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看雲識天氣》教案(多篇)

《看雲識天氣》教案(多篇)

重點難點 篇一

1、重點:

(1)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

(2)複習鞏固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積累課文中的比喻句。

2、難點:學會蒐集一些資料,加深對看雲知識和天氣知識的瞭解。

《看雲識天氣》教案 篇二

教學目的

1、學習並啓發學生觀察研究事物。

2、理解生動的比喻對說明事物特徵的作用,體會說明語言準確性。

教學重點

生動的說明表現抽象、複雜天氣特徵。

教學難點

生動的說明表現抽象、複雜天氣特徵。

教學方法

朗讀法,列表法。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釋題,並朗讀課文補充資料:雲和天氣有着密切關係,看雲可以辨別,推測天氣的好壞,這篇說明文是怎樣把有關雲和天氣的氣象知識告訴我們的?

二、整體感知

雲是姿態萬千、變化無常的,如文中所說的?你能把它讀出來嗎?

哪些語句分別說明姿態萬千變化無常?

試着填空找出中心句,最基本的看雲識天氣的經驗是:

往往、常常兩個副詞起什麼作用? 領會說明性語言的準確性,用了常常,往往,表示不是絕對化的,是表示一般情況下的如此。

三、課文研討

1、詳細研究各種雲同天氣的關係。

列表:

雲的種類形狀位置天氣情況

2、討論如何根據雲的光彩,推測天氣的情況。

諺語:

雲交雲,雨淋淋

江豬過河,大雨滂沱棉花雲,雨快臨

天上灰布懸,雨絲定綿綿

烏雲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

西北天開鎖,明朝大太陽

太陽現一現,三天不見面

天上鯉魚斑,明天曬穀不用翻

雲往東,刮陣風;雲往西,披蓑衣

黃雲上下翻,將要下冰蛋

山戴帽,大雨到

雲吃霧下,霧吃雲晴

試着用科學現象解釋你所知道的一兩句諺語。

四、討論最後一段作用

1、觀察雲的形狀、光彩對我們有什麼意義?

2、如何才能掌握它的變化規律呢?

3、最後告訴我們侷限性作用?

五、總結課文,延伸探討

今天需要看雲識天氣嗎?

六、佈置作業

1、說出收集的有關氣象諺語試辨識天氣。

2、完成練習二。

3、課文作業本。

教學反思

雲和天氣有着密切的關係,對其科學知識是可以穿插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加以掌握的,但最好的效果是放在具有文學性欣賞的過程中進行,而不是純科學的學習,可在提問的方式上多樣化,用文學的形象化充實科學的東西,這樣駕馭語文教材的能力會提高的更快,除了學生的興趣的培養外,也不應忘了對其表達能力的提高。

看雲識天氣教學設計: 篇三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峯巒、預兆、輕盈、均勻、崩塌、瀰漫、徵兆、一霎間、千姿萬態、變化無常”等詞語。

2、反覆朗讀課文,識記一些關於天氣方面的諺語,增加生活常識。

能力目標

1、複習鞏固比喻的修辭手法,積累文中比喻,體味語言準確生動的特點。

2、學習常用的說明方法,特別是打比方和分類別。

3、練習快速閱讀,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教學重點

快速閱讀,概括課文內容要點。分析本文寫作層次清晰的特點。

●教學難點

分析、把握課文主體部分怎樣看雲識天氣的內容和結構層次。

●教學方法

1、朗讀法。本文雖是介紹科學知識的說明文,但語言生動、描摹細緻、用語準確,反覆誦讀中體會生動說明的好處。

2、觀察與聯想。本文語言生動,表述形式多種多樣,作者大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通過細緻的描繪勾畫出了千姿百態的雲。

教學中引導學生從實踐中觀察和總結,激發豐富的聯想,鼓勵說出更有創意的理解。

3、圖表概括法。課文主體部分重點介紹怎樣看雲識天氣,這部分涉及的雲層、光彩種類繁多,變化複雜,可引導學生通過列圖表,使之結構層次清楚,內容明確。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示範朗讀磁帶、投影儀及膠片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概括課文內容要點,分析、理解選取說明角度安排說明順序的寫法,體會準確、生動的語言。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陰晴風雨的變幻真的是無常難測嗎?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又是靠什麼識別天氣變化的呢?(學生回答:看雲),的確,雲就像天氣的“招牌”,“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天上鉤鉤雲,地下雨淋淋”這些諺語,就是勞動人民在生產實踐中看雲識天氣的經驗總結。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科普文《看雲識天氣》,它將告訴我們如何解讀這大自然的文字,天氣的“招牌”——飄浮的雲彩。(板書文題)

設計(二):

唐代詩人劉禹錫《竹枝詞》詩中有這樣兩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因其用諧聲雙關表情達意而顯新穎、可喜。大自然的晴雨天氣真的像人的感情那樣捉摸不定嗎?除了天氣預報,人們還根據什麼識別天氣變化呢?是的,還可以通過空中飄浮的雲彩,那麼到底怎樣通過雲彩預知天氣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科普文《看雲識天氣》從中學習解讀天氣變化的知識。(板書文題)

二、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課文,要求學生標註各自然段的序號,劃出疑難字詞,並結合註釋和字詞典疏解。

投影顯示:

(1)注音:

峯巒(luán)

一霎(shà)間

點綴(zhuì)

綾紗(líng)

瀰漫(mí)

暈(yūn)頭轉向

月暈(yùn)

崩塌(bēng tā)

(2)釋義:

峯巒:山峯和山巒。巒,小而尖的山,或連綿的山。

一霎間:一會兒,形容時間極短。

預兆:事情顯露出來的跡象。

輕盈:文中形容捲雲像女子的動作、體態一樣輕巧優美。

瀰漫:(煙塵、霧氣、水等)充滿、佈滿。

徵兆:即將出現的跡象。

崩塌:崩裂而倒塌。

2、學生自由誦讀,梳理課文主要內容。

思考:(1)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主要介紹雲和天氣的關係。切合文題揭示雲和天氣關係的語詞是什麼?它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

(2)有關雲和天氣的關係,文章是從哪兩個方面說明的,找出標出說明角度變化的語句。

(3)文中第2段看雲識天氣的經驗一句是揭示雲的形態和天氣關係,作者用“往往”“常常”作限制詞,說明了什麼?後面的三個語段與它有什麼關係?

