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激發寫作興趣課題

“激發寫作興趣,提高學生作文效能”

激發寫作興趣課題

課題實驗報告

高山

一、課題的提出

研究背景: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是語文的“半壁江山”,但長期以來,很多學生都怕寫作文,對寫作提不起興趣。究其根本原因,主要在於我們目前的作文教學仍然存在着重視教、輕視學;重視成文的模式套路,輕視寫作動機的激發;重視思想認識的高度,輕視情感意願的表達等弊端。以至於學生作文的主動性、參與性、創造性得不到充分發揮。我們認爲要突破作文現狀,提高作文效能的根本途徑就是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理論根據: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是個體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從事某項活動的心理傾向,它表現爲個體對某種事物或從事某項活動的選擇性態度和積極的情緒反應,興趣也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學生對感興趣的事物總是愉快主動地探索它.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在習作中的重要性。

社會調查學家經過研究發現:興趣可以提高人的工作效率,使人充分發揮才能.如果一個人對從事的職業感興趣,則能發揮全部才能的80—90%,且長時間保持高效率而不感到疲勞,反之只能發揮全部才能的20—30%.因此興趣在提高習作效能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

綜上所述,我們提出了“激發寫作興趣,提高作文效能”這一課題進行研究。

二、實驗假設及目標

1.實驗假設:

通過教學和實驗,真正激發起學生寫作的興趣,使學生的習作能表達真情實感;充實作文教學內容,優化作文教學的策略和技巧,創設新型作文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思想、情感、知識、經驗等各項因素使之整合爲高效的作文資源,從而提高作文水平。

2.實驗目的:

①激發學生參與作文教學的主動性、創造性,切實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和效果。 ②形成速效,高效的作文教學模式和全面科學的作文評價體系、探索開發學生作文資源的教育途徑。

③撰寫有一定理論高度和思想意義的學術論文,實驗報告和研究體會。

三、研究內容

1.研究寫作動機的激發,順應學生作文心理規律,根據兒童年齡特徵和作文動機的基本特點,在作文的具體實踐中培養和激發學生興趣。

2.解放學生的時間、空間、讓學生以生活爲課堂,通過觀察獲取、積累作文素材,使學生的習作是有興趣而寫,有感而發。

3.開放作文模式,根據學生情感特點,進行豐富多彩、富有情趣的作文教學,並採用多樣化的訓練方法,營造寬鬆的作文參與氛圍,激發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4.改革作文評改,評改要立足於學生髮展,堅持學生自主性評價。使每位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教師使用特色評語,激發學生的習作熱情。

四、實驗方法

1.實驗對象:3-5年級班。

2.實驗取樣:以中青年結合的原則確定實驗班老師,對學生採取整班隨機取樣的方法。

3.變量控制:實驗班與其他班學生狀況相近,所處大環境相同,均採用同一課本教學,課時數相同、作業量相似。執教老師工作態度、教學水平、工作量基本相當,並共同參與學

科組教學活動,課題研究活動單獨進行。通過施加實驗因子,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全面提高寫作水平。

五、實踐與操作

(一)情境激趣

新課程最根本的理念是:關注學生生命發展,其中包括生命的個性化發展。那麼,要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就必須尊重學生自我,通過創設特別的情境,經過學生自主活動、自由創造的條件找到自己需要表達的內容,並有一種強烈地要說出來的感覺,就能充分放鬆自我,充分投入到教師設置的情境之中。從而很好地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有創作的慾望,寫出自己所必須要說出來的內容。

1.引入多媒體進行作文教學

在國小階段,學生以形象思維爲主,充分利用各種教學媒體,創設各種生動形象的作文教學情境,提供豐富多彩的素材使學生有景可觀,有情可抒,有事可描,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達到激發作文興趣的目的。如周蕾老師在指導學生寫“動物音樂會”習作時,就設計了多媒體課件,學生看着精彩的動畫情節,聽着歡快的音樂,一下進入情境之中,想象的翅膀展開了,話匣子也打開了:“看,小燕子在電線上跳舞,遠看就像五線譜上的音符在動。”“大象公公用他那長長的鼻子卷着跟指揮棒,在指揮男低音歌唱家,老虎也在引吭高歌??”

一篇篇生動的作文產生了。

2.在理解、欣賞課文中進行作文教學

教材裏的課文內容豐富,生動感人,情趣性強,可以讓學生自覺地參與形象的創造過程,進入“角色”,主動感受語文教材中蘊含着的思想感情。學生通過捕捉語感,對語言文字的切身感受激發興趣。如學習《檢閱》一課時,學生們被博萊克頑強的意志深深感動了,於是我們要求學生們當堂寫出一篇小短文,四個題目任意選擇一點來寫,其中一篇是續寫的內容是“博萊克參加完檢閱後,回到家裏,他在日記中這樣寫道??”學生在習作的過程中不僅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而且更深深地被博萊克的意志而感動,這不正是學做人一個良好的契機嗎?

