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漢語言文學本科論文【多篇】

漢語言文學本科論文【多篇】

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 篇一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就業;人才培養;改革[中圖分類號]H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4)9-0122-02

當今大多數高校對漢語言文學專業進行了細化,包括祕書學方向、漢語言文學方向、編輯出版方向、語文教育方向等,另外還包括一些新興的方向,比如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中國語言文化學院將其細化的“創意寫作”方向。高校在課程教學和專業設置等方面比較靈活,能夠及時地根據社會需求來培養學生的專長,雖然漢語言文學專業被喻爲所有專業中的“萬金油”,但這也同樣表明畢業於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應該具備全面的基礎知識,這在日益多元化的社會中是一種巨大的優勢。

1 影響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就業的因素

1.1 就業競爭日趨激烈

漢語言文學專業是一個蘊含深厚歷史積澱的傳統專業,也是一個老牌的強勢就業專業,近年來高校招生人數不減反增。然而,隨着高校的不斷擴招,在市場經濟的衝擊下,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就業的競爭也日益激烈。與此同時,隨着國家經濟發展政策的調整,社會對理工技術型的人才需求不斷增大,這在無形之中增加了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就業壓力。

1.2 知識結構更新速度不適應市場需求

一是在課程設置方面,語言文學類科目是傳統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所開設的專業課程,課程設置相對單一,而現在市場需要的是具有綜合漢語言文學基礎及其他學科知識的複合型人才。二是在實踐方面,一些學校不重視學生的實踐環節,培養出來的學生所具有的知識往往停留在理論層面,理論聯繫實際能力差,社會適應性不強。因此,漢語言文學專業必須改進課程設置,重視學科建設,增強該專業的市場適應性;突出學生技能訓練,強化實踐環節,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實踐能力。

1.3 缺乏合理科學的職業規劃,畢業生就業準備不足

目前,很多高校對大學生就業重視程度不夠,缺乏高效的就業指導,很多高校畢業生對自己的職業選擇、未來發展沒有比較準確的定位,更缺乏明確的職業目標,沒有做好具體的就業準備,自己深陷迷茫之中。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和影響畢業生的滿意就業。

2 漢語言文學專業就業趨勢預測

通過調查分析,對漢語言文學專業未來的就業趨勢作如下預測。

2.1 城市就業壓力日益增大,畢業生到縣級以下地區就業成爲趨勢

2.2 機關事業單位吸納作用日漸弱化,企業和“新農村”成爲就業的主渠道

傳統上,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進入事業單位和黨政機關的比較多,但隨着事業單位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以及公務員法及其配套政策法規的實施,機關事業單位總體規模不可能出現大的變化,未來幾年畢業生考取機關事業單位如“萬人同擠獨木橋”的現象將愈演愈烈,這對於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衝擊。相反,隨着新農村建設步伐的加快和民營經濟的進一步活躍,這一塊空間爲畢業生提供了比較旺盛的就業需求,面向企業、面向農村、面向基層、面向民族地區將成爲畢業生的理性選擇。

2.3 寫作能力強、專業基礎紮實、綜合素質高的畢業生供不應求

現代社會對知識技能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具有綜合素質的複合型人才的需求有增無減。不僅要求具有寬厚紮實的基礎知識,而且要求必須具備廣博精深的專業知識和大容量的知識儲備,要求從業者知識水平高、知識內容新、實用性強。對於漢語言文學專業而言,寫作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畢業生仍供不應求。

總體來看,與其他專業相比,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就業方向比較廣,社會市場對漢語言文學畢業生的需求量比較大。雖然目前看來就業情況良好,但此類專業可替代性比較強,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不僅面臨着擴招所帶來的巨大就業競爭壓力,同時還面臨着來自其他專業的橫向競爭。不同於現階段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趨勢,未來該專業的畢業生就業方向會發生相應的變化。

3 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方向

根據社會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能力需求,爲了進一步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人才培養模式應以能力型人才培養爲主,強化文學審美能力、文字表達能力、職業技術能力及職業素養的培育。

3.1 提升文學審美能力

文學是一種審美活動。審美能力的培養不僅需要一定的文學知識,更需要良好的文學閱讀習慣及文學審美經驗。傳統的培養模式大都強調文學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教學內容注重文學史知識及文學理論的傳授,文學審美實踐成爲文學知識的演繹和附庸,忽略了學生文學閱讀興趣的培養。事實上,這種培養模式脫離了市場,脫離了職業活動的過程。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在《民主主義與教育》第二十章認爲“如果實驗科學的進步有所表明。那就是除非作爲‘做’的產物,否則就沒有所謂真正的知識和有效的理解”,因此文學審美能力的培養不僅僅是知識的記憶,更重要的是知識的運用。筆者認爲如果將文學知識的傳授與當今流行的網絡、影視、遊戲、動漫等相結合,更有助於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如從《功夫熊貓》出發,挖掘中國的民族元素,從流行音樂的歌詞探討宋詞的流行及主題,從網絡遊戲《三國》探討《三國演義》的諸多內容和價值觀等。

3.2 強化文字表達能力

傳統的培養模式寫作課較少,即使有也多爲基礎寫作,講授寫作的基礎知識;或專業寫作,或以體裁爲主進行分類講授,但課時遠遠少於文學類其他課程。應根據社會需求,大大增加寫作課的課時,開設各種可供選擇的職業寫作課程,如策劃書寫作、文案創作、公文寫作、故事創作、詩歌創作、散文創作、腳本寫作、影視評論、文學評論等,以滿足學生各方面的就業需要。課程教學模式不是以講授爲主,而是講授、討論與訓練並行;考覈方式不是概念的死記硬背,而是以創作出的作品爲成績評定標準;鼓勵學生投稿及參加各類競賽,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及創作自信。不斷夯實文字功底。

3.3 訓練職業技術能力

傳統觀點認爲,職業技術能力可以參加工作後再進行學習。隨着社會節奏的加快,招聘單位往往要求員工能馬上適應工作,因此必須瞭解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熟練運用現代媒體技術。因爲以語言文字爲載體的文化正在被以影像和網絡爲主的多媒體文化所分割,影像文化和網絡文化對人們的影響越來越大,這就需要我們培養的文學人才具有整合不同媒介的才能。可以想象,那種在文學、影視和網絡媒體多棲的創新人才一定會備受推崇。在現代技術語境和傳播語境下更爲如魚得水。我們培養的學生既能耍筆桿子,又能扛攝像機,還懂得編輯與製作,將語言文字傳播、影像傳播和網絡傳播融會貫通,肯定能適應社會的需要。爲此,我們的人才培養計劃必須增加辦公軟件及設備運用、網絡技術與多媒體技術等課程的比重,有條件的同學還可以去考駕照以增強職業競爭力。

3.4 培訓良好職業素養

當今的工作往往分工細緻,一項工作的完成需要幾個人甚至是多個部門的合作,這就需要有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大多書生氣足,往往以自我爲中心,不懂待人接物的技巧,溝通及協調能力較差,缺乏團隊意識。此外,現在學生多爲九零後學生,獨生子女多,眼高手低者多,責任心較差,依賴性強,缺乏吃苦耐勞和抗壓能力等職業精神。因此,學校應採取措施鼓勵漢語言文學專業大學生以見習、實習或兼職等方式儘早走進社會,親身感受職場與學校的差別,進而掌握與人溝通協調的處事態度及負責敬業的職業精神。

綜上所述,漢語言文學專業培養模式的改革方向要從知識教育向能力培養轉變,不僅要注重文學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傳授,更要注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特別是獨立工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能夠適應新時期的社會要求,順利走上工作崗位。

參考文獻:

[1]蘇兆龍。在就業市場中尋求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出路[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9(4):88-91.

[2]劉聰穎,孫鵬。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就業現狀及對策分析[J].邯鄲學院學報,2009(4):122-125.

[3]曲文軍。漢語言文學專業創新課程體系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臨沂師範學院學報,2010(2):1-4.

[4]邵之茜。以就業爲導向,深化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改革[J].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08(2):9-12.

[5]錢慧真。以就業爲導向的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1(2):140-142.

