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信息技術在國小英語課堂中的應用課題實施方案

信息技術在國小英語課堂中的應用課題實施方案

信息技術在國小英語課堂中的應用課題實施方案

一、課題提出

(一)研究背景

隨着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在國小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深入,國小英語教師掌握多媒體技術和技巧成爲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而爲了不斷開展學科課程的整合和提升國小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對多信息技術在國小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深入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國小英語教師需要在英語課堂上學習英語、融入課堂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營造一個良好的國小英語學習氛圍。

信息技術在國小英語教學中的優勢

第一,提高口語表達能力,教學情境化。傳統單一式板書教學不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需求,國小生愛動的天性使得教師需要注重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因此可以增加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互動環節,包括常見的情境對話(situational dialogue)和角色扮演(role playing),使國小生接觸到的單詞具象化、生活化,既能強化記憶,又能鍛鍊口語,激發了國小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如國外每年最熱鬧的Christmas Day,如果單純地告知學生這個節日類似於中國的春節,學生會產生疑惑:國外的聖誕節也要放鞭炮拜年嗎?但是如果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可以通過視頻文件生動展示國外聖誕節前的籌備工作以及一家人乃至整個國家如何慶祝聖誕節,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聖誕節歡快的氣氛。因此,信息技術在情景教學方面能把抽象的單詞通俗化,把複雜的內容簡單化,把枯燥的教學情境化,通俗易懂,寓教於樂。

第二,營造良好標準的英語學習環境,培養國小生英語學習的語感語調。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通過音頻或視頻播放器播放純正標準的英文詩歌和兒歌,這樣既能吸引學生的課堂聽課注意力,又能營造愉快輕鬆的學習氣氛,久而久之,國小生不再畏懼英語、怕說英語。

信息技術在國小英語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通過課餘調研與公開課的反映,大多數教師和學生對信息技術教學所取得的成果予以肯定,但是也存在下列問題。

第一,教師的計算機操作水平和課件製作水平參差不齊,整體上還有待提高。在教學過程中,頻頻出現教師對計算機操作不當使電腦死機等情況而影響上課。在課件製作方面,大部分教師還停留在對課本內容直接複製粘貼,文字冗長,重點不突出,學生抓不住重點語句和單詞,無形中加重學生學習負擔。

第二,課件過於花哨,流於形式。很多教師認爲使用圖片可以更直觀地表達所需要表達的意思,因此在課件中疊加放置了很多圖片,而且很多圖片與教學內容並無多大關聯。而過分花哨的內容無形中分散了國小生的注意力,弄得學生不知重點在哪兒,一頭霧水。

第三,本末倒置,過度使用信息技術教學,忽視了傳統教學手段的重要性。由於多媒體課件可以極大滿足國小生視覺聽覺上的需求,逐漸讓學生們放棄主動思考和交流,課件內容過於豐富,信息量巨大,已經超出了國小生的接受能力範疇,愛記筆記的學生會埋頭只顧記筆記,基礎稍差的學生會跟不上教師的上課節奏。而且學生一節課長時間盯着屏幕,對學生的眼睛也有害處。

(二)研究意義

理論意義:

在現代科學技術迅速發展,以高技術、高學歷化爲特徵的信息社會裏,對勞動者知識和技術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不斷滿足人們對知識更新的需求,已成爲現代教育必須解決的緊迫問題。這也對教育的目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必須培養面向信息化社會的創新人才。正如日本學者增田米二認爲的那樣:教育要迎接信息化社會的挑戰,唯有實施信息素養的教育。因爲這種教育注重知識的創新。爲了適應這個發展趨勢,我國已經確定在中國小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同時要加強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的整合的教育教學改革。“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與傳統的學科教學有着密切聯繫,是有一定的交叉性、繼承性、綜合性,又具有一定相對獨立性特點的新型教學類型,它的研究與實施對發展學生主體性、創造性,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着重要意義。也可使學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課程教學方向發展。《人民教育》一書中也寫到21世紀的新型教育模式應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多媒體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在任何時間與自己需要的、高水平的人士相溝通,以獲得最需要的學習指導建議、學習信息和學習資源,採用最有效的學習模式實現學習目標。這種新型教育模式是以信息技術爲依據的,以學生爲中心的,無校園圍牆的、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它將成爲21世紀教育實效性、自主性、終身化發展目標的基本模式和基本途徑。”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李天順在《落實“全國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積極推進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中說到:“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是教育技術應用於教育的核心,是改革教育模式、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的重要途徑”。“課程整合就是要將多媒體技術與課程的教與學融爲一體,解決“兩張皮”的問題。要求在各門課程的學習中,將多媒體作爲一種輔助工具,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改善教與學的效果”。

