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新版多篇】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新版多篇】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篇一

關鍵詞: 國小生;健康教育;教學模式

青少年身心健康不僅關係到個人的健康成長和幸福生活,而且關係到整個民族健康素質和我國人才培養的質量。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發展報告》顯示,近三十年來,總體上,中國學生的形態發育水平不斷提高,營養狀況得到改善,常見病患病率持續下降。但是,耐力、力量、速度等體能指標有明顯的下降趨勢,肺功能持續降低,視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顯增加。學校健康教育能夠使學生獲得完整的健康觀念,培養學生終身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獲得比較系統的衛生保健知識,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衛生習慣,併爲終身享有健康奠定基礎。國小階段是健康教育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兒童求知慾高、可塑性強,對於健康教育的內容易於接受。只有採取適當的教育模式才能把學校健康教育全面完成並落到實處,提高學校健康教育成果,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一、建立學校健康教育教學常規模式

貫徹落實國務院《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和《中國小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將學校健康教育納入基礎教育的管理範疇,明確規定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各年級開設健康教育課,每週在科技文體活動課中安排0.5課時,把健康教育納入學校總體教學計劃,納入課堂教學,排入課表,保證課時。學校應逐步配齊專職健康教育教師,暫時不能配齊的國小由班主任兼任。開展學校健康教育校本課程建設,因地制宜地開設健康教育課。開拓健康行爲與生活方式、疾病預防、心理健康、生長髮育與青春期保健、安全應急與避險五個教育領域。

二、構建“三個結合”教學模式

在學校健康教育工作中採用“三個結合”的教學模式:第一,將學校健康教育與學校德育相結合。思想品德教育實際上也是一種行爲養成教育,通過學生生活技能訓練,鍛鍊青少年的自主、自立意識;通過講文明、講禮貌、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爭當文明小公民和開設道德銀行活動,鼓勵學生多做好人好事,培養健康的行爲方式,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第二,將學校健康教育與學校衛生知識宣傳相結合,學校利用學校宣傳櫥窗、教室後面的黑板每月出一次衛生知識宣傳板報、牆報、手抄報,形成良好的輿論宣傳環境。第三,將學校健康教育與體育教學相結合,加強課外體育鍛煉和學生機能、技能訓練,保證學生每天都有一個小時體育活動時間。下雨天上室內課時,安排體育活動衛生知識課,進行體育活動衛生安全知識教育,防止學生傷害事故的發生。

三、探索學校健康教育教學方法

根據國小生的特點,只有採取多種形式的授課方法,才能使國小生接受良好的身心健康教育,爲今後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學校健康教育內容覆蓋面廣,應多科學、多專業、多行業合作;注重現代化教學和多種教學手段配合,在講授心理健康知識時密切聯繫學生的身心情況,進行案例分析,使學生積極參與分析和討論;適時運用圖片、視頻,網絡資源,拓寬學生視野。學校健康教育課程應重視學生對技能的掌握,將課堂講授和實踐操作相結合,採用親手操作、互相包紮、團隊演練、視頻直觀等手段,在實踐中掌握自救互救的技能。根據現場急救操作性強的特點,結合心肺復甦假人模型、三角巾、毛巾、繃帶和骨折固定夾板、擔架等器械,採用教師示範、學生模擬操作等方法,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掌握教學重點和難點,加深學生們對課堂理論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心理健康教育以知識傳授、演示實踐和分享體驗同時進行,將有關知識內容進行形式多樣的心理訓練,針對國小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多發病案例進行教學,結合校園內近期熱點事件,以科學的視角、人文的情懷討論心理事件的內在動因和社會背景,讓學生對理論知識有感性認識,將書本中學到的知識運用並解決實際問題,鍛鍊國小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要抓好學校健康教育,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是關建。健康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一部分,抓好學校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基礎工程,確立學校健康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切合實際的考覈和評價機制,加大學校健康教育的宣傳力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篇二

【關鍵詞】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現狀;策略

國小生正處於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還不具備一定的情緒管控能力,自我認識、自我約束能力不強,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影響,形成叛逆心理,亟需教育工作者引起重視,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促進國小生健康成長。因此,加強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及改進對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理論價值。