漢語言文學本科論文 篇二

【摘要】

大專院校是我國高等院校教育體系中主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就教學的人數與規模而言都佔有相當大的一個比例。在教學內容上而言,大專院校一貫將漢語言文學放在一個主要的地位,不單單是針對於在校學習的大學生,對於推動整個社會的民族文化提升起着重要的意義。同時大專漢語言文學的教學過程中採取正確的方式與方法對高效完成教學任務起着決定性的作用。本文針對現有的大專漢語文學教育的現狀進行分析,對教學的作用與策略進行分析與創新,旨在提升我國大專院校的漢語言文學教學質量與水平。

【關鍵詞】

大專;漢語教學;教學現狀;方法策略

漢語作爲我們國家民族的母語,也是起源最早歷史最爲悠久的語言之一,我國的悠久的歷史文化絕大部分都是以漢語言爲基礎進行傳承的。而現有世界全球化的大前景下,來自其他國家與地域的文化越來越多的流入到我國,已經對我們的傳統文化造成了一定的衝擊,特別是青少年羣體更容易對外來的文化理念進行接受與模仿。在兩種迥然不同的文化交匯的時代,需要將我們的傳統文化加以鞏固與傳承,就勢必需要加強對青年人羣的文化宣傳與教育,不僅僅對於其本身的文化素質修養的提高,更能夠幫助他們在今後在社會的工作與生活中更加熟練的對漢語言文化進行應用。最終能夠使我們的傳統文化得到加強與鞏固,從而長期維持民族的精神文化家園。

一、大專院校漢語言文學教學現狀

現代社會的就業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對於人才能力的要求越發的廣泛與全面,特別是一些複合型人才,一些企業表現出極大的。關注。而漢語文學的綜合素質能力也是作爲人才的綜合能力重要的依據,現有的大專院校的語文教學在整體教學過程中將語文教學作爲選秀科目,只需要滿足一定的學分就能夠完成學生在語言文學類的教學考覈。這就導致語文教學被放在了整個教學體系中一個次要的位置。現列舉現有的兩個主要方面問題:

(一)學生學習整體實力較弱:大專學生在語文學習上所使用的教材一般多采用大學本科的教材爲主,教材構架以知識點的學習與難點的記憶理解爲主,對於一部分非文學專業的本科生和專科院校的學生來說理解能力稍欠而且整體的學習氛圍不高,就容易使學生欠缺對相關的學習內容的掌握。

(二)學習態度消極:語言文學類的學科在中國小階段長期作爲重要學科進行學習,學生的態度較爲積極重視。而進入到大學階段由於專業與學科的特性,絕大部分的學生都失去學習的積極性,而對於語文這門需要長期積累的學科,其後期的學習難度會逐漸加大,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下降,從而造成一種惡性循環,學生的語文能力與素養進一步下降。

二、大專院校漢語言教學的策略創新

(一)注重文化特色的教學

通過在國小以及中學數十年的語文學習過程中積累的語文學習知識與技巧,以及具備了一定的漢語基本常識的積累與應用技巧,對於一些簡單的文學文字的鑑賞也能夠快速掌握。進而要求學生在進入大專學校學習過程中就需要進一步加深語文的學習層次,其中一個方面就是文化特色的教學。通過分析鑑賞現在流行於全世界的西方主流文化,可以輕易對比出我們國家傳統文化獨有的內涵與特點,這些內容其實也是能夠加以合理的編排與創新去鼓勵學生去認識瞭解與學習的。學生們能夠在這些特色文化知識的學習過程中發覺自己身上的共同點,產生文化的共鳴,這樣就能夠更加積極的投入到漢語言文學的學習中去。

(二)合理安排漢語言的學習內容

通過豐富大專院校的漢語言教學內容,合理安排課程順序,使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學與現代文學以及一些國外的優秀文學作品進行學習與欣賞,豐富了學生的眼界的同時擴展了他們的知識面,更能夠給他們做出一些正確思想指引。而對於一些文學優秀文段的欣賞過程,要盡力擺脫應試的學習目標,使學生從高中時期的語文應試中的標準答案中引導出來。打破凡是文學鑑賞都有固定的一套解析模式的思維禁錮中解脫出來,將漢語言文學的學習的不利環境逐漸改善。鼓勵學生在學習之餘多閱讀鑑賞古文獻、詩歌等,讓學生大膽發揮自己的天性,進行文學的創作嘗試,進一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建立起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的創新學習。

(三)合理安排閱讀任務

語言的學習語文的學習一方面是知識的積累,另一方面就是具體的場景應用,單純的知識點與技巧的學習只會給學生帶來疲勞與厭倦,降低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得將課堂學習的內容自己下去實踐。在大專院校的漢語言文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嘗試多安排一下優秀文學作品的閱讀,也不都侷限於古代的一些金典名著,也可以包括現代的一些創新式的文學作品。讓學生在閱讀之後嘗試自己進行文字的鑑賞,可以沒有格式與內容的限制,就讓學生在閱讀之後憑藉着第一感覺去分析,讓學生養成文學鑑賞的習慣,從而逐漸感受其中優劣,並且能夠漸漸將一些方法活動到自己的寫作中去。勢必要比課堂上單純地講授方法技巧要有效果得多。

三、結語

爲了符合當前的教育目標與要求,進行大專院校的漢語言文學的改革是勢在必行的,不過也應該避免急功近利的現象出現,盲目追求改革,最終得不償失沒能夠真正達到效果。只有結合實際情況,才能夠切實提高教學質量,有效地提高國家技術性人才的整體素質。

參考文獻

[1]張罡風。關於專科院校語文教學改革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xx(3):115-116.

[2]姜明月。大專院校漢語教學的作用和策略[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xx(31):36-37.

漢語言文學本科論文 篇三

摘要:總之,我國經濟的不斷髮展,促使我們重新思考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未來走向。該專業必須順應時代的發展與變化,以應對各種矛盾與衝擊,在保持自身優勢的同時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定位

一、目前各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1.專業培養目標定位不準

近年來,隨着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與深入,高等教育逐漸向大衆化發展,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使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爲了適應社會的發展,很多高校對漢語言文學專業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各高校仍存在着對該專業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的問題。很多高校主要是地方高校仍然墨守成規,似乎停留在傳統專業教學上,沒有及時對該專業的培養目標進行調整,更沒有考慮到市場對該專業學生的實際需求。這就出現了一對矛盾,即社會的實際需求與專業培養學生目標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不解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將是一個大問題。

2.專業的課程設置缺乏合理性與科學性

因漢語言文學專業特殊的專業特點,該專業的畢業生只有少數繼續深造讀研究生或在中學任教當一名中學語文教師,大部分學生都不會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工作。因此,該專業的學生具有的專業知識與專業能力只是以一種廣闊的文學背景而存在的,在實際工作中的作用並不大。

3.對學生的評價體系較爲單一

目前各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育評價體系注重的只是對學生的知識評價,對學生能力的評價並不重視。高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評價僅僅停留在學生的考試成績上。例如:學生獎學金的評定、預備黨員的選取、優秀畢業生的評選等基本數據依據就是學生的各科考試成績,而對於學生的電腦技能、職業規劃、人際交往等方面的能力並沒有給出明確的評價標準。

二、以市場爲導向進行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創新

1.對學科層次性的科學性定位

各高校應根據自己的特點與社會的不同需求來制定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例如:國家重點文科高校,具有雄厚的師資力量,各種文學資料齊全,這類學校應該將培養目標定位於全面發展的人才。這類院校培養出的學生不僅能夠從事中學教學工作,還能夠從事各行業中的文字工作,有的還具有較強的科研與管理能力,這些都是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級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

2.課程設置要科學、合理

以市場爲導向進行課程設置是人才培養的具體表現,也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必要條件。因此,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體系改革中,課程體系的設置是關鍵。首先,可以對傳統專業基礎課進行優化。目前漢語言文學中很多專業基礎課程重複設置,例如古代漢語、現代漢語、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古代文學等。而新的人才培養模式要求課程設置必須精簡,每門課的設置要有針對性。另外,要對課程進行整合,儘量避免內容的交叉與重複。

3.學生的評價機制要具有全面性

新時期對學生的培養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對學生的評價機制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對每一名學生必須做出系統、公正、全面的評價。這就要求不同類型的高校根據自己的辦學特色與培養目標的具體要求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進行考覈時,將傳統的試卷命題考試標準與能力的檢測標準進行有機結合,要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考覈。

