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分數的再認識

分數的再認識

一年級數學上教案 篇一

教材分析

在本冊教材中10以內數的組成和分解,不再作爲10以內的加減法的邏輯起點,而是直接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把學習加減計算與解決問題的過程結合起來,讓學生親身經歷從問題情境抽象出加減算式應用,然後去解釋一些現象,解決一些問題,從中理解加減運算的意義和應用價值。而實際上,10以內數的合成分解與10以內的加減法只存在描述數量關係的形式上的差異,而並無本質上的區別,因此,材料不但沒有削弱對數可分可合的認識,而且還創設了豐富多彩的問題或遊戲活動,不斷強化數的合成分解意識。本課《分蘋果》就是創設了“分蘋果”情境討論了10的組成和分解,還把進一步體驗10的組成和分解及其無意識記憶寓於練習和遊戲活動中,逐步達到熟練有關10的加減運算。

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剛入學不久,好動、好奇、好玩,對數學學習興趣比較濃厚,大部分學生愛卡通圖像、愛小動物更愛幫助動物們解決數學問題。在學習本課前已經掌握9以內的加減法。根據以上的情況本課教學設計採用童趣與競爭相結合的方式。童趣在活動中貫穿全課。競爭拿獎勵的蘋果。既有承上啓下的作用又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和教學活動中認識“10”的分解與合成。

2、理解10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算式,進一步體驗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之間的關係。

能力目標:通過具體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有條理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善於交流合作學習的能力 。

情感目標:通過卡通動漫播放等體驗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能正確熟練地口算10的加減法。

2、難點:經歷從實際問題抽象並整理出10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算式。

分數的再認識---- 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材(新世紀版)數學五年級上冊p34-35

教材分析:在三年級下冊教材中,學生已經結合情境直觀操作體驗了分數的產生過程,認識了整體“1”,初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已經會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能初步運用分數表示一些事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本單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和理解分數,學習分數的再認識、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分數的基本性質等知識,本課時則安排“分一分”、“說一說”、“畫一畫”等各個情境活動,使學生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進而爲學習兩個量的倍比關係奠定基礎,隨之,分數從真分數擴展到假分數、帶分數。更爲分數的系統學習埋下伏筆。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儘可能多地爲學生創設獨立思考、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有所體驗,有所感悟,有所發現,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去參與探索分數知識的全過程。

學生狀況分析:我校地處市郊,學生的生活經驗較爲豐富,有極強的求知慾,整體素質較高,基礎知識紮實,思維較活躍,已具備了一定的合作與交流的能力,學習習慣良好。在三年級時,學生對分數的產生過程及其意義就有了初步瞭解,但對知識的生成、聯繫及延伸缺乏一定的認識。因此在本單元教學中,教師不能把學生看作是“零”起點,不能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完全置之不理,要尊重學生的已有的知識,要充分相信學生,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式提出猜想,大膽放手,加強小組合作,爲學生提供充分的表達和交流的機會,讓他們對知識的產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通過創設各種情境活動和多種形式的練習,儘量讓他們對分數的知識有系統化的認識,加強自我反思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教學目標: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加深對分數的認識;學會用分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數的意義,進一步掌握分數的讀、寫,理解分子、分母的意義。

2、結合具體的情境,使學生體會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並能對分數作出合理的解釋。發展學生數感,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理解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

教學過程:

一、展示圖片,複習導入。

師:今天,我們給大家帶來的三幅圖片,大家請看大屏幕。(課件出示三幅圖片——俄羅斯國旗、五朵花兩黃三紅、平均分成六份的六邊形其中三份塗成紅色)

問:同學們,你會用什麼數來表示這些圖片中的紅色部分呢?請說出它的具體意義。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整體“1”的認識經歷由單個物體到多個物體到抽象圖形的過程,瞭解學生對已有的知識掌握程度,明確本節課的學習起點。)

引出課題:分數的再認識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活動一:拿一拿

師:我們來做一個遊戲,好不好?

