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五年級古詩《牧童》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五年級古詩《牧童》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教案古詩牧童 篇一

教學目標:

1、認識一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誦讀古詩。背誦古詩。

3、結合圖畫和註釋瞭解詩句的大意,感受牧童自在快活的生活,體會牧童悠然自得的心。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談話導入

大家覺得大自然美嗎? 今天學習一首古詩《牧童》,詩中描寫了郊外的景色和牧童快活的生活。 齊讀課題。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1、藉助拼音自讀古詩,畫出本課的生字。同桌之間互相認讀。

2、自由讀。 同桌互讀,

三、詩人眼裏的牧童是個什麼樣的孩子?到詩裏去找找吧!

詩意描述:

“草鋪橫野六七裏”在廣闊的原野上,鋪滿了青青的野草。“六七裏”在這個不是實指,而是虛指。下句 的“三四聲”也是虛指。

“笛弄晚風三四聲”牧童悠閒的放着牛,吹響了笛子,幾聲悠揚的笛聲和着徐徐的晚風傳來。

“歸來飽飯黃昏後”牧童回到家裏已經到了黃昏,晚飯吃得飽飽的。

“不脫蓑衣臥月明”連蓑衣都沒脫,就躺下來,有滋有味地觀賞那漸漸升起的明月。

(這首詩形象,鮮明的表現了郊野遼闊的景色和牧童自在的快活的生活。詩句抒發了悠閒自得,怡然自樂的野趣。)

三、鞏固。

配樂背誦古詩。

試着默寫一下。

板書設計:

牧童

草 六七裏

笛 三四聲

歸來 黃昏後

不脫 臥月明

《牧童》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會認13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3、懂得要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

教學重點:

1、識字教學。

2、寫字教學。

教學難點:

教會孩子懂得要敢於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教師寫課題“畫家”二字寫得大一些,“牧童”二字寫得小一些。提問:誰知道老師爲什麼這樣寫課題?請同學自由發表看法。

2、在大畫家與小牧童之間到底發生了一件什麼事呢?我們一起到課文中去看看。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請小朋友自由讀課文,想象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2、請生再次自讀課文,標出自然段,用“□”勾出生字。

3、認記生字: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藉助拼音讀出生字讀音。

(2)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生字,併爲它組詞。

(3)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自由認記生字。

(4)請學生起來說說自己記了哪個生字?是用什麼方法記住的?

偏旁歸類識字:抹——批——拱 慚——愧

加偏旁識字:區——驅 共——拱

換偏旁識字:溝——購 繩——蠅  漸——慚  瑰——愧

看字型識字:“墨”——墨是黑色的。

聯繫生活識字:

“價”,超市裏寫有“天天平價”。

“購”,糧站牆上寫有“收購糧食”。

(5)用多種方法檢查學生對生字的認記情況。(開火車、搶讀、小組讀、齊讀、個別讀等)

三、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在認識字的基礎上快速、輕聲讀課文兩遍,看看自己能不能將課文讀通順。

2、同桌讀課文,抽學生讀課文。

3、想聽老師讀嗎?師範讀課文,學生仔細聽,聽聽老師是怎樣讀的。

4、請生評價老師讀的課文。

5、學生自由讀課文,想想課文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

6、看圖,說說牧童是在什麼情況下指出畫家戴嵩畫錯了的?

7、在文中找出圖中不同人物說的話,仔細讀一讀。

8、圖上的哪個人是大畫家戴嵩?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9、假如你是戴嵩你會感到怎樣?可是他卻是怎麼說、怎麼做的呢?練習用誠懇、和藹的語氣讀戴嵩此時說的話。

10、練習讀讀戴嵩與牧童的對話,要讀出牧童的天真質樸。

教師可以適時範讀。

11、四人小組合作練讀。在分角色讀時,力爭通過表情和動作把敘述部分的內表現出來。

12、請組內朗讀好的學生在全班表演朗讀。從表情、動作、語氣三方面引導評議,以檢查學生對“稱讚、讚揚、和藹、慚愧、拱手”等詞語的理解情況。

13、想象當時的情況,人們聽了會說些什麼?你想說些什麼?看看書中的學習夥伴有什麼看法?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生字。

