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彙報材料

提高德育課有效性的實施彙報(精選多篇)

第一篇:提高德育課有效性的實施彙報

提高德育課有效性的實施彙報(精選多篇)

(一)開展有效教研達成共識 形成了我們德育課教學新的指導思想

深化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研究,推進有效教研。有效教研實質上是有效學習,組織學習是個人在組織中共同分享和創造新知識的一個過程,是一種合作式學習。我們德育課教師在教研組這個組織中,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將個體的知識融合到一起,形成組織的知識,並在羣體和非個人的層次上,發展、儲存及積累知識,改進教學、開展教學創新活動。開學以來我們保證了兼週一次儘量做到一週一次教研。通過教研我們結合我校實際深刻認識到 1有效性問題是學校德育課教學的核心問題

構建有效課堂,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培養學生主動性學習,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是當今課堂教學改革的主導思想。德育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一個主要陣地,。德育課的有效性主要表現爲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對預設目標的實現程度,其教育內容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幾方面的素質影響的深刻性、持久性,以及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幾方面意識的判別、選擇、理解力等諸方面所產生的強化作用。

2探討了提高德育教學有效性的途徑

德育課教學的有效性應以課堂紀律爲基礎,以學習積極性爲重點,以解決課堂睡覺現象爲突破口進行卓有成效的教學改革。1以職業爲導向,構建德育目標2樹立全新的德育教學觀念。3以實現目標爲中心,構建德育教學內容。4以學生爲主體,構建德育課堂教學模式。5構建德育教學對學生的評價體系。6優化德育教學環境。

(二)以校本教材的理念製作德育課集體課件

上學期末學校爲各個班級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備爲了發揮它的作用我們德育組老師在本學期開學初第一次教研就進行了組織部署由李巖老師負責蒐集視頻資料王景蘭老師負責審查篩選李慶霞老師從事教材內容的組織,我和李巖進行編輯。針對本學期的重點教學內容法律基礎知識我們已完成了近三分之一的製作在課堂教學中部分得到了落實。在設計、製作課件時遵循了以下原則1.目標設計的一致性原則,準確把握教學目標,規劃課件結構,充分體現設計思想,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爲出發點,把教學目標作爲腳本設計的中心,又當做突出學生主體作用的歸宿。2.表現形式的藝術性原則 "美能益智",藝術性原則在設計時,遵循美學原則,充分發揮自身創意能力,最大限度地利用課件的背景顏色與佈局,文字的字體、位置和色彩、圖像、動畫和視頻,給學生帶來愉快的感官體驗,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受到藝術美感的薰陶。3教學過程的輔助性原則,輔助性原則是德育課課件設計中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在設計過程中準確把握其定位。我們始終堅持計算機只能起輔助教學作用的設計思想,不顧此失彼,喧賓奪主。正確運用課件載體反饋效果。課件的應用及其效果是教師設計製作的出發點和歸宿,以學生爲標準,及時反饋意見,及時解決問題,並給予激勵性評價。發揮學生主體參與意識,生動活潑的學習。

(三)開展了高二學生實習前的職業道德與法律、職業指導教育

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做到這幾點才能使課堂教學富有成效。我們通過教研結合我校實際自編教學內容,設計教案,着重進行了《愛崗敬業》、《勞動法規》、《求職面試》的教學,在這項活動中與學生成長經驗、與生活世界緊密聯繫起來。能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開發課程資源,“用教材教”,樹立“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觀念,注重學生學習特點的研究、注重學法指導,將課改的理念轉化爲教學行爲,內化爲教學品質。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引入研究性學習方法,激勵學生創新;注重情境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確立學與做的教學中心,模塊教學的構建做了初步嘗試。

(四)初步形成了德育課學生學習效率的評價體系

當前職業學校德育的評價方式較爲簡單,很難準確地反映教學實際狀況與水平。使得學校的評價結果與社會企業的評價結果之間有較大的差異。

1重視期中期末考試對學生的評價和激勵,期中我們採用了開卷的形式,期末我們採用了閉卷的形式重點考察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水平和能力,題目的重點放在選擇題和案例分析題上從學生的答卷狀況來看成績不是太理想

2結合學分制改革我們以課堂紀律表現、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程度、作業完成情況、班主任評語、同學間的相互測評形成學生德育成績的基礎分。

(五)進行了教學模式的探討

貫徹以上思路和行動在學校進行公開課展示。首先確定人選李慶霞老師和李巖老師是我們組德育課教學模式改革展示的初步人選;其次確定題目《量變質變》、《刑法基本知識》是這次展示的教學內容;第三,組內進行說課研討確立案例教學、項目教學是這次展示的主要教學方法,探究式、討論式、合作式是這次展示的主要學法,在教學中體現理論聯繫實際、因材施教、鞏固性原則是這次研討的重點。

(六)在課堂改革中堅持重點

在這次實踐活動中我們課題研究重點有四個:

1案例教學法的應用,案例教學法體現了德育課教學改革的方向,在貫徹德育課理論聯繫實際的教學原則中富有成效。我們德育組教師盡力做一個教學的有心人,關注社會,瞭解和記錄社會上新出現的重要人和事。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自由探索、大膽質疑,及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和好奇心。可以說案例教學法是一種民主、科學的教學方法。在實現案例教學法方面我們德育課教師做到了精心準備.克服困難自編案例。科學組織案例教學。將案例內容引導給學生,讓學生識別案例情境中的關鍵問題,形成個人的初步認識;以分析案情、討論案例爲主,即以學生爲主角,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所學、所會知識,對案例進行分析、論證,提出自己的看法,集思廣益,發揮羣體功能,小組內形成共識;課堂發言、全班交流,相互檢驗和修正,進一步完善解決方案;歸納點評、消化提升或者學生歸納,教師補充。

2分層次教學在教學中堅持多元智能理論因材施教重視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天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的發展,教師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法,不尋求逃避問題的理由,我們德育課教師努力做到善於捕捉學生思想的閃光點,給每一位同學提供展現自身才華的機會。讓職業學校學生在德育課上提高思想道德水平,養成熱愛學習的習慣,可從學生上課學會回答問題入手,並且儘量做到每一位同學一週至少有一次回答問題的機會,善於策劃課堂活動,運用體驗式教學法。例如,採用模擬公司現場招聘面試會的形式,讓每一位同學試着過求職面試關,讓他們意識到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專業技能素質、身心素質在求職就業中的重要作用,鍛鍊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讓他們感到自己價值的存在和老師對他們的認可。

3實現分組教學的可操作性

4完善課堂評價體系

這兩個重點正在研究探討和實施

總之,德育課是一門極爲複雜的人文學科,它既有嚴謹的科學性,又需要有生動活潑的實踐方法,大有學問可做。我們將進一步提高素質,不斷進行教學探討和研究,深化教學改革。

第二篇:提高德育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探析

提高德育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探析

【摘要】:據調查顯示,當前中職德育課堂教學效果普遍較低,課堂教學實效可以說是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人的經驗是要把握以下幾個方面。(1)鑽研教材、深入淺出:教師要對教材深入進行鑽研,明確教材結構和地位,把握教材的精神實質。上起課來就能夠深入淺出、遊刃有餘。(2)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德育課堂教學通過創設物具、影視、角色模擬等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3)精心預設、促進生成:構建德育課有效課堂必須精心預設、促進生成。德育課教學不能也不再“我”講你“聽”;“我”講你“通”的過程,而應該是教與學交往互動、相互促進的過程,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4)多元評價、激勵成長:爲構建德育課有效課堂,採用學生自評、學生互評以及師生共評等評價方法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客觀評價。形成 “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點評——學生反饋”的評價流程,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昇華。(5)走出課堂、走向社會: 構建德育課有效課堂要把實踐性教學看作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要精心設計,認真準備,圍繞教學內容和目的,選擇恰當的形式來組織實踐性教學。讓學生體驗生活、融入社會,促進學生知、情、意、行和諧發展。

【關鍵詞】:中職德育課、課堂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易連雲.重建學校精神家園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46.

[2]杜威,王承緒譯.民主主義與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3] 余文森.有效備課上課聽課評課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8

[4] 余文森,林高明,陳世濱 編著有效教學的案例與故事. 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1

[5] 陳國平,魏爲焱.如何在新課程中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中國教師報2014-6-7

[6]、蒼南職業中專學校陳治巧 林甲針《職業高中德育課教學現狀調查及思考》

[7]、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樑銶琚中學黃劍華 《關於德育課學生評價體系的幾點思考》

發表:在《溫州教育》發表

提高德育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探析

一、中職德育課構建有效教學的迫切性

新一輪課程改革要求德育課教學應遵循“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從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規律和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實際需要出發,注重實踐教育、體驗教育、養成教育,做到知識學習、能力培養和行爲養成相統一,切實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 良好的課堂氣氛可以極大的增強德育課教學的效果。但據調查表明,目前中職德育課堂的教學氣氛還存在較大的問題。有近85%的學生認爲課堂氣氛一般甚至是枯燥乏味。我們發現,現在中職德育課課堂現狀是教師認真備課,辛苦上課,講課口乾舌燥,而學生卻是“人在曹營心在漢”,課堂教學“死水一潭”, 課堂無歡聲笑語,無思想交鋒,這樣上課的結果是摧毀學生的學習興趣,扼殺學生的學習熱情,抑制學生思維的發展。課堂可以說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

德育課堂教學迫切需要提升教學的有效性。課堂教學實效可以說是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人的經驗是要把握教學的切入點,具體地說要做到以下幾點:

二、中職德育課構建有效教學的幾個切入點

(一)鑽研教材、深入淺出

省編教材是符合中職學生的思想實際和發展需求,具有一定的時代性和實效性。中職學生經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普九教育後基礎也有所提高,那德育課低效的現狀問題在哪?主要是部分教師對教材鑽研不透,講起課乾巴巴,不善舉例和比喻,不善聯繫和聯想,不能把知識擴展和深化,也難怪學生不買這種教師的帳。德育課教師要對教材深入進行鑽研,鑽研教材時先從整體入手,瀏覽整冊教材,明確教材結構和地位,把握教材的精神實質。然後進行模塊鑽研,先是單元看,再以課時爲單位看。課時鑽研時,要一篇一篇地看,一個字一個字的想。在理解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時的主要內容;對於課後練習,要像學生一樣認真地做課後練習。遇到無從下筆做答的問題,看不明白的問題用筆記下來。教師備課時經歷這樣的過程所得到的收穫,是任何參考書都無法提供的。

