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黨建論文

關於過渡階段長期性的原因分析

摘 要:我國現在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馬克思列寧的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階段論思想與中國社會具體情況相結合的產物,在社會主義陣營經歷了風雨飄搖的動盪後受到了各種質疑,但過渡階段的長期性是個必然的真理和不爭的事實,具有馬克思、列寧等無產階級革命家創造的理論基礎,以及社會主義的歷史起點和發展生產力的根本任務以及內外形勢的各種客觀因素所決定的。

關於過渡階段長期性的原因分析

關鍵詞:過渡階段 原因分析      

 

一、馬克思主義關於過渡時期長期性的論述

 

1875年的《哥達綱領批判》中,馬克思和恩格斯就曾給出瞭如此的論斷: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中間,存在着一個從低到高的遞進階段。這是馬恩第一次提出過渡時期的存在,同時指出了共產主義要分爲兩個階段。而在之後,羅莎盧森堡和列寧又把共產主義的第一階段命名爲社會主義,在馬恩關於未來社會的發展規定性上明確了這將是個長期的過渡存在。

“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從毛澤東在1955年10月提出“大約五十年到七十五年可能建成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的結論,到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思想解放以後對這個問題的深入的探究,再到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中提出需要中國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持之以恆的艱苦拼搏,這一過渡階段的長久性與我國實際國情相結合所產生的理論,已經完全成形,並被寫入憲法,成爲我國的基本國情。

追本溯源,馬克思在科學社會主義集大成的《共產黨宣言》中闡述的“兩個必然”——“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長期性及其實踐活動奠定了理論基礎,爲無產階級的奮鬥堅定了信心。

20世紀初,列寧又將這一理論進行了深化、拓展和發展,得出結論:社會主義本身的發展是具有階段性的,這是一個曲折發展、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

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這些觀點在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纔有了社會主義長期性的理論的創新發展。

這一理論由萌芽到完善的一百餘年和社會主義在中國實踐的半個世紀中,也在經受着各種觀點的衝擊。一些人在經歷了歷史必然的挫折後就認爲實現過程的漫長等同於無期,喪失了信心;還有一些人在看到目前取得的成績時就盲目地得出我們已經度過這一階段,超前實現了任務。這些都是錯誤的看法,過渡時期長期性的命題無論從理論還是實踐上都是必然的。

社會的前進過程是具有一定規律性的,任何一種先進的社會制度的興起和逐步代替落後制度都必須經歷這個漫長的歷史過程。資本主義取代封建制度畢竟還是在不破壞國家機器且同樣維護生產資料的私有制的基礎上建立的,這樣一種看似簡單的政權更替尚且需要幾百年的時間,更何況社會主義是要無產階級徹底推翻私有制國家機器而建立新制度的革命道路,而且完全沒有任何可以借鑑的經驗,甚至沒有教訓,純粹是“摸着石頭過河“,因此其必定要不斷進行調整和改革,也必然會遇到失誤和挫折。

我國在成立之初的20世紀50、60年代,犯下了以人民公社化運動、“大躍進”爲代表的“左”傾錯誤,對於我們至今仍然是意義深刻的教訓;而二十幾年前令蘇聯政權滅亡的蘇東劇變更是給現實社會主義一記嚴重的打擊。雖然有些失誤已經挽回,有些卻造成了不可逆的後果。但在社會主義陣營驟減爲五個國家且中國作爲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情況下,我們更應該堅定不移地走在這條漫長但充滿希望的道路上。

 

二、社會主義的起點和任務所決定

 

    馬克思關於社會主義革命的設想是由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過渡到社會主義。但現實社會主義的發展卻與此完全相反。大多數社會主義國家的歷史起點都是基於薄弱的經濟基礎和落後的生產條件。這些原因決定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發展必定不會是一個短期的歷史過程。

    二戰後德國東部根據雅爾塔和波茨坦會議的協議,在蘇聯的幫助下走上和平民主的新道路,建立了民主德國的政權。德國共產黨和社會民主黨等民主政黨成立了統一的人民民主力量。取締法西斯的各種非法組織,將國家管理權力交由人民;將法西斯國家及戰犯、納粹骨幹的財產轉歸國家管理,恢復國民經濟的正常生產;而且在1945年9月開始進行土地改革,將地主土地、莊園沒收,並全部將其分給33萬農業工人與少地的農民用於公用建設。實現工業公有化,建立中央集權的計劃管理體制。在多種政策的共同影響下,1955年勝利完成了第一個五年計劃,此時的工業產值達到了戰前一倍多的水平,社會主義成分在工業總產值中佔85.5%,建立6000多個農業合作社。

    一方面,社會主義建立之初處於百廢待興的狀態的特定歷史起步階段;另一方面,在社會主義事業遭到破壞,經受曲折的同時,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卻經歷了社會穩定繁榮和經濟高速發展。所以,我們必須堅持把發展生產力作爲當前和未來長期的目標。