2、齊讀課文。

二、指導學生寫字。

1、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卡片,學生認讀。

2、請生選擇喜歡的生字組詞,能組幾個就組幾個。

3、學生自由觀察自己感興趣的生字,並說說在寫這個生字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麼。教師相機點撥。

4、重點指導以下幾個生字:

兄、呆:上面的“口”要上寬下窄;“兄”的最後一筆要圓潤舒展;“呆”的下部分的豎要寫在豎中線上。

商:很像“摘”字的右半部分,但同字框裏面不一樣。

抹、擠、拱、批:四個字都有提手旁,都是左窄右寬。

價:字內有三個撇,但最後一撇與前兩撇不一樣。

錢:左短右長,重點指導金字旁和斜鉤的寫法。注意與“淺”比較。

購:左右都寫得比較瘦長。

5、學生自由寫字,教師巡迴指導。

三、完成課後練習。

1、出示小黑板,上面有課後題。

2、請學生讀讀句子,體會“一”的作用。

(1)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說明他畫得真好,一下子就把人吸引住了。)

(2)他一會兒濃墨塗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說明畫家的動作很快。)

3、請學生用“(   )一(  ),就(  )。”

“( )一會兒,一會兒( )。”的句式說句子,寫句子。

《牧童》教案 篇三

牧童導學案

教學目標:

1、正確掌握旋律、節奏,培養學生演唱二聲部合唱的能力。

2、感受切分節奏,並在教師的指導下,把這種節奏所表達的快樂情緒用歌聲表達出來。

3、通過學唱歌曲,感受體驗並用自己自然的歌聲表現歌曲活潑的情緒。

教學重、難點:

1、感受體驗歌曲活潑的情緒。

2、訓練學生二聲部的演唱能力。

教學準備:

圖片(、羊、白雲、鮮花、綠草。。。)錄音資料、電子琴、歌譜。

導入:牧童

一、激情導入:

1、教師放一段錄音,學生聽着音樂,做自己喜歡的動作進教室。

2、師:今天老師帶着同學們到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玩一玩,現在馬上豎起你的小耳朵閉上你的小眼睛仔細的聽一聽、想一想,我們到底要去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放音樂,歌曲的旋律)

(師在有感情的旁白:藍藍的天空,白白的雲朵,白雲下面是一片綠油油的草地,遠處,一個手拿羊鞭、身揹着小笛的小孩子,趕着小黃牛和一羣雪白可愛的小羊兒走了過來,小羊兒們看到清澈的水,高興的在草地上打起了滾兒,津津有味的喝了起來,小孩兒也高興的取出小笛吹起來,聽,悠揚的笛聲傳來了。。。。。。)

3、學生回答

師:我們去的地方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呢?你們彷彿看見了什麼?

生:我們彷彿來到了大草原,看見許多羊和牛。。。

4、請學生貼出畫面

a、師:那讓我們把這美麗的地方貼出來吧。

b、學生選擇背景畫到黑板進行貼畫。

c、點題,師:“猜猜看,牛羊是誰趕來的?牧童是什麼意思?”

d、生:“牛羊是牧童趕來的”,“牧童就是放牧的兒童”。

e、貼出牧童課題。

二、學唱歌曲

(一)、掌握節奏

1、師:“看到這麼美麗的畫面,老師不禁想起一首歌,你聽。。。。。。”

2、全班聽錄音範唱,(出示歌譜)

3、師:歌曲演唱的情緒是怎麼樣的?

4、生:“非常高興,熱烈歡快的。。。。。。”

5、師:歌曲採用了什麼樣的演唱形式?

6、生:二聲部合唱。

7、學生慢速按節奏讀第一段節奏。

8、出示切分節奏

9、師:“切分節奏在歌曲裏什麼地方出現了?共出現了幾次?”(讓學生指出切分節奏在歌曲中的運用)

10、學生小組討論。

11、師:“說說切分節奏爲歌曲增添了哪些音樂色彩?”

