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彙報材料

創建綠色學校特色工作彙報(精選多篇)

第一篇:創建綠色學校特色工作彙報

創建綠色學校特色工作彙報(精選多篇)

濟陽縣競業園學校本着“給我一個孩子,還您一個人才”的辦學理念,積極推進素質教育。特別是在創建綠色學校的工作中,以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爲主旨,不斷提高廣大師生的環保意識,學校綠色領導小組不斷推出新思路,實踐新方法,從而獲得新經驗。xx年我校被評爲縣級“綠色學校”,2014年被評爲“市級綠色學校”,現在我校業已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維一體的綠色教育網絡,營造了“綠色學校,你我共建”的良好氛圍。

一、全員參與,齊抓共管,積極形成綠色人文環境

1.領導重視,制度健全,經費保障

學校成立了以書記、校長齊志海同志任組長,分管副校長爲副組長,學校德育處、各年級班主任爲成員的創綠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不斷完善各種制度,把創綠工作列入學校工作計劃。06、07、10年撥專款20萬餘元創建環保專欄、購置環保圖書、訂閱環境報、擴增綠地、種植花木、參加上級組織環保培訓、舉辦環保圖片展等極大的完善了學校育人環境,先後被評爲:省消防工作先進單位、省規範化學校、市文明單位、市衛生先進學校、縣教書育人先進單位。學校堅持環境育人、學科滲透、社會實踐的育人的原則,在學校特色建設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受到上級領導高度評價和社會的廣泛讚譽。

2.以課堂爲主陣地,在各學科教學中積極進行環保意識的培養

學校重視學科環保知識滲透,在語文、物理、化學、外語、政治、地理、生物等學科,結合學科特點,滲透環保內容。從學科計劃、各科上課、測試等環節提出明確要求,努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文化育人環境。通過主題班會、辯論會等形式讓綠色信念走進課堂,走進每個學生的心中。通過學科學習,學生明白了爲什麼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爲什麼人與自然要和諧共存,理解了真正意義上的可持續發展,節約能源,控制減少污染,成爲師生的自覺行爲。通過播放沙塵暴、泥石流、酸雨、土地荒漠化等宣傳圖片,使我們的學生真正懂得了環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建立學校環保活動室和班級垃圾回收站

每班設立環保委員和垃圾回收站,每週有各班在環保委員的帶領下進行環保活動,做好活動記錄。以此推動學校環保行爲,全員、全程做好服務。

二、以活動爲載體,注重環保活動的落實,不斷優化育人環境

學校在醒目位置貼環保標語;設立綠色環保專欄,並及時更換內容;班級增設環保委員,在班級風采中增設綠色環保內容;學校舉辦綠色環保知識講座、環保圖書展、環保小製作比賽、手抄報比賽、環保徵文比賽、開展了拒絕“白色污染,環保從我做起”;利用6.5環境日、植樹節日等重大節日開展保護環境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的活動,使環保意識深入人心,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積極組織志願者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中提高環保意識,宣傳環保思想

學校有環保志願小分隊,班級有環保小組,他們積極活動在家庭、學校和社區。通過發放環保宣傳材料、環保徵文、環保黑板報等形式參與環保活動,普及率達98%以上;經常組織進社區、進工廠,考察野外環境狀況,參觀污水處理廠等;利用放假開展社會調查,宣傳秸杆焚燒的壞處,農村沼氣的得利用等,實現了小手拉大手。

節能減排深入人心,我校師生十分重視節能減排工作,能做到人走燈滅,節約每一滴水,深入社區、工廠宣傳節能減排的重要性,在市組織的節能減排“金點子”活動中獲中學組二等獎。

四、積極創建綠色環保基地,開拓學生的視野,開創性的開展環保工作

1.綠色大地園林公司是我校的綠色基地。學生在這裏勞動實踐、聽講座,並進一步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

2.縣植物園是我校的綠色服務基地。每學期我們的綠色志願者小分隊都會到這裏來進行撿拾垃圾、宣傳環保、檢驗水質、種樹護樹的活動,受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和學生的自我教育效果。

3.黃河,是我校學生的又一環保基地。學生到這裏保護草皮,研究水土流失的原因,還給河務局、水利局提出了衆多合理化的建議,其中,九年級學生賈友娟、於鵬,八年級學生劉彤彤、高潔的金點子被評爲縣一等獎。

