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彙報材料

國有林場改革情況彙報

一、林場基本情況

國有林場改革情況彙報

1、地理位置

國有林場創建於1958年,經營區位於龍巖市永定區最南端,地處二省(福建、廣東)二縣(大埔、平和)一區(永定)結合部,場域跨永定區湖坑鎮、大溪鄉、下洋鎮、湖山鄉、平和縣蘆溪鎮、秀峯鄉、長樂鄉等7個鄉鎮23個行政村、52個自然村。林場境內山地屬戴雲山山脈博平嶺支脈,經營區分佈呈狹長型帶子狀,南北長31公里,東西寬4-7公里,位置在山場中上部,均屬帶帽狀山場。林場經營區分仙崬和湖山兩個片區,仙崬片區是以水源涵養林爲主,屬汀江一級支流;湖山片區是以水土保持林爲主,屬九龍江一級支流。

2、資源現狀

(1)各類土地面積:全場經營總面積81210畝,國有林地31294畝,集體林地49916畝(永久劃撥地49789畝、租賃用地127畝),我場林地經營使用權有法律保障。其中有林地面積72825畝,商品林面積37156畝。生態功能區面積44054畝(其中水源涵養林10348畝,水土保持林33706畝),天然林及重點區位商品林8046畝,合計52100畝,佔經營面積的64.15%;經濟功能區面積29110畝,佔經營面積的35.85%;森林覆蓋率89.68%。是典型的生態公益型林場。

(2)各類林木蓄積:全場森林資源總蓄積爲48.90萬M3,其中:用材林蓄積爲285523 M3,佔總蓄積的58.39%,生態林蓄積爲202719 M3,佔總蓄積的41.45%;用材林中,幼齡林面積5264畝、蓄積6563M3;中齡林2806畝、蓄積12486M3;近熟林3577畝、蓄積28830M3;成、過熟林23163畝、蓄積237644M3。全場畝均6.02M3,遠低於全省平均水平,是資源貧困型林場。

二、生態社會效益顯著

1、生態林分佈。我場經營總面積82120畝,其中有林地72825畝,生態公益林面積44054畝,(其中水源涵養林10350畝,水土保持林33704畝),佔有林地面積的60.5%,是典型的生態公益型林場。

2、山場分佈情況。林場境內山地屬戴雲山山脈博平嶺支脈,經營區分佈呈狹長型帶子狀,南北長31公里,東西寬4-7公里,位置在山場中上部,屬帶帽狀山場,90%山場在海拔800米以上,是我國東部地區典型的高海拔林場。由於海拔較高,立地條件較差,I類地空白,II類地7.9 %,III、IV類地92.1 %,又是典型的水土保持型林場。

3、林場經營區分仙崬和湖山二個片區。仙崬片區生態林以水源涵養林爲主,是汀江源頭一級支流,對周邊4個鄉鎮15個行政村的農田、水電、飲用水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供應調節作用,承擔着周邊40多萬人口、20多萬畝農田、下游十幾個大小電站和水庫等用水供應;湖山片區主要以水土保持林爲主,是九龍江一級支流,對周邊2個鄉鎮7個行政村的環境起着防止水土流失、淨化空氣、維護生態多樣性等生態調節功能。

4、加強客家土樓生態環境保護,爲土樓“添綠”。世界文化遺產—永定客家土樓坐落在我場經營區的仙崬大山中,我場的生態公益林以及佔林地面積38%的商品林有大半分佈在世界文化遺產邊上,爲土樓及周邊的羣衆發揮着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淨化空氣、美化環境等巨大生態效益。土樓申遺後,我場爲保護土樓周邊的生態環境,停止了對土樓周邊商品林的採伐,只進行提高林分質量的撫育措施,同時加強土樓周邊森林資源的管護,讓土樓的水更藍,讓土樓的山更綠,讓土樓文化與森林文化交相輝映,和諧自然。