(4)相形課文主體部分對雲和天氣關係的具體細緻的介紹,第1段的概述在語言運用上的顯著特點是形象生動的比喻的運用,試具體分析其作用。

(5)以簡表的形式歸結課文的行文思路。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1)雲就像是天氣的“招牌”。“招牌”運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喻指雲是天氣變化的標誌,準確而形象地說明看雲和識天氣的關係。

(2)第6段的中心句“我們還可以根據雲上的光彩現象,推測天氣的情況”標示說明角度的變化。

文章從雲的形態、雲的光彩兩個方面介紹雲和天氣的關係。

(3)這兩個詞用在句中具有限制作用,表明一般情形是這樣,排除了特殊情況,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第2段是後面三段的“綱”。第3段對應第2段中的“薄雲”“晴朗”,薄雲分爲“捲雲”“卷積雲”“積雲”“高積雲”;第4、5段對應第2段中的“厚密”“陰雨風雪”,雲層分爲“卷層雲”“高層雲”“雨層雲”“積雨雲”。

(4)第1段用一連串的比喻把雲的萬千姿態描繪得非常生動形象,充分激發了讀者的想像,作者首先說明雲的“姿態萬千”:有的“像羽毛”,說明它輕飄,有的“像魚鱗”,說明它排列整齊;有的“像羊羣”,狀其形態,有的“像一張大棉絮”,狀其質感;“像峯巒”“像河川”“像雄獅”“像奔馬”,狀其勢。這一系列恰當的比喻,鮮明而具體,形象而生動,給人深刻的印象。最後一句是全段的中心句,“招牌”一詞比喻貼切,耐人尋味。總之,比喻的運用不僅使要說明的事物更加生動形象,而且使整篇文章富有文采,能激發人們閱讀的興趣。

3、品讀全文,體會課文層次清晰的特點。

三、具體研討第3~6段

1、學生精讀,揣摩語言的生動形象。

2、投影顯示薄雲圖片,請學生結合課文的細緻描繪,仔細觀察雲的形態變化,展開豐富的聯想,說出更有創意的理解。

思考:(1)語段中清晰的思路是通過分類別的方法表現出來的,請以簡表的形式列出晴天雲的形態變化、特徵以及預示的天氣變化等情形對比。

(2)第3段採用了從現象到本質的說明順序,那麼現象是什麼?本質又是什麼?

(3)第3段文字的語言,既有平實說明,又有生動說明,各舉出一個例子。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1)分類說明法是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標準分成若干類別,一類一類加以說明的方法。這種分類說明不僅能夠把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徵說得更明白,而且會使說明的條理更清楚。本段把薄雲分爲四種,一一介紹,有條不紊。它們既有自己的特點又有共同點。列表如下:

多媒體顯示:

(2)說明雲的形態是現象,說明雲和天氣變化的關係是本質。

(3)平實說明:捲雲和卷積雲都很高,那裏水分少,它們一般不會帶來雨雪。

生動說明:高積雲是成羣的扁球狀的雲塊,排列很勻稱,雲塊間露出碧藍的天幕,遠遠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羣。

3、記敘文中,比喻是一種修辭方法;說明文中,運用比喻來說明事物,叫做比喻說明法,一般簡稱爲打比方。課文中打比方的運用,使得行文生動活潑,饒有趣味。請仿照示例造句,從形狀入手,展開充分的想像和聯想,既考慮靜態,又兼顧動態,以求動靜結合之妙。

示例:天上的雲……像峯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

造句:

(1)夜幕四合,周圍的羣山,……

(2)遠處的霓虹燈亮了,……

學生回答,教師示例:

(1)夜幕四合,周圍的羣山,像駝峯,像閘門,像臥佛、像長蛇,……

(2)遠處的霓虹燈亮了,像眼睛,像流星,像綵綢,像長虹,……

4、第4、5、6段的寫作思路與第3段相同,請學生仿照對第3段的分析以圖表的形式標示這三段的內容要點。

學生合作完成,教師示例:

多媒體顯示:

5、積累文中的有關諺語,瞭解識別天氣變化的常識。

文中出現的諺語有:“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東虹轟隆西虹雨”“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教師適當補充,並做些解釋,如:

(1)“天上鉤鉤雲,地下雨淋淋”

(2)“雲往東,車馬通;雲往南,水漲潭;雲往西,披蓑衣;雲往北,好曬麥”

(3)“天上鯉魚斑,明天曬穀不用翻”

(4)“早上烏雲蓋,無雨也風來”

(5)“清早寶塔雲,下午雨傾盆”

(6)“久晴大霧陰,久陰大霧晴”

(7)“黃雲上下翻,將要下冰蛋”

四、課堂練習

投影顯示:

1、本文的語言生動形象,又十分準確。在括號內選擇恰當的詞語填空。體會其表達效果。

(1)經驗告訴我們……那些低而厚密的雲層,___________(一定 有時 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2)出現了高層雲,___________(一定 有時 往往)在幾個鐘頭內便要下雨或下雪。

(3)烏雲瀰漫着天空,頃刻間,雷聲隆隆,電光閃閃,馬上就會嘩啦嘩啦地下起暴雨來,___________(一定 有時 常常)竟會帶來冰雹或者龍捲風。

(4)天氣變化異常複雜,看雲識天氣有___________(相當 一定 非常)的限度。

(5)我們還可以根據雲上的光彩,___________(判斷 推斷 推測)天氣的情況。

2、下面一段話的句序被打亂了,將理順後的句序寫在後面的方格內。

①人們常說:“東虹轟隆西虹雨”。

②夏天,雨過天晴,太陽對面的雲幕上,常會掛上一條彩色的圓弧,這就是虹。

③太陽照到天空,使雲層變成紅色,這種雲彩叫做霞。

④所以有“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的諺語。

⑤還有一種雲彩常出現在清晨或傍晚。

⑥意思是說:虹在東方,就有雷無雨;虹在西方,將有大雨。

⑦朝霞在西,表明陰雨天氣在向我們進襲;晚霞在東,表示最近幾天裏天氣晴朗。

正確句序:

3、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說明方法或修辭手法。

(1)在太陽和月亮的周圍,有時會出現一種美麗的七彩光圈,裏層是紅色的,外層是紫色的。這種光圈叫做暈。( )

(2)最後,雲壓得更低,變得更厚,太陽和月亮都躲藏了起來,天空被暗灰色的雲塊密密層層地佈滿了。( )