三、結語

總之,我國經濟的不斷髮展,促使我們重新思考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未來走向。該專業必須順應時代的發展與變化,以應對各種矛盾與衝擊,在保持自身優勢的同時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因此,漢語言文學專業新型人才的培養必須以市場需求爲導向,爲社會培養漢語言文學專業的高素質、綜合型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漢語言文學本科論文 篇四

摘要:

當下隨着國家對教育的重視逐漸提高,以及大學聯考制度的恢復。教育對人才的培養作用越來越明顯,我國的教育進展越來越快,已經達到了現代化的發展水平。漢語言文學專業是我國特有的專業,在我國教育專業發展中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早在我國大學聯考制度恢復時就有了該專業。如今隨着時代的變革,我國教育界正面臨着改革的重要挑戰,對於漢語言文學專業來說也是如此。國家對各個專業的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學校在教學過程中要提高學生的專業培養目標。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應用型人才,才能讓學生更好地適應今後的工作。

關鍵詞:

漢語言文學專業;就業方向;專業教學改革

漢語言文學專業是文科專業中的重點專業,在我國已經有了悠久的發展歷史。從我國高等教學體系建立以來,漢語言文學專業形成了獨特專業發展理念,也培養了大批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人才。隨着國家經濟的發展,當下教育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越來越大,新時代下國家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也有了一定的改變。對於漢語言文學專業也是如此,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發展現狀進行客觀的分析。看看怎樣才能更加突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優勢,讓漢語言專業在新時代下獲得更好的發展,成爲了漢語言專業急需解決的問題。接下來就着重針對漢語言專業的就業問題,探討漢語言文學專業該如何進行改革。

一、漢語言文學專業所具備的發展優勢

1.專業發展歷史悠久漢語言文學主要是研究漢語言的一門學科,其研究對象既包括我國文學發展的規律,也包括語言文學現象。屬於人文知識的範疇,漢語言文學專業以中國傳統文化爲基礎,可以很好地弘揚中華民族偉大的文化和歷史精神。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也擔負着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重任。這就要求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人文素養。我國是一個文化大國,要想繼續保持中華民族的發展就業保證民族的創造力。而漢語言文學專業可以保證文化的可持續發展,學生人文素養的高低也決定了其創造能力和思維能力。因此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地位日益突出。由此可見,漢語言文學專業不僅擁有極強的發展歷史,還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2.專業發展成熟我國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發展歷史悠久,而且具有極高的研究成果。該專業在發展過程中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學科發展相對來說較爲成熟。在很多省級和國家級的重點高校中,漢語言文學專業都是學校的重點培養項目。該專業的科研成果也頗爲豐厚,在漢語文學專業的長期發展過程中,也培養了大批高質量的教師隊伍。同時,也有新的教師資源不斷注入,爲漢語言文學的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除此之外,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材也在不斷進行改革,在其長期發展過程中,教材變得越來越經典。由此可見,我國漢語言文學專業就有極大的發展潛力,這樣一來也會讓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畢業生具有更強的競爭優勢。

3.專業就業範圍廣從漢語言文學專業的長期發展過程來看,雖然不同學校以及不同類別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對學生的培養也各有側重點。其主要培養方向可以分爲師範類和非師範類的畢業生,雖然培養對象各有差別,但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畢業生一般都具有較好的語文功底和文藝素養。其專業的學生也具有較好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這是由於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設置與學生今後的就業方向較爲接近。學校還可以在此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學校的特色課程。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培養課程的需要,也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在就業上有更多的選擇。社會上有許多工作崗位都需要漢語言文學的畢業生。因此,該專業的學生具有較高的就業率,由此可見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髮展潛力很大。

二、進行漢語言文學專業改革的可行性因素

1.適合我國高等學校的教育發展趨勢目前,我國高校的教育發展呈現着從重學歷教育到職業能力教育,從精英教育到大衆教育的改變。如今由於我國國民越來越重視教育,學生人數也越來越多。在這種前提下,大衆化教育應運而生。大衆化教育,有利於更好地擴大學校的辦學規模,完善學校的辦學模式。但是隨着國大學畢業生人數越來越多,這樣一來就會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就業難題。高等學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的畢業大學生人數每年都在增加。而市場所提供的工作崗位卻是有限的,這樣一來就會導致學生的就業壓力增加。由此可見,如今大學生面臨着更大的就業壓力,學生在畢業時要面對結構性的就業難題。這也將給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帶來極大的發展壓力。而且很多學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還在繼續進行擴招,漢語言文學專業已經形成了一個相對飽和的狀態。這樣一來會使得學生的就業形式更爲嚴峻。這就要求漢語言文學專業要認識到自身的發展壓力,不斷推動專業改革,培養更多的專業性人才。

2.漢語言文學專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隨着我國教育的改革,國家隊優秀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但是隨着國家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產業結構發展。這樣一來就導致了學校的辦學能力和水平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學校專業課程的設置不能滿足時代的發展變化,從而會影響到學校對學生素質的培養。當今時代下,文科專業的學生就業率相對來說有所下滑。這是因爲目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畢業生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知識的轉換能力較差,從而影響到了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其次當今時代下畢業生的心理素質有所降低,學生缺乏一定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以上這些因素影響了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就業情況。

三、如何進行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改革

要想培養更多符合時代要求的專業性人才,就要從教學體系、教學方法等多方面入手進行改革。接下來看看具體的改革措施。

1.調整學校專業課程的設置在新時代的發展情況下,各學校要調整學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多注重於培養應用型的人才。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實際操作技能。因此學校要改變學校的課程設置,在保持學生文學素養的同時,保證學生實踐技能的提高。

2.在教學過程中增添實踐教學要想將學生培養爲以就業爲導向的人才,就要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因此,學校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對學生的理論教學,還要注重對學生的實踐教學。這樣才能更好地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目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普遍存在着實踐能力較差的問題,因此老師可以從平時的作業和學生實習入手,確保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首先,老師可以強化對學生的實踐訓練,在學校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社團活動,讓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得到運用。其次,學校要強化對學生的培訓,爲學生提供更多實習的平臺。比如,學校可以在假期組織學生進行實習,給學生提供很多招聘信息,這樣就能讓學生更好地實現專業對口。

四、結束語

當下社會更需要的是各種實踐型的人才,這要求學生要增強自己的動手實踐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自己找到工作,更好地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着重解決學生實踐能力較差的問題,據此制定出專門的解決策略,讓學生更好地與今後的工作相銜接。

參考文獻:

[1]田德芳。學科融合背景下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2]劉煥芳。就業導向下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改革探究[J].中國市場。

[3]向彪。以市場爲導向的地方本科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若干思考[J].高教論壇。

漢語言文學本科論文 篇五

淺談餘秋雨散文的藝術與美學特色

【內容摘要】餘秋雨散文問世之後在海內外受到廣大讀者的青睞,得到許多作家的好評,創造了“文化散文”這一全新的形式,從而形成了“秋雨文化”現象。他的散文獨特之處在於,打破了傳統散文文體的束縛,開創了散文的一代新風。他散文中的文化批評、人文反思、人性溯源也引起了文化學術界的批評和討論,見仁見智,葆貶皆有。本文擬就其散文藝術與美學特色的兩個方面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散文藝術美學特色人文色彩

餘秋雨的散文,打破了傳統散文文體的束縛,開創了散文的一代新風。他將散文藝術有機的融合於中國傳統的文化史學當中,深入淺出的將深奧的歷史文化展現於世人,表現出了一種歷史濃郁的厚重感與滄桑感。其散文美學型態迥異於前一切散文文本。他的散文獨特之處在於,打破了傳統散文文體的束縛,開創了散文的一代新風。本文擬就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探討。

1、餘秋雨散文的藝術特色

餘秋雨散文大膽突破了傳統的散文觀念,成功地運用了一系列飽含着作家的個性、獨創性的藝術表達程式:其一,從理性回到感性,同時,在這種回覆的過程中充分注重感性王國與理性王國的自由切入與轉換;其二,本世紀末期散文作家們在意圖呈示時總體上存在着一種隱匿化傾向;研讀餘秋雨散文,我們發現,這一特徵在這位作家的文本中體現得更爲明顯、集中與頻繁,並且不僅將這一追求運用於狀物散文,而且運用於寫景散文。從而導致其散文中所出現的某種景觀、1