3.在創造性的模仿中進行作文教學

模仿,絕不是一種呆板扶植。模仿應是從此事物到彼事物之間的“支撐點”。如果學生能夠發現事物之間存在的類似,那麼,他的思維已經達到模仿的高度。例如,學習《白楊》一課,寫白楊樹三個特點的一段話就很值得學生模仿。我們開始可以這樣訓練:首先讓學生找出這段話的基本骨架“白楊從來就??不管??不管??總是??”接着讓學生找出白楊的替代,如“松樹”等,然後,請同學們找找“松樹”的外形與內在聯繫。經過大家的討論交流,認爲松樹與解放軍戰士、英雄人物、支邊工作者等人物有內在相似之處,由此,學生懂得了什麼是模仿,怎樣去模仿,對模仿就有了興趣。但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鼓勵學生把模仿學習和積累的語言材料經過理解,吸收內化爲自己的語言,再在適當的情境中表達出來,避免直接抄襲或者生搬硬套。(2)應該讓學生模仿學習語言表達的方法,在作文中靈活運用。不要人爲地交給學習固定的寫作套路。(3)關注社會發展,從生活中模仿、學習有生命力、鮮活的生活語言,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4.在豐富的聯想中進行作文教學

聯想,是由此及彼的。它是在模仿基礎上的新發現。先讓事物與事物相接近,然後,從中引出新現象、新認識和新的結論。一次,邱紅菊老師出差歸來,聽同事說她不在家時學生紀律較鬆散,於是在語文課上,她先在黑板上畫了一條直線,讓學生任意想象說說它是什麼,學生由簡單的一條直線想到生活許多事物:一條道路,一把尺子?..進而聯想到了學生行爲,想到《國小生日常行爲規範》,想到自己該如何走一條直線,一條正路,於

是我們寫了一篇作文《由一條直線想到的??》。這樣的教學使學生感到別開生面,新鮮有趣,不僅引發了寫作情感,對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活動中激趣

古代教育家朱熹說:“教人不見情趣,必不樂學。”現在國小生生活環境比較穩定,家庭——學校——家庭三點一線的生活方式使他們感到比較單調。活動能爲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生活空間,而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就是掌握寫作材料的過程。所以,可有意識地讓學生參加一些課外社會實踐活動,做到課外活動和課堂教學相結合。如田璐老師在指導學生寫春天時,先展開“我爲春天照張相”的攝影活動,要求他們找新穎獨特的題材拍攝。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使每個學生都愉悅地參與這項活動。使他們在廣闊的天地裏開拓了視野,克服了習慣性的思維方法,敏銳地發現可以從各個側面反映春天。另外,我們還通過班隊會、校內外活動對學生進行真、善、美的教育,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思想道德觀念,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提高分辨真、善、美與假、惡、醜的能力,對學生準確、深入地觀察事物,表達健康思想和純真情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三)以成功教育激趣

成功教育即賞識教育。教師應學會用讚賞的目光去看待每一個學生。新課程理論明確提出:在對待師生關係上,強調尊重、讚賞。

1.國小生正處在生長髮育時期,不同時期學生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徵和認識能力,教師只有掌握了自己的學生想些什麼,與他們情感相同,才能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新能力。例如:本學期我們的特色中隊活動是“走進社區,爲社區服務”活動,學生多次活動後,感觸很深,就結合這一點,我們進行了一次關於“環保”爲話題的作文訓練,老師完全尊重學生的意見,自己隨意選角度,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沒想到這次作文卻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2.另外,實驗老師能看到孩子作文中的閃光點,不損傷孩子的自尊心。每一次批完學生的作文,我們都要上一節佳作欣賞課,將寫的好的文章在班上讀出來供大家欣賞,並組織評改,促使小作者把文章修改的更好。每次作文課,學生都希望老師讀自己的文章,特別是那些較差的學生。而老師更是及時鼓舞,使他們增強自信心,獲得成功的體驗。學期末,我們還定期展出了學生作品,更加激發了學生的寫作熱情。學生高興,家長高興,實驗老師也感到十分欣慰。