教師這樣做後悟出來的道理就透徹,上起課就能夠深入淺出、遊刃有餘,就能夠講在點子上。正所謂“一語破的,一語解惑,一語啓智,一語激情”。

(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學情境就是以直觀方式再現書本知識所表徵的實際事物或者實際事物的相關背景,顯然,教學情境解決的是學生認識過程中的形象與抽象、實際與理論、感性與理性以及舊知與新知的關係和矛盾。如筆者在執教《法律、生活、職業》第十三單元“有多少生命可以重來”時就播放了有關少年犯的視頻:一羣花季的孩子在迷惘、在沉淪、在犯罪,這段視頻是少年犯血淚的結晶,驚心動魄的真實故事的播放,極大的震撼了學生,使學生很快就進入到教學中來。但這只是情境的一個維度:“境”,它是學生進行有意義學習的認知背景,情境的另一個維度是“情”。教師必須用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有意義學習的情感前提。正如有的學者所指出的,從血管裏流出來的是血,從山泉裏流出來的是水,從一位充滿愛心的教師的教學裏,涌騰出來的是一股股極大的感染力。

在教學中,如果教師上課冷漠,學生聽課也必然冷漠;教師無激情講課,學生必然無激情聽課,沒有激情,課堂教學就像一潭死水。只有激情纔會在師生間產生一種互相感染的效應,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喚起學生的求知慾,誘發學生進入教材的慾望。情感激發的目在於爲課堂教學提供一個良好的情緒背景,學生興致勃勃、興趣濃厚,甚至興高采烈,這是教學的最佳精神狀態。

(三)精心預設、促進生成

當前德育課堂教學卻出現了兩者的衝突現象,表現之一,預設過度,擠佔生成的時空,有些教師教學就是依據教案來上課,如有位老師在教《企業與經營》時設計的教學難點是有限責任公司與股份有限公司的區別,可當他在ppt打出這個問題後,學生立即就說,老師我們知道它們的區別,我們在經濟法的課上已經學過。可這位老師說,說過,再學一次也不多。表現之二則是生成過多,如有一位老師在教《多彩的消費》時,一堂課設計了兩個調查,四個合作探究活動,有兩個探究都僅用時一分鐘。在“參與”和“活動”的背後,透露出浮躁、盲從和形式化傾向,學生內在的思維和情感並沒有真正被激活,可以說是爲探究而探究。

構建德育課有效教學要轉變課程觀。要精心預設、促進生成,德育課教學不能也不再“我”講你“聽”;“我”講你“通”的過程,而應該是教與學交往互動、相互促進、相互啓發、相互補充的過程,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

(四)多元評價、激勵成長

爲構建德育課有效課堂,實現激勵學生學習和推進教師教學的教學評價目標夯實基礎,我們應該讓學生參與到評價中來,採用學生自評、學生互評以及師生共評等評價方法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客觀評價。總體而論,在教學中形成了“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點

評——學生反饋”的評價流程,使全員評價有機、有序地結合起來,可以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形成民主、平等、接納、尊重、理解、賞識的人際關係,引導學生積極主動、身心愉悅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如筆者執教 “開啓職場之門”中的製作簡歷的內容時,要求每個學生製作一份簡歷,完成後由我們同學來評比,並選出其中優秀的在學校的宣傳欄予以公佈。

在接下來簡歷這一主題教學時筆者發現學生上課是全神貫注,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提出了許多針對自身的問題。在製作他們自己的個人簡歷時,學生是象着了“魔”似的。他們自己修改,組內討論,大部分學生的簡歷都修改了四五次,有的學生修改了七八次。讓學生學會自己評價,學生的自我肯定,學生與學生之間無距離的認同、老師欣賞的目光、讚賞的話語,讓學生的成就感得到充分的提高。可以促進學生更好地自主學習、實現自我昇華。

(五)走出課堂、走向社會

構建德育課有效課堂要把實踐性教學看作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要精心設計,認真準備,圍繞教學內容和目的,選擇恰當的形式來組織實踐性教學,務必使之針對性和有效性。既要啓發、調動學生積極參與,還要適當的進行講評、歸納、提高,以鞏固教學效果。例如《法律、生活、職業》課主要是對學生進行以憲法、民法和刑法爲基礎,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教育,我們可以邀請一些法官和律師給學生做報告,幫助學生理解一些熱點和疑難的法律問題;可以組織學生去參加法庭旁聽,熟悉案件的審理程序;可以組織學生觀看法律專題錄像片,或舉辦模擬法庭,提高學生運用法律的能力;還可以組織學生到監獄、勞改農場等地參觀調查,提高知法、守法的自覺性等等。

構建有效教學的途徑很多,我們中等職業教育的德育教師要注重挖掘學科教材中蘊含的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靜態、凝固、共性),另一方面要注重開發課堂教學中生成的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動態、流動、個性)。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去學習,構建德育課有效課堂,促進學生知、情、意、行和諧發展。