五、家校聯合,共創綠色學校新環境

1.家長會增設環保宣傳內容。教師、家長、學生共同研究環保宣傳內容,學校發放家庭環保倡議書,引領並發動家長積極投入到環保活動中來,積極宣傳環保,不適用一次性筷子,節約用水,節約每一度電等等,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2.不定期對學生家長進行問卷調查,不斷提高和強化家長的環保意識。

3.佈置學生與家長,交流合作,共同完成環保作業。以同時提高家長和學生的環保意識,促進環保行爲。

以上是我校在綠色環保方面的一些思路和做法,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們還將不斷致力於環保教育的創新與特色建設,使我校的環保工作更上一層樓。

第二篇:創建“綠色學校”工作彙報

麥蓋提縣六鄉中心國小創建 “綠色學校”工作發展的彙報

克孜勒阿瓦提鄉中心國小 2014年9月12日

麥蓋提縣六鄉中心國小創建

“綠色學校”工作發展的彙報

我校自1954年建校以來,當時是在資金嚴重不足的情況下開始辦學的,經過20年的不斷努力,多方面籌集資金,加大勤工儉學力度,教育教學環境有很大程度的改善,校內有1800平方米的花池六個,還有500多棵饅頭柳,垂柳和一般的柳樹,校外載了300棵白楊樹,在大門到辦公室之間鋪上了水泥,辦公室前營造了50米長的葡萄長廊,修建了一個600多平方米的排球場和一個籃球場,並給面積爲3000平方米的足球場鋪上了草坪,從而學校的綠化總面積達到了4700多平方米。各年級爲了淨化環境,養了各種各樣的花草,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目前,我校有職工34名,19個班級,665名學生。

學校實行的是校黨支部領導下的校長責任制,設有黨支部書記辦公室,校辦公室,四個教研組六個科室。學校教學條件良好,安全,文明制度規範化,綠化、淨化,設施齊全。 我校2014年被評爲縣級安全文明單位,2014年被評爲縣級“五個好”黨支部,2014年被評爲縣級“基層先進黨支部”,2014年我校被評爲縣級精神文明單位, 2014年被評爲縣級“輸送區內國中班先進集體”,2014年我校組織召開了全縣“三項措施”現場會、2014年組織召開了全疆“鄉村

藝術教育”現場會、2014年被評爲縣級“德育工作達標校”、2014年我校組織召開了“反分裂、反滲透”爲主題的升國旗儀式現場會。考區內國中班考試達到分數線的是62名,被錄取了45名,是歷史上最好的成績。由此,贏得了教育系統黨委,社會,家長的好評。

今後的目標

1.繼續加強對環境保護法的宣傳力度,每天要利用廣播對有關的知識進行宣傳,落實各種措施。

2.經常修剪樹木,種植適應學校環境的樹木。

3.對部分空地通過種花,種樹來加大學校綠化,美化的面積。

4.加強安全保衛教育工作,建立健全相關制度,防止花卉,樹木及草坪等受到損壞。

5.繼續嚴抓“門前五包”,穩定,安全,值班等制度,預防各種事件的發生。

6.繼續努力爲創建地區級“安全,文明,綠色”學校,“精神文明單位”,“道德建設方面達標學校”而努力奮鬥。

第三篇:創建綠色學校工作彙報

創建綠色學校工作彙報

黃墩鎮初級中學

近幾年來,黃墩鎮初級中學緊緊圍繞綠色學校創建工作,堅持科學發展觀,以可持續發展思想爲指導,充分利用學校內外的資源和機會,全面提高師生環境素養。不斷加大投入,致力於校容校貌的改觀和校園的綠化、美化、淨化、亮化工作,把環境教育列爲辦學特色的目標之一,深入有效地開展環境教育和創建綠色學校工作.爲創建綠色學校,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強領導、制訂規程、落實任務

(一)加強領導,建立組織。

爲了保證環境教育能夠切實有效地持續開展,校領導、中層幹部達成共識,將環境教育納入學校工作計劃,列入議事日程,建立了由校長、主任、年級組長、教師、學生和家長組成的環境教育領導小組,定期開會研究環境教育工作,每年制訂環境教育計劃。