鄧小平曾指出,提到社會主義,首先就要講生產力的發展,這是最主要的問題,也是根本問題。只有生產力得到發展,才能體現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社會主義國家實行的經濟政策是否正確,歸根到底要看這一政策是否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這個標準是壓倒一切的。同時,這也是處於過渡時期的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

爲了完成這個特殊的歷史任務,我們就要逐漸完成工業化、經濟社會化、市場化和現代化的四個目標。以高度的工業水平、合理的工業佈局、發達的工業經濟爲主要依託,通過對社會主義社會資源的合理使用和有效配置,將社會資本運行到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爲主要形式的經濟市場中,擴大社會主義經濟的實力和影響力,掌握先進的現代技術並積極與世界強國分工合作,不斷提高社會主義生產力在世界的地位。這也註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三、現實面臨的國際形勢所影響

 

    社會主義在漫長的過渡時期道路上不僅受着自身的歷史起點以及完成生產力大發展的任務的影響,同樣也遭受着西方資本主義勢力的不斷侵擾和自身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這也成爲過渡時期長期性的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尤其對於現在社會主義陣營中最大的國家中國來說,國際形勢不容樂觀。

我國自1956年走上社會主義道路,雖然已有五六十年的發展歷程,但與已經走過上百年的西方資本主義相比,經濟實力的基礎還具有很大差距。雖然我國在2009年就已經成功地躍升爲世界經濟發展第二強國,但近年經濟增速明顯降慢也是客觀事實。何況我們在快速發展經濟的同時還不計後果的嚴重破壞了環境並且大量消耗了能源,這種大傷元氣的過熱狀態需要時間調整,所以我們想要“超英趕美”還要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而西方國家也總是不忘對我國進行頻頻騷擾:一方面設置貿易壁壘嚴控我國的出口產品,一方面又對我國進行不合理的進口傾銷;一方面一再鼓動人民幣匯率上調,另一方面利用經濟危機不斷套牢中國的外匯儲備;一方面要求中國低價開放能源出口,一方面卻通過提價方式限制我國能源進口;一方面利用我國的低勞動成本從事加工合作,一方面又把生產技術緊捂在口袋裏不放;這些手段已屢見不鮮。所以中國所面臨的經濟形勢依然嚴峻,絲毫不予許有任何的懈怠心態,大力發展生產力始終是我們所處的向共產主義過渡時期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根本任務。

我國較之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濟上的差距和受到的種種不公正待遇已並非一朝一夕之事,我們要客觀冷靜的面對這個重要問題,而同樣應該引起我們警醒和時刻注意還有西方國家的“和平演變”政策。美國曾在20世紀90年代針對中國製定了《十條誡令》,企圖通過引誘我國青少年的對物質享樂的追求,通過電影、書刊、廣播等文化形式宣傳色情、犯罪來破壞青少年的價值觀,降低新一代人對國家和政府的信任。近年來,美國每年都在向中國派出巡迴學者到各大專院校和研究單位傳播美國文化,並重點培養回國後會擔任要職的留學生中的高幹子弟和學習尖子,甚至爲進行顛覆活動,美國還千方百計地把觸角伸向中國的高層領導。美國之用心,昭然若揭。

受西方自由化思想氾濫的影響,國內的腐敗現象和否定社會主義公有制而主張完全私有化和市場化的反社會主義思想也層出不窮。在我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我們要不斷與西方的侵擾和內部的矛盾進行鬥爭,這一斗爭也必將是長期的、複雜的、艱難的。

綜上,社會主義長期性的命題無疑是正確的。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筆下,我們得出了科學而系統的論斷;在肩負重擔的歷史探尋中,我們找到了前進的使命;在經歷風雨飄搖的動盪和質疑的聲音後,我們更加堅定了信心。

2013年3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式上的講話中指出:“功崇惟志,業廣惟勤。”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現中國夢,創造全體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繼續付出辛勤勞動和艱苦努力。

在追求發展真理的這條道路上,未來的曲折無法阻止我們的步伐,外界的繁亂絲毫動搖不了我們的信仰。在我們的經濟增長已經取得世界矚目的成績,我們博大精深的文化已經走向世界,我們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已經明顯提高的當今,我們更要冷靜面對機遇和挑戰,爲實現我們的民族復興和偉大理想而不斷奮鬥! 

 

參考文獻:

[1] 郇新平:《要充分認識社會主義歷史發展中的三個“長期性”和“階段性”》,《甘肅理論學刊》,1990年第5期。

[2] 周燕:《從當前基本國情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長期性》,《思想戰線》,2009年S1期。

[3] 魯振祥:《略談“幾代、十幾代甚至幾十代”論斷的提出——鄧小平南方談話與社會主義長期性觀點的最終確立》,中共黨史研究,2002年第3期。

[4] 張淇:《從過程論闡釋毛澤東對社會主義發展長期性和階段性的認識》,《毛澤東思想研究》,2009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