我們認爲,在學習過程中,比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從知識的傳授過渡到對獲取知識能力的培養,教師的教學要着眼於學生的持續發展,着眼於學生的終身學習,把學習看作是信息處理的過程,即教會學生學會學習。現代多媒體技術以其豐富的內容,多樣的形式,以其“萬物於眼前,觀古今於須臾”的特質,不但有利於激發農村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極大地拓展學習內容,而且有利於培養學生對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應用能力,使學生真正學會學習。正因如此,“應用多媒體教育技術、促進我校學生英語素質的教育”已經成爲我校教師的共識。

現實意義:

近年來,隨着我國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技術開始走進學校課堂,如今應用信息技術教學已經司空見慣。在國小英語教學中,信息技術教學模式越來越重要。這與信息技術教學模式的優勢、英語教學的特點和受課羣體的特徵不無關係。但是,在國小英語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也並非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它具有兩面性。因此,在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國小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做到趨利避害,制定相關策略,爭取更好地應用信息技術提高國小英語教學水平,同時能保留傳統英語教學模式的優勢。

我校每班都配置有多媒體教學設備,每班一臺筆記本電腦,光前網路覆蓋整個校園,學校領導非常重視多媒體教育資源與英語學科教學整合的研究工作,有足夠的經費保障和較完善的激勵措施,爲課題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教師也十分重視計算機操作。所有的英語教師接受了教育資源應用培訓,能較熟練地操作現代教育技術設備從事教學工作,教師們在課堂教學中不同程度的運用了信息技術。但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關係並沒有因此發生重大改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並沒有等到進一步的發揮;其作用僅僅停留在輔助教學上,僅僅是教師教學手段的補充,它更象是錄像,只能展示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東西,以此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概念界定

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是指通過控制文本、聲音、圖像和影像等媒體語言實現人機交互,使信息傳播者與信息接受者之間的信息交換更爲直觀便捷。信息技術教學區別於傳統教學單一的黑板板書式教學方式,利用計算機進行演示,其中穿插着各種不同的聲音、圖像和視頻文件,使課堂氣氛生動活躍。而且新的教師、媒體和學生三者交互的教學模式,能使學生由傳統的填鴨式被動接受轉化爲主動發散思維,教師充當啓發和引導的角色。

國小英語教學

加拿大心理學家Donald Olding Hebb認爲,人類言語功能的影響因素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大腦中先天就有專門的語言中樞,能夠處理抽象語言符號;另一方面是語言環境的影響和後天經驗的作用。而國小生年齡段一般處於8 歲到12歲之間,此時的學生正處於兒童時期,後天語言環境的影響尤爲重要。國小英語教學處於國小生接觸英語的初級階段,與高中應試教育注重讀寫能力有很大不同。國小英語教學應注重培養國小生濃厚的英語學習興趣和語言學習習慣,培養國小生敢說敢講,不怕出錯,不怕張口的學習習慣,這對學生以後的英語學習有很大幫助,避免口語脫節。國小生對新鮮事物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奇心使得他們在接觸一門新的外語時,總會試圖表現自己,希望教師肯定自己。因此,教師需領會學生這一心理,適時的表揚與引導會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四)理論依據

建構主義認爲,學習是一種建構過程,是一種活動過程,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就能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建構意義的方式而獲得。國小英語課程的目標就是要根據國小生的生理、心理以及發展需求,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學生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使他們形成初步運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爲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在運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進行國小英語教學時,教師應成爲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多媒體和網絡則是學生在主動學習、協作探索時的認知工具,使學生有效地達到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最終達到國小英語課程所要求的各項目標。

信息技術教學是現今高等教學的主要方式之一,隨着信息技術教學的推廣普及,大部分城市中國小也已配備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設備。信息技術教學中多種信息傳播方法能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教學效果,但隨着多媒體的廣泛使用,教學逐漸呈現出諸多問題。有關學者與一線教師針對有效的多媒體課堂教學作了相關研究與調研。多媒體信息的呈現形式需與學習者的知識經驗、視覺空間能力及學習能力水平等相適應,才能達到最有效的學習與教學。多媒體被當作傳統投影儀來使用,且演示文稿過度注重聲音圖像的美化而忽視教學內容。過多在課堂上使用多媒體則會使教學流於形式。因此,信息技術教學只能作爲計算機輔助教學,教師不能過度依賴多媒體技術。

二、研究內容

在先進教育思想、教學理論指導下,對以信息技術爲核心的多媒體技術教學的教學結構、教學設計、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評價等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實驗。運用多媒體技術,實施“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教學思路和方法,尋求並驗證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教學結構,是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三、研究條件

(一)硬件條件

我校每班都配置有多媒體教學設備,每班一臺筆記本電腦,光纖網路覆蓋整個校園,學校領導非常重視多媒體教育資源與英語學科教學整合的研究工作,有足夠的經費保障和較完善的激勵措施,爲課題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教師也十分重視計算機操作。所有的英語教師接受了教育資源應用培訓,能較熟練地操作現代教育技術設備從事教學工作,教師們在課堂教學中不同程度的運用了信息技術。

