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關於對省低碳經濟發展的問題及對策

關於對省低碳經濟發展的問題及對策

目前中國正處於“十四五規劃”期間,X省實現2030年碳排放達峯的目標,完善循環經濟產業鏈,落實綠色產業,降低碳排放強度等都是X省“十四五規劃”中綠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位於中國中部地區的X,近些年來經濟得到了快速增長,但是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環境問題等也在制約着X的發展。因此,低碳經濟的發展已成爲X省經濟發展的主要引領力,如何轉變傳統生產發展方式,走資源、環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是X省經濟發展探索的重點。

一、X省低碳經濟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能源加工轉換效率較低

能源轉換率是一個能考察能源加工設備、生產技術及管理制度的關鍵指標。它主要反映一段時間內,能源經過加工後,產出的產品數量與投入的原料數量的比率。隨着加工設備的更新,技術水平的提高,X省的能源加工轉換率也一直在增長,20XX年是近些年的最高值,達到了75.03%。從1995年至今,能源加工轉換率提升幅度不大,而且20XX年之後不進反退,一路回落,到20XX年爲69.59%,相比1995的59.73%,僅增長16.5%。能源加工轉換率主要有發電及供熱效率、煉焦效率、煉油效率。縱觀數據可以發現,雖然煉焦效率、煉油效率比率增長緩慢,但是到了20XX年,它們的效率都在95%以上。反而是發電及供熱效率較低,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到2018年才超過45%,至今仍然低於50%。因此想要提高X省的能源加工轉換效率,影響最大也最見成效的應該是儘量提高發電及供熱的效率(表1)。

與中國整體的能源加工轉換效率相比,2019年中國的能源加工轉換總效率爲73.3%,X省爲69.75%,效率相對偏低。從1995年至今,X省增長速度比中國整體要快,不過還是達不到整體水平。同屬於中原地區的X省,起點很低,1995總效率僅爲38.73%。但是後來居上,20XX年達到了74.8%,已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之後繼續提升,與X省相比,X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表2)。

(二)能源消耗較高

從表3可以看出,X省近些年的能源消耗總量一直在增加。從20XX年的1.8964億噸標準煤,增加到20XX年的2.2752億噸標準煤,增幅爲20%。人均生活用能從20XX年的179.79萬噸標準煤到20XX年359.68萬噸標準煤,增幅爲100%。能源消耗總量持續增加,居民日常能源消耗量增長迅速。目前,X省正處於工業化全速發展時期,一方面,X省的支柱產業還是以製造業爲主,資源消耗較多;另一方面,隨着技術的發展,大量的高能耗電器步入了人們的生活,空調、冰箱等大功率電器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也帶來對高能耗需求的急劇增長。同時,大量溫室氣體被排放導致了環境的持續惡化,而高碳能源的消耗會增加溫室氣體的排放。

因此,X省對能源的需求只增不減,這與低碳經濟發展相矛盾。然而X省的主要發展產業就是工業,又是高能耗、高污染的主要領域。從表3可以看出,從20XX—20XX年,X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採礦業能源消耗量下降明顯,製造業仍然消耗能源較多。X省這種資源型產業發展很難快速得到根本性的改變,主導產業層次較低,結構單一,導致X省不得不依靠傳統產業來促進經濟發展,難以突破經濟增長的上限。如何在不影響工業經濟發展的同時,促進低碳經濟模式發展,低碳環保是必經之路。

(三)產業結構不均衡

產業結構層次較低。按照我國產業結構劃分標準,第一產業包括農林牧副漁,能耗較低,但產值也相對較低。第二產業以工業爲主,產值相對較高,能耗也比較高。第三產業是以服務業爲主的其他產業,產值較高,能耗相對較低。根據低碳經濟模式,發展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可以保持經濟增長,同時,能源消耗也相對較少。第二產業能源消耗高,發展越快,碳排放越高,與低碳經濟發展相矛盾。

