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6、7的加減法說課稿

【寄語】6、7的加減法說課稿共含4篇,由本站的會員投稿推薦,小編希望以下多篇範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6、7的加減法說課稿

第1篇:6、7的加減法說課稿

6、7的加減法說課稿怎麼寫?以下是我們給你的範文格式參考。

說課內容: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一小節6和7的認識及加減法中的用數學部分,主題圖爲課本47頁插圖:金色的秋天。

教材簡析:

1、 主要內容:

本節內容是在學習了6、7的認識和加減法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教材集中安排了一組以金色的秋天爲題的用數學的內容,包括兩道例題和一組做一做的習題,練習中的13題《美麗的小湖》也是類似的題目,其內容都是用6和7的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的計算問題。教材在這裏第一次出現了大括號和問號。

2、 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是一種用情境圖反映的數學問題,有利於學生將所學知識同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並在生活中去發現數學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發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從整個知識網絡來看,它也標誌着數學應用題教學的開始,是向後面的文字應用題過渡的橋樑。

教學目標:

通過分析教材,我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使學生認識並理解大括號和問號的意義,能借助圖畫正確分析題意。

2、 技能目標:會用6和7的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3、 情感目標:通過本節課教學,向學生滲透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等方面的教育,從而促進學生在態度、情感等方面的健康發展。

這三個目標在教學中是相互滲透、相互交融的。

爲達到以上教學目標,我主要採取了情境教學、小組合作和直觀演示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措施:

本節課的重點是用6和7的.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難點是讓學生學會觀察、分析,提出合適的數學問題。其中,正確理解大括號和問號的意義是關鍵所在。

對於教材重難點的確定,我是通過如下兩個方面的分析得出的:

1、從教材知識點分析:6和7的加減法在生活中應用廣泛,同時它又是進一步學習8和9以及10的加減法的最直接的基礎。

2、 從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來分析: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不是很強,通過觀察圖畫,分析並敘述出已知條件和要求的問題,進而選擇正確算法,還是一個比較抽象的過程。

針對重難點,我打算採取小組合作和直觀演示相結合的方式加以突破。

教學過程:

共分四大環節:

一、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針對一年級學生純真幼稚、富於幻想的心理特徵,我創設了如下情境:同學們,你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對,是秋天,秋姑娘呀,正忙着給勤勞的人們送去豐收和喜悅呢!看,她給咱們每個小組也送來了一份禮物(電腦出示)你能根據算式猜想一下,這些禮物各屬於哪個小組嗎?要解決這個問題,需用到哪些知識呢?我設計這個環節,意在激發學生興趣,藉此複習6和7的加減法,爲後面學習它的應用做好鋪墊。在此基礎上,我進一步引導學生:利用這些知識,還可以解決哪些問題呢?好,咱們還是隨秋姑娘一起去大自然中轉一轉,看一看吧!(出示插圖,導入新課)

二、放手學生,探究新知

在這一環節中,我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和直觀演示相結合的方式展開教學。

1、 讓學生對着插圖,進行觀察和交流。

具體做法是:先引導學生由近及遠或者由遠及近有序地觀察,藉此培養他們初步地自主學習的意識,至於學生觀察到什麼,我不去做過多限制,不管是藍天、白雲、還是房子、小草,這些都是學生利用雙眼來認知大自然的寶貴素材。

接着安排小組交流觀察的內容,並嘗試提出疑難問題,在互通知識中,也給每位學生提供了鍛鍊語言表達能力的機會。

然後,由小組代表在進行交流,並提出小組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做到知識共享。

而這觀察、交流的過程,本身就是學生感悟體驗的過程,學生從中感悟到自然美、家鄉美,進而激發起熱愛自然、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這是教師用空洞的語言所不能替代的。

2、 教學大括號和問號的意義

作爲組織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我在與學生一起觀察、感悟的過程中,有選擇地解答一些疑難問題,並最終將重點巧妙地引到大括號和問號的意義教學上,比如說:圖中還有哪些你以前從沒見過的數學符號?你知道它代表什麼意思嗎?或者說:老師這兒有兩個新朋友,你想認識一下嗎?這些導語都是可行的。

