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農村基層團組織建設調研報告

農村基層團組織建設調研報告<?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農村基層團組織建設調研報告

爲全面深入地瞭解全縣當前農村共青團工作的現狀,探索農村團建工作發展的新思路。9—11月,我與西部計劃基層青年工作專項行動志願者小鄭先後深入22個鄉鎮6個村2所中學2戶非公企業,走訪基層團組織分管領導、團幹部、村幹部、選調生、西部計劃志願者、學生60多人次,採取面對面交流的方式,對全縣鄉鎮、農村團建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爲準確地掌握基層團建情況,調研期間,我們還給43個基層團委發放《基層團組織現狀調查摸底表》和《基層團幹部情況調查摸底表》,讓基層團幹部填寫,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農村共青團工作的現狀

1、基層組織情況

目前,全縣共有22個鄉鎮團委,村級團組織總數爲192個、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專業協會7個,依託專業合作組織、專業協會建團數2個。從調查的情況看,各個鄉鎮和大部分村都設有團組織,明確了責任人。團組織建設,鄉鎮團委要好於村,相當一部分村子,沒有團組織。一些村團組織形同虛設,僅僅停留在組織機構的設置形式上,團支書長年外出打工,偶爾一年回來一兩次。村一級團組織,一年內基本沒有活動,處於停滯不前狀態。在《基層團組織現狀調查摸底表》中,有些鄉鎮上報的只是本鄉鎮中學團組織,村一級團組織沒有一個。

2、團幹部隊伍

農村受機構、稅費改革影響,各單位普遍減編,越到基層,編制越少,在工作不減的前提下,直接導致基層團幹部兼職出現。鄉鎮團委書記大多數兼任婦聯主席、會計、勞動保障助理等,少則兩個,多則3、4個,他們的主要精力放在黨政領導佈置的任務上,沒有時間做團工作。民政專幹、工會專幹、婦女專幹等崗位,財政每月都要發工資,唯獨團工作是無償的。從事基層團工作沒有相應的津貼和報酬,加之有的單位,政治上對團幹部關心不夠,對待團幹部只注重使用,不注重培養。種種原因,致使團幹部工作熱情降低。團縣委自03年9月以來,一直沒有換屆,鄉鎮的基層團委同樣如此,湯峪鎮團委書記已接近50,還在團幹崗位上奮鬥,工作激情大不如以前,只有“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最終團幹部隊伍青黃不接、後繼乏人。

3、團員隊伍情況

鄉鎮政府所在地,目前,還有些年輕人,依託鄉鎮街道做點小生意,跑個運輸等。其它地方,凡是初高中畢業的農村青年,家裏又沒有可依賴的資源,留在家中務農的只有寥寥幾人,大多數會選擇外出打工,只有在農忙時節,一部分人才會回來。這就形成了團員人數的不確定性,今天,某某可能在家,明天又外出了,團員人數難以準確統計。在農村,平時見到的,只會是老人、婦女和兒童,絕大多數農村團支部有組織無人,團員流失現象十分嚴重,村級團組織大部分時間在唱“空城計”。在家的青年,受社會上各種思潮影響,出現政治傾向淡化,即使有團的活動,他們也不願意參加,他們認爲搞團內活動佔用了他們的時間。農村團員情況,總結起來有三點:一是團組織活動難開展。農村團員大部分外出打工,組織活動無法開展。二是團員管理教育難落實。外出團員遠離家鄉,猶如斷線的風箏,團組織對團員的教育管理難以落到實處。三是團員難發展。優秀青年外出經商打工,難以“推優”。村裏優秀青年又缺乏,出現發展難、難發展的情況。

4、活動開展情況

農村團的活動陣地少之又少,缺乏經費,致使團工作難以開展。鄉鎮級團委無經費,開展活動時,只能一事一請,按活動申請經費;而村一級團委根本就沒有開展共青團工作經費支出的相關政策規定,沒有這部分支出,根本就談不上經費保障。調查中,只有經濟條件好的鄉鎮,在重大節日,“五四”、“國慶”,鄉鎮團委才能要出幾百元活動費用。目前,農村團的活動經費還是主要靠團費和劃拔兩個途徑,而農村團員數量本身有限,加上流失嚴重,團費收繳十分困難,農民團員的團費收入基本空白。基層團委只能有計劃性地申請報銷,伸手向財政要。

