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九年級《我愛這土地》說課稿

第1篇:九年級《我愛這土地》說課稿

九年級《我愛這土地》說課稿

九年級《我愛這土地》說課稿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九年級《我愛這土地》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說課的題目是《我愛這土地》,它在九年級下第一單元第一課。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稱述我的教學設計和設計理念。

一、教學理念

情感自我體驗,喚起愛學

開放自主合作,培養會學

聯想探索實踐,鼓勵善學

從而在教學過程中,落實“課程標準”中“欣賞文學作品,能設身處地體驗和理解作品”,“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做出自己的評價”,“品位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的要求。

二、教材研究

1、課文簡介:

這是一首在現代詩歌史上廣泛傳誦的抒情名篇,作於1938年11月。詩的第一節以一隻鳥生死眷戀土地作比,形象抒發了深沉而真摯的愛國情感。詩中寫實和象徵交織,描繪了土地、河流、風、黎明,暴風雨等一系列內涵豐富,鮮明意象來表達歌唱的豐富內涵。第二節一問一答,直抒胸臆,是本詩名句。

2、教材地位及作用

《我愛這土地》一詩是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1課的內容。作爲九年級的最後一冊語文書,它起着承上啓下的重要的作用:既是對國中知識的總結,歸納,直面會考;又是對高中知識的承接。

面對去年會考的改革,出現修改病句和文言朗讀節奏的兩個新題型,我們應及時適當的對教授內容進行調整,補充必要的語法知識。近幾年來,國中語法教學淡化甚至零化,不僅造成初,高中教學出現大斷層,也使學生面對英語大量的語法無所適從。我們的學生這方面問題尤爲突出,所以,我認爲教師應該最大限度的利用好這套教材做好這個銜接工作。

另外,高一第一冊第一單元爲詩歌單元,應初步培養學生詩歌鑑賞能力。

3、教學設想:

《我愛這土地》作爲詩歌單元的首篇,又是名篇,應重點學習。因此,在教學中我注意讓學生充分地感受作品,解讀作品,邊學習邊體會現代詩歌的基本特點,總結現代詩歌的閱讀方法,培養學生閱讀詩歌的興趣,爲後面的學習打好基礎。教讀本課,應充分注重朗讀訓練,規範學生誦讀過程中的語氣、語調和停頓,在誦讀中體會詩歌的思想情感。

三、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及其成就(目的:擴充文學基礎知識)

方法:組合學生課下蒐集材料,教師適當補充

2、寫作背景簡介(重點)

目的:便於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迅速把握主題

方法:組織學生課下蒐集的有關抗日戰爭的影象材料,創設課前愛國情境

3、知識目標:

引導學生把握詩歌意象,領會其象徵意義(重點、難點)

目的:提高詩歌理解能力

方法:通過小組合作,全班討論理解文中意象

有感情地朗誦全詩,把握詩歌的主題。(難點)

目的:學習朗誦方法,培養愛國情感

方法:教師指導朗誦,學生練習朗讀

4、能力目標

品味詩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體會詩歌中優美的意境。

目的:在精彩賞析中,激發學生探究興趣、陶冶性情。

方法:採用整體感知、揣摩詩句、擴展評價

5、德育目標

體味詩歌抒發的戀土深情,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情感。

四、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側重於朗讀,在此基礎上深刻體會作者的感情;

第二課時把握意象,學習象徵手法,欣賞詩歌凝練的語言。

五、教學方法

1.誦讀法:通過感情誦讀,把握詩歌的內在旋律與和諧節奏,認真體味詩歌蘊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賞法如:對詩歌意象和主題的解讀。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情境導入

有關抗日戰爭題材的影視作品。電影《地道戰》《地雷戰》,影片中日本鬼子被打得暈頭轉向,看了真讓人精神

振奮。電視劇《烈火金剛》,影片中日本侵略者的殘忍行爲真讓人痛恨不已。作爲中國人,我們一定要了解歷史,記住歷史,無論它是光榮的,還是屈辱的。抗日戰爭雖然帶給中國人民巨大災難,但同時它也是一段反映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精神的歷史。(生活在和平年代養尊處優環境中的學生做到讀詩悟情,把詩人那種特殊的內涵極其複雜的情感理解深刻卻並非易事,這些音像資料可以幫助學生形象感受詩人特殊的寫作背景。)

