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看雲識天氣》教學設計【多篇】

《看雲識天氣》教學設計【多篇】

七年級語文上冊《看雲識天氣》的教案設計 篇一

七年級語文上冊《看雲識天氣》的教案設計

學習目標:

①快速閱讀課文,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②理清的思路。

③領會運用比喻的妙處。

④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教學重點

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寫作思路,體會運用比喻的妙處。

課前準備

學生蒐集有關雲和天氣的諺語,有關雲的成語、詩詞、片斷等,解決課文中的生字詞。觀看每日的天氣預報,積累與天氣預報相關的詞句與詞彙,將它們整理到家庭作業本上。

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竹枝詞》中寫道,“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生動地描繪了一種有趣的天氣現象,說明作者對這種自然現象觀察得非常細緻。因爲天氣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千百年來,人們也在一直留心觀察自然界,以圖掌握規律,爲人類服務。事實上,天氣的變化也自有它的規律,自有它的徵兆。現在,我們來看一組圖片,你能說出它們與天氣有怎樣的關係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科學小品文《看雲識天氣》

檢查預習生字情況

整體感知:

①出示學習目標。

②聽讀課文,思考:

a、雲和天氣到底有怎樣的關係?

b、主要介紹了哪些雲及其光彩?它們各有怎樣的特徵?分別預示怎樣的天氣情況?

請你設計一種表格來完成,看誰設計的好。

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共同完成上述題目。

[明確]

①天空的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那些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②對於設計得好的同學要提出表揚。

思考品味:

1、分析第二自然段。

1)朗讀並背誦指出概括說明作用。

2)往往”、“常常”兩個副詞起什麼作用?

2、詳細研究各種雲同天氣的關係。

1)“改名換姓”、“躲藏”是什麼修辭手法?

2)從積雲到積雨雲,則是夏天出現的一種特殊情況,它的變化速度和以上有什麼不同呢?

3、討論最後一段作用。

1)觀察雲的形狀、光彩對我們有什麼意義?

2)如何才能掌握它的變化規律呢?

研討探究:

①介紹了這麼多的雲和雲的光彩,但我們讀來條理清晰,作者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你能從課文中找出有關語句嗎?

學生速讀課文,先獨立思考,然後小組交流,最後師生共同明確:

第1段概述雲和天氣的關係,先用“天上的雲,真是姿態萬千,變化無常”一句總說,然後描繪了萬千姿態的雲。第2段是3、4、5段的“綱”:“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那些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後面三段就是遵循這個“綱”展開的。第3段照應“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又將“薄雲”又分爲“捲雲”、“卷積雲”、“積雲”和“高積雲”,並分別介紹了它們的特點及和天氣的關係。第4、5段照應“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第6自然段開始寫“雲的光彩同天氣的關係”,最後一段總結全文。

②是一篇介紹科學知識的說明文,但語言生動,對雲的描摹也細緻形象。作者主要採用了哪些修辭方法?運用這些方法有何好處?試從課文中找出幾例加以體會。你能否仿照課文中的例子造幾個句子?

a、學生在課文中畫出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的句子。(側重於比喻的修辭方法)

(學生朗讀找到的運用修辭方法的語句,重點談談體會)。

b、齊讀課文第1自然段,體會說明語言的生動特點,並仿照課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雲……像峯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

[造句]

遠處的霓紅燈亮了,……

每月光照在地上,像……

教師小結:

介紹了種類繁多的雲及雲的光彩,但層次清晰,很有條理,關鍵在於作者選取了合理的說明順序。先說什麼,後說什麼,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數。另外,作爲一篇科普說明文,作者寫得非常生動形象,這得益於運用了恰當的修辭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對於自然現象的細心觀察。其實,只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善於觀察,一樣可以寫出精彩的來。

拓展延伸:

小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雲的諺語、成語、俗語、詩詞及片斷等。

看雲識天氣 教學設計 篇二

看雲識天氣

瀘縣五中    羅玉蘭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快速閱讀課文,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思路。

過程與方法:通過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並學會觀察自然現象。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教學重點