二、存在問題原因分析

1、基層黨組織對共青團工作重視不夠

計劃經濟時代,共青團靠得是行政手段來佈置工作,那時人們生活不富裕,沒有多少業餘文化活動,所以共青團的工作能夠開展得轟轟烈烈。到了市場經濟時代,青年人意識形態多元化,政治傾向淡化,即使有團的活動,他們寧願自發組織,也不願意受約束參加。加之受“唯經濟論”影響,鄉鎮共青團活動逐漸弱化,以至團幹部認爲團的工作只是“錦上添花”,與抓經濟大局工作相比,微乎其微,自己先有點“怯場”,影響了共青團幹部工作的積極性。一些鄉鎮領導,沒有從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高度來看待團幹部,支持團的工作。對團的工作重視不夠、關心不夠,甚至認爲是“副業”,“敲邊鼓”,可有可無,沒有從黨的助手和後備軍的角度來考慮共青團工作,導致共青團的工作沒進展,提不到黨政領導議事日程上。

2、團的工作不能與時俱進

有的團幹部服務創新意識不夠,還在“穿新鞋走老路”。一些團幹部在設計活動時,思想保守、因循守舊、缺乏創意,不能吸引農村青年。有的團幹部只知道傳達上級文件和精神,按部就班搞傳統活動做表面文章上,號召團員青年應該怎麼樣怎麼樣,沒有新鮮的東西。動不動就沿用過去的老方法,組織年輕人不是在掃大街,就是到敬老院,空洞乏味,形式老套,不能滿足當代青年在知識、技術、信息等方面的需求,沒能按照“黨政所盼、青年所需”的要求,圍繞廣大農村青年增收致富、成長成才的需求,抓住一兩項可以實實在在惠及廣大農村團員的活動,堅持不懈地開展下去。青年需要的,團組織做不了,團組織要求的,青年不願做,不能滿足農村青年的需求,團員青年自然與團組織疏遠,不願意參加團的活動。

3、團幹部工作熱情不高

由於大部分團幹部是兼職,所以主要精力集中在黨政領導佈置的中心工作上,沒有足夠精力來思考和開展團的工作。部分團幹部對工作信心不足,責任感不強。認爲現在團幹部既沒錢又沒權,工作不好做,所以就被動應付,甚至不予理睬。加上團員流動大、流失嚴重,團費收不上來,又無處化緣,無經費活動開展不起來,因此一些團幹部對共青團工作熱情不斷減弱。

4、團員流失嚴重

大量農村團員外出務工,造成鄉鎮團員流失率較高,一些團員從學校畢業後,或外出打工,或沒有及時轉接組織關係,遊離於團組織之外,相當數量的外出歸來團員的組織關係無處落實。在團組織生活不正常的情況下,農村發展團員工作也遇到了相當大的困難,一個村一年到頭髮展不了一兩個團員,更有的連續幾年沒有發展新團員,造成農村團員數量逐年減少。在農村,團組織找不到團員青年,團員青年也找不到自己的組織,時間長了,團組織就沒了凝聚力和影響力。

三、對策與建議

1、實施“黨建帶團建”

要搞好基層團組織建設,“黨建帶團建設”是根本,要主動爭取地方黨政領導的支持。新形勢下,必須有緊緊圍繞黨政大局,幫忙不添亂,主動向黨組織彙報工作,使黨組織瞭解團組織,及時給團組織指路子、壓擔子,促使黨組織從人員、經費、組織上給予保障。一是要力爭把團的建設納入黨建總體目標和年度責任考覈體系,與黨建工作同部署、同檢查、同考覈;二是按照《黨章》和上級有關文件精神,落實縣、鄉鎮兩級是黨員的團委書記列席同級常委會和黨委會制度,使共青團能及時瞭解本地區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及黨建中的重大事項;三是對鄉鎮一級團委書記人員的產生,要經過上級組織部門與團縣委考覈,成績合格方能上任;四是堅持把團幹部培訓納入全縣幹部培訓規劃,至少一年組織一次團幹部的培訓;五是積極爭取活動經費,解決鄉鎮 “缺錢辦事”問題。各鄉鎮青年數按申請年度財政預算,有條件的,還可給團幹部申請必要的補助。

2、紮實推進“1+1+X”模式

鄉鎮團委更是整個農村基層團組織建設的“領頭雁”,只有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才能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可以按照“1+1+X”模式,建大建強鄉鎮一級團委。所謂“1+1+X”模式,就是建立9—11人的委員會,設書記1名、副書記1名和委員7—9名,書記可由鄉鎮黨政班子年輕副職兼任,也可選拔政治上可靠、在青年中有較高**和影響的優秀青年擔任,副書記原則上設1名,工作需要也可增設,副書記和委員重點吸納對青年工作有激情、在當地有一定影響力的青年代表,其中可以有當地學校等領域的優秀基層團幹部、青年致富帶頭人、協會和合作社負責人、青年企業家、大學生村官、青年志願者、優秀民警、有**的醫生等等。團委委員的分佈要照顧到各個方面,使團委班子成員在知識、能力等方面形成互補,達到結構合理、整體優化。