(四)以評價激趣

實踐證明,對學生作文的評價具有導向和制約作用,極大地影響着兒童作文的熱情和興趣。正確的評價可以成爲師生情感溝通的平臺。首先,我們採取鼓勵的原則,不僅在總體上對文章的優點給予充分肯定,而且對文章一些小的優點,某一方面、某一段落的長處也都給予表揚和鼓勵。尤其是對後進生文章中的閃光點,甚至一個句子或用準的一個詞也要給予鼓勵,以此培養學生寫好文章的自信心。其次,在爲學生下評語時,以商量的語氣對文章中不盡完美的地方提出建議或要求,指導學生以更高的標準,從更廣的角度去審視、去修改。這種方式尤其適合那些作文較好的,寫作興趣較濃的學生。最後,寫批語時,我們還對文章中所表現的這些內容與學生本人的真實表現進行聯繫。或給予一定的分析評價,或提出一些建設和要求,或給予鼓勵表揚。這樣不僅評價了文章,也與學生的心貼得更近,這不能不說是與學生情感溝通的好辦法。

(五)以新穎命題激趣

一個合適的作文命題,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構思、立意、選材,更能幫助學生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厚積薄發。教師在命題上應做到“以題激趣,以題促思”。我們實驗教師在命題上是頗下功夫的。

1.命題符合兒童年齡特點

國小生年齡小,思維語言正在發展中,對周圍人、事、景物的認識不夠。因而作文命題要簡明扼要,通俗易懂。也就是說,應找準生活的着眼點,事件的新奇點,景物的細緻點,人物的閃光點擬定題目。這樣,作文題目新穎別緻,學生才能夠興趣盎然,躍躍欲試。如《媽媽,我渴望??》,《那次,我流淚了》等題目就能讓學生樂於接受。

2.命題順應兒童心理需要

每個孩子都有一個獨特的心靈世界,對外界都有自己獨特的認識,還有好奇的需要,渴望勝利的需要,期盼被肯定的需要等等。我們命題時,就以學生的心理需要爲切入口,從兒童心理需要出發擬題。例如,從孩子們渴望表現的需要出發,把題目擬爲《讓我告訴你》、《我的悄悄話》等。這樣命題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心理需要,使學生在作文時得心應手。

3. 命題要貼近現實生活

生活是學生作文的源泉,作文是學生生活的鏡子。國小作文命題要貼近生活,反映生活實際,讓學生喜聞樂見。換句話說,題目內容應是學生熟悉的,具有童趣的,即親身做過的、耳聞目睹的。讓學生一見就喜歡,一見就躍躍欲試。這樣他們在作文中才會說真話、訴實情。所以我們儘量避免命題成人化。如《家庭給我帶來的??》,要求補充“愛、幸福、快樂、希望、煩惱等等。這個命題就能充分挖掘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在作文時,孩子們就能把自己的喜、怒、哀、樂和盤托出,自然,他們的作文就會聲情並茂,有趣而情真。

六、研究成果

(一)激發了學生參與習作的興趣以及強烈的表達慾望,使他們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自由地、多形式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1.學生參與習作的興趣濃厚。後測中,有97%的學生比較喜歡作文,與前測(84%)相比,喜歡的比率提高了13%。學生把寫作文看成是一件有樂趣的事,這是對我們課題組老師的最高獎賞。

2.學生對目前作文課的滿意程度提高了。後測中,94%的學生對現在的作文課滿意,與前測(82%)相比,滿意程度提高了12%。學生喜歡作文,對作文課滿意,這是寫好作文的前提。

3.學生有強烈的自由表達願望。95%的學生喜歡老師出的半命題、自由命題作文。作文指導後,95%的學生沒有一味地把老師指導的內容寫下來,而是能結合老師的指導加入自己的想法。可見,學生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自由地、多形式地表達思想。

4.學生的作文能力、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實驗班先後有60餘名同學的作文發表在《長春晚報》、《國小生閱讀報》、《創新作文集》上。在各級作文大賽中共有47人獲獎。

(二)深化了課題研究者的思想。課題組成員大膽實踐,勤於探索,積極總結。推出了一套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提高寫作水平的做法,使課題研究者的思想不斷深化和發展。

七、實驗後的思考

雖然我們的實驗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研究的實施過程中,也有困惑和無奈。

語文學科的獨特性使語文學習具有情感、體驗、感悟的特點。寫作正是這樣一個過程,需要學生有豐富的經歷。雖然我們力求使學生多積累,但由於學生生活環境及個性差異造成學生積累的差異很大,導致習作水平有了相當的差異。

另外通過實驗,學生的作文興趣與潛能得到了相應的發展,各層次的學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發展。但優等生原有的基礎夯實,觀察力強,對新鮮事物比較敏感,興趣的保持時間長,因而發展速度愈快,從而加速了班級的兩級分化。

八、實驗結論

本實驗經過三年的實驗,已基本結束,我們從激發學生興趣出發,在積累上求實,在內容上求新,在形式上求活,在評價上求變,全面提高了學生的作文水平。達到了預期目標,假設成立,經驗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