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寫作思路,體會運用比喻的妙處。

課前準備

學生蒐集有關雲和天氣的諺語,有關雲的成語、詩詞、文章片斷等,解決課文中的生字。

教學內容

《看雲識天氣》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介紹了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形態的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光彩的雲和天氣的關係。作者在說明的過程中,選取了恰當的說明角度和說明順序,因此顯得層次清晰,條理分明。這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抓關鍵句,理清結構,把握說明事物特徵。

一、激趣導入

1794年深秋拿破輪同荷蘭作戰,荷蘭人決堤放水阻住拿破輪軍隊前進的步伐。正當拿破輪下令撤退時,一位士兵報告:天將變寒,可以踏冰而過,因爲河岸到處是蜘蛛忙於織蛛網的情景。後來拿破輪依此攻破荷蘭首都。這位士兵就是根據自然現象——蜘蛛織蛛網來預測天氣的狀況。

除此以外,大家還知道哪些自然現象能預測天氣情況?(學生七嘴八舌地說:竹根、螞蟻、潮氣、雲……)

對,我們還可以雲來預測天氣狀況。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說明文《看雲識天氣》,看一看,如何根據雲來推測天氣的陰晴雨雪。

二、整體感知

1、題目是《看雲識天氣》,那麼雲具有什麼特點?雲與天氣是什麼關係?請從文中找出一句話加以說明。(姿態萬千,變化無常——雲就像是天氣的“招牌”)

2、聽課文錄音,思考:作者看到了哪些雲?看雲識天氣的最基本經驗是什麼?(用圈點勾畫法劃出答案,並給以分類。)

(課文將雲分爲兩大類,按雲的形態可分爲睛天雲和雨雪天的雲,每大類下再各細分爲四種,按雲的光彩也可分爲四種。)

3、跳讀課文,給課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雲就像是天上的“招牌”,從而說明爲什麼可以看雲識天氣。

第二部分(第2-6段):具體介紹雲的形態變化,雲上的光彩現象同天氣的關係,從而說明怎樣看雲識天氣。

第三部分(第7段):說明看雲識天氣的意義和侷限性。

文章第1段先概述不同形態的雲和天氣的關係。第2段是3、4、5段的“綱”:“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那些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後面三段就是遵循這個“綱”展開的。第3段照應“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第4、5段照應“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第6自然段開始寫“雲的光彩同天氣的關係”。最後一段總結全文。

三、研讀賞析

1、分角色朗讀:寫雲的形態及光彩部分由12位男、女學生個別朗讀,除外段落由其他學生齊讀。

2、接下來,我們來進行一場小組競賽,老師出示各種雲圖,然後請每一小組一位同學當一當這個“天氣情況發報員”,你來給大夥說說天空雲的特點,以此又推斷什麼樣的天氣情況。

競賽圖例:(多媒體顯示)