3、切實發揮“村官”作用

隨着“一村一名大學生”工作的全面啓動和實施,一大批優秀年輕大學畢業生相繼走向廣大農村。他們不僅是共青團的服務對象,而且是共青團基層組織建設的工作力量,更是鞏固和擴大黨執政基礎的青年後備力量。大學生村官文化程度較高、接受新事物能力較強,富有創業幹事的熱情和幹勁,具有創新創造的才能和潛力。爲了讓大學生村官更好發揮作用,就要充分利用他們的優勢和特長,加大大學生村官擔任村團支部書記的力度,讓這些“村官”們與青年人多交流、多溝通,用通俗易懂、喜聞樂見的方式向農村青年宣傳黨**政策、大政方針,讓農村青年聽得懂、記得住,學有所獲、學有所用。農村是一片天地廣闊的沃土,大學生村官要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善於思考,積極探索,積極爲農民朋友出謀劃策,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一句話,農村海闊天空,“村官”們大有可爲!

4、創新基層團組織建設

根據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形勢,青年聚集方式、聚集地的不同,要因地制宜地調整基層團組織設置,努力做到“哪裏有團員青年,哪裏就有團組織,哪裏就有團的工作”。打破原來單純按行政村或居住區域建立團組織的格局,因爲村上已經沒有團員了,探索並推行“校村聯建”、“企村聯建”、“村村聯建”等做法,把人數少、活動難的團組織與相鄰人數多、活動好開展的團組織聯合,也可以與企業、學校團組織聯合,實現組織聯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同時針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各種協會、合作社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如**的西瓜協會、輞川的白皮松協會、泄湖的櫻桃協會、普化的蔬菜協會、三裏鎮的核桃合作社等等,條件成熟時,可以在其內部建立團組織,最大限度的減少團員流失。以協會促團建,以團建帶協會,兩者互相協調,互相滲透,協會爲青年農民提供共同學習、交流的機會和場所,實現了技術的共享,信息的互通和經驗的互補,在遇到技術、資金、政策難題時,團員青年可以通過協會團組織向上級組織反映,解決實際問題。

5、加大服務青年力度

一是要服務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從調研情況看,農村青年想的是致富,少的是門路,缺的是資金,難的是技術,愁的是銷路,盼的是服務,他們的第一願望是創業致富。爲此,基層團組織要以青年致富工程做爲農村基層團組織建設的抓手,深入開展實用技術技能培訓活動和“送科技下鄉”活動、 加大鄉土科技人才培訓力度,在田間地頭言傳身教,把服務及時送到青年手中。同時,要積極協調,利用團組織的網絡優勢及時向廣大農村青年提供最新的、急需的市場供求信息,切實解決青年的後顧之憂。二是服務農村青年文化需求。要多層次設計活動載體,開展送書籍、文藝節目下鄉活動、結合團員青年特點,組織一些喜聞樂見的文化體育活動,保持團組織的生機和活力。要抓住冬季農閒和兩節期間青年集中、具有節日氛圍的有利時機,組織青年開展歌詠比賽、才藝展示比賽等活動,總之,文化活動要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這樣團的基層組織才能生機盎然,充滿朝氣、充滿活力,真正發揮出黨的助手和後備軍的作用。

6、擴大工作服務對象

我們的工作對象不能只侷限於團員,要把眼光投向團外,把青年作爲工作對象,一般我們團內把35歲以下,稱爲青年。但這時又出問題了,通過調研,農村16歲至55歲年齡段,基本都在外面,不是上學,就是打工,只是中年人一般在離家近的**市打工,年紀輕的跑到更遠的地方打工。把青年侷限於35歲以下,農村團組織的工作對象還是有些少。藍田縣特色種植搞的比較好的幾個鄉鎮,比如說泄湖的櫻桃、輞川的白皮松、普化的蔬菜等等,這些鄉鎮的青年人也不多。而依託特色種植成立的一些協會,比如說輞川白皮松協會,許多會員年齡超過40歲。世界衛生組織規定14-44歲的人爲青年、青年聯合會規定18-40歲的人爲青年。我們可以採取青年聯合會的規定,將40歲以下人,統稱爲青年,便於團組織開展活動時找到服務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