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多篇)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多篇)

關於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篇一

【摘要】隨着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其未來發展,同時關係着社會安定與國家發展,高校師生應認識到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積極心理學是現階段高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向,本文以積極心理學理論爲依據,分析了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並探討了有效的解決措施,希望能以此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對策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xx-3089(20xx)11-0086-02

大學時期是個體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在青少年綜合素質和道德觀念培養方面有着至關重要的影響。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應以預防爲主、治療爲輔,分析導致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從源頭上杜絕此類問題的出現,爲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發展營造一個健康環境。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積極心理學有着重要的暗示作用和正面意義,應加大研究力度,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展開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工作,以此培養學生的優良品質,促進其向着更好的方向發展。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1.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現狀

大學生的整體素質較高,具有學習能力強、健康向上的特點。然而在多種因素影響下,許多大學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目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可分爲輕度心理障礙和嚴重心理障礙兩類。據調查分析可知,因心理健康問題退學已經成了導致大學生退學的主要原因。嚴重的是,大學生患心理健康疾病的人數還在逐年增長,高校教育工作者應引起重視。大學生的心理較爲敏感、偏執,極易受到外界因素(如壓力、困境)的影響,不利於自身的良好發展,甚至影響社會穩定與人才質量的提高。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現狀,高校應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降低心理壓力與心理障礙對學生的不利影響,從而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總之,提高心理健康素質有利於幫助當代大學生儘快適應社會環境,併爲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2.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得的成績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逐漸加強了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在各高校設立了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已經取得了良好的實施效果,取得的成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受到黨和政府的重視與支持。各級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並對高校的具體教育工作予以指導,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提供動力。其二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了一定的工作基礎。各高校深入貫徹上級精神,進一步改善教育工作中的不足,在日常教育中積累經驗,爲提升教育效果奠定了堅實基礎,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的開展。其三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條件明顯改善。隨着現代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心理教育工作開發了大量科學的心理測試軟件,能更好的宣傳心理健康知識,更及時的爲大學生解決心理問題。

二、積極心理學相關內容分析

1.積極心理學的涵義

積極心理學是由前美國心理學研究者賽裏格曼提出的,作爲一個全新的研究方向,打開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窗口。積極心理學認爲,心理活動受積極心理力量和消極心理力量的共同影響。前者給予人積極向上的驅動力,而後者卻恰恰相反,阻礙了人的前進腳步。積極或消極的心理力量在生活、學習與工作中發揮的作用取決於人的主觀偏好,也就是說生活態度決定了心理健康程度。積極心理學關注人的優良品質和積極力量,促使其激發自身潛力,進而爲人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2.積極心理學的重要作用

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1)指導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形成。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高校越來越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卻在教育工作中忽視了挖掘學生的潛能,未將培養積極的心理素質作爲工作重點。在積極心理學的指導下,心理學教育逐漸形成了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積極樂觀的當代大學生的目標。(2)指導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積極心理學利用其新穎的理論引導高校將教學重點放在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上來,完善了心理健康教育內容。(3)指導大學生價值取向形成。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體現在激發和培養學生歸屬感與責任感,確保其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教育目標缺失

儘管已經加強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仍存在較多問題需要解決,教育目標缺失便是其中的重要問題。現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問題導向式爲主,缺少有效的發展目標。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多隻停留在解決心理問題等方面,沒有實現預防教育爲主的重要目標。解決心理問題能夠幫助大學生克服心理障礙,以免爲未來發展埋下安全隱患,但該目標缺乏一定的前瞻性,只在問題出現後尋找解決措施,忽視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性目標,心理教育效果有待提高。

2.教學手段陳舊

我國正在逐步推進素質教育,但傳統教育的影響依舊根深蒂固。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灌輸爲主,不重視學生的心理體驗,教學質量與效率較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課堂教學中應多多關注大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心理體驗。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手段陳舊,無法吸引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課程效果較差。另外,高校的心理教育師資力量不足,無法實現團體輔導、情景體驗、角色扮演等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