競賽細則:讓每組組長選擇,然後小組共同討論,並推選一位同學上講臺擔當“天氣預報員”,例:今天天空中的雲如果是微風吹過水麪所引起的鱗波,天晴,一般不會帶來雨雪。

晴天雲簡表

雲名

雲的形態變化

高度厚度

天氣徵兆

捲雲

像羽毛、像綾紗,絲絲縷縷地漂浮着

很高最薄

象徵晴朗

卷積雲

像小水面的鱗波,是成羣成行的捲雲

很高很薄

無雨雪

積雲

像棉花團,上午出現,傍晚消散

約二千米較薄

陽光溫和

高積雲

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羣,扁球狀,排列整齊

約二千米較薄

天晴

雨雪冰雹雲層變化圖表

雲名

變化過程

形狀

位置

天氣徵兆

卷層雲

捲雲聚集 向前推進

像白綢幕矇住天空

晴轉陰

高層雲

捲雲越變越厚

像毛玻璃遮着太陽

將下雨雪

雨層雲

高層雲變得更厚

高層雲變得更厚

更低

雨雪連綿

積雨雲

積雲迅速形成高在雲山

積雲迅速形成高大雲山

更低

雷雨冰雹

雲的光彩簡表

光名

產生和分佈情況

色彩

天氣徵兆

產生在卷層雲上 分佈在日月周圍

裏紅外紫

日暈三更雨 月暈午時風

產生在高積雲邊緣部分

裏紫外紅

華環由小變大轉晴 華環由大變小轉陰雨

雨過天晴 在太陽對面的雲幕上

彩色圓弧

東虹轟隆西虹雨

早 晚 太陽照在對面的雲彩

雲層變紅

朝霞不出門 晚霞行千里

四、體驗反思

1、觀看各種圖片,請學生看圖識雲,並指出出現這種雲的天氣狀況。

2、學習本文後,有哪些收穫?還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

五、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品味語言美。

2、收集有關雲的諺語、成語、俗語、詩詞及文章片斷等。

3、觀察這一個月的雲,並做好記錄,來看看雲與天氣的變化關係。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品味語言美,感受準確性;嘗試仿句,積累佳句。

一、導入

複習舊知,導入科普小品的語言美:本文是一篇介紹科學知識的說明文,語言要求準確,但也生動形象,尤其對雲的描摹細緻形象。

二、賞美句——生動

1、學生默讀課文,找出自己認爲生動、優美的句子讀一讀,相互交流,並說明理由。 (側重於比喻句)

2、變換表述,體會說明性語言與描述性語言的區別:(本文運用了分類別、打比方等說明方法。)

如:把第三段中對捲雲的表述轉換爲“天空中最高、最薄的雲叫捲雲。陽光可以透過它照到地面。”好不好?爲什麼?(運用打比方,使捲雲的形態更形象,讓讀者容易理解。)

3、仿句練習。

示例:天上的雲……像峯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

造句:

夜幕四合,周圍的羣山,……遠處的霓紅燈亮了,……月光照在地上,像……

三、析佳詞——準確

請再讀課文,從文中找出你認爲運用得好的詞語,並體會其作用。

如:①“招牌”指什麼?用在這裏說明雲有怎樣的作用?

②把“往往”和“常常”去掉行不行?爲什麼?

③“躲藏”一詞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好在哪裏?

④文中“一般”、“左右”、“有時”能否刪去?爲什麼?

四、拓展延伸

小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雲的諺語、成語、俗語、詩詞等。

五、佈置作業

留心自然界的各種現象,寫一則觀察日記。

教學反思

整堂課的教學目標是想借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清文章思路,能說出雲和天氣的關係,能識別雲,預測天氣的陰晴雨雪,同時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的興趣。因此在安排本課的每個環節時,我事先要求學生預習課文,分小組討論填表,準確列出雲及其光彩的種類、特徵和它們分別表示的天氣情況。然後在課堂上通過小組之間的競賽,使學生在協作學習中對整篇課文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理解,同時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也相應得到提高。通過這個活動,使整堂課達到了第一個高潮,學生學習興趣空前高漲。

《看雲識天氣》教案設計 篇三

學習目標:

①快速閱讀課文,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②理清的思路。

③領會運用比喻的妙處。

④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教學重點

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寫作思路,體會運用比喻的妙處。

○課前準備

學生蒐集有關雲和天氣的諺語,有關雲的成語、詩詞、片斷等,解決課文中的生字詞。觀看每日的天氣預報,積累與天氣預報相關的詞句與詞彙,將它們整理到家庭作業本上。

○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竹枝詞》中寫道,“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生動地描繪了一種有趣的天氣現象,說明作者對這種自然現象觀察得非常細緻。因爲天氣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千百年來,人們也在一直留心觀察自然界,以圖掌握規律,爲人類服務。事實上,天氣的變化也自有它的規律,自有它的徵兆。現在,我們來看一組圖片,你能說出它們與天氣有怎樣的關係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科學小品文《看雲識天氣》

檢查預習生字情況

整體感知:

①出示學習目標。

②聽讀課文,思考:

a.雲和天氣到底有怎樣的關係?

b.本文主要介紹了哪些雲及其光彩?它們各有怎樣的特徵?分別預示怎樣的天氣情況?

