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數學教師教育教學論文(多篇)

數學教師教育教學論文(多篇)

數學教育教學經驗論文 篇一

華而不實,光注重熱鬧的課堂,這不是我們需要的。我們的課堂應該是講求實在、講求有效。有效即有效益、效率高、效果好。學生既能學到並掌握數學知識,教師又能達到教學目的,這纔是我們追求的課堂。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設計一個新穎的有趣的情景怎樣把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提起來?這是我們每個老師都在思考也是不斷在實踐着的事情。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這點就更爲重要。好說好動,精力分散是一年級學生的一個重要的心理特徵。因此,一個好的開頭往往就能把小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住,讓他們自覺地參與到你的課堂中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時的教學中爲了達到這個目的我總是想方設法去尋找、挖掘和教學內容有關的題材,比如:現有的課件,教學參考以及任教過的老師的教學反思等,儘可能的設計出能激發學生興趣的情景以此來達到有效。

我記得印象很深的是教學 “10的認識”,其實學生都認識10 ,可我們書本上還是有這個知識點,怎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能饒有興趣地聽課從而使得我能很好地開展教學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這樣的一個開頭:我簡單地操作鍵盤,屏幕上出現了數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同時我自己配音:“9”說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來打抱不平,說:“如果 我與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 學生一個個瞪大眼睛看着我操作,這時我問:“小朋友,你們相信嗎?”屏幕一閃,1和0 站在一起,把孩子們緊緊吸引住了。自然地把學生引入新課:“10的認識。”效果出奇的好。

二、從學生的學習方式談有效。

記得在教一年級的時候,很多孩子已經熟練掌握了10 以內的加減法甚至20 以內的進退位的加減,有的還能做100以內的呢。剛開學的時候遇到有些家長他們會很自豪的告訴我他的孩子學數學應該沒問題的,因爲孩子算題目很快。可是一段時間下來發現不是這麼回事的,那些以爲算的很快的孩子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總是出現錯誤,考試成績也不怎麼理想的。家長覺得很不能理解的,其實原因很簡單,是他們誤解了數學。數學並不是能做幾道加減法就可以的,通過數學學習目的是要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最後能運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作爲老師我們課堂中更應注重的是學習方法的傳授,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這點優爲重要,我們從一開始就給他們以準確的學習方法,教會他們怎樣聽課,怎樣參與課堂,通過“提問、合作、動手、實踐”等學習方式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三、有效課堂的實現還應關注以下三個方面的關係。

1、教師與學生的關係:

這麼多年的教學經歷告訴我,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讓學生喜歡上你的課這比什麼都重要。孩子因爲喜歡你,他們就會在你的課上表現的特別的積極,不管你讓他們做什麼事情他們都會很好的去完成,師生間有了默契就會大大提高課堂效益。

2、教師與教材的關係:

我們每個教師對教材要有一個整體認識,把握好教材的體系、結構、內容、重點和難點。然後根據班中學生的實際情況,規劃好教材上知識的呈現方式。認真備好課,上好課。可是真的是說說容易做做難,往往是一節課上完總覺得有這樣那樣的遺憾,說到底還是我們沒把握住教材的編寫意圖,特別是現在的新教材,大家都是在摸索,有時還會犯穿新鞋走老路的毛病,記得我在初講兩位數計算這節課的時候,看完參考我覺得這個內容和以前的老教材沒啥區別的,只是把以前的表格式的兩個條件一個問題改成了情景,由學生看完情景自己說條件然後根據條件提問題列式解答。於是我就按照原來教學的那套方式來進行,結果班級我發現課堂氣氛很沉悶,學生也不能按照我的要求去說條件問題,效果不靈,下課後我就反思了,怎麼回事?上第二節課的時候我改變方式,不再提條件和問題了,每道題都讓學生看文字閉着眼睛想情景然後根據眼前想象的情景來提問題,忽然我就發現課堂氣氛活躍了,舉手的學生也多了,效果比第一節課好得多。因此,作爲教師的我們真的應該好好把握教材,理清教材的知識點、重點、訓練點和拓展點,最後理出一個更爲合理更加貼近學生和更有利於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和方法。

3、學生和教材的關係

讓教材更加貼近學生,爲學生的發展服務,這是新課程標準的新理念,教學要“以人爲本”。要實現課堂的有效性就應該把握好教材與學生之間的關係,不能忘了我們教學的對象是學生,他們都是有思想的,作爲老師別老是高高在上的,有時需要我們放下架子,要裝着不懂,精心設計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是主人。

四、從練習談有效。

練習是國小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新授還是複習課都離不開它,同時也是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形成技巧技能的重要手段。所以我們的課堂練習的設計儘量做到:1、少而精。2、具備典型性。3、能集中體現教學內容的精華。4、題量適當、恰到好處。 5、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作業分層佈置,儘可能使各個層面的學生都有不同的作業要求,提升作業佈置的有效性。

總之,課堂教學必須是一種有目的的、講效益的活動。有效性纔是教學的生命。一個學期的課堂實踐有收穫也有缺憾,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還將不斷思考不斷進取。我們教師只有踏踏實實立足於平日教學,去除華而不實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在學習後反思,在實踐後反思,在反思中改進,在改進中再學習,相信我們大家都會有進步的。

看過“ 數學教育教學經驗論文”的還看了:

1.國小數學教學經驗論文

2.數學教育教學研究論文

3.七年級數學教育教學經驗文章

4.淺談國小數學教育教學論文

5.數學教育教學論文

數學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總結 篇二

數學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總結

本學期,我擔任七(2)班和九(4)班的數學教學工作,爲適應新時期教學工作的要求,努力實現“讓每一個學生都學的好”的教學理念,我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爲總結過去,挑戰明天,更好地幹好今後的工作,現將本學期本人的教學工作做一簡要小結:

一、主要工作和成績

1、認真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制定導學案,擬定教學方法,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 ,每堂課都在課前作好充分的準備,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後記,並認真蒐集每節的知識要點,學生易錯點,及時進行知識反饋。

2、把課堂讓給學生,把黑板讓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學得愉快;在課堂上老師儘量講得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儘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優等生照顧差生,中等生相互學習,因材施教,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

3、虛心請教其他老師。在各個章節的學習上都積極徵求同級同組其他老師的意見,學習他們的方法,同時,多聽優秀老師的課,做到邊聽邊講,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

4、認真批改作業 , 佈置作業做到精讀精練。有針對性,有層次性。同時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並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5、做好課後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在課後,爲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對後進生的輔導,並不限於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提高他們的信心。要通過各種途徑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習並不是一項任務,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滿樂趣的,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在此基礎上,再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技能。並認真細緻地做好查漏補缺工作。後進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識斷層,這些都是後進生轉化過程中的拌腳石,在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時,要特別注意給他們補課,把他們以前學習的知識斷層補充完整,這樣,他們就會學得輕鬆,進步也快,興趣和求知慾也會隨之增加。

6、積極推進素質教育。我在教學工作中注意了學生能力的培養,把傳受知識、技能和發展智力、能力結合起來,在知識層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發揮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的各種素質都得到有效的發展和培養。

二、存在不足與今後打算

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一部分同學成績有所提高。存在的不足是:學生的知識結構還不是很完整,國小的知識系統還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因爲很多社會因素的影響 , 很多學生厭學 , 導至教學工作很難開展,學生的學習成績很難提高。如何解決呢 ? 這些都有待以後改進。教學中的困惑:在教學中,我注重小組間的合作,以組長帶動組員,組員間共同學習交流,但在此過程中,好的學生能積極討論、發言、學到了很多知識,發展了他們的能力,但對於哪些調皮學生來說,討論簡直是一種放鬆。什麼都沒有學到,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兩極分化日趨嚴重,作爲教師十分頭疼,如何解決呢?還有待探索和研究。