由此,實現產業低碳化,對低碳經濟發展起重大作用。從統計年鑑數據來看,X省各產業比重近些年變化較多,第一產業由13.8%降到了9.75;第二產業由53.75降到了41.6%;第三產業由32.5%升到了48.7%。隨着第一、第二產業比重下降,第三產業佔比越來越大,X省的產業結構愈發合理。相比20XX年,高能耗的第二產業比重下降了22%,而產值相對較高,能耗相對較低的第三產業比重提升了將近50%,這符合低碳經濟發展的要求。不過相比全國,在20XX年,第三產業比重已經達到了54.5%,佔比在一半以上,更加低碳高效,X省產業結構還要繼續優化調整。

工業產業結構能耗呈現“三高一低”的特點。X省的第二產業在產業結構中比重較大,其中化學加工、金屬冶煉、電力供應等高能耗行業在工業中佔比較大,佔規模以上工業的35.8%。在20XX年規模以上工業中,還是以傳統行業爲主導,冶金、建材等傳統行業增加值佔比爲46.2%,而新產業佔比爲22.4%,新產業更有利於低碳經濟發展。能源原材料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了41.8%,說明X省工業結構還是以資源型爲主,能源消耗巨大,消耗能源以煤炭石油爲主,是能源消耗、污染環境的重點領域,也是節能減排的重難點。

20XX年,全國平均第三產業比重爲54.5%,而X省尚未過半。X省的產業結構比起之前,已經優化不少,第三產業佔比從32.5%到48.7%,產業結構逐漸向着良性方向調整。第三產業生產總值增加速度也不如全國平均水平,在20XX年,全國排行僅在21名。同時,X省第三產業發展相對較慢,雖然第三產業的生產總值在20XX年達到全國第七,但是還是由交通運輸、批發零售等傳統行業支撐起來的,這些行業貢獻了整個第三產業增加值的43.9%。X省位於中部地區,交通發達,連接東西部地區,但是很多產業空有優勢卻沒有發揮出來,例如物流業。大多數物流企業規模小,沒有競爭力,整個行業發展不夠理想。在現代服務業中,金融業與房地產業發展較好,信息技術服務業、教育、文化等行業發展同樣不好。X省文化資源豐富,名山盛水,在20XX年,文化行業增加值卻只有614.67億元,在X省行業增加值中爲倒數。X省普通高等、中學、國小在校人數均具全國首列,但是985、211等雙一流大學卻極少,教育行業多而不精。傳統服務業對X省的第三產業影響頗深,一方面促進了第三產業的發展;另一方也因爲傳統服務業人力資源密集,能耗較高,污染較重等因素,在資源和環境方面受到了制約。現代服務業因其附加值高、低污染、低消耗等特點,有益於低碳經濟的發展。因此,低碳經濟模式需要第三產業蓬勃發展,而要發展良性的第三產業結構,推進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四)能源結構不合理

從表5可以看出,20XX年以來,X省能源消耗總量一直在增加,但能源生產總量總體呈下降趨勢,能源生產總量不及能源消耗總量。X省主要能源資源以煤炭爲主,能源生產構成中,煤炭生產佔比基本都在80%以上,石油和天然氣比重很少。由此可以看出,X省能源生產結構特點,多煤少油少氣。X省能源生產總量與消耗不平衡,能源生產構成不均衡,都對X省低碳經濟發展造成壓力。

根據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的要求,能源消耗應儘量利用清潔能源,以減少高碳能源的使用。受自然資源條件的影響,X省能源消耗還是以煤炭爲主,儘管近些年來煤炭消耗比重一直在降低,到20XX年,仍然達到了67.6%的比重。而煤炭的碳排放要高於石油和天然氣,這與低碳經濟發展相沖突。石油和天然氣及其他能源消耗都在提升,尤其是一次電力及其他能源,從20XX年的3.0%提高到16.4%,在20XX年的能源消耗構成中僅次於煤炭的消耗。清潔能源逐漸發揮作用,全省的能源消耗結構有所優化。另外,X省可以利用的清潔能源較爲受限制,水能源受自然條件約束,發展核電能源優也不具備勢。較爲理想的清潔能源就是風能和太陽能等,不過考慮到技術和資金的原因,短期內難以對低碳經濟產生較大的良性影響。