12、生:“切分節奏的運用使得音樂顯得活潑,跳躍。”

13、師:“讓我們帶着這種活潑、歡快的情緒朗讀歌詞好嗎?”

14、生:“好”。

15、隨音樂伴奏按節奏讀歌詞。(用歡快的情緒來讀歌詞)

16、師:“下面我們來進行一個小比賽,分三組,每組一段,按節奏讀歌詞,,比一比哪組節奏準確並能表達出活潑歡快的情緒。”

17、小組比賽。(老師進行評價)

(二)、視唱曲譜

1、出示高聲部旋律。

2、師:“以小組爲單位,進行歌譜學習。比一比,看一看哪組學得最認真速度最快。”

3、小組進行學習,老師巡視指導。

4、師:“老師檢查一下,看看大家學得怎麼樣,在老師電子琴的伴奏下,演唱高聲部旋律。”

5、學生採用拍手形式,讓學生充分感受切分的節奏,體會樂曲快樂的情緒。

6、學唱二聲部旋律。

(1)、再聽歌曲(完整播放歌曲)

(2)、師:“你覺得這次播放的旋律和我們剛纔演唱的旋律有什麼不同?哪句有和聲?”學生回答,並指出歌曲的和聲處。

(3)、教師出示二聲部旋律。

(4)、分小組學唱第二、三句旋律。

(5)、師:“哪組哪組試試演唱其中的一句?”(師指導音準)

(6)、小組進行演唱。

(7)、師:“我們來一個旋律接龍好嗎?老師唱第一句,其他三句,每組一句。”

(8)、師:“太棒了”。

(9)、完整演唱歌曲主旋律。

(10)、兩個聲部完整的演唱歌曲旋律。

a、老師唱高聲部,學生唱低聲部。

b、學生分兩組進行合唱。

(11)、看樣子同學們都迫不及待地想唱歌詞了,下午我們就試着把歌詞填進去演唱好嗎?

(12)、生:“好”。

(13)、分兩聲部進行填詞演唱。

三、知識擴展:

1、師:“你們知道歌曲《牧童》是哪個地區的歌曲嗎?”

2、生:“是蒙古族的,是外國的。。。。。。”

3、教師介紹:《牧童》是斯洛伐克是一個可愛的國家,擁有肥沃的平原和連綿的山脈牧童們自己的家鄉自由的放聲歌唱

4、欣賞風景。

四、小結:課下尋找斯洛伐克的相關資料。

《牧童》教案 篇四

《畫家和牧童》是一篇人物情感豐富,形象生動,內含深刻哲理,貼近學生認知水平的文章。下面是第一範文網小編爲你帶來畫家和牧童教案及反思,供你參考。

畫家和牧童教案

一、教材分析

《畫家和牧童》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課文講述了唐朝著名畫家戴嵩爲好友作畫,當所有的人都在誇讚這幅畫的時候,一個牧童卻勇敢地指出了畫中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的事。課文情節引人入勝,語言充滿童真童趣。這節課是課文的第一課時,結合課標對第一學段的具體要求和本課的實際,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放在以下幾點上:第一,通過讀書幫助學生理解“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畫家”。通過體會戴嵩的畫技高超和感受圍觀的人對他的誇讚來體會“著名”的含義;第二,在語言環境中理解、積累和運用詞語。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主要通過尋找近義詞、結合上下文、結合畫面等方法來落實;第三,識字寫字。具體教學過程中採取先觀察再指導後書寫重反饋的教學方法。整節課的環節設計以學生的已有認知爲基礎,鼓勵學生質疑、自讀自悟、讀悟結合。

二、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讀準字音;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能正確書寫三個帶有提手旁的生字“抹”、“擠”、“拱”,努力做到字跡工整、美觀。

3.通過讀書體會“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畫家”。

4.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積累、運用語言。

三、教學準備

學生:讀課文3至5遍;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給文中不認識的字加上拼音。

教師:教學用書,多媒體課件,生詞卡片。

教學環境設計與佈置:多媒體、實物投影。

教具:生詞卡片。

四、教學過程

(一)讀詞導入

同學們,通過昨天的預習,我們知道了唐朝有一位著名的大畫家(出詞卡)請你讀讀他的名字,讓我們一起讀一讀吧。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畫家和牧童》這篇課文。請同學們認真看老師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識字