接下來,我主要藉助多媒體演示,先引導學生分別認知大括號和問號的意義,明確大括號表示把兩部分合起來,問號表示要求的問題。在演示中,注意把大括號的尖朝向各個方向,以避免學生認爲大括號的尖總是朝上的誤區。自制教具演示也是可以的。再引導他們理解大括號和問號合在一起表示的意義,並能對着情境圖敘述完整的圖意,互相反覆交流,直至明確要求的問題是什麼。在引導學生敘述圖意的過程中,其實已孕伏了應用題的結構,即兩個已知條件和一個問題,這對於學生進一步學習應用題是非常有益的。

3、 針對提出問題,列出算式進行計算。

在學生理解了大括號和問號的意義之後,能夠明確這幅圖要求的問題是一共有多少個學生,也就是把男生和女生合起來,根據加法的意義,應該說不難解決。用左邊的4人加上右邊的2人,一共6人,或者用男生2人加上女生4人。但我決不就此滿足,而要深挖教材,引導學生列出多種算式,如扎小辮的3人加上不扎小辮的3人;低頭的1人加上不低頭的5人等等,打破了原先只用左右兩堆求和的思維定勢。這樣做,我認爲有利用於學生多角度地看問題。況且,提倡算法多樣化,這也是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當然算式的選擇也得視題而定。

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觀察第二幅圖,並與第一幅圖進行比較,讓學生自己去發現不同之處,自己去表述圖意,如有困難,可小組合作交流,教師沒必要過多講解。如此反覆之後,明確要求的問題是還剩幾個向日葵盤?是求一部分,根據減法的意義,應該列式爲7—2=5。利用電腦的優勢,我也可將問號移到另一邊,引導學生列出不同的算式,7—5=2。這是兩道容易混淆的減法算式,應加以辨析。而當問號移到算式中得數的位置時,這幅圖則有上述兩種列式。這兩道應用題的教學,意在讓學生從中感悟兩點:

1、問號的位置決定着列式方法。

2、問號既然是要求的問題,那它必定是算式中的得數。

同時輔以清晰明瞭的板書設計,以更好地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至此爲止,我認爲本節內容的重難點已真正突破。

原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裏,這種需要更加強烈。新教材蘊含着許多有待學生髮現的奧祕,我認爲只要教師充分地理解教材、利用教材,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就可以滿足他們這種強烈的需要。

4、 及時反饋,瞭解學生的掌握情況。

有了剛纔的分析驗證,對於做一做中的兩道題目,我放手學生自己進行辨析,從中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在全面蒐集學生信息的基礎上,我也要根據學生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

二、應用新知,培養能力

學習的目的是爲了應用,課本51頁插圖《美麗的小湖》與前面的知識點是類似的,因此,我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讓學生對着圖畫進行講故事比賽,如《小鴨的一家》、《小青蛙比本領》、《小金魚找朋友》等等,以加深學生對圖意的理解,從而能夠正確列式解答問題,並輔以可行的獎勵機制,如評選故事大王、速算冠軍以及優勝小組等,意在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逐步培養自己善於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適當時機可對學生進行愛護動物、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當然,這項活動也可視教學情況放到第二節課或者課外進行,畢竟,新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應該是生成的,而不是現成的。

四、及時總結,拓展延伸

通過總結,引導學生髮現庭院裏有數學、田野中有數學、小湖邊也有數學,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周圍還有哪些地方也有數學,比一比,看一看,誰是愛數學的小博士。這樣,就將學生的知識從課堂引向課外,從而體現了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的新的教學理念。

總之,我在教學中,不光利用多媒體,還要利用多種媒體,使知識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注重知識的同時,更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我相信,這金色的秋天會讓孩子們擁有一份沉甸甸的收穫!