(3)華環由小變大,天氣將趨向晴好;華環由大變小,天氣可能轉爲陰雨。( )

(4)所以有“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的說法。( )

(5)那最輕盈、站得最高的層,叫捲雲……如果捲雲成羣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風吹過水麪引起的鱗波,這就成了卷積雲……還有一種像棉花似的白雲,叫積雲……在晴天,我們還會偶見一種高積雲。( )

4、如果將下面一段描寫天氣的語言改成天氣預報的語言形式,請用恰當的語言表述。

清晨,天上飄着片片白雲,中午,天空漸漸聚集起了層層陰雲,到了下午,便下起了濛濛細雨。輕風拂面,使人略感涼意。

參考答案:

1、(1)常常 (2)往往 (3)有時 (4)一定

(5)推測。(這些詞語或修飾或限制,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2、②①⑥⑤③⑦④

3、(1)下定義 (2)擬人 (3)分類別 (4)引用 (5)擬人 分類別 作詮釋

4、天氣:晴轉多雲,午後有小雨,風力1~2級。

五、課堂小結

本文是一篇介紹雲和天氣關係的科普文,文章成功運用了分類說明、比喻說明等方法,使得內容準確生動、層次明晰。看雲識天氣,這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積累的經驗,正如課文所言它畢竟有一定限度,現代科技的發展對天氣的準確預報,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昔日神話中的雷電神、風婆婆也只是故事中的角色,因爲科技改寫着大自然的歷史。

六、佈置作業

1、閱讀文段,完成習題。

投影顯示:

①碧藍的天空,鋪過來一層蠶絲般的雲幕,不一會兒,太陽周圍現出一道彩色光環。它宛若彩虹,但沒有彩虹鮮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內紫外紅,而光環剛好相反,是外紫內紅,這就是“暈”,俗稱“風圈”。

②人們對“暈”的興趣,不單因爲它有斑斕的色彩,而且由於它是天氣變化的一種前兆。據我國x疆阿勒泰地區統計,在1980年中就曾出現1052次“暈”,“暈”後兩天內出現風、雨等顯著天氣變化的佔80%。

③不過,也不是所有的。“暈”都是風雨之兆。氣象工作者經過長期觀察發現:當“暈”的持續時間在1小時以內(俗稱:“短暈”)時,未來的12小時~36小時內會出現風或雨;當“暈”的持續時間在5小時以上(俗稱“長暈”)時,則不會有風雨天氣出現。

④美麗的暈環是大自然的天氣預告圖,我們瞭解並利用它來觀測風雲,能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1)第①段從哪兩個方面說明暈和彩虹的不同?(各不超過5個字)

(2)人們對“暈”的興趣主要因爲___________,文中“___________”與它相呼應。

(3)本文段依次運用的說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從語言風格看,本文主要是___________說明。

參考答案:

(1)鮮亮的程度;色彩的排列。

(2)它是天氣變化的一種前兆 美麗的暈環是大自然的天氣預告圖

(3)作比較 舉例子 分類別 列數字

(4)平實

2、本文成功地運用了比喻的說明方法,不但使人們對各種雲的認識豁然清楚,而且顯得生動形象,饒有趣味,爲我們的習作提供了借鑑的實例。說明文運用比喻有別於敘事寫景文中的比喻,簡言之,是爲了“使人有所知”,而不是“使人有所感”。

宇宙無邊無垠,奧祕無窮,包羅着數以億計的天體。探索空間奧祕是青年人未來的使命。請同學們運用比喻的方法,以通俗明白的語言,以“天空不空”爲題寫一篇小短文,說明宇宙中有些什麼。

●板書設計

●活動與探究

1、你還懂得其他的看雲識天氣的知識嗎?和同學一起查閱有關資料,蒐集更多的看雲識天氣的諺語。

2、你對什麼天氣現象比較感興趣?能用生動的語言說明一下嗎?

參考題目:《流星雨》《月亮圓缺與潮汐的關係》《日蝕》《極光》等

3、文章在說明“雲的形態之多”的時候,用了八個比喻,模仿其語言形式,寫一段話。

4、用課文中學到的知識去實地驗證一下,並寫一二篇觀察日記。

5、開放探究

閱讀下列文段,回答問題。

海底大體是平坦的,平均深度是四千米。也有峽谷和深淵,最深的地方達一萬一千米。山脈也不少,在大西洋有大西洋山脈,在印度洋有中央印度洋山脈,在北極有羅蒙諾索夫山脈。不僅有一般的山脈,在太平洋還有海底火山。海底的動物已經知道的大約有三萬種。它們的遊動非常有趣。海蔘爬行靠肌肉的收縮,每小時只能前進四米。有一種魚身體像梭子一樣,在攻擊其他動物時,每小時能遊幾十公里,比普通的火車還快。烏賊和章魚能把水從身體的漏斗管中迅速地噴出來,還能用水的反動力游泳。還有一些貝類更妙了,它們附着在船底,做免費的長途旅行。海底的“森林”和“草地”十分絢爛多彩,有褐色的,有淡紫色的,還有紅色的。這些海底植物,最小的憑肉眼不能看見。有些大海藻卻長達兩三百米,是地球最長的生物。海底蘊藏着豐富的煤和石油,還有地球上很少的稀有金屬。產量最大的當然要數鹽了,每一立方公里的海水裏含有三千萬噸食鹽。海洋真是地球上礦藏最豐富的大倉庫。

1、文段說明了___________知識,包含___________個方面內容,具體爲___________。

2、文中畫線句子中的“森林”和“草地”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引號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運用的說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試舉例說明。

參考答案:

1、海底 四 海底地形、海底動物、海底植物、海底礦藏

2、海底的植物羣落 表特殊含義

3、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舉例子

列數字如“一萬一千米”等;打比方如“有一種魚身體像梭子”;作比較如“比普通的火車還快”;舉例子如“產量最大的當然要數鹽了”。

●備課資料

一、課文補遺

本文中,作者爲我們介紹瞭如何根據雲的形態、光彩來推測天氣的陰晴雨雪。其中,“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東虹轟隆西虹雨”等,是我國勞動人民生產實踐經驗的結晶。生活中,這樣的諺語還有不少呢!