2、作者及背景簡介

1938年抗戰初期,日本侵略軍連續攻佔了華北、華東、華南的廣大地區,所到之處瘋狂肆虐,妄圖摧毀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國人民奮起反抗,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關頭,他滿懷對祖國深沉的愛和對侵略者切齒的恨,寫下了詩歌《我愛這土地》。(再次強化特殊背景,加強愛國氛圍)

3、聽錄音,初步感知情詩人借土地抒發自己對處於日本鐵蹄蹂躪下祖國深沉的愛和爲國獻身的熱情。這個飽含詩人思想感情的具體形象在詩歌中叫意象。

4、有感情的朗讀

朗讀指導

重讀:能鮮明表達詩人情感的詞因此,飽含詩人思想感情的意象土地應重讀。

試讀,表重讀

朗讀節奏

關聯詞後如:“假如”後停頓

學生標節奏,試讀

主謂之間,謂賓之間要停頓

語法知識補充:句子成分(幫助學生掌握停頓方法)

學生自讀,試劃分

這一步主要採用學生自讀+教師點撥的方法,從而在理論上提高學生朗讀水平。

擴展:文言文的朗讀節奏與此基本相同。課下試着劃分。

5、跟讀錄音,再次感受詩歌的節奏美

6、朗讀小擂臺

重點設計這個活動和比賽,促使學生競爭,並通過競爭掌握知識,切實感悟對祖國的摯愛之情,真正提高感悟、理解、表達、運用等實際能力,完成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多位一體的教學目標,達到學一會十的水平和昇華感情的目的。

7、作業設計

進入角色,以詩人的身份,第一人稱的角度寫一篇創作感受,最終落實體會詩人感情的難點。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使語文教學的聽、說、讀、寫貫穿於整個學習過程,

第二課時

1、優秀作業展示,用學生自身感悟把握文章主題

2、緊扣“土地”,師生賞析詩歌

學生有感情齊讀,提出自己的疑難。

老師進行彙總,按順序分條列在黑板上。

分組討論解決,發揮學生主動性,老師巡迴提示,瞭解解決情況。(十分鐘)

對學生能解決的問題,找代表自行解決。如:意象的象徵義,結合背景顯而易見。

稍有難度的,老師專門提出來,重點講解。如:鳥這抒情形象的選擇

3、語言賞析

讓學生自己在閱讀過程中來感悟和體驗,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詩句,並說明理由。注重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觀點,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4、板書設計

鳥——歌唱——土地

我——熱愛——祖國

小結:對於九年級的學生而言,把握課文的大意並不會很難,《我愛這土地》詩也明白易懂。因此,我設計的教學過程,主要以學生活動爲主,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啓發學生設身處地用“心”去讀、去品味、去聯想和想象詩中的意境,去感悟、探究詩歌中所深蓄的情感及意義,提高學生的欣賞品位及審美情趣。

第2篇:九年級《我愛這土地》說課稿

這篇九年級《我愛這土地》說課稿範文很有代表性,送給你。

《我愛這土地》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詩人艾青的《我愛這土地》,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麼教、爲什麼這樣教爲思路,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說教材

教材是連接教師和學生的紐帶,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了一定的分析,因爲對於教材的深入解讀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課選自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一顆,詩歌主要寫了詩人艾青可愛的故鄉被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作家由此迸發出的強烈的愛國情感和深深的對敵人的憎惡之情,和對美好故土的眷戀以及借用象徵手法來借事物抒發自己內心最真摯的愛國情感,以及深深地眷戀之情。

二、說學情

當我們對教材和課文有一定的把握之後,這還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對學生的情況做一下基本把握。此年齡段的學生已經能夠把握住詩歌的情感,也能夠對文章進行一個比較明確的分析。但是對於本篇文章的寫法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的,所以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是至爲重要的,但是能夠讓學生明白

中公教育

和理解本首詩歌的象徵手法還是有一定困難的。因此結合此年齡段的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將內心的情感說出來,而且能夠領過動腦,能夠成爲學習本篇課文的有力支持。然後可以採取多種教學方法是同學們把握住本首詩歌的重難點。

三、說教學目標

在把握住了整篇文章的教材和學生的基本情況後,我們依託於這兩個情況和新課標的基本理念,設計出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瞭解本首詩歌的寫作背景,領會詩歌的象徵意義 【過程與方法】熟讀成誦,把握詩歌的節奏和旋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把握詩歌的愛國主題,加深對愛國的理解