培養國中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 篇三

要使學生生成自主學習的理念和自主探索的動力,主要源於對新問題的發現,提出和解決。提出發現的問題是基礎,不同的學生對同樣的問題都有各自的見解,一旦學生提出的問題值得深究,教師對學神的鼓勵是十分重要的,這樣不僅是學生有勇氣去提出問題,更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周圍的學生;當然如果學生所提出的問題與教學主線大徑相庭,更應該讓學生充分的表明自己的觀點態度,通過教師的分析講解引回正題,使學生有更加深刻映像。鼓勵式教學對於國中數學課堂的教學起着極大的輔助作用,只要學生經過認真思考,我們就不能輕易地否定。在這基礎上教師還應多多發散學生的思維,通過課後的作業研究以及多生活的觀察,逐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新意識。

數學教學論文 篇四

[摘 要]:一位優秀的教師懂得如何去激勵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本文把管理心理學中的激勵運用到國中數學教學,激發鼓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效率,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關鍵詞]:激勵 興趣 中學數學 學習效率

所謂“激勵”,就是激發鼓勵人的行爲動機,使人做出努力行爲,從而有效完成預定目標的過程,也就是調動人的積極性。把管理心理學中的激勵運用到國中數學教學,激勵學生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一、在教學過程中,常常遇到這種情況:

能力相當的學生會取得不同的成績,甚至能力差的學生可能比能力強的學生成績更好。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由於激勵的程度和效果不同所致。一般來說,學生的成績主要受兩個因素影響:一是能力,二是動機激發程度。他們的關係可表現爲:學習成績=能力x動機激發程度 從式子可以看出,學生成績的好壞取決於其能力和動機激發程度的乘積,能力越強,動機激發程度越高,成績就越好。在這兩個影響因素中,能力是個人的心理特徵,其提高需要經過一個過程,而動機激發則是較易變化而且可以控制的因素。所以,在一般情況下,成績與動機激發程度成正比,能力稍差,可以通過激發工作動機來彌補。在學習中,能力不怎麼強的學生,通過自己刻苦努力而取得較高成就的例子是屢見不鮮的,其原因就是這些學生有着強烈的學習動機或內驅力。因此,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關鍵,是如何通過激勵調動起人的積極性。能力再強,但若不能進行有效的激勵,也難以取得良好的成績。

二、數學教學中激勵原則

首先,激勵要因人而異。由於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所以,激勵要因人而異,一些學生的成績很好,可以激勵他們把成績提高到一個更高的水平,給他們制定一個更高的目標;一些學生的成績一般或者不好,可以激勵他們達到一個可以完成的目標。如果學生的目標都是同一個水平,成績好的學生覺得沒有動力,輕鬆達到目標,進喪失進取心;對成績差的學生會來說或許是一個遙遙不可及的目標,覺得反正達不到就不想學等。因此,給學生制定一個合理的目標很重要。

其次,激勵要做到獎懲適度。獎勵和懲罰不適度都會影響激勵效果,如果學生在上數學課無精打采、開小差 、不交數學作業等等,可以給懲罰,但懲罰過重會讓學生感到不公,或者失去對數學學習的信心等;懲罰過輕會讓學生輕視錯誤的嚴重性,從而可能還會犯同樣的錯誤。如果學生數學成績提升很快或者考試考得很好,可以可以獎勵。但獎勵過重會使學生產生驕傲和滿足的情緒,失去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慾望;獎勵過輕則起不到激勵效果,或者讓學生產生不被重視的感覺。

再次,激勵要做到公平合理。公平性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學生感到的任何不公的待遇都會影響他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情緒,並且影響激勵效果。取得同等成績的學生一定要獲得同等層次的獎勵;同理犯同等錯誤的學生也應受到同等層次的處罰。犯同樣錯誤學生應該同等處理,不要應爲好生就可以優待或者特殊等等。

第四,激勵要注重時效性。激勵要及時地進行,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勵學生。比如某某同學在數學全國競賽中獲得名次,應即使表揚,不要等到該比賽過了幾個月了纔來表揚。學生的積極性早也大打折扣了,對於表揚無所謂了。

三、激勵在數學教學中具體運用

第一:數學是一門很靈活的學科,不能單純地講授課本“死”知識,應多鼓勵學生去探究,積極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說,幹一件事,知道它,瞭解它不如愛好它,愛好它不如樂在其中。“好”和“樂”就是願意學,喜歡學,這就是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能產生愛好,愛好它就要去實踐它,達到樂在其中,有興趣纔會形成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數學學習中,我們把這種從自發的感性的樂趣出發上升爲自覺的理性的“認識”過程,這自然會變爲立志學好數學,成爲數學學習的成功者。因此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第二:在數學教育中採用——榜樣激勵。榜樣激勵,也叫做典型示範,就是通過榜樣 〔先進典型)來教育學生、鼓舞學生、激發學生積極性的一種方法。榜樣是一面旗幟,具有一定的生動性和鮮明性,容易引起人們在感情上的共鳴。同時,有了榜樣,使得大家學有方向,趕超有目標,而且看得見、摸得着,說服力強,號召力大。

第三:在數學教學中,給學生制定一個合理課實現的目標,激勵學生,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有被動學習轉變到主動學習,由消極學習到積極學習。對於學生達到目標可以進行表揚或者獎勵,讓學生有進一步努力的動力;如果達到目標什麼表揚或者獎勵都沒有,會造成學生逐漸失去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和喪失信心,難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難於達到目標。

第四:開拓學生的能力。

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要求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抽象思維能力、計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有意識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這些能力是在不同的數學學習環境中得到培養的。在平時教學中要注意開發不同的學習場所,積極鼓勵學生參與一切有益的學習實踐活動,如數學第二課堂、數學競賽、智力競賽等活動。鼓勵學生平時注意觀察,比如,空間想象能力是通過實例淨化思維,把空間中的實體高度抽象在大腦中,並在大腦中進行分析推理。其它能力的培養都必須學習、理解、訓練、應用中得到發展。特別是,教師爲了培養這些能力,會精心設計“智力課”和“智力問題”比如對習題的解答時的一題多解、舉一反三的訓練歸類,應用模型、電腦等多媒體教學等,都是爲數學能力的培養開設的好課型,在這些課型中,學生務必要用全身心投入、全方位智力參與,最終達到各方面能力的全面發展。

四、結束語

激勵不僅僅侷限用於企業,激勵鼓勵員工的行爲動機,使員工做出努力行爲,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從而有效完成預定目標的過程。可以廣泛運用到機關、學校、勞動人事等部門的管理領域。把管理心理學中的激勵運用到國中數學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數學教育教學論文 篇五

摘要:學數學課堂中的潛在要素對課堂教學影響深遠,新課程改革特別重視隱性文化對教學的影響。本文探討參與課堂的各種潛在因素中,教師的素質,教學方式,課堂規則等一系列文化因素所起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數學課堂潛在文化教師文化規則文化

課堂是學校教育的主要載體,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新的課堂文化是一種提倡建立師生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在課堂教學中,強調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探討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自己去體驗,去認識,去探究,從而達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來促使其生命發展的文化形式。而數學課堂又有與其他學科不同的,相對獨特的任務,如數學課堂教學對培養學生理性思維方面有着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這就使得數學課堂擁有其自己的文化特色。

當然,它一定是由衆多要素組成,並且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像數學教材帶給學生的是一種顯性存在的知識,而還有一種像教師自身的素質對學生的影響,師生關係,課堂制度等對教學的影響,這些潛在的因素,在潛移默化中決定着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正如鍾啓泉先生所說的:“課堂教學總是存在着某種文化,不管我們是否意識到,學生都在進行着某種“文化適應”,其本質就是隱性觀念思維方式對學生的影響。”所以,構建新型的課堂文化,以下幾點潛在要素是不容忽視的。