“棉花雲,雨快臨”:棉花雲指絮狀高積雲,出現這種雲表明中層大氣層很不穩定,如果空氣中水汽充足並有上升運動,就會形成積雨雲,將有雷雨降臨。

“天上灰布懸,雨絲定連綿”:灰布雲指雨層雲,大多由高層雲降低加厚蛻變而成,範圍很大、很厚,雲中水汽充足,常產生連續性降水。

“雲往東,車馬通;雲往南,水漲潭;雲往西,披蓑衣;雲往北,好曬麥。”:根據雲的移動方向來預測陰晴,雲向東、向北移動,預示着天氣晴好;雲向西、向南移動,預示着會有雨降臨。雲的移動方向,一般表示它所在高度的風向。這一諺語說明,雲在低壓內不同部位的分佈情況。它適用於密佈全天、低而移動較快的雲。

“天上鯉魚斑,明日曬谷不用翻”:鯉魚斑指透光高積雲,往往處在由冷變暖的變性高壓氣團控制下,雲層如果沒有繼續增厚,短期內仍是晴天。

“烏雲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指太陽落山時,西方地平線下升起一朵城牆似的烏雲接住太陽,說明烏雲東移,西邊陰雨天氣系統正在移來,將要下雨。

“久晴大霧陰,久陰大霧晴”:指的是久晴之後出現霧,說明有暖溼空氣移來,空氣潮溼,是天陰下雨的徵兆;久陰之後出現霧,表明天空中雲層變薄裂開消散,地面溫度降低而使水汽凝結成輻射霧,待到日出後霧將消去,就會出現晴天。

引導學生了解這些諺語,深化課文所學知識。

二、課文賞析

將“生動”進行到底

——《看雲識天氣》的語言修辭藝術

《看雲識天氣》是一篇思路明晰、文筆鮮活的說明文。它以生動的文筆,形象地介紹了雲與天氣變化的關係,給人以知識的滋養和啓迪。尤其是異彩紛呈的修辭手法,在這篇說明文中構成了一道生動亮麗的風景線。

(1)精美的比喻句惟妙惟肖

秦牧先生曾說:“美妙的譬喻真像是一朵朵色彩瑰麗的花,照耀着文學。”這篇文章一開筆就連用八個比喻,分別說明雲的形態之多,變化之豐。如“有的像羽毛,輕輕地飄在空中;有的像魚鱗,一片片整整齊齊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羣,來來去去;有的像一張大棉絮,滿滿地蓋住了天空;還有的像峯巒,像河川,像雄獅,像奔馬……”這樣巧譬妙喻,使雲形美神躍,讓讀者在豐富的聯想中既認識到雲的“姿態萬千,變化無常”的特點,又領略到雲朵美妙的景觀。這樣巧作描摹進行說明,寓知識性於生動精美的形象之中,可謂有一石二鳥之妙。

(2)精彩的擬人句活靈活現

在準確說明事物的基礎上,如果合理地用上一點擬人手法,會使文章寓親切於平實。如“那最輕盈、站得最高的雲叫捲雲”形象寫出了捲雲“輕柔”“高遠”的特點。又如“這時的卷層雲得改名換姓,該叫它高層雲了。”即使人覺得親切易懂,情味盎然,又暗示了雲層變低變厚的趨勢。再如“最後,雲壓得更低,變得更厚,太陽和月亮都躲藏了起來,天空被暗灰色的雲塊密密層層地佈滿了。”一個“躲藏”逼真地烘托出雲層之低,雲塊之厚,既準確又生動。

(3)精當的引用恰到好處

文中分別用三條諺語生動地說明天上的雲彩與天氣變化的關係。

①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②東虹轟隆西虹雨。

③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第①句突出“暈”的位置性,第②句突出了“虹”的方向性,第③句突出了“霞”的時間性。這些句子使文章顯得活潑、生動、簡潔,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和趣味性。

總之,在這篇說明文中,無論是精美的比喻句、精彩的擬人句,還是精當的引用句,這些句子如一朵朵俏立枝頭的迎春花,散發出親切喜人的芳香,使得我們在這些生動說明的吸引下,愉快地閱讀下去,沉浸在這豐富的知識性和鮮活的趣味性之中了。

(《語文週報》2003.2有刪節,作者:袁丹銳)

三、閱讀知識推介

關於圈點勾畫法

作用:一是可以經常提醒你讀書要細心,要用腦思考,從而加深印象,幫助記憶。二是可以將閱讀中一閃而過的感觸,見解或難點、疑問隨時標記下來。三是可以使真正理解、掌握書本知識,並由此有所發現、創造。

一般分兩步走。第一步是“初讀標記”。初讀重點應在於把握整體精神,理解整體脈絡。以讀爲主,同時用自己特定的符號,劃出要點、難點、疑點。第二步是“重讀整理”。通過重讀,整理初讀時劃的符號,並依據符號複習要點,研讀難點,思考疑點。圈點符號主要有以下幾種:要點; 難點; 疑點;‖重點層次;( )重點段落;?重要語病;△待摘的重要資料。當然這只是一種劃法,圈點批劃,不必強求一律。至於批註,包括評語、體會、質疑、闡述等,可以寫在“天頭”“地腳”“中縫”“頁邊”、篇始、篇末或段尾空白處,隨讀隨寫,靈活方便。但在有限的空白處的文字要力求簡練、明白。

《看雲識天氣》的教案 篇四

教學內容

年級學科

七年級語文

教學課時

共 2 課時 第 1 課時

課 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1、快速閱讀課文,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2、理清文章的思路。

3、領會運用比喻的妙處。

4、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教學重點

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寫作思路,體會運用比喻的妙處。

教學難點

分析、把握課文主體部分怎樣看雲識天氣的內容和結構層次 。

教學準備

認真預習,解決字詞

教 學 過 程

二次備課

一、導入新課:

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竹枝詞》中寫道,“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生動地描繪了一種有趣的天氣現象,說明作者對這種自然現象觀察 得非常細緻。因爲天氣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千百年來,人們也在一直留心觀察自然界,以圖掌握規律,爲人類服務。事實上,天氣的變化也自有它的規律,自有它的徵兆。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科學小品文《看雲識天氣》

① 查預習生字情況

峯巒(luán)一霎(shà)間 點綴(zhuì) 綾紗(líng)瀰漫(mí)暈(yūn)月暈(yùn)崩塌(bēng tā)

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誦讀,梳理課文主要內容。思考:

①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主要介紹雲和天氣 的關係。切合文題揭示雲和天氣關係的語詞是什麼?它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

②有關雲和天氣的關係,文章是從哪兩個方面說明的,找出標出說明角度變化的語句。

③文中第2段看雲識天氣的經驗一句是揭示雲的形態和天氣關係,作者用“往往”“常常”作限制詞,說明了什麼?後面的三個語段與它有什麼關係?