一、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

(一)心理健康觀念模糊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國起步較晚,很多教師對於該門課程的認識較爲模糊,容易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育相混淆,在教育觀念上存在認識不清的問題。部分教師甚至認爲通過加強道德教育就能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沒有必要單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雖然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都是“育人”,但二者卻存在本質區別。心理健康教育更關注國小生的個體發展問題,是以心理學知識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完善自我;而德育更注重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塑造,是促進學生社會化的一種手段,更關注國小生的社會性問題。

(二)教師隊伍不專業

當前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很多都不是心理健康專業出來的,缺乏相應的從業資格,專業水平往往難以滿足現實教育需求。一些學校雖然配備了專業心理健康教師,但數量有限,難以有效開展教學工作。這都影響了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開展,致使教育工作中出現了諸多問題,教學難見成效。

(三)課堂教學乏味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國小心理健康教育也難以走出灌輸式教育模式的弊端,教師常常主導課堂,進行心理健康理論知識的講解,學生被動學習,難以激發學習興趣。這種單一化教學方法容易使學生感覺課堂枯燥乏味,知識深奧難懂,不利於教學效率的提升。

(四)忽視家校合作

國小生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教育,且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和教育對學生的影響很大。但當前的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忽視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未建立家校合作機制,致使家庭教育跟不上學校教育,家長較少關心孩子的心理問題,難以強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學生的心理問題未能得到家長的幫助解決,弱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二、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進策略

(一)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研究

要想提高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促進教學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國小教育管理者需組織教師加強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的研究,通過深入研究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知識,以理論來指導實踐工作,從而提升教育工作質量。具體而言,學校可邀請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或學者來校指導教研,或開辦教學講座,與國小心理健康教師共同探討相關心理健康教育理論,並將理論與實際教學案例相結合,深化教師對於理論的理解與應用。此外,學校也可根據自身師資力量建立教研小組或教研室,加大對相關理論研究的支持力度,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

(二)完善心理健康師資隊伍建設

面對師資隊伍不專業的情況,學校可從以下方面來加強心理健康師資隊伍建設:一是嚴格教師選聘,可採取對外招聘的方式選拔人才,將專業的心理教育人才引入學校,以增強師資隊伍的力量,以專業化的教師來帶動國小心理健康教師隊伍的發展,促進相關教學工作的開展。二是加強教師培訓,通過制定嚴格的教師培養計劃促進教師不斷學習和完善自我,以提高國小心理健康教師的教學能力。當然,在培訓中要注意結合分析當前國小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需求,使教師對教育對象有更全面深入的瞭解,能更好地將所學知識用來指導實踐。

(三)開展多樣化課堂教學活動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要想取得教學實效,教師需開展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活動,以增強教學的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具體而言,教師可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教學活動,如針對學生的自卑心理可開展“說說我的優勢”的談話活動,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針對膽小、不愛表現自己的學生,可開展遊戲化教學,吸引學生參與,並在活動中鼓勵學生大膽表現;等等。如此,不僅能活躍課堂氛圍,還能提升教學效果。

(四)建立家校合作教育模式

國小生需在家庭的呵護下才能健康成長,因此,開展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決不可忽視家庭的參與作用。學校可與家庭建立合作教育模式,爲學生創建良好的教育環境。一方面,學校可通過各種渠道對家長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使家長能及時發現孩子的心理問題;另一方面,學校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可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進行交流,共同探討學生的最新心理情況,研究有效的解決方法。

三、結語

總之,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對於國小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需要教師加強理論研究,更好地開展教學實踐工作,助力學生的健康成L。

參考文獻: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篇三

關鍵詞 新課改;心理健康教育;機遇;挑戰

當前,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經深入實施,這次課程改革與已經廣泛開展的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之間有着內在的必然聯繫。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在新課改背景下面臨着諸多機遇和挑戰,如何把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與新課改有機的結合起來,是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新課改背景下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面臨的機遇

新課程改革實施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也同樣是面向所有的學生,不能顧此失彼。不論是新課改還是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要解決傳統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不是針對個別人或者是個別現象。