3.教育對象個體化

我國很多高校都以消極心理學作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理論,導致教育工作者將教學重點放在心理出現障礙的學生身上,忽視了正常的學生羣體。在日常工作中重視大學生各種心理疾病的表現、成因和矯正方法,全力消除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避免造成不良後果。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主要爲上門諮詢的學生答疑解惑,並強制干預心理疾病嚴重的同學,然而該種工作範圍主要涉及個別學生,久而久之容易導致教育對象個體化。忽視了培養大學生的`積極信念,不利於大學生掌握維護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造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範圍狹窄、內容單一,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endprint

4.教育方式醫學化

我國高校在長時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果,大學生心理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心理健康教育知識不全面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不完善等問題也逐漸顯現,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提高重視,及時尋找有效地解決措施。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書籍和知識宣傳一般以心理問題爲主,主要作用是傳播渲染消極的心理體驗,通過矯治性的方法對學生個體進行心理干預。但在當前消極心理學的影響下,這種教育方式儘管能解決個別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但無法促進全體學生的積極發展,影響了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地發揮。

四、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大學生重視程度不足

大學生的重視程度不足是導致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當代大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不正確,其觀念較爲陳舊保守。通過多角度、多層次的分析可知,大學生對心理問題的認識還不夠完善,無法科學地對待心理問題,很多學生認爲存在心理問題很丟人,羞於啓齒不敢醫治,導致問題越來越嚴重。大學生的這種心理嚴重影響了自身的健康發展,同時在這樣的環境中,一些有強烈心理諮詢願望的大學生可能不敢去學校心理諮詢中心尋求幫助。

2.心理學理論基礎較差

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較晚,存在心理學理論基礎較差的問題。爲了降低這一問題帶來的影響,我國高校引進國外的理論研究成果,並在實際工作中總結教育經驗,以此促進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我國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研究水平較低是困擾我國心理學者的關鍵問題,缺乏理論指導,很多研究工作都沒有實質性的進展。近年來的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都是在消極心理學理論的指導下完成的,工作人員應不斷探索積極心理學,爲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施開闢新視角,促進該工作的良好發展。

3.理論研究的本土化力度不夠

心理諮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實施方式,但我國高校在心理諮詢理論研究方面的本土化力度不夠,主要表現在過於依賴引進的西方理論,沒有結合我國的實際國情進行改良。西方理論是在西方國家的實際國情中發展起來的,可能只適應某一特定時期與特定人羣,一味地照搬照抄只會加重問題。目前,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研究水平較低,缺乏系統有特色的理論體系指導工作順利進行。

五、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策

1.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原則

教育原則在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導向作用,在積極心理學理念視角下應培養學生的積極人格,重視學生在課程及日常生活中的積極心理體驗,全方位、多角度的優化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應以積極理念作爲指導理論,加強對大學生樂觀向上、健康積極等方面品質的培養。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涉及衆多方面,主要包括認知品質、情感品質、意志品質及優良個性心理等,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影響較大。高校教育工作者應嚴格按照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級目標劃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利用發展性課程激發大學生的積極情緒與積極人格,儘可能的挖掘大學生的心理潛能與積極品質。預防性課程也在大學生的身心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儘早發現自身在學習、生活中遇見的心理問題,以便及時諮詢調整,避免影響自身的健康生活。

2.調整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在傳統教學中,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教育,教師採取灌輸式的教育方法將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傳授給學生,極易引起學生的反感。被動的教育身份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十分不穩定,影響了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不利於提升學習效果。教師應深入貫徹以人爲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用積極心理學理論指導學生完成學習。面對心理存在障礙的學生,教師應調整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通過平等交流深入瞭解學生的心理,進而給出最正確的指導意見。

3.構建心理健康實施體系

在積極心理學視野下,高校應構建健全的心理健康實施體系。首先需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內講授體系,根據高校的實際情況開設有意義的心理教育課程。其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外活動體系,通過心理沙龍、心理電影等活動在在校園內營造關心心理健康的氛圍。再次需要健全心理危機預警及干預體系,通過心理測試、心理危機排查等手段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最後需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體系,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提升該項工作的質量。