5、成立並建設仙崬省級森林公園。2011年12月,根據福建省林業廳《關於同意建立大田七星湖等31處省級森林公園的批覆》(閩林場[2011]6號)文件,同意我場建立了仙崬省級森林公園,面積爲30820畝,均爲生態公益林,佔我場林地面積的39.2%,佔生態公益林面積70%。仙崬省級森林公園地處博平嶺支脈,爲汀江一級支流,是世界文化遺產初溪土樓羣、南溪土樓溝的後花園。公園內森林資源豐富,保存着成片的中亞熱帶原始闊葉林,植物種類繁多,有206科,1886種,野生動物有67個科,240種。公園內珍稀動植物種類多:國家珍稀瀕危保護植物有天然紅豆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福建柏、閩楠、香樟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7種,二級重點保護25種,是動植物保護、科研考察、科普教育的理想場所,2013年,仙崬森林公園更是在重點景區建設了旅遊石步道,2014年完成1.5公里通往公園主景區水泥路面硬化建設。2015年擬對公園進行總體規劃,對主景區進行森林景觀改造,建設公園大門,並對遊客接待中心進行綠化設計改造,爲羣衆打造一個休閒、遊覽、參觀的生態保護型森林公園。

6、林木科技示範帶動作用顯著。我場現有國家木材戰略儲備林畝,示範林2000畝,綠化大苗基地1200畝,林下經濟基地 畝,珍貴樹種基地畝,馬尾松速生豐產基地3010畝,油茶採穗圃200畝,大徑材基地 畝、珍貴樹種與針葉混交林示範基地 畝。各類林木基地建設不斷帶動周邊林業產業的發展,示範帶頭作用顯著。

三、改革思路和建議

(一)總體目標:把仙崬林場建設成集生態保護、遊覽、休閒、教育於一體的生態示範型林場。到2020年經營總面積維持不變,森林覆蓋率保持在92%以上;森林蓄積量由目前的48萬立方米增加到53萬立方米左右;商業性採伐減少20%左右;人員編制控制在80人左右。

(二)明確功能定位

1、林場主要職能是培育和保護國有森林資源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和木材安全,發揮示範骨幹作用,爲社會提供豐富優質的木材和生態產品,提升國民的綠色福利。

2、將林場劃定爲生態型公益一類正科級建制的事業單位,繼續維持現行“省辦、市管、縣監督”的模式。

(三)科學覈定人員編制和經費

1、按經營面積(每萬畝8人)大小覈定人員編制,控制編制80人,根據林場實際合理設置內部管理機構。管理人員編制佔10%、專業技術人員50%、工勤技能人員40%。

2、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少數必要的森林保護等人員採取聘用制,實行定崗定編,其餘人員採取購買服務式進行管理。

3、人員經費納入省級財政,實行全額撥款。

(四)完善林場經營管理體制

1、林場堅持公益和生態優先的理念,把實現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作爲林場的優先目標,實行分類指導,分類經營,實施森林資源保護和培育工程,合理確定商業性採伐量。

2、實施以提高森林資源質量和嚴格控制採伐量爲核心的森林資源經營管理制度

3、科學合理利用森林資源,在保持林場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穩定性的前提下,按照科學規劃原則,發揮林場自身優勢,鼓勵社會資本,林場職工發展森林旅遊等特色產業。

4、積極探索購買服務機制,林場的造林、撫育、採伐、森林資源管護以及其他生產活動,引入市場機制,採取合同、委託、承包或向社會招標等形式面向社會購買服務。

(五)妥善解決富餘人員和債務問題

1、 對林場富餘職工解除人事勞動關係時,做好各項社會保險關係的接續工作,切實解決退休職工及特殊工種提前退休人員的社保相關問題。

2、將符合低保條件的職工及其家屬納入當地最低生活保障。

3、通過購買式服務解決再就業。

4、對改革納入事業編制的職工、內退、離退休人員被拖欠的工資,統籌納入國有林場的收支預算,逐步加以解決。對解除人事勞動關係人員在崗時被拖欠的應發工資,在改革過程中一次性補發,有困難的可以協商的基礎上,通過多種方式籌集資金解決。

綜合上述,我場積極向生態公益型林場發展,林場的廣大幹部職工在艱苦的條件下辛勤工作爲服務經濟建設,保護和培育森林資源、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做出了貢獻。但由於現有體制的制約,不能充分的發揮林場的生態職能。因此,建議調整對我場的財政供養模式,改差額撥款爲全額撥款,增加公共財政的投入,使得林場基礎設施建設、人員工資福利等對木材採伐收入的依賴性降到最低,最大程度的開發林場的生態職能,爲生態文明建設貢獻最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