第三篇:着力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着力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選稿:上官賢來源:東方網作者:楊德廣2014年12月29日 10:05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新時期的時代特點出發,從大學生的思想實際出發,高瞻遠矚地提出做好大學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大學生思想教育的目標、任務和途徑,非常必要和及時。我想就如何提高大學生德育的有效性問題談幾點看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經濟、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和提高。但隨着市場經濟大潮的涌動,國外文化思潮的傳播,對當代大學生的衝擊很大,影響很深。青年學生們的思想空前活躍,道德觀念、價值觀念呈現出多樣性和多變性,即從一元道德、一元價值觀向多元道德、多元價值觀變化,從封閉性道德向開放性道德變化,從依賴性道德向自主性道德變化。以前是學校講什麼學生聽什麼,老師怎麼講學生怎麼做,現在的學生已不再簡單地聽命於學校和老師的,而有了自己的主見和獨立意識。因此,學校德育工作必須從現實出發,要順應社會的變化、青少年學生的變化,既要從理性的高度開展德育,又要區別對待,按不同層次開展德育,這樣才能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1、德育的理性化。

德育、智育、體育,是學校的基本職能和任務,三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德育主要教學生如何做人,智育主要教學生認知,體育主要教學生健身。青少年學生尤其是大學生都是有一定文化知識的,有理性思維能力的人。在德育中應讓他們明禮、知禮。“不學禮,無以立”,當今的孔即理。德育的首要任務是讓學生掌握科學的、真理性的道德知識,讓學生懂得大道理,讓“大道理管小道理”。《意見》指出,要“以理想信念教育爲核心,深入進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要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大學生”,使大學生正確國家前途面臨的挑戰。讓他們站在世界的高度、國家的高度認識到自己的使命和責任,自覺地肩負起國家重任,“舍小我爲大我”。三四十年代的青年學生看到在三座大山的統治下中國人民陷入苦難的深淵時,激起巨大的愛國熱情,投筆從戎,冒着生命危險奔向前方。五六十年代的青年看到國家一窮二白的狀況,而國外敵對勢力又對我國搞經濟封鎖、軍事侵略時,激起奮發圖強、艱苦奮鬥的激情,紛紛到農村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艱苦的地方。幾年來,全國有數萬名大學生爲了開發祖國大西北,立志到西部地區工作。他們是有覺悟的、有理性的優秀青年。學生有了思想覺悟、理論修養,就會有正確的選擇、明確的方向、堅實而持久的行動。一個人的行爲如果不是建立在理性的思維上,則不可能持久,因爲理論是行動的先導。各級學校應開設系統的政治理論課,講授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當前尤其要讓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課堂。學校德育不能就事論事地灌輸現成的理論,而要讓學生掌握“批判的武器”,着力於提高學生的理論修養,提高學生的道德的鑑別力、判斷力、選擇力,使他們在紛繁複雜、五光十色的社會現象中能理性地判斷和處置各種道德問題,從而能正確地面臨人生。有人一味地排斥理性教

育,鼓吹什麼“遠離理想、迴避崇高”,顯然這是十分錯誤和有害的。理想是精神支柱,崇高是前進的目標,一個沒有遠大理想和崇高目標的人必然會失去前進的動力,迷失前進的方向。

2、德育的人本化。

德育的根本任務和目的是提高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全面素質。《意見》明確提出,思想道德建設,“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爲目標”,“堅持以人爲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學校德育包括政治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心理健康的培育。德育工作的人本化就是“以人爲本”,主要應體現在關注人、愛護人、幫助人、教育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德育要給學生理論知識,怎樣做人的道理;要幫助學生克服前進道路上的思想障礙、心理障礙;既敢於表揚和發揚先進,也敢於和善於批評錯誤和落後,而不是放任自流,以促使學生健康地成長。德育工作的人本化還要體現在關注學生的現實生活。人的生活基礎即道德的基礎。德育應紮根於學生的生活實踐中,德育工作要了解學生的生活,關心學生的生活,幫助他們正確對待生活,幫助他們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學生的生活包括物質生活、精神生活、課餘生活、家庭生活、人際關係等。德育工作只有深入到學生生活中,做到德育工作生活化,就能貼近學生,得到學生的擁護和歡迎。德育工作要高度關注受教育者個體心理狀況和熱點問題、遇到的現實問題,並幫助他們解決,包括矯正他們的缺點和弱點。只有當學生從內心感受到德育工作是在關愛他的時候,德育工作才能受到學生的擁護和歡迎,才能產生對教育者的親近感,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德育的人本化還要體現(收藏好 範 文,請便下次訪問)在人的個性化上。人的個性、興趣愛好、專特長以及學習基礎、智力、素質等是各不相同的,在德育中必須因人而宜,因材施教,不能指望每次教育、每次活動對每個學生都有效果。德育有正效應、負效應、零效應。同樣的教育,在有些學生身上反映出正效應,而在另一些學生身上則反映出零效應甚至負效應,因爲各人的基礎和接受度是不同的。因此,德育的人本化就是要對不同的人採取不同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要關注和促進每一個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3、德育的開放化。