學校成立了校長爲組長、其他領導及有關人員爲成員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並將此項工作列入學校工作的主要議事日程,列入學校、工會、政教處、總務處和部分教研組的學期工作計劃。創建綠色學校工作分三塊進行:一是由分管副校長、政教主任主管的環境教育。二是由分管副校長、總務主任及綠化管理員負責的學校硬件設施建設。

三是由教務主任、教研組、各學科教師負責的課堂環境教育。使環境教育走上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的道路。

(二)建立健全環境教育管理制度。

在校園環境管理中,我們堅持抓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規範化。爲了能將環境教育紮紮實實地深入開展下去,不流於形式、不滿足於形式、不滿足於現狀,學校訂立了各種規章制度。

(三)分片包乾,責任到人。

強化校園環境保護包乾責任制和檢查督促量化評比工作。學校把綠化區和衛生區劃分爲30多塊,分別由各班級包乾,責任到班、管理到人,責任到人,由校值領導和學生會幹部每天進行一次檢查。另外,還加大力度抓好教室、公寓、辦公室的衛生保潔工作,抓好校園及其周圍環境的綜合治理,美化校園環境,做到“環境育人”。

二、充分利用各種渠道,廣泛開展環境教育

(一)充分利用課堂教學這一環境教育的重要渠道。

課堂教學是環境教育的重要渠道,採用滲透式的方法,結合教材中和環境有關的內容進行滲透教育,我們已經堅持了多年,在創建綠色學校過程中,我們要求各學科組按年級的教材內容找出環境教育的知識結合點,進一步深入探索課堂教學與環境教育結合的方法和途徑,並注意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和在環境問題上的權利義務觀念。

幾年來,師生環保意識的培養與提高得益於學校對此項工作的長抓不懈和廣大師生的共同的努力,環境教育在我校不僅僅是停留在理論層面上,更注重與教育教學緊密地結合起來。學校在完成九年義務教育教學大綱和課程計劃規定的同時,充分利用現行教材中環境知識內容對學生進行教育。比如教師在備課時,要求他們將環境知識作爲課堂教學內容的一個方面,要求他們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將學科環境知識與環境保護結合起來。

同時,在地理、生物、化學,物理等課程中,更是要將書本知識和環境知識,環保問題捆綁在一起進行傳授,比如地理中的大氣知識、自然環境保護等,生物中的生物多樣性、生物鏈、水土流失等,化學中的大氣污染,環境污染及預防等,物理中的能量守恆等。通過這樣的學習,既培養了師生的環境意識,同時也增強了師生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提高了師生的綜合素質。

(二)寓教育於活動之中,提高師生環保意識。

我校一向重視學生的課外活動,把課外活動作爲課堂教學的延伸。使學生們在課外活動中積累知識、開拓視野、培養能力,使學生能夠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學校經常性的組織學生參加環保實踐活動,通過活動,提高了學生環保意識,增強環保情感,培養環保道德。爲了使活動開展得更廣泛,更有成效,學校做到四落實:落實時間、落實地點、落實人員、落實經費。每年,學校要組織師生參加環保公益活動、清理校園衛生死角、打掃街道等等。組織學生走出校門,開展社會環保調查,進行環保監督,向有關方面提出合理化環保建議。

我們在各項活動中,結合環境教育,在校會、班會、隊會、國旗下的講話等活動中,把環境教育作爲一項重要內容。開展了“環境與我”演講、“環境知識競賽”、“環保伴我成長”等活動。幾年來,學校積極開展“環保志願者”活動,還成立了20多個環保小組,各班還配置兩名“護綠員”和“文明衛生監督員”,專門負責各班級綠化、衛生包乾區的“護綠”和“保潔”。

積極堅持開展志願者活動,並不斷豐富活動內容,拓寬服務領域。例如,去年的3月1日,校團委組織志願者到鎮駐地主要道路進行清除垃圾活動;今年3月12日,又組織50多名團員青年積極參加全鎮組織的綠化祖國植樹活動,同時,我校的植樹造林活動正在有序地進行,力爭將可綠化的地方全部綠化上。

