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淺談如何培養國小生的寫作興趣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寫作興趣

淺談如何培養國小生的寫作興趣

新聞來源:[ 本站 ]撰稿:本站編輯[發佈時間:2010-07-23]錄入:唐忠慶閱讀:217

鎮沅縣教師進修學校夏強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部分,是字、詞、句、段、篇的綜合訓練。然而,多年來,在語文教學中,對教師而言,最頭疼的是教作文;對學生來講,最難寫的也是作文,幾乎是“談寫變色”。其實,國小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事情用適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國小階段是學生練習寫作文、練習寫真人實事、寫出自己真實情感、培養寫作興趣、爲將來作文打下紮實基礎的階段。當然,要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離不開教師引導他們平時的觀察、積累、閱讀、模仿、想象等。正如葉聖陶先生曾經說的:“作文這回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麼程度,纔會寫出什麼樣的文章。”因此,我們要注意激發學生學會觀察、積累、閱讀、模仿、想象等。怎樣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筆者認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引導學會觀察。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寫作是爲了反映生活,要想準確地反映生活,就必須瞭解生活。瞭解生活的方法是學會觀察,所以,在作文教學中,我們要注意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鼓勵學生全景式的掃描生活,通過細緻入微地觀察,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動心靈的寶藏,寫真人真事,抒真情實感。怎樣指導學生觀察周圍的事物呢?

首先要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留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霧”、“火燒雲”、“雷雨”等這些我們經常看到的自然現象,日常生活中在我們身邊發生的小事,這些事物很多同學都會認爲司空見慣,平淡得很,更談不上有什麼值得去寫的地方。其實,平常小事也可寫出其新意來。因此,老師應指導學生從這些平常事物入手,逐步養成觀察和分析周圍事物的習慣。其次,還要指導學生學會觀察事物的方法。如: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教科書語文第九冊《海上日出》作者描繪了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後的景象是按時間順序進行觀察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語文上冊《貓》抓住貓的古怪性格和淘氣可愛的特點進行觀察;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語文上冊《火燒雲》抓住事物的不同形態、顏色和細微的變化進行觀察;學會對事物進行分析、比較並注意感受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繫等。再次,通過看圖學文,逐步提高學生的說話寫話水平。看圖學文,是由圖畫和課文組成的,圖畫形象的反應課文內容,課文內容又準確地敘述了圖上的事物,圖文並茂,既直觀又形象,教學時,從圖入手,教會學生觀察方法。抓住特點培養學生的觀察創新能力,進而提高他們的說話寫話水平,指導看圖時,先強調觀察順序,例如教學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教科書語文第十一冊《桂林山水》一文時,先引導學生從近到遠、從水到山的順序觀察,這樣把圖中的水和山連起來看、連起來想,不僅培養了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又有助於提高學生口頭表達的條理性,從中培養學生的說話寫話能力。

二、引導學會積累。好的作品都是經過收集別人作品的好詞佳句重新加工而成的,這就要求國小生們要養成收集、記錄資料的習慣。如果等到寫作時才發現手上的素材太少,當然就寫不出生動具體的文章來。

因此,要使學生寫作文時有話可說,有物可寫,必須注意積累寫作材料,提倡多閱讀文章。因爲多讀是學習寫作的重要途徑,《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指出:“語文教學要重視積累、薰陶和培養語感”。入選語文教材的文章不但文質兼美,而且富有很強的人文色彩,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積累,讓學生摘抄優美的詞語和精妙的句子。但單讀教科書是不夠的,也應讀各式各樣的書報、雜誌等。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讀得多,知識才厚實,才能博古通今,寫起文章來才能左右逢源,纔會得心應手。堅持多讀書,並把有用的東西用筆記進行歸類積累,可從中汲取寫作的知識和經驗,開闊自己的視野,增長知識,又能獲得較好的寫作材料。

一般地說,學生課外時間有限,過分要求他們寫整篇文章,會讓他們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國小生剛學作文,平時可以進行多練筆,多寫日記。俗話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倘若讓國小生平時能按照這樣去做,養成平時多寫日記,多寫片斷的良好的習慣,可豐富寫作的材料,遣詞造句的能力自然也隨着提高,甚至能把自己的感受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這樣不僅可以得到一種精神享受和樂趣,而且可大大提高寫作水平。

三、引導學會模仿。模仿是人類學習、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點在於針對性強,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學習難度,又能收到明顯的效果。對於初學寫作文的學生來講,我們應積極提倡模仿和借鑑範文,培養好文風。

如講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教科書語文第十二冊《十六年前的回憶》一課時,我特意對課文作者用的“前後照應”,既文章中的有的內容前面說到了,後面又作必要的交代;有的內容雖然主要在後面說,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它的妙處在於使讀者明白了來龍去脈,前因後果,結尾與開頭聯繫緊密,做到首尾連貫,更加突出了作者所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之後我鼓勵學生練習把此法用於自己的習作之中。一位學生在學了此課後,仿寫了一篇《難忘的一件事》的作文,開頭寫到:“在我成長的道路上,經歷過許許多多的事,有高興的,失望的,難過的——但有一件事至今使我難忘。”中間敘述事情的經過,難忘的原因。結尾寫道:“這件事雖然已經過去了許多年,但我永遠忘不了。每當想起此事,我都會爲自己的無知感到羞愧不已,它常常提醒我要做一個爲他人着想的人;也時時鞭策着我,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移花接木”乃園藝家的高招。若把作文比作園林藝術的話,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就必須提高他們“移花接木”的技巧,使之逐漸成爲善於“嫁接”的“能工巧匠”。

四、引導學會修改。修改是整個寫作過程中的一個基本環節,是提高文章質量的重要手段。人們常說,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因學生剛寫出來的文章,常常會有不妥之處,甚至有的只能算是半成品,要經過認真修改之後,纔會更加完美,成爲佳作。所以,要想寫出好的作文,或者說要想真正學會寫作文就必須重視文章的修改。“善作不如善改”,“文章不厭百回改”,是深得寫作真諦的經驗之談。如,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教科書語文第十一冊宋代詩人王安石寫的《泊船瓜洲》一文,詩句中“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詩人用過“到”、“過”、“入”、“滿”等字,經過十多次的修改才決定用“綠”字,這樣文章就顯更加生動,因爲“綠”字改得恰入其分,形象、生動、豔麗。這就反映了寫作大師們都非常重視文章的修改。

修改文章的方法,一是自己修改。自己修改重點是對文章進行檢查、改換錯別字、刪去羅嗦內容,增加充實文章的內容等;第二個方法是實行互評互改,即由學生把自己作文寫好並檢查自改後,組織他們在小組內進行評講,把自己的文章初稿拿給別人看,或讀給別人聽,請別人提出修改意見,取長補短,這樣既能使學生從相互修改作文中有所收穫,也能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和創造性。

五、加大閱讀、激發想象。要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還應該加大兒童的閱讀量,各年齡階段的學生的興趣、愛好是不一樣的,教師要捨得拿出時間,指導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可選一些難易程度跟學生實際相匹配的文章,如童話、寓言、科幻小說、國小生優秀作文等等,讓學生閱讀,可以進一步激發想象,幫助他們獲得美的享受,從而激發寫作興趣。講故事、編故事正是孩子們的拿手戲,讓學生想象性的作文,越新奇越好,越天真越可愛。這樣習作既能受到孩子們的歡迎,又能開發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何樂而不爲呢?

作文是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寫作能力的綜合體現,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學生的語文綜合水平,國小作文教學是實施創新教育的主陣地,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意識與創新技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師應該充分利用作文教學的優勢,積極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勇於創新,善於指導,努力在國小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