德育工作不能封閉在校園內、課堂上,而要走出校園,走出課堂。人是社會的人,人的思想道德是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尤其在改革開放、市場化的進程中,對學生思想道德的形成、發展起着重要的影響。在過去的計劃體制和封閉式教育下,學生接受的是一元化的主流教育,很少接觸西方的、外來的文化,也沒有遇到因改革開放、市場經濟而帶來的一些消極影響和價值觀的衝擊。因而當時一元化的主流教育是適應封閉環境下學生的實際情況的,而在當今開放化的社會裏,學生除了受學校教育的影響外,還受到來自各方面的思想文化影響,實際上受到了多元化的教育。因此學校德育不能再搞封閉式的教育,而必須開放化。《意見》指出,要積極探索德育的新途徑,如“探索和建立社會與專業學習相結合、與服務社會相結合、與勤工助學相結合、與擇業就業相結合,與創新創業相結合的管理體制。認真組織大學生參加軍政訓練、社會調查、生產勞動、志願服務、公益勞動、科技發明和勤工助學等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校園和課堂,讓開放化的學生到開放化的社會中去經受鍛鍊、接受教育。一是要鼓勵學生走向開放的社會。德育不是爲了禁錮學生的思想,而要打開學生的心靈世界,讓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和“社會調查”,在現實生活中感受和體驗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對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好

處,尋找和發現先進模範人物和社會主義的閃光點。學校和教師要引導他們汲取社會上主流的、光明的、積極的因素,充分利用社會上的活的教材教育學生,讓學生在價值觀念多元化、道德觀念多元化中尋找到主旋律,增強抵制各種錯誤觀念和腐朽思想的能力。二是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踐。包括軍政訓練、志願服務、公益勞動、參觀訪問、勤工助學活動等。讓學生在參與真實的社會實踐中認識社會的真正面貌。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提高有賴於社會實踐,德育的本質是實踐。古人云:“行爲德之基也,基,始也。德自行而進也,不行則德何由積?”(《陸九淵集》卷34《語錄上》)學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鞏固德育的理論,感受到道德的重要性,從而更加嚴以律己。要學會游泳光靠講理論不行,必須到水中去實踐,不跳下水,永遠不會游泳。三是德育工作的多樣化。“大力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開展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學術、科技、體育、藝術和娛樂活動,把德育與智育、體育、美育有機結合起來,寓教育於文化活動之中”。也就是說,德育不能僅停留在課堂教育上,一味地單向灌輸,硬性要求,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因此要開放化、多樣化。要把組織學生參觀、訪問、社會實踐、開展志願者活動、文明修身活動等多種形式結合起來。開放化包括汲取和借鑑外國的德育成果和經驗運用到我們的德育中來。

4、德育的層次化。

人是分層次的,任何一個羣體乃至社會都是由不同層次的人組成的。道德標準也是有層次的,對不同層次的人應有不同的道德標準。因此德育工作要對不同層次的人進行不同的教育。過去在“左”的思想影響下,對道德標準盲目拔高,德育目標也是盲目拔高,要求人人成爲有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想的人,這是不現實的。在德育中搞一統的教育,忽視了層次性。青少年學生由於受到的家庭影響、社會影響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各人的內在需求與價值追求不同,對道德判斷標準不同,所能接受的道德教育、道德活動也不同,因此德育工作必須有層次性。德育的效果取決於受教育者的接受度,接受度又取決於受教育者的需求度。受教育者內在需求越強烈,則對德育的接受度越高,但各層次的學生需求的目標和內容是不同的,德育工作必須從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出發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活動。如果德育與受教育者需求相一致,接受度就高,效果就好;如果德育與受教育者需求相差很大,接受度就低,效果就不好。比如有些學生積極要求入黨,有遠大的理想和志向,而德育工作僅僅停留在一般的“文明禮貌”、“愛護公物”上,則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相反,有些學生缺乏遠大理想和志向,平時鬆鬆垮垮,不求上進,而德育工作則對他們進行共產主義理想教育,他們很難聽進,因此應從“文明禮貌”、“愛護公物”談起。總之,受教育者的內在需求和價值追求是有層次的,因而也就產生對不同層次德育的歡迎度和接受度。德育工作越貼近受教育者的內在需求,就越能產生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雙方的協調和共振。相反,如果德育工作不從受教育者需求出發,則會受到冷淡或排斥。德育的層次化是德育工作必須遵循的一個原則,但決不是說德育工作只是牽就後進層次的學生,一味地去適應後進學生的需求,也不是讓每個人停留在原有層次上不求進取;相反,德育的層次化,是爲了提高德育的有效性,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原有層次上不斷提高。我們平時講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就是三個不同的層次,每個學生首先要有愛國主義思想品德,再發展到具有集體主義思想品德,最後達到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思想品德。各類學校應認真貫徹《意見》提出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以理想信念教育爲核心,以愛國主義教育爲重點,以基本道德規範爲基礎,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爲目標。首先“要引導大學生自覺遵守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然後進一步引導他們“勤於學習、善於創造、甘

於奉獻,成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使他們中的先進分子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確立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念。”德育工作要通過理論教育、形勢教育、實踐教育、先進模範人物教育等,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和需求度,不斷提高學生的層次,使他們認識到當代青年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把建設小康、實現四化作爲自己的需求,克服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的需求觀。

第四篇:如何提高德育活動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德育活動的有效性

九江市田家炳實驗中學楊健

[摘要及作者簡介]:

本文從如何提升德育德育活動的有效性出發,通過對調查問卷的研析,提出了提高德育活動效率的五個方面舉措。

作者楊健,1994年畢業於江西師大,現任九江市田家炳實驗中學校長助理,中學高級教師,江西省骨幹教師。有十年的班主任工作經歷。

[正文]

