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畢業論文

論民族文化精神在語文教育中的建構

論民族文化精神在語文教育中的建構

論民族文化精神在語文教育中的建構

摘 要:建構民族文化精神是語文教育的重要使命。在教學意識上,要重視民族文化精神的建構,堅持植根於傳統民族文化精神以促進語文教育的現代化轉型,注重學生作爲人的個體精神的昇華以促進民族文化精神的振興;在教學途徑和策略上,要準確把握文本中的民族文化精神,貫穿創新精神,採用能充分促進學生個體精神昇華的教學策略,以實現語文教育民族文化精神的建構。

關鍵詞:語文教育;民族文化精神;構建

On Construction ofthe National Spiritof Culturei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of thenationalspirit ofculture is the important missionin teaching of th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 In the teaching consciousness, we must takethe national spirit of cultureas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we shouldpersistedin language educationthat it should be modernized in reforming to thetradition of the national culture spirit,it should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who has been developed tothe national culture spirit promotion In the teaching way and the strategy,we must accurately grasp the national culture spirit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the text. In the useofteachingstrategy the spirit of culture the student’s motivation should be mobilizedso that student’snational spiritofculturein the teaching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can come into being.

Key Words:Chinese language & literature teaching; national spiritofculture;construction

“民族文化精神是民族文化形成的特有的本質內涵,體現於一個民族的性格氣質、精神境界、民族意識、民族心理等方面,它包含了一個民族所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是一個民族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動力”[1]。語文教育承擔着傳承文化知識、歷練語文能力的責任,以涵化民族情感、喚醒民族文化意識、振奮民族文化精神爲其獨特功能。民族文化精神的建構是語文教育義不容辭的重要使命。

一、語文教育要樹立重視民族文化精神建構的教學意識

(一)反思現實語文教育境況,重視民族文化精神的建構

1.以往的語文教學中教師素質尤其是文化素質有待提高

教師素質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決定教育教學效果,對學生身心發展有直接而顯著影響的思想和心理品質的總和”。[2]成功的語文教育,離不開執教者豐富的學科專業知識、深厚的人文底蘊、先進的教學理念和過硬的教學基本功。當今的語文教學從整體上看依然是少、慢、差、費,語文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不高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主要表現在閱讀面狹窄,文化底蘊單薄和缺乏創新意識。

2.以往的語文教學過於受形式主義的鉗制,語文教學忽略了民族文化精神的建構

現代的語文教育一味注重字詞句段語修邏文的分析,而淡忘了文本的文化內涵。由於形式主義的鉗制與束縛,生動活潑的文本世界在教師的講解中化爲乾癟的幾個概念,渾融的文本世界被隨意地肢解,學生與文本世界的心靈聯繫也被支離。民族文化精神是蘊涵在豐富的語言之中的,是需要用學生自主的心靈感受與發揚的,在模式化的語文教學中,語文的美感喪失了,語文的價值失落了,語文的文化退隱了。

3.以往的語文教育一度將語文這一學科理解爲工具性的學科,語文教育忽視了對優秀民族文化的繼承

當前的語文教育仍然存在着嚴重的漠視生命精神本性的狀況。強調知識領先、訓練爲主,偏重於對工具本身內部組織規則的研究,停留於詞、句、章的結構和意義講解的層面,不顧及語言的其他特徵。語文教學變成了一種單純的對印刷符號的解碼。對語文工具性的偏重,學生成了接受知識的容器,人文素質得不到提高,優秀的民族精神也因被忽視而與學生擦肩而過,學生的個體精神在學習中沒有充分展現。

4.目前的語文教育沒有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對民族文化精神的建構力不從心

語文教學的對象是青少年一代,他們在享受現代文明帶來的恩惠的同時,又不可避免地產生種種“文明病”。他們的消費水平高了就很難想到要勤勞儉樸;競爭意識增強了,社會講究開拓精神,多勞多得,一部分人難免會不顧“國家”、不顧“他人”...而對積澱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很少問津。廣大青少年已經不理會教師習慣的那一套主題歸納與概括,對“架空式”與“拔高式”的分析與教育越來越反感。教師在語文課上對學生進行民族文化精神的滲透時就顯得有點力不從心。

(二)植根於傳統民族文化精神,促進語文教育現代化轉型

在語文教育中建構民族文化精神,要通過教材中積澱着優秀傳統民族文化精神的選文,讓學生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讓學生在吸收傳統的民族文化精神下整合新的觀念、意識、價值,成爲具有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人。民族文化精神的建構不是要同過去的一切徹底決裂,而應該“妥善地利用過去,在過去這塊既定的地基上構築未來大廈。”[3]