1、出示兩盒中內分別裝有8枝鉛筆的文具盒,請兩位男生上來分別拿出每盒鉛筆總枝數的1/2。

師(問臺上的學生):你們準備怎麼拿?

生:我把盒裏的鉛筆的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1份就是1/2。

學生活動,兩位男生都拿出了4枝鉛筆。

2、再出示兩盒內裝6枝鉛筆的文具盒,請兩位女生上來也拿出其中的1/2。

(猜一猜她們會拿出幾枝鉛筆呢?)學生活動,兩位女生都拿出了3枝鉛筆。

3、設疑:師:你們發現了什麼情況?有什麼疑問嗎?請想一想,小組交流,全班反饋。

四位同學都是拿出鉛筆總枝數的1/2,爲什麼拿出的鉛筆枝數有的一樣多,有的卻不一樣呢?

預設:

生1:男生和女生肯定有一組拿錯了。(師追問:你認爲哪一組拿錯了?請上來驗證。)

生2:兩個男生的文具盒中的鉛筆總數一樣多,兩個女生的文具盒中的鉛筆總數一樣多。

生3:男生組的文具盒中的鉛筆總數和女生組的文具盒中的鉛筆總數不一樣多。(師追問:猜一猜誰的文具盒中的鉛筆總數多呢?)

3、檢驗:請四位同學分別說出自己鉛筆盒裏的總數是多少枝,拿出它們的1/2又是多少枝?

4、小結:一盒鉛筆的1/2表示的都是把一盒鉛筆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由於分數所對應的整體相同(也就是盒中總枝數一樣多),所以1/2表示的具體數量就相同;由於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也就是盒中總枝數不一樣多)所以1/2表示的具體數量就不相同。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經歷“猜測—討論—初步得出結論—驗證—總結歸納”的一個體驗數學過程,從中體會“整體”不同造成相同分數即“部分”表示的多少不同,以加深學生對分數的進一步認識。)

5、試一試

課件展示,8枝鉛筆(五枝紅色,三枝藍色,其中一枝藍色鉛筆是削好了的)

問:你能用什麼分數來表示這削了的鉛筆呢?

生1:是總鉛筆枝數的1/8。

生2:是藍色鉛筆枝數的1/3。

生3:是第一橫排鉛筆枝數的1/4。

生4:是一個豎列鉛筆枝數的1/2。

(設計意圖:本練習的目的在於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同一個具體數量它所在的整體不同,表示它的分數也就不同,進一步體會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係,從而理解分數具有相對性。)

活動二:說一說

1、課件展示小明和小軍看課外書的情境圖

引導學生獲取數學信息和問題。

問:根據圖中的信息,想一想,小明和小軍看的頁數一樣多嗎?

2、生同組交流後,師請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並隨機追問:“如果小軍看了50頁,小明看了5頁,你們知道小明的書有共有多少頁嗎?小軍呢?”

3、小結:同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大,所表示的具體數量就大;對應的“整體”小,所表示的具體數量就小。同一個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大,對應的整體就大;表示具體數量小,對應的整體就小,即分數具有相對性。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交流、比較、分析,進一步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係,深化對分數的理解。)

4、畫一畫

一個圖形的1/4是□ ,(1)畫出這個圖形,生完成後,用幻燈展示各學生的圖形。(2)塗出所畫圖形的2/4。(3)塗出所畫圖形的4/4。(本練習的目的在於開拓學生的思維,學生理解分數的局部與整體關係的基礎上滲透分數單位,爲學習假分數作鋪墊。)

三、知識應用,加深體驗

1、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給四川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爲了幫助四川人民重建家園,小明捐獻了自己的零花錢的1/4,小芳捐獻了自己的零花錢的3/4,小芳捐的錢一定比小明多嗎?說明理由。

2、選一選(課件展示)

一堆糖果的2/5是4個,

這堆糖果會是下面的哪一堆呢?