1.請同學們打開課文紙(課本)。請你在預習的基礎上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詞句在上面做個記號,並且要多讀幾遍。

學生自由讀書,教師巡視,幫助糾正字音。

2.識字

(1)在剛纔讀課文的過程中,你有沒有遇到難讀或是拿不準的字音,告訴大家,我們一起讀一讀。

(2)指名說,結合字卡,領讀。

(3)自己練讀生字,同桌互相檢查生字朗讀情況。

(4)生字大家都認識了嗎?我們來讀一讀。出示詞卡,開火車讀詞語,如果他讀對了,就請你跟着他讀,讀錯了舉起小手幫助他糾正。

(5)大家把生字讀的又對又好,相信你一定能讀好這個句子,(課件出示句子)指名讀,糾正“夾”的讀音。

師:像我這樣把拼音標在它的頭上,就不容易讀錯了。

生:標拼音,齊讀句子。

(6)開火車分段讀課文。

師:難讀的句子也讀好了,相信課文你也能讀好,請一組同學開火車讀課文,一人讀一段,爭取做到一字不錯。

生:一組同學開火車讀課文,其他同學拿好課文紙認真聽。(遇到問題停下來全班解決)

(三)指導朗讀

1.學習第一自然段,感受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畫家。

師:同學們將課文讀的真準確,相信大家對文中的主人公戴嵩也有了一定的瞭解,請你默讀第一自然段,想一想,這一段告訴我們戴嵩是一位怎樣的畫家。

生:自由讀第一自然段,指名說(著名)。

師:(板書:著名)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麼是著名?

生:出名、有名。

師:用意思相近的詞語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詞語的意思。

生:齊讀第一段。

2.學習戴嵩作畫的句子。

師:說戴嵩著名,相信他畫的畫一定非常好,文中有一個寫他作畫的句子,(課件出)快來讀一讀。

(1)生齊讀這一句。

(2)請你好好地讀一讀這個句子,感受他的畫技高超。

(3)指名讀,說說你的感受。

(4)這個句子中有兩個不好理解的詞語:“濃墨塗抹”、“輕筆細描”,你知道意思嗎?指名說。

師:這兩個詞語是國畫的繪畫技巧,是兩種不同的繪畫方法,我們來欣賞一幅圖片,請你上臺指一指,哪裏用了濃墨塗抹的方法,哪裏用了輕筆細描的方法?

生上臺指示。

師:現在你明白這兩個詞語的意思了嗎?是呀,有時我們藉助生動的畫面就能體會出詞語的意思呢。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兩個詞語吧。

(5)讀句子

師:戴嵩就是這樣寥寥數筆畫出了一幅《鬥牛圖》,快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個句子,感受他的畫技高超。

生:齊讀

師:從描寫戴嵩作畫的句子中我們就能感受到他是一位著名的畫家。

(6)回讀第一自然段

師:是呀,戴嵩畫技高超,畫出的畫精美絕倫,所以課文第一段中才說——“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帶着你的體會齊讀第一段。

3.學習誇讚的句子

(1)讀

師:看畫的人沒有不點頭稱讚的,快讀讀商人和教書先生是怎樣稱讚他的。

①指名讀

師引讀:商人看到戴嵩一會兒濃墨塗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出一幅精美絕倫的畫作,他禁不住由衷的讚歎道:

他的畫技多麼高超,僅僅是一會兒時間,就把牛畫得像真的一樣,多了不起呀!教書先生看了發自內心地誇讚。(指名讀)

②自由讀

師:真是神來之筆呀!快來看看這幅傳世之作吧,如果你就是商人和教書先生,你會怎樣由衷地讚美他呢?帶着你此時的感受自由練習讀一讀。生自由練讀句子。

③指名展示讀

看到如此精美的畫作,你情不自禁地誇讚道——指名讀。

戴嵩畫的又快又好,圍觀的人都忍不住紛紛誇讚,想象一下當時的場面,帶着你的感受讀——指名讀。

他的畫技多麼高超啊,就像是用神筆在描繪,畫出的牛都像活了一樣,請你再來發自內心地讚美他吧——指名讀。

④齊讀

(2)比

孩子們,你在剛纔讀這三個句子的時候,有沒有發現哪幾個詞的意思很相近?