(三)廣泛開展專題教育。

結合世界環境日、地球日、無煙日、愛鳥周、植樹節等重大環境紀念日,學校有計劃地開設專題講座、出版專題牆報,組織學生參加校內外的宣傳活動。每年的三月份,各班級召開一次以“環保”爲內容的主題班會,加強堆學生的環保教育,增強學生環境保護意識。

三、注重對教師和學生環境素質的培養

(一)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環境教育內涵。

學校的環境教育教師是重要的骨幹力量,教師的環境素養和科學素養是環境教育健康發展的基礎。爲提高教師的環境素質,全面、深刻地領會綠色學校的內涵,學校充分利用各種學習機會對教職員工進行培訓,並將環境教育方面的學習納入教師繼續教育的內容。組織全校教師學習環境管理知識;

開展專題教研活動,學習環境教育的新理論、新觀點;組織骨幹教師與其他綠色學校開展經驗交流、訂閱環境方面的書報供教師閱讀等。通過一系列的工作,全校教職員工的環境素養有了較大提高,都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創建綠色學校的活動中。

(二)環境教育和養成教育相結合。

學校把環境教育和養成教育相結合,首先着重培養學生對環境的責任感,努力實現由環境科學知識的滲透到環境素質養成的轉化,使他們自覺養成良好的環境行爲習慣,並形成積極參與環境保護的自覺性。

我們通過開展認養校園綠地、爲改善校園環境做好事、曝光“垃圾蟲”、文明教室、文明公寓和文明辦公室評比、組織清理衛生死角的義務勞動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參與校園管理,使全體同學養成珍惜資源、自覺保護環境的良好行爲習慣,形成人人爭當校園“美容師”的共識。每年由2014多人蔘加的校運會結束後,操場上找不到半片紙屑。

在培養學生良好環境行爲習慣基礎上,學校注重環境教育與德育教育的有機結合,從細節入手,德育工作中重點培養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良好的習慣;我們設計了學生必須養成的良好行爲習慣;包括:勤儉節約、節水節電的好習慣;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保護環境的好習慣;善待他人,善待動物,善待環境的好習慣;愛惜糧食、愛護書籍、少喝飲料、減少污染的好習慣;愛護自然、保護自然、常到大自然中去的好習慣。我們還設計了體現現代人教養的生活細節,譬如:愛惜糧食和學習、生活用品;不比吃穿,不亂花錢;彎彎腰,撿起身邊的廢紙廢物放到垃圾箱裏;外出活動,進入公共場所要保持安靜和清潔等等。

我們還強調“誠信”和“責任感”在德育中的作用。“豆腐渣工程”、“以破壞環境而謀私利的企業主”不是沒有知識,而是誠信和責任感的缺失。我們特別強調要幫助進入青春期的學生邁好青春第一步;幫助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態度,清晰明確的人生目標,要讓走進學校的孩子人人快樂,人人創造,人人誠信和有責任感,人人有環境道德和環保意識。

(三)反對浪費、自覺節約資源。

反對浪費、自覺節約資源在我校已成爲一種良好的風氣。總務處每辦一件事都精打細算,一塊錢能辦的事決不花兩塊錢。在物資購置方面,增加透明度,購置項目再三推敲,任何東西至少有3人以上一起商量,討價

還價,並報請校長室批准後購買,具體辦事人員都能廉潔奉公,使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口上。爲集體節省了大量資金。一般情況下,教學設備不得外借,如遇特殊情況,必須由校長批准。 教師和學生都必須愛護實驗設備,如有損壞,必須按價賠償。教學設備要及時維護和維修。

四、加大環境設施的資金投入,營造濃厚的環境教育氛圍

(一)營造濃厚的環境教育氛圍。

在創建綠色學校的過程中,我們始終把校園的環境建設作爲一項重要工作,經過幾年的努力,已經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果。現在,校園內較高質量、永久性的環保宣傳教育標牌已經建立;校門口、教學樓的樓道,精心製作的環保掛圖隨處可見,同學們在不經意之中,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到;還專門設立了環保宣傳專欄和櫥窗,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熱愛環境的薰陶感染。爲保持清潔環境,學生每天三次大掃除,課間,隨時有義務清掃員,每週一大清掃,學校的樓內外窗明几淨。通過環境的渲染,一個創建綠色學校,淨化校園環境的理念,不斷深入人心,並內化爲廣大師生的自覺行動。