(本題主要是培養學生的估計與推理能力,發展數感。)

(設計意圖:通過有層次的逐步練習,使學生所學知識得到及時的鞏固,並讓學生們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五、引導學生進行課堂總結

說說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都有哪些新的認識?

六、板書設計

分數的再認識---- 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五上第34—36頁。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認識分數,理解分數的意義,發展學生的數感。

2、結合具體的情境,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係,感受分數的相對性。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材分析:

本節課在學生對分數已經有一定認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和理解分數,分數的再認識,這裏的“再認識”已經很明確的告訴我們這裏學習的分數知識與原來學習的分數知識是有區別的:一是在具體的情景中體會“整體1”不同,分數所表示的意義也不同;二是結合具體的情景進一步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係。學習分數的再認識,不但爲本單元的後續知識墊定基礎,同時本節課還是下學期學習分數應用題的必備知識。

本節教材中安排了“分圓珠筆”“說一說”“畫一畫”多個情境活動,使學生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分數的認識。

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分數知識的第一課時。三年級下冊的教材中,學生已經結合情境和直觀操作,體驗了分數產生的過程,初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已經會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能初步運用分數表示一些事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整個四年級沒有分數知識。時隔一年,五年級學生是第二次接觸分數。

由於學生是在三年級學習的分數初步知識――相隔時間較長,加之這裏學習的分數意義範疇的拓展――概念比較抽象,學生在理解上,也會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必須要做好新舊知識的銜接,讓學生充分的感知。通過創設真實的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引導學生藉助直觀活動展開充分交流,併爲學生創設獨立思考、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有所體驗、有所感悟、有所發現,目的在於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參與探索分數知識的全過程,通過分一分、說一說、畫一畫,從而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深刻、靈活、紮實地掌握知識,完成知識的主動建構,在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的同時形成智慧,着力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及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

教學重、難點:

突出分數意義的建構,使學生充分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係,深化對分數本質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你知道嗎?

同學們,很高興和大家一起來上這節課,首先我們一起來看一個短片:

(圖片一)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同學們,看完這個短片之後,你想說點什麼?我們現在二分之一是怎麼寫的?四分之一呢?你知道1/2表示什麼嗎?早在兩年前的三年級,我們就對分數進行了初步的認識,今天我們就來再一次的認識分數。(板書分數的再認識)

(二)活動一:拿鉛筆

1、拿鉛筆:

我們進行一場小小的比賽,每個小組都準備了一個文具袋,請聽清比賽規則,我請大家分別拿出每盒鉛筆總枝數的1/2。

師:大家想一想應該怎麼拿?

(我準備把全部鉛筆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

(我準備用鉛筆的總支數除以2,看看得幾就拿出幾支。)

也就是把全部鉛筆數看成一個整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是嗎?你能猜一猜每個小組拿出的鉛筆支數可能會怎樣的呢?……

比賽開始,看哪個小組動作最快!

小組彙報,彙報你們小組是怎麼拿的?拿出了幾枝鉛筆?

板書:

1組 2

2組 4

3組 3

4組 1

5組 4

2、提出問題:

你發現了什麼現象?你有什麼疑問?想提什麼問題呢?

(大家拿出的支數有的一樣多,有的不一樣多,爲什麼呢?)

師:他們都是拿出全部鉛筆的1/2,可是拿出來的鉛筆卻有的一樣多,有的不一樣多,這是爲什麼呢?

3、猜測:

想一想,然後同桌相互交流一下。學生交流後全班反饋。

(我認爲每組的鉛筆總數不一樣多。2組的和5組的是一樣的。)

師:現在大家都認爲是鉛筆的總支數不一樣,也就是“整體”不一樣。

是不是這樣呢?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們來看一看:

4、驗證:

師:現在每組的代表把所有的鉛筆都拿出來,告訴大家每個盒子裏鉛筆的總支數到底是多少支?