新課改強調以學生的發展爲本。傳統的教學過分注重知識的傳授,忽視了人的發展。以往的課堂基本上是教師居於支配地位,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的地位。新課改提倡以人爲本的教育,要求教師樹立以學生髮展爲本的理念,把學生的發展作爲課程開發的終極目標。新課改強調培養學生的個性、創新精神、社會實踐能力、主動參與能力等各個方面的素質,這些素質爲學校發展學生的潛能和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爲心理健康教育的進一步深化提供了可能性。

新課改強調優化課程結構,加強活動課程,增設綜合課程和選修課程,拓寬教育的內容。新課改要求改變過去繁難抽象的教學內容和僵化的教學模式,多開展讓學生親身參與的活動,讓學生多接觸一些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以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心理健康教育同樣也需要打破單純的教師授課,學生死記心理學知識的做法,讓學生真正能夠隨時反省自己的心理狀態,發現潛在的心理問題,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爲。新課改注重學生基本知識、技能和生活經驗的掌握,能夠爲將來學習新知識,面對新環境打下基礎。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要培養學生應對生活和學習的能力,掌握心理調適的技巧,以健康成熟的心態迎接可能出現的問題。

因此,新的課程改革和中國小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很多共同的因素,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開展好中國小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新課改的基礎性目標之一。

二、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1.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質認識不夠清楚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應體現出時代的要求,要求學生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隨着新課改的深入發展,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與此同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困惑也開始出現,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新課程背景下應該怎樣發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具有很強的科學性、知識性和技術性。目前,很多中國小把學生的心理問題當做思想政治、道德品質問題來處理,在實施中以德育教師或思想政治工作者來替代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把心理健康教育歸在德育管理機構,並套用德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這反映在當前對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還存在一些誤區。

2.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自新課改實施以來,上海、北京等發達地區先後進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試點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效地促進了中國小生心理素質的發展。但是,目前從全國範圍來看,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數量和質量與實際的需求相距甚遠。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對教師有很嚴格的要求,不僅要有紮實的理論基礎,還要接受過正式培訓,有一定的心理健康實際教育能力,同時還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同時,鑑於目前青少年學生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升學就業等方面遇到了越來越多的心理困惑,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也愈來愈強烈。但是,目前我國中國小心理健康師資的數量和質量還遠遠達不到要求。

3.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片面

目前,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侷限於生活心理教育。生活心理教育一般包括性格、情緒教育、社交能力培養、耐挫能力培養、青春期教育等方面的內容,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是圍繞這一內容來進行的,缺乏對學習心理教育和職業心理教育的重視。

三、如何在新課改背景下開展好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

新課改對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麼,新課改背景下中國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更好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加強對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研究

我們應加大對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投入,吸引更多的心理學、教育學等方面的專業人員關注心理健康教育。每年可以針對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中急需解決的理論及實踐問題提出系列專題,進行滾動研究,以增強研究的系統性、持續性與實用性,使之能夠有效地指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此外,在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研究的着眼點雖是心理健康教育,但不能僅限於心理健康教育,應注意加強相關理論和概念的整合,要將學校的思想品德教育、行爲規範教育同心理健康教育統一起來提出建議,使學校教育中能夠將這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2.加強師資培養

在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政策的保障和理論的支撐還遠遠不夠,還必需要有過硬的專兼職教師隊伍來從事這項工作。因此,我們應大力開展師資培訓工作,逐步建立一支專業基礎知識過硬,有較豐富實踐經驗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目前我國中國小應積極開展從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專業培訓,把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培訓列入當地和學校師資培訓、繼續教育的計劃。通過培訓,使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掌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所必備的知識和能力。

3.積極創設心理育人環境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應該在全校範圍內創設良好的心理育人環境,使師生可以從中體驗到價值感。學校環境除了在物質環境方面要改善辦學物質條件,美化校園外,更重要的是要創設出一種親和的人文環境。學校的人文環境應該體現在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應該尊重學生的個性,應該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充分維護學生的尊嚴。除此之外,學校還應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如果一所學校的心理氛圍是缺乏友善和關愛的,那麼學生就會變得冷漠和壓抑,但是如果學校的心理氛圍是輕鬆愉快的,人人都能懂得相互關愛和尊重,學生處處能夠得到平等的對待、受到尊重,那麼學生就會身心愉悅,不論是學習還是與人相處都會變得輕鬆和愉快。