中國正處在現代化的轉型時期,要建構促進中華民族向前發展的民族文化精神,除了植根於傳統的民族文化精神外,還要聯繫當今現代化的社會環境和多元文化語境促進語文教育向現代化轉型。

1.注重本國的民族文化與優秀的異質文化涵化

涵化,指“具有自己文化的集團進行的直接接觸,致使一方或雙方集團原來的文化式樣發生變化的現象。”[4]縱覽世界,每個民族文化的發展,都離不開本民族文化與異質文化的涵化。在此過程中,本民族文化與異質文化經歷一個由撞擊衝突到適應融合的發展過程。中華民族要廣泛吸收異質文化中的優秀成分,語文教育是學生面向世界文化的一個窗口,瞭解世界的一個媒介,在學生學習、閱讀外國的文學作品時,他們也在閱讀這個民族的人民,審視這個民族的文化,分析這個民族的精神,理解這個民族的情感。學生在已有的本民族的文化精神的基礎上,會根據自己的經驗自主地體會與審視那些異質文化中體現的文化精神、思想感情、價值觀念。此時,那些異質文化的優秀因子就會滲入本民族的心理意識當中,使本民族文化精神得以充實。

2.語文教學中需填充新鮮的時代意識、價值觀念

語文教育中,要有反映當今時代精神內涵的內容,要同世界接軌,從中吸取有益元素。

(三)建構民族文化精神要以人的發展爲終極目的

語文教育中民族文化精神的建構要以人的發展爲最終目的,致力於人的發展、人的主體精神的建構。

語文教育是一種文化生命活動,“要想充分體現和發揮語文教育活動的這種文化特質,關鍵的問題在於文化精神的主體自覺和自我建構。”[5]對學生而言,語文教育不只是獲得知識、經驗和技能,更主要的是他們作爲人,是一個個自由的主體,語文學習是他們按照自己的意願,自由地對語文教育所呈現的文化內容進行選擇、判斷、吸收和創造,在自主地同文本及其作者交流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精神,淨化自己的靈魂。讓學習過程成爲學生“向着自身的完整性生成所進行的一種自覺主動的自我發展行爲”。[6]

(四)以辯證的眼光看待本民族文化,堅持走民族文化的振興之路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反映着民族文化傳統,承載着民族文化精神,流傳至今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對於這些優秀的傳統民族文化我們要繼承和發揚。但傳統文化中存在的迂腐、守舊、僵化等一些弊端,我們要予以批判與揚棄。文化要發展就要在舊的基礎上進行突破。和西方現代文化以科學理性爲特徵不同,中國的民族文化是講究人文精神的,注重追求人的內在價值,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注重人格的完美化。不管是繼承發揚還是批判突破,我們“對意韻深厚的文化精神進行理性的闡析,開拓傳統文化的資源,給予創造性的轉化,爲當代中國文化建設提供鑑戒”[7]的目的是要促進民族文化的發展,在語文教育中要堅定不移地走民族文化的振興之路。

二、在語文教學中建構民族文化精神的途徑或策略

(一)提高教師自身的文化素質

呂叔湘先生曾經說過:要想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根本問題是語文師資問題——多數學生需要有好的老師來提攜指導。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特別注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強調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語文教師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語文教師自身的學識修養、自身的文化積澱成爲問題的中心。傑出的語文教師正是憑着豐富的學科專業知識、深厚的人文底蘊、先進的教學理念和過硬的教學基本功,才深入到作品的內蘊中,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把語文課上得出神入化。從而使學生了解我們民族的滄桑歷史、心靈磨難及情感跌宕;學習古代人對仁、義、禮、智、信的崇尚和個人修身養性、內省功夫的修煉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含蓄、謙和、容忍、禮讓的傳統美德;學習歷代先哲聖賢積極進取的人生追求和豁達的人生態度,學習優秀作品佈局謀篇的功力。而這些都要求教師不斷地去學習、汲取人類的各種文化營養。

(二)把握教材中的民族文化精神,根據學生實際有的放矢的進行教學

在語文教育中建構民族文化精神,要求教師能準確把握、善於挖掘文本中蘊涵的民族文化精神。語文教材中的民族文化精神並非直接一條條地以文字的形式寫出來的,它是蘊涵在語言文字之間,它需要教師從特殊的視角,用透視的眼光,由表及裏,見微知著,把潛伏在文字後面的精神挖掘出來,並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思想水平及理解能力等具體情況,引導學生深入文本,與文本中的人物攜手對話,用自己的心靈與文本中體現的文化精神交流滲透,達到情感的和諧,個體精神的充實。

(三)要在語文教學中貫穿創新精神,促進民族文化血液常新

江澤民同志指出: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創新精神和創造力對於一個民族或社會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創新可以使個人思想發生質的轉變與飛躍,使個人的思想、精神、意志、人格、品德、靈魂等能保持長久不衰的活力,使一個民族自我更新,丟掉僵化的思想意識,吸納優秀的思想文化向前發展。可以說,創新是民族文化精神血液常新的源泉。建構民族文化精神應該如何貫穿創新精神呢?