物象總是處於時代、社會、歷史、文化、道德等多元視角的透視之中,或在一種多元開放的發散式顯示中凸現出所寫對象寬廣、豐富的涵義,比如其《白髮蘇州》是一篇寫景散文,按照傳統的寫法,無非是先介紹蘇州有哪些美好的景點,這些景點的美學特徵,然後再抒發一點主體的感懷完事。

2、餘秋雨散文的人格精神

3、秋雨散文的美學特色

(1)一方面,其散文的美學蘊藉非常豐厚,譬如,他深刻地批

判過封建社會的“貶官文化”、“隱逸文化”與“夜航船文化”(見《柳侯祠》、《文化苦旅》、《霜冷長河》、《餘秋雨的背影》、《夜航船》);他由衷地崇敬康熙大帝的雄才大略,憤怒其繼承者的昏聵無能(《一個王朝的背影》);他驚訝、讚歎中國文化的異質因素“商業文化”的崛起,又滿懷惋惜地勾勒了這種文化的沒落、灰飛煙滅(《江南小鎮》、《抱愧山西》);他思考過“美”這種似乎沒有什麼實用價值的東西在人類進程中的重要作用(《柳侯祠》、《夜雨詩意》);等等。但在另一方面,餘秋雨散文的主題似乎又並不複雜,他給我們的一個總體印象是,這是一個對於中外古今一切優秀的人文遺產都曾經作過全方位地、深入地體察與辨識的當代中國知識分子、學者對整個中國

(2)突破了傳統遊記散文“移步換形”,借遊說理的簡單套路,遊覽過程退居爲某種斷續的,或隱或現的情結框架或開啓情感閘門的觸點,從而突出了作家所要開掘的,與本次遊覽相關的內容。比如《廬山》、《貴池灘》與《青雲譜隨想》,作家在這些地方的遊覽過程已不重要,也無意全面模擬那裏的具體風光、景點,而側重關注那裏的文化型態、文化品位與文化貢獻。

(3)大膽藉助“想象”藝術復現爲傳統正史所不載的已經掩沒在歷史陰影之中的歷史瞬間或歷史面卷。《道士塔》中王道士的所作所爲可以說純粹是作家藉助於歷史史料虛擬的某種歷史情境,《一個王朝的背影》濃墨重彩所編織的更是清王朝三百年曆程中不足爲外人道的心靈祕史。如果說傳統散文中的想象是一種技巧,想象的至多是

一個場景,一兩個細節,像餘秋雨這種大規模地、整體地運用想象修復一段歷史運動的軌跡則不多見。

總之,餘秋雨的散文以他的思想作後盾,以他的才華作支撐,對這些衆多的文化現象、文明現象進行了長篇累牘的思考,完全可以說是一種時代的需求和必然。如果沒有餘秋雨呢?那麼會不會也有別的人來代替和彌補這個空缺?我不知道。按照馬克思的理論是可能的,是存在的,但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餘秋雨出現了,實在也是一種文化的必然。因爲他剛好具備了這樣的條件,適合了這樣的需要,做出了這樣的成績,因此無論什麼人反對他都無法迴避他的存在了。

綜上所述,餘秋雨的散文,跨越了純文學的界線,走向文化領域。他開創了散文的一代新風,以嶄新的範例拓寬了當代散文的領域,創造了新的散文審美形態,使散文的河流改變了流向,由小到大,由淺到深,由個體意識的抒發到整體精神的張揚。

參考文獻:

(1)餘秋雨《藝術創造工程》上海文藝出版社1987年

(2)楊長勳《餘秋雨的背影》花城出版社2000年

(3)餘秋雨《文化苦旅》上海知識出版社1992年

(4)餘秋雨《山居筆記》上海文匯出版社1999年

(5)餘秋雨《霜冷長河》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年

漢語言文學本科論文 篇六

內容摘要:

語言作爲人類進行交流的主要工具,同時也是人類進行發展所自然產生的社會現象。漢語言作爲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歷史長河中的文化結晶,它具有十分豐富的文學內涵。隨着最近這幾年網絡文化的崛起和發展,一些生造字和生造詞語逐漸出現於網絡和人們的實際生活中。在極大的豐富人們的實際生活的同時,網絡語言的飛速發展也嚴重的抑制了我國漢語言文學的發展。

關鍵詞:

新時代網絡語言;漢語言文學;影響

一、網絡語言

網絡語言,實質上就是指隨着互聯網的不斷髮展而自然產生的一種區別於過去傳統平面媒介中的語言形式。主要是我國現有的網民們爲了可以有效提高網絡聊天的效率,或者是在某種特定的環境下需求而採取的形式。它的形式比較簡潔、易於交流、便於理解。簡單的說就是指在網絡的虛擬空間中一種語言形式。主要類型包括:數字型78(去吧);諧音型粉絲(fans);字母型MM(妹妹);符號型,"”表示“冷漠”的表情等。

二、新時代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影響

(一)有益影響

網絡語言產生的主要原因是,我國經濟社會的蓬勃發展以及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事件的播報。網絡語言在網絡環境中得到了充分的推廣,並通過互聯網的傳播優勢得到最大化的普及。網絡語言可以在人們的實際生活中發揮一定的現實作用,充分的表達說話人的具體表達含義和心理真實感受,並受到青年人的熱愛,青年人並將網絡語言實際的應用到自己生活中。有諸多的'網絡語言逐漸被廣大的受衆羣體應用到語言文學中。這主要展現於語文的作文內容中。當前階段,大部分的教師在進行出題的過程中,都會選用網絡語言,以此來充分表達自身對網絡語言的實際看法。而且也可以有效的進行傳達特定的教育意義,進而全面體現出其設定的社會深意,不斷教育當前階段的學生,使他們可以充分理解網絡語言的利與弊。並學會正確的使用其網絡語言。網絡語言雖然受到廣大受衆的喜愛,但是我們也需要將此內容與漢語言文學進行區別的對待,進而全面的減少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產生的造成的阻礙作用。

(二)負面影響

從另一個角度對於漢語言文學的發展的影響進行分析,看似非常流行的網絡語言大部分都是來自於我國經濟社會中的熱點人物或者事件,進而從側面來具體闡述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和未來的發展趨勢。爲此,人們需要對其社會性質的問題加以關注,某一網絡詞語在一個時間段頻繁的出現,其網絡語言就可以充分的說明當時的一個事件。例如,“我爸是李剛”這句話曾經非常的流行,在網絡乃至是人們的現實生活中,都引起了廣大受衆羣體對事件自身的高度關注,由此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網絡語言之所以會流行,也是因爲受衆羣體對於這一系類詞彙的出處的高度關注。當前階段中,網絡已經走進人們的實際生活中各個角落,現實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在網絡上暢所欲言,網絡不僅成爲了受衆羣體充分表達自己的實際看法和參與到社會生活最普遍最便捷的方式,同時也已經成爲信息傳播的最主要的一種方式。也正是因爲這一現象,網絡語言纔可以如此迅速的進行發展。當前階段,現有的一部分網絡語言嚴重偏離了漢語規範的網絡語言,爲了可以追求更加新穎的話題和方便,人們在諸多的方面都沒有嚴格的遵循漢語規範。有很大一部分的詞語詞義被人們所曲解,還有大量的刻意的錯別字,這一部分都會在語文教育方面產生不可估量的負面的影響。我國的網民的主要羣體就是青少年,他們普遍喜歡新鮮的事物並且非常樂於並善於接受全新的事物,他們的情感是非常豐富的,並沒有比較強的辨別是非的能力。青少年時期正處於語言的學習的特殊階段,青少年大量的使用、接觸網絡語言,在無形之中接受了其中不規範語言,非常容易養成不規範表達的惡劣的學習習慣,這對學生的漢語言學習,必定會造成不良的學習影響。例如,學生在進行實際考試的過程中,在試卷上答死亡的反義詞爲“撲街”。這比較顯著的表明了學生在網絡言語的應用過程中形成的錯誤觀念。與此同時我們自身的寫作能力、學習能力、對語言的鑑賞能力也會隨着不斷下降。網絡是虛擬的,我們需要及時的進行劃分其與現實生活的界限,進而全面的進行營造一個語言交流的和諧文明世界。網絡語言因爲自身的豐富多樣性和巨大的推廣力,造就了一種全新的語言模式。此種簡單直白的文字和特殊的文字表達形式,迅速的滲透到了傳統的語言文化中,進一步的促使我國的傳統語言的功能抓緊淡化。爲此,我們需要不斷加大對於漢語言文化傳播力度,盡最大限度的進行擴大漢語言的影響力,進而逐漸實現我國的漢語言的經濟化轉向國際化漢語言文學要注重樹立本身的特點,與此同時提高自身的影響力,擴大影響範圍,實現進一步的突破和提升。