(二)抓好校園環境建設,優化育人環境。

校園主通道平整、硬化,校園整潔,教學辦公用房整潔乾淨,採光、通風良好。教室佈置安排合理,桌椅整潔規範。同時堅持衛生制度,保證了學校的整潔和衛生。今年年初,總務處及早制定了《校園綠化總體方案》,在植樹節前後,校團委、學生會積極開展"植樹護綠,美化校園"的系列活動,進一步擴大校園綠化面積,營造鳥語花香的優美環境、讀書勝境。校園衛生繼續實行分區域承包責任制,獎懲制,教育學生愛護環境、愛護花草樹木。校園環境清潔美觀,被評爲“日照市文明單位”。

(三)加大資金投入,抓好環境的硬件建設。

去年以來,我校共投入1000多萬元,對校園整體佈局進行調整和改造,新建兩座公寓樓和一座學生餐廳。投入大量資對須英教學樓後、行政辦公樓前以及家屬樓樓前樓後進行硬化,改造校園環境。

經過幾年來的努力,校園建設邁上新的臺階。校園佈局合理,教學區、運動區、綠化區、宿舍區設計得體,“四化”(綠化、美化、淨化、亮化)建設上檔次,爲師生創設優雅的工作、學習環境。今後,我們將繼續努力,將學校建成欣賞性、知識性、科技性、教育性爲一體的“花園式學校”,辦成一所具有本校“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鮮明的特色的綠色學校。

第四篇:綠色學校創建工作彙報

綠色學校創建工作彙報

市環保局:

2014年以來,我局以《xx市綠色學校創建意見》爲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加強xx縣人居環境建設,積極開展綠色學校創建活動,努力改善城市人居環境質量,積極營造“綠色”氛圍、不斷增強公衆環境意識,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現將2014年我局綠色學校創建工作開展情況彙報如下:

一、加強對綠色學校創建工作的組織領導。

我局高度重視對綠色學校創建工作的組織領導,把綠色學校創建工作納入全局工作計劃,統一部署、統一實施。我局與縣教體局多次召開創建活動協調會,督促各學校特別是申報綠色學校的學校強化對創建“綠色學校”工作的組織領導,將環保教育納入學校年度工作計劃。同教育教學工作一同研究,一同部署,一同落實。保證了創建工作有領導,有措施。件件工作有人負責,有人落實。建立起保障機制,使環境教育向深層次發展。

二、明確目標,確保創建工作有序開展。

我局堅持以面向可持續發展的環境教育的思想爲指導,構築起以學校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課堂和社會爲載體,學校和環保部門共同參與的學校環境教育體制。形成“綠色校園”——“綠色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的教育鏈條。把創建“綠色學校”、實施“綠色教育”作爲落實整體素質教育,推進可持續發展教育的切入點,把開展環境教育創建“綠色學校”作爲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

三、嚴格考評,加強管理。

我局不斷加強與縣教育局的溝通交流,聯合對“綠色學校”創建工作進行指導,督促,協調,檢查。全縣中國小創建“綠色學校”採取逐級申報的原則。領導小組辦公室從學校組織管理,教育過程,環保行爲,環境建設,教學成果等五個方面進行實地考察驗收。經考察合格,領導小組研究後批准命名“綠色學校”。在綠色學校的日常管理中,努力做到“三個堅持”:堅持考評標準不放鬆;堅持平時檢查與年終考覈相結合;堅持不搞終身制。凡不符合標準者,由創建“綠色學校”領導小組辦公室提出近期整改意見,整改後,仍達不到要求的,取消其綠色學校資格。由於我們嚴格考評加強管理,確保了我縣“綠色學校”的質量。

四、注重效果分類指導。

隨着“綠色學校”教育的深入開展,我局與縣教體局不斷探索融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的環境教育方法,並積極開展互動式環境教育,收到明顯的效果。

(一)指導學校將綠色環保的理念滲透到教育教學過程中。創建單位成立了環境教育領導小組,並有專職和兼職教師,根據環境學科特點,以及不同年級對環境教育內容的不同要求分別編制教學計劃。