請你設計一種表格來完成,看誰設計的好。

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共同完成上述題目。

[明確]

①天空的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那些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②對於設計得好的同學要提出表揚。

思考品味:

1、分析第二自然段。

1)朗讀並背誦指出概括說明作用。

2)往往”、“常常”兩個副詞起什麼作用?

2、詳細研究各種雲同天氣的關係。

1)“改名換姓”、“躲藏”是什麼修辭手法?

2)從積雲到積雨雲,則是夏天出現的一種特殊情況,它的變化速度和以上有什麼 不同呢?

3、討論最後一段作用。

1)觀察雲的形狀、光彩對我們有什麼意義?

2)如何才能掌握它的變化規律呢?

研討探究:

①本文介紹了這麼多的雲和雲的光彩,但我們讀來條理清晰,作者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 你能從課文中找出有關語句嗎?

學生速讀課文,先獨立思考,然後小組交流,最後師生共同明確:

第1段概述雲和天氣的關係,先用“天上的雲,真是姿態萬千,變化無常”一句總說,然後描繪了萬千姿態的雲。第2段是3、4、5段的“綱”:“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那些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後面三段就是遵循這個“綱”展開的。第3段照應“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又將“薄雲”又分爲“捲雲”、“卷積雲”、“積雲”和“高積雲”,並分別介紹了它們的特點及和天氣的關係。第4、5段照應“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第6自然段開始寫“雲的光彩同天氣的關係”,最後一段總結全文。

②本文是一篇介紹科學知識的說明文,但語言生動,對雲的描摹也細緻形象。作者主要採用了哪些修辭方法?運用這些方法有何好處?試從課文中找出幾例加以體會。你能否仿照課文中的例子造幾個句子?

a.學生在課文中畫出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的句子。(側重於比喻的修辭方法)

(學生朗讀找到的運用修辭方法的語句,重點談談體會)。

b.齊讀課文第1自然段,體會說明語言的生動特點,並仿照課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雲……像峯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

[造句]

遠處的霓紅燈亮了,……

每月光照在地上,像……

教師小結:

本文介紹了種類繁多的雲及雲的光彩,但層次清晰,很有條理,關鍵在於作者選取了合理的說明順序。先說什麼,後說什麼,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數。另外,作爲一篇科普說明文,作者寫得非常生動形象,這得益於運用了恰當的修辭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對於自然現象的細心觀察。其實,只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善於觀察,一樣可以寫出精彩的來。

拓展延伸:

小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雲的諺語、成語、俗語、詩詞及片斷等。

佈置作業

留心自然界的各種現象,寫一則觀察日記。

課後記:本課是一篇生動說明的典範。全文以生動有趣且富有邏輯的語言揭示了天空中的雲彩與天氣變化的關係。在授課的過程中,我重點落實了學生對於生動說明的理解與體會,同時,要求學生通過列表的形式充分地理解的內容,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七年級語文《看雲識天氣》教案設計 篇四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雲和天氣的密切關係,獲得識別陰晴雨雪天氣的知識;體會本文生動形象的語言特點。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能力,能根據天上的雲彩推測天氣的陰晴雨雪。

3、情感目標: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和熱愛大自然、熱愛勞動人民的感情。

(二)重點難點:

1、重點:練習快速閱讀、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思路。

2、難點:學會怎樣看雲識天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一)導入:激發興趣,揭示課題,明確目標。

上課開始,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與天氣有關的諺語,讓他們展開激烈的討論。通過此環節,引起學生與課文對話的慾望。同時也使學生明白,獲取天氣預報這一信息的渠道是廣泛的,包括電視、電話、手機短信、經驗判斷等方面,要注意從多方面蒐集信息,最後明確本課學習任務是學習《看雲識天氣》,明確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概括內容要點。

2、快速閱讀,理清文章思路。

3、豐富科學知識,提高蒐集篩選信息能力。

(二)檢查預習,感知課文

掃清字詞障礙

1、注音:峯巒(luán) 燚(yì) 一霎(shà)間? 崩塌(bēng tā) 綾(líng)紗? 日暈(yùn)

2.學生速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文章的思路。

出示問題:

1)文中哪句話點明瞭雲和天氣的關係?