4.重視培養大學生的積極品質

心理諮詢和輔導工作應在積極心理學的影響下關注大學生的積極品質。積極心理學認爲,每個個體都有自身的閃光點與發展潛能,教育工作者應格外注重激發當代大學生的自身潛能,避免一味的關注他們的心理疾病。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擴大範圍,一方面爲心理存在問題的大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另一方面應在全校範圍內開設心理健康講座,讓大學生在積極心理學的影響下更加健康的發展。高校的心健康教育工作應全面發展大學生自身的積極因素,全力激發其內在潛能,給予學生積極的希望,幫助其樹立信心,避免產生心理問題。培養大學生的積極品質能提高其心理免疫力、抵抗力和心理韌性,顯著降低了心理疾病的發生概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5.優化積極教育環境

優化積極教育環境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努力。積極的教育環境是由和諧的家庭、高效能的學校、人際關係良好的社會組成的,能夠給予大學生最直觀的情感體驗,是建構積極個性品質的核心力量。高校應聯合家庭與社會力量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提供有效助力。例如,高校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對大學生及其家長進行積極心理教育的知識宣傳,社會也應予以當代學生關心與愛護,留出一定的自由空間,三方通過切實有效的方法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在積極心理學的視角下,應構建科學化、規範化、專業化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機制,不斷優化教育環境,促進高校大學生的健康發展。

六、總結

綜上所述,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社會、學校、個人都具有深遠影響。教育工作者將積極心理學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有機融合,能夠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有助於完善當代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進而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針對當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可通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原則、調整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構建心理健康實施體系、重視培養大學生的積極品質、優化積極教育環境等措施加以解決,不斷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完善水平。

參考文獻

[1]張變花。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獨立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xx,(5):32-33.

[2]劉雯潔。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效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討[J].教育界,20xx,(15):112-112.

[3]湯靜,湯娜。積極心理學視角下90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微探[J].蚌埠學院學報,20xx,5(3):145-148.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篇二

摘要:作爲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之一,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養成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與綜合素質。本文就心理健康教育與國小德育教學的融合策略展開探討進行經驗分享。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國小德育教學

1、教學中滲透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

作爲思想與知識傳播的重要場所之一,課堂教學中應以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爲出發點展開。在國小課堂上,教師一方面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另一方面要關注學生的心理髮展與人格塑造。教師應善於對教材內容進行挖掘[2],發現其中蘊藏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知識。並將其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從而使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更具針對性。例如,在“我和規則交朋友”單元教學中,教師可由以下幾方面對遵守規則的重要性進行說明,如遊戲規則、學習規則、交通規則等。同時應讓學生展開小組討論,列舉並總結生活中常見的一些規則,包括學校、家庭、社會等方面的規則。教師由學生的討論結果引出保護公共設施、遵守交通規則、尊敬師長、尊老愛幼等德育知識。下一步,教師可從課堂規則與《學生守則》出發,與學生共同分析常見的違反規則的現象,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規則所具有的規範作用及約束力。例如學生在課堂上高聲喧譁會對教學秩序產生不利影響,導致教學活動無法順利進行等事例,進而得出課堂規則對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具有保障作用這一結論。通過課堂教學,將生活常見事例引入教學中,使學生更易理解規則的重要性,並幫助其形成遵守規則的好習慣,達到心理教育與德育的目的。