綜上所述,我國目前的網絡語言,基本處於一種無人管制的狀態。但是在運用網絡語言過程中,我們需要時刻謹記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不可以只是單純的爲了追求新穎和樂趣就隨便的篡改漢語文化,進一步嚴重的阻礙了漢語言文學發展。

漢語言文學本科論文 篇七

一、高校師院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課程改革中的問題

目前一些高校師院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由於自身的原因以及社會的原因,教育實習已經取消了,而一些進行了教育實習的高校師院中教育實習的質量也不能夠達到相應的要求。因此很多高校師院的學生無法通過教育實習讓自身的專業知識得到較好的展現,學生在教育實習的過程中並沒有認真地使用自身專業知識,高校師院的學生在畢業之後進入到學校中開展指導以及監督工作往往流於形式和表面,也就無法培養出優秀的學生。

二、我國高校師院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的課程改革方式

1.將課程結構以及課程體系進行相應的優化

爲了保證我國高校師院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的課程改革能夠順利開展,首先,應將我國高校師院中的課程結構以及課程體系進行優化。在實際的優化方面,應按照我國的人才培養目標以及相應的培養規格進行。其次,進行培養的過程中需要按照能力、知識、素質的三方面要求進行。在進行課程改革以及課程體系的優化後,能夠將教學大綱以專業學科課程爲主要的課程結構體系,使高校師院的漢語言文學教育課程能夠滿足日後學生進行教學工作中的各項需求。需要注意從調整學科專業的課程結構、增加語文教學課程的比重、拓展選修課程等各方面入手進行課程體系的改革,構建以專業主幹課程爲主、學生專業知識基礎牢固、實踐能力強、專業素質高的課程體系,對我國的新課程改革很有幫助。

2.整合高校師院中的實踐性課程

高校師院中的實踐性課程不能有序開展是影響高校師院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學生水平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爲了改變這一狀況,需要將高校師院中的時間性課程進行整合。在實際的整合課程時,需先制定出較爲科學的課程目標、課程計劃、教學模式、評價方法、課程內容,並按照這些因素將實踐性課程加以實施。例如可在大二的第二學期,在學生將一些專業基礎知識熟練掌握後,讓學生進入中學進行實習,學生通過在實際的聽課過程中對自己日後的工作進行初步瞭解,提前掌握中學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在第二階段,學生進入到大三下學期後,對專業知識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就能讓學生再次進入中學,通過其自身在高校學習的專業知識以及自己對於教育的理解,試着進行語文課程的教學工作,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能夠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在中學如何開展工作。大四下學期,可以讓學生再次進入中學進行實習。由於學生已經經歷過兩次實習,其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相對成熟,因此在進行實習的過程中也會駕輕就熟,對學生日後的工作會有所幫助。

三、結束語

我國高校師院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由於仍在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因此培養出的學生在實際的工作中會出現專業知識不過硬、教育經驗缺乏的現象。爲了避免這一現象,需要在高校師院的教學過程中進行專業課程的改革。通過專業課程的改革,鞏固我國高校師院學生的專業知識,並加強其教學經驗。

《 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研究 》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素質教育;教學質量

1.漢語言文學教學意義

時代在發展,急需高素質人才的同時競爭日益加劇,所以人才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漢語言文學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傳承,漢語言文化的學習關係到我國優秀歷史文化的發揚,對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提高具有不能輕視的力量。只有我國的下一代學好漢語言文學,我國的優秀歷史文化纔不至於流失在歷史長河裏。漢語言文學就是我國的傳統文化,文化對一個國家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所以讓當代學生學好漢語言文學對我國未來的發展意義重大。

2.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分析

教師轉變教學角色

當前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舊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限制,多是採用應試教育的教學模式。老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很少把學生主體性當做教學活動的主要標準,對學生的具體需求不明確,所以教學活動對學生教育的針對性不是很強。長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習,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難以提高,沒有自主學習的激情,自然對學生學好漢語言文學有一定弊端。而且學生參與的互動機會比較少,學生在理論課堂中逐漸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習失去興趣,對教師的教學方式不能完全接受,所以教學效果不理想。爲了提高教學質量,對學生漢語言文學有更好的幫助,老師需要先轉變教學觀念,在教學過程中不再以自己爲主導,而且真正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只是起到指導學生學習的作用,以前那種老師就是權威的教學思想應該摒棄。

制定教學目標

傳統的漢語言文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很少制定教學目標或者是制定的教學目標不明確,只是根據教材上的內容進行刻板的理論講解,教學內容大多比較散亂,沒有邏輯。這樣散亂的教學內容沒有明確目標,對學生系統學習漢語言文學具有負面影響。想要強化漢語言文學教學效果,老師就要明確教學目標,對自己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模式都要圍繞制定的教學目標展開。漢語言文學的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學生來說應該就是一個大問題,如果要解決大問題,就可以將其分解成一個個小問題來解決。學習漢語言文學也是同樣的道理,想要學好漢語言文學,老師應該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把複雜的漢語言文學學習分解成小部分,每部分都制定詳細的教學目標,老師要通過對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的認真分析研究,找出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在每個階段及時調整重新評價教學目標,直到最終培養出具有漢語言文學素養和應用能力的人才。老師在制定目標時不能僅考慮課程要求,也要考慮到每個學生的不同,教育最終的目的是培養人才,而每個人的差異性決定了人才培養方式不是唯一的,因材施教是一個老師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老師在制定教學目標的同時要注意觀察同學們的學習情況,對跟不上老師教學腳步的同學及時給予幫助,爲他們制定更加簡單詳細的教學目標。

組織學生有效學習

3.結語

漢語言文學的學習在教育事業中受到了很大重視,因爲漢語言文學關係到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傳承,對我國未來的發展有重要作用,所以受到當前教育者的充分重視是理所當然的。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模式一定要在傳統模式的基礎上不斷探索改革創新,提高教學質量,培養素質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薛梅。論背誦在高校漢語言文學學習中的重要性[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0(08).

[2]曲文軍。漢語言文學專業創新課程體系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臨沂師範學院學報,2010(02).

[3]周文偉。新歷史背景下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J].鴨綠江(下半月版),2015(08).

有關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範文推薦:

一、漢語言文學專業在語言應用及意境分析方面的特點

衆所周知,漢語言文學專業要求學習者有充足的知識儲備,才能靈活思考語言的運用。但是,只有將掌握的知識靈活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學以致用,才能凸顯漢語言文學的實際作用。而且,漢語言文學專業所包含的豐富的知識可以幫助人們解決實際生活中的語言問題,或者提供相應的借鑑,這些都表明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生活性。將漢語言文學的意境在合適的時候表達出來,結合具體的環境與背景,將文學中的語言表達在現實生活中,體現了漢語言文學專業的靈活性。

二、漢語言文學中語言應用於意境分析的作用

在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習中,語言的應用於意境的分析不僅還原了作品最初的情感,而且這個探究的過程有利於學生將理性思維與感性思維結合,培養學生的情感,所以,在漢語言文學的學習過程中,語言的運用與意境的分析很有必要。