4.創新教育模式

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多種途徑,全方位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可以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同時將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納入課程體系。學校要抓住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要認真挖掘教材中具有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因素,有針對性地進行培養和訓練。各科教師應有計劃、有意識地把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滲透到整個教育教學中。另一方面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來創新教育模式。學校要通過各種校園文化活動,如班會、少先隊活動、科技文體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寓心理健康教育於各種活動之中,在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活動中,發揮學生的才智,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其良好品質,提高其心理素質。除此之外,還要與學校外部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相結合,做到學校、家庭和社會齊抓共管。

參考文獻:

[1]孫永玲。新課改背景下地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教學論壇,2011,(06).

[2]潘永康。新課改中如何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J].科學大衆,2008,(05) .

[3]朱蕾。國小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困境與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09,(09) .

[4]李海豔。試論國小心理健康教育[J].文教資料,2009,(20) .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篇四

〔關鍵詞〕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政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84(2010)07-0004-03

記者:吳教授,您好。您多次提出要構建“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專家庫”,請問這個專家庫的標準是什麼?您強調這支培訓專家隊伍應該是一支高質量的隊伍,如何理解“高質量”?

吳增強:我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經二十多年,越來越多的省市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所以,我認爲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培訓是當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一項重要任務。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應強調實務,即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從這個角度講,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專家的標準最好從兩個層面來界定:

第一,應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研究專家。這可以從高校的專家學者中來。近十年,一些高校學者加入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研究中來,而且有些高校設置了學校心理輔導或心理健康教育這個專業,還有的高校設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碩士專業,從事這些專業培養的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理論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和理論,他們的專業性、理論性都很強,這部分專家非常重要。

第二,應該是在一線工作過的、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普及、實踐過程,成長起了一批長期從事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專家,這一批專家有很多的臨牀經驗,而且長期從事中國小心理教師的培訓,在各地區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發過程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這部分專家是必須依靠的專家。

談到培訓專家的“高質量”,我有兩點體會:

第一,從理論角度看,專家要對學校心理學中的“學”有理論上的深入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應用性的學科。應用性學科的特點是與國內外研究前沿緊密結合,這就要求專家們不僅要有敏銳的思想和獨到的見解,而且還要能深入基層進行實證研究,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和培訓有一個總體把握。

第二,從實踐經驗看,專家自己要有豐富的臨牀個案經驗,並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程的研發,或參與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編寫。所以我認爲,專家的“高質量”標準應該是既有精深的理論背景,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並且理論和實踐結合得比較好。

記者:許多學者認爲,心理健康教育要在課程建設上下功夫。您認爲,從全國角度看,課程建設應該分幾步走,各階段重點如何?如何解決省際間關於課程建設的差異問題?

吳增強:心理健康教育進入課堂是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1986年,南京師範大學班華提出“心育”問題,1989年,林崇德出版《品德發展心理學》,強調把心理健康教育與品德培養結合起來研究;1991年,班華髮表了“心育芻議”論文,系統闡述了與心育有關的問題,並於1994年出版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專著――《心育論》。這些理論論著的發表,爲我國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奠定了理論基礎。在這個發展過程中部分學校逐漸將心理健康教育引入課堂,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現在全國各省市都在編寫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百花齊放,這個進展是可喜的。

但是,我們也發現,在這些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發過程中有一些偏向,如有些教材單純傳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有些教材單純設計一些心理輔導活動,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屬性沒有進行深入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推廣,首先要對課程的屬性進行定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屬性是指,它是一門促進個人成長的課程,是使學生獲得心理體驗的課程,是一門學生本位的課程。我認爲應該抓住“屬性”所涉及的學生本位和心理體驗進行探討。1995年,上海開發了《心理輔導活動指南》,這個課程主要是針對兒童青少年成長的課程,基本上是經驗型課程。以經驗爲主,不排斥社會需求的導向,社會本位,即依據社會的要求來確定教育內容。因此,上海的心理輔導活動課程設計理念是:以經驗性的心理體驗爲主,以學科知識的教學和以社會本位的需要爲輔。這個理念是比較合理的。