組1:我這個盒子裏全部的鉛筆是4支,全部鉛筆的1/2是2支。

組2:我這個盒子裏全部的鉛筆是8支,全部鉛筆的1/2是4支。

組3:我這個盒子裏全部的鉛筆是6支,全部鉛筆的1/2是3支。

……

板書:

整體 部分

1組 4 2

2組 8 4

3組 6 拿出它的1/2 3

4組 2 1

5組 4 4

補充:假設共有10枝,它的1/2是多少?100枝呢?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這組數據,你發現了什麼?(或者說什麼在變?而什麼沒有變呢?)

5、小結:

原來是盒子裏的鉛筆總數量不同造成的!一盒鉛筆的1/2表示的是把這盒鉛筆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整體的1/2。但由於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也就是鉛筆的總支數不一樣多),所以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一樣多。

師:原來分數還有這樣一個特點,你對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認識? (是)

(三)活動二:說一說

帶着新的認識,我們來判斷兩個小朋友看的書一樣多嗎?

圖片二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師:小剛和小明都看了各自書的1/3,他們看得頁數一樣多嗎?爲什麼?學生獨立思考一會,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饋。

學生彙報:由於不知道他們的書的厚度,所以會有三種情況。這裏的1/3是把誰平均分成三份?

圖片三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現在你覺得誰看的多呢?

(四)活動三:畫一畫

同學們表現得真出色,老師獎勵給大家一幅精美的圖案,(出示一張圖片,用白紙遮着,白紙中間打開一個孔,露出一個正方形)這個正方形是老師這幅圖案的 1/4,那你能猜測出老師這幅完整的圖案嗎?請大家打開練習本,試着畫一畫。……同學們的想像力真豐富,畫得也不錯,誰願意把自己畫得圖案展示給大家看?

同學們都很有創意。請大家仔細觀察,這些圖形雖然形狀都不相同,但是有一點是一樣的,是什麼呢?都是由四個正方形組成的。大家想知道老師的這幅圖案是什麼樣的嗎?

(五)鞏固練習

同學們,通過剛纔的學習,相信你對分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下面我們利用剛纔學習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1、填一填:用分數表示各圖中塗色部分。

先讓學生獨立填一填,在組織學生交流。(圖1是把一個正六邊形平均分成6份,取其中的4份,可以用4/6或2/3表示;圖2是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其中有2份沒有分開,用分數表示的時候要注意;圖3是12個小圓圈組成的一個整體,藍色部分佔整體的9/12,也可以用表示3/4;圖6則是需要旋轉,把內圓和外圓組合起來看,用分數4/8或1/2表示。)

2、塗一塗:在圖中用顏色表示對應分數。

讓學生獨立塗一塗,並說想法,讓學生體會塗法的多樣性。

3、想一想:分別畫出下列各圖的1/2,他們的大小一樣嗎?

學生畫一畫,並說一說畫法,體現畫法的多樣性,用展示臺展示學生作品。然後判斷這些圖形的大小一樣嗎?進一步讓學生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

4、辯一辯:

爲幫助四川汶川地震災民重建家園,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錢總數的1/4 ,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錢總數的3/4。小芳捐的錢一定比小明捐的多嗎?請說明理由。

(六)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大家對分數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小結本課知識。

一年級數學上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通過複習,進一步讓學生熟練掌握10以內的分與合。

2、複習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3、在實際應用的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教學難點:解決問題。

教學對策:通過分類練習,掌握有關知識。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分一分。

7可以分成幾和幾?請你按順序說一說。

學生自己填寫。

交流:

7可以分成1和6

7可以分成2和5

7可以分成3和4

7可以分成4和3

7可以分成5和2

7可以分成6和1

鞏固:10可以分成幾和幾。

做手指遊戲。

修改:組織學生同桌兩人進行對口令遊戲。

二、口算。

學生自己計算。

交流答案。

三、在()裏填上大於、小於、等於。

指點:要先計算,再比較。

學生做題。

交流:

四、同數寫算式。

學生自己寫,

寫後交流。

五、看圖寫算式。

觀察第一張圖,你發現了什麼?

