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提高品德教學有效性

提高品德教學有效性

提高品德教學有效性

品德課程是國小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主陣地。要充分發揮品德課程的作用,進一步加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就必須對以往的品德課程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創新。如今,我們轉變了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方式,由“教師爲主體”的傳統教學模式,向全新的“以學生自主學習爲主”的教學模式轉變。現在的課堂也充分地尊重了個體,讓學生更多地發揮了個人的能力,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所以,在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中,構建“學、議、導、行”教學模式研,提高品德教學的有效性。

一、激發學習興趣

新課標指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學生應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教材、教學手段都應爲學生的學服務。在品德教學過程中,教師探索“學”的方法:“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原則,在教學中,我們課前引導或指導學生進行現場調查、收集資料、參觀訪問、實地觀察等體驗活動。

二、教給質疑方法

“議” 是學生帶着問題進行師與生之間、組與組之間、生與生之間、生與多媒體之間多維互動式學習,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力爭突破難點,解決重點。在教學中進行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形成自學習慣。我們在教學中教給質疑的方法和釋疑的方法,提出問題的方法:找一找,帶着問題查閱資料;想一想,聯繫新舊知識或上下文思考;讀一讀,結合當時當地情況和生活實際來分析、體會編者的思想感情;問一問,問老師、同學、家長或周圍的人;聽一聽,同學發言和討論的內容是否與自己的思路一致;做一做,動手填空等。教師除重視教給質疑釋疑的方法外,還應教給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方法,把學習和獲得知識的途徑教給學生,這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

三、引導自主學習

品德教學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措施。這一能力的培養,要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導”的方法就是教師的“引導”,必須重視導在教材的重點處、學生理解的難點處,要使學生真正學會學習。還要引導學生開展遊戲、表演、討論、交流等各種形式的課堂活動,以此體驗生活,感悟道德。在自學的基礎上,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心得,提出自己的疑難,相互合作,嘗試解答,並歸納出本組同學都不能解答的問題。然後,讓學生把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思維過程“碰撞”。在組織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創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情境,鼓勵學生在學習中大膽提出疑問,逐步養成質疑能力。教師的問不宜代替學生的疑,把發問的權利還給學生,打破他們對老師的依賴性,促使每個學生都有一種獨立學習,主動獲取知識的慾望。教師組織學生討論,依靠集體的智慧解決難題,使學生體驗到集體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悅。

四、課外延伸踐行

“兒童的生活是課程的基礎。”這是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我們的教育內容和形式必須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要教育學生在社會實踐、家庭生活中隨時學習思想品德,學會把在課堂中學到的方法延伸到課外,做到課內外相結合,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學生的視野,給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從而促使學生在學習中形成較穩定的意志品質特徵,進而指導學生未來的行爲。而在“行”教學方法中,要求課後踐行是學生道德形成所必需的。

在教學實驗中,我們認爲“自主學習”既有課前學生的“先學”,教師的指導,而不是放手地學;也有課堂上學生的先學,教師的後教,而不是放任地教。“學議導行”教學模式的開展,教師瞭解了學生,加深了師生間的情感溝通,培養了學生學習品德課的興趣,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使學生輕鬆地獲取了品德課知識,掌握了學習方法,培養了學習能力,提高了品德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