好,我的說課完畢,不當之處,請各位領導和老師給予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第2篇:6、7的加減法說課稿

給你一篇6、7的加減法說課稿的寫作範例,你可以參考它的格式與寫法,進行適當修改。

說課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教材第一冊第45—46頁。

一、說教材

(一)、本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6、7的加減法,是在學習5以內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它是由以前的一副圖表示一個算式過渡到一幅圖表示兩個算式,這樣的編排便於學生根據算式之間的聯繫,利用聯想推出某些算式的得數,同時也有力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材一開始就安排了擺小木棒和擺圖片的兩幅直觀圖,讓兩個小朋友從左邊和右邊兩個不同的視角去觀察,很自然地得出5+1=6,1+5=6和7-1=6,7-6=1兩個算式,從而引出用一幅圖表示兩個算式。緊接着教材安排了一副情境圖,並配合情境圖安排了擺一擺的例題,一方面通過情境圖向學生說明可以通過擺學具去計算有關6、7的加減法,另一方面鞏固用一副圖表示兩個算式的知識。教材還注意用同樣的學具擺加法算式和相應的減法算式,如第一組都用6朵花擺兩個加法算式和兩個減法算式,這樣安排是爲了學生由“一圖兩式”的學習向“一圖四式”的學習做準備。教材還安排了有關算式書寫方法的內容,開始要求學生在練習格里寫加、減法算式。

(二)、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的確定

教學重點:能正確計算得數是6、7的加法和6、7的減法。

教學難點:通過觀察和比較,使學生初步知道交換加數的位置得數不變。

教學關鍵:教學中注意聯繫生活實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靈活掌握6、7的加減法。

二、教學目標分析

1、通過動手操作,觀察圖意,正確列式,理解加、減法算式的含義。

2、掌握6、7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相應的口算。

3、利用“一圖兩式”的學習,培養學生數學的興趣和探索精神。

三、說教法與學法

根據課程標準要求、本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靈活採用動手操作,觀察的教法,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探求新知識,組織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操作、觀察、思考和討論,給學生創造思維想象的空間。這樣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輕鬆地獲取知識。

四、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

1、看算式,說得數。

3+1 4+1 3+2 5-0 2+2 4-3

4+0 3-3 5-2 3-2 5-4 3+3

2、複習6和7的組成。

1和( )組成6,4和( )組成6,6分成( )和( ),6和( )組成7,7分成( )和( ),7分成( )和( )。

(教學設想:複習舊知識目的是爲學習新知識 做好鋪墊)

二、新授課

1、教師談話。

同學們都會計算得數是2、3、4、5的加法和5、4、3、2減幾的減法了,這節課我們開始學習6、7的加減法,同學們有沒有信心學好?

2、板書課題:6、7的加減法。

三、學習新知識

1、教學5+1和1+5.

(1)、出示小朋友數小棒圖。

觀察:圖上有幾個小朋友在數小棒?他們坐的位置是怎樣的?桌上有幾根小棒?小棒放在什麼地方?

(2)、指導學生擺小棒列算式。

①、每一個同學拿出6根小棒,左邊擺5根小棒右邊擺1根,誰能說一說這一副圖的意思?從左往右看你能用一個算式表示嗎?

列式:5+1=6

爲什麼5+1等於6?誰能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可以這樣想:5和1組成6,所以5+1=6)

②、請大家從右往左看,想一想你能用一個算式表示嗎?

列式:1+5=6

爲什麼1+5等於6?誰能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可以這樣想:因爲1和5組成6,所以1+5=6)

③、比較:看的是同一幅圖,爲什麼卻能列出兩個不同的加法算式呢?(可以讓學生自由討論,然後教師進行總結)

小結:由於同學們看的方向不同,所以根據一幅圖可以列出兩道算式。

問:這兩個算式哪個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引導學生說相同點和不同點)

小結:在加法算式中,相加的兩個數交換了位置,得數不變。

2、教學4+2和2+4

(1)、讓學生用小花操作:左邊擺4朵小紅花,右邊2朵小黃花。

教師:請同學們認真看自己擺的小花。從左往又看,先是幾朵小紅花?後是幾朵小黃花?一共是幾朵花?怎樣列算式?

算式:4+2=6

教師:現在請同學們從右往左看,先是幾朵小黃花?後是幾朵小紅花?一共是幾朵花?