一、善於反思、向專業化發展的教師文化

教師是以一種潛在課程的形式存在於課堂教學當中,對學生和教學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這也是我認爲的最重要的潛在因素。就是說教師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着學生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曾經有學者說過:“安靜的老師教出安靜的學生。”這也正是在說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所起的關鍵作用。由於教師在教學中主導地位的不可替代性,在現如今課程的課堂教學中對老師的要求是越來越高了。外部的客觀要求是促使教師專業化的一個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從教師自身出發,主觀上積極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化水平,所以,教師必須不斷完善自己以適應現代教育課程改革的需求。

首先,作爲教師要經常反思自己是否仍有“教育熱情”。當我們剛走上教師這個崗位的時候,我們會心懷着夢想與堅定,以成爲一名優秀的教師作爲一種虔誠的信仰。但當我們慢慢的走着走着,伴隨着工作壓力的增大,很容易產生職業倦怠,這也迫使我們偏離的最初的方向,少了一份“教育熱情”。但是像葉瀾先生在《讓課堂煥發出生命力》裏說的那樣:“……如果一個教師一輩子從事學校教學工作,就意味着他生命中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是在課堂中和爲了課堂教學而付出的,每一堂課都是教師生命活動的一部分。

因此,十分重要的是使每一位教師都要意識到這一點:課堂教學對他們而言,不只是爲學生成長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別人交付的任務完成,它同時也是自己生命價值和自身發展的體現……”[1]做一個反思型的教師,把投放給教育的熱情作爲生命價值的體現,這是我們每一位老師應該想到的。

這份熱情被帶到你的課堂中,一定感染給你的每一位學生,這樣的用教師的熱情點燃的課堂一定是有魅力的課堂。有研究表明,人腦先有情緒中樞,再慢慢發展出思維中樞,情緒具有干擾思維的強大功能,所以思維往往難以抗衡情緒。也就是說,由於數學一直被很多學生理解成是一門枯燥、乏味的學科,學生首先需要對教育教學活動產生熱情,纔會有對教育教學活動投入。只有對教師產生尊敬、好感等正面的情緒,才能接受教師所傳遞的`教育影響。[2]

其次,豐富、完善並能靈活應用的專業知識是教師在課堂中必不可少的一把利劍。由於數學學科本身的抽象性,容易使學生產生牴觸情緒,而數學知識的靈活應用,正是解開這一癥結的金鑰匙。教師只有擁有完備的專業知識,纔可能有“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的愜意,纔可能居高臨下的把知識玩兒活。比如一題多解,公式靈活變形,換角度思考問題等,都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當他們有了“智力投入”,則很容易產生“智力情感”,學生的情感被喚起來,則又會產生相應的思維活動。一位學者曾經說過,學習的最高境界就是覺得知識好玩兒,讓思維的變換帶領學生們在知識的海洋裏“玩兒轉數學”,這也正是學生們嚮往的。

再次,良好的教學風格是課堂文化的重要因素。所謂的教學風格,是指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逐漸形成的,適合自己個性特徵的教學觀點、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的獨特結合和表現。[3]良好的教風對激發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掌握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學習行爲和習慣都有促進作用。[4]教學風格的形成需要一個長期摸索探究的過程,教師可以通過對自我的瞭解、學生的情況、教材的設計等的途徑,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終身發展的教學方式,比如有研究指出,女教師傾向於結構化的教學風格,而男教師傾向於鼓勵學生提出創新的想法、話題和有挑戰性的想法。如此說來,我們可以根據性別的特點,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女教師可以發揮女性的特質,爲學生展現一種邏輯緊密,思維細緻的解題形式;男教師則可以用靈活的解題技巧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教師的教學風格,很大程度上決定着課堂教學質量,所以不斷的完善自己的教學風格,形成獨特的教學特色,是課堂的需求,也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最終目標。

二、合作、互動的教學文化

新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應以學生爲主體,教師作爲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應是幫助學生學習,積極主動的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在舊的課堂文化裏,課堂是教師表演的舞臺,學生是被動的接受的觀衆,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觀能動性被剝奪的已趨近於零,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也伴隨着年級的增長呈遞減趨勢。學生在大多情況下是願意參與課堂的,但是如果一直處於被動的聽,被動的記的狀態,一定會產生無力感,從而對學習失去興趣失去信心是在所難免的。課堂只有以師生共同體的形式存在,產生師生間、生生間的主體間性,纔可能是最優化的課堂。這樣的課堂文化,會更有利的促進學生構建自己、完善自己。

從學科本身出發,數學學習更容易形成合作、互動的教學文化。因爲數學學科的客觀性,能方便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共同尋找問題的答案。比如教師在提出問題後,可以不用立即給予評價,而是把話題解釋權拋給學生,讓學生們質疑、提問,最後鼓勵學生自己來解答。這樣的課堂,不僅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滿足感和成就感,而且也活躍了課堂氣氛,強化了語言對思維的促進作用。

三、民主、和諧的課堂規則文化

在“把課堂還給學生”的呼籲下,師生共同制定課堂規則,而不再是學生按照教師制定的去執行。這樣民主、和諧的課堂規則,可以使課堂保持良好的秩序,從而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學生們自己制定了課堂規則,則明確知道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約束和規範學生的課堂行爲,課堂規則一旦被學生所接受,就會逐漸內化爲學生的自覺行爲,引發學生內在自主的要求,激發學生自我管理的動機,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突出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翁”。

參考文獻:

[1] 肖川。教育的理想與信念。嶽麓出版社。

[2] 應湘 向祖強。教師專業發展與學生成長。 濟南大學出版。

[3] 張天寶。 教學風格的形成過程與條件。湖南教育, ,(2)。

[4] 李文紅。潛在課程與課堂教學。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1,(3)。

[5] 鄭傑。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華東師大出版社。

國小數學教師教育教學工作計劃 篇六

這學期,我繼續接任六年級數學教學工作。本學期,我繼續以“雙向五環”的高效課堂教學方法,塑造出一批善於思考、勇於實踐,具有較高數學素養的學生羣體,構建動態生成、充滿活力的數學課堂。 我計劃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首先在思想方面:

我將始終如一地熱愛我們的學校,擁護和支持校領導的各項工作安排,熱愛本職工作。注重個人道德修養,爲人師表,嚴於律己,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加強團結,起到表率作用,與同事相處融洽,合作愉快,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組成一個團結協作的大家庭。

其次在課堂教學方面:

我深知課堂纔是做教師的根本,是學生快樂學習的樂園。我結合雙向五環教學方法,計劃從三方面進行課堂教學;說數學、做數學、用數學。

“說數學”指數學交流。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合作交流,能夠構建平等自由的對話平臺,使學生處於積極、活躍、自由的狀態,能出現始料未及的體驗和思維碰撞火花,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做數學”,數學來源於實踐,又服務於實踐。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不斷給予學生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動手動腦中操作,在實踐中體驗數學。通過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知識,同時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求知慾。

“用數學”在數學教學中,我要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在生活中感知數學,從而使學生不再覺得數學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覺得數學是脫離實際的海市蜃樓而虛無飄渺。這樣,既可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又能讓學生切實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到數學的價值。

最後我會積極配合班主任孔老師做好學生的安全、思想、生活等方面的工作。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將本着“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教學工作搞得更好。

國小數學教育教學綜述論文 篇七

摘要:

國小數學教育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建立友好的師生關係等方法充分的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

關鍵詞:

國小;數學教育;學習潛能

一、前言

新課改要求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成爲一個全面發展的人,在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學習課本知識,更重要的是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尤其國小教育是開展教育的起始點,也是非常關鍵的時期,只有在國小教育中充分的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才能爲學生以後的教育以及個人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二、國小數學教育中對學生學習潛能挖掘的途徑

1、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學生的學習過程總是循序漸進的,所以學習中,本身已經掌握的知識以及學習能力是影響學習效率的兩個關鍵部分,所以教師可以通過這一點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在教學中不充分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會出現以下兩種情況:第一,教師教學的內容以及方式低於學生能夠理解的範圍,過於簡單的知識會令學生喪失探究的樂趣,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第二,教師教學的內容以及方式超過學生能夠理解的範圍,學生的努力變成無用功,消磨學生的探索的積極性,抑制學生的學習潛能。因此,在國小數學教育中,教師需要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所掌握的知識有着充分的瞭解,並且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開展教學,照顧到不同學習情況的學生,並且適當地增加一定的難度,有利於刺激學生保持對學習的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

2、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學生潛能的挖掘,關鍵是做好國小教育,尤其是國小數學教育。國小教育是數學教育的入門,並且是國小階段難度最大的學科,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地探究數學學科,不僅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全面思考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還可以更好的挖掘學生學習的潛力[1]。教師可以在國小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創新,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傳授數學知識,學習循序漸進,由淺入深。比如在進行“有餘數的除法”教學時候,教師可以拿出一些糖果,與學生進行互動:“我們班有42位同學,老師這裏有150顆糖果,爲了保證公平,所有的同學得到的糖果都應該是一樣的,那麼請問老師現在要給給位同學多少顆糖果呢?”學生會積極踊躍的回答,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得課堂氛圍更加的熱烈。課後習題的設計需要進行人性化、個性化的處理,使學生通過做練習能夠感受到國小數學的有趣之處,習題的難度都不應過高,否則容易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降低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對於學習的自信心,通過各種手段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這樣才能更好的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

3、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國小數學教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了解數學的規律以及培養學生的學習思維,所以在教學需要進行耐心的引導,讓學生在學習中充分的發揮自己的優勢,對知識進行自主地探究[2]。可以通過以下兩種途徑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第一,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利用所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遇到的問題,將知識化爲能力,提高學生自主的能力。比如在“人民幣兌換”的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將不需要的書本或者玩具拿來進行班級義賣,通過交易可以使得學生充分的運用所學到的人民幣兌換的知識,義賣結束後可以以班級的名義捐獻給希望工程。另一方面學生可以在活動中進行交流,通過相互的模仿學習,進行自主的學習。第二,通過不斷地進行自我總結以及反省,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能力,這也是自主學習的過程。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得學生不斷地認識自己,發展自己,挖掘自己學習潛能。

4、建立友好的師生關係

國小時期是學生開始脫離家庭走向大集體的時期,學生對於教師會產生比較大的依賴感,教師對於學生能夠產生巨大的影響[3]。教學的過程也是師生之間進行情感交流的過程。建立有好的師生關係會使得學生更加喜歡與教師進行學習上的交流,有助於學生在課堂時候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促進學生的學習;另一方面也有助於學生用積極地態度進行同學間的交流,促進和諧、友愛的班級氛圍,使得學生在健康積極的環境中成長,使得學生身心得到全面的健康的發展。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髮現自己的進步之處,並且不斷地給予學生肯定以及鼓勵,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這些方法都有利於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

三、結束語

教師是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導者以及陪伴者,要在國小教學中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必須首先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地探索以及創新,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摸索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方法,並且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調整,才能使得教學更加滿足學生需求,最大程度的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作者:韓雪 單位:天津外國語大學附屬濱海外國語學校

參考文獻

[1]丁曉玲。國小數學教育中如何挖掘學生的潛能[J].新課程(國小),,02

[2]吳洋。在國小數學教育中如何挖掘學生的潛能[J].教師,2016,11.

[3]陳文倩。國小數學教育中對學生學習潛能的挖掘[J].學園,2016,01

國小數學教育論文 篇八

國小數學教育論文

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教育必須關心所有兒童的最充分的發展;而學校的責任則是創造能使每一個學 生達到他可能達到的最高學習水準的學習條件,學校必須給學生奠定終生學習的基礎,學校永遠對所有學生負 責。教師的責任誠如陶西平同志在《由“應試教育”向全面素質教育轉變》一文中所指出的:教師是“伯樂” ,伯爾善於相馬,教師也要善於認識每一位學生的個性。但是,教師又不能只是伯樂,伯樂相馬的目的是挑出 千里馬而淘汰其餘的馬,教師卻必須對每個學生負責。因此,素質教育不是選拔適合教育的兒童,而是創造適 合每個兒童的教育。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創造適合每個兒童的教育,要充分認識學生的巨大發 展潛能和個性差異,努力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善於與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責任感和道德感,爲學 生生活質量的提高建立必須具備的條件。爲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當注重加強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1.認真研究學生的實際能力

學生的實際能力就是指學生在學習新知識之前所具備的知識能力,這一點常常被忽視。衆所周知,任何人 在學習新知識時,舊知識總是要參與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識學習新知,既提高了課堂教學的科技含量,也消除 了課堂上的無效空間,減少了學生的學習障礙。比如,在講解新的數學概念時,教師應儘可能地從實際中引出 問題,使學生了解這些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同時又應用於生活實際,從而認識到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作 用;同時,教師也應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自己從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中提煉出數學問題,用所學 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實際問題。

數學教學一方面要使學生了解人類關於數學方面的文化遺產,另一方面要使學生建立起正確對待周圍事物 的態度和方法,學會使用數學的觀點和方法來認識周圍的事物,培養學生從現實生活事例中看出數量關係的能 力,這兩者都是不可偏廢的,都是學生是否具備數學素養的重要標誌。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培養 學生的數學意識,特別是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從日常生活的具體事物中發現數量關係的能力;要認真研究學生 學習新知識時已具有的能力,認真研究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方法,以學法定教法。這樣教學,起點低、層次多、要求高,適應了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智力潛能,創造出適合每一個 學生的教育。

2.努力探尋學生的潛在能力

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在能力是素質教育研究的重點。我們知道,學生是正在發展中的人,學習新知時所具有 的能力就是學生的潛在能力。因此,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學生中,沒有潛能的學生是不存在的。課堂教學的關鍵 就是要拓展學生的心理空間,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發揮學生的潛在能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思維,充分發 揮其創造性和智力潛能。

數學學習過程是一個不斷地探索和思考的過程。在數學教學中,是單純地給學生現成的知識,還是爲學生 創設一定的問題情景,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探索和思考,以便發揮其潛在能力,這是數學教學改革的核心問 題,是要“應試教育”還是要素質教育的大問題。一般地說,數學教科書中的例題是學習的範例,學生要通過 例題的學習,瞭解例題所代表的一類知識的規律和理解方法。但這並不是說,只要學生學會了書本上的例題就 可以自然而然地解決與之相似的問題。要能舉一反三,就還需要學生有一個深入思考的過程,甚至要經過若干 次錯誤與不完善的思考,這樣才能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這更需要學生把書本上的知識內化爲自己的知識。要 達到這樣的目的,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爲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機會,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思考 餘地,讓學生根據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和思維發展水平,提出自己對問題的看法,不同學生的不同方法反映出學 生對一個問題的認識水平。學生學習時說出自己的方法,表面上看課堂教學缺乏統一性,但教師從學生的不同 回答中可以瞭解學生是怎樣思考的,哪些學生處於較高的理解層面,哪些學生理解得還不夠深入或不夠準確, 並從中調整了一步教學的內容和方法,以恰當地解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 養成一種善於思考、勇於提出自己想法的習慣,這對學生學習新內容、研究新問題是非常重要的。相反地,在 教學中,教師如果不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機會,只是讓學生跟着教師的思路走,一步一步引導學生說出正確 的解題方法,雖然這樣可以比較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但長此以往,學生就會養成惰性。所以,教師在課堂教 學中要特別注意爲學生創造更多的思考機會,充分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努力發展學生的潛在能力,使學生在 認識所學的知識、理解所學知識的同時,智力水平也不斷提高。