從全國範圍看,我們可以分地區、分階段地推廣。沿海發達地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已有多年的豐富經驗,在下一步應該是在提高課程質量上下功夫,提高其有效性、針對性,根據學生的實際,建設心理健康教育地方課程,甚至校本課程。我不贊成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有統編教材,因爲這個課程本身是圍繞學生成長以及解決成長中的困惑的課程,其特點體現在:

第一,隨着時間的推移,學生成長中的問題會改變。

第二,不同地區情況會不一樣。如果地方課程比較成熟,那麼可以形成自己的地方課程,甚至是校本課程,它會有開放的一面,創造的一面。以上是對沿海發達地區心理健康活動課程的較高要求。那麼,中西部地區心理健康教育剛開始發展,他們可以開發自己的課程,也可以先引進別人已經開發的課程,從模仿做起,摸清心理健康活動課的理念和工作套路。

從經驗而論,心理教師上心理健康活動課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模仿他人,第二個階段是自己設計,第三個階段是發展、創新。由於中西部地區心理健康教育發展還處於較低階段,所以可以先參照其他省份已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程模式,瞭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框架和理念,做到他山之石爲我所用,採取“兩步走”方針。在中西部地區,不妨開發一些地區性的、帶有指導性的教材,給教師提供一些參照和借鑑。

記者:《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下簡稱《綱要》)作爲一個全國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導性文件,您認爲修訂後要重點解決哪些問題?修訂的專家隊伍應如何組成,才能保證修訂後的《綱要》能更好地發揮科學性、指導性和實用性?

吳增強:《綱要》的修訂是非常有價值的,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我國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自發地在開展。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到二十一世紀初,教育部連續頒發了兩個文件,表明政府正式介入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指導。應該說《綱要》在當時還是比較全面、比較有彈性的,這在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的初期是必要的。現在過去了十年。這十年裏,社會變化快,出現了很多新情況,學生也出現了很多新問題。十年後的今天,我們反思《綱要》,進行重新思考,這是非常有意義、有價值的,也體現了與時俱進的思想,體現了中央反覆強調的科學發展觀。

《綱要》的修訂一要體現人文關懷,二要體現可持續發展。從戰略構架來說,我有一個深切的感受,即我們不能把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看成僅僅是學校內部的事情、教育部門內部的事情。

第一,一定要站在一個社會大背景下來看待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要站在中華民族素質的高度來認識未來公民健全人格的培養。我非常贊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是政府、社會(包括社區)、家庭、學校,甚至是社會各界包括醫學界共同參與的系統工程。所以我說要從整個大的戰略角度來考慮。

第二,要從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的定位、內容來考慮,要密切關注社會轉型期兒童青少年突出的問題,要關注社會變遷中處於弱勢羣體的孩子,比如在我國城市化進程中有億萬的流動人口及其子女,他們的生存狀態怎樣,我們是否給予了必要的心理關懷。

第三,在我國社會發展過程中還有一些不和諧現象,比如突發事件增多了,2008年的汶川地震屬於自然災害,大家開始重視危機干預;2010年3月23日發生了福建南平市延平區的醫生鄭民生對國小生的砍殺事件;2010年5月12日,陝西省漢中市南鄭縣聖水鎮林場村幼兒園發生兇殺案致9名師生死亡,等等。這種校園危機、校園恐怖事件如何預防等問題凸顯出來。《綱要》的修訂要體現現階段出現的新問題,提出新的應對策略。