④相形課文主體部分對雲和天氣關係的具體細緻的介紹,第1段的概述在語言運用上的顯著特點是形象生動的比喻的運用,試具體分析其作用。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①雲就像是天氣的“招牌”。“招牌”運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喻指雲是天氣變化的標誌,準確而形象地說明看雲和識天氣的關係。

②第6段的中心句“我們還可以根據雲上的光彩現象,推測天氣的情況”標示說明角度的變化。文章從雲的形態、雲的光彩兩個方面介紹雲和天氣的關係。③這兩個詞用在句中具有限制作用,表明一般情形是這樣,排除了特殊情況,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第2段是後面三段的“綱”。第3段對應第2段中的“薄雲”“ 晴朗”,薄雲分爲“捲雲”“卷積雲”“積雲”“高積雲”;第4、5段對應第2段中的“厚密”“陰雨風雪”,雲層分爲“卷層雲”“高層雲”“雨層雲”“積雨雲”

④第1段用一連串的比喻把雲的萬千姿態描繪得非常生動形象,充分 激發了讀者的想像,作者首先說明雲的“姿態萬千”:有的“像羽毛”,說明它輕飄,有的“像魚鱗”,說明它排列整齊;有的“像羊羣”,狀其形態,有的“像一張大棉絮”,狀其質感;“像峯巒”“像河川”“像雄獅”“像奔馬”,狀其勢。這一系列恰當的比喻,鮮明而具體,形象而生動,給人深刻的印象。最後一句是全段的中心句,“招牌”一詞比喻貼切,耐人尋味。總之,比喻的運用不僅使要說明的事物更加生動形 象,而且使整篇文章富有文采,能激發人們閱讀的興趣。

2、具體研討第3~6段

1.投影顯示薄雲圖片,請學生結合課文的細緻描繪,仔細觀察雲的形態變化,展開豐富的聯想,說出更有創意的理解。思考:

1、第3段採用了從現象到本質的說明順序,那麼現象是什麼?本質 又是什麼?2.第3段文字的語言,既有平實說明,又有生動說明,各舉出一個例子。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1、說明雲的形態是現象,說明雲和天氣變化的關係是本質。

2.平實說明:捲雲和卷積雲都很高,那裏水分少,它們一般不會帶來雨 雪。生動說明:高積雲是成羣的扁球狀的雲塊,排列很勻稱,雲塊間露出碧藍的天幕,遠遠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羣。

3、小結:以簡表的形式歸結課文的行文思路。

看雲可以識天氣:

雲就是天氣的“招牌” 捲雲 卷積雲

怎樣看雲識天氣 積雲、高積雲——輕、高、薄(晴)

形態 卷層雲、高層雲

雨層雲,積雨雲——低厚密(雨雪)

光彩 暈 華 虹 霞 分天

四、課堂練習

1.本文的語言生動形象,又十分準確。在括號內選擇恰當的詞語填空。體會其表達效果。

① 經驗告訴我們……那些低而厚密的雲層,_________(一定,有時,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②出現了高層雲,___________(一定,有時 ,往往)在幾個鐘頭 內便要下雨或下雪。

③烏雲瀰漫着天空,頃刻間,雷聲隆隆,電光閃閃,馬上就會嘩啦嘩啦地下起暴雨來,___________(一定,有時,常常)竟會帶來冰雹或者龍捲風。

④天氣變化異常複雜,看雲識天氣有 ___________(相當,一定,非常)的限度。

⑤我們還可以根據雲上的光彩,___________(判斷,推斷,推測)天氣的情況。

《看雲識天氣》的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快速閱讀課文,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2、理清文章的思路。

3、領會運用比喻的妙處。

4、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教學重點】

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寫作思路,體會運用比喻的妙處。

【課前準備】

學生蒐集有關雲和天氣的諺語,有關雲的成語、詩詞、文章片斷等,解決課文中的生字。

【教學內容】

《看雲識天氣》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介紹了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形態的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光彩的雲和天氣的關係。作者在說明的過程中,選取了恰當的說明角度和說明順序,因此顯得層次清晰,條理分明。這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檢查預習

1、導入新課:

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竹枝詞》中寫道,“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生動地描繪了一種有趣的天氣現象,說明作者對這種自然現象觀察得非常細緻。因爲天氣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千百年來,人們也在一直留心觀察自然界,以圖掌握規律,爲人類服務。事實上,天氣的變化也自有它的規律,自有它的徵兆。現在,我們來看一組圖片,你能說出它們與天氣有怎樣的關係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科學小品文──《看雲識天氣》。

2、檢查預習生字情況。

二、整體感知

1、出示學習目標。

2、聽讀課文,思考:

⑴ 雲和天氣到底有怎樣的關係?

⑵ 本文主要介紹了哪些雲及其光彩?它們各有怎樣的特徵?分別預示怎樣的天氣情況?

請你設計一種表格來完成,看誰設計的好。

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共同完成上述題目。

明確:

⑴ 天空的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那些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⑵ 對於設計得好的同學要提出表揚。

三、重點研討

1、本文介紹了這麼多的雲和雲的光彩,但我們讀來條理清晰,作者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

你能從課文中找出有關語句嗎?

學生速讀課文,先獨立思考,然後小組交流,最後師生共同明確:

文章先說不同形態的雲和天氣的關係。第1段概述,先用“天上的雲,真是姿態萬千,變化無常”一句總說,然後描繪了萬千姿態的雲。第2段是3、4、5段的“綱”:“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那些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後面三段就是遵循這個“綱”展開的。第3段照應“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第4、5段照應“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第6自然段開始寫“雲的光彩同天氣的關係”,最後一段總結全文。在文章內部,作者也是按照一定的思路來介紹的。例第3段,把“薄雲”又分爲“捲雲”、“卷積雲”、“積雲”和“高積雲”,並分別介紹了它們的特點及和天氣的關係。

2、本文是一篇介紹科學知識的說明文,但語言生動,對雲的描摹也細緻形象。作者主要採用了哪些修辭方法?運用這些方法有何好處?試從課文中找出幾例加以體會。你能否仿照課文中的例子造幾個句子?