2)文中介紹了幾種雲,幾種雲上的光彩?

《看雲識天氣》教案 篇五

【學習目標】

1.快速閱讀課文,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2.理清文章的思路。

3.領會運用比 喻的妙處。

4.培養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預習】

1.學生蒐集有關雲和天氣的諺語,有關雲的成語、詩詞、文章片斷等。

2.掌握字詞,掃清閱讀障礙

(1)注音:

峯巒 一霎間 點綴 綾紗

瀰漫 暈頭轉向 月暈 崩塌

(2)釋義:

峯巒:

一霎間:

預兆:

輕盈:

瀰漫:

徵兆:

崩塌:

3.認真閱讀課文(含單元提示、課文、課下注釋等);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思考:

(1)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主要介紹雲和天氣的關係。切合文題揭示雲和天氣關係的語句是什麼?它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

(2)有關雲和天氣的關係,文章 是從哪兩個方面說明的,找出並在課本標出說明角度變化的語句。

(3)設計一種表格,列出雲及其光彩的種類、特徵、和它們分別預示的天氣情況。

4.在文中圈出不懂的詞語和句子,或者你最喜歡的詞語和句子,並結合全文理解其的含義。

【學習過程】

一、自由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1.展示預習

2.思考:

a雲和天氣到底有怎樣的關係?

b本文主要介紹了哪些雲及其光彩?它們各有 怎樣的特徵?分別預示怎樣的天氣情況?

請你設計一種表格來完成,看誰設計的好。

(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共同完成上述題目。)

二 、重點研討

1.本文介紹了這麼多的雲和雲的光彩,但我們讀來條理清晰,作者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 你能從課文中找出有關語句嗎? (速讀課文,先獨立思考,然後小組交流)

2.本文是一篇介紹科 學知識的說明文,但語言生動,對雲的描摹也細緻形 象。作者主要採用了哪 些修辭方法?運用這些方法有何好處?試從課文中找出幾例加以體會。你能否仿照課文中的例子造幾個句子?

達標檢測

1、給加點的字注音。 (1)魚鱗( ) (2)峯巒( ) (3)一霎間( ) (4)冰雹( ) (5)瀰漫( ) (6)圓弧 ( )

2、“天上的雲,真是姿態萬 千,變化無常。”這句話在文中起什麼作用?作 者又是如何來展示雲的“姿態萬千,變化無常”的?

三、課後作業

1.練習:一、二、

2.留心自然界的各種現象,寫一則觀察日記。

3.收集有關雲的諺語、成語、俗語、詩詞及文章片斷等。

《看雲識天氣》教案 篇六

【教學目的】

1、瞭解雲和天氣的密切關係,得到識別天氣陰晴雨雪的知識。

2、體會本文生動形象的說明語言。

3、理解本文“總說──分說──總說”的結構形式。

【教學設想】

1、安排一教時。

2、文章第二部分(2~6段),一層層具體說明雲的形態、光彩變化同天氣變化的關係,應爲教學的重點。可以通過列表,有條件的可以通過放映有關雲的彩色幻燈片,幫助學生理解。

3、預習要求

⑴ 認真看“閱讀提示”,把握本文學習的兩個重點。

⑵ 掌握課文註釋中的字、詞語(會讀、會解釋)。

⑶ 朗讀課文,註明段的序號。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解題

問:從課題看,本文說明的內容是什麼?

明確:雲和天氣的關係即通過觀察天空中各種雲來識別陰晴風雨。

二、朗讀課文(檢查讀音和語句停頓)

三、正音、正率和解詞

巒山(與“戀”區別) 霎(與“剎”區別) 盈縷(注意漢語拼音規則)

暈(還有一個音) 朦朧 連綿不斷(注意加粗字寫法)

解釋詞語:姿態萬千 點綴 一霎間 預兆 輕盈 瀰漫

四、統觀全文,瞭解結構

提示:聯繫前面課文,《蘇州園林》是“先總說後分說”的結構;《我國的氣候》是“先分說後總說”的結構。思考這一課是怎樣的結構形式。

學生髮言,歸納:

本文是“總說──分說──總說”的結構。

將課文劃分爲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雲和天氣的密切關係,說明識天氣可以看雲。

第二部分(第2~6段),說明怎樣看雲識天氣。

第三部分(最後一段),說明看雲識天氣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問:課文第一段是怎樣的結構形式?