第四,是怎麼做的問題。2002年《綱要》中關於“怎麼做”這樣寫道:“大中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要普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師要在具有較全面的心理學理論知識和進行心理輔導的專門技能以及提高自身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上有顯著提高。有條件的城鎮中國小和農村中國小,要從實際出發,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抓好心理健康教育骨幹教師隊伍建設,同時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加強區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整體推進工作。”其中“有條件的城鎮中國小和農村中國小”在當時的背景下提出是很有意義的,但現在看來比較含糊不清,究竟怎樣纔是有條件,怎樣纔是無條件?在下一步的《綱要》中都需要作具體的規定。比如,學校是否要建立危機預警及干預系統,大衆傳媒、社會機構應該如何參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等等。這些新增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務內容應補充、完善到《綱要》中去。再如,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的專業性需要有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組織的構架還需要重新進行梳理。目前,突出的矛盾是中國小生廣大的心理需求與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的專業能力不足之間的矛盾。這個問題在上海也很突出,學生的心理需求很多,但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專業水平沒有達到,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醫學系統的心理干預資源也有限。一些有心理障礙的學生需要轉介到醫院,醫院是否能提供相應的服務,這也是問題。學生轉介到醫院後,醫院怎樣跟學校建立連接,這個轉介機制也需要解決。媒體在學生成長過程中應該如何爲教育起到積極的作用,而不是隻顧搶“眼球”新聞,不顧學生“心靈”成長。這是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務的機構、社會心理服務的機構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打造專家隊伍,加速師資隊伍專業化建設進程,在《綱要》的修訂裏應該重點考慮。不是說培訓完了就結束了,培訓後還需要有繼續教育和督導成長的過程,就像教師的繼續教育一樣,心理輔導教師的繼續教育也需要形成制度。

第五,心理健康教育條件保障問題也應該在下一步政策調整中重點體現出來。現在的情況是,哪個地方校長重視就投點兒錢,不重視就沒有錢,哪些地方重視就拔點兒經費,不重視就沒有經費,沒有形成一種機制和制度。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有政策支持、政府支持,政府在財政上應該給予經費保障。上海市即將出臺的《上海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中規定,搭建危機干預快速通道;推動建立專業精神衛生機構與學校的合作機制,積極搭建從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到校醫院、專業精神衛生機構的危機干預快速通道。此外,還特別強調從政府的政策、財政上保障心理健康教育。

對於哪些專家參與《綱要》的修訂,思路要打開。首先,要有長期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專家,因爲他們最瞭解現狀;此外,還應有方方面面的專家,如社會學專家,教育學專家,從事教育政策研究的專家,法律專家、少年犯管教專家、特殊教育專家等。因爲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務對象是所有的孩子,包括工讀學校的孩子、智障的孩子等處於邊緣地區或處於弱勢羣體的孩子。這樣才能體現社會的公平,使每個孩子都能得到心理服務。專家隊伍中,還應包括分管心理健康教育的官員。因爲《綱要》是政府指導的綱領性文件,主管心理健康教育的官員、專家隊伍、一線的校長和教師,可以代表方方面面的意見,達到一種理想的平衡和整合。

記者:您剛纔提到要關注弱勢羣體孩子的心理健康,那麼,您認爲“我國流動兒童積極心理品質發展與教育研究”課題應該重點研究哪些內容?

吳增強:關於流動兒童的生存狀態和心理健康調查是非常有意義的課題。教育部副部長陳小婭多次提到要關注留守兒童和青少年的生存狀況、教育問題和心理健康狀況。心理健康教育規劃不但要從政策導向的角度來思考,還應該從法律的角度來進行。《綱要》修訂中還應從法制角度上進行規定,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保障未成年孩子生存的權利、發展的權利、受保護的權利、參與的權利,讓孩子們活得有尊嚴等,實際上就是保護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從立法的角度,《綱要》中要作一些指導,修訂中可以請一些法律專家參與。

記者:請您對《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雜誌提一些期望。

吳增強:貴刊從創辦到現在已經經歷了十年,專業性越來越強。我看到,雜誌欄目有專訪類、學術研究類、諮詢輔導類、活動設計類、一線教師經驗總結類,還有國外前沿理論和先進技術的介紹,以及國內各地動態的介紹,應該說包含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方面面,對廣大教師們有很大的啓發和借鑑作用。我希望,貴刊堅持一步一個腳印地做下去,繼續走貼近讀者的路子,進一步提高可讀性和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