1.語言應用與意境分析有利於提升學生的語文知識素養

語言的靈魂在於精準地把握它的意思,應用到最適合它的地方,這樣,才能發揮語言的作用,不然的話,語言就僅僅是文字或者句子而已。也正是對語言的靈活應用促進了對語言意境的分析,而語言意境的分析就會在無形中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促進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比如,“冰清玉潔”這個詞語通常用來形容人的品格,若用來形容一個人長得“冰清玉潔”,難免有些彆扭,所以語言詞語的應用必須有正確的使用對象。或者可以用“豔麗”這個詞來形容一個人,但若用來修飾風景,就不恰當,風景更適合用“秀麗”來形容,而一般不用來修飾人,所以,意境就是分析詞語在不同語境中的應用,找到最適合的語境,才能欣賞出詞語發揮的獨特作用。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會逐漸養成習慣,在用詞或者說話之前考慮它的恰當性,進行最準確的表達,以免產生歧義或者產生誤會,而且精確的表達往往會使人印象深刻,便於更廣泛的交流溝通。

2.語言應用與意境分析利於培養學生作品鑑賞能力

3.語言應用與意境分析有助於發展學生的文采

這是一個學以致用的過程,正是因爲學生的鑑賞能力不斷提高,文學功底也隨之逐漸深厚,就會體現在日常的寫作中,用詞,造句更有文采,更有內涵與深度。對語言意境有自己的獨特看法,能夠針對不同的文學作品提出各有針對性的看法,無論是書面表達還是日常交流,都會體現出一個人對漢語言文學的深刻感悟。

三、提升語言應用與意境分析的策略探究

語言的應用與意境分析只有真正貫徹到實際學習中,才能做到掌握了漢語言文學的技巧。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有必要採取一定的措施,幫助提升漢語言文學應用於意境分析。

1.強化學生朗讀訓練,夯實能力培養的技能

在對文章或者文學作品進行閱讀時,往往出現這種情況,讀完一遍之後對內容不理解,會產生不知所云的感覺,這時候,往往需要靜下心來,反覆閱讀,文章的主題就會逐漸浮現,對文章整體就會有一個大概的瞭解。然後,再對文章的細節進行一步步的分析。閱讀並不是簡單的讀文章不思考,那樣是徒勞的閱讀。通過不斷的閱讀訓練,學生可以去體驗每個字、詞的獨特的作用,明白爲什麼不能用其他的來替代,然後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判斷一段內容或一篇文章的意境。反覆的閱讀訓練是爲了夯實學生的基礎,培養對文學閱讀的耐性,這個過程需要不斷地積累,不需要追求速度而忽略質量的提高。在大聲朗讀的過程中,有利於感情的培養,這都有利於加深對文章意境的理解。

2.加強背誦練習,爲能力培養做鋪墊

很多情況下,我們需要背誦一些好的篇章,因爲很多時候可以引用或者改寫就會爲文章增彩不少。背誦不是機械式的念,背誦的時候,必要地融入個人感情,就會不自覺的進入當時寫作的環境下,只有投入感情,才能融入文章所要表達的意境,或者背誦的時候將自己當做故事的主人公,從另一個方面去體驗文章,印象就會更爲深刻,語言的應用由此變得靈活生動。一些著名的文章內容值得背誦是因爲它的每一個字詞都有值得推敲借鑑之處,讀懂了一篇文章,就會以此類推,理解更多的作品,所以,背誦練習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背誦練習可以爲語言應用提供很多借鑑,適當的時候引用某個作家的一句話就會瞬間變得“高大上”。

3.引用多媒體教學與情境教學相結合

漢語言文學是一門看上去枯燥無聊的專業,長期的課本教學難免使學生產生厭惡情緒,從而不利於語言應用能力的提升和語言意境分析的培養,所以,必要的時候,改變一下教學方式很重要,教師可以進行多媒體教學,適當地播放視頻資料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的理解作品本身的意境。例如,在學習一些古文文言時,進行情境教學會極大促進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編排話劇,等等都是很好的方式。無論是多媒體教學還是情境教學,都使文字變成了活生生的畫面,這種立體教學模式帶動人的感官共同作用,學習印象更爲深刻,感觸也更大。在魯迅先生的文章《祝福》中,通過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後中國社會的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階級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摧殘與迫害,揭示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指出徹底反對封建的必要性。其中,有一段對祥林嫂外貌的描寫十分形象生動,“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彷彿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她分明已經純乎是一個乞丐了。”這段內容十分經典,無論是用詞還是經典,若在講課時適當加以表演,便會進一步增加學生印象。或者,在學習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時,由於話劇本身涉及較多人物,劇情複雜,如果只是看課本,很難弄明白話劇的整體思路,情節很難聯繫到一起,但如果觀看電影或是其他影視資料,便會加深對哈姆雷特英勇形象的印象,人物關係,情節也更加清晰這樣的學習更加有效。所以,轉變教學模式對漢語言文學教學必不可少。

四、結語

語言文學語言的應用與意境分析不僅關乎着這個專業的發展,而且與培養學習人員素質有着密切聯繫,對語言的恰當運用和對文學意境的深入分析會促進人文學素養的發展,本文結合漢語言文學語言英語與意境分析的特點,分析其作用,提出了發展這一能力的策略,希望越來越多的人投身於對這一問題的研究,爲漢語言文學在新時期的發展提供更大的幫助。

1.高職語文教育的作用及其特徵

語文教育不僅有利於提高人類的日常生活水平以及豐富精神生活的質量,還能使人類的身心獲得健康。言語屬於自我娛樂方式中的一種,也是進行自我“心理治療”的方式之一。例如,在空閒時間,閱讀一部自己感興趣的文學作品,既可以調整心態,又可以放鬆心情;還可以通過寫信的方式向朋友傾訴煩惱或分享喜悅等等,這些都是現代人的生活裏不可或缺的傳達感情的方式。語文教育可以提高學習的效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提出了“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的教育理念,要開展學習活動就一定要開展語言活動,所以說,學習語文是開展一切學習活動的前提。在怎麼“學習”這一個問題上,美國伯克利認爲在各科的學習中,語文教育是獲取、理解以及運用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

2.漢語言文學與語文教育之間的關係

教學工作具有統一的目標

爲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去適應社會要求,所以必須要着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綜合素養;漢語言文學教育附屬於於高職語文教育,着二者之間的教學理論以及教學內容上具有共通性,語文教學側重於突出其語言交際功能,而漢語言文學教學則側重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和精神面貌,但是二者皆注重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對於人文關懷都十分注重

漢語言文學教育是語文教育的重要部分,漢語言文學是在語文教育的基礎上更注重對學生的人文關懷,不管是漢語言文學教育,還是高職語文教育,二者都非常注重對學生的人文關懷,用文學洗滌和渲染學生的心靈,並且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學生的生活時刻洋溢着人文氣息。不管是漢語言文學,還是高職語文教育,二者都注重豐富學生的情感以及陶冶學生的情操,注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專業設置的方式存在差別

漢語言文學教育相對於語文教育而言,漢語言文學教育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在教學過程中,漢語言文學教育所涉及的專業性知識要比語文教育要更爲廣闊,一般只在高等院校中設立。漢語言文學教育主要強調學生必須通過日積月累來獲取的豐厚分文學底蘊,然而,語文教育則強調學生創新能力、發散思維能力以及思維能力等方面的培養。

3.漢語言文學與高職語文教學的對接路徑

從教育的思路及理念進行對接

確立開放式教育理念在高職語文教育中的地位,在注重文學的發展以及創新的時候,還要注意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以開放的眼光去看待現代文化和傳統文化之間的相互交流以及相互融合,儘可能的完善和發展高職語文教學,因此,就必須要將漢語言文學融入到高職語文教育的內容中,在教學過程中,增添具有現代氣息的開放意識和理念,實現教學思路以及教學理念的對接。

從教學工作指導層面進行對接

漢語言文學教育是高職語文教育的深入,高職語文教育以培養學生語言表現能力以及交際能力作爲指導思想,而漢語言文學教育是以高職語文教育的指導思想爲基礎,再以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以及鑑賞能力作爲指導思想。要實現漢語言文學教育和高職語文教育的對接,高職語文教育必須朝着漢語言文學教育的指導思想靠攏。

從思路創新的角度上進行對接

高職語文教育和漢語言文學教教育都是以鍛鍊學生的交際能力爲主要目的,爲社會培養出敢於挑戰、勇於實踐並且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高職語文教育和漢語言文學教育的教學目標可細化爲主要以拓展學生的文化體驗和視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較強的文學分析能力以及鑑賞能力,與此同時,還培養學生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由此可見,儘可能的實現漢語言文學教育和高職語文教育之間的對接是非常重要的。