2、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德育實踐中

檢驗德育教學成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即爲德育實踐。自素質教育理念提出以來,教育界對教學實踐的關注度也隨着上升,從而使人們在重視品德教育的前提下,對教學實踐工作的投入性也日益增強。通常而言,開展德育主題班會、共青團活動是國小德育實踐的主要手痠。通過德育活動強化心理健康教育在國小德育工作中使用較爲廣泛。教師可以把握校園活動的契機在班級開展相應的活動,從而使學生在校園文化與班級文化的共同影響下,提升道德水平與心理素質。如學校開展了“你我共建文明校園”教育活動,教師則可以藉此機會在班級開展“禮儀伴我左右”的實踐活動,並鼓勵、動員學生參與到活動中,提高學生對活動的熱情。此外,教師可以採用歌曲創編的形式,讓學生將文明禮儀以歌唱的`形式進行演繹,另外也可以宣傳手冊的形式向學生宣傳文明禮儀知識,對學生進行相應的禮儀指導。強化情感、人格教育,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使其更加註重禮儀,並樹立積極陽光的心態。

3、推進校園文化建設

作爲社會文化之一,校園文化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同樣承載着精神文化。良好的校風有助於德育教學效果的優化。校園文化涵蓋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建設能夠使全體師生形成奮發向上的內驅力;精神文化建設能夠增強師生的凝聚力;物質文化建設可使校園人文氣息更爲濃厚[3]。先進的校園文化對學生綜合素質、健康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能夠起到促進學生人格健全、陶冶學生情操的效果,對學校、師生的和諧發展起到積極地推進作用。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可從升旗儀式、校歌、校訓、辦學理念、先進代表評選等方面入手,從而強化對學生的品德教育,弘揚集體主義與愛國主義精神,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的目標與遠大的理想。在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實施德育教學,方式較爲豐富,如在國小生目光所及之處,如道路、花圃、餐廳、校門等位置設置有教育功能的物質設施(警示語、宣傳畫等),將德育知識滲透到校園的每個角落,從而調動學生的求知慾望。在校園環境的薰陶下,學生的思想品德與心理素質將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通過校園基礎設施的完善與物質設施佈局的優化,使校園環境更和諧宜人,從而增強師生開拓進取、樂觀向上的精神。

4、創建良好的學習環境

學生的多數時間都是在校園內度過的,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創建良好的學習環境也體現在良好班級環境的建立上。但現階段我國在積極的學習環境的構建上尚存在較多的缺陷[4],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是爲達到紀律性與規範性的目的,教師設置了較多的規定,對學生的個性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從而使其牴觸、叛逆情緒增加。二是在管理方面,低年級與高年級沒有明顯的區分,使用高年級的標準對低年級學生進行管理,使低年級產生了較大的學習壓力。爲了更好地創建班級環境,教師應從日常生活與教學入手,加強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應注重完善自身人格,關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實現師生間的平等交流。對於學困生,教師應給予更多的關注與鼓勵,幫助學生解決心理上的問題,給予學生建設性建議,防止事態惡化。爲了創造良好和諧的班級風貌,教師可定期開展“吾日三省吾身”活動,讓學生結合自身經歷,上臺講述自己從事件中學習到的道理。從而使學生善於反思,且更爲全面地認識自我,提升自我認知,使其精神境界得到昇華,從而創建良好的學習氛圍,更好地將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

5、結語

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國小德育教育相融合能夠促進國小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及形成與發展,並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注重方法的應用與創新,以實現兩者更好地融合,進而完善學生性格,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其綜合素質得到更好地提升。

參考文獻:

[1]曾如紅。國小德育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啓迪與智慧(教育),20xx(08):93.

[2]華琳智。融心理健康教育於國小德育教學中[J].輔導員,20xx(06):43.

[3]高霞。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國小德育教學中[J].新課程學習(上),20xx,(12):14.

[4]吳湘紅。國小德育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xx(01):78-79.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篇三

1.中國小兒童適於做團體輔導的因素

1.1中國小生心理問題的相似性

由於生活環境的單純,大部分中國小生產生的心理困擾都是相似的,家庭方面主要是與父母間的溝通問題,學校方面主要是人際交往與學習壓力等問題。這些問題普遍存在於中國小生的日常生活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被這些類似的問題困擾,把學生普遍具有的心理困擾通過團體輔導加以疏導既可以降低學生單獨參與輔導的精神壓力也可以高效的對團體成員具有的心理困擾進行解決,能更有效率的爲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務。