學生髮言,歸納。

“總──分──總”的結構。

“姿態萬千”總說雲的形態;

“變化無常”總說雲的特徵。

中間八個比喻,分別說明雲的形態之多,扣“萬千”;省略號後,“有時”“有時”“剛纔”“一霎間”,緊扣“變化無常”。

最後一句,以“招牌”作比,說明雲是天氣變化的標誌──“看雲識天氣”,引出全文的中心。

問:從第一段,看本文說明語言的生動形象,你可以舉哪些例?

學生先自讀,再發言,歸納。

1、爲了具體寫“姿態萬千”,用了八個比喻。結合課後練習二,說明這些描寫準確而生動,不僅形象具體,而且有動態特點。

爲了具體寫“變化無常”。作者用“有時……美麗”,“有時……陰森”,“剛纔……陽光燦爛,一霎間……大雨傾盆?進行對比。

2、用詞非常準確、生動:

例:各種雲運動時有不同的特徵,有的“飄”在空中,有的整齊地“排列”着,有的“來來去去”,有的滿滿地“蓋”住了天空;寫天氣變化用“點綴”、“籠罩”;“陽光燦爛”“烏雲密佈”“大雨傾盆”;用“招牌”作比,也非常準確。

五、重點分析課文第二部分

問:第2段上下文有何關係?起什麼作用?

學生髮言,歸納。

“薄雲”“晴朗”;“低而厚密的雲層”“陰雨風雪”──承上說明“雲的各種形態”,啓下引出“雲和天氣”的關係。起承上啓下的作用。

學生默讀課文第3.4、5、6段。

思考這部分的結構層次。

同學討論,明確。

分爲兩層:第一層(第3~5段)說明雲的形態和天氣的關係;第H層(第6段),說明光彩現象和天氣的關係。

按課後練習一的要求,邊看課文,邊境表。可以補充每一類雲的“位置”一欄。

雲種類 雲的形狀 位置 天氣的情況

捲雲 像羽毛像綾紗 最高 陽光可以透過它照到地面,天氣晴朗

卷積雲 像粼波 很高 它不會帶來雨雪

積雲 像棉花團 2千米左右 在天空映着溫和的陽光

高積雲 像羊羣 2千米左右 雲塊間露出碧藍的天空天晴

卷層雲 彷彿白色調幕 高 它向前推進,天氣將轉陰

高層雲 像毛玻璃 低 它預示將要下雨或下雪

雨層雲 佈滿天空 更低 雨雪就開始下降

積雨雲 形成高大的雲山 更低 馬上就會下暴雨

由上面雲的位置、厚薄和天氣的關係與第2段是相照應的。“象徵”“預兆”用詞準確。

問:如何說明這部分說明語言的生動、形象?

同學從課文中找出例句,歸納。

1、運用貼切的比喻:

“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說明捲雲的輕盈和潔白;

“好像微風吹過水麪引起的粼波”比喻卷積雲的形態特徵;

“像棉花團似的白雲”比喻積雲的形態特徵;

寫捲雲聚集成卷層雲時用“彷彿蒙上了白色的綢幕”作比喻。

2、運用擬人的手法:

寫卷層雲變成高層雲時,用“這時的卷層雲得改名換姓,該叫它高層雲了”;

寫高層雲變成雨層雲時,用“太陽和月亮都躲藏了起來”。

3、用描寫的語句:

“陽光透過雲層……依然很清晰”,寫出了“捲雲”的“薄”;

用“向上凸起”、“高大的雲山”、“羣峯爭奇”、“聳入天頂”等詞語寫由積雲到積雨雲;“雲底變黑”、“雲峯模糊”、“雲山崩潰”、“烏雲瀰漫”描繪“積雨雲”的發展變化。

4、用詞準確:

問:寫“積雲”變化爲“積雨雲”的一段用了哪些表示時間的詞,找出來,說說它們的作用。迅速、不一會、頃刻、馬上……說明變化速度之快,用詞又不雷同。

默讀第6段課文。

提示:本段第一句有什麼作用?

