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道德教育論文

第1篇: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道德教育論文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道德教育論文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道德教育論文範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跟論文打過交道吧,論文對於所有教育工作者,對於人類整體認識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義。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道德教育論文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必須重視思想道德教育,而思想道德教育必須根據語文的特點,滲透在教學過程中,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在這裏,新課標對怎樣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指明瞭方向。因此,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應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

第一,語文課上的思想道德教育應該從文章的內容出發,是內在的而不是外加的。

第二,學習課文,就得披文入情,不能脫離語言分析內容。

第三,語文課是傳授知識、培養技能的,應貫徹“文道統一”的原則,在學習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思想道德教育。

因此,語文教學擔負着雙重任務,既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又要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這就需要正確地處理好這兩者的關係,使其相輔相成,互爲聯繫,既教書又育人。教學時忽略了任何一方面,都是不科學的。因此,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有機地滲透思想教育。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思想教育呢?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認爲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在朗讀訓練中滲透

朗讀,既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有效途徑,也是向學生滲透思想教育的好方法。尤其是感情朗讀,既能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把消極語彙變成積極詞彙,把課文中規範化的語言內化成自己的語言,又能激發情感,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蘇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課本中有不少文章抒情性很強,文字卻明白如話。教師如能適當地組織學生對課文進行表情朗讀訓練,必然能起到分析講解所起不到的作用。在學習“感悟親情”這個單元時,我都讓學生多讀課文,讓學生自己體會理解文中作者的那份感情。

在教朱自清的《背影》時,我先讓學生聽錄音,又出示了一組圖片讓學生體會感悟那份情感,在講課時,我被作者父親對孩子的那份深深地愛所感動,父親對孩子的愛是此處無聲勝有聲,特別是父親爲“我”買橘子的那段文字,我更是讓學生反覆朗讀,通過對父親外貌、動作、語言的描寫來體會父親那無言的,深沉的愛。此時教室裏靜悄悄的,每個學生都被感動了,一些女生還哭了,她們肯定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想起了他們對自己的無微不至的關愛。

後來,我又讓學生找來有關親情的文章來讀,其中一篇文章《娘,我的瘋子娘》讓班裏成了哭泣的海洋,每個學生不僅僅爲文中的那位瘋子娘對孩子的愛所感動,而是更深刻的理解了自己的父母親。一瞬間,每個學生都長大了,變得懂事了,知道在家裏替父母做事了,看到此,我打心眼了爲自己的學生而高興。可見,對作品進行朗讀,學生能從朗讀中瞭解作品的動人情節,領略人物的品格、風采,感受人物的藝術形象,領悟文章的思想。

另外我還通過移情入境的品析訓練滲透思想道德教育。使用這種教學方法,首先要求教師自身必須深入課文的境界,深刻感受、領會、理解作品中的藝術形象與思想感情,使自己的思想感情與作品的思想感情融爲一體。只有這樣,才能運用語言藝術手段並配以必要的表情手勢,生動形象地把課文的思想感情表達出來,把學生引入到課文的境界中去,使他們受到藝術的感染,獲得思想道德教育。

例如教學《最後一課》,我先通過情緒飽滿並富有感情色彩的生動的講述,在特定的情景中,讓學生設身處地,發揮想象,感受、理解韓麥爾先生的崇高形象,深刻地體會他的愛國之情。學完這一課後,我班的學生受到了很大的教育,愛國熱情油然而生。特別是我我班的'一個貪玩、不愛學習,思想不夠進步的學生,也被老師的愛國情緒所感染,變成了一個想學習的學生。最後,我讓學生寫學後記,學生們在日記中用不同方式表達了自己學完課文後的感想,很多學生還由此明確了今後的學生目標和方向。學生們從本課中獲得思想道德教育的感染與教育,也許對他們一輩子都有好處。這比平時我們架空分析進行的說教好多了。“注重情感體驗”是《語文課程標準》關於閱讀的基本要求,在教學片段中教師通過語言描述,朗讀感悟,創設一種濃厚的情感氛圍,使學生在這樣的氣氛中學習,激發學生的情感,讓生命去感動生命,點燃學生心靈親情的火焰。