3.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自學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種能力。對於國小生來講,最重要的是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發現 、學會創造,掌握一套適應自己的學習方法,做到在任何時候學習任何一種知識時都能“處處無師勝有師”。 爲此,教師有必要更新觀念,研究數學的智慧,分析數學的方法,努力使學生像數學家那樣去學習、去思考、去發現、去應用、去創造數學知識。

在教學中,教師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培養、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教師可要求學生課前預習――學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記錄下來,上課時帶着這些問題聽講,而對於在預習中已弄懂的內容可通過聽講來 比較一下自己的理解與教師講解之間的差距、看問題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種好些;課後複習――學 生可先合上書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課堂內容在腦子裏“過”一遍,然後自己歸納出幾個“條條”來。同時,教師 還應加強對書本例題的剖析和推敲,因爲課堂內老師講的例題儘管數量不多,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師要研 究每個例題所反映出的原理,分析解剖每個例題的關鍵所在,思考這類例題還可以從什麼角度來提問,把已知 條件和求解目標稍作變化又有什麼結果,解題中每一步運算的依據又是什麼,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識,這類題 還可以用什麼方法求解,等等。

數學教學的關鍵不在改變數學知識本身,而是要改變教學思想、教學方法,要有先進的思想意識,要不斷 地將教學內容結構化,不斷地將結構化的知識納入到學生的認知結構中。學生只有掌握了數學的基本原理、基 本概念、基本結構,纔會做到以一貫十,觸類旁通。

當然,如果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能給每一個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充分的幫助,那麼每一個學生都能 學會並達到正常的學習水平。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創造適合每個兒童的數學教育,其目的就是要努力創造條件 ,彌補缺陷,轉變學生的狀況,讓每一個學生都掌握數學,讓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因此,在國小數學教 學中,教師應注重因材施教,增加每個學生參與學習的機會,發展學

生的潛能。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每個學 生得到充分而全面的發展。

(本文獲全國“課堂教學中的素質教育”徵文二等獎。)

國中數學教育教學論文 篇九

一、有效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在國中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是互動的雙方,在教學中,教師要擺脫傳統教學中單一、死板的教學方式,用生動的語言來引導學生,使他們能夠對學習產生興趣,並積極地進行知識探究,感受和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內在動力,使數學課堂在活躍氛圍中順利進行。

1.用幽默的語言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幽默的語言能產生強大的調動作用,教師運用生動、幽默的語言進行教學,能夠有效加強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和教師進行積極互動,並認真探究教師佈置的任務,使學習效率不斷提高。幽默的語言能使課堂擺脫壓抑沉悶的氣氛,使學生活躍起來,對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夠積極思考,使數學綜合能力不斷提高。

2.運用問題進行引導,啓發學生的數學思維。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問題教學能夠有效實現師生的積極互動,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師生雙方進行了雙向信息傳遞,教師提出的問題給學生設定了探究的目標,而學生解決問題的結果讓教師對學生的情況有了深入瞭解。在這個互動環節,教師對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進行指導,使他們能夠擺脫定式思維,從另一個方面對問題進行分析和思考,最終有效解決問題,獲得學習的樂趣。在進行問題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問題的設計形式以及難易程度。對於同一個問題,如果教師在創設的情境中進行提問,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探究興趣,提高回答問題的正確率。在關注學生學習動態的同時,教師還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使每一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有收穫,獲得教師的肯定,激勵他們更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和探究,在高效的教學環境下,促進全班學生的進步。

二、以學生爲主體,重視數學素質的培養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豐富的數學知識,提高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還要讓學生具備自主學習能力,讓他們在主動探究過程中提高數學素養。在教學中,教師要擺脫傳統教學中的教學方式,用新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教學,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進行積極高效的知識探究,使課堂教學真正實現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使他們能夠獨立思考和解決數學問題。在教學中,讓學生學習、參與數學化過程,充分發揮數學的形式訓練價值及應用價值,使數學課堂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還可以讓他們把具備的自主學習能力遷移到其他學科的學習中,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三、加強數學實踐教學,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教師進行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在對知識理解和深化的過程中,只有在實際問題中進行運用纔能有效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使他們能夠用數學的眼光來看待問題,用數學思維來分析問題,有效提高數學綜合素質的發展。

1.訓練學生的思維速度,發展他們思維的敏銳性。在國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提高學生的思維速度,需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能力來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在分析知識的過程中提高思維敏銳性,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例如,教師可以在講完新課後,給學生出一些速算題目,進行思維訓練;也可以佈置一些開放性的習題,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思考,有效提高他們的思維速度。

2.解決數學實際問題,加強思維訓練。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通過把實際問題引入到課堂中,引導學生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問題的思考方式和解決方式,有效提高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在進行思維強化訓練時,教師不要讓學生進行題海戰術,而是要通過題目練習使他們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3.改變學生的定式思維,發展逆向思維能力。在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擺脫定式思維的影響,對一個問題進行分析時,從正向思維和逆向思維分別進行分析,感受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使思維的發展趨向多元化,有效發展學生的數學綜合思維能力。

四、加強數學運用教學,提高知識運用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只有把數學理論知識和現實問題相結合,才能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調動他們的積極探究慾望,使學生在探究數學知識時能夠不斷獲得發展。當數學和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時,數學纔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興趣。我們知道,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學生喜歡學一些與實際生活有關的數學知識,如果是他們身邊的熟悉事例,就很容易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而每一個數學概念、定理、公式的誕生均有它的實際背景,所以教學時應從實際入手,通過學生熟悉的實際問題抽象出數學概念,感悟新知識。總之,國中數學教學要擺脫傳統教學中的單向信息傳遞,採用教師和學生積極互動的雙向信息交流,使教學活動在學生的主動探究過程中實現教和學的雙贏。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對教學進行反思,改進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有效的學習方法下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路,促進他們數學思維的發展,使數學教學順利進行,有效實現教學目標。

國小數學教師教育教學經驗總結 篇十

本學期我擔任六年級的數學教學工作。一期來我努力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採取有效的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取得了一定效果。就本學期教學工作,作出如下總結:

一、認真備課。

備課時,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做了詳細的記錄,既突出了本節課的難點,又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點。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課後趁記憶猶新,回顧、反思寫下自己執教時的切身體會或疏漏,記下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或困惑,是教師最寶貴的第一手資料,教學經驗的積累和教訓的吸取,對今後改進課堂教學和提高個人的教學水評是十分有用。

二、認真上課。

(1)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思考。然後,放手讓學生探究,動手、動口、動眼、動腦。針對教學重、難點,選擇學生的探究結果,學生進行比較、交流、討論,從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接着,學生練習不同坡度,不同層次的題目,鞏固知識,形成能力,發展思維。最後,儘量讓學生自己小結學到的知識以及方法。現在學生普遍對數學課感興趣,參與性高,爲學好數學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2)及時複習。根據愛賓浩斯遺忘規律,新知識的遺忘隨時間的延長而減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識基本是當天複習或第二天覆習,以後再逐漸延長複習時間。這項措施非常適合低年級學生遺忘快、不會複習的特點。