⑴ 學生在課文中畫出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的句子。(側重於比喻的修辭方法)

對於修辭方法,學生了解即可,關鍵體會運用比喻等修辭方法的好處(學生朗讀找到的運用修辭方法的語句,重點談談體會)。

⑵ 齊讀課文第1自然段,體會說明語言的生動特點,並仿照課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雲……像峯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

造句:

遠處的霓紅燈亮了,……

每月光照在地上,像……

四、小結

本文介紹了種類繁多的雲及雲的光彩,但文章層次清晰,很有條理,關鍵在於作者選取了合理的說明順序。先說什麼,後說什麼,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數。另外,作爲一篇科普說明文,作者寫得非常生動形象,這得益於運用了恰當的修辭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對於自然現象的細心觀察。其實,只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善於觀察,一樣可以寫出精彩的文章來。

五、拓展延伸

小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雲的諺語、成語、俗語、詩詞及文章片斷等。

六、佈置作業

留心自然界的各種現象,寫一則觀察日記。

《看雲識天氣》教案 篇六

【學習目標】

1、理解恰當的比喻對說明事物特徵的作用;瞭解分類說明等說明方法。

2、培養觀察能力和積累語言的能力。

3、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和科學精神。

4、體會諺語這種語言的形式美。

【學習方法】

朗讀法、合作探究法。

【學習重點】

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寫作思路,體會運用比喻說明事物的妙處。

【學習難點】

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模塊一:預習反饋

一、走近作者、作品

1、作者簡介:朱泳燚(y),1940年出生於上海,1960年夏畢業於江蘇教育學院中文系,現任江蘇省常熟中學高級教師。多年從事語文教學和語言研究,多次參加編寫本省、全國和香港地區中學教材,在中央和省級以外國外專業刊物發表教學經驗總結、教學研究論文和語言研究論文200多篇;出版高中語文選修教材《語言表達》、《科學小論文寫作》兩本,專著、合著多種。語文專著《看雲識天氣》多次在本省和全國獲獎。

2、作品簡介:《看雲識天氣》是一篇科普說明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介紹了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形態的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光彩的雲和天氣的關係。

3、關於“雲”與天氣的關係:雲和天氣的關係是相當複雜的,這裏只作簡單說明。(1)雲層中的水氣越少,雲層就越薄越白,陽光的通透性也就很好,當然就預示着天氣晴好;反之,雲層中的水氣越多,雲層就越厚越黑,就會遮擋陽光,形成陰雨風雪等天氣。(2)雲中都是水離子,帶電。雲層越厚,帶電越大,兩團雲相撞,就會產生閃電、雷鳴。(3)當雲層中的水氣,遭遇大片冷空氣時,水氣結成水珠,當水珠過大時,空氣的浮力承受不住就會落下,形成雨、雪、冰雹等。

二、字詞積累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峯巒( ) 一霎間( ) 瀰漫( ) 暈頭轉向( ) 月暈( )

崩塌( ) 勻稱( ) 籠罩( ) 薄雲( ) 諺語( )

點綴( ) 頃刻( ) 預兆( ) 輕盈( )

2、辨析下面形似字,爲其注音並組詞

綾( ) 卷( ) 幕( )

凌( ) 劵( ) 暮( )

3、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預兆:

輕盈:

瀰漫:

徵兆:

4、根據釋義寫出相應的成語。

(1)形容姿態多種多樣。( )

(2)指事物經常變化,沒有規律性。( )

三、初步感知

1、爲什麼“看雲”能“識天氣”?用文中的一句話作答。

2、指出下列各句的說明方法。(提示:結合國小時所學說明方法作答)

(1)夏天,雨過天晴,太陽對面的雲幕上,常會掛上一條彩色的圓弧,這就是虹。( )

(2)捲雲絲絲縷縷地飄浮着,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白色的綾紗。( )

(3)人們常說:“東虹轟隆西虹雨。”意思是說,虹在東方,就有雷無雨;虹在西方,將有大雨。 ( )

(4)積雲如果迅速地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雲山,羣峯爭奇,聳入天頂,就變成了積雨雲。( )

第二課時

模塊二:合作探究

一、美文品析

1、怎樣看雲識天氣?這是全文的重點。課文主體部分對雲和天氣關係作了具體細緻的介紹。

(1)閱讀第三節,完成下表

雲 名形 態位 置厚 度天氣徵兆

卷 雲

卷積雲

積 雲

高積雲

(2)閱讀第四、五節,完成下表

雲 名變化過程形 狀位 置天氣徵兆

卷層雲

卷層雲

卷層雲

積雨雲

(3)閱讀第六節,完成下表

雲彩名產生和分佈情況色 彩天氣徵兆

由以上三個表格可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看雲的 和 來預測天氣,還可以通過看雲上的 來預測天氣。但是,天氣變化異常複雜,

畢竟有一定的限度,要準確掌握天氣變化的情況,還得依靠 。

2、課文第1段的概述在語言表達上最突出的特點是什麼?並簡要分析這樣寫的作用。

3、文中第2段揭示了雲的形態和天氣關係,它與後面的三個語段是什麼關係?句中“往往”和“常常”兩個詞能否刪去?爲什麼?

4、本文介紹瞭如此多的雲和雲的光彩,但我們讀起來卻感到條理清晰。作者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

二、我們的疑惑。

請同學們將獨學、對學或羣學中發現的小組還未能解決的其他問題摘抄下來,與全班一起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模塊三:形成提升

一、有些事物很難描摹,打個比方,就容易講清楚,而且顯得生動活潑,很有趣味。仿照下面的示例造句。

示例:天上的雲……像峯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

造句:1、夜幕四合,周圍的羣山,

2、遠處的霓紅燈亮了,

模塊四:小結評價

1、本文是一篇 說明文,作者從 和 兩個方面介紹了看雲識天氣的有關知識。全文的結構特點是 ,說明順序是 。

2、本文中作者使用的說明方法主要有:

,除此以外,常見的說明方法還有:

《看雲識天氣》教案 篇七

教材分析

1、單元教學目標:

⑴單元內容:第四單元是反映自然世界的單元。共安排了五篇課文,其體裁、題材等豐富多樣,主題集中,《化石吟》是一首科學抒情詩;《看雲識天氣》是科普說明文;《綠色蟈蟈》是觀察隨筆;《月亮上的足跡》是記敘文;《山市》是一篇文言文,總體上是繼第三單元之後,以對自然界進行科學探索爲內容組成。