二、在閱讀欣賞中滲透

這是一種以寫促讀的教學方法。河南省教研室的孟素琴老師說過,語文教學的三件法寶是讀背寫。因此,在課外閱讀中我有意的不去講解,而是讓學生自學,邊看書邊做筆記,積累文中的優美句子並自己試作賞析要求在自己認爲優美的句子旁邊做批註,重點是寫上自己的感悟。這樣學生帶着欣賞作品的心情來看書,帶着自己獨特的閱讀感覺來讀書,自由性和樂趣性很強,他們就能集中注意力來學習。

比如,我讓學生讀關於陶淵明的詩歌《飲酒》時,我讓學生課外讀他的其它詩歌,並做上批註。在潛移默化的閱讀欣賞中,學生對陶淵明這個人有了全面深刻的瞭解,然後,我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對進行欣賞。比如用詞的妙處、句子的含義、表達的感情、描寫的方法、寫作的方法、表達方式等等角度進行細膩的品讀,從而提高了學生的欣賞水平。

提高了閱讀欣賞水平,就可以更好的做到古爲今用,讓古人的思想情操、人格靈魂陶冶影響學生,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在討論認識深化中滲透

真理愈辯愈明。在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時,我讓學生就課文中所涉及的思想道德問題,展開討論,集思廣益,以求得認識的深化。討論不僅可以增長學識,培養與提高求異思維、邏輯思維能力,而且可以使學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其作用是多方面的。

在教授《談骨氣》這篇課文時,在學生理解了課文之後,要求學生做過這樣一件事:文中所擺的三個事例都是相對於我們來說是前人,在現在社會高速發展,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是否還有骨氣的人或事蹟?或是沒有骨氣的人和事蹟?我要求學生去觀察、去發現,然後把大家所觀察到的人或事進行課堂討論,使學生明確:有骨氣的人在社會中到處都是,他們處處受到人們的尊重和讚美;沒有骨氣的`人也有不少,但他們最終的結局是受到人們的輕視、唾棄。討論過後,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寫了一篇短文《我怎樣才能做到有骨氣》。這樣,經過課堂分析、課後練習、討論、寫作等方法,使學生的思想認識不斷提高,甚至去規範自己的言行,“教其行文,使其明道”。

四、在榜樣感召中滲透

蘇霍姆林斯基說:“要使愛國這個詞能夠讓兒童一聽到它就激動得心跳,那就必須---形象地說---悉心耕耘兒童意識的土壤,並且用美的種子來進行播種。”要在學生的心靈裏播下愛國的種子,就必須充分利用語文課堂教學。我們中華民族創造了數千年來的人類文明,同時也孕育了無數的愛國民族英雄,這些在語文教材中有着較多反映。木蘭女扮男裝“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陸游“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爲國戍輪臺”,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辛棄疾“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這些民族英雄寧死不屈、氣呑山河的氣概蕩人心魄,可歌可泣。

我們應通過課堂語文教學讓學生與這些民族愛國英雄的思想產生共鳴,使他們在對英雄人物的敬慕中產生愛國主義情操,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課文中的英雄模範以及其他優秀人物的良好品德行爲思想去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積極進取,從而培養學生的高尚的道德情操。

綜上所述,把中學語文教學與思想道德教育有機結合、堅持文道統一,這是一項持久性的工作。中學生靈魂的塑造,不是某一科、某一課就可以完成的,它要靠師生長期的共同努力。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重視思想政治、道德品質教育並有機地加以滲透和結合,不露痕跡,達到隨風潛入的境界,這可以說是真正貫徹了文道統一的思想。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都應自覺地有意識地加強這方面的實踐,真正實現葉聖陶所說的“千教萬教,教做真人。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文道合一。

第2篇: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道德教育論文

這個網站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道德教育論文範文很有深度,希望可以助您一臂之力。

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道德教育

元江縣東峨中心國小宋素瓊

俗話說:“學習不好是次品, 身體不好的是廢品, 思想不好是危險品。” 這句話告訴我們,不但要學好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加強體育鍛煉,更要保證思想道德健康。近年來國內外一些聳人聽聞的校園事件層出不窮,這也不斷地警示我們思想道德教育不容忽視,作爲國小教育工作者更要擔負起這義不容辭的責任。而要培養一位思想道德修養好的學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幾句說教就能接受的事,在語文課堂上滲透思想道德的教育也是一條很好的途徑。