1.2中國小生思維的簡單性

中國小生相比於成年人思維更簡單、單純,並且樂於參加團體活動,這也使團體輔導的有效實施有了更多可能。在團體輔導開始後大部分兒童便能全身心投入到團體輔導中,並能積極踊躍參與其中,不帶有過多的戒備之心,這也是中國小生適宜做團體輔導的原因之一。

2.團體輔導的重要作用

中國小生生活在學校這樣一個環境中,不可必免的存在於團體生活中,而團體對一個人的成長與發展是有重要影響的。開展團體輔導不僅使學生間相互交流了解的機會增加,而且同伴的正向積極地感染力也能通過有效的團體輔導傳遞給彼此,使正能量在團體中得到關注。除此之外,團體輔導過程使學生產生共性,找到被人接納的感覺。在無人交流、或單獨與教師的交流過程中,有問題困擾的學生本人會認爲自己是怪異的與其他人不同的,因而情緒低落,自卑情緒很強烈。但在團體輔導過程中,大家會發現每個人都存在類似或完全相同的困擾因素,這樣就消除了學生的低落情緒,並能接受自己遇到的生活困擾,而積極面對並解決問題,避免了因不理解這些困擾只是正常現象而自暴自棄的情況。在中國小生間同伴效應是很明顯的,同齡人間的交流更容易,提出的意見也更易於被接受,因此開展團體輔導增加了同齡人間的糾正與支持的可能性。讓完全受教師、家長教導的學生有機會接受更多同齡人的建議,並做出最正確的決定。

3.團體輔導時的注意事項

中國小生的團體輔導是很有價值的心理健康教育過程,開展有效的團體心理輔導需要我們在工作中對以下問題加以注意。

3.1團體心理輔導應圍繞相應的`主題展開

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指導教師應把握好活動的主旨,並緊緊圍繞主題展開活動。讓學生圍繞主題進行活動是很重要的,這也是活動能否給學生啓示,使團體輔導真正發揮作用的一個關鍵點。

3.2指導教師在團體輔導中角色的界定要清晰

指導教師在團體輔導過程中不是一個老師更不是一個心理治療師,要做一個傾聽者、指引者。傾聽同學們的困惑,然後能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親自發現問題並自己解決問題。

3.3要做好時間的分配

不可把前半程的活動堆積的很飽滿,而由於課程時間的限制後期活動戛然而止,同學們的看法與意見均未表達清晰團體輔導便結束了。團體輔導中最重要的環節便是學生的自我發現與醒悟過程,如果因爲課程安排的不合理而達不到,那麼輔導就是無意義的,也會使學生誤解團體輔導的真正目的。

4.總結

就目前我國心理健康現狀來說團體輔導確實是一種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開展以預防爲主,面向全體學生的團體心理輔導,注重心理訓練和能力提高的團體訓練是很有價值的。需要不斷探究出更多更有效的方法來完善團體心理輔導、完善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沒有終點的。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篇四

一、認真學習心理健康理論知識,爲學生健康成長排憂解難

作爲學校的德育主任,爲學生健康成長排憂解難是自己的職責。要想更好地爲學生排憂解難,首先從思想上引起重視,更重要的是要加強學習。要認真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知識,能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和性格特點,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和教育他們,處理好學生日常心理問題,解除學生心理疑難,讓學生沒有心理負擔,快樂地學習和生活。