指名說。(誇讚、稱讚、讚揚)

你還知道其他和它們意思相近的詞語嗎?指名說,師板書。齊讀詞語。

小結:作者用詞多麼巧妙呀,表達一個意思卻用了三個不同的詞語,避免了重複,而且作者用的詞語多麼的恰當呀。我們在今後的說話和寫話中也要向作者學習。

我們再來讀一讀這三個句子,體會體會吧。生齊讀。

(3)說

①如果此時你也是圍觀的人,看到戴嵩精美絕倫的畫作,你會如何來誇讚他呢?想一想,自己試着先說一說。

指名說,相機點評。

②剛纔同學們說的真好,如果你能試着用上這樣的句子,並且可以學着書中商人和教書先生誇讚的句子來說一說就更好了。

指名說,點評。

③同學們真會學習!如果你能在剛纔所說的句子的基礎上再用上這些詞語,你的語言就會更加形象和生動了。先來讀一讀這些詞語。

師領讀詞語,生跟讀。

想一想,先和同桌說一說,學生思考後指名說句子。評價。

④小結:真棒!積累的詞語如果能恰當的用在表達中,我們的說話、寫話就會更加生動了。

就是這樣,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七嘴八舌都在誇讚,就叫做“紛紛誇讚”,在讀書的基礎上,通過聯繫上下文,我們就理解了“紛紛”這個詞語的意思。請你帶着此時的感受再來讀一讀這些句子吧。

生齊讀。

戴嵩的畫贏得了大家的讚賞,大家都喜歡他的畫,怪不得有人還要花大價錢購買呢!可見他是一位多麼著名的畫家呀。我們再來讀一讀課文的第一段吧,齊讀。

(四)複習生詞

剛纔我們學習了課文,文中出現的重點詞語還記得嗎?我們再來鞏固一下吧。

出示詞語,齊讀。希望你能在記住這些詞語的基礎上,積累並運用到自己的語言當中去。

(五)書寫指導

有一個難讀的詞語“濃墨塗抹”(出詞卡,生齊讀),詞語中有一個需要寫的字:“抹”,這是一個帶有提手旁的字,請你認真觀察這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說一說在寫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什麼。指名說。

師板書範寫,強調字型注意事項,生書空。

學生在田字格中練寫一個。實投出示,點評,再次練寫,實投展示。

還有兩個帶提手旁的字,大屏幕出示,齊讀,相信你一定能在剛纔的基礎上將這兩個字寫的正確又美觀。先認真觀察,再來寫。寫完就用端正的坐姿告訴大家,實投展示。(強調寫字姿勢)

(六)小結

這節課通過讀書,我們認識了著名的畫家(出示詞卡)——戴嵩,我們再來齊讀一次課題吧,生齊讀。文中的小牧童是個什麼樣的孩子?戴嵩和牧童之間又會發生什麼事呢?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

五、板書設計:

21 畫家和牧童

著名 誇獎

出名 表揚

有名 讚揚

畫家和牧童反思

《畫家和牧童》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課文講述的是唐代一個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出現的錯誤,戴嵩謙虛接受批評的事。通過課文的學習、朗讀與思考,讓孩子們真切地感受到畫家的虛心好學和牧童實事求是敢於向權威挑戰的優秀品質。

一、抓關鍵詞句,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在學習戴嵩是一位著名畫家時,當學生感受了戴嵩的著名後,在理解“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時,去掉了“一”和“就”來讀,讓學生比較意思表達上的不同,從而感悟到帶有“一……就……”的這句話是說戴嵩真的很著名,他的畫剛掛出來就很快吸引了很多人,體會到了這組關聯詞的作用;然後讓學生讀好這句話,聽出著名。最後再讓學生用上“一……就……”來說說大家看到戴嵩的畫以後的反應?出示:看畫的人一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有錢的人一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這樣抓住重點語句不僅理解了課文內容,訓練了說話,而且也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從而達到訓練的目的。