(3)努力構建知識網絡。一般做到一小節一整理,形成每節知識串;每單元整理複習形成知識鏈,一學期對整冊書進行整理複習。學生經歷了教材由“薄”變“厚”,再變“薄”的過程,既形成了知識網,又學到了方法,容易產生學習遷移,給學生的創新、實踐提供了可能。

三、認真批改作業。

針對不同的練習錯誤,教師面批,指出個性問題,集體訂正共性問題。批改作業時,教師點出錯題,不指明錯處,讓學生自己查找錯誤,增強學生的分析能力。學生訂正之後,仍給滿分,鼓勵學生獨立作業的習慣,對激發學習的興趣取得了較好效果。分析練習產生錯誤的原因,改進教學,提高教師教學的針對性。

四、做好課後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

在課後,爲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同時加大了對後進生的輔導的力度。對後進生的輔導,並不限於學生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生思想的輔導,提高後進生的成績,首先解決他們的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這樣,後進生的轉化,就由原來的簡單粗暴、強制學習轉化到自覺的求知上來。

在兩個班學生中,學習中下者將近佔一半,所以轉化學困生工作認真尤爲重要。本學期,我除了在課堂上多照顧他們外,課後還給他們“開小竈”。首先,我通過和他們主動談心,瞭解了他們家庭狀況、經濟基礎、鄰里關係等,找出了其中的原因,並從心理上疏導他們,拉近了我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他們建立了自信心;其次,對他們進行了輔導。對於他們遺漏的知識,我主動爲他們彌補,對於新學內容,我耐心爲他們講解,並讓他們每天爲自己制定一個目標,同時我還對他們的點滴進步及時給予鼓勵表揚。通過一學期的輔導工作,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慾和上進心,使他們對數學產生了興趣,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五、創新評價,激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我們把評價作爲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手段,也作爲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抓基礎知識的掌握,抓課堂作業的堂堂清,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定量採用等級制,定性採用評語的形式,更多地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麼,獲得了那些進步,具備了什麼能力。使評價結果有利於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的發展。

六、做好課後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

在課後,爲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同時加大了對後進生的輔導的力度。對後進生的輔導,並不限於學生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生思想的輔導,提高後進生的成績,首先解決他們的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這樣,後進生的轉化,就由原來的簡單粗暴、強制學習轉化到自覺的求知上來。本班52名學生中,學習中下者將近佔一半,所以轉化學困生工作認真尤爲重要。本學期,我除了在課堂上多照顧他們外,課後還給他們“開小竈”。

數學教學論文 篇十一

摘要:《數學課程標準》使用了較多的“經歷……的過程,獲得……的體驗(感受)”,可見,數學學習離不開個體的體驗。學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再創造”,在實踐操作中體驗“做數學”,在合作交流中體驗“說數學”,在聯繫生活中體驗“用數學”。學生體驗學習,是用心去感悟的過程,在體驗中思考、創造,有利於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關鍵詞:新課標、體驗、再創造、做數學、說數學、用數學

傳統的數學教學是學生被動吸收、機械記憶、反覆練習、強化儲存的過程,沒有主體的體驗。沐浴着新課程的陽光,我們“豁然開朗”:教師不是“救世主”,教師只不過是學生自我發展的引導者和促進者。而學生學習數學是以積極的心態調動原有的認知和經驗,嘗試解決新問題、理解新知識的有意義的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在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對象的特徵,獲得一些體驗。”所謂體驗,就是個體主動親歷或虛擬地親歷某件事並獲得相應的認知和情感的直接經驗的活動。讓學生親歷經驗,不但有助於通過多種活動探究和獲取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體驗中能夠逐步掌握數學學習的一般規律和方法。教師要以“課標”精神爲指導,用活用好教材,進行創造性地教,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充分體驗數學學習,感受成功的喜悅,增強信心,從而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

一、自主探究——讓學生體驗“再創造”。

荷蘭數學家弗賴登塔爾說過:“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把本人要學習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實踐證明,學習者不實行“再創造”,他對學習的內容就難以真正理解,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如學完了“圓的面積”,出示:一個圓,從圓心沿半徑切割後,拼成了近似長方形,已知長方形的周長比圓的周長大6釐米,求圓的面積(下圖)。乍一看,似乎無從下手,但經過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長方形的周長不就比圓周長多出兩條寬,也就是兩條半徑,一條半徑的長度是3釐米,問題迎刃而解。

教師作爲教學內容的加工者,應站在發展學生思維的高度,相信學生的認知潛能,對於難度不大的例題,大膽捨棄過多、過細的鋪墊,儘量對學生少一些暗示、干預,正如“教學不需要精雕細刻,學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讓學生像科學家一樣去自己研究、發現,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在體驗中主動建構知識。

二、實踐操作——讓學生體驗“做數學”。

教與學都要以“做”爲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學做合一”的觀點,在美國也流行“木匠教學法”,讓學生找找、量量、拼拼……因爲“你做了你才能學會”。皮亞傑指出:“傳統教學的特點,就在於往往是口頭講解,而不是從實際操作開始數學教學。”“做”就是讓學生動手操作,在操作中體驗數學。通過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知識,同時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慾。

在學習“時分秒的認識”之前,讓學生先自制一個鐘面模型供上課用,遠比帶上現成的鐘好,因爲學生在製作鐘面的過程中,通過自己思考或詢問家長,已經認真地自學了一次,課堂效果能不好嗎?如:一張長30釐米,寬20釐米的長方形紙,在它的四個角上各剪去一個邊長5釐米的小正方形後,圍成的長方體的體積、表面積各是多少?學生直接解答有困難,若讓學生親自動手做一做,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體驗長方形紙是怎樣圍成長方體紙盒的,相信大部分學生都能輕鬆解決問題。

對於動作思維佔優勢的國小生來說,聽過了,可能就忘記;看過了,可能會明白;只有做過了,纔會真正理解。教師要善於用實踐的眼光處理教材,力求把教學內容設計成物質化活動,讓學生體驗“做數學”的快樂。

三、合作交流——讓學生體驗“說數學”。

這裏的“說數學”指數學交流。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合作交流,能夠構建平等自由的對話平臺,使學生處於積極、活躍、自由的狀態,能出現始料未及的體驗和思維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因爲“個人創造的數學必須取決於數學共同體的‘裁決’,只有爲數學共同體所一致接受的數學概念、方法、問題等,才能真正成爲數學的成分。”因此,個體的經驗需要與同伴和教師交流,才能順利地共同建構。

四、聯繫生活——讓學生體驗“用數學”。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體現生活性。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教師要創設條件,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學習和理解數學;要善於引導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應用於生活實際,既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又能讓學生切實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到數學的價值。

學習“圓的認識”後設計遊戲:學生站成一排橫隊,距隊伍2米處放一泥人,大家套圈。學生體會到不公平,應站成一圓圈或站成縱隊才公平,更好地體會“在同一個圓內半徑都相等”。學完“用字母表示數”後,隨意取出一本書,問它有多少頁?學生們起先一愣,有的搖頭,有的茫然,過了一會兒恍然大悟:“這本書有X頁。”“有a頁。”“有b頁。”=我們的教學要給學生一雙數學的眼睛,不斷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使學生真正體驗數學的魅力。

體驗學習需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在體驗中思考,鍛鍊思維,在思考中創造,培養、發展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當然,創設一個愉悅的學習氛圍相當重要,可以減少學生對數學的畏懼感和枯燥感。讓學生親身體驗,課堂上思路暢通,熱情高漲,充滿生機和活力;讓學生體驗成功,會激起強烈的求知慾望。同時,教師應該深入到學生的心裏去,和他們一起歷經知識獲取的過程,歷經企盼、等待、焦慮、興奮等心理體驗,與學生共同分享獲得知識的快樂,與孩子們共同“體驗學習”。