(二)指導學校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我局組織中國小生開展環境教育培訓,圍繞世界環境日、世界水日等環保宣傳日開展環境保護宣傳活動。通過指導開展課外環境教育活動,有效地提高了廣大師生的環保意識。

通過驗收,xx鎮國中、xx鄉中被定爲2014年度市級綠色學校申報學校,這兩所學校通過綠色創建工作,師生環保意識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綠色、低碳、環保的教育理念已融入到學校的課堂內外。

xx縣環境保護局

x年x月x日

第五篇:特色學校創建工作彙報

特色學校創建工作彙報

武進區焦溪初級中學2014.12

一、創建工作可行性分析

1、理論思考

新課程背景下的當代人文主義教育,已經從傳統人文主義教育的立足個人,逐漸轉變爲既關心個人,又關心他人、集體乃至整個人類的教育。它把人的尊嚴、理解與寬容、對人類和自然都懷有的關懷慈愛之心作爲核心,把價值教育放在了整個教育的首要地位,將個性教育貫穿於整個教育過程,使教育更加具有人性化、人文化。

傳統的教育,過分重視人類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而忽視了人自身的發展,造成了學生的知識結構片面、情感與志趣偏狹、急功近利,對課本以外的地方經濟發展、文化傳統等缺乏應有的瞭解和人文關懷,所以我們必須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切實落實對學生進行人性發展的關懷、對學生生活世界的人文內涵進行挖掘,把人文精神滲透於我們的學科教育內容中。

2、地方特色

焦溪鎮具有700餘年歷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蘊,其獨特的自然美、人性美優勢和景、情、意的可感受性,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有很大的利用性,是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的有效途徑和良好載體,也爲提高學生對人生價值認識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資源。

焦溪鎮古來就是一個工業和商業重鎮,是周圍地區商品交流的中心。近年來,聰慧勤勞的焦溪人民順應時代發展潮流,使焦溪經濟形成了濃郁的地方特色:種植業欣欣向榮,有葡萄1600畝,黃花蜜梨1050畝,銀杏、枇杷、水蜜桃、無籽西瓜800餘畝,大棚蔬菜1000餘畝,“林果之鄉”遠近聞名。

正因爲焦溪地方具有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獨特的文化底蘊和經濟特色,所以我們努力挖掘、開發、利用這些教育資源,培養學生了解家鄉、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社會責任感;同時,通過學生對家鄉林果經濟的調查、研究與參與,從而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初步瞭解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以便更好的提高學生未來的生存質量。

3、學校條件

現在,我校確立了“以人文精神滋養人”的教育理念,人文精神已經生根發芽。過去一段時間裏,我們結合焦溪古鎮蓬勃發展的地方經濟和豐富的文化底蘊,成功開發和實施了《老街的傳說》、《舜溪詩話》等校本課程,建立了校園內外實踐基地,並圍繞學校特色,形成了《詩歌集》《散文集》《書法集》《繪畫集》等特色成果,激發了學生爲家鄉經濟文化發展服務的強烈願望,這些爲我們的創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二、預期目標

1、通過研究、實踐與創建,充分開發和利用本地經濟文化資源以及本校的教育資源, 1

構建有本校特色的人文目標體系,探索出一套切實可行,實行人文教育的基本途徑和策略;

2、通過研究、實踐與創建,在全校形成良好的人文教育氛圍,取得比較好的人文教育成果,使學生人文素養、人文品質有較大的提高;

3、通過研究、實踐與創建,促使廣大教師教育觀念不斷更新,方式不斷優化,以此進一步推進全校的教育教學改革。

通過3年的研究與實踐,從而在本校形成人文教育特色和相應的辦學特色。

三、教育內容

1、人文精神教育

人文精神教育即喚起人的良知。這裏的“喚起”,不是說教,不是灌輸,而是薰陶,是啓迪,就是要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科學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培養學生具有社會責任感,並通過內化,把人的知識轉化爲自身人文素養,真正起到提高素質的作用。因此我校將把重點放在探究如何幫助學生養成人文精神的具體方式方法上。