文中有一些比較難理解的詞語,如:“濃墨塗抹,輕筆細描”。先讓學生根據字義理解,又緊接着利用多媒體出示戴嵩的《鬥牛圖》,請同學上臺指一指,哪裏是濃墨塗抹,哪裏是輕筆細描,一生上臺指示,全體學生直觀感受,立刻理解。這種讓國小生用手指一指畫面的方法,很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把抽象的變成形象的,把理性的變成感性的。這裏也滲透了一種解詞方法:結合具體畫面來理解詞語。再讓學生運用“......一會兒。一會兒。”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另外,這幾個詞的理解都是在學生讀文的基礎上進行的,也體現了聯繫上下文解詞的方法。對“紛紛誇讚”這個詞語的理解,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你也誇,我也誇,大家都七嘴八舌地誇,就是紛紛誇讚”。後面理解“拱手”這個詞時,讓學生來做做這個動作,怎麼做呢?古時候的人做這個動作多表示感謝,表示歡迎,表示歉意,表示告別。教師當場示範講解,形象直觀,幫助學生理解了詞語。

二、培養積累、學習、運用語言的能力。

本課教學中,重視引導學生在讀中進行語言積累。通過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在語境中反反覆覆地感悟、朗讀,實現語言的積累。在指導讀:“太像了,太像了,這真是絕妙之作!”、“畫活了,畫活了,只有神筆才能畫出這樣的畫!”時,通過對比,讓學生明白了:爲什麼此處要寫兩遍“太像了”“畫活了”?因爲反覆說相同的話更能突出戴嵩的畫好。再引導學生想象,假如你就是圍觀人羣中的一個,你會怎樣說呢?在兩個學生說出簡單的誇讚的話後,再給學生推薦幾個詞語:“上乘之作,神來之筆,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等讚美畫精美的詞語。讓學生在誇讚時用上這樣的詞。然後出現練習題:“ , ,這真是 !”這樣的練習,不僅讓學生心靈走進文本所描述的場面,還讓學生在表達中用上積累的詞語,體現的“積累、理解、運用感受”的學以致用,豐富了學生的語言,培養了學生的說話能力。

不足之處:

1.由於自己設計教案的時候設計的訓練點很多,感覺什麼都想抓,導致了沒有完成設計的內容。

2.在指導學生抓關鍵詞理解內容的時候,品讀的形式太少。

3.在識字環節,指導不夠細緻,應該讓學生只抓住難記的字識記就行。

再教學設想:

通過這次講課,結合老師們的建議,下次執教第一課時,識字有針對性的指導識記,課文內容只學習畫家的優秀品質。牧童的表現放第二課時完成,時間也就不會那麼緊張,就能夠落實課堂練字環節。

《牧童》教案 篇五

1、作者介紹:呂岩,唐代詩人,中過進士,曾做過兩次知縣,後來因爲發生農民起義,爲躲避戰禍帶着一家人逃到終南山學道,不知所終。

2、生試讀,讀出節奏。

指名讀,齊讀

指導書寫兩個生字

默讀,思考:詩寫的時間(    )地點(     )人物(     )事情(    )。詩中寫了哪些景物。

再自由讀,同座討論每句詩的大意。

反饋:

前兩句:

(1)、“鋪”的讀音。這個字說明說明?六七裏說明什麼?

(2)、“弄”什麼意思?笛子“逗弄”了什麼?是它逗弄的嗎?用了什麼修辭手法?“三四聲”是什麼聲,“三四聲”說明什麼?這麼空曠的原野“三四聲”你說是怎樣的境界啊?

(3)、這裏的“六七”、“三四”不是具體數字,一個說明“少”。學生說說詩意。

後兩句:

、讀後問:這兩句寫誰?