在學校的德育工作中,德育活動是一項重要的內容。很多德育工作的開展都是利用德育活動作爲平臺、載體進行的。德育活動由於其直觀性、實踐性等特徵,在德育目標的實現過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通過德育活動的開展可以變抽象、枯燥的理論爲具體的實踐行動,可以提升學生的組織、動手能力。德育活動是學生通過道德實踐的方式領悟特定價值要求,體驗道德情感,培養道德信念,形成良好行爲習慣的德育方法。成功的德育活動,往往學生積極參與,收效顯著。失敗的、無效的德育活動不但浪費大量的人財物,甚至會引起學生的反感。所以德育工作者必須非常重視提升德育活動效率。 爲了落實好新的年度《學生行爲習慣養成規劃》,在方案的起草過程中我們組織部分年級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問卷答題主要採取開

放式答題,沒有abcd供選擇,這樣可以更大維度的瞭解到學生的真實想法。其中關於德育活動的問卷設計爲:“過去的一年裏學校組織的哪些集體活動你最喜歡參與,哪些活動你覺着很無趣?”,經過對問卷的統計,我們發現:

1、最受學生歡迎的德育活動是:藝術節、運動會、合唱、籃球賽、戶外活動等

2、最不受歡迎,很無趣的德育活動是:入學教育、演講比賽、課間操、眼保健操、義務勞動、法制教育

3、學生所接受或者認可的德育活動和老師的界定不一樣。他們認爲只有學生普遍參與的活動纔是集體活動。所以一方面:校方認爲德育活動太多,幾乎月月有,週週有;但另外一方面學生認爲活動開展的很少,爲數不少的學生髮出疑問:“學校有學生的集體活動嗎?我怎麼不知道?反正我沒有參加什麼活動”

4、在一些絕大多數學生都認爲非常滿意的活動中,比如:遊園、藝術節,也有學生也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如:“藝術匯演節目不夠吸引人,節目太沒有技術含量,遊園活動兌獎不夠份量,希望下次能振奮人心令人激動。”,“遊園:不要有重複的活動,獎品不要本子。 文藝匯演:話筒不要有問題,現場秩序亂,希望明年還有遊園。”,“難度加深點,玩一些容易的,我都覺得是讀國小了···”等

根據問卷的結果,提醒我們今後在德育活動的組織過程中要注意精心做好幾個方面的工作,確保活動的有效性。

1、德育活動的數量要精心安排。通過梳理每年的德育活動安排,

我們發現學校的德育活動基本做到了週週有小活動,月月有大活動。除了自己開發組織的活動外,還有上級部門佈置開展的各種形式的主題教育。活動數量很多,爲什麼學生並不知覺、領情呢?

學校的德育活動要圍繞着德育的中心工作,要貫穿一根主線,即通過活動我們想達到什麼目的,取得什麼收穫。活動安排應該有輕重緩急、主次之分,數量在精不在多,要通過系列活動的開展向縱身發展,不斷強化活動預設的目標。不應該單純爲完成任務或追求數量,導致活動開展淺嘗輒止,效果不明顯。造成數量不少,喜歡不多,效果不好的局面。平均用力不如集中用力。

2、德育活動的內容要精心選擇。通過問卷分析我們認爲學生喜歡參與程度高、形式活潑多樣的德育活動,不喜歡簡單說教,不喜歡整齊劃一、尤其不喜歡大會形式的活動,所以在活動內容的選擇上要善於換位思考,所有活動都應該以學生爲主體,站在學生的角度,分析學生的興趣、愛好、態度,接受能力。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看問題,而應該是用成人的縝密思維去落實活動內容。所以應該有暢通的溝通渠道獲得第一手資料,多做調研摸底。例如:我校在元旦遊園後馬上組織了“你最喜愛的遊園項目;你認爲組織最好的班級;你認爲環境佈置最好的班級;你對遊園有些什麼意見和建議”的網上問卷活動,摸清了學生的想法,爲將來開展活動提供了依據。

3、德育活動的組織要精心設計。每一項活動都要經歷醞釀、策劃、準備、實施等幾個階段。項目確定後策劃階段非常重要,我們的策劃方案一定要追求創新、體現與時俱進。雖然有些活動年年舉行,

但要力求常活常新。方案的策劃階段還要參考以往的學生意見,如果學生能參與策劃就更加理想了。對於一些非常重要的活動,比如:開學典禮、畢業典禮要突出莊重、神聖的氛圍,造成學生身心的震撼,這種震撼帶來的幸福感、榮譽感將會伴隨學生整個校園生活,會在學生心靈深處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還有些學校改變單一的課間操模式,採取多樣形式,甚至跳《江南style》,結果學生很喜歡,效果很好。

4、德育活動的氛圍要精心宣傳。活動開展的始終要加大宣傳力度,要確保絕大多數學生知曉活動的主題、目的、時間、安排,要力爭絕大多數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積極參與,宣傳的場所不應該侷限於學校,可以通過張貼海報、媒體報道的形式將消息發佈到學生的家庭及周邊的社區,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

5、德育活動的效果要精心總結。作爲活動的組織者要秉着精益求精的態度,策劃時要考慮到活動結束後的後續工作,要通過訪談、問卷的形式驗證活動效果。對於活動開展過程中的經驗和缺陷進行總結,對系列活動進行打包形成體系,最終形成特色。通過特色的提煉,進而上升爲校園文化,從而做到薪火相傳。