2、注重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整合

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整合,不是兩者的簡單調和,也不是教育的科學取向與人文取向的二元相加,而是它們在高層次上的結合,是教育思想、教育價值觀與功能觀、教育制度和課程編制等方面的根本改變。具體地說,它是科學化的人文教育和人文化的科學教育的有機整體,它力圖使科學人文化,使人文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以人的全面發展爲最高目標,以科學的發展作爲基礎和實現目標的手段。在學校中,科學教育主要體現爲課堂教學,因此我校將探索一條怎樣在課堂教學中融入地方傳統文化、地方經濟特色達到對學生人文教育的目的的途徑,培養既有健全人格又掌握生產技能的勞動者,既具有明確生活目標、高尚審美情趣,又能創造、懂得生活的人。

3、人文教育與地方傳統文化

焦溪古鎮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具有獨特的自然美、人性美優勢,是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的有效途徑和良好載體。因此如何將特有的山水親情與人文自然情境,細無聲息地感染學生的心靈,提高學生道德感、理智感、審美感等高級情感水平,使學生在自然美和人性美中陶冶情操,提高人生的價值認識,突出地方傳統文化的應用功能也是我們研究的方向。

4、人文教育與地方經濟特色

焦溪經濟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林果之鄉”遠近聞名。所以努力挖掘、開發、利用地方特色經濟的教育資源,培養學生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社會責任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也將是我們創建工作的目標之一 。

5、教師人文精神的培養

人文主義的教學,要求有能承擔人性化教學角色的教師。新課程在教育理論上要求教師不僅要精通本學科的專業知識,還要通曉其他學科、門類的知識,既要有必備的科

學素養,更要有人文學科的素養,讓教師通過學習、內化,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使人文精神成爲其自身的內在要求,以適應新課程的綜合性和開放性。

四、實施途徑

1、紮實的學習宣傳活動

由於創建特色學校需要有科學、可行的理論作爲依據,因此,學校十分重視對創建工作理論的學習。2014年2月,學校先後組織教師聽取和學習了區教研室徐惠仁主任《創建特色學校的構思》講座和《人民教育》編輯傅國良在“創建特色學校論壇”上的致辭,並於3月召開了創建特色學校師生動員會議,提高了師生的對創建特色認識水平。2014年3、4月,錢朝平校長、李桂娣副校長分別作了《特色學校與學校特色的涵義》和《特色學校的評價》的講座,全體教師利用業務學習的時間學習和領悟武進區教育局毛建東副局長《創建特色學校的策略與思考》精神,從而爲下階段的創建工作做好了思想和理論準備。

2、開發實施校本課程

目前,我國調整了現行課程政策,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以適應不同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和文化發展的需要。在新課程計劃中,地方課程與學校課程的開發被提到日程。地方經濟發展與文化底蘊(更多請關注:)是地方課程的有效載體和支撐,它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形成具有潛移默化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1) 焦溪以盛產葡萄、蜜梨、銀杏等水果而著稱,結合焦溪林果之鄉的特點,自編教材《葡萄的栽培技術》、《銀杏的栽培技術》,安排課時,使學生通過學習瞭解焦溪地方經濟的過去、現在,激發起熱愛家鄉的情感,爲建設家鄉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學習。

(2) 以《舜溪詩話》、《老街的傳說》、《盆景的製作》爲載體,傳承地方傳統文化。 焦溪是文化古鎮,歷來留下許多文人佳話、優秀詩作,我校已由學校校本課程開發小組編輯成《舜溪詩話》《老街的傳說》、《盆景的製作》等校本課程,整合成適合學生閱讀的教材,並由焦溪鎮老幹部潘文瑞、藝術教師梁孟佳等一批特色教育帶頭人對學生作了多次講座,從而使學生在聽講、閱讀、欣賞、實踐中瞭解家鄉優秀的傳統文化,提高了動手實踐能力。

(3) 繼續搞好學校“德育生活化”的課題研究

“德育生活化”是學校在2014年確立的省級研究課題。這一課題研究是將德育教育引入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課題組設計了一些豐富多彩的活動,諸如“今日我當家”、“孝心行動”、“家庭聯誼會”等活動,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

2、學科教學人文化

近幾年的考試題目越來越趨於生活化和人文性,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注意將學科教學與人文教育結合起來。學校根據校本課程計劃,要求教師制訂可行性教學計劃,認真備課、上課,學校教導處按照要求進行檢查。各學科教師根據每門學科的特點,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將人文知識的傳授和人文精神的培養融於課堂教學,這樣,使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又受到人文精神的薰陶。