指導看圖,用一句話概括圖意。這幅畫表明什麼時間?這幅畫之前,牧童可能做了哪些事情?指導理解“歸來飯飽黃昏後”:這句講誰?“添”是理解古詩的一種方法。“歸來”、“飯飽”兩件事,“黃昏”表示時間。三個詞,按照我們放牛啊、勞動啊的生活經驗,你們覺得應當怎樣的順序?調整語序也是理解故事的一種方法。誰說說這句什麼意思?

、後一句什麼意思?

牧童晚飯後,不和家人相聚,不和夥伴玩耍,甚至連蓑衣也不脫,手握笛子,與晚風爲伴,以天當被,以草地當牀,你能不能猜一猜,他爲什麼會一個人躺在原野的草地上呢?如果你是這個牧童,此時你會想些什麼呢?這時你的心情會怎樣?(安詳、恬靜、舒適)。

7、總結:前兩句寫景,突出原野的寬闊和夜晚的靜,後兩句寫事。表現牧童的安詳恬靜。聯繫作者的生活經歷,兩次做過縣裏,後來跑終南山學道,你覺得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對安逸生活的嚮往)

三、各種形式練背誦。

四、拓展:讀有關牧童的詩詞,感受詩詞的意境。

清代詩人袁枚寫過一首牧童捕蟬的詩《所見》: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宋代詩人雷震描繪過一幅牧牛歸來圖《村晚》: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另一位唐代詩人棲蟾也寫過一首《牧童》:

“牛得自由騎,春風細雨飛。青山青草裏,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去,月明撫掌歸。何人得似爾,無是亦無非。”

宋代詩人黃庭堅自幼聰穎,七歲就寫了一首《牧童》詩:

“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岸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牧童詞 唐 儲光羲

不言牧田遠,不道牧陂深。

所念牛馴擾,不亂牧童心。

圓笠覆我首,長蓑披我襟。

方將憂暑雨,亦以懼寒陰。

大牛隱層阪,小牛穿近林。

同類相鼓舞,觸物成謳吟。

取樂須臾間,寧問聲與音

五、作業,把詩改寫成短文。

提示“時間 、地點、人物、事件”要寫清。

要求合理想象:之前做了什麼事,爲什麼要去草地,在草地發生什麼,牧童的心理活動以及心情。你還可以想想作者怎麼看到這個景象的,作者什麼感受,什麼心情。

板書                       牧童

七八里        寬闊

(景)

三四聲        靜

臥月明        安詳、恬靜      (事)

作者:超脫自然、對安逸自然生活的嚮往

《牧童》教案 篇六

教學內容:五年級下冊語文第5課古詩詞三首的第一首古詩《牧童》。

教學目標:

1、學會古詩中的兩個生字,正確、流利朗讀、背誦古詩。

2、理解詩中字詞的意思以及整首詞的意思。

3、想象詩所描繪的情景,並在說的基礎上寫下來。

教學重難點: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牧童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計理念:

本科時教學的內容是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二組的第一篇課文,本組課文是以“童年”爲專題編寫的,《牧童》這首詩生動地描寫了牧童放牧晚歸後那種安然與恬淡、閒散與愜意的生活。

教科書選編這首詩的目的:一是通過學習,理解意思,體會童年生活的純真和美好;二是通過背誦、默寫,豐富語言積累;三是激發學生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的感情。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重難點及教材的編寫意圖,我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

一、介紹詩人,激發興趣。意圖是通過故事引入,從作者的特殊性入手,製造興趣點,使學生樂於學習。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我在這個環節中,安排了一下步驟,意在讓學生通過自學,初步感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互助學習精神。

1、自由讀古詩,讀通順,讀流利。

2、小組齊讀古詩、互評、互相正音。(教師注意強調“蓑”字的讀音和寫法。)

3、再自由讀詩,把不理解的詞語勾畫出來。

4、學生反饋並質疑。(教師適時板書並回答學生的質疑。)

三、再讀古詩,交流學習。我安排這個環節的意圖是通過讓學生反覆讀,想象,在讀中悟出詩意。

四、想象畫面,體會情感。意在通過朗讀、想象等方式將學生引入古詩描繪的意境。

五、感情朗讀,背誦古詩。這個環節主要是引導學生以多種形式熟讀古詩,在學生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背誦知道,有事倍功半的效果。