總共有17枝鉛筆。

右邊有7枝。

求什麼呢?

求左邊的盒子裏有幾枝?

怎麼列算式?

17-7=10

完成其餘各題。

六、解決問題。

1、填表格

紅旗

風車

原來有

14面

17個

送給幼兒園

4面

10個

還剩

( )面

( )個

從表格中,你知道了什麼?

紅旗原來有14面,送給幼兒園4面,還剩幾面?

求還剩幾面怎麼列算式?

14-4=10

學生自己把表格填好。

2、應用題。

1)書上有5只小鳥,又飛來了4個,一共有多少隻?

2)原來有19只,賣掉了9只,還剩多少隻?

3)紅蘿蔔和白蘿蔔一共有8個,紅蘿蔔有0個,白蘿蔔有幾個?

4)原來幼只帆船,又開來了3只,現在有多少隻?

5)樹上有4只猴子,樹下由只猴子,請你寫出4道算式。

學生先獨立完成,然後交流。

板書設計:

分類複習

3+4=7

4+3=7

7-3=4

7-4=3

一年級數學上教案 篇五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高矮”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體會到高和矮也是相對的',進一步建立比較的意識。

教學準備:掛圖、三枝筆

教學過程:

一、情境體驗、感知高矮

師:同學們,開學的第一天我們到學校來,都做了什麼事,誰還記得 呢?

生1:發新書,大掃除。

生2:安排座位。

師:誰還記得當時我們是按怎樣的順序安排座位的嗎?

生:我們是按從矮到高的順序排。

師:高矮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

請少武到前面來,你們說他是高還是矮呢?

生:有的說高的,有的認爲矮的,有的說不出。

師:有的認爲少武是高的,有的認爲少武是矮的,少武是高還是矮的呢?現在來比比看,請你找一個比你矮的同學上來。(學生去找)

師:你們比一比,誰高,誰矮?

生:少武高,寧輝矮。(請兩 個同學說)

師:請你再找一個比你高的同學上來。(學生去找)

師:你們比一比,誰高,誰矮?(請兩個同學說)

生:建東高,少武矮。(請兩個 同學說)

師:爲什麼少武一會兒高,一會兒矮呢?

生:因爲少武和寧輝比,少武高;少武和建東比,少武就矮了。

師:說得好!誰來說一說,少武和他們兩 人比,少武比寧輝怎麼樣,少武比建東怎麼樣?

生:少武比寧輝高,少武比建東矮。

師:比高比矮至少要有兩 個人才能判斷。

(設計意圖:學生參加比高比矮的活動,不僅體會到高與矮是相對的,而且也初步學會比較高矮的方法。)

二、積極參與,理解高矮

師:請同桌同學站起來比一下,誰高誰矮?(同桌同學比較)

同組同學互相交流,運用( )比( )高,( )比( )矮的互相說一說。

(全班同學交流反饋)

師:誰能說說在生活中看到什麼比什麼高,什麼比什麼矮嗎?

生1:爸爸長得比媽媽高。

生2:椅子比桌子矮。

生3:課桌比講臺矮。

……

(設計意圖:學生年紀小,語言滯後于思維,組織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說說高矮的比較,既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又訓練了語言口頭表達能力。)

三、體驗相對、確定高矮

(教師手握三枝筆)

師:老師手裏握着三枝筆,你們猜一猜,哪枝筆最長?

生:(隨便猜一枝)

師:(亮出謎底)要怎麼比,才能道哪枝筆最長呢?(學生上臺比)

師:這個同學把三枝筆的一端都放平,也就是說:有幾樣東西比較長短,必須有一端對齊,或者說要站在同樣的高度才能比較。可是有時候碰到像這樣的情況怎麼比呢?(出示課本“三隻小兔比高矮”的掛圖)

(設計意圖:學生在遊戲中,體驗到事物比長短或比高矮時,必須一端對齊的比較方法。隨後又引出,現實生活中無法達到一端對齊後再比較的特殊情況:領獎臺上小兔高矮的比較,從而讓學生進一步學習利用數量進行刻畫再比較的方法。)

四、應用知識、開展探索

師:三隻小兔比高矮,從這幅圖中,你發現了什麼?