2014、1、16

第五篇:淺談中職德育課的有效性教學

淺談中職德育課的有效性教學

摘要:中職德育課不僅承載着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的任務,更重要的是,它還承擔着對學生進行思想行爲糾偏的重任。但現實情況是:對好多中職學校而言,德育課是用來填空的;對教師而言,德育課就是照本宣科,完成教學任務就行了;對學生而言,德育課枯燥乏味,就是睡眠補充課或業餘網絡課。筆者結合多年的中職德育課教學工作實踐,深深地感覺到必須加強中職德育課的有效性教學。

關鍵詞:中職德育課課堂教學實踐有效性

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充分了解到:中職學生在以前的德育課學習活動中,更多的是爲考試被動的死記硬背書本知識,至於它的趣味性,對成長和未來生活的有用性,幾乎不曾涉及。這些會考失利的學生,帶着這樣的學習體驗,進入中職學校後,不再面對考試的巨大壓力,對德育課就基本是徹底放棄了,加上學校及教師的因素,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效果就自然很不理想。學生對德育課普遍不感興趣,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參與性,對待德育課的學習敷衍了事。教師沒有因教而獲得有效的發展與提升,學生沒有因學而獲得有效的成長和發展。那麼如何才能提高德育課的教學實效性呢?筆者認爲,要切實加強中職學校德育課的有效性教學,可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一、理性面對教材

筆者所在的中職學校,基本選用的都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統編教材:一年級是《職業生涯規劃》和《職業道德與法律》;二年級是《經濟政治與社會》和《生活與哲學》。這些教材的科學實用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它們都是通式教材,適用於所有的專業,而各專業將來所面對的職業對學生的要求有一些特殊性,自然使得教材的針對性受到衝擊。作爲德育課教師,不必機械的按照教材順序一課不拉的進行教學,而應該在全面深入鑽研教材的基礎上,面對學生的發展需要,對教材進行適度的增、刪、變、調,以保證學生學有趣味,學有快樂,學有實用。

二、全力提升教師

德育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發揮着主導作用。教師自身的教學理念、知識儲備、教學能力與方法、人格魅力等都影響着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此,要加強德育課的有效性教學,就要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這是進行有效性教學的基礎和保證。筆者認爲應從以下幾方面提升教師。

1. 吸收和貫徹先進的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是教學的指導思想,也可以說是教學的靈魂,它決定了教學的總體規劃佈局,決定了教學的設計、教學方法的運用及教學內容的取捨,決定了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因此,教學理念是引領和指導教學改革的方向標。而提高教師自身素質首要的就是要學習和貫徹先進的教學理念,實質就是要轉變教師的角色,讓教師成爲學生學習、發展的促進者和引領者。如教師要形成以人爲本、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的理念;讓學生會學、樂學、體驗成功的理念;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同時發展的理念;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理念;教、學、做

統一的理念;教育生活化的理念;注重學習行爲習慣養成的理念等。

2. 提高教學設計的能力。

教學設計是對一節課從總體上做出的安排、佈局,涉及到理清教學目標、明確教學任務和重難點,涉及到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理解運用,涉及到教學方法、手段的採用,涉及到教學環節或步驟的設置,涉及到先進教學理念的貫徹,是教師教學準備充分與否的保證,是組織實施教學的重要依據,其重要性不容置疑。因此,要切實提高教學的實效性,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設計能力就成爲了很重要的一環。

3. 提高收集、分析、處理教輔資料的能力。

開展教學單純依靠教材的內容是不足夠的,還需要補充必要的課外資料或經典案例,以提高教學內容的時代性、趣味性和典型性,讓教學內容更豐富。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就要有意識地收集和整理相關信息、資料,多關注社會時政內容,充分利用互聯網搜索功能,多閱讀報紙雜誌和課外資料。教師除了要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外,也要主動地豐富課外知識,教師要是一條川流不息的知識河流。一個各方面知識都比較豐富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能讓學生信服,更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教師很有必要提高收集、分析、處理教輔資料的能力。

4. 提高多媒體課件製作、運用的能力。

多媒體課件是現代教育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結果,是教學的輔助手段。它對教學內容的呈現、教輔資料的呈現提供了極大的方便,豐富了教學的手段。教師如能合理地運用多媒體課件開展教學,必將會大大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多媒體最大的優點是可以運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手段,多角度地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克服傳統教學手段單一、課堂氣氛沉悶的不足,達到優化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因此,教師應主動掌握這一先進的教學手段,自覺提高多媒體課件製作、運用的能力。

三、客觀分析學生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學有效性的歸宿也在於學生的學習成效。而學生自身對學習的看法及理念直接影響其學習的積極性。而學生是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極大地影響其學習的效果。因此,要加強德育課的有效性教學,必須改變學生對德育課及德育課學習的認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 改變學生對德育課及課堂學習的認識。

中職生對德育課的認識往往還停留在以前的政治課或思想品德課上,認爲只是理論知識的學習或空洞的說教,沒有認識到德育課其實是一門促使自己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課程,是生動活潑地主動參與探究從而獲得人生經驗或指導思想的課程,是一門真實關注個人全面發展的學科。有部分中職生還停留在“老師講,學生被動聽和記”、缺乏主動思考與探究的低層次學習階段,這也使得厭惡學習德育課的情緒加重。所以,要加強德育課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就在於扭轉學生對德育課的認識和觀念,培養課堂學習的主人翁意識。