⑵單元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目標: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知識和能力目標: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提高學生閱讀現代科技文的能力和蒐集篩選信息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目標:練習用較快速度默讀課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大意;在探究活動過程中獲得一些蒐集資料和研究問題的方法。

⑶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對於本單元教材的處理方面,教參提出了以下幾點意見:

①注意兼顧三個維度,注意滲透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

②淡化文體,強調綜合,以培養閱讀能力和研究能力爲主;

③不要把閱讀課上成地理課、生物課或其他科學課;

④多以討論課或探究課的方式來進行教學,目的是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⑤加強課外語文實踐(包括閱讀),開展科學活動;

⑥加強語言積累,讓學生每人備一本“摘抄本”,摘抄優美的詞、句、段。

2、《看雲識天氣》教材分析:

⑴內容分析:《看雲識天氣》是一篇舊課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介紹了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形態的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光彩的雲和天氣的關係。從寫作上看:。層次清楚,有綱有目;。能抓住雲的特點來進行說明;。語言準確,運用比喻、擬人和排比等修辭手法,把雲寫得生動形象;運用了下定義、列數字、打比方、分類別等說明方法。

⑵教材的處理:這篇課文特點鮮明,做爲教學內容來看,切入點很多,過去通常把它當作說明文來處理,學習說明文的寫作方法和說明方法,但從新教材看,第一二冊並不強調文體的學習,強調的是練習學生的閱讀概括和蒐集篩選信息的能力,甚至提出,教學時不必指出它是什麼文體,顯然課文作爲教材的功能發生了變化,因此,在教材處理內容取捨方面,我兼顧了兩個方面:一是重點練習學生快速閱讀,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大意,提高學生蒐集篩選信息的能力;二是適當複習介紹說明文的文體知識。

教學目標

1、練習快速閱讀,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思路。

2、豐富科學知識,提高蒐集篩選資料的能力。

3、積累課文中的比喻句,並領會運用這種修辭方法的好處。

4、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課時劃分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練習快速閱讀,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思路。

2、豐富科學知識,提高蒐集篩選資料的能力。

3、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積累課文中的比喻句,並領會運用這種修辭方法的好處。

2、學習課文語言準確的特點,複習說明方法,瞭解本文寫作特點。

第一課時教學重難點:

1、練習快速閱讀,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思路。

2、豐富科學知識,提高蒐集篩選資料的能力。

教學難點: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思路。

學情分析

朗讀能力方面方言較重,對語文學習來說是一大障礙,對課文的整體把握能力比較欠缺,缺乏比較系統的學習方法,因此我在問題的設置和學法指導方面儘量做到具體,注意梯度,易於操作。

教學方法

教法:導讀法──創設情景,指導、點撥。

學法:小組學習和自學相結合,指導學生在小組學習中掌握方法,在自學中實踐提高。

《看雲識天氣》教案 篇八

設計思想

1、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理念,在指導學生反覆閱讀中去感悟文章,並通過教師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鮮明地體現了教學相長的思想。

2、《看雲識天氣》是一篇科普文,也是一篇舊課文,過去常常把它當作說明文來處理。但這套新教材第一、二冊並不強調文體的學習,淡化文體,突出重點,以練習學生的閱讀概括能力爲主,把對天氣知識的學習滲透在閱讀的訓練中,並且適當延伸,讓課堂上有着濃厚的語文氛圍,上出“語文味”。

3、設計中給學生舉了一些例子,希望能培養學生的語文習慣。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複習鞏固比喻的修辭手法,體味語言準確生動的特點。

能力目標:練習快速閱讀,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快速閱讀,概括內容要點的能力。

教學難點

體味準確生動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大家知道“草船借箭”的故事嗎?故事中的諸葛亮真的是神仙嗎?他又怎麼知道會有大霧天氣的呢?其實,他只不過是瞭解一些天氣的預兆罷了。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看雲識天氣》,相信大家在這節課之後,都會變成料事如神的“小諸葛”了。

或者

2、唐代詩人劉禹錫《竹枝詞》詩中有這樣兩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因其用諧聲雙關表情達意而顯新穎、可喜。大自然的晴雨天氣真的像人的感情那樣捉摸不定嗎?除了天氣預報,人們還根據什麼識別天氣變化呢?是的,還可以通過空中飄浮的雲彩,那麼到底怎樣通過雲彩預知天氣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科普文《看雲識天氣》從中學習解讀天氣變化的知識。(板書文題)

二、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要求:朗讀課文,完成以下題目:

(多媒體出示)

1、會讀寫和解釋課後詞語。

2、雲和天氣到底有怎樣的關係?(原句)

3、看雲識天氣的基本經驗是什麼?(原句)

4、用雙橫線畫出各種雲的名稱及雲上的光彩現象,單橫線畫出其特點,用波浪線畫出它和天氣的關係。

(此環節旨在整體感知,第1題可讓學生提出不會讀和不明白的字詞,第2題和第3題大部分學生都能從原文中找到,第4題訓練學生概括課文內容的能力,要求細緻,讓學生學會方法,可通過以下活動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請大家任選一種雲或光彩,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對它作自我介紹。介紹要求:Ⅰ、充分利用描寫雲彩的語言材料;Ⅱ、讓別人明白你將會帶來怎樣的天氣。

示例:

“嘿!大家好,我常絲絲縷縷地飄浮着,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別看我身子很單薄,可我最輕盈,站得也最高,陽光可以透過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歡迎,因爲我會給大家帶來晴朗的天氣。大家知道我是誰嗎?”

學生準備1分鐘,然後展示。

(過渡:大家說得很好,文章介紹了這麼多的雲以及雲上的光彩現象,但我們讀起來卻不覺得亂,這是爲什麼呢?)