是過渡句、也是中心句。邊讀課文,邊填表。

光名 產生和分佈情況 光彩 天氣徵兆

暈 產生在卷層雲上,分佈在日月周圍 裏紅外紫 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華 產生在高積雲邊緣部分 裏紫外紅 華環由小變大,轉晴,華環由大變小,轉陰雨

虹 雨過天晴,在太陽對面的雲幕上 彩色圓弧 東虹轟隆西虹雨

露 早、晚,太陽照着對面的雲彩 雲層變紅 朝霞西陰雨襲晚霞東幾天晴

問:這段沒有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沒有細緻的描繪,怎樣使語言鮮明生動的?

學生討論,明確。

引用了諺語,簡短、通俗、鮮明、生動。

最後讀第7段課文,說說每句話寫了什麼,怎樣概括段的主要意思?

學生回答,歸納。

看雲識天氣的目的;方法;侷限性;還要依靠天氣預報。──說明看雲識天氣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提示:最後兩句話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嚴密性,它與前文中的“往往”、“常常”、“有時’等詞是相照應的,表明使用詞語的準確性。

總說雲的變化同天氣關係。 [總] {現象} 篇七

姿態萬千, 變幻無常。 (總)

有的像-----有的像-----(比喻、排比) 剛纔-----一霎時------ (對比) (分)

“雲就像天氣的招牌” (總 )

《看雲識天氣》教學設計 篇八

【教學過程設計】

1、知識目標:

⑴ 練習快速閱讀,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⑵ 理解作者從兩個方面說明怎樣看雲識天氣。

2、能力目標:

⑴ 理清本文寫作的說明順序,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

⑵ 複習鞏固比喻修辭,並在寫作中運用比喻修辭。

3、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學習和繼承我國優秀文化遺產。(與天氣有關的諺語)

【創新目標

把本課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去,真正做到學以致用,並學寫簡單的說明文。

【確定五點】

1、重點:理解本文從兩個方面說明怎樣看雲識天氣。理解本文語言生動準確的特點。

2、難點:瞭解本文采用由現象到本質的說明順序。(邏輯順序)

3、創新點:通過學習本文,聯繫自身的知識,寫一篇看(觀察)XX識天氣。

4、素養點:通過對課文內容的學習,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並在現實生活中運用本課所學的知識。

5、空白點:瞭解本文采用由現象到本質的說明順序。

【教學法】

小團隊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法。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本文從兩個方面說明怎樣看雲識天氣。

理解本文語言的生動準確的特點。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班級氣象員報告昨天當天氣象觀察情況

二、課前三分鐘演講《草船借箭》

三、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請你們說說生活中哪些自然現象能預示天氣變化?

劉劍:觀察日記《泥鰍與天氣》

四、改正下列詞語中的錯字和拼寫有錯

魚粼 絲絲縷縷 lǔ 迷漫 日暈 yǖn

點輟 一霎 sà 間 輕盈 yín

五、知識大比拼

六、填寫三張表格(競賽結束後再把表格發給學生,看哪個小組寫得最快最準)

七、同學們互相質疑、釋疑

項目:今日我當小老師(每小組一天一位)

接着請小老師提問,可指名哪位同學來回答,最後將請同學們評出哪位同學提出的問題最佳?哪位同學回答最有創新?

要求:同學們可就文章的語言如詞語的運用,修辭、文章的寫作特點、文章的結構等方面提問。

這一部分教師應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行之有效的引導,以攻破本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八、學生小結

九、研究性作業

從現在開始的一個月內,班級小氣象員每天抽個時間,練習看雲識天氣,判斷當天或第二天的天氣情況,輪流發佈天氣預報,看誰預報得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