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如何培養國小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新版多篇】

如何培養國小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新版多篇】

怎樣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篇一

一個成功的英語教師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英語的興趣,激勵學生不斷處於較好的學習狀態之中,使他們對英語願學、樂學、善學、會學,學而忘我,樂此不疲。因此,課堂教學手段必須不斷更新,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廣泛的語言實踐活動,通過多種手段激發學生實踐的熱情,加強對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的培養,讓學生從感興趣過渡到參與實踐,並在漫長的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持這種興趣,爲語言實踐活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

教和學是一對矛盾,作爲矛盾雙方的代表,教師和學生如何和諧融洽的相處,對完成教學目的至關緊要。教師要深入學生,和學生打成一片,瞭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喜怒哀樂等情緒的變化,時時處處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讓你在學生的眼中不僅是一位可敬的師長,更是他們可親可近的朋友。當然,這並非說他們的缺點不可批評,可以聽之任之。而是批評和表揚是出於同一個目的——愛護他們。因而批評的方式比批評本身更重要。要讓他們不傷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從內心讓他們感到教師的批評是誠摯的愛,由衷的愛護和幫助。這樣,也只有這樣師生才能關係和諧,感情融洽,興趣盎然地進行學習。

中學生有着愛說愛鬧的孩子氣,他們無所顧忌、敢想敢說、好動,求新求異的願望強烈。因此,我們必須因勢利導,不要爲了盲目追求課堂紀律打擊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上課時,教師儘可能多地用抑揚頓挫、語調豐富、風趣幽默、充滿誘因或懸念的語言,並配以豐富的表情和手勢來組織課堂教學,能給學生創造一個開放寬鬆的教學環境。在和諧寬鬆的課堂氣氛中,可以使學生們懷着輕鬆愉快的心情投入學習,自然就敢用英語大膽發言,積極思維,不斷產生學習英語和施展能力的興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內容都涉及到學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我們應適當地把教室變成他們的活動場所,讓他們自由地施展個性,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習內驅力自然逐步增強。

二、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

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總是教師一言堂,課堂上教師總是向學生灌輸,學生始終處於消極、被動的學習地位,沒有什麼輕鬆、愉快而言,因而也就無興趣可談。即使那些認真學習的學生,也無非把自己當作知識的記憶器,爲分數不得已而爲之。但就多數而言,由於不感興趣也就逐漸放棄英語學習,從而導至兩極分化,教學質量不佳。

課堂環境如何,對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極大,教師的責任在於爲學生創造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爲了做到這一點,教師要以滿腔的熱情,全心地投入課堂教學,儀表要灑脫,精神要保滿,表情要輕鬆愉快,目光要親切,態度要和藹,舉止要大方、文雅,言吐要簡潔,語言要純正、地道、流利,書法要規範、漂亮,版面設計要合理醒目等。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還要特別注意利用上課的前十來分鐘創造出一種良好的課堂氣氛(arming up)。比如唱一些英語歌曲,開展如Let me guess.或Follo me. 等有趣的複習知識型的遊戲,活躍課前氣氛,增強英語課堂的趣味性,引發學生的求知慾。

三、建立新型師生關係,重視師生情感交流

(1)互動的師生關係。從社會學的觀點來看,教學過程是一種師生交互作用的歷程,師生互動的性質和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對教學活動的效果起着決定性的影響,因爲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總是由一定的觀念(諸如教育觀、學生觀、質量觀等)支配其教學行爲,對學生施加影響。而學生也會根據自己的價值取向和需要,理解、接受教師的影響,並在行動上做出反應。學生的反應又進一步強化或者修正教師原有的教育觀念與行爲。所以,師生互動構成了教學活動中的正反饋機制。通過反饋可以加強正效應,也可以加劇負效應。例如:教師教學有熱情、有方法→學生學習主動、學習成績提高→教師更受鼓舞與鞭策、教學上更加精益求精。

(2)融洽的師生關係。教育是充滿情感和愛的事業,教師應多與學生進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甚至與學生建立起母女般、父子般或姐妹兄弟般的融洽的師生關係,讓學生覺得老師是最值得信任的人,跟老師無話不說、無事不談,達到師生關係的最佳狀態。

總之,英語學習,興趣爲先。學生語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於英語學習興趣的程度,很難想象失去了興趣還能怎樣培養交際能力。所以,作爲英語教師,一方面要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並使他們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視培養和保持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才能真正把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落到實處。

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方法, 篇二

老師在平時教學的過程中要學會反思。如果班裏出現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的情況,老師可以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教學方法有什麼問題。要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找到適合所有學生的教學方法,只要是適合他們的,那就是最好的教學方法。

教師要結合本學科的特點優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篇三

每門科目都是有自己的特點跟優勢的,比如數學對邏輯思維的要求比較高,數學跟實際生活的聯繫也是比較緊密的,學好數學以後,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問題。老師要引導學生產生對學科的興趣。讓他們從內心愛上學習。

直觀操作,引導動手動腦 篇四

俗話說的好:“眼過百遍,不如手做一遍”。 教師可以組織一些以學生活動爲主,對一些實際問題通過自己動手操作或演示,使學生通過動手動腦獲得學習成效,既能鞏固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又能提高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創造精神。在教學中,我常常讓學生動手擺一擺小棒、圓片、三角形、小動物或擺算式等等。通過觀察、操作等多種形式,使學生由具體到抽象,逐步理解數量關係,圖和數的配合,可以直觀地體驗數學,感受數學。