二、關愛每一個學生,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某同學是一名留守兒童,父母長期在外務工,得不到家庭溫暖的他,令每一位老師都感到頭疼,平時打架、罵人、惡作劇樣樣都做,只有作業不做,鬧得鄰里怕他,家長恨他,老師惱他。一位教師是這樣做的:通過細緻觀察,通過一次次家訪的瞭解,決定採取如下“五步曲”教育挽救他:第一步是同他交知心朋友,千方百計接近他。當這個常遭白眼,備受歧視的心已變得堅硬而冷漠的孩子一次又一次從小事中感到教師是在用真情待他時,他睜大眼睛說:“老師,我真能改好嗎?能考出好成績嗎?”這位老師因勢利導熱情地鼓勵他,還跟他勾起了小拇指;第二步是用放大鏡在他身上找閃光點,當他一個星期沒遲到,當他背會了一小段課文,當他哪怕是做完整一次家庭作業,這位老師都在班上表揚他;第三步是讓他多參加集體活動,大肆宣揚他做過的點滴好事,讓全班同學都喜歡他,關心他,用集體的友愛溫暖他;第四步是在學習上幫助他,讓他上課時不至於“開小差”、“坐飛機”;第五步是當他在前進的過程中受到挫折而灰心喪氣時,既指出危險,曉之以理,又耐心細緻,動之以情,幫助他重新站起來,繼續前進。兩年如一日對他,濃濃的關切與愛,徹底溶化了他心中的堅冰,畢業考試時,居然想不到他竟以班級總分前三的成績跨入了國中的'大門。畢業後他給他的老師寄來了一張賀卡,上寫着:“讓我怎樣感謝你?當我走向你的時候,我原想摘取一枚紅葉,你卻給了我整個楓林。”這讓這位老師感動了好久,也更加堅定了他在班主任這條路上走下去的決心。還有一位同學是班級的班長,成績自然是沒話說,但卻是大錯沒有,小錯不斷,不能真正做到以身作則,特別是女同學,對他是怨聲連連,老師就告訴他,一枝獨秀不算春,草的偉大就在於它總是一簇一簇、一片一片的,個人永遠是集體的一分子,領頭羊走不好怎能帶領羊羣找到肥沃的草地,班幹部不以身作則,班級又怎能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老師瞭解到他父母剛去廣州做生意後,就更加從生活上,學習上的每一件小事關心他:書包髒了,爲他洗乾淨;下雨了給他送去雨傘;生病了,帶他去上醫院;假日裏,一起去擁抱大自然。老師讓他覺得生活不再寂寞,漸漸地,他又開始關心班級中的每件事、每位同學了,又成了同學們心目中稱職的班長了。可見,教師們只有走進學生的心靈,用愛去暖化他們冷漠的心,教育者的教育才會獲得成功。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淨化心靈

近年來某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淨化心靈。一是突出主題活動。某校依據學生年段特點,把對學生的教育與月重大節日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做到一月一個教育主題。如三月份的三八婦女節,某校開展“孝敬父母、熱愛勞動”的主題教育,要求學生爲母親送上一份禮物,從今天開始培養自覺做力所能及家務事的好習慣。活動期間,既有宣傳教育,又有行爲成果展示,使學生不僅在思想上受到教育,更重要的是在行動中得到具體體現。二是活躍大課間活動。學生大課間活動是培養學生交往能力,釋放自己心理的最佳時間。某校一方面讓學生集體參與文明禮儀健身操、廣播操、武術操,跳兔子舞,唱文明之歌等活動,另一面根據學生的特長和愛好,自己選取“跳繩、轉呼拉圈、打羽毛球書法、繪畫、器樂、球類”等等,讓他們三人一組五人一夥地開展健康有益的活動,用健康有益的愛好,去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三是鼓勵學生利用節假日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在實踐中豐富知識,發展能力,既是新課改的要求,也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某校在敬老院、歧陽茶廠、歧陽養雞場等地建立了三個社會實踐基地,定期帶領學生到基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如我們帶領學生到歧陽茶廠,和那裏的叔叔阿姨們同吃、同勞動,讓這些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充分享受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獨生子女們,親身感受到生活的艱辛,從而讓他們懂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組織學生到敬老院,幫助老爺爺、老奶奶洗衣服、打掃衛生等,讓學生在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找到無窮的樂趣,從而淨化自己的心靈。總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保證,特別是偏遠山區的農村國小,一定要針對學生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爲學生全面、和諧、健康地成長作出最大的努力。

作者:龔仁宣 單位:重慶市雲陽縣歧陽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