三、小組合作,互補互助

1、本文介紹了這麼多的雲和雲的光彩,但我們讀來條理清晰,作者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 你能從課文中找出有關語句嗎? (速讀課文,先獨立思考,然後小組交流)

溫馨提示:

學習說明文要注意那些概括性強的段落、句子,這種句子一般在段首。根據這些關鍵性的句段,就能迅速把握全文。完成全文的結構條理圖:

學生討論完成後,展示小組討論成果。

(過渡:學習一篇文章不能不揣摩語言,本文的語言非常準確,這是說明文語言的一般特點,但文章也運用了很多的修辭手法,使得語言生動形象。下面我們就來賞析文章的語言。)

2、揣摩賞析:

本文是一篇介紹科學知識的說明文,全文不但抓住了說明對象的特徵,條理清楚,而且在語言上也很有特色:對很難描摹的雲彩作了生動形象的說明。語言之美,有的是運用了某種或多種修辭,有的是使用某種句式,有的則是選取了優美準確傳神的詞語。這篇文章就有很多美點,小到一個詞語、句子,大到幾個段落,可謂俯拾皆是。

下面請大家用“美在……,因爲……”的句式,只就文中的某一比喻句( “打比方”)進行賞析。如:

本文的語言美在“有的像羽毛,輕輕地飄在空中;……還有的像峯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因爲它運用了八個比喻,準確生動、形象具體地描繪了天上的雲“姿態萬千”的動態特點。

四、分層練習,糾偏補漏

閱讀第一自然段,完成以下題目:

五、知識整合,歸類評價

你在本課中學到了哪些知識?學生可以自由的說。

提示:

瞭解了有關看雲識天氣的知識;

要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徵;

說明的條理要清楚;

說明的語言可生動;

說明的方法有打比方等。

六、尋讀,課外延伸

1、點示:課文講的是“看雲識天氣”,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僅僅是通過“看雲”才能識別“天氣”,我們可以看“動物”、“植物”、“某種現象”或“一些感覺”等都可以幫我們識別天氣,有的方法特別靈,有的已形成了諺語,被廣爲流傳。你能說出一兩條來嗎?

2、學生活動:學生自由講述。

3、學生課外收尋並積累識天氣的方法。

4、留心自然界的各種現象,寫一則觀察日記。

5、文中出現的諺語有:“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東虹轟隆西虹雨”“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1)“天上鉤鉤雲,地下雨淋淋”

(2)“雲往東,車馬通;雲往南,水漲潭;雲往西,披蓑衣;雲往北,好曬麥”

(3)“天上鯉魚斑,明天曬穀不用翻”

(4)“早上烏雲蓋,無雨也風來”

(5)“清早寶塔雲,下午雨傾盆”

(6)“久晴大霧陰,久陰大霧晴”

(7)“黃雲上下翻,將要下冰蛋”

《看雲識天氣》優秀教案 篇九

【教學目標】

1、快速閱讀課文,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2、理清文章的思路。

3、領會運用比喻的妙處。

4、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懷。

【教學重點】

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寫作思路,體會運用比喻的妙處。

【課前準備】

學生蒐集有關雲和天氣的諺語,有關雲的成語、詩詞、文章片斷等,解決課文中的生字。

【教學內容】

《看雲識天氣》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介紹了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形態的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光彩的雲和天氣的關係。作者在說明的過程中,選取了恰當的說明角度和說明順序,因此顯得層次清晰,條理分明。這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檢查預習: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有關天氣的科學小品文。在講課之前,先讓老師來講個故事:1805年深秋拿破輪同荷蘭作戰,荷蘭人決堤放水阻住拿破輪軍隊前進的步伐。正當拿破輪下令撤退時,一位士兵報告:天將變寒,可以踏冰而過,因爲河岸到處是蜘蛛忙於織蛛網的情景。後來拿破輪依此攻破荷蘭首都。這位士兵就是根據自然現象??蜘蛛織蛛網來預測天氣的狀況。除此以外,我們還知道哪些自然現象能預測天氣情況?

多媒體顯示:小雞叫不停 不久雨淋淋

小燕鑽天蛇過道 不久大雨就來到

螞蟻搬家山戴帽 必定大雨到

螞蟻搬家蛤螟叫 燕兒低飛大雨到

突出顯出:同時,學習了這篇課文,我們還可以看雲來預測天氣。

二、聽課文錄音,思考問題:

1、整體感知課文,劃分段落並概括大意。

2、找出課文中心句。

說明雲與天氣的關係,說明要識天氣可以看雲。

具體說明怎樣看雲識天氣:

1、觀察雲的 形態來判定天氣

2、根據雲的光彩推測天氣三:說明看雲識天氣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討論:這一課的結構形式怎樣?全文的中心句是哪句。

中心句:雲就像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麼雲,就將出現什麼樣的天氣。

三、雲是天氣的“招牌”,那麼我們學了這篇課文就可以看雲來預測天氣了。好,同學們拿出昨天預習時,要求大家所製作的“雲與天氣關係”的表格。

晴天雲彩簡表

四、拓展遷移

同學們通過表格瞭解了“雲與天氣關係”。接下來,我們來進行一場小組競賽,老師出示各種雲圖,然後請每一小組一位同學當一當這個“天氣情況發報員”,你來給大夥說說天空雲的特點,以此又推斷什麼樣的天氣情況。

競賽圖例:

競賽細則:讓每組組長選擇,然後小組共同討論,並推選一位同學上講臺擔當“天氣預報員”,例:今天天空中的雲如果是微風吹過水麪所引起的鱗波,天晴,一般不會帶來雨雪。

五、分析文章語言特色

師:本課給我們介紹了種類繁多的雲及雲的色彩,可是我們讀起文章卻顯得條理清晰,這是如何做到的呢?我們來看看這一篇課文語言方面特點。

比較閱讀:

閱讀下段文字並與本文進行比較,看看本文的語言有怎樣的特點?

捲雲的雲體具有纖維狀結構,常成白色,無暗影,有毛絲般的光澤,多成絲條狀、片狀、羽毛狀、鉤狀、團狀等。捲雲由冰晶組成。卷層雲的雲體均勻成層,透明或成乳白色,透過雲層日月輪廓清晰,地物有影,常有暈的現象。積雲個體明顯,底部較平,頂部凸起,雲塊之間多不相連;由空氣對流、水汽凝結而成的雲。

明確: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

2、運用了分類別、打比方等說明方法。

語言準確、生動、形象是本篇說明文的主要特色。本文采用了生動形象的語言,藉助修辭手法,運用描寫等方式說明了雲和天氣的關係,雲的光彩現象同天氣的關係。

齊讀課文第1自然段,體會說明語言的生動特點,並仿照課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雲……像峯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

本文介紹了種類繁多的雲及雲的光彩,但文章層次清晰,很有條理,關鍵在於作者選取了合理的說明順序。先說什麼,後說什麼,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數。另外,作爲一篇科普說明文,作者寫得非常生動形象,這得益於運用了恰當的修辭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對於自然現象的細心觀察。其實,只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善於觀察,一樣可以寫出精彩的文章來。

六、佈置作業 :

小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雲的諺語、成語、俗語、詩詞及文章片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