(二)人員配備

本課題由具有二十多年教齡的國小高級教師李宜斌主持開展,課題組成員均爲一線的中青年教師,人員結構合理,並且都熱衷於教育教學研究工作,其中部分同志還開展過省市級課題研究工作,有相當的教科研能力。另外我們課題組成員還積極參與各種網絡培訓和外出學習機會,更通過網絡和書籍閱讀了大量相關的書籍和資料,還利用電子白板、多媒體等多種信息化教學手段進行教育教學研究,爲課題的開展提供了數據保證。因此本課題符合當前素質教育及課程改革的方向,具有現實針對性,理論依據充分、科學。

(三)時間保障

我們在課堂上獲得研究數據和結果,課下進行整理和總結,堅持每週開展課題研究分析會,就課題研究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交流分析。

四、研究對象

以開設英語課程班級學生爲主要研究對象。

五、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在重視實踐和探索,積極開展課題研究實踐活動,在教學實踐中注意觀察和總結,加強對教學實踐過程的反思,在實踐中不斷優化課堂教學模式。

2、文獻研究法:組織課題組成員反覆研究《英語課程標準》,密切關注教改動態,積極蒐集整理國小英語任務型教學的理論和實踐研究成果,組織教師學習討論。同時注意加強對教師教案、課堂實施過程、教學成效的分析研究,全面掌控研究進程。

3、個案研究法:在大量課堂教學實踐基礎上,選擇具有典型意義的科學課堂教學個案(比較成功的或遇到問題較多的),取得經驗教訓,驗證理性認識,爲行動研究提供可借鑑的案例。

4、經驗總結法:積極組織課題組成員參加教學觀摩和教學研究活動,及時撰寫教學論文,不斷提煉經驗,探索規律。

六、研究目標

1、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依據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認識活動特點,積極探索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實施有效教學的策略和方法。

2、轉變學生學習方式,讓學生以飽滿的精神狀態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實行師生互動的探究式改革,學會並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建構自己的知識框架和理論體系。

3、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提升教師的有效技能,使每一位教師成爲信息的提供者,發揮教師潛在的知識能力,從而帶動課堂教學的創新。

七、研究途徑

1、合理整合教學資源,在英語課堂中適當使用信息技術手段授課,提高課堂趣味性,增加課堂容量,激發學生興趣和探索慾望,促使學生想學、願學、樂學,從而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

2、強化主體意識,建立合作機制、評價和獎勵機制,構建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體系。

3、把本課題研究與培養青年骨幹英語教師結合起來,提高英語教師隊伍素質。

4、建立定期交流總結經驗制度。及時總結課題研究中的經驗教訓並適時調整研究思路。

5、開展課題研究與實踐,由點到面教師加強交流探討,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從而探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提高教學效率。

八、研究驗證

本課題研究主要以問卷調查表,數據收集分析和成績統計來驗證。

九、預期成果

本課題研究預期成果及形式包括:研究論文、經驗總結、研究札記、典型案例、教學或活動設計、階段成果總結報告、結題研究報告等。

十、實施步驟

1、準備階段(2014年5月——2015年5月)

1)成立課題研究小組,選擇研究課題。

2)查閱有關文獻,做一定的調查研究,並在此基礎上完成對課堂的研究。

3)召開進行課題論證會、制定研究方案。

4)確定試驗班級,培訓研究人員。

2、實施階段(2015年6月——2015年12月)

實施階段的主要工作是:制定詳細的執行方案的計劃,按計劃開展研究活動、收集必要的資料、進行階段總結、積累總結資料、進行中期對比分析。

1)學習階段

發動全體課題組成員,認真學習《國小英語課程標準》、多元智力理論及構建主義理論,貫徹素質教育思想,更新陳舊的教學理念,學習新的理念,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手段多樣化,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堅持“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2)觀察分析階段

a.調查研究傳統英語教學模式,信息技術環境下國小英語教學的現狀及學生對現代信息技術融入英語教學的看法。

b.觀摩公開課,研究現代信息技術在國小英語教學應用中的優勢及學生不同的學習潛能。

c.從現狀和優勢中分析總結有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國小英語教學的必要性。

3、案例研究(2016年1月——2016年5月)

1)從課堂容量、學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及情境創設等方面對實驗班和普通班的學生進行對比,探究最有效的信息技術的使用方法來提高國小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2)實施實驗計劃,探索使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英語教學的重要性、教學策略和注意事項。

3)通過“總結—嘗試—再總結—再嘗試”的研究模式,邊學邊總結,形成階段性成果,以案例集的形式存檔。

4、總結階段(2016年5月——2016年6月)

全面總結、回顧研究的全過程,利於研究中獲得全部資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僞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分析與思考,從而總結解決問題的經驗,發現教育的規律,形成總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