九年級數學教師教學論文 篇十二

一、制訂具體有效的複習計劃

九年級數學複習計劃,對指導師生進行系統複習,具有明顯的導向作用,計劃如何與複習效果關係甚爲密切,九年級數學複習計劃的制定應注意:

1、認真鑽研教材,確定複習重點。確定複習重點可從以下幾方面考慮:⑴.根據教材的教學要求提出四層次的基本要求:瞭解、理解、掌握和熟練掌握。這是確定複習重點的依據和標準。對教材要求“瞭解”的,讓學生知其然即可;要求“理解”的,要領會其實質,在原有的基礎上加深印象;要求“掌握”的,要鞏固加深,對所涉及的各種類型的習題,能準確的解答;要求“熟練掌握”的,要靈活掌握解題的技能技巧。⑵.熟識每一個知識點在國中數學教材中的地位、作用;⑶.熟悉近年來試題型類型,以及考試改革的情況。

2、正確分析學生的知識狀況。(1)是對平時教學中掌握的情況進行定性分析;(2)是進行摸底測試。

3、制定複習計劃。根據知識重點、學生的知識狀況及總複習時間制定比較具體詳細可行的複習計劃。一般複習計劃主要內容應包括系統複習安排和綜合複習安排,系統複習國中的每一章節內容,要計劃好複習時間、複習重點、基本複習方法;計劃好如何挖掘教材,使知識系統化;訓練哪些方法培養哪些能力、掌握哪些數學思想等。綜合複習應設計如何引導學生對國中數學完成由厚到薄的轉變;如何培養學生綜合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安排如何引導學生對各種數學方法進行訓練,使知識系統化、熟練化,形成技能技巧,促進數學能力的提高,使學生形成知識體系。

二、切實抓好“雙基”的訓練

國中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是學生進行數學運算、數學推理的基本材料,是形成數學能力的基石。如何進行基礎知識的複習呢?我認爲:一是要緊扣教材,依據教材的要求,不斷提高,注重基礎。二是要突出複習的特點上出新意,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複習效率。從複習安排上來看,搞好基礎知識的複習主要依賴於系統的複習,在系統複習中教師要從引導學生弄清知識的結構入手,由結構找性質,由性質找方法,則熟練掌握方法到形成能力。在每一個章節複習中,爲了有效地使學生弄清知識的結構,宜先用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按照自己的實際查漏補缺,有目的地自由複習。要求學生在複習中重點放在理解概念、弄清定義、掌握基本方法上。複習中教師應在學生中巡迴輔導,瞭解信息,及時反饋,然後再引導學生對本章節知識進行系統歸類,弄清內部結構,然後讓學生通過恰當的訓練,加深對概念的理解、結論的掌握,方法的運用和能力的提高,此階段切忌求快、求深、求難。否則中差生是達不到合格水平的。複習時還注意到知識的縱橫聯繫,將各部分知識串在一起,弄清它們之間的共同性和區別,弄清它們的聯繫,可使對知識的學習深入一步。因此,複習時除按課本章節順序進行外,還可將知識按另外的方式進行歸類總結。

三、抓好教材中例題、習題的歸類、變式的教學

在數學複習課教學中,挖掘教材中的例題、習題等的功能,既是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又是對付考試的一種手段。因此在複習中根據教學的目的、教學重的點和學生實際,要注意引導學生對相關例題進行分析、歸類,總結解題規律,提高複習效率。對具有可變性的例習題,引導學生進行變式訓練,使學生從多方面感知數學的方法、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目前,“題海戰術”的普遍現象還存在,學生整天忙於解題,沒有時間總結解題規律和方法,這樣既增重學生負擔,又不能使學生熟練掌握知識靈活運用知識。事實上,許多複習題目是從同一道題中演變過來的,其思維方式和所運用的知識完全相同。如果不掌握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繫,就題論題,那麼遇上形式稍爲變化的題,便束手無策,教師在講解中,應該引導學生對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靈活變換,使之觸類旁通,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提高學生的技能技巧,挖掘教材中的例題、習題功能,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⑴尋找其它解法;⑵改變題目形式;⑶題目的條件和結論互換;⑷改變題目的條件;⑸把結論進一步推廣與引伸;⑹串聯不同的問題;⑺類比編題等。

四、加強數學思想與方法訓練,提高數學素質理解掌握各種數學思想和方法是形成數學技能技巧,提高數學的能力的前提。

國中數學中已經出現和運用了不少數學思想和方法。如轉化的思想是一種重要的思想方法。既包括無理數轉化爲有理數運算、有理數運算轉化爲算術數運算,又包括解無理方程轉化有方程等等。應通過不同的形式給以訓練,使學生熟練掌握,致於分析、綜合、歸納等的重要數學思想方法,也應學生有所瞭解。

國中數學教材中出現的數學方法有:換元法、配方法、圖象法、解析法、待定係數法、分析法、綜合法、分析綜合法、反證法、作圖法。這些方法要按要求靈活運用。因此複習中針對要求,分層訓練。相信自己,“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探尋生活化數學教學教育論文 篇十三

探尋生活化數學教學教育論文

陶行知說過:“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並真正成爲教育。”這一論斷包含着一個重要的教育思想,那就是教育的實現過程必須有生活的因素,否則不能稱之爲真正的教育。我們也因此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生活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如果在這樣的高度上駕御我們的教學,我想,那將是一種使教學回歸的有意義的教育教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也指出:“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存在於現實生活中,並被廣泛應用於現實世界,才能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從這個要求看,我們的數學教學,也應該用學生熟知的活生生的生活數學來引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對抽象的數學知識產生親近感。作爲教師也應該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引導學生動手體驗,探求新知,應用新知,讓學生獲得嘗試成功的喜悅感。

反觀我們的數學教學,現狀卻很不樂觀,一些陳舊的思想和模式還左右着我們的實踐不能深入下去。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總是在用“加工一批零件”“修一段公路”等嚴重脫離學生生活實際的應用題來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教學。實際上,學生還是沒有走出抽象的侷限,我們的教師也總是把這樣的教條當作生活的真實,因而放棄了挖掘真實生活的興趣。我們還知道,絕大多數數學問題都有“適量”的條件,“唯一”的答案組成,過於程序化。因此,改變題目的內容與表述方式,還原爲取之於學生所瞭解的生活實際,並具有一定真實意義的數學問題,即命題背景材料的生活化已經成爲急需解決的問題。

目前,我們已經在這些方面做了一些探索與研究,比如採擷一些如乘車、購票、環境保護等接近於真實情境的數學開放題,我們還在適當安排一些多餘條件上做了嘗試,因爲日常生活中幾乎沒有哪一個問題擁有的條件是恰好的,問題答案也並不唯一。此類題目的解答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因此我們選擇這樣一個常規性問題加以探索研究。根據我的數學教學實踐,在探尋生活化數學的教學之路上我做了如下幾點嘗試:

一、巧設生活之疑,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巧設疑,能激趣。讓學生們真切感受到他們學習的數學絕不僅僅存在於課堂上、考場中,它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例如《同底數的冪的乘法》這節課,我先巧妙利用古代俄羅斯民間流傳的算術題故事:“路上走着7個老頭,每個老頭拿着7根手杖,每根手杖上有7個樹杈,每個樹杈上掛着7個竹籃,每個竹籃裏有7個竹籠,每個竹籠裏有7只麻雀,總共有多少隻麻雀?”這個類似遊戲的數學問題,馬上激發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慾望,紛紛躍躍欲試地提出了一系列的解題方法,我順勢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同底數的冪的乘法法則,來解決現實中可能存在的數學問題。