算式:2+4=6

(2)、比較4+2=6和2+4=6。

問:如果不看圖,怎樣想4+2等於幾呢?(想:4和2組成6,所以4+2=6)

怎樣想:2+4得幾呢?(4+2得6,因爲調換4和2的位置,得數不變,所以2加4也等於6)(教學設想:讓學生在情境中進行操作,通過不同的角度的觀察,得到一幅圖,可以寫出兩道不同的加法算式)

3、教學7-1和7-6。

(1)、指導學生擺圓片列算式:

學生動手擺7個圓片,然後用小棒分出6和1.

提問:這幅圖是什麼意思?用什麼計算?怎樣列式?

列式:7-1=6

(2)、提問:計算7-1時怎樣想算得快?

(3)、討論:爲什麼同一幅圖可以列出兩道不同的減法算式?

小結:從小圓片圖中,我們知道從總數裏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可以列兩道減法算式;從總數裏去掉左邊的部分,就得到右邊的數;從總數裏去掉右邊的部分,就得到左邊的數。

4、教學6-2和6-4.

(1)、讓學生用小花操作:左邊擺4朵小紅花,右邊擺2朵小黃花。去掉2朵黃花,還剩下幾朵小紅花?怎樣列算式?

列式:6-2=4

教師:現在老師去掉左邊的4朵小紅花,還剩下幾朵小黃花?怎樣列式?

列式:6-4=2

(2)、比較6-2=4和6-4=2.

問:如果不看圖,怎樣想6-2等於幾?6-4等於幾?(想:6可以分成4和2所以6-2=4)(通過操作使學生從感知中樹立“一圖兩式的概念)

三、鞏固練習

1、讓學生拿7根小棒自由擺圖形,說圖意。

( )+( )=7 7-( )=( )

2、再讓學生拿6個三角形自由擺圖形,說圖意。

( )+( )=6 6-( )=( )

3、指導學生寫加、減法算式。

4、完成46頁的“做一做”。(指名學生上臺板演)

四、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學會了嗎?

第3篇:6、7的加減法說課稿

下面由本站的作者爲你提供6、7的加減法說課稿的寫法。

一、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6和7的加減法”是10以內數的分與閤中的一部分。這部分內容是通過把幾個物體分成兩部分的活動,來認識、掌握數的組成。掌握這一內容,是理解加減法意義的前提:爲掌握10以內加、減法打好基礎;對學生今後學習數學起了重大作用。

2、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教材重點:學會6與7的組成。

教材難點:能從6和7的一些組成推想出相應的組成。

3、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爲以下三點:

(1)學會6與7的組成。

(2)使學生體會數學就在身邊,從而產生學習數學的學習興趣。

(3)培養養成交流合作,鼓勵擺出多樣化的分法。

二、說教法

一年級上學期的學生是剛從幼兒園跨入國小的第一步,他們還不習慣國小生的生活,還保留着幼兒園的生活習慣。這個年齡階段的兒童還擺脫不了用實物來演示。根據這些特徵,我在本節課中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第一、直觀演示法;

第二、探索操作法;

第三、遊戲法。

三、說學法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始終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學會“6和7的組成”,並能從6和7的一些組成推想出相應數的組成;通過實物演示和操作,讓學生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通過數學遊戲,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學生自己“擺一擺、想一想、說一說”,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合作、實踐、交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四、說教學程序

1、創設情境,產生探究慾望

(1)遊戲《手指對數》

通過遊戲的方法進行復習“2—5的組成”,讓學生感覺到是在於遊戲,而不是在進行枯燥的學習。

(2)聯繫生活引入課題

爲了使學生體驗到數學情境的興趣,我創設新奇有趣、密切聯繫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設問引入。

2、分析問題,主動探究

(1)出示主題圖

根據學生的設問,出示掛圖,讓學生通過觀察、討論並說出6的組成。

(2)提問

課堂提問是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獨立探究,掌握知識,培養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對教師駕駛課堂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優化課堂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課堂提問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

(3)建立聯繫 請同學們輕聲讀一讀6的組成,邊讀邊看邊思考,並把自己的發現與同桌交流。通過觀察、比較、討論,發現內在聯繫,培養學生有意識地觀察問題的能力與合作的習慣。