一、精心挖掘語文課本中的德育素材進行愛的教育

愛是人類的永恆話題,是人類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愛更是教育的靈魂和生命。對孩子進行愛的教育,是教育的關鍵,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愛有廣義與狹義之分,語文教學應主要引導學生理解廣義的愛。現行入選國小語文教材的課文以豐富的題材,優美的語言和鮮明的人物形象,爲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德育素材,我們應該充分的、精心的利用現有的素材。如四年級課文《虎門銷煙》《長城和運河》可以教育學生熱愛祖國、增強民族自豪感;如四年級上冊課文《九寨溝》,四年級下冊課文《南沙羣島》可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如五年級下冊課文《海倫·凱勒》《二泉映月》可教育學生敢幹同命運抗爭、熱愛生活;還有五年級下冊課文《大江保衛戰》,六年級課文《最後一課》等是進行大愛無疆思想教育的最典

型的素材。其次我們還可以藉助國小語文課本里很多素材,讓學生從小樹立熱愛人類、熱愛集體、保護生態平衡等。教學中我們除了教育學生懂得什麼是廣義的愛以外,還要教育學生懂得狹義的愛。如借國小五年級下冊《愛如茉莉》一文,進行小家之愛的教育,讓學生懂得報答父母,懂得真愛就如茉莉般平淡無奇卻芳香怡人。語文教材具有人文性的特點,而凡是寫我們祖國自然環境和人民生活的篇章,都有發揚民族自尊心和啓迪愛國主義思想的作用。我們的教學不要僅僅是爲了完成任務,而對於愛的教育也不能只是蜻蜓點水式的,更不能爲應付考試而教學,那樣教出的學生充其量也只能是一個頭腦靈活,四肢靈巧,沒有感情的機器人。

二、語文教學中讓學生明白 “知恩圖報”

在學習中滲透愛的教育,我們還要讓學生懂得知恩圖報。在一些學生或家長的眼裏老師施於學生的愛是一種義務,一種責任。於是有的學生畢業以後遇到老師裝不認識,有的還因爲曾經被某老師批語過召集社會青年報復老師,有的趁學校沒人溜到學校裏來搞破壞等。出現這些狀況也是教育的一大失誤,所以我們在教育學生懂得愛的同時也別忘了教育學生懂得感恩。因爲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感恩是一生活態度,感恩是一種優秀品質,感恩是一種人生智慧。國小語文第八冊的第12課《番茄太陽》就是一篇典範的知恩感恩的教育篇章。這篇文章的小主人翁是一位從小就失明的小女孩,父母爲了給她做眼角膜移植手術搬到了城裏,以賣菜爲生。當一家人得知有人肯爲她捐獻

眼角膜時,激動不已,小姑娘還對腿殘的作者說:“阿姨,等我長大了,我把我的腿給你,好不好?”這是隻有五歲的盲童說的。因爲她得到了好心人幫助,爲了感恩她也要爲人獻出自己的雙腿,這是多麼好的感恩題材啊!

三、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受到情感薰陶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多讀精背是千百年來學習語文的傳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在教學《遊園不值》這首古詩時,先讓學生讀通古詩,然後理解詩句的意思,特別要抓住詩人心情變化去理解這首詩要表達的主題是什麼。啓發學生:詩人去之前心情如何?到好朋友家沒人來爲他開門時,他的心情如何?當他準備離去時,發現了什麼?這時心情又如何?進而激發學生想象滿園的春色,再啓發學生討論“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所蘊含的哲理。最後再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詩。通過多讀,讓學生從讀中感悟詩的意境美,品味詩詞的語言美。又如《九寨溝》一文,語彙豐富,語言優美,生動地描繪了四川九寨溝的美麗風光,教師不需作過多的講解,應讓學生有感情地多讀,也可以開個小小的朗誦會,教師可以用課件配上一些九寨溝的風景畫,以及動聽的音樂。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就能真切地感受到九寨溝的美,從而產生一種自覺地想保護美的意識。特別是國小低段的課文語言淺顯易懂,語句精煉,更具有趣味性,符合國小生心理特徵。教師教學時,可以採用激情表演的形式。如三年級上冊課文《蒲公英》,老師可以帶領學生邊做動作,邊有感情地