4.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高職語文教育使得學生學會運用語言進行日常交際,高職語文教育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水平,能夠有效的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由此可見高職語文教育的重要性。當今的高職語文教育和漢語言文學教學之間在本質上並沒有太大的區別。語文教學的範疇包括漢語言文學教育在內,二者都具有傳播人文精神和語文知識的作用,都是以培養社會所需的人才爲目的。

淺談重視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

【摘要】漢語言文學專業不是應用型較強的專業,爲適應當前的就業形式,本文提出從兩個角度指導該專業的教學:從實用性的角度,優化課程,強化學生的專業知識結構和強化課程應用性,提高學生本專業的應用能力;從創新的角度,突破專業限制,進行教學內容創新,並重視學生創新思維的構建。這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豐富他們的知識結構,增強其在社會立足的本領。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教學探討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特點

漢語言文學專業很難和一些實用性較強的專業,如工程、建築、醫學、會計等一樣獲得準確的職業定位,更是很難直接和應用型人才掛鉤。它作爲傳統的人文學科,是體現人文精神的最直接的載體,擔當着傳承與提升全民語言與文化素質的重任[1]。其主幹內容是中外的優秀文學文化遺產,而核心內容則是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是對自身、他人、集體、民族、國家,乃至對人類的一種認識與社會責任感。爲此,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特點在於:所培養的學生主要是從事人的工作的,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教學不體現在應用性,而是體現在對社會觀念與精神取向的影響上;不注意直接創造可以計量的經濟效益,而在於創造無法用數字統計出來的社會效益等。由於社會的進步和當前就業壓力的增大,教學實用主義成爲了教學的主要目標,對於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而言,也必須進行一些必要的改革,在保持傳統的基礎之上,積極和社會接軌。

2用實用性理念指導專業教學

優化課程,強化學生的專業知識結構。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包含現代漢語、古代漢語、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古代文學等十餘門課程,有必要從以下三個角度對課程進行優化:精簡課程內容,每門課都要根據對本領域最新知識結構的分析來設計教學內容,強化核心內容;優化課程結構,按照學科發展的當下高度來考慮學科基礎,設計課程內容體系;整合各課程之間的內容,避免內容交叉重複,如寫作學和文學概論中的文體學知識。

強化課程應用性,提高學生本專業的應用能力。以就業的觀點指導教學改革,就必須講求專業的實用性,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社會上立足。結合該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對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即現代“讀”、“寫”、“說”這三個方面的能力,必須加以強化[2]。該專業的實用性教學應體現在五個方面:古今各種文體的閱讀能力,現代各類文體的寫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語文教學能力,信息調研能力等。學校和教師必須精心設置課程體系,安排教學內容,形成本專業課程的應用模塊,通過系統的應用技能課程的設置,以保證學生在學校能夠提高這五個方面的能力,獲得將來從事語言文字工作的應用能力,成爲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型人才。

3用創新的理念指導專業教學

創新包括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思維創新等。本文強調:

突破專業限制,進行教學內容創新。該專業的學生就業範圍較廣,但往往不精,競爭力上不如其他專業學生。鑑於該專業的特殊性,教學過程中不必過分拘泥於語言與文學本身,而可以結合漢語言文學的歷史發展與就業現狀,對學生進行相關職業技能的培養。事實上很多新專業如新聞、廣告、文祕,甚至公共管理基本上都是從漢語言文學這個專業發展而來的。因此,在保證專業根基紮實的前提下,應打破人爲設定的專業界限,以便更大限度地發揮漢語言文學的專業優勢。如教育與教學、新聞傳播、文祕與公關、社區文化管理、廣告文案等等都可以設計成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模塊,學生通過這些模塊的學習獲得動手能力和從業能力。

重視學生創新思維的構建。漢語言文學專業本身要求學生具備豐厚的東方文化底蘊。該專業有極強的文化特徵,其教學直接影響學生對漢語的感情,對東方文化的親合及從中汲取創新精神動力,並影響學生創新素質的形成。因此漢語言教學中必須重視對學生創新思維的構建[3]。首先,教師應有強烈的創新教育意識,思想上要勇於開拓,力求提出獨特的、新的教育活動思路,行爲上善於探索,潛心實驗,不斷總結和不斷進取。在教學中不能滿足做文化的傳聲筒,要適當的通過文化評論等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思維,並對社會文化現象進行思考,如博客,新媒體等多種文化傳播方式都可以成爲學生思考的問題。其次要勤于思敏於行,發展創新思維能力。教師應以其豐富的知識做背景,在教學中不斷拋出新觀點,給學生以震撼,激勵他們也去發現、思考、創新。可以說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必須在不訥於言的同時,還要敏於行。沉默寡言不是該專業的個性,只有言行結合,才能讓學生讓自己更自信,更有思考的動力。

參考文獻

[1]伍建華。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基本思路[J].2008,(11):204-205.

[2]陳吉猛。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文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初探[J].中國電力教育,2008,(9):74-76.[3]丁琴海。大學人文教育的幾點思考[J].國際關係學院學報,2007,(3).

解析漢語言文學教學方式創新

摘 要:對於漢語言文學的陳舊的教學方法進行實施改革辦法,對於現階段的素質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保證,要求教師在教授基礎知識以及講解的過程中,還要對於學生自身的人文關懷進行加強,對於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資源進行發展利用,做到學生在對課本知識進行學習的時候,還可以對自身的認知能力進行提高,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成爲國家未來發展的棟樑。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教學方式;創新

1 導言

隨着現代科技的不斷髮展,給當前的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工作帶來了新的工作契機。整合古典文學和現代文學的系統知識,創新好教學方法,現代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工作才能彰顯其獨特魅力,不斷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讓漢語言文學教學工作趨於領先的水平。

2 我國漢語言文學教學的現狀

學生基礎薄弱

漢語言文學對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高,尤其是對文言文,要求學生具有較好的理解和表達能力,能自行閱讀和理解文言文,如對通假字、同音字等,要求學生有較爲系統的文學知識。但我國大學生由於高中進行文理分科,並沒有投入大量的精力在語文上,更別說相對晦澀難懂漢語言了,導致我國學生普遍文科基礎薄弱。此外,大部分學生對漢語言的興趣不大,很多是"被選"爲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在大學期間也沒有通過擴大閱讀量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基礎。

教學只注重知識理論而缺乏實踐

目前我國很多地區的漢語言文學教學只對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有要求而對學生的合理利用所學知識的要求很低甚至不作要求。不能否認漢語言文學的理論性很強,但是在這個世界飛速發展的21世紀,理論型書呆子的需求量很小,現在社會更多的是需要知識儲備豐富、實踐操作能力強的雙向人才。教師只要求學生記憶理論知識,會使學生理論和實踐嚴重脫節,實際應用表達水平嚴重不足,現在的社會需要用言語把自己推銷出去,這時候的口語表達水平就十分重要了。簡單的說在參加面試時面對面試官都不能巧妙的展示自己的才能特長,怎能贏得面試人員的青睞?口語表達看似簡單卻是個人素質的全面體現,具備較高的口語能力足以體現一個人的德、學、才、識。所以,我們現在的漢語言文學教學不能單純的要求記憶理論知識更要強化學生的實踐意識及能力。

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師資隊伍專業水平不夠

隨着時代的發展,漢語言文學本來就已經漸漸變得冷門,再加上其教學方式傳統落後,導致社會中人們普遍對漢語言文學這門學科的研究大幅度減少,所以,能夠真正勝任漢語言文學教學的老師一直在減少,而且由於現在社會風氣的敗壞,導致學校在招聘教漢語言文學老師的門檻一直在降低,所以,有越來越多沒有足夠資歷能力的人進入學校魚龍混珠。而且,由於學校對漢語言文學這一學科的不重視,給教漢語言文學的老師安排了很多政務,使得老師對漢語言文學的教學變成一種兼職,學校的行政工作非常繁重雜亂,如此繁雜的工作已經導致老師精疲力竭,他們沒有更多的精力投身於漢語言文學的教學中去,導致學校的漢語言文學的教學一直荒廢,無法進步。