四、說教學重難點

而教學重難點是依託於教學目標而來,所以我設置瞭如下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關鍵詩句,從而理解詩人的愛國情感 【教學難點】領會詩歌的象徵手法並且理解其中的象徵意義

中公教育

五、說教學方法

要想上好一堂課,教學方法的使用也要符合學生的情況和教材的特點,更要切合本節課所要實現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將採用朗讀法、小組合作探究討論法、多媒體等教學方法,用來攻克本節課的重難點,解決教學目標。

六、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我將重點說一說我的教學過程這一環節,也是整個說課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我的教學過程分爲以下五個環節: (一)新課導入

我將通過富有情感的談話法的方式是進行導入。“愛國詩永恆的主題,比如我們之前學習的都德的《最後一課》等作品。而在舊中國,我們的土地飽受侵略,這樣的過程中同樣也演繹了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又有多少眷戀的情節。今天讓我們走進詩人艾青的《我愛這土地》這首詩歌,一起去感受那眷戀的情節。”並且板書標題:我愛這土地。這樣有感情的話語的導入能夠引起同學們情感上的共鳴,更好的把握整首詩歌的情感。

(二)整體感知

1.第一,補充介紹相應的創作背景,瞭解一定得歷史知識,這樣是爲了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更好的瞭解詩歌的創作,從而把握情感。

中公教育

《我愛這土地》寫於抗日戰爭開始後的1938年,當時日本侵略軍連續攻佔了華北、華東、華南的廣大地區,所到之處瘋狂肆虐,妄圖摧毀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國人民奮起抵抗,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詩人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關頭,滿懷對祖國的摯愛和對侵略者的仇恨,寫下了這首慷慨激昂的詩。這一部分的知識可以讓同學們自己補充介紹,可以調動同學們們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2.第二,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結合剛纔的歷史介紹,都知道了這首詩歌裏面包含了作者深深的愛國情感。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將作者這種情感表達出來呢?此處,會播放朗誦音頻,目的是讓同學們在聽音頻的過程中奠定良好的情感體驗,方便後面內容的展開。

3.第三,可以讓同學自主朗讀,教師指導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把握詩歌的深沉、悲愴的感情基調,而且注意語速。這樣設置的目的在於情感的最初體驗奠定好了,在把握意象的時候就更加容易了。而且這也是符合新課標理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一條的要求的。

(三)深入研讀

1.第一,同學們找出詩歌中的“意象”。解釋什麼是“意象”。同學自主閱讀圈畫。 點名同學回答:鳥、土地、河流、風、黎明。這個環節的設置直指核心,將核心問題提出。 2.第二,分析詩歌意象,因爲這是本節課的難點:

中公教育

(1)老師作爲代表先分析一個“鳥”,“鳥兒”象徵着詩人自己。鳥兒雖然飽受磨難,但是依然在用盡全力去唱歌。就象徵着詩人在亂火中依然抒發着對祖國的熱愛。象徵着中國人民滿懷悲憤掀起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鬥爭的禮讚。並且讓同學們帶着感情朗讀這一句。

(2)其餘意象同學們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學習,然後小組代表分享,其餘同學補充。

“土地”象徵的中華民族的搖籃;“河流”“風”象徵反抗精神;“黎明”象徵着生機和希望;然後帶着情感朗讀這些詩句。 3.第三,分析“然後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裏面”的內涵。

4.第四,齊聲朗讀詩歌的最後一句,“爲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爲我愛這土地愛得深沉……”昇華這首詩歌的愛國情感和作者最真摯的內心感受。

深入研讀環節最主要是解決本課的難點,因此這樣設計可以實現我設計的教學目標,同時最後能夠將情感和意象結合在一起,更好的體現重難點。 (四)拓展延伸

我會這樣設計:讀完這首詩歌,有什麼想說的。面對現在的祖國,大家又有什麼想要表達的。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或者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這個環節的目的主要是鍛鍊同學們的口語表達能力,開放式的設計更好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也能夠更好的激發起學生珍惜現在美好生活的意識。

中公教育

(五)小結作業

小結:再次朗讀詩歌,收束全文,情感昇華。 作業:熟讀成誦,讀出感情。

改寫這首詩歌,用“繁榮”的意象,下節課組織朗誦比賽和詩歌分享會。

七、說板書設計

下面是最後一個環節,就是我的板書設計。我的板書設計簡單明瞭,根據文章結構構架起的板書,爲了幫助學生搭建一個更加清晰的知識體系,突出重點難點。能夠讓同學們一目瞭然。

中公教育

中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