3、開展實踐活動

學校開闢了焦溪石堰葡萄園實踐基地,多次組織學生前去開展采訪、調查、剪枝等實踐活動。學校於2014年開闢了校園林果園,以此作爲學校綜合實踐基地。2014年6月,學校組織學生到林果園開展寫生活動。學生通過課堂學到有關林果方面的理論知識,又通過綜合實踐基地真正瞭解一些林果的生長過程,掌握一些種植方面的技術,這也爲他們以後走向社會積累一些實際的經驗、技能。

4、營造濃郁的人文教育氛圍

a、提煉學校精神。學校根據本校的辦學理念、辦學宗旨,提煉出具有個性精神的學校精神:團結、樸實、進取。

b、開設文化藝術長廊。利用校刊、櫥窗、國旗下講話等陣地開闢“林果知識園地”、“舜溪詩話”、“活動掠影”、“文藝天地”等欄目,使人一走進校園就能感受到濃郁的文化氣息。

c、營造個性鮮明的班級氛圍。各班由班主任和學生共同構思,佈置教室,營造出富有創意的班級氛圍。

d、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學校每年舉辦 “文化藝術節”活動,使學生的特長得到充分的發揮,真正享受到成功的樂趣。2014年6月,學校組織各班舉行了《知我家鄉、愛我家鄉》校本課程演講、知識競賽活動;2014年10月,政教處組織部分學生開展走訪老街——校本課程活動;2014年11月,學校組織學生開展了頌揚家鄉的古詩詞寫作比賽。活動形式多樣,寓教於樂,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5、評價機制多元化

特色教育對學生的評價不應只是單純的測驗和考試,不是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評價方式要多樣化,要重視過程評價。學校應該着眼於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和能力,將課程目標歸納整合,從而制訂出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藝術素質和技能特長等方面的評價細則和標準,並在此基礎上採用學生自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法,考覈成績(即學分)採用等級制,分優秀、合格與不合格三等,合格者由學校頒發“學生素質發展合格證書”。2014年11月,學校面對全體學生開展了“人文素質評價”和“特色教育目標檢測”兩項專題調研活動,瞭解了學生的有關素養和技能情況,在評價方式的轉變上起了科學的導向作用。

五、推進措施

爲了確保創建工作的順利實施,把創建工作落到實處,我們採取了以下措施:

1、隊伍建設

特色教育在其形成過程中,必然要受到諸多條件的制約和因素的影響,但其最關鍵的條件和因素是人,即富有特色的學校領導者和教師隊伍。以校長爲首的學校領導班子是創建特色教育的關鍵,而廣大教師則是創建特色教育的根本。爲此,學校於2014年2月成立創建特色教育領導小組,由錢朝平校長擔任組長,李桂娣副校長擔任副組長,主要成員有:莫林葆、顏本甫、陳光華、李士金、顧新華、沈愛國、顧小英;3月,成立了

創建特色學校工作小組:組長李桂娣,副組長陳光華 、高伯鉅、莫路路,成員莫林葆、顏本甫、李士金、張華興、金祖榮、莫一章、顧新華、沈愛國、顧小英、沈淼、胡宇鋒、陳偉、徐建華、高中雲、樑雪峯,並建立了管理網絡。

2、落實制度

制度是行動的保障,學校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較爲完整的創建工作制度、特色教育科研製度,以確保創建工作落到實處。

3、加強學習

學校將定期組織創建班子成員和教師進行有關理論的學習,讓廣大教師對特色學校有一個充分的認識,並能瞭解特色學校的深刻內涵。

4、保障經費

學校爲創建工作提供必要的活動經費。

六、工作計劃

本次創建活動以三年爲一個階段,分三步實施:

第一步:2014年3月——2014年7月,制訂創建活動方案,明確職責,分塊負責;進行廣泛的宣傳發動;利用現有條件組織參觀、學習。

第二步:2014年9月——2014年12月,按照部署開展各項活動,收集、積累資料和活動經驗,初步形成教育特色。

第三步:2014年2月——2014年8月,對創建活動進行反思和回顧,不斷調整、總結、提高;展示特色教育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