生:他們沒有站在同一高度上。

師:那該怎樣比呢?你能想出什麼辦法來比一比三隻小兔的高矮嗎?

(學生討論交流,再反饋)

師:同學們想了好多辦法,真棒!老師在這張圖上畫了一些格子,不知道這些格子能不能幫上你的忙?(出示第二張掛圖)我們看,大白兔的後面,有一格一格的格子,請大家邊看邊想一想,可以同組的同學說一說,你是怎麼比的,誰最高誰最矮?

(討論交流,再反饋)

一年級數學上教案 篇六

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數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可愛的校園

教學目標:

通過學生對書中情境的觀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難點:初步感知小組交流的作用。

教學準備:數字卡

教學過程:

一、尋找身體上的數

師:1——10這幾個數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我們身上就有許多,快找一找,說一說!

學生之間互相觀察,互相說。

集體反饋交流。

(學生可能說:有1個腦袋,1張嘴,10個手指等。只要說得對,教師就應該給予肯定,同時要注意讓學生把話說完整。)

二、尋找教室裏的數

師:同學們在自己身上找到了這麼多的數,真了不起!快來看看我們的教室,你們能發現哪些數?

學生獨立觀察,尋找個數。

學生之間互相交流。集體交流。

(學生可能會說:有1塊黑板,2扇門,6盞燈,25張桌子,47名學生……對於能說出比10大的數的學生要及時鼓勵。)

一年級數學上教案 篇七

一、教學目標:

理解加法的含義,認識“+”。能正確讀出加法算式。能正確計算5以內數的加法。

二、加法的含義:

可以用小棒等學具代替氣球,動手操作,感知合併的過程,理解加法的意義。

加號“+”表示合起來的意思。感知加法的含義:把兩部分合在一起的意思,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計算。仔細觀察上圖,小丑一共有多少個氣球?

求3個紅氣球和1個綠氣球放在一起一共有多少個氣球,就是把兩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計算。●●●+●=●●●●,可以看出來3個和1個合起來是4個。

3、列加法算式。

把3和1合起來,用符號“+”連接,算式與合在一起的結果用“=”連接。

根據題意寫成加法算式爲:3+1=4,讀作:3加1等於4。

三、加法的計算方法

有幾隻小松鼠在樹上玩耍,它們有的在吃松子,有的在樹枝間跳來跳去。那樹上一共有幾隻松鼠呢?

1、理解題意:樹上有3只松鼠,又跑來2只,求一共有幾隻松鼠。用一個●表示一隻松鼠,試着畫一畫,●●●+●●=●●●●●,即3+2=5。

2、探究3+2的計算方法

⑴方法一:點數法。用點數法計算就是按順序一隻一隻地數出松鼠的只數。

一隻一隻地數出松鼠的數量:1、2、3、4、5,一共5只。所以3+2=5。

⑵方法二:接着數。用接着數計算就是在原有松鼠只數的基礎上接着往下數,數到幾,一共就有幾隻。

樹上原來有3只松鼠,那我們就從3後面接着數:4、5,一共5只。所以3+2=5。

⑶方法三:用數的合成計算。利用數的合成計算,幾和幾組成一個數,幾加幾就等於這個數。3和2合起來可以組成5,所以:3+2=5

四、看圖計算:

1、“︸”叫大括號,是“合起來”的一種圖示表達方式。把左右兩邊的物體

起來,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計算。

2、看圖列加法算式時,直接把圖中左、右(上、下)兩部分的個數相加即可。兩個數相加時,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最後的計算結果不變。

標籤: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