背誦。這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記憶,陶冶了情操,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了:任何事情必須實事求是,腳踏實地,不能被表面現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四、通過語文活動進行德育滲透。

通過語文課外活動對學生進行德育是語文整體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語文課外活動能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薰陶。德育活動的設計要貼近學生的思想實際並注意有層次性和針對性。例如低年級學生處於半幼稚、半成熟、獨立性與依賴性錯綜複雜,充滿矛盾的時期,他們的行爲富有模仿性。所以課外活動還要堅持選擇正面良好的榜樣,以培養優良品質、積極進取精神、社會主義道德情操和愛國主義情感。高年級學生處於人生觀、世界觀形成時期,無論是觀察力、想象力、思維力已走向成熟,獨立判斷能力增強。教師要根據這些特點來組織語文課外活動,例如舉辦朗誦會、演講會、辯論會、故事會以及建立興趣小組、文學社團等,這些聽、說、讀、寫活動形式生動活潑,很受學生歡迎。通過這些活動滲透道德品德教育,把語文能力訓練與品德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寓德育於語文課外活動中。

五、在作業中滲透思想道德教育

教育就如春雨點點,必須一點一滴地滲透。教育者僅從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是不夠的。在語文學習中,學生們必定要接觸一些

作業、練習,其實這是向學生滲透德育的重要渠道。因此在選擇課後作業、閱讀材料時,要注意針對學生的思想實際,選取有教育意義的材料,這樣才能使學生練有所用。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主要選編了一些科普題材的課文,我教完本單元后,我就要求學生寫一篇想象作文。一位學生寫到未來的汽車用太陽能啓動,不但節約能源,還不污染空氣。我是這樣寫評語的:你的想法很不錯,相信未來的你一定是一位了不起的發明家。你也是一位很注重環保的人,現代社會就需要你這樣的人。作業發下去後,那位學生看着我寫的評語,臉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悅。可見這樣的評語,不但激發了孩子愛科學的熱情,還增強了環保意識,自然而然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

其次,在作業中發現學生一些不良行爲,要及時糾正。有一次作業,我要學生用“哈哈大笑”造句,有一位學生是這樣寫的:小明不小心摔倒了,我看到後哈哈大笑。我就在這題的旁邊寫上:句子是造對了,但缺少愛心。如果真有人摔倒了,你應該把對方扶起來,而不是站在一旁大笑。那學生看到我的評語害羞地低下了頭。平時老師都要批改堆積如山的作業,很多老師在批改學生作業時,只注重答題對與否,不注意這些小細節。其實只要我們多用心一點,在作業中進行思想道德教育不用花費很多口舌,而且收效很高。

六、教師要樹立愛的典範。

以上談了很多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但如果作爲老師自身不能在學生心中樹立起學習的榜樣的話,那麼我們的教育教學也就徹頭徹尾地失敗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孩子需要的不是說

教,不是單純的知識,而是一隻點撥方向的手。教師應在生活、工作中樹立起愛的典範。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愛學生,不是姑息遷就,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一種父母親的溫存,是睿智的嚴厲與嚴格要求相結合的愛。關愛和信任是一種人間情懷,也是一種境界,寬容、理解、尊重學生並且發自內心地關愛他們,你會發現,你的真誠和關愛會改變一個孩子的一生。作爲教師,我們應該用關愛之心無聲地“感染”、“薰陶”直至“感動”學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充滿生命活力的教學中發現更多的美麗風景,纔會有師生共同創設的和諧與奉獻的愛心之旅。

語文教學就是生活。語文教學的品德教育,要激發學生的真情實感,讓學生能從學習課文內容到生活實踐都能從感情上的產生共鳴,在入情入境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因此,語文教學中的品德教育,應該注重薰陶感染、潛移默化,注重內外部因素相結合,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要求滲透於教學過程之中,以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養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