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 第六單元 課題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課時)

基本信息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 第六單元 課題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課時)

課題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 第六單元 課題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科目

化學 

教學對象

九年級學生 

課時

第一課時 

作者

董林峯 

單位

南雄市第二中學 

一、教學內容分析

1、本課題主要介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質。關於二氧化碳,教材首先通過實驗分別介紹二氧化碳的密度、不支持燃燒、溶解性。然後聯繫學生已有的知識,介紹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原因。其中,二氧化碳與水、石灰石的反應是本課題的教學難點。

2、本課題屬於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的講授,二氧化碳與第二單元的氧氣是九年級化學必須掌握的重要氣體。第六單元在整個國中化學中佔有承上啓下的地位,碳的化合物中最熟悉的就是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這一節是本單元的重點與核心,教材首先安排二氧化碳有關知識的學習,由此來帶動其他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知識的學習。

二、學情分析

1、二氧化碳是學生繼氧氣之後要學習的又一重要氣體。該氣體與日常生活聯繫非常緊密,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就有所接觸,但對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未必有科學的瞭解和認識。由於學生在學習氧氣時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學習方法,教材中關於二氧化碳的知識,學生大都能通過預習來掌握。然而學生習慣於接受式學習,科學探究意識較缺乏,看問題多停留於表面,缺乏深思的習慣。

2、學生易錯點分析:對二氧化碳使石蕊溶液變紅色的原因認識易出現錯誤,當看到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試液中,石蕊試液變紅,他們就會得出二氧化碳能使石蕊試液變紅的錯誤結論。教學中要使學生認識到:二氧化碳通入水中,一部分溶解,另一部分與水反應生成碳酸,是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色,而不是二氧化碳。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學性質,瞭解其物理性質和主要用途。

(2)懂得設計實驗來驗證物質性質的方法。

(3)學會對實驗中出現的現象進行分析並得出結論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演示實驗的現象,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去驗證二氧化碳的性質,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

(3)經過親自動手實驗,讓學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與水反應生成碳酸。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進行實驗設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及思維的嚴密性。

(2)通過用浸過石蕊溶液的小花來進行實驗探究,讓學生親自參與到知識的形成。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1.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水溶性 2.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以及碳酸的不穩定性

教學難點:二氧化碳與水、澄清石灰水的反應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爲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學習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溶解性

提出問題

設計實驗

介紹石蕊試劑

分組探究實驗

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的原理

課堂練習

佈置作業

引入:同學們在前面已經陸續的接觸、學習過二氧化碳這種物質,你能歸納出它的性質麼?

投影並歸納二氧化碳的有關性質

講解:二氧化碳與澄清石灰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提問:你們知道的二氧化碳的性質中,哪些是已經做過實驗親自驗證並非常確定的,哪些只是由

別人告訴你的?

演示實驗:

實驗1.用二氧化碳傾倒階梯上的蠟燭

實驗2.在裝滿二氧化碳的軟塑料瓶內倒入少量水

實驗前讓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猜想;實驗後提問:你們看到了什麼?這說明了二氧化碳具有什麼性質。

提問:根據上述兩個實驗的設計意圖,你們還能設計一些其他的實驗來證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且可溶於水麼?

讓學生思考一會兒後再投影出一些提示

讓學生講述自己小組的實驗設計,並引導其他學生去評價這些設計。

講解:今天老師還補充一個二氧化碳的性質就是二氧化碳能夠與水反應。但它們的生成物到底是什麼,由你們去進行實驗探究。

投影並講解:石蕊是一種植物的色素,能在酸性、中性及鹼性環境下顯現出三種不同的顏色

講解: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的化學方程式。以及碳酸分解的化學方程式。

投影:根據本課的有關知識點設計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習題來進行知識的鞏固和運用

佈置作業:家庭小實驗:用家裏的一些物品製造並收集二氧化碳氣體並對自己設計的實驗進行實施,把實驗的結果與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分享。

學生思考、回答:二氧化碳是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可溶於水、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學生抄寫、記憶

學生回答:二氧化碳的密度及水溶性是在實驗室製備二氧化碳時從老師口中獲知。

學生觀察實驗現象並思考回答:

實驗1說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實驗2說明二氧化碳可溶解於水。

學生分小組討論並進行實驗設計。

學生:講述自己的設計和準備如何實施,並對實驗現象進行猜想。

學生分組實驗:把浸過石蕊試液的4朵小花分別進行實驗對比:(1)噴醋酸(2)噴水(3)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4)噴水後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5)把(4)中的小花放在酒精燈火焰上烘烤。

分析有關實驗現象並獲知: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了酸性物質。該酸性物質不穩定,受熱很容易分解。

學生抄寫、記憶

學生思考、討論

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避免了重複與羅嗦,使教學更有針對性,重點更爲突出。

對需要重點掌握的知識點進行強調。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不要“人云亦云”,要敢於創新。

這兩個實驗要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氣體較多,耗時較長且實驗的成功率較低,所以宜由老師演示能起到較好的示範作用。

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通過小組的合作,互相啓迪、互相補充、並完善自己的設計。

通過讓學生講述自己的設計提高學生的表述能力,並使學生初步學會評價和改進實驗設計;通過讚美學生的設計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學生親自動手進行實驗探究,讓學生親自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並學會根據實析、得出結論,從而獲得成功的喜悅和對化學學習的持續興趣。

使學生能把學到的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繫在一起,懂得運用有關的化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讓學生多動手、多思考,他們就會有更多的心得和體會,對化學的學習也就更有興趣。

六、板書設計

第六單元課題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1、 無色無氣味的氣體;2、密度比空氣大;3、可溶於水

二、 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1、 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一般也不支持燃燒

2、 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

紫色石蕊溶液遇到酸性溶液會變紅色

3、 二氧化碳能與石灰水反應

七、教學活動評價設計

一、分組實驗評價(採用組間相互評價;分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 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第四組第五組第六組組員合作情況操作規範情況現象及分析情況 二、學習參與度評價(採用教師評價;主要以鼓勵爲主) 三、課堂練習評價(採用小組內同學相互評價;分A、B、C三個等級)

八、教學反思

1、本節課主要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採取探究性的學習方式,實驗的內容比較多,使學生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大多數學生都能主動參與探究實驗,積極參與問題討論,課堂氣氛很好,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教學的內容不是太難,通過學生實驗、交流、討論,學生對本節的知識掌握得較好。

2、本節課採用了多媒體、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但分組實驗的組數太少,全班共分成六個組,每組八至十人,每個組的人數偏多,實驗過程有一部分同學沒有機會動手。在今後的教學中,課前準備應更充分,分組實驗儘量控制在每組四至五人左右,儘量讓每個學生都有動手操作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