600×+3600× B、3600÷(5+4+3)×(5+4)

C、3600× D、3600÷

4、用長120釐米的鐵絲做一個長方體的框架。長、寬、高的比是3:2:1。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多少?體積是多少?

5、世界三大飲料茶葉、咖啡和可可消費總量的 比是8∶12∶7 ,全世界茶消費總量大約是400萬噸,其他兩種飲料的消費量各是多少萬噸?

【提示:先自己讀一讀題目。想一想此題與前幾道題的區別。

【找準所給已知量與它相對應那個份數(分率)。】

作業:12週歲的兒童頭部與以下部分的高度比一般是2:13回家測出你的身高,算算自己頭部的長度,看看你估計得準不準。

四、談談這節課你的收穫(數學思想等)。

板書設計:

按比分配

4+5=9 4+5=9 轉

90÷9×5=50(本) 90×=50(本) 化

90÷9×4=40 (本) 90×=40(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