二、X省低碳經發展對策

(一)創新生產要素配置

1.促進低碳技術創新發展。要發展低碳經濟,重點就是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而低碳技術的創新是關鍵。X省對低碳技術創新方面不夠重視,能源利用率較低,整體研發創新能力不足。X省要促進低碳技術的創新發展,加強政策支持,完善相關制度,激發主體企業創新的內在動力,政府通過制度改革,增加企業創新的外在壓力,“倒逼”企業加大創新投入,高校等專業機構參與,從而更好地促進低碳技術發展。

2.發展清潔能源,調整能源結構。清潔能源一般都具有儲存量大、可循環利用、污染極少、綠色環保的特點,清潔能源的利用開發,有利於優化能源消費結構。一方面,開發更多的清潔能源,增加清潔能源的利用,從而減少碳排放,促進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另一方面,降低煤炭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可以發展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提高電力系統中的可再生能源比例,增加低碳能源消耗,減少高碳能源使用。

3.利用數字技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儘管X省的第二產業是能源消耗、環境污染的主要領域,但是第二產業也主導了X省的經濟增加,無法在短期內從根本上解決第二產業的高碳問題,不過數字技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此困境。第一,使企業生產更加精細化。研發環節,虛擬仿真可以最低程度地減少能源和材料消耗;運輸環節,供應鏈技術幫助提供供應方案最優化;銷售環節,大數據技術幫助尋找優質客戶,及時瞭解市場變化,降低宣傳成本。數字技術在多個環節,幫助企業減少成本,降低能源消耗,使資源配置更高效,製造效率更提高。第二,使企業資源利用更高效。想要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循環利用必不可少。可以利用物聯網技術採集工業廢料信息,實時監控廢料流向,進行分析使用。優化工業資源回收利用體系,既可以減少能源損耗,也可以減少環境污染,促進企業發展更綠色環保。

(二)調整產業結構

1.產業低碳化。傳統產業對X省經濟的發展舉足輕重,儘管傳統行業往往更加高碳、人力資源密集、消耗大,所以短時間內不能放棄傳統產業。要發展低碳經濟,先着手傳統產業,首先是縮短電力、有色、建材等產業鏈條,使上下游的產業鏈儘量低碳化。其次,根據微笑曲線理論,製造業的三個環節,“設計”與“銷售”往往利潤點更高,碳排放更低,而中間的“製造”環節,附加值低、高消耗、高污染。所以,製造業的利潤點最好向價值鏈兩端延伸,從“設計”和“銷售”環節下手,既可以提高企業利潤,也可以減少能源消耗。

2.發展低碳產業。除了使傳統產業儘量低碳化之外,發展低碳產業也是調整產業結構的方法之一。首先,第二產業可以發展電子信息、生物、新能源等行業,建立新興戰略產業基地,助力新型產業發展。其次,重點發展第三產業,X省勞動人口較多,可以多發展服務業。一方面優化調整傳統服務業;另一方面促進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利用產業集羣優勢,擴大規模,提升層次。擴大服務業領域,X省交通便利,文化資源豐富,可以多發展文化、旅遊、物流等新興服務業。提升第三產業比重,使X省產業結構更加低碳化。

(三)完善相關法律制度

發展低碳經濟離不開制度和法律的保障,從制度層面上,政府應該爲發展低碳產業提供良好環境,鼓勵企業發展低碳化,建立符合低碳經濟發展的市場機制、政策機制、投融資機制等,完善低碳經濟制度體系。從法律層面上,制定適合本省的低碳經濟發展的法律體系。扶持低碳產業,量化低碳目標。對於高污染行業,嚴格審批,約束投入,減少財政補貼,可以給予低碳產業一定的補貼。進一步細化低碳標準,使低碳指標和評價體系更合理,對企業碳排放的監控更可操作。完善低碳經濟執法制度,執法人員要加強對低碳經濟的關注,意識到重要性,定期接受相關培訓;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及時全面地監控企業排污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