3、提供探索機會,讓學生探索

(1)操作

數學活動不能單純的依靠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大膽動手、實踐、推想、合作與學生在不斷探索中去體會新知識的那種成就感;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2)加深認識

俗話說“十指連心”、“心靈手巧”。爲了使學生對7的組成產生更深的記憶,我讓學生手指對數讀一讀,通過手、口、腦三者的結合,從而使教學得到良好的效果。

4、鞏固新知識

鞏固新知識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而每到這個環節也是學生的注意力最容易分散的時候。因此,我在這個環節中採用了趣味遊戲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如:摘星星、幫小螞蟻找家等活動。

五、全課小結

通過遊戲的結束畫面,使學生聯想到今天學習的課題,並知道學習的內容。

第4篇:6、7的加減法說課稿

這是一個互助平臺,爲您提供大量6、7的加減法說課稿範文,送一篇給你。

《6—10的認識和加減法》說課

一、說教材

教學內容:

6、7的認識和加減法”、“

8、9的認識和加減法”、“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連加和連減”、“加減混合”等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熟練地數出6~10各數,會讀、會寫這些數,並會用這些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

2.使學生掌握6~10數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熟練地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

3.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的含義,知道用這些符號來表示數的大小。

4.使學生比較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

5.使學生比較熟練地進行10以內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

6.使學生用10以內的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7.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熱愛家鄉、熱愛自然、保護環境、講衛生等方面的教育,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等方面的健康發展。 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材在內容的選擇和呈現上都比較注意現實性,使教材內容成爲學生主動從事觀察、實驗、推理等數學活動的有效素材。首先,教材注意選擇學生所喜歡的素材作爲數學知識的載體,如充分利用小動物圖幫助學生認識數的計算,以此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其次,教材內容的呈現形式生動有趣,有利於學生學習。如第65頁用小雞覓食的生動畫面引出連加、連減的意義和計算方法,這既有現實性和趣味性,又能直觀地展示連加、連減的計算過程及其算理。再次,教材儘量避免直接向學生呈現現成的答案,而是給學生提供一些探索的線索,讓他們自己去探索、發現答案。另外,教材除在認數和計算過程中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外,還兩次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數”的內容,使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體,我們的生活與數學密不可分,學數學是生活的需要。

教學重難點:解決問題、連加連減、混合運算

二、學情分析:

這部分內容教學的主要任務有兩個:一是加深學生對10以內數概念的理解,進一步強化10以內數的數感;二是進一步熟練掌握10以內加減法計算方法,並形成相應的口算能力。在教學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狀況和知識水平,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練習。

三、教學內容的安排。

(1)

6、7的認識和加減法。其內容包括6和7的數概念,並根據數的組成介紹有關6和7的加減法計算方法,最後還安排了用有關

6、7的加減法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用數學”的內容。

(2)

8、9的認識和加減法。這部分內容在編排上與

6、7的認識和加減法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要求比前者略有提高。如在

6、7的認識和加減法計算中出現了“一圖四式”(即根據一幅寫出兩個加法算式或兩個減法算式),而在本小節則出現“一圖三式” (即根據一幅圖寫出一個加法算式和兩個減法算式)。 (3)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這部分內容在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計算上與前兩小節基本一致,但有兩個明顯的區別:一是在認識數的過程中省略了10的序數意義,這主要是考慮到學生對自然數的序數意義已經比較清楚了,教材沒有把10的序數意義明確寫出來。二是教材在第63 頁專門安排了填未知加數的內容,這一問題需要逆向思考才能解決,對一年級剛入學不久的兒童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幫助。教材安排這一內容一方面有助於學生熟練地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另一方面它可以爲後面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做一些準備,這種準備不只是一種知識準備,更重要的是一種思考方法和解題策略的準備,可以把它看成是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提前孕伏和早期滲透。