3 漢語言文學教學方式需要改革創新

需要加強學生的實踐意識

漢語言文學具有較強的理論性但是也不能一味的進行理論知識的灌輸,應該注重漢語言文學的實踐性。加強學生的實踐性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很巧妙的鍛鍊學生的實踐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多增加互動,在互動中可以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在參與中實踐的能力也能夠得到提升。同時我們的教學要把重心由聽放到說、讀、寫上,在課堂上可以隨機安排學生進行口語練習,例如可以設置特殊的場景讓學生模擬當事人自由發揮隨即表演,安排這樣的實踐活動可以鍛鍊提升學生的自我表達能力和應變能力,在理論學習中適當穿插漢語言文學實踐活動,這樣可以很巧妙的將理論和實踐結合。也可以給學生布置主題限時演講、漢字聽寫大會、詩歌朗誦會等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鍛鍊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更好的與人交流。實踐證明學生對於參與性、實踐性教學的積極性興趣高漲,教學效果良好。

對漢語言文學的教材進行改革創新

如今的教育都是以開放教育爲主且着重培養實用型人才,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教學的實踐性。首先。我們應該做的是對漢語言文學的教材內容進行改革創新,隨着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漢語言文學的教材內容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適應新形勢下漢語言文學教學的發展,以必要的理論知識爲核心,在教材中融入更多的實踐性強的實驗應用,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對漢語言文學的研究能力。

教學過程中要做到理論和實踐之間有效的結合

在對漢語言文學的教學過程中,不能單單的讓漢語言文學整體的教育方法方式僅僅停留在教育的表面。學校對於漢語言文學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做到推陳出新,一定要打破陳舊傳統的漢語言教育方式模式,真正做到提高整個漢語言文學自身教學過程中的社會適用性。在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實踐具體的過程中,參與教學的教師一定要摒棄陳舊的教學方式,一味的對學生進行灌輸知識,採取單一呆板的教學模式,教師要充分的結合講授法和引導法以及採取探究式的學習方法以及採取小組合作的辦法等諸多的形式進行教學,實現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教師應從學生學習興趣出發,賦予漢語言文學教學新的時代語言,開創新的漢語言文學教學格局,讓學生能夠從內心深處喜歡漢語言文學學習。

4 結論

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方式隨着時代的進步和社會對於這方面人才的需要不斷豐富和發展,爲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帶動學習興趣,老舊的教學方式必須改革創新。漢語言文學的教學中我們應該摒棄循規蹈矩的教學思想,積極的創新的教學方式,讓漢語言文學的文化精髓通過創新教學的模式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趙君玉。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審美教育的實施[J].才智,2014,07:292.

[2]張曄。當代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之我見[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07:90.

[3]徐景宏。論漢語言文學教學策略及教學改革[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28:113+115.

[4]次旺羅布。淺析漢語言文學教學改革與創新[J].課程教育研究,2014,06:95.

漢語言文學本科論文 篇八

摘要:

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正在不斷髮生變化。傳統教育注重應試教育的漢語言文學培養模式,培養出來的人才大多理論知識比較豐富。如今的社會對人才綜合素質越來越看重,傳統的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不再適用。本文針對教育領域當前的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

漢語言文學;素質教育;教學質量

1、漢語言文學教學意義

時代在發展,急需高素質人才的同時競爭日益加劇,所以人才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漢語言文學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傳承,漢語言文化的學習關係到我國優秀歷史文化的發揚,對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提高具有不能輕視的力量。只有我國的下一代學好漢語言文學,我國的優秀歷史文化纔不至於流失在歷史長河裏。漢語言文學就是我國的傳統文化,文化對一個國家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所以讓當代學生學好漢語言文學對我國未來的發展意義重大。

2、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分析

教師轉變教學角色

當前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舊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限制,多是採用應試教育的教學模式。老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很少把學生主體性當做教學活動的主要標準,對學生的具體需求不明確,所以教學活動對學生教育的針對性不是很強。長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習,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難以提高,沒有自主學習的激情,自然對學生學好漢語言文學有一定弊端。而且學生參與的互動機會比較少,學生在理論課堂中逐漸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習失去興趣,對教師的教學方式不能完全接受,所以教學效果不理想。爲了提高教學質量,對學生漢語言文學有更好的幫助,老師需要先轉變教學觀念,在教學過程中不再以自己爲主導,而且真正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只是起到指導學生學習的作用,以前那種老師就是權威的教學思想應該摒棄。

制定教學目標

傳統的漢語言文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很少制定教學目標或者是制定的教學目標不明確,只是根據教材上的內容進行刻板的理論講解,教學內容大多比較散亂,沒有邏輯。這樣散亂的教學內容沒有明確目標,對學生系統學習漢語言文學具有負面影響。想要強化漢語言文學教學效果,老師就要明確教學目標,對自己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模式都要圍繞制定的教學目標展開。漢語言文學的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學生來說應該就是一個大問題,如果要解決大問題,就可以將其分解成一個個小問題來解決。學習漢語言文學也是同樣的道理,想要學好漢語言文學,老師應該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把複雜的漢語言文學學習分解成小部分,每部分都制定詳細的'教學目標,老師要通過對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的認真分析研究,找出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在每個階段及時調整重新評價教學目標,直到最終培養出具有漢語言文學素養和應用能力的人才。老師在制定目標時不能僅考慮課程要求,也要考慮到每個學生的不同,教育最終的目的是培養人才,而每個人的差異性決定了人才培養方式不是唯一的,因材施教是一個老師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老師在制定教學目標的同時要注意觀察同學們的學習情況,對跟不上老師教學腳步的同學及時給予幫助,爲他們制定更加簡單詳細的教學目標。

組織學生有效學習

漢語文學學習的有效性,主要體現在老師的教學目標能否高效實現,學生能否真正理解吸收老師教授的漢語言文學知識。爲了激發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習熱情,老師可以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增強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吸引力。漢語言文學中的每一句話都是古人智慧的結晶,都蘊含一個歷史典故,老師在上課過程中可以多向同學講述一些相關歷史故事,講解其中典故、詩詞的由來。在講解文章的時候多介紹一些當時的時代背景及寫作背景。現如今是信息化時代,老師可以充分利用科技優勢,採用影視資料、網絡課件、圖片配音等方式給同學們創設情境,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從而提高同學們對漢語言文學課堂的參與度。老師除了要在課堂上創新教學方法之外,還要引導同學們在課堂之外進行自主學習,主要是培養同學們對漢語言文學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在上課之前進行預習,在網絡上查閱課堂上要學習內容的背景知識,先自己大致瞭解。這樣在課堂上學生可以對所學內容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老師加以及時指導,解決問題。

3、結語

漢語言文學的學習在教育事業中受到了很大重視,因爲漢語言文學關係到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傳承,對我國未來的發展有重要作用,所以受到當前教育者的充分重視是理所當然的。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模式一定要在傳統模式的基礎上不斷探索改革創新,提高教學質量,培養素質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薛梅。論背誦在高校漢語言文學學習中的重要性[J].科教文匯(中旬刊).

[2]曲文軍。漢語言文學專業創新課程體系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臨沂師範學院學報。

[3]周文偉。新歷史背景下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J].鴨綠江(下半月版).

漢語言文學本科論文 篇九

(一)從培養規格上看其必要性。畢業論文是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教學計劃中的重要環節,是完成培養目標及規格的有機成份。漢語言文學專業,在業務知識與能力方面,培養目標及規格中要求:“……瞭解本學科的前沿成就和發展前景,具有較強的文學分析鑑賞能力和寫作能力,能閱讀和檢索古典文獻,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從上面的表述中可以看出,畢業論文工作正是完成科研/寫作和檢索資料等方面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不做好這項工作就無法實現培養目標及規格。

(二)從學員實際需要看其必要性。電大學員專科所學專業有相當一部分是非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論文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挑戰。因此,畢業論文的撰寫對他們來說,是一個難得的學習、實踐機會,提高其實際工作、學習以及科研能力。只有經歷了論文寫作的全過程,學員才能初步掌握學術論文的功用和特徵,正確運用這一科研文體,反映研究成果,傳播學術信息。

(三)從提升電大教育的品牌角度看其必要性。從我們周圍看,目前獲取本科學歷的渠道和途徑很多。就論文來看,與其它高校相比,要求是高了些。這是樹立電大質量意識的體現,是提升電大教育品牌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