二、巧用生活之物,探尋數學性質。

新課程倡導把課堂還給學生,倡導新的學習方式,以自主、合作和探究爲主,我們應該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數學的形成過程,而不是直接把最終的數學結論送給學生。我們數學教師要遵循學生髮展的需要和狀況來設計課堂教學,讓教師的“教”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所以我經常思考生活中的哪些實物,可以用來作爲探究數學知識的工具,以及如何使用。 《認識三角形》這節課,在探究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這個性質,我想若讓學生用任意準備的三根小棒擺三角形,小棒長度確定,實驗次數少,不具代表性,不易發現規律。我就換方法讓學生用火柴拼三角形,實驗次數增多,換角度可以從反面實驗,讓學生體驗四根火柴拼一個三角形,不許折斷火柴,結果如何?接着用五根火柴拼三角形,使它一邊爲3根火柴長度,結果又如何?學生自然會發現,按上述要求拼出三角形是不可能的,爲什麼?從三邊長度關係上發現構成三角形的條件,然後再拼其他三角形進行驗證,這個由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找到的結論會深入人心。

再如《梯形》這節探究等腰梯形的性質時,我反覆研究教材,如何能簡單地畫出相對嚴格的等腰梯形,方便我們研究它的性質呢?我想到了用方格紙,讓學生在格線紙中畫出等腰梯形,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三、巧解生活之疑,將數學知識應用生活。

自古至今,數學來源於生活,處處存在於生活中,並最終應用於生活。人們還在不斷摸索,在生活實踐中繼續發現數學真理。倘若學生學了數學,不會應用數學,那將是我們最大的悲哀,並且會使學生產生學數學無用的心理,打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爲了學以致用,我不斷挖掘生活中應用數學的例子,進行改造,設置生活中的疑難問題讓學生來解決。

學了《分式方程》這節後,我讓同學們用所學知識解決爲我班百分考覈優勝者買獎品的實際問題:“班長帶15元錢去超市爲百分考覈優勝者和進步幅度大者買獎品,如果買一種軟皮本,正好需付15元錢,但售貨員建議她買一種質量好的硬皮本,這種本子的價格比軟皮本高出一半,因此,她只能少買1本筆記本,這種軟皮本和硬皮本的'價格各是多少?如果想讓更多的同學得到獎勵,請同學們參考超市的不同學習用品的價目表,制定一個購買計劃,”這樣將學生置於一個真實的需要解決的實際生活問題中,學生很自然地擔負起解決問題的使命,這能極大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了《勾股數》這節,我拿了一把學生常用的刻度尺來到講臺,我問同學:“老師看到咱們班黑板的這條邊框有些偏離原位,想檢驗一下,它能否和下面的邊構成直角。但是老師手裏只有這把直尺,同學們能否幫老師想個辦法,運用所學數學知識,只用老師手裏的工具來檢驗?”學生們熱烈討論,併到黑板前用直尺比比劃劃,想出多種辦法,不知不覺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在學習《相似三角形的應用》後,我讓學生分小組自己設計方案,親自去測量學校的旗杆的高度。統計班上同學們視力的數據來研究平均數、中位數、衆數,並讓同學們根據統計結果提出保護視力的合理化的建議。

生活中存在着大量有價值的數學現象,教師應該在數學教學中積極的創造條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數學資源,爲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情景來幫助學生學習數學,鼓勵學生髮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中的聯繫,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用數學課堂培養他們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操,讓學生學習有用的數學,讓數學課堂煥發生命的光彩。

數學教學論文 篇十四

摘要:探討利用微課進行高等數學教學的方法。

微課具有形象生動、學生參與度高等特點,可提供高數背景知識,破解教學難點,再現知識產生過程,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關鍵詞:微課;高等數學;教學模式

微課特指以微視頻爲主的教學資源,一般不超過5~10分鐘,是一種運用信息技術呈現碎片化學習內容、過程及擴展素材的結構化數字資源[1]。

微課的核心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同時還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輔助性教學資源,它們以一定的組織關係和呈現方式共同“營造”了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資源單元應用“小環境”。

隨着移動互聯技術的發展,學生的信息化學習能力越來越強,通過電腦、手機等工具,可以把教學內容碎片化,使學生利用課餘時間隨時隨地學習。

我們建立了高數學習微信公衆號,作爲教師發佈視頻和學生討論交流的主要場所,視頻用EDIUS剪輯,上傳至騰訊視頻網站並在公衆號發佈。

這一教學模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主動參與,師生雙向交流,彌補了課堂教學的不足,較好地解決了高數內容多、教學課時少的問題。

1提供高等數學背景知識

由於高等數學教學課時有限,可以將部分內容製作成視頻或PPT,供學生自主學習。

比如在學習微積分前,讓學生了解“牛頓與萊布尼茨之爭”:爲了“微積分創立者”這份榮譽,牛頓會長和他的英國皇家學會不斷地打壓勢單力薄的萊布尼茨。

最後讓這個不論是內容闡述還是符號記法上都比牛頓領先的數學天才含恨而死,但萊布尼茨沒有想到,今天全世界學習數學的人都知道他是微積分的創造者,就連著名的“牛頓-萊布尼茨公式”,都是以他們兩人的名字命名,任何權威都掩蓋不了歷史沉澱後的事實。

這些鮮活的數學史,展示了數學發展的歷史過程,有助於學生了解數學,有助於學生掌握數學思想方法。

2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創新能力

通過微課,提出問題,提供方法,供學生分析探索,發現結論。

如正弦函數在零點處的冪級數展開式,先分析一次函數是直線,不可能逼近正弦函數,二次函數不是奇函數,也不可能逼近正弦函數,然後用三次多項式、五次多項式和七次多項式等多項式函數逼近正弦函數,

在同一座標系中做出這些函數的圖像,通過對比,觀察逼近情況,經過反覆實驗,最後得出:sinx=x-x33!+x55!-x77!+…+(-1)kx2k+1(2k+1)!+…我們向學生提供幾何畫板等工具,創設出一種學生獨立分析、探索問題的環境,

教師在公衆號中通過文字、語音對學生遇到的困難進行點撥。

3藉助圖形,破解知識難點

高等數學中極限、導數、微分、積分等內容,用微課呈現有其得天獨厚的優勢。

如“數列的極限”一課,用PPT演示劉徽“割圓術”,圓內接正多邊形當邊數越來越大時,多邊形周長無限接近圓的周長,“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於不可割,則與圓周合體而無所失矣”。

在直角座標系中描點,動態演示當n無限增大時,數列的值的變化情況,最後總結出極限的定義。

學生根據自己的節奏學習,可暫停、後退、重播,課堂上教師再進一步強化鞏固。

4利用微課,再現知識的產生過程

高等數學雖然抽象、複雜,但有其產生、發展和演變的過程,展示這些過程有助於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如通過微課演示變速直線運動的瞬時速度,路程是時間的函數s=f(t),當t→t0時,極限limt→t0f(t)-f(t0)t-t0就是動點在時刻t0的瞬時速度,進而再動態演示平面曲線的切念,又體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

5在微課的引導下進行實踐探索和網上討論

結合學生所學專業,將專業實例融入數學教學中,體現數學知識的應用性,以學生爲主體,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比如我們向建築工程專業學生給出課題:平面不規則圖形面積的計算;向經濟專業學生給出課題:進行市場調查,建立一種產品成本、廣告投入和銷售價格之間的函數模型,求得利潤的最大值並找出最佳銷售策略。

微課教學作爲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易於被當代大學生接受,可以將枯燥的高等數學教學變得生動形象,我們的主要形式是開展課前討論、微課學習和課後答疑。

經過實踐探索,我們認爲要加強微課的教學資源建設,精心選題,巧妙呈現知識點,提高拍攝質量,調動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及時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困惑。

微課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於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培養創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