1.挖掘語文教學內容中的創新精神與創造力。

學生的學習文本是文采優美、質地丰韻的文章,這些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精神品格的凝聚,是他們靈魂意識的超越。教師在引導學生解讀文本時,要引導學生挖掘出文本包含的創新精神與創造力,使作品中散發出來的創新精神能夠爲學生所吸收與內化,成爲自己精神的一部分。只有作爲個體的學生的精神在語文教育中能朝着創新昇華,作爲整體的民族文化精神纔有創新性,才能支撐整個民族與時俱進、向前發展。

2.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學生的文化創造行爲,鼓勵學生對文本的個性審視

在語文教育中建構民族文化精神,應把語文教育看成是一個文化薰陶過程,將語文教育看成是“人的一種文化活動、文化行爲,是人有意識地在專門的文化傳遞中對文化內容的選擇和接受,對文化價值的體驗和判斷,對文化精神的理解和闡釋。”[8]在這個過程中文化得到了優化的保存、傳承與發展。同時,作爲主體的學生積累了深厚的文化知識,也完成了自身文化情感的昇華和文化價值觀念的完善。這時,學生就會有自覺的文化意識,具備了一定的文化創造能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激發學生的文化創造行爲,不能抹殺學生的創造個性。面對着生動活潑的教學內容,語文教師要給學生開放的思維空間。每個學生因不同的人生經歷、情感世界和認知思維,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都潛藏着無盡的創造力。教學中要立足於學生的創新精神,激發他們從不同角度來審視文本,只有給學生自主地審視文化的權利,釋放他們自覺的文化意識,他們才能更好地選擇和接受優秀文化精神,纔可能達到對文本內容的動態建構。

(四)加強教學策略的文化體現

要在語文教育中建構民族文化精神,研究和使用一些有利於學生主體文化精神提升的策略是必不可少的。

1.教師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

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教學內容的具體形象和情意創設與其文化底蘊協調的教學情境,這種情境可以是言語的,也可以是實物的,讓學生能感受到作爲主體人的尊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引發學生深度的情感體驗。

2.採用活動-探究的方法激發學生的主動性。

活動和探究是近年來教育界的熱點話題,兩者都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語文教學中採用活動-探究的方法能夠使學生在切身的活動探究中發揮主動精神,發掘個體潛能,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進取精神、創新觀念和受挫能力,發展學生的整體素質,使其能適應現代社會的要求。

3.師生之間採用民主平等的交流方式

教師能以自己真誠的、完整的人格面對學生,與學生坦誠地交往,給學生以真誠的幫助和指導。學生能大膽地說出自己的觀點,尊敬老師但不惟師命是從。師生之間是民主和平等的,相互之間的心靈是敞開的。在這樣的交流中,學生纔可以保持自己的個性,發展個人的主體精神。

中華民族文化以其特有的語言魅力和內在文化蘊涵及情感動力,賦予了個體以價值、尊嚴、自由和意義,賦予了民族以向心力、凝聚力、感召力和創造力。語文教育中,需要用能充分促進學生個體精神昇華的教學策略和途徑,讓學生擁有一種反思批判的精神,一種獨立自由的人格,一種超越自我與現實的智慧。

參考文獻:

[1] 張岱年, 方克立.中國文化概論[M].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

[2] 曹明海,張秀清.語文教育文化過程研究[M].濟南: 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 110.

[3] 曹明海,張秀清.語文教育文化過程研究[M].濟南: 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 128.

[4] 馮增俊.教育人類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 186.

[5] 史巖.語文教育與文化精神的建構[J].山東師範大學學報,2003, (6): 122-128.

[6] 曹明海,張秀清.語文教育文化過程研究[M].濟南: 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 22.

[7] 李宗桂.中國文化精神和中華民族精神的若干問題[J].社會科學戰線,2006, (1): 254.

[8] 曹明海,張秀清.語文教育文化過程研究[M].濟南: 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