在學生完成操作之後,要給學生一個反思的時間,在擺一擺和想一想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擺的過程。讓實際操作的全過程在學生頭腦中重現,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對學習內容進行內化。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語言表達能力差,所以在學生講述時,一般先讓學生照自己所擺的學具,先與同桌交流,做到人人都有機會講,從而得到鍛鍊。然後,再讓優秀生帶着後進生講,既突出個別,又顧及全班,從而使學生眼明心明。通過擺一擺、想一想、講一講,再引導學生觀察驗證,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其中的數量關係。這樣教學,不僅有利於學生從具體的形象思維逐步地向抽象的邏輯思維過渡,而且也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進而培養學生對學數學的興趣,提高了運用知識的能力。

【】

創設情景,營造濃郁的學習氣氛 篇五

我們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是學生,在教學中我們應以學生的發展爲主線,以學生的學爲主體,以教師的教爲主導。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創設一個快樂有趣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在情境中滲透一些新知識,以情境中的問題解決爲需求,激發學生在情境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和自信。生活經驗和己有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這無疑是告訴我們在課堂中要經常開展一些有趣的活動,投其所好,讓學生在玩中學習數學。

有意無意地教學數學方法 篇六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學習了“認識圖形”以後,我爲學生安排的家庭作業就是要求他們應用學過的這些圖形畫一幅美麗的圖畫。這樣的家庭作業受到了孩子們的歡迎,積極性也很高。經過他們的描繪,一幅幅充滿創意的圖畫出現在我眼前,讓人感嘆孩子們的思維是如此的活躍。這樣的家庭作業不僅在孩子們喜歡的活動中鞏固了知識,還培養孩子們的創新能力,爲以後繼續學習新的數學知識打下基礎。

怎樣才能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篇七

第一:陪伴孩子學習

在孩子做作業時,尤其是要求父母爲其聽寫生字、判數學題或檢查背誦時,父母要放下手裏的活計與孩子一道完成家庭學習任務。事實證明,學校通過留作業的方法調動家長參與,是培養孩子的有效手段。

第二:讓孩子明確學習是他應盡的義務

目前,許多國小在推廣“快樂教育”的經驗,爲的是讓孩子在高興中學習,這不失爲是提高孩子學習興趣的一種手段。但是,在孩子學習一個時期,尤其是升入較高年級,許多孩子就會產生“學習的內容沒有用”的看法。爲什麼呢?任何提高學習興趣的手段,它的效用都是短暫的,長期起作用的在於孩子樹立把學習當作自身應盡義務的觀念。家長要幫助孩子樹立這種觀念,告訴孩子學習成績同以後個人的前途和職業是聯繫在一起的。做父母的還可以向孩子講述自己的經驗,講述自己在課堂上學到的東西怎樣在自己的生活中發揮作用。這樣,孩子對學習的願望就會增強而且持久。

第三:引導孩子認識知識的用途

怎樣向孩子表述知識的用途呢?對於學英語,可以這樣舉例:學了英語可以上網衝浪,或者可以給澳大利亞或英國的小朋友發電子郵件,和他們聊天交流。這樣的表述簡單明瞭,對於其他學科的知識,家長們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實例去引導孩子,激發孩子學習各種知識的興趣。作爲教師更要學會按“能近取譬”的原則闡釋學科知識的魅力,把孩子吸引到知識的海洋裏。

第四:家校攜手培育祖國的花朵

教育專家們認爲,同學校聯繫是重要的,它可以使家長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家長都有關愛孩子之心,學校管理者應利用家長的這種需要開展某些活動例如家長會、家長進課堂陪讀、教師家訪等。這樣做的結果是交流意見,取得共識。學校的目標是提高教育質量,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家校共同努力。

第五:定期檢查孩子的書包

我曾稱過自己孩子的書包,重7.5斤。打開書包發現裏面書本、卷子、學具、廢紙等胡亂疊放,讓孩子找一件物品,他要翻騰一陣兒。於是,我有意識地檢查孩子書包,並建議孩子把物品歸類擺放,按課表安排準備學習用具。這樣,孩子慢慢學會了整理自己的書包,從而也在生活自理方面取得不小的進步。

第六:安排好時間和空間

一份關於美國兒童的調查表顯示:把上課的時間都加起來,一人一年用於上課的時間只有51天,而且要假設這51天是晝夜不分地上課,不睡覺、不吃飯、也不玩耍,其餘的時間都跑到哪裏去了?我國的兒童可能會好一些,但也到處是時間浪費的現象。因此,家長要幫助孩子安排好時間和空間。孩子應該有一個作息時間表,平時的作息時間應與週六和週日有所不同。在家裏孩子應該有一個使他感到舒服的學習地方。

第七:制定學習計劃

家長對孩子學習的關心要有所行動,制定學習計劃是行動之一。家長要幫助孩子確定重點和目標。除了制定學習計劃,家長還可以建議孩子邀請同學到家裏共同做作業,這樣可以互相幫助,有些孩子不聽自己家長的話,但願意聽同學家長的話。

第八:懲罰孩子要適度

獎勵與懲罰是樹立行爲規範的手段。在是否懲罰孩子的問題上,家長可以施加不是太過分的懲罰辦法。但是,懲罰不應該是家長感情用事時的行爲。只有當孩子有錯誤行爲,或者必須要爲自己的行爲負責任時,懲罰纔是有意義的。如:在他打傷了別的孩子後,他就要爲被打傷的孩子進行賠償;如果他故意毀壞了東西,那就得從他的零花錢中扣除損失費或者罰他幹活;如果孩子偷東西,那麼就得讓他拿出來並讓他認錯。家長決不能對孩子進行過分的懲罰。更需要家長注意的是,不進行耐心教育而施加過分的懲罰會導致孩子產生反抗和報復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