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教學論文

“微課”教育技術創新應用現狀分析

隨着傳媒技術的發展,我們已經迎來了 “微時代”——微博、微信、微電影等,手機也成了現代人生活中密不可分的工具,4G互聯網大大加快了知識傳播的速度,知識量也成爆炸的速度在增長,傳統教學受到嚴重衝擊,因此教師轉變教學思想,創新教學方法,使數字化技術和傳統教學相結合,利用互聯網,不受學校時間、學習地點的限制,滿足的不同程度學生的學習要求。隨着信息與通訊技術的發展,個性化、多元化、碎片化學習成爲新時代教育發展的趨勢。以“微課”爲代表的教育技術創新應用,成爲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的重要工具。

“微課”教育技術創新應用現狀分析

一、“微課”的起源

1993年由美國北愛荷華大學 LeRoy A. McGrew提出的“60秒有機化學課程”、 1995年由英國納皮爾大學提出的一分鐘演講(The One Minute Lecture,簡稱OML)是最早的“微課”雛形。而現今熱議的微課程(Micro-lecture)概念是則是由美國胡安學院的David Penrose在2008年提出。

“微課”模式最早被美國的可汗學院採用,其創始人薩爾曼·可汗(Salman Khan)錄製的微視頻一度風靡全球,衍生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影響着世界各國的基礎教育領域。類似的“微課”模式,還被大衆科普方向的TED-Ed網站成功採用,並逐步滲透到面向高等教育的諸多“慕課”平臺。

2010年國內學者開始關注“微課”的研究,發展至今,對“微課”的詮釋有多種版本,率先提出“微課”概念的廣東佛山教育局研究員胡鐵生通過不斷提煉與歸納,其最新定義爲:“微課是微課程的簡稱,它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爲主要載體,教師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節(如學習活動、主題、實驗、任務等)而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新型在線網絡視頻課程。”

二、“微課”的特點

“微課”之所以受到教師和學生們的熱衷,主要因爲它是以知識點爲單元,符合新時代的碎片化學習,可反覆看、跳躍看,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它製作簡單,容易上手、傳播範圍廣接受程度高、傳播成本低、互動參與性強、可以形成共同興趣的羣體,進行網上探討交流等特點。

“微課”視頻的時長一般爲3至8分鐘,時間短,可保證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黃金時間;最新的大數據分析結果則建議短於6分鐘的在線課程視頻最吸引學生。

三、國內“微課”資源建設現狀

近兩年來,我國“微課”發展也取得了喜人成績。“微課”受到教育部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高度重視。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等領域,均在積極開展“微課”資源建設。“微課”在全國範圍的初步發展已獲得廣大師生及教育工作者的強烈反響。

1、發展迅速。“微課”以其短小精悍、主題突出、資源多樣、情境真實、應用面廣、交互性強、使用便捷等傳統課堂無法替代的優勢,迅速成爲一種學習的重要手段與資源,並得以迅猛發展。2012年啓動的首屆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全國共設有31個省級賽區,1600多所高校參賽,參賽選手逾12000人;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2012年舉辦的首屆中國小教師“微課”大賽由 15 個省(市、區)的 7萬多名教師上報的優秀參賽“微課”作品21814 件。以“微課”爲資源進行系統建設的平臺也得以蓬勃發展,如佛山市中國小優秀“微課”作品展播平臺、“中國微課網”、“鳳凰微課網”、“第一視頻教程網”、“我要自學網”等等。另外,有關於“微課”的學術研究也出現快速增長之勢。 
  2、官虛民實。由教育部及各省、市、縣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組織的“微課”比賽在國內此起彼伏,有些主辦官方還建設了網站,用於宣傳、徵集、票選、交流、分類篩選“微課”作品,但此類作品的開發目的是爲參賽或完成行政任務,並非針對教學實際,更無系統性可言,所以其“微課”資源的建設在賽後就幾乎陷入停滯,實用價值難有好的體現。

四、國內“微課”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分析

1、系統設計缺失。

目前“微課”資源數量雖多,但基本呈相對孤立分散、互不相連狀態,官方“微課”平臺也只是將徵集到的作品作簡單的分類篩選,不能在特定主題下對已有“微課”資源進行系統整合和利用,難成體系。

2、互動效果低。

國內現有“微課”大部分沒有互動的設計,少數有互動的,也無法即時解決關鍵的教學問題,只是爲了形式的實現而已;部分網站具有互動功能,但就用戶和內容來看,基本是教師之間就製作技巧等方面進行的非教學性交流。目前國內“微課”資源只能進行線性播放,雖有網絡的支持,但也沒有實現學生和媒體之間的有效互動。互動功能的缺失,使學生無法就學習問題與教師進行溝通,使學習完全成了學生的單方面行爲。而這一問題,在美國的可汗學院則早已得到很好的解決,其平臺詳細記錄每個學生的學習歷程,提供在線測試,統計學習及測試情況,通過互動可讓學生及時知道自己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整個人學習計劃。教師也可通過統計與交流了解學生學習的困難,及時在線指導學生解決學習問題,並適當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

3、“微課”定位不準。沒有教師先進教學設計理念支持的“微課”作品,頂多只能算是一個外表華麗、中看不中用的“視頻式課件”,仍然只是傳統課堂的“翻版”。很多作品將“微課”定位於一般性的課內知識講授,甚至就是傳統課堂分解後的視頻化,沒有重視選題策劃和設計,對“微課”的應用環境、途徑、方式缺乏必要的考慮,對“微課”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也缺乏提煉,因此不管在“微課”內容、環節的設計,還是與“微課”平臺有機融合方面都存在嚴重的缺失。 
  4、學習動力誘導機制的缺乏。目前國內“微課”的學習還只是一種個人自覺行爲,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學校還未給予積極的引導,無論是“微課”資源平臺還是微課本身都缺乏誘導機制的建設。另外“微課”必須通過一定的設備終端和網絡才能實現使用價值,學生受時間、終端、尤其是網絡的影響,很難隨心使用“微課”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