(4)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教材在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內容的安排上充分利用直觀圖,通過生動的畫面幫助學生理解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意義及其計算方法。儘管如此,由於一年級兒童受年齡特點的限制,這部分內容同前面的“填未知加數”一樣,是學生學習的難點。這是因爲連加或連減都是由兩個計算步驟構成的一個連續的口算過程,在計算中都要先記住前兩個數相加(或相減)的結果,再與第三個數相加(或相減)才能完成其計算任務,一年級兒童容易出現由於看不見第一步計算的結果而導致第二步計算受阻的現象。加減混合計算,更容易出現由於前後兩個計算步驟所採用的計算方法不一致使計算過程不能順利進行的困難。

(5)整理和複習。這部分教材分兩部分安排:先是對所學內容的整理,使其系統化;然後專門安排一個練習,讓學生全面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其掌握水平。這是學生第一次進行數學知識的整理和複習,其內容包括“1~5的認識和加減法”、“6~10的認識和加減法”兩個單元,複習整理的重點是10以內的數概念和10以內數的加減法計算。這部分內容教學的主要任務有兩個:一是加深學生對10以內數概念的理解,進一步強化10以內數的數感;二是進一步熟練掌握10以內加減法計算方法,並形成相應的口算能力。

四、教學建議

1.加強操作和觀察活動。

從學生的學習方式來看,本單元的知識主要是藉助操作和觀察來進行的。在教學中應高度重視學生對實物、模型、圖畫的深入觀察和學具拼擺,以此豐富學生關於6~10各數概念和加減法計算的表象,讓他們在豐富的實物背景中更好地理解6~10的數概念和相應的加減法計算方法。

2.充分發揮主題圖的作用。

教材在6和

7、8和

9、10的認識及有關計算之前都安排了一幅反映所學知識內容的主題圖,這些圖除具有供學生數數、抽象數概念和理解計算過程及方法外,還有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情感、態度等方面的作用。教學時要充分發揮它們各方面的育人功能,以促進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態度的全面和諧發展。如認識6和7的主題圖,教學時除了要發揮它讓學生數數,從中抽象出數6和7外,還要充分挖掘畫面內容關於講衛生、愛勞動、熱愛班集體,與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功能,以此讓學生在認識數6和7的過程中,同時感受到思想和情感教育。

3.引導學生全面感受數概念的形成過程。

6~10各數,教材都是按照數數→認識數字→數的順序→比較相鄰兩個數之間的大小→序數→寫數字→數的組成的順序去安排的。這樣安排,一方面反映了數概念的內涵,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教材對學生認識數的邏輯順序的考慮。教學時要注意做好兩項工作:一是引導學生有步驟地逐一認識、理解數概念的內涵,讓他們感受到數的含義。二是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如創設恬當的情境把學習過程變成一種活動過程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概念的學習活動,讓他們全面感受數概念的形成過程。

4.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掌握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本單元的加減法計算主要是通過三種途徑引導學生掌握的:一是利用數的組成計算加減法,二是通過學具拼擺計算加減法,三是通過實物、圖形的觀察去完成計算任務。教學時要高度重視這些方法和途徑,一方面讓學生全面瞭解這些方法,另一方面又允許他們選擇自己所喜歡的計算方法進行加減法計算。計算教學要充分體現《標準》關於“算法多樣化”的理念。爲此,如果部分學生不採用教材介紹的方法計算,而用數數的方法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教師應尊重學生的選擇,允許他們用自己的方法計算,讓他們在以後的計算中逐步掌握其他計算方法。

5.加強學生“用數學”活動過程的指導。

教材從本單元開始安排了大量“用數學”的內容。在這些內容中教材通過具體畫面創設恰當的情境,用大括號“

”表示總數(或表示把兩部分合起來),用問號“?” 表示所要求的問題,讓學生自己選擇恰當的計算方法求出所要求的問題。這對學生鞏固加減法意義和10以內加減法計算方法,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教學中一方面要放手讓學生去大擔探索,自己發現解決問題的辦法;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學生“用數學”過程的指導,讓他們明確大括號和問題所表示的意義、怎樣在問題情境中去選擇有用信息解決問題,以此讓學生獲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法和途徑,爲他們今後進一步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打下基礎。

本站的小編希望你能喜歡以上4篇6、7的加減法說課稿範文,你還可以點擊這裏查找更多6、7的加減法說課稿範文。

標籤:說課稿 加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