2. 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

中職生大多都是會考的失利者,以往的學習經歷留給他們更多地是挫折和恥辱,自卑感特別強。作爲中職的德育課教師,首先要然學生有良好的自我認知意識,適度降低學習難度,讓他們感受以前很少有過的成功快樂,筆者認爲成功才真正是成功之母。另一方面,教師可向學生介紹優秀畢業生的先進事蹟,幫助學生分析發展的前景,讓他們看到成功的希望,有學習的榜樣;教師還可以積極與學生開展談心對話,進行心理的疏導交流,使學生重拾信心。這樣既有利於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又可以讓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動機,積極主動投身到學習中來。筆者就有這樣實踐的成功感受:只要是筆者帶過課的學生,不管自己記不記得,時隔多年,學生見面都會特別真誠的感激老師讓他們在當年的學習中獲得自信和快樂。

3. 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

中職生一般在學習上都表現不如意,欠缺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習效率低下,成績不理想,這增加了中職生的學習挫敗感,使學生容易出現厭學情緒,因此教師有必要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有效的指導。筆者在教學指導中發現,學習方法的指導更多地體現在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上,如預習的習慣、主動探究的習慣、上課主動積極參與並作筆記的習慣、獨立自覺及時完成作業的習慣等。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就要有意識地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方面的設計,所以備課不僅要備“教”,還要備“學”。

4. 規範學生的課堂行爲。

中職生在國小到國中的學習生活中,大多因爲是學困生,或者是所謂的“雙差生”,被打入另冊或被邊緣化。他們因爲無奈而選擇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逐漸形成自律自控能力差,敵視教師和課堂,上課習慣旁若無人的說話、睡覺、吃東西、玩手機、發呆,有的甚至幾人一起玩撲克牌,這些問題不協調解決,課堂根本無法保證。更不要說什麼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必須採取科學有效果斷的手段及時規範學生的課堂行爲(切忌體罰、謾罵、侮辱),讓學生專心上課,這是提升德育課教學有效性的保障。

四、靈活掌控課堂

中職德育課教學,不像國中或高中的政治課教學,有嚴格的教學進度和教學任務要求,有嚴密的知識邏輯思維要求,必須圍着考試大綱轉,不得稍有差池。中職德育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基本的書本知識,更多的是進行思想行爲的引導,更多是爲企業或事業單位培養有良好職業素養的合格勞動者做準備。教學要求的不同,自然的,課堂情景也各異。中職學生的德育課堂,應該注重的是學生的心理體驗,關注的是學生的情緒變化。面對一個問題,可能學生會激烈討論,各抒己見,不是容易收放自如的。那麼就放開讓學生主體參與,教師及時引導就好。筆者在一次德育課上,就遇到過這種情形:課堂講解的是《職業道德與法律》中禮儀部分的內容,爲更好地讓學生明白文明語言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性,筆者談到一起發生在杭州的刑事案件:一位女大學生因說話過於尖刻難聽被出租車司機掐死並拋屍。案件講完後,學生熱烈討論,教室鬧成一團,大家爭得面紅耳赤。這時候如果武斷叫停,大家一定會意猶未盡,後面的教學根本不能正常進行。索性放開了,讓他們去喊,去爭,只是適時地給予引導。雖然表面上教學的所謂任務沒有完成,但學生卻真正獲得了很多。因此,中職德育課堂教學,教師必須運用智慧,及時觀察學生的課堂動態,靈活掌控課堂,才能真正收穫實效。

五、積極鏈接社會

中職教育不是培養研究人員,而是爲社會發展培養實用的技能型人才。他們一畢業立即就要走上工作崗位,這就要求他們和社會隨時保持零距離接觸。中職德育課教學,當然要時刻把握社會脈搏,瞭解社會的發展變化,瞭解社會對職業者的素質要求。實踐性教學就成爲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這才能真正實現有效教學。筆者在教學中,主動運用學生的見習活動,假期社會實踐活動以及學校組織的勤工儉學活動等實踐機會,讓學生談感想,說體會,教師結合課本知識客觀的給予分析和指導,使教學收到實效。例如《職業道德與法律》課主要是對學生進行以憲法、民法和刑法爲基礎,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教育,我們可以邀

請一些法官和律師給學生做報告,幫助學生理解一些熱點和疑難的法律問題;可以組織學生觀看法律專題錄像片,或舉辦模擬法庭,提高學生運用法律的能力;可以結合學生的短期工作實踐,瞭解法律尤其是《合同法》、《勞動法》對保護他們權益的重要性;還可以組織學生到監獄、勞改農場等地參觀調查,提高知法、守法的自覺性等等。

中職文化課的身份確實尷尬,但又不可或缺。德育課的教學更是任重而道遠,因爲方方面面因素的制約,往往是說易做難。因此,中職德育教師必然要不斷進行研究探索,不斷提升德育課的教學有效性,讓教師樂教,學生樂學,讓德育課成爲最有價值的課程之一。

參考文獻:

[1)易連雲.重建學校精神家園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46.

[2]杜威,王承緒譯.民主主義與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3] 余文森.有效備課上課聽課評課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8

[4]余文森,林高明,陳世濱 編著有效教學的案例與故事. 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1

[5]錢可銘.論中職德育課教學方法的優化[j].教育學術月刊,2014,(7).

[6]教育部